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6002U -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 Google Patents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6002U
CN216186002U CN202122341451.XU CN202122341451U CN216186002U CN 216186002 U CN216186002 U CN 216186002U CN 202122341451 U CN202122341451 U CN 202122341451U CN 216186002 U CN216186002 U CN 21618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device
guid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14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炜翔
陈逸纬
郭盛家
孙毅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14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6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10)和动力组件(20),机身(10)包括机头(11)和与机头(11)相对的机尾(12),动力组件(20)与机身(10)机械耦合,动力组件(20)用于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其中,无人机的机身(10)安装有导流翼(30),导流翼(30)与机身(10)间隔设置,导流翼(30)用于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10)的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机身(10)产生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旋翼无人机,导流翼(30)在无人机前飞时可以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10)的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机身(10)产生的分离涡流,从而减少气体在机身(10)产生的阻力,在同样飞行距离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无人机的能耗。

Description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前飞时,整机的姿态需要前倾,机身也会随之前倾。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机身的倾角也会逐渐增大,无人机上多个部位附近会产生分离涡流,使得无人机飞行的阻力变大,能耗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
机身,包括机头和与所述机头相对的机尾;
动力组件,与所述机身机械耦合,用于提供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动力;
其中,所述机头底部和/或所述机尾安装有导流翼,所述导流翼与所述机身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翼用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所述机身的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所述机身产生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面提出的摄像机构,包括:
摄像装置;
导流翼,安装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底部并与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翼用于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流动,以减小气体在所述摄像装置产生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第三面提出的云台,包括:
第一轴臂;
俯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俯仰电机用于为安装于所述云台的摄像装置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第一轴臂包括与所述俯仰电机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环绕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其中,当所述云台安装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时,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同一侧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由所述第一侧面延伸生成。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多旋翼无人机,通过在机身上安装导流翼,导流翼在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时可以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的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机身附近产生的分离涡流,从而减少气体在机身产生的阻力,在同样飞行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多旋翼无人机的能耗。此外,由于减少了分离涡流的产生,可以减小由于分离涡流造成的机身振动,使得多旋翼无人机能够平稳地飞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无人机的机身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的机身安装有第一导流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机身、第一导流翼和第一连接筋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的机身安装有第二导流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第二导流翼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机身、第二导流翼和第二连接筋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现有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摄像装置、第三导流翼和第二连接筋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现有的摄像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7是现有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图1展示的是现有的无人机在前飞时,在机身10的几个位置,例如机尾顶部和机头底部,气体会与机身10分离,在分离处产生分离涡流S,分离涡流S处形成滞后的气流团,这部分气流团的运行速度低于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会对机身形成类似拖拽的效果,导致无人机的飞行阻力增大,能耗提高,同时分离涡流会造成机身10的振动,不利于无人机的平稳飞行。
