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2576U - 齿轮淬火用工装 - Google Patents

齿轮淬火用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2576U
CN216192576U CN202122759000.8U CN202122759000U CN216192576U CN 216192576 U CN216192576 U CN 216192576U CN 202122759000 U CN202122759000 U CN 202122759000U CN 216192576 U CN216192576 U CN 21619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upporting part
die
support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590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永升
王杨
韩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Voith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Voith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Voith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Voith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590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2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齿轮淬火用工装包括:压模组件,压模组件位于齿轮的一侧,压模组件包括内压模和外压模,内压模与外压模均为环形结构,内压模与齿轮的轮毂抵接配合,外压模与齿轮的轮齿抵接配合;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位于齿轮的远离压模组件的一侧,支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为环形结构,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齿轮的轮毂,第二支撑部环形设置在第一支撑部的外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齿轮的轮齿。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装夹持效果差而导致的齿轮变形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齿轮淬火用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
背景技术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至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对薄壁类的齿轮进行淬火处理时,薄壁类的齿轮容易发生热变形,因此,通常采用工装对齿轮进行夹持,以防止齿轮淬火过程中发生热变形。但是,现有的工装夹持效果差,采用现有的工装对齿轮进行夹持后,齿轮的变形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装夹持效果差而导致的齿轮变形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齿轮淬火用工装包括:压模组件,压模组件位于齿轮的一侧,压模组件包括内压模和外压模,内压模与外压模均为环形结构,内压模与齿轮的轮毂抵接配合,外压模与齿轮的轮齿抵接配合;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位于齿轮的远离压模组件的一侧,支撑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为环形结构,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齿轮的轮毂,第二支撑部环形设置在第一支撑部的外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齿轮的轮齿。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穿设在齿轮的轴孔内,导向结构用于对齿轮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杆,多根导向杆环形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的靠近内压模的一侧,导向杆用于与齿轮的轮毂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导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自由端倾斜设置,沿第一支撑部至内压模的方向,自由端与第一支撑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连接端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和弯折段,连接段与第一支撑部连接,沿第一支撑部至内压模的方向,弯折段与第一支撑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自由端与弯折段的远离连接段的一端连接,弯折段用于与齿轮的轮毂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导向杆与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将导向杆与第一支撑部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具有阶梯孔,阶梯孔与第一支撑部同轴设置,沿第一支撑部至内压模的方向,阶梯孔的直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外压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流槽,多个导流槽环形间隔设置,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部的径向相同。
进一步地,内压模的靠近第一支撑部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一流通槽,第一流通槽贯穿内压模的侧壁,外压模的靠近第二支撑部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通槽,第二流通槽贯穿外压模的侧壁。
进一步地,沿第二支撑部至外压模的方向,外压模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锥形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的内径,锥形段的壁厚沿第二支撑部至外压模的方向逐渐增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压模组件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齿轮的两侧,且内压模和第一支撑部分别作用于齿轮的轮毂的两侧,外压模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作用于齿轮的轮齿的两侧,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对齿轮的轮毂以及对齿轮的轮齿的夹持效果,进而减小齿轮在淬火时产生的热变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淬火用工装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压模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压模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杆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模组件;11、内压模;111、第一流通槽;12、外压模;121、第二流通槽;
20、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部;211、阶梯孔;22、第二支撑部;221、导流槽;
30、导向杆;31、连接端;311、连接段;312、弯折段;32、自由端;
41、第一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43、紧固件;
