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3929U -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3929U
CN216193929U CN202122730729.2U CN202122730729U CN216193929U CN 216193929 U CN216193929 U CN 216193929U CN 202122730729 U CN202122730729 U CN 202122730729U CN 216193929 U CN216193929 U CN 216193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panel
rut
plate body
brid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07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自建
吕霖
周仕明
孙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27307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3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3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3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包括:多个并排组合设置的桥梁车辙单元;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包括:多个中桥节模块和两个端桥节模块,与端桥节模块可拆卸的钢索;多个中桥节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桥节模块之间;当所述钢索与所述端桥节模块连接时,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当所述钢索与所述端桥节模块分离时,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桥节模块种类少,且采用可折叠板囊组合结构,自重轻,收纳体积小,便于高效运输;桥节模块可结构成上拱状桥梁车辙单元用于架设跨沟桥梁,也可结构成平直状桥梁车辙单元,用于架设江河浮桥,功能多样;桥梁车辙单元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横向排列组合使用,使用样式灵活多样。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程保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背景技术
现有轻型可装配式桥梁器材通常被军队用于克服小型沟壑或河流保证轻型车辆与武装人员快速机动,也常在抢险救灾中作为应急保通临时桥梁保障地方车辆或人员通行为军民两用器材。
但现有的轻型可装配桥梁器材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1)结构强度低,可克服沟壑障碍的跨度有限,难以满足军队现有轻型车辆和地方抢险救灾通行车辆的通行保障需求;(2)可使用样式单一,仅能用于架设跨沟桥梁或江河浮桥中的一种,使用环境适应能力差;(3)结构自重大,储运体积不能压缩,运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包括:多个并排组合设置的桥梁车辙单元;
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包括:多个中桥节模块和两个端桥节模块,与所述端桥节模块可拆卸的钢索;
多个所述中桥节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桥节模块之间;
当所述钢索与所述端桥节模块连接时,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
当所述钢索与所述端桥节模块分离时,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时,多个相连接的所述中桥节模块相互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对接设置;
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时,多个相连接的所述中桥节模块相互齐平的对接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中桥节模块包括:面板组件,可充放气的气囊,底部拉杆组件,横向固定钢索;
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通过所述横向固定钢索相连接的位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的上方;
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面板组件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面板组件和底部拉杆组件均为可折叠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桥跨面板;
所述底部拉杆组件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格栅组件;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相邻所述桥跨面板采用长条状的面板连接件相连;
所述面板连接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跨面板的端部相铰接;
相邻所述格栅组件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格栅组件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与所述面板连接件相连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承压件;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与所述面板连接件相连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第一锁紧连接结构,用以实现相邻所述桥跨面板展开后的上部连接;
所述第一锁紧连接结构包括:上部连接板体和上部连接孔;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上部连接板体远离所述桥跨面板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通孔;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所述上部连接板体和所述上部连接孔在所述桥跨面板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远离所述面板连接件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承压件,用于调整第二承压件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座,扩展连接结构;
所述扩展连接结构包括: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
所述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间隔的设置,且所述第二承压件位于所述单耳接头和双耳接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远离所述面板连接件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可调整连接距离的第二锁紧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锁紧连接结构包括:扣环和多个扣环座;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扣环座间隔的排列设置;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所述扣环和所述扣环座在所述桥跨面板端部上表面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桥跨面板为扁平箱型体,其包括:面板板体,板体支撑;