有鉴于此,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无人机,提出的无人机可以是多旋翼无人机,也可以是固定翼无人机。以多旋翼无人机为例,该无人机包括机身10和动力组件20,机身10包括机头11和与机头11相对的机尾12,动力组件20与机身10机械耦合,动力组件20用于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其中,无人机的机身10安装有导流翼30,导流翼30与机身10间隔设置,导流翼30用于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10的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机身10产生的阻力。所述的间隔设置指的是导流翼30与机身10之间存在缝道,例如,导流翼30安装于机身10的下表面时,导流翼30与机身10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导流翼30与机身10的下表面间隔以形成缝道,气体可以在缝道内流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通过在机身10上安装导流翼30,导流翼30在无人机前飞时可以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10的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机身10附近产生的分离涡流,从而减少气体在机身10产生的阻力,在同样飞行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无人机的能耗。此外,由于减少了分离涡流的产生,可以减小由于分离涡流造成的机身10振动,使得无人机能够平稳地飞行。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翼30包括设于机头11底部的第一导流翼31,第一导流翼31包括第一前缘311和与第一前缘311相对的第一后缘312,第一前缘311相对于第一后缘312朝向机头11的顶部方向呈弧形延伸,也即第一前缘311相对于第一后缘312上扬。通过在机头11底部设置第一导流翼31,第一导流翼31引导气体附着在机身10的下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机头11的底部附近产生的分离涡流,降低分离涡流形成的阻力。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前缘311相对于第一后缘312朝向机头11的顶部方向呈弧形延伸,如此,无人机前飞时,机身10的机头11向下倾斜,弧形延伸的第一前缘311可以迎合气体的来流方向E,使得气体可以贴合在第一导流翼31的下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第一导流翼31的下表面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导流翼31在机身10前后方向的长度可以为机身10总长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具体根据设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翼31与机身1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条从第一前缘311至第一后缘312收缩的缝道M。以该设计方式,气体从第一前缘311流向第一后缘312时,前端进气量大,后端缝道M收缩,在第一后缘312处可以形成较大的气体流速,使得气体可以以较大的动能贴附着机身10的下表面流动到机身10的后端,可以将气体与机身10下表面的分离点向后推迟,从而起到缩小气体在机身10下表面的分离区,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当然,第一导流翼31与机身1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条从第一前缘311至第一后缘312等宽的缝道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缘312的切线与机身10的下表面平行。以该设计方式,从第一后缘312出来的气体朝平行于机身10的方向流动,从而可以很好地贴附在机身10的下表面,推迟气体与机身10的下表面分离,减小产生分离涡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用于给控制板散热的散热板(图未示),控制板和散热板均设于机身10内部,散热板与控制板导热接触并贴附于机身10的底部。以该设计方式,控制板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导热板,导热板传递给机身10底部,由第一导流翼31形成的贴附在机身10下表面流动的气体将机身10底部的热量携带走,从而对机身10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当然,无人机也可以不设有散热板,控制板直接贴附安装于机身10底部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翼3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机身10的宽度。以该设计方式,第一导流翼31不会凸出到机身10的两侧影响到无人机的整体外观。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第一连接筋40,第一导流翼31通过第一连接筋40连接于机身10。可选地,第一连接筋4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流翼31沿机身10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端313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314,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的第一端313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的第二端314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连接筋40,可以将第一导流翼31稳固地连接至机身10。
当然,两个第一连接筋40不局限于设置为与第一导流翼31的第一端313、第二端314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筋40设置为与第一导流翼31的第一端313和第二端314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筋40的数量不局限于设置为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量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筋40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状,且第一连接筋40沿机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长条状的第一连接筋40可以加强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机身10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筋40沿机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可以减小第一连接筋40对气体形成的阻力。