1、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齿轮淬火用工装包括压模组件10和支撑组件20。压模组件10位于齿轮1的一侧,压模组件10包括内压模11和外压模12,内压模11与外压模12均为环形结构,内压模11与齿轮1的轮毂抵接配合,外压模12与齿轮1的轮齿抵接配合。支撑组件20位于齿轮1的远离压模组件10的一侧,支撑组件2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为环形结构,通过第一支撑部21支撑齿轮1的轮毂,第二支撑部22环形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1的外周,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具有间隙,通过第二支撑部22支撑齿轮1的轮齿。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压模组件10与支撑组件20配合固定齿轮位置,其中,压模组件10位于齿轮1的一侧,其包括内压模11和外压模12,内压模11的尺寸小于外压模12的尺寸,内压模11与齿轮1的轮毂抵接配合,外压模12固定在齿轮1的轮齿处,内压模11与外压模12同时与齿轮1配合抵接。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支撑组件20位于齿轮1的另一侧,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对齿轮的轮毂以及对齿轮的轮齿的夹持效果,进而减小齿轮在淬火时产生的热变形量。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采用分体设计,如此可以在固定不同尺寸齿轮1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可以与不同的第二支撑部22搭配使用,同理第二支撑部22也可以与不同的第一支撑部21搭配使用。同时,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可以根据齿轮1的轮毂与轮齿的厚度在齿轮1轴向方向上下移动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齿轮1。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该工装的适应性,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具有间隙,便于淬火介质的流通,增大齿轮1与淬火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淬火效率,保证淬火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齿轮进行淬火时,齿轮放置在压模组件10与支撑组件20之间,将第一支撑部21和内压模11相对放置、第二支撑部22和外压模12相对放置,以提高对齿轮1的夹持效果。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穿设在齿轮1的轴孔内,导向结构用于对齿轮1进行导向。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导向结构,使得齿轮1可以快速确定安装位置,确保齿轮1与工装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提高齿轮1的夹持效果,防止齿轮1与工装产生相对位移,影响淬火效果。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杆30,多根导向杆30环形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1的靠近内压模11的一侧,导向杆30用于与齿轮1的轮毂的内壁抵接。导向杆30环形间隔设置与齿轮1的轮毂形状相适配,导向杆30间隔设置可以减少导向结构与轮毂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淬火介质与轮毂的接触面积,保证淬火效果;同时,减少导向结构与轮毂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放置以及分离齿轮1的顺畅性。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导向杆3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31和自由端32,连接端31与第一支撑部21连接,自由端32倾斜设置,沿第一支撑部21至内压模11的方向,自由端32与第一支撑部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导向杆30的连接端31与第一支撑部21固定连接,自由端32由下至上逐渐向轮毂轴线方向倾斜,在淬火时,自由端32与齿轮1轮毂不接触,自由端32倾斜设置减少与轮毂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放置以及分离齿轮的顺畅性,方便对齿轮1进行拆卸安装。
其中,连接端31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311和弯折段312,连接段311与第一支撑部21连接,沿第一支撑部21至内压模11的方向,弯折段312与第一支撑部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自由端32与弯折段312的远离连接段311的一端连接,弯折段312用于与齿轮1的轮毂的内壁抵接。连接段311水平设置以于第一支撑部21固定连接,弯折段312分为上下两段,上下两段之间具有夹角,弯折段312在淬火时与轮毂内壁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减少连接端31与轮毂之间的摩擦,方便对齿轮1进行拆卸安装,同时弯折段312与齿轮1的轮毂相抵接,可减少齿轮在淬火时产生的热变形。
其中,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导向杆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42相对设置,导向杆30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43,紧固件4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41、第二连接孔42以将导向杆30与第一支撑部21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42为螺纹孔,紧固件43为螺栓。第一支撑部21与导向杆30通过螺纹孔和螺栓紧固连接。导向杆30与第一支撑部21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在导向杆30磨损后进行替换,使得零件互换性更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的第一连接孔41处设计方形凹槽,凹槽形状与连接段311的形状相适配,进而可以固定连接段311,避免连接段311与第一支撑部21发生相对旋转,进而影响导向杆30的导向效果。第一支撑部21上均匀分布三个第一连接孔41,加工方便,操作简单。采用上述设计,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拆卸方便,提高第一支撑部21与导向杆30的利用率。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部21具有阶梯孔211,阶梯孔211与第一支撑部21同轴设置,沿第一支撑部21至内压模11的方向,阶梯孔211的直径逐渐减小。阶梯孔211与第一支撑部21同轴设置,能够方便第一支撑部21与用于固定第一支撑部21的固定结构相配合,方便对第一支撑部进行支撑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22的靠近外压模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流槽221,多个导流槽221环形间隔设置,导流槽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部22的径向相同。淬火时,淬火介质通过导流槽221对齿轮1进行淬火,设置多个沿第二支撑部22径向方向的导流槽保证淬火介质的流通效果,进而保证齿轮1各处均可均匀淬火,保证淬火效果。
如图3至图6所示,内压模11的靠近第一支撑部21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一流通槽111,第一流通槽111贯穿内压模11的侧壁,外压模12的靠近第二支撑部22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通槽121,第二流通槽121贯穿外压模12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槽111为方形结构,内压模11远离第一流通槽111的一端设置螺纹孔,便于与内压模11上端的固定件相连接。淬火时,淬火介质均通过第一流通槽111与第二流通槽121对齿轮1的轮齿、轮毂进行淬火,进一步地保证淬火介质的流通效果。