所述板体支撑为与所述面板板体的形状相适配的框架结构;
所述面板板体在所述板体支撑一侧设置或在所述板体支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
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横向拉杆和纵向拉杆;
所述横向拉杆和所述纵向拉杆垂直交错连接;
相邻所述格栅组件通过所述纵向拉杆一端设置的接头铰接,所述纵向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纵向拉杆的另一端上;
所述横向固定钢索一端与所述横向拉杆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跨面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端桥节模块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内部支撑板体;
所述第二板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铰接;
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邻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锁紧连接结构相连接的第三锁紧连接结构;
所述第三锁紧连接结构包括:锁紧扣环和锁紧扣环座;
沿所述端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所述锁紧扣环和所述锁紧扣环座在所述第三板体的端部上表面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扩展连接结构相连接的第一铰接结构;
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双耳接头相连接的单耳铰接接头,用于与所述单耳接头相连接的双耳铰接接头;
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格栅组件的纵向连接结构相连接的第二铰接结构,多个钢索连接件;
沿所述端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多个钢索连接件相间隔的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铰接结构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钢索连接件之间;
所述钢索相对的两端与所述端桥节模块的钢索连接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即可架设在沟壑上方,还可架设江河浮桥。此外,气撑车辙式桥梁的桥梁车辙单元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横向排列组合使用,使用样式灵活多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块种类少,其各模块采用可折叠的方式构造,易于加工制作,且自重轻,收纳体积小,便于高效运输;同类模块的结构尺寸及连接结构设置均采用相同设计,同一中桥节模块内第二连接锁紧装置和底部纵向扩展连接结构在模块两端均采用反对称设置,同类模块可以互换使用,且连接时没有方向要求,桥梁车辙单元的拼装架设作用简单迅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桥节模块和端桥节模块采用可折叠结构;所述中桥节模块的两块桥跨面板和两组底部拉杆组件采用一一对应的设置方式,并将气囊夹持在两者之间,桥跨面板、底部拉杆组件以及收缩状态的气囊可以一起同向折叠;端桥节模块的三个面板采用铰接连接,拆解时将中间的支撑板取出后三个面板便可折叠在一起;折叠后的桥节模块可以大大减少自身体积,节约储运空间,提高运送效率。此外,通过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将气囊夹持的设置,对模块中气囊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气囊在随模块一起搬动或运输中产生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气囊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面板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的桥跨面板,使得折叠后的两桥跨面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此间隙恰好可以容纳折叠后的底部拉杆组件和气囊;实现了三者的同步折叠与展开,简化了展开设置和折叠撤收的作业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拉杆组件中纵向拉杆与相邻气囊凹陷位置相接触的设置,可实现纵向拉杆对气囊的限位固定,对保证气囊的位置稳定有利,进而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有益。此外,底部拉杆组件通过采用框架结构,有效增强了其结构强度高,显著减小了底部拉杆组件的受力变形,进而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减小了桥梁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中桥节模块在展开连接状态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承压件将桥跨面板承受的纵向压力在桥跨面板间纵向传导,减少了面板连接件、第一锁紧连接结构以及底部纵向扩展连接结构承受的压力,对这些部位的连接销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在承压件表面设置橡胶垫层,可有效的降低使用过程中相邻桥跨面板纵向连接构件之间的刚性冲击,减小冲击力对纵向连接构件的连接销的影响,提升了桥节模块间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桥节模块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中桥节模块两端通过在第二承压件处设置倾角调整座使得第二承压件可以突出桥跨面板端面一定的距离,当倾角调节座处于伸出倾斜状态时,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当倾角调节座处于收回状态时,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中桥节模块第二锁紧连接结构的扣环座在桥跨面板纵向上前后设置了两个,该结构与倾角调整座伸出倾斜状态配合使用,当倾角调整座处于伸出倾斜状态时,第二锁紧连接结构的扣环挂在靠近端部的内侧扣环座上,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当倾角调整座处于收回状态时,第二锁紧连接结构的扣环挂在远离端部的外侧扣环座上,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底部拉杆组件远离铰接位置的两端设置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该结构可以调节纵向连接成整体的底部拉杆组件的纵向长度,当可伸缩纵向连接结构处于伸出状态时,底部拉杆组件纵向连接长度变长,与桥面板端部倾角调整座伸出倾斜状态及上部第二锁紧连接结构扣环挂于内侧扣环座配合使用,可以使桥梁车辙单元结构成上拱桥梁;当可伸缩纵向连接结构处于收回状态时,底部拉杆组件纵向连接长度变短,与桥跨面板端部倾角调整座收回状态及上部第二锁紧结构扣环挂于外侧扣环座配合使用,可以使桥梁车辙单元成平直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利用中桥节模块和端桥节模块拼装成的平直状桥梁车辙单元由纵向拼接成一体的桥跨面板、底部拉杆组件以及气囊和横向固定钢索四部分结构组成,气囊对上部桥跨面板形成一种弹性支撑,可以将桥跨面板上的载荷传递到底部拉杆组件上,从而将载荷对桥梁产生的弯矩作用改变成对上部桥跨面板的纵向压缩和对底部拉杆组件的纵向拉伸作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材料抗拉压性能的充分发挥,在确保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大大减少结构材料的数量和结构自身的重量;此外,气囊可以提供较大的浮力,因此,该结构可以被用作浮桥;同时,横向钢索将桥跨面板与底部拉杆组件捆绑成一体,可以增加桥梁车辙单元的整体刚度,提高桥梁车辙单元的抗变形失稳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利用桥节模块拼接组成的拱形桥梁车辙单元由纵向拼接成一体且呈上拱形的桥跨面板、呈上拱形的底部拉杆组件以及气囊、横向固定钢索四部分结构组成,在桥跨面板上部荷载作用下,桥跨面板下移,桥跨面板形成的拱形跨度增大,气囊下部的底部拉杆组件因桥跨面板形成的拱形的跨度增大而被拉伸,产生下移,且此下移动量大于桥跨面板的下移量,此时受到横向固定钢索和上部桥跨面板的限制,底部拉杆组件的下移不能自由产生,因此在底部拉杆组件和横向固定钢索中产生拉伸力,此时,气囊对上部拱形桥跨面板、拱形底部拉杆组件以及位于桥跨面板两侧的横向固定钢索同时形成一种弹性支撑;同时未受载时气囊还可以为该结构提供初始的预紧张拉力,该预紧张拉力可以提升拱形桥梁车辙单元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抵抗变形失稳的能力。