可选地,第一连接筋40和第一导流翼31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当然,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一连接筋40与第一导流翼31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第一连接筋4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一连接筋4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第一连接筋4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翼30包括设于机尾12的第二导流翼32,第二导流翼32从机尾12顶部朝向机尾12底部方向延伸。通过在机尾12顶部设置第二导流翼32,第二导流翼32通过对气体的引导,可以将气体与机身10的分离点向下游推迟,从而起到缩小气体在机身10尾部分离区,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导流翼32的长度为机身10厚度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具体根据设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翼32包括第二前缘321和第二后缘322,第二后缘322与第二前缘321相对,其中,第二导流翼32背对机身10的表面为从第二前缘321和第二后缘322朝第二导流翼32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定义在第二导流翼32和机身10之间的缝道流动的气体为第一气体,在第二导流翼32背对机身10的表面流动的气体为第二气体,通过设置第二导流翼32背对机身10的表面为从第二前缘321和第二后缘322朝第二导流翼32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第二气体经过弧形面后在第二后缘322会形成下压气流,下压气流会对从第二后缘322出来的第一气体形成冲击,将第一气体与机身10的分离点向下游推迟,进一步起到缩小气体在机身10尾部分离区,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此外,通过设置第二导流翼32背对机身10的表面为从第二前缘321和第二后缘322朝第二导流翼32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无人机前飞时,机身10前倾,弧形面可以迎合气体的来流方向,使得气体可以贴合在弧形面流动,减少气体在弧形面附近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导流翼32的截面为翼型结构。翼型结构有利于气体在第二导流翼32的表面平滑地流动,起到减小气体阻力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流翼32设置为从第二前缘321到第二后缘322等厚度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尾12包括与第二前缘321相对的第一表面121,第二导流翼32的中弧线L1前缘的切线方向与第一表面121的切线平行。所述的中弧线前缘指的导流翼的中弧线与导流翼前缘对应的位置,该定义沿用至下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流翼32的中弧线L1前缘的切线方向不局限于设置为与第一表面121的切线平行,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翼32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表面121的切线上扬。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尾12包括与第二后缘322相对的第二表面122,第二导流翼32的中弧线L1后缘的切线方向与第二表面122的切线平行。以该设计方式,从第二后缘322处出来的气体可以附着在第二表面122流动,推迟气体与机身10的分离,减少产生分离涡流。所述的中弧线后缘指的导流翼的中弧线与导流翼后缘对应的位置,该定义沿用至下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翼3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机身10的宽度。以该设计方式,第二导流翼32不会凸出到机身10的两侧影响无人机的整体外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流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翼片,也可以是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翼片。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导流翼包括第一子翼片32a和第二子翼片32b,第一子翼片32a设于机尾12顶部并朝向机尾12底部方向延伸,第二子翼片32b设于第一子翼片32a的后缘并朝向机尾12底部方向延伸,气体从第一子翼片32a和机身之间的缝隙流动到第二子翼片32b和机身10之间的缝隙后从第二子翼片32b的后缘扩散出去。
可选地,第一子翼片32a的截面和第二子翼片32b的截面为翼型结构。翼型结构有利于气体在第一子翼片32a的表面和第二子翼片32b的表面平滑地流动,起到减小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子翼片32a的中弧线L2前缘的切线方向与第一表面121的切线平行,或者第一子翼片32a的中弧线L2前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表面121的切线上扬。
可选地,第二子翼片32b的中弧线L3后缘的切线方向与第二表面122的切线平行。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筋50,第二导流翼32通过第二连接筋50连接于机身10。可选地,第二连接筋5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流翼32沿机身10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端323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324,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的第一端323连接,另一个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的第二端324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二连接筋50,可以将第二导流翼32稳固地连接至机身10。
当然,两个第二连接筋50不局限于设置为与第二导流翼32的第一端323、第二端324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筋50设置为与第二导流翼32的第一端323和第二端324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筋50的数量不局限于设置为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量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筋50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状,且第二连接筋50沿机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长条状的第二连接筋50可以加强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机身10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筋50沿机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可以减小第二连接筋50对气体形成的阻力。
可选地,第二连接筋50和第二导流翼32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当然,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二连接筋50与第二导流翼32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第二连接筋5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二连接筋5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第二连接筋50与机身10的壳体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摄像装置60和第三导流翼33,摄像装置60安装于机身10,第三导流翼33安装于摄像装置60的底部并与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间隔设置,第三导流翼33用于引导气体附着在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摄像装置60产生的阻力。所述的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指的是无人机在正常使用时,位于摄像装置60底部的表面。
