CN216197001U -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7001U
CN216197001U CN202121912633.1U CN202121912633U CN216197001U CN 216197001 U CN216197001 U CN 216197001U CN 202121912633 U CN202121912633 U CN 202121912633U CN 216197001 U CN216197001 U CN 216197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parking
platform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26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126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7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7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7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车库领域,具体公开了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地上结构、地下结构以及运输单元,所述地下结构包括圆柱状的地下墙体和若干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沿圆柱状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层;所述运输单元包括驱动机构以及运输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地下墙体的顶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运输台垂直移动,所述运输台用于放置运输车辆,所述运输台能够驱动汽车旋转;所述地上结构包括出入间,所述出入间的底部设置有圆柱状的平台孔,所述平台孔与地下墙体同心并连通,所述运输台能够与平台孔齐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车库领域,具体公开了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已达数亿辆,且每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然后停车泊位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增速。我国有大量城市的机动车停车位缺口巨大,例如海市缺口在100万个,南京市缺口在50万个,我国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将愈加尖锐。造成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有车辆太多;可用地少,修建停车库经济性差;现有的停车库一般为1-5层,车位也相对较少,对于较老的建筑停车位更少,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节省空间、存储量大的停车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立体停车系统,以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地上结构、地下结构以及运输单元,所述地下结构包括圆柱状的地下墙体和若干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沿圆柱状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层;所述运输单元包括驱动机构以及运输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地下墙体的顶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运输台垂直移动,所述运输台用于放置运输车辆,所述运输台能够驱动汽车旋转;所述地上结构包括出入间,所述出入间的底部设置有圆柱状的平台孔,所述平台孔与地下墙体同心并连通,所述运输台能够与平台孔齐平。
本方案中将车库设置在地下,地下结构包括地下墙体,地下墙体呈圆柱状,其平面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其深度足够深,所以能够提高车辆容纳能力。停车单元沿着地下墙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有若干层,所以一层能够停放若干车辆。根据地下墙体的平面面积而定,一层少则可以停放十几辆,多则可以停放几十辆,以十层计,每个车库都能停放上百辆汽车,而车库的地下平面占地面积少则300平,多也不过1000平左右,地上结构的占地面积更小,与现有的车库相比,以极小的占地面积提供了大量的停车位。同时,车库中设置有运输单元,运输单元包括有垂直移动的运输台,运输台还能够驱动汽车旋转,将汽车旋转到空余停车中并进行停放。
可选地,所述地下墙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包括有竖直杆、环状杆和水平杆,所述竖直杆、环状杆和水平杆交错固定设置且形成停车单元,停车单元还包括有停车平台,所述停车平台设置在水平杆和环状杆上。本方案中,安装架体的竖直杆、环状杆和水平槽垂直交错设置能够形成若干停车单元,停车单元沿地下墙体周向均匀布置且具有若干层,所以安装架体就能够形成所有的停车单元。停车平台设置在安装架上,停车平台主要用于支撑汽车。
可选地,最上方若干层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单元。目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在停车时也有充电需求,本方案中设置有无线充电单元则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汽车自燃,本方案中将无线充电单元设置在上方的停车平台则能够减少火灾向上蔓延时产生的危害。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垂直升降机,所述垂直升降机包括钢缆,所述钢缆与运输台连接,所述运输台的上端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横移机构。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体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竖直槽,所述地下墙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竖直槽对齐,所述运输台包括若干滑轨,所述滑轨的端部穿过竖直槽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钢缆与滑轨的端部连接。本方案中,钢缆与滑轨的端部连接,就不会影响汽车的存放和行驶,且设置多根钢缆能够保证安全性以及运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出入间上设置有滑移门体和操作面板。本方案中设置滑移门体能够打开和关闭出入间,便于使用者将汽车开入到出入间内,操作面板能够进行缴费、取车等操作,无需人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中,将地下车库修建呈圆柱状,停车单元呈“玉米棒”的形状分布在地下车库中,运输单元能够垂直运输车辆,并通过旋转台和横移机构来转动和水平移动车辆,以实现停车。本方案的地下车库在地上的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地下部分的面积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车库也较小,同时停车操作方便、车库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下墙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架体和地下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架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运输台、安装架体和地下墙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停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出入间1、滑移门体2、操作面板3、地下墙体4、竖直杆5、环状杆6、水平杆7、停车单元8、运输台9、平台孔10、滑槽11、底座12、第一液压顶升机构13、竖直槽14、环形座15、滑轨16、网架17、旋转台18、横移机构19、垂直升降机20、停车平台21、第二轨道22、阻挡器23、无线充电单元24、第二轨道25、机架26、第二顶升机构27、支撑板28、中心座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如图1-图7所示,包括地上结构、地下结构以及运输单元。
地下结构包括空心圆柱状的地下墙体4和若干停车单元8,停车单元8沿圆柱状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层。地下墙体4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体,安装架体包括有竖直杆5、环状杆6和水平杆7,竖直杆5竖直固定设置在地下墙体4的上下端,水平杆7水平固定设置在竖直杆5上且具有若干层,环状杆6固定设置在相邻的,水平杆7和竖直杆5上,竖直杆5、环状杆6和水平杆7交错固定设置且形成停车单元8。停车单元8还包括有停车平台21,停车平台21设置在水平杆7和环状杆6上,设置方式为:环状杆6和水平杆7上设置有底座12,且一个停车单元8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底座12,停车平台21设置在底座12上,停车平台21的后端即靠近地下墙体4的一端与后端的底座12转动连接,前端的底座12上设置有第一液压顶升机构13,第一液压顶升机构13可采用普通的液压千斤顶,第一液压顶升机构13的输出端与底座12的下端相抵。停车平台21上固定设置有阻挡板,阻挡板与汽车的轮胎相抵。最上方两层停车平台21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单元24,无线充电单元24包括汽车无线充电器,现有技术中,汽车无线充电器的具体结构已经较为成熟,市面上的汽车无线充电器种类多,故不再此赘述其具体结构。无线充电单元24仅设置在上方的两层停车平台21中,能够保证整个停车库的安全,避免充电时发生火灾蔓延至整个车库,同时无线充电单元24的价格也较为昂贵,无需将在所有停车平台21上都进行安装。