气撑式拱形张弦拱桥梁结构与平直气撑式桥梁结构相比,具有的结构刚度更大,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因此更加适合架设只有两端支撑的跨沟桥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在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时,通过设置底部张紧钢索将端桥节模块相连,增加了桥梁车辙单元整体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支撑拱形张弦桥能够承载更重的负载(如汽车等载具),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跨度范围内突起物对桥梁车辙单元架设和使用的影响,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桥梁车辙单元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沟壑地形,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环境适应性。另外,当桥梁车辙单元成平直状时,底部不需再设置张紧钢索,此时,本实用新型桥梁主要用作江河浮桥,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水路两用桥,进一步丰富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桥梁车辙单元可以单独使用,用于保障人员通行,也可以利用桥梁车辙单元横向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桥梁车辙单元横向组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所组成的车辙式桥梁的桥面宽度,还增加了桥梁的整体抗扭刚度和桥梁的浮力,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变大,可以保障小型车辆通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的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桥梁车辙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桥梁车辙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桥梁车辙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图6中A-A位置的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图6中B-B位置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桥梁车辙单元的结构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桥节模块的结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桥节模块的仰视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连接结构的结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桥节模块的截面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桥节模块的折叠状态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桥跨面板的立体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桥跨面板的仰视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相邻面板组件的桥跨面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1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端桥节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端面”、“侧面”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包括:多个并排组合设置的桥梁车辙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梁车辙单元包括:多个中桥节模块1和两个端桥节模块2,与端桥节模块2可拆卸的钢索3。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中桥节模块1设置于两个端桥节模块2之间;当钢索3与端桥节模块2连接时,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参见图1、图4、图5);当钢索3与端桥节模块2分离时,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参见图2、图3、图9)。
结合图1、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时,多个相连接的中桥节模块1相互倾斜的设置。
结合图2、图3、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时,多个相连接的中桥节模块1相互齐平的设置。
结合图4、图5、图6、图7、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桥梁车辙单元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中桥节模块1和两个端桥节模块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桥节模块1包括:面板组件A,可充放气的气囊B,底部拉杆组件C,横向固定钢索D。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组件A与底部拉杆组件C通过横向固定钢索D相连接的位于底部拉杆组件C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B设置于面板组件A与底部拉杆组件C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组件A与底部拉杆组件C是一一对应设置的。
结合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面板组件A和底部拉杆组件C均为可折叠的。