图11展示的是现有无人机的摄像装置60在没有安装第三导流翼33的情形,在该实施例中,无人机前飞时,机身10前倾,摄像装置60随着机身10前倾,气体在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与摄像装置60出现分离,产生分离涡流,在分离涡流处形成滞后的气流团,对无人机的飞行形成阻力。
可选地,第三导流翼33的宽度为摄像装置60宽度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四。具体根据设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翼33包括第三前缘331和第三后缘332,第三后缘332与第三前缘331相对,其中,第三导流翼33背对摄像装置60的表面包括从第三前缘331和第三后缘332朝第三导流翼33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定义在第三导流翼33和摄像装置60之间的缝道流动的气体为第三气体,在第三导流翼33背对摄像装置60的表面流动的气体为第四气体,通过设置第三导流翼33背对摄像装置60的表面为从第三前缘331和第三后缘332朝第三导流翼33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第四气体经过弧形面后在第三后缘332会形成下压气流,下压气流会对从第三后缘332出来的第三气体形成冲击,将第三气体与摄像装置60的分离点向后推迟,进一步起到缩小气体在摄像装置60的分离区,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此外,通过设置第三导流翼33背对机身10的表面为从第三前缘331和第三后缘332朝第三导流翼33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无人机前飞时,机身10前倾,弧形面可以迎合气体的来流方向,使得气体可以贴合在弧形面流动,减少气体在弧形面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第三导流翼33的截面为翼型结构。翼型结构有利于气体在第三导流翼33的表面平滑地流动,起到减小气体阻力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流翼33设置为从第三前缘331到第三后缘332等厚度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60包括与第三前缘331相对的第三表面61,第三导流翼33的中弧线L4前缘的切线方向与第三表面61的切线平行或者上扬。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60包括与第三后缘332相对的第四表面62,第三导流翼33的中弧线L4后缘的切线方向与第四表面62的切线平行或者上扬。以该设计方式,从第三后缘332处出来的气体可以附着在第四表面62流动,推迟气体与摄像装置60的分离,减少产生分离涡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翼3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摄像装置60的宽度。以该设计方式,第三导流翼33不会凸出到摄像装置60的两侧影响无人机的整体外观。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第三连接筋70,第三导流翼33通过第三连接筋70连接于摄像装置60。可选地,第三连接筋70的数量为两个,第三导流翼33沿摄像装置60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端333和与第一端333相对的第二端334,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的第一端333连接,另一个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的第二端334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三连接筋70,可以将第三导流翼33稳固地连接至摄像装置60。
当然,两个第三连接筋70不局限于设置为与第三导流翼33的第一端333、第二端334连接,两个第三连接筋70设置为与第三导流翼33的第一端333和第二端334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筋70的数量不局限于设置为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量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筋70形状可以设置为长条状,且第三连接筋70沿摄像装置60的前后方向延伸,长条状的第三连接筋70可以加强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摄像装置60的连接强度,第三连接筋70沿摄像装置60的前后方向延伸可以减小第三连接筋70对气体形成的阻力。
可选地,第三连接筋70和第三导流翼33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当然,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三连接筋70与第三导流翼33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第三连接筋70与摄像装置60的壳体之间可以采用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例如,第三连接筋70与摄像装置60的壳体之间采用螺栓紧固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第三连接筋70与摄像装置60的壳体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60包括迎风侧61和与迎风侧61相对的背风侧62,其中,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延伸面63和第二延伸面64,第一延伸面63位于摄像装置60的迎风侧61,第二延伸面64位于摄像装置60的背风侧62,第一延伸面63为从第二延伸面64朝向摄像装置60顶部延伸的弧形面。所述迎风侧61指的是无人机在前飞时,摄像装置60朝向无人机前进方向的一侧,背风侧62指的是无人机在前飞时,摄像装置60背对无人机前进方向的一侧,气体从迎风侧61流向背风侧62。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延伸面63和第二延伸面64,第一延伸面63为从第二延伸面64朝向摄像装置60前上方延伸的弧形面,如此,无人机在前飞时,机身10前倾,摄像装置60跟随机身10前倾,弧形延伸的第一延伸面63可以迎合气体的来流方向,使得气体可以贴合在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流动,减少气体在摄像装置60的下表面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60包括中框65和前框66,中框65包括迎风端651和背风端652,前框66安装于中框65的迎风端651,前框66的下表面661从中框65朝向摄像装置60的顶部倾斜延伸,其中,中框65的下表面661包括靠近前框66的第三延伸面653,第三延伸面653朝向摄像装置60的顶部弧形延伸,第三延伸面653和前框66的下表面661组合形成第一延伸面63。
如图14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第一轴臂80和俯仰电机90,第一轴臂80与机身10机械耦合,俯仰电机90安装于第一轴臂80,摄像装置60安装于俯仰电机90,俯仰电机90包括背对摄像装置60的第一侧面91,其中,俯仰电机90朝向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110,凸起110的背对摄像装置60的表面与第一侧面91平滑过渡。以该设计方式,无人机在前飞时,气体先接触到凸起110,部分气体沿着凸起110的表面流动到俯仰电机90的第一侧面91,由于凸起110的表面与第一侧面91平滑过渡,气体可以贴附着流动到第一侧面91,减少气体在第一侧面91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可选地,凸起110可以是和俯仰电机90的外壳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和俯仰电机90的外壳分体设计,通过机械连接安装于俯仰电机90的外壳。
