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0040U -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 Google Patents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0040U
CN216190040U CN202122521531.3U CN202122521531U CN216190040U CN 216190040 U CN216190040 U CN 216190040U CN 202122521531 U CN202122521531 U CN 202122521531U CN 216190040 U CN216190040 U CN 216190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leeve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15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o Electric Cable Equipment An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o Electric Cable Equipment An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o Electric Cable Equipment An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o Electric Cable Equipment An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215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0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0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0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排线成圈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一侧面设有收线组件,且收线组件的下方设有可伸缩支撑组件,收线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组件;可伸缩支撑组件包括贯穿机架内部的两个平行的轴杆,且两个平行的轴杆的一端贯穿机架并固定连接有连板,连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平行的轴杆的另一端贯穿机架后活动连接有旋转套筒,且旋转套筒与收线组件相切,旋转套筒与平行轴杆之间设有轴承,收线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机架一侧面的转轴,且机架内部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收线成圈的收线套与限位盘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安装收线套与限位盘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线成圈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背景技术
电线成圈机是电线电缆行业最常见的生产辅助设备,主要应用于成品电线电缆后期成圈包装捆扎。电线成圈机按照其收线套的截面大小分为不同的规格,为了提高成圈线缆的绕卷量,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重视大截面电线成圈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电线成圈机只需将线缆一端固定在收线套上后通过控制台设定好参数即可自动收线成圈。
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用于收线成圈的收线套与限位盘不便于安装,工作人员在安装时需要花费时间对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收线成圈的收线套与限位盘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安装收线套与限位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面设有收线组件,且收线组件的下方设有可伸缩支撑组件,所述收线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组件;所述可伸缩支撑组件包括贯穿机架内部的两个平行的轴杆,且两个平行的轴杆的一端贯穿机架并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两个平行的轴杆的另一端贯穿机架后活动连接有旋转套筒,且旋转套筒与收线组件相切,所述旋转套筒与平行轴杆之间设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机架一侧面的转轴,且机架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且转轴外侧面套接有收线套,所述收线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盘,且限位盘与旋转套筒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套筒的外侧面开设有两个与限位盘相匹配的环形槽,且限位盘卡在环形槽中与其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伸出机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组件包括位于收线组件一侧的支撑座,且支撑座固定在机架侧面上,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开设有槽口,且槽口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光轴,所述光轴外侧面上下套接有两个卡线座,且两个卡线座分别和槽口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套接在光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卡线座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上下对齐的导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且控制台的侧面顶端嵌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有多个按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可伸缩支撑组件,只需将收线套两端的限位盘坐落在在两个平行的轴杆上,进而解放双手,不必抱着限位盘与收线套进行安装,然后,通过把手拉动连板前进,进而带动轴杆前进,限位盘与收线套跟随前进,当限位盘接近转轴时,转动调整限位盘,使得收线套能够套入转轴与限位块,再用力将收线套推入转轴即可,安装方式省时省力,且提高安装的精准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收线成圈的收线套与限位盘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快速安装收线套与限位盘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导线组件,将需要收线的线缆一端从两个卡线座之间穿过后再固定在收线套上,收线过程中,两个卡线座在弹簧柱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进而将线缆夹住,不仅能够将线缆表面沾染的杂物刮除,还能够限制线缆的导向,避免线缆偏移影响收线,而光轴的设置既能避免弹簧柱弯曲变形,又能提高卡线座上下移动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排线成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收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伸缩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控制台;3、显示屏;4、按钮;5、收线组件;501、电机;502、转轴;503、收线套;504、限位盘;505、限位块;6、可伸缩支撑组件;601、轴杆;602、连板;603、把手;604、旋转套筒;605、环形槽;606、轴承;7、导线组件;701、支撑座;702、槽口;703、光轴;704、卡线座;705、导线槽;706、弹簧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收线成圈的收线套与限位盘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快速安装收线套与限位盘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中,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面设有收线组件5,且收线组件5的下方设有可伸缩支撑组件6,收线组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组件7;可伸缩支撑组件6包括贯穿机架1内部的两个平行的轴杆601,且两个平行的轴杆601的一端贯穿机架1并固定连接有连板602,连板6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603,两个平行的轴杆601的另一端贯穿机架1后活动连接有旋转套筒604,且旋转套筒604与收线组件5相切,旋转套筒604与平行轴杆601之间设有轴承606。使用前,只需将收线套503两端的限位盘504坐落在在两个平行的轴杆601上,进而解放双手,不必抱着限位盘504与收线套503进行安装,然后,通过把手603拉动连板602前进,进而带动轴杆601前进,限位盘504与收线套503跟随前进,当限位盘504接近转轴502时,转动调整限位盘504,使得收线套503能够套入转轴502与限位块505,再用力将收线套503推入转轴502即可,安装方式省时省力,且提高安装的精准度。