结合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面板组件A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桥跨面板11;底部拉杆组件C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格栅组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桥跨面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挂环,进而采用横向固定钢索D将挂环与格栅组件12的横向拉杆12a相连接即可实现桥跨面板11与格栅组件12组合的柔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B位于格栅组件12与桥跨面板11之间。气囊B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时,底部拉杆组件C远离面板组件A,并且横向固定钢索D对膨胀的气囊B产生侧向限位保证气囊的位置稳定;气囊B处于排空气体收缩状态时,面板组件A、底部拉杆组件C以及收缩状态的气囊B可以一起同向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组件A和底部拉杆组件C处于折叠状态时,同一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相对设置,且底部拉杆组件C的格栅组件12相对的接触设置,排空气体的气囊B随同折叠与于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中桥节模块1在收纳时的体积最小,且便于储存携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采用高强度PVC材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承重能力更优。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桥梁车辙单元的长度方向,相邻桥跨面板11采用长条状的面板连接件13相连;面板连接件1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桥跨面板11的端部相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连接件13为两端开孔的金属板,其分别通过销轴与桥跨面板11端部靠下的位置铰接连接。进而,因底部连接板13的存在,折叠后的两桥跨面板1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此间隙恰好可以容纳折叠后的底部拉杆组件C和气囊B;并实现了三者的同步折叠与展开,简化了展开设置和折叠撤收的作业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
通过上述设置,气囊使用时可快速充气,撤收时可快速放气,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可折叠,折叠后模块储运体积小,运输效率高的设计目的。
通过上述设置,面板组件和底部拉杆组件将气囊夹持在中间,模块折叠储运时对气囊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气囊在模块搬动或运输中产生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气囊使用寿命。
结合图10、图11、图13、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中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面板组件A内两桥跨面板1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连接位11a。在本实施方式中,同一面板组件A中的两相邻桥跨面板11的安装连接位11a是相对的,进而面板连接件13相对的两端在安装连接位11a的位置分别与桥跨面板11的端部相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个面板组件A相邻的桥跨面板11可预先通过面板连接件13相连接,进而其安装连接位11a可处于下方并被面板板体111遮盖,以保证其连接位置被隐藏保护,对保证连接位置的连接稳定和提高使用寿命有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连接件13与桥跨面板11的连接位置要考虑到面板组件A展开时,同一面板组件A中相邻桥跨面板11端面上的第一承压件14可实现相互抵靠,而在折叠状态下,相邻桥跨面板11之间可间隔的相对设置,以实现格栅组件12和气囊B能够被桥跨面板11之间的间隔所容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面板连接件13用于连接相邻的桥跨面板11,在实现了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折叠、展开的功能下,还进一步保证了展开连接状态下桥节模块的承载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气囊B在充气状态下时,其长度要略大于面板组件中两个展直的桥跨面板11的长度,从而使得连接好的两模块间的气囊在充气后相互之间产生一定的顶推力,以实现通过气囊充气对桥梁结构施加一定的预紧力的目的,以及使用中通过气囊传递承担纵向压力的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B通过在内部纵向设置加强帘布,使得气囊在充气后,呈扁平状,使得桥跨面板和格栅组件组合的整体被气囊所支撑,对于保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有利。
结合图1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相邻格栅组件12的一端铰接连接,格栅组件12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121。
通过在格栅组件12远离铰接位置的一端设置可伸缩的底部拉杆纵向连接结构121,这样在面板组件A的相互拼接时,组件间相邻底部拉杆组件C的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121可根据多个面板组件A的组合形态(呈上拱状或平直状)调整底部拉杆组件C的纵向长度,从而使得底部拉杆组件C能够构成一个与桥跨面板相对应的纵向连续加强结构,进而对保证拼接后整个结构的牢固稳定有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拉杆组件C的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121包括:底部拉杆组件C的纵向连接端1211,与纵向连接端1211相连接的位置调整端1212,位置调整端1212与底部拉杆组件C的纵向拉杆12b是滑动连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向连接端1211可由多个间隔设置的板状体构成,且在各板状体上均设置有同轴的通孔,可实现模块间纵向连接端1211相互插接后的铰接连接。在位置调整端1212和底部拉杆组件C的纵向拉杆12b滑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结构(如通孔),需要对纵向连接结构121进行位置的伸缩调整时,通过销轴与限位结构在不同位置的配合连接即可实现,其调整方便可靠,且简单灵活。
结合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桥梁车辙单元的长度方向,桥跨面板11与面板连接件13相连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承压件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压件14呈长条状结构,表面贴有橡胶层,其固定安装在桥跨面板11的端面,且同一面板组件A中相邻桥跨面板11上安装第一承压件14的位置是一致的,进而可实现在中桥节模块展开状态下,相邻桥跨面板11上的第一承压件14可相互正对的抵靠,以起到传递桥面板的纵向压力及缓冲的作用。