地上结构包括出入间1,出入间1的底部设置有圆柱状的平台孔10,平台孔10与地下墙体4同心并连通。出入间1上设置有滑移门体2和操作面板3。操作面板3能够供使用者操作,进行缴费、存车、取车、打开滑移门体2等等操作,
运输单元包括驱动机构以及运输台9,驱动机构包括垂直升降机20,垂直升降机20固定设置在地下墙体4的上端,垂直升降机20的具体结构和型号在各个领域均是十分成熟的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垂直升降机20包括钢缆,钢缆与运输台9连接。运输台9包括环形座15、中心座30、网架17和若干滑轨16,滑轨16沿中心座30的周向均匀固定设置,滑轨16呈锥形且大径端与中心座30固定。环形座15与中心座30同心,滑轨16的中部与环形座15固定连接,网架17也呈环状,网架1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座15和中心座30固定连接。中心座30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台18,旋转台18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旋转平台,汽车旋转平台属于十分成熟的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旋转台18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轨道,停车单元8的停车平台21上也固定设置有第二轨道22,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22能够对齐,第一轨道上设置有横移机构19,横移机构19能够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22上移动。横移机构19包括机架26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26上,驱动电机上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设置在第一轨道上,横移机构19还包括第二顶升机构27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28,第二顶升机构27能够顶起汽车。横移机构19也属于十分成熟的现有技术,横移机构19的其他具体结构和型号等已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故不再赘述,
安装架体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竖直槽14,地下墙体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与竖直槽14对齐,滑轨16的端部穿过竖直槽14与滑槽11滑动连接,钢缆与滑轨16的端部连接。
具体实施时:
通过使用操作面板3,控制驱动机构将整个运输台9运输到出入间1内,使旋转台18与出入间1的地面齐平,然后打开出入间1的滑移门体2,使用者驱车进入到出入间1内,将车辆停在旋转台18中间,然后使用者离开车辆并离开出入间1,再使用操作面板3,滑移门体2关闭,驱动机构控制运输台9向下移动到指定高度,旋转台18启动旋转并将车辆对准停车单元8,旋转台18上的横移机构19驱动车辆移动到停车单元8内,车辆的轮胎与阻挡板相抵,然后横移机构19和旋转台18复位、驱动机构带动运输台9复位,第一液压顶升机构13启动并将停车平台21向上抬起一定幅度,车辆在自重作用下就不会向前滑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Claims (6)

1.一种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上结构、地下结构以及运输单元,所述地下结构包括圆柱状的地下墙体和若干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沿圆柱状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层;所述运输单元包括驱动机构以及运输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地下墙体的顶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运输台垂直移动,所述运输台用于放置运输车辆,所述运输台能够驱动汽车旋转;所述地上结构包括出入间,所述出入间的底部设置有圆柱状的平台孔,所述平台孔与地下墙体同心并连通,所述运输台能够与平台孔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墙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包括有竖直杆、环状杆和水平杆,所述竖直杆、环状杆和水平杆交错固定设置且形成停车单元,停车单元还包括有停车平台,所述停车平台设置在水平杆和环状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方若干层所述停车平台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垂直升降机,所述垂直升降机包括钢缆,所述钢缆与运输台连接,所述运输台的上端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横移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体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竖直槽,所述地下墙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竖直槽对齐,所述运输台包括若干滑轨,所述滑轨的端部穿过竖直槽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钢缆与滑轨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间上设置有滑移门体和操作面板。
CN202121912633.1U 2021-08-16 2021-08-16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Active CN216197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2633.1U CN21619700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2633.1U CN21619700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7001U true CN21619700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2633.1U Active CN21619700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7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2790B (zh) 边框升降存取车板伸缩隐形多层停车库
WO2015070520A1 (zh) 一种可折叠上下独立双层停车库
CN203487822U (zh) 一种双轨式升降旋移停车设备
CN207609219U (zh) 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
CN102434014B (zh) 大型摩天轮式立体车库
CN106869552B (zh)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CN104763212B (zh) 光伏生态乐园智能储车坞
CN106703470A (zh) 二层智能蜗杆升降式车库
CN202117369U (zh)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CN216197001U (zh) 地下立体停车系统
CN202176133U (zh) 杠杆升降式立体停车库
CN105484544A (zh) 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
CN202913746U (zh) 立体停车场
CN105201248B (zh) 一种智能双层旋转式停车位
CN104989139A (zh) 一种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地上的圆环循环旋转车库
CN107724735A (zh) 一种双层立体车库
CN202249035U (zh) 大型摩天轮式立体车库
CN204826804U (zh) 一种具有检修层的大中型车辆立体停车库
CN205502671U (zh) 一种立体型快速充电系统
CN205224749U (zh) 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
CN201190439Y (zh) 钢架车库
CN204826803U (zh) 一种大中型车辆的立体充电停车库
RU2398946C2 (ru)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ая карусельно-винтовая автостоянка
CN202450819U (zh) 高容便捷绿色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库
CN201206347Y (zh) 单元组合三维立体停车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