可选地,凸起110的纵截面轮廓为半椭圆形,当然也可以是半梭子形。所述的半椭圆形指的是椭圆形的一半的形状,所述的半梭子形指的是梭子形的一半的形状。
图15展示的是现有的俯仰电机90不设有凸起110的情况,俯仰电机90包括所述第一侧面91、与第一侧面91相对的第二侧面92、以及连接第一侧面91和第二侧面92的圆周面93,摄像装置60安装于俯仰电机90的第二侧面92,圆周面93与第一侧面91、第二侧面92垂直。无人机前飞时,气体先接触到圆周面93,由于第一侧面91与圆周面93垂直,部分气体圆周面93流向第一侧面91时,在圆周面93与第一侧面91的交界处会出现分离,从而在第一侧面91处产生分离涡流,分离涡流处形成的滞后气体给无人机的前飞形成阻力。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俯仰电机90还包括顶面94和底面95,顶面94与第一侧面91的顶侧连接,底面95与第一侧面91的底侧连接,其中,凸起110的表面与顶面94、底面95平滑过渡。所述的顶面94指的是无人机在前飞时,位于俯仰电机90的顶部的表面,所述的底面95指的是无人机在前飞时,位于俯仰电机90的底部的表面。通过设置凸起110的表面与顶面94、底面95平滑过渡,无人机在前飞时,气体先接触到凸起110,部分气体沿着凸起110的表面流动到俯仰电机90的顶面94,部分气体沿着凸起110的表面流动到俯仰电机90的底面95,由于凸起110的表面与顶面94、底面95平滑过渡,气体可以贴附着流动到顶面94、底面95,减少气体在顶面94、底面95产生分离涡流,起到降低气体阻力的作用。
图17展示的现有的俯仰电机90不设有凸起110的情况,由上述可知,所述俯仰电机90的顶面94为上述圆周面93的顶部部分,所述俯仰电机90的底面95为上述圆周面93的底部部分。无人机前飞时,气体先接触到圆周面93的前侧,部分气流流向俯仰电机90的顶面94,部分气流流向俯仰电机90的底面95,气流在顶面94和底面95处会出现分离,特别是气流流速较大的情况,从而在顶面94和底面95处会产生分离涡流,分离涡流处形成的滞后气体给无人机的前飞形成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不局限于设置为上述的方式,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至图19所示,凸起110靠近第一侧面91设置。
可选地,凸起110呈片状。以该设计方式,凸起110可以对空气起到较好的分流和导流效果。此外,片状的凸起110,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降低无人机的重量,节约能耗。
可选地,凸起110沿俯仰电机90上下方向延伸。可选地,凸起110的长度为圆周面93周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可选地,凸起110的横截面轮廓在远离俯仰电机9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该设计方式,凸起110的前端呈尖端状,尖端状有效减少凸起110和空气直接撞击的面积,从而降低了空气的阻力。此外,尖端状的凸起110可以对空气起到较好的分流和导流效果,使得空气贴附在凸起110的表面流动,减少产生分离涡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机构包括摄像装置和导流翼,导流翼安装于摄像装置的底部并与摄像装置的下表面间隔设置,导流翼用于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摄像装置的下表面流动,以减小气体在摄像装置产生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第三后缘与第三前缘相对,其中,第三导流翼背对摄像装置的表面为从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朝第三导流翼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第三后缘与第三前缘相对,其中,摄像装置包括与第三前缘相对的第三表面,第三前缘的切线与第三表面的切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包括与第三后缘相对的第四表面,第三后缘的切线与第四表面的切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流翼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摄像装置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包括迎风侧和与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其中,摄像装置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延伸面和第二延伸面,第一延伸面位于摄像装置的迎风侧,第二延伸面,位于摄像装置的背风侧,第一延伸面为从第二延伸面朝向摄像装置顶部延伸的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包括中框和前框,中框包括迎风端和背风端;前框,安装于中框的迎风端,前框的下表面从中框朝向摄像装置的顶部倾斜延伸;其中,中框的下表面包括靠近前框的第三延伸面,第三延伸面朝向摄像装置的顶部弧形延伸,第三延伸面和前框的下表面组合形成第一延伸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一轴臂和俯仰电机,第一轴臂与机身机械耦合,俯仰电机安装于第一轴臂,摄像装置安装于俯仰电机,俯仰电机包括背对摄像装置的第一侧面,其中,俯仰电机朝向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凸起的表面与第一侧面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俯仰电机还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与第一侧面的顶侧连接,底面,与第一侧面的底侧连接,其中,凸起的表面与顶面、底面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摄像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机的云台,该云台包括第一轴臂和俯仰电机,第一轴臂用于与无人机连接;俯仰电机安装于第一轴臂,俯仰电机用供摄像装置安装,俯仰电机包括背对摄像装置的第一侧面,其中,俯仰电机朝向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凸起背对摄像装置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靠近第一侧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呈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沿俯仰电机上下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的横截面轮廓在远离俯仰电机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为从俯仰电机外表面隆起的弧形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的纵截面轮廓为半椭圆形或者半梭子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俯仰电机还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与第一侧面的顶侧连接,底面与第一侧面的底侧连接,其中,凸起的上表面与顶面平滑过渡,凸起的下表面与底面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云台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包括机头和与所述机头相对的机尾;