结合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桥梁车辙单元的长度方向,桥跨面板11与面板连接件13相连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用以实现相邻桥跨面板11展开后的上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是用于在面板组件A展开状态下,进一步实现面板组件A内相邻桥跨面板11的纵向连接固定,以保证展开状态的两相邻桥跨面板的纵向刚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包括:上部连接板体151和上部连接孔1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连接板体151为一长条板状体,沿中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其一端与桥跨面板11的端部侧边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沿远离桥跨面板11的方向延伸,且在上部连接板体151的延伸端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通孔151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中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上部连接板体151和上部连接孔152在桥跨面板11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部连接孔152即为与上部连接板体151上通孔1511相连接的,当同一面板组件A内的两个桥跨面板11在展开状态下,同一模块内部两桥跨面板端部上表面的上部连接板体151和连接孔位152的位置呈反对称设置;进而可相互通过两个桥跨面板11的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实现互锁(即同一模块内第一桥跨面板11的上部连接板体151与第二桥跨面板11的上部连接孔152通过连接件相连,第二桥跨面板11的上部连接板体151与第一桥跨面板11的上部连接孔152通过连接件相连),以达到模块内两桥跨面板刚性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承压件将桥跨面板承受的纵向压力在桥跨面板间纵向传递,减少了面板连接件、第一锁锁紧连接结构承受的压力,并且有效的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相邻桥跨面板纵向连接构件之间的刚性冲击,对这些部位的连接销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桥节模块间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桥梁车辙单元的使用寿命及承载能力。
结合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桥梁车辙单元的长度方向,桥跨面板11远离面板连接件1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承压件16,用于调整第二承压件16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座18,扩展连接结构1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桥跨面板11通过设置的第二承压件16、扩展连接结构17、倾角调整座18实现与其他面板组件A的纵向接触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承压件下部与倾角调整座18固定连接,倾角调整座18上设置有锁定限位结构,当需要调整第二承压件的突出长度与倾斜角度时,先将锁定限位结构松开,第二承压件突出长度与倾斜角度调整完成后,重新将锁定限位结构锁紧,以完成整个调整过程。在本实施方式中,倾角调整座18与桥跨面板11的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二承压件将桥跨面板承受的纵向压力在桥跨面板间纵向传递,减少了扩展连接结构17承受的压力,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相邻桥跨面板纵向连接构件之间的刚性冲击,对底部纵向扩展连接结构的连接销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桥节模块间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桥梁车辙单元的使用寿命及承载能力。
通过设置在上述面板组件两端第二承压件处倾角调节座使得第二承压件可以突出桥跨面板端面一定的距离,当倾角调节座处于伸出倾斜状态时,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当倾角调节座处于收回状态时,桥节模块拼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展连接结构17包括: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间隔的设置,且第二承压件16位于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桥跨面板11上的扩展连接结构17呈反对称设置,即在中桥节模块中,需要面板组件A相连接时,第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端面上的单耳接头171与第二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端面上的双耳接头172通过销轴相铰接,第二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端面上的单耳接头171与第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端面上的双耳接头172通过销轴相铰接。
结合图10、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桥梁车辙单元的长度方向,桥跨面板11远离面板连接件13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可调整连接距离的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包括:扣环191和多个扣环座19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中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多个扣环座192间隔的排列设置;沿中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扣环191和扣环座192在桥跨面板11的端部侧边位置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连接的面板组件A中,前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设置的扣环191和扣环座192与后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设置的扣环191和扣环座192呈反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用于实现面板组件A之间的上部纵向扩展拼接,其中,前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的扣环191与后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的扣环座192相连接,后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的扣环191与前一个面板组件A的桥跨面板11上的扣环座192相连接,从而实现相邻中桥节模块之间的互锁纵向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根据相邻面板组件A的连接需要进行扣环191与扣环座192的选择连接,同时还需要调整第二承压件16的突出长度和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倾角调整座18的突出位置与倾斜角度实现相邻第二承压件16之间的相互抵靠,此外,还需要调整格栅组件12中可伸缩纵向连接结构121的伸缩长度。具体的,当多个面板组件A相互连接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时,扣环191与距离较远的外侧扣环座192相连,第二承压件161处于收回且为正对设置状态,可伸缩纵向连接结构121处于伸出状态,以实现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的平直连接。当面板组件A相互连接构成的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时,扣环191与距离较近的内侧扣环座192相连,第二承压件161处于伸出且为倾斜正对设置状态,可伸缩纵向连接结构121处于收回状态,以实现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的拱形连接。