具体地,沿第二支撑部22至外压模12的方向,外压模12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锥形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的内径,锥形段的壁厚沿第二支撑部22至外压模12的方向逐渐增大。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流通槽121为方形结构,外压模12远离第二流通槽121的一端设置螺纹孔,便于与外压模12上端的固定件相连接。外压模12设计为上窄下宽的筒形结构,第一管段、锥形段和第二管段三段平滑连接,如此设计,在生产外压模12容易生产,同时采用锥形结构,能够增大外压模12、内压模11以及齿轮1之间形成的腔室,扩大淬火介质流通的面积,使得淬火介质流通更为通畅,保证淬火介质的淬火效果,同时,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不易损坏,增强了外压模12的结构强度。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压模组件10与支撑组件20相配合齿轮1对进行夹持,内压模11与第一支撑部21对轮毂进行夹持,外压模12与第二支撑部22对轮齿进行夹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拆卸,同时提高了对齿轮1的夹持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淬火用工装包括:
压模组件(10),所述压模组件(10)位于齿轮(1)的一侧,所述压模组件(10)包括内压模(11)和外压模(12),所述内压模(11)与所述外压模(12)均为环形结构,所述内压模(11)与所述齿轮(1)的轮毂抵接配合,所述外压模(12)与所述齿轮(1)的轮齿抵接配合;
支撑组件(20),所述支撑组件(20)位于所述齿轮(1)的远离所述压模组件(10)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21)用于支撑所述齿轮(1)的轮毂,所述第二支撑部(22)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部(22)用于支撑所述齿轮(1)的轮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穿设在所述齿轮(1)的轴孔内,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齿轮(1)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杆(30),多根所述导向杆(30)环形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靠近所述内压模(11)的一侧,所述导向杆(30)用于与所述齿轮(1)的轮毂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31)和自由端(32),所述连接端(3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连接,所述自由端(32)倾斜设置,沿所述第一支撑部(21)至所述内压模(11)的方向,所述自由端(3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31)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311)和弯折段(312),所述连接段(3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连接,沿所述第一支撑部(21)至所述内压模(11)的方向,所述弯折段(31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所述自由端(32)与所述弯折段(312)的远离所述连接段(311)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段(312)用于与所述齿轮(1)的轮毂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所述导向杆(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所述第一连接孔(4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2)相对设置,所述导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43),所述紧固件(4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1)、所述第二连接孔(42)以将所述导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具有阶梯孔(211),所述阶梯孔(2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同轴设置,沿所述第一支撑部(21)至所述内压模(11)的方向,所述阶梯孔(211)的直径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靠近所述外压模(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流槽(221),多个所述导流槽(221)环形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槽(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径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模(11)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一流通槽(111),所述第一流通槽(111)贯穿所述内压模(11)的侧壁,所述外压模(12)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端面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通槽(121),所述第二流通槽(121)贯穿所述外压模(12)的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淬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支撑部(22)至所述外压模(12)的方向,所述外压模(12)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锥形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所述锥形段的壁厚沿所述第二支撑部(22)至所述外压模(12)的方向逐渐增大。
CN202122759000.8U 2021-11-11 2021-11-11 齿轮淬火用工装 Active CN21619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9000.8U CN21619257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齿轮淬火用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9000.8U CN21619257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齿轮淬火用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2576U true CN21619257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59000.8U Active CN21619257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齿轮淬火用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2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7152A (zh) 金属板材等温和差温两用温成形模具
CN216192576U (zh) 齿轮淬火用工装
CN205413954U (zh) 一种高效多试样自加热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
CN203972743U (zh) 一种锻造产品两爪脱模夹钳
CN202143930U (zh) 轴管的热挤压锻造设备
CN203018669U (zh) 一种镦制模具
CN101362156B (zh) 一种中碳低合金结构钢的深孔挤压成形工艺
CN102248111A (zh) 轴管的热挤压锻造设备及锻造方法
CN210146900U (zh) 一种汽车轮毂单元打字冲孔复合模
CN217095511U (zh) 一种镶嵌式热挤压外模装置
CN215089824U (zh) 铜棒拉拔模具
CN107695122B (zh) 长寿命非对称轴承套圈冷挤压成形模具
CN220739373U (zh) 一种锻件加工限位结构
CN203155921U (zh) 一种成型锻模
CN111421012A (zh) 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挤压工具
CN210059588U (zh) 一种设有内缩口模具的车床
CN215033036U (zh) 一种钢管缩头机
CN109590347A (zh) 一种双金属管材分流模挤压成形装置
CN217095514U (zh) 一种锻造内模的分体式连接装置
CN214488576U (zh) 一种传动轴轴管缩口模具
CN215090142U (zh) 一种直管段厚壁弯头管件的热压成型模具
CN214082745U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管推压模具
CN220116598U (zh) 一种用于减小滚针套淬火变形的工装
CN219806438U (zh) 一种成型碳纤维的加热组件
CN103846380A (zh) 一种镦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