动力组件,与所述机身机械耦合,用于为所述多旋翼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
其中,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身安装有导流翼,所述导流翼与所述机身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翼用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所述机身的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所述机身产生的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翼包括设于所述机头底部的第一导流翼,所述第一导流翼包括第一前缘和第一后缘,所述第一后缘与所述第一前缘相对,所述第一前缘相对于所述第一后缘朝向所述机头的顶部方向呈弧形延伸;或者,
所述导流翼包括设于所述机头底部的第一导流翼,所述第一导流翼包括第一前缘和第一后缘,所述第一后缘与所述第一前缘相对,所述第一导流翼与所述机身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条从所述第一前缘至所述第一后缘收缩的缝道;或者,
所述导流翼包括设于所述机尾的第二导流翼,所述第二导流翼从所述机尾顶部朝向所述机尾底部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多旋翼无人机还包括摄像装置和第三导流翼,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第三导流翼安装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底部并与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流翼用于引导气体附着在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流动,以减少气体在所述摄像装置产生的阻力;或者,
所述多旋翼无人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身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迎风侧和与所述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其中,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延伸面和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迎风侧,所述第二延伸面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背风侧,所述第一延伸面为从所述第二延伸面朝向所述摄像装置前上方延伸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多旋翼无人机还包括摄像装置、第一轴臂和俯仰电机,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机身机械耦合,所述俯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俯仰电机,所述第一轴臂包括与所述俯仰电机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环绕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同一侧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由所述第一侧面延伸生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缘的切线与所述机身的下表面平行;或者,
所述第一导流翼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机身的宽度;或者,
所述第二导流翼包括第二前缘和第二后缘,所述第二后缘与所述第二前缘相对,其中,所述第二导流翼背对所述机身的表面为从所述第二前缘和所述第二后缘朝所述第二导流翼的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第二导流翼包括第二前缘和第二后缘,所述第二后缘与所述第二前缘相对,其中,所述机尾包括与所述第二前缘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切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表面的切线上扬;或者,
所述第二导流翼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机身的宽度;或者,
所述第三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所述第三后缘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其中,所述第三导流翼背对所述摄像装置的表面为从所述第三前缘和所述第三后缘朝所述第三导流翼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第三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所述第三后缘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其中,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三表面的切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三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三表面的切线上扬;或者,
所述第三导流翼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宽度;或者,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中框和前框,所述中框包括迎风端和背风端,所述前框安装于所述中框的迎风端,所述前框的下表面从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前上方倾斜延伸,其中,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包括靠近所述前框的第三延伸面,所述第三延伸面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前上方弧形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面和所述前框的下表面组合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面;或者,
所述凸起呈片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尾包括与所述第二后缘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导流翼的中弧线后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切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后缘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导流翼的中弧线后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切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三导流翼的中弧线后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四表面的切线上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轮廓在远离所述第一轴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表面呈弧形的凸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轮廓为半椭圆形或者半梭子形;或/及,
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顶部平滑过渡,