结合图15、图16、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桥跨面板11为扁平箱型体,其包括:面板板体111,板体支撑112。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板体111在板体支撑112一侧设置或在板体支撑11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体支撑112为与面板板体111的形状相适配的框架结构;其中,板体支撑112为采用多个U型梁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其外形与面板板体111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整个桥跨面板11的承载能力,可根据需要在板体支撑112的框架结构中增加适量的工字型梁,以进一步提高桥跨面板的承载能力,同时对面板板体111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体支撑112框体中间位置设置加强梁进行加强时,可进一步考虑受力因素做相应的优化设置,进而达到加强梁对桥跨面板承载能力和面板板体支撑作用最优化。
通过上述设置,桥跨面板采用面板板体和支撑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成为扁平箱型体,不仅有效的保证了桥跨面板的整体抗弯和抗扭刚度,还有效的降低了桥跨面板的整体重量,使其更加容易携带与拼接架设。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板体支撑11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面板板体111的方式,其与前一种气囊与桥跨面板框架直接接触相对比,通过上下两侧面板与框架相结合的方式还能够使得下部气囊与桥跨面板的接触面积更大,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气囊承载能力的发挥,也可有效减小桥跨面板与囊体间摩擦力对囊体带来的损伤,增加囊体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格栅组件12采用多个纵横垂直交错的方形截面杆相互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具体的,格栅组件12包括:横向拉杆12a和纵向拉杆12b。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拉杆12a和纵向拉杆12b垂直交错连接;纵向拉杆12b的设置方向与扁平气囊B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且纵向拉杆12b的设置位置与气囊B凹陷位置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拉杆12a相对的两端通过横向固定钢索D与桥跨面板的端部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组件12中纵向拉杆12b与气囊B凹陷位置相对设置,这样可实现纵向拉杆12b对气囊B的限位固定,对保证气囊的位置稳定有利,进而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有益。此外,通过采用框架结构的底部拉杆组件其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增加了与气囊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囊弹性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格栅组件12通过纵向拉杆12b一端设置的接头铰接,纵向连接结构121设置在纵向拉杆12b的另一端上。
结合图7、图8、图9、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端桥节模块2包括: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和内部支撑板体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2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21和第三板体23铰接;第一板体21远离第二板体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1;第三板体23远离第二板体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13;第二限位结构213与第一限位结构211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板体23与第二板体22相邻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相连接的第三锁紧连接结构2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锁紧连接结构231包括:锁紧扣环231a和锁紧扣环座231b;沿端桥节模块2的宽度方向,锁紧扣环231a和锁紧扣环座231b在第三板体23的端部上表面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22与第三板体2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扩展连接结构17相连接的第一铰接结构22a;其中,第一铰接结构22a包括:用于与双耳接头172相连接的单耳铰接接头22a1,用于与单耳接头171相连接的双耳铰接接头22a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22与第一板体2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格栅组件12的纵向连接结构121相连接的第二铰接结构22b,多个钢索连接件22c。沿端桥节模块2的宽度方向,多个钢索连接件22c相间隔的设置,多个第二铰接结构22b依次排列设置在钢索连接件22c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桥节模块的第二限位结构213与第一限位结构211相连接的状态下,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结构,且相铰接的第二板体22和第三板体23支撑在第一板体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211可设置为在第一板体21上的凸台、凹槽或通孔等结构,而第二限位结构213则设置为与第一限位结构211相抵靠或插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21的底部还可设置防滑结构以保证其与地面接触的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结构时,板体支撑24的外形与各板体围成的三角形结构的内部形状相一致,以实现与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分别接触起到类似肋板的作用进而对第二板体22和第三板体23进行稳定支撑,以实现整个端桥节模块的稳定可靠和高承载能力。
结合图4、图5、图6、图7、图8、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钢索3相对的两端与端桥节模块2的钢索连接件22c相连接;当钢索3与端桥节模块2连接时,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参见图8);当钢索3与端桥节模块2分离时,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的桥梁车辙单元处于平直状时,主要利用气囊的浮力用作江河浮桥,这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辙单元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水路两用桥,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通过设置底部张紧钢索将端桥节模块相连,增加了拱形桥梁车辙单元整体刚度,使得由本实用新型桥梁车辙单元组成的气囊支撑拱形张弦桥能够作为两端支撑的跨沟桥梁,并且能够承载更重的负载(如汽车等载具),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桥梁跨度范围内突起地物对桥梁架设和使