在图1中:机架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且控制台2的侧面顶端嵌有显示屏3,显示屏3的下方设有多个按钮4。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台2上的多个按钮4设置运行参数,而显示屏3显示所设参数供工作人员查看。
在图2中:收线组件5包括活动连接在机架1一侧面的转轴502,且机架1内部设有电机501,电机501输出端连接转轴502,且转轴502外侧面套接有收线套503,收线套5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盘504,且限位盘504与旋转套筒604相切。使用时,电机501按照所设参数运行,带动转轴502旋转,继而带动收线套503转动对线缆进行收线成圈,而限位盘504的设置避免线缆脱离收线套503。
在图2中:转轴502伸出机架1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5。限位块505的设置避免转轴502与收线套50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收线。
在图3中:旋转套筒604的外侧面开设有两个与限位盘504相匹配的环形槽605,且限位盘504卡在环形槽605中与其相切。使用时,将限位盘504卡在对应的环形槽605中,进而提高推动限位盘504时的稳固性。
在图4中:导线组件7包括位于收线组件5一侧的支撑座701,且支撑座701固定在机架1侧面上,支撑座701的侧面开设有槽口702,且槽口702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光轴703,光轴703外侧面上下套接有两个卡线座704,且两个卡线座704分别和槽口702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706,弹簧柱706套接在光轴703上。使用时,将需要收线的线缆一端从两个卡线座704之间穿过后再固定在收线套503上,收线过程中,两个卡线座704在弹簧柱706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进而将线缆夹住,不仅能够将线缆表面沾染的杂物刮除,还能够限制线缆的导向,避免线缆偏移影响收线,而光轴703的设置既能避免弹簧柱706弯曲变形,又能提高卡线座704上下移动的稳固性。
在图4中:两个卡线座704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上下对齐的导线槽705。导线槽705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限制线缆的导向以及刮除线缆表面杂物。
工作原理:该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在使用时,首先,将收线套503两端的限位盘504坐落在在两个平行的轴杆601上,进而解放双手,不必抱着限位盘504与收线套503进行安装,然后,通过把手603拉动连板602前进,进而带动轴杆601前进,限位盘504与收线套503跟随前进,最后,当限位盘504接近转轴502时,转动调整限位盘504,使得收线套503能够套入转轴502与限位块505,再用力将收线套503推入转轴502即可。
限位盘504与收线套503安装好之后,将需要收线的线缆一端从两个卡线座704之间穿过后再固定在收线套503上,再通过控制台2上的多个按钮4设置运行参数。收线过程中,电机501按照所设参数运行,带动转轴502旋转,继而带动收线套503转动对线缆进行收线成圈。与此同时,两个卡线座704在弹簧柱706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进而将线缆夹住,不仅能够将线缆表面沾染的杂物刮除,还能够限制线缆的导向,避免线缆偏移影响收线,而光轴703的设置既能避免弹簧柱706弯曲变形,又能提高卡线座704上下移动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电机501的型号为SL57S2,显示屏3的型号为YP043062B0-40。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侧面设有收线组件(5),且收线组件(5)的下方设有可伸缩支撑组件(6),所述收线组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组件(7);
所述可伸缩支撑组件(6)包括贯穿机架(1)内部的两个平行的轴杆(601),且两个平行的轴杆(601)的一端贯穿机架(1)并固定连接有连板(602),所述连板(6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603),所述两个平行的轴杆(601)的另一端贯穿机架(1)后活动连接有旋转套筒(604),且旋转套筒(604)与收线组件(5)相切,所述旋转套筒(604)与平行轴杆(601)之间设有轴承(6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组件(5)包括活动连接在机架(1)一侧面的转轴(502),且机架(1)内部设有电机(501),所述电机(501)输出端连接转轴(502),且转轴(502)外侧面套接有收线套(503),所述收线套(5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盘(504),且限位盘(504)与旋转套筒(604)相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604)的外侧面开设有两个与限位盘(504)相匹配的环形槽(605),且限位盘(504)卡在环形槽(605)中与其相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02)伸出机架(1)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7)包括位于收线组件(5)一侧的支撑座(701),且支撑座(701)固定在机架(1)侧面上,所述支撑座(701)的侧面开设有槽口(702),且槽口(702)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光轴(703),所述光轴(703)外侧面上下套接有两个卡线座(704),且两个卡线座(704)分别和槽口(702)内壁顶端与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706),所述弹簧柱(706)套接在光轴(703)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线座(704)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上下对齐的导线槽(7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且控制台(2)的侧面顶端嵌有显示屏(3),所述显示屏(3)的下方设有多个按钮(4)。
CN202122521531.3U 2021-10-20 2021-10-20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Active CN216190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1531.3U CN216190040U (zh) 2021-10-20 2021-10-20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1531.3U CN216190040U (zh) 2021-10-20 2021-10-20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0040U true CN21619004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1531.3U Active CN216190040U (zh) 2021-10-20 2021-10-20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0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996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方法
CN212740175U (zh) 一种纺织用涤氨包覆丝张力检测装置
CN110685044A (zh) 一种适用于多功能纺织面料的纱线加捻装置
CN216190040U (zh) 大截面自动排线成圈机
CN216302923U (zh) 一种光纤自动盘绕装置
CN213415841U (zh) 一种光纤钢丝加工用收卷设备
CN210393192U (zh) 一种纺织用收线设备
CN208162861U (zh) 一种激光打标机
CN209940169U (zh) 一种自动化自络机
CN211687755U (zh) 退丝机
CN110989093B (zh) 用于蝶形光缆尾纤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装置
CN210480438U (zh) 缠绕装置
CN107934681B (zh) 光纤绕线盘装置
CN218024723U (zh) 自动光纤绕线机
CN220664467U (zh) 一种电线电缆绕包机的收料装置
CN218507252U (zh) 一种光缆生产用快速收卷装置
CN217996360U (zh) 一种单电机双驱动耗材收卷机
CN220316880U (zh) 一种尾纤盘线装置
CN209940146U (zh) 一种收绕装置
CN220856209U (zh)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生产的成缆机
CN219098339U (zh) 一种光纤分段缠绕机
CN215897172U (zh) 一种线束高速剥线机
CN220098139U (zh) 一种纺织设备的绕线机构
CN218123071U (zh) 一种电力光缆修缆装置
CN215770692U (zh) 一种悬臂式电缆绞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