用的影响,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桥梁车辙单元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沟壑地形,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环境适应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梁车辙单元可多个横向并排的相互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并排设置的桥梁车辙单元之间采用横向连接杆件相互连接,而且还通过采用钢索等连接件用于与干沟两岸地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车辙单元可在上拱状下,横向进行多个排列(参见图1所示)或者可在平直状下,横向进行多个排列(参见图2、图3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横向固定钢索D实现底部拉杆组件C与面板组件A的连接,在桥梁车辙单元为平直形时,横向固定钢索将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捆绑在充气且有一定压力的气囊上,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加桥梁车辙单元的整体刚度和抵抗变形失稳的能力;在桥梁车辙单元为上拱状时,横向固定钢索除了起到将桥跨面板、气囊和底部拉杆组件捆绑成一个整体,提高结构强度外,还起到传递桥跨面板和底部拉杆组件之间力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桥梁车辙单元可以单独使用,用于保障人员通行,也可以利用桥梁车辙单元横向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桥梁车辙单元横向连接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拓宽了桥梁的桥面宽度可以保障小型车辆通行,还增加了桥梁的整体抗扭刚度和桥梁的浮力,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变大。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过程作进一步阐述。
根据需要跨越的宽度确定需要的中桥节模块1的数量;
首先将折叠的中桥节模块展开,利用桥跨面板模块上的第一锁紧连接结构,将同一模块内的两桥跨面板连接,具体连接为利用连接件将上部连接板151和对应的上部连接孔152连接在一起;
相邻中桥节模块通过桥跨面板11一端端面上设置的扩展连接结构17相铰接;在具体的连接时,采用销轴将相邻桥跨面板一侧的扩展连接结构17同轴连接即可,同时,还需要对第二承压件16和格栅组件12的纵向连接结构121做相应的调整,并将不同模块间的底部拉杆组件的纵向连接结构121利用销轴铰接连接在一起;
然后采用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进行连接锁定即可;
将桥梁车辙单元中两端的中桥模块与端桥节模块相连接,并将底部拉杆组件的纵向拉杆12b与端桥节模块通过销轴连接;
对所有中桥节模块中的气囊进行充气,并使气囊达到规定的超压状态,至此桥梁车辙单元设置完成;
重复上述步骤,拼接其他桥梁车辙单元,将拼接好的桥梁车辙单元架设于干沟上或江河中;
将多个车辙单元通过横向连接杆件连接,并通过斜张钢索对桥梁进行固定完成整个桥梁的架设。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组合设置的桥梁车辙单元;
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包括:多个中桥节模块(1)和两个端桥节模块(2),与所述端桥节模块(2)可拆卸的钢索(3);
多个所述中桥节模块(1)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桥节模块(2)之间;
当所述钢索(3)与所述端桥节模块(2)连接时,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
当所述钢索(3)与所述端桥节模块(2)分离时,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上拱状时,多个相连接的所述中桥节模块(1)相互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对接设置;
所述桥梁车辙单元呈平直状时,多个相连接的所述中桥节模块(1)相互齐平的对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节模块(1)包括:面板组件(A),可充放气的气囊(B),底部拉杆组件(C),横向固定钢索(D);
所述面板组件(A)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C)通过所述横向固定钢索(D)相连接的位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C)的上方;
所述气囊(B)设置于所述面板组件(A)与所述底部拉杆组件(C)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A)和底部拉杆组件(C)均为可折叠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A)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桥跨面板(11);
所述底部拉杆组件(C)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格栅组件(12);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相邻所述桥跨面板(11)采用长条状的面板连接件(13)相连;
所述面板连接件(1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跨面板(11)的端部相铰接;
相邻所述格栅组件(1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格栅组件(12)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纵向连接结构(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11)与所述面板连接件(13)相连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承压件(14);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11)与所述面板连接件(13)相连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用以实现相邻所述桥跨面板(11)展开后的上部连接;
所述第一锁紧连接结构(15)包括:上部连接板体(151)和上部连接孔(152);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上部连接板体(151)远离所述桥跨面板(1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通孔(1511);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所述上部连接板体(151)和所述上部连接孔(152)在所述桥跨面板(11)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11)远离所述面板连接件(1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承压件(16),用于调整第二承压件(16)倾斜角度的倾角调整座(18),扩展连接结构(17);
所述扩展连接结构(17)包括: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
所述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间隔的设置,且所述第二承压件(16)位于所述单耳接头(171)和双耳接头(17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所述桥跨面板(11)远离所述面板连接件(13)的一端的上表面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可调整连接距离的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
所述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包括:扣环(191)和多个扣环座(192);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扣环座(192)间隔的排列设置;
沿所述桥节模块的宽度方向,所述扣环(191)和所述扣环座(192)在所述桥跨面板(11)端部上表面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跨面板(11)为扁平箱型体,其包括:面板板体(111),板体支撑(112);
所述板体支撑(112)为与所述面板板体(111)的形状相适配的框架结构;
所述面板板体(111)在所述板体支撑(112)一侧设置或在所述板体支撑(11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
所述格栅组件(12)包括:横向拉杆(12a)和纵向拉杆(12b);
所述横向拉杆(12a)和所述纵向拉杆(12b)垂直交错连接;
相邻所述格栅组件(12)通过所述纵向拉杆(12b)一端设置的接头铰接,所述纵向连接结构(121)设置在所述纵向拉杆(12b)的另一端上;
所述横向固定钢索(D)一端与所述横向拉杆(12a)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跨面板(1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桥节模块(2)包括: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和内部支撑板体(24);
所述第二板体(2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铰接;
所述第一板体(21)远离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11);
所述第三板体(23)远离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13);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13)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1)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三板体(23)与所述第二板体(22)相邻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锁紧连接结构(19)相连接的第三锁紧连接结构(231);
所述第三锁紧连接结构(231)包括:锁紧扣环(231a)和锁紧扣环座(231b);
沿所述端桥节模块(2)的宽度方向,所述锁紧扣环(231a)和所述锁紧扣环座(231b)在所述第三板体(23)的端部上表面的侧边位置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板体(22)与所述第三板体(2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扩展连接结构(17)相连接的第一铰接结构(22a);
所述第一铰接结构(22a)包括:用于与所述双耳接头(172)相连接的单耳铰接接头(22a1),用于与所述单耳接头(171)相连接的双耳铰接接头(22a2);
所述第二板体(22)与所述第一板体(2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格栅组件(12)的纵向连接结构(121)相连接的第二铰接结构(22b),多个钢索连接件(22c);
沿所述端桥节模块(2)的宽度方向,多个钢索连接件(22c)相间隔的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铰接结构(22b)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钢索连接件(22c)之间;
所述钢索(3)相对的两端与所述端桥节模块(2)的钢索连接件(22c)相连接。
CN202122730729.2U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Active CN216193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0729.2U CN216193929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0729.2U CN216193929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3929U true CN21619392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0729.2U Active CN216193929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3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2831A (zh) * 2021-11-09 2021-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2831A (zh) * 2021-11-09 2021-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CN113832831B (zh) * 2021-11-09 2024-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2764B2 (en) Portable structure having sufficient internal structural rigidity to eliminate load-bearing perimeter support structures
US9660351B2 (en) Deployable antenna frame
CN216193929U (zh)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US20100011674A1 (en) Pneumatic support structure
CN102575441A (zh) 改进的临时桥
US7546654B2 (en) Mobile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bridge and shelter structure
US3894307A (en) Spann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purposes
GB1604452A (en) Method of anchoring a strip of sheet material to a framework
CN107841936B (zh) 一种可展桥梁
WO2005111343A1 (en) Deployable structure
CN113832831B (zh) 一种模块化气撑车辙式桥梁
EP1257715B1 (en) Arch structure
CN107841937B (zh) 轻型张弦气承式桥梁
CN111139726A (zh) 一种利用索加强的气囊式浮桥
CN216919970U (zh) 一种弦支剪式可展桥
CN113652950B (zh) 一种气撑式刚柔组合轻型折叠浮桥
US10145659B1 (en) Rapidly deployable single net capture marine barrier system
ES2383216T3 (es) Sistema de puente móvil militar
US4962556A (en) Lightweight, collapsible bridge module, and system with deployment and retrieval trailer
CN105797299B (zh) 消防水带护桥结构
CN212375689U (zh) 一种利用索加强的气囊式浮桥
CN216663759U (zh) 一种机械化桥桥跨展直机构
Tarczewski Post-tensioned modular inflated structures
CN116837711A (zh) 一种充气式大跨度高承重应急桥梁
CN212772784U (zh) 一种高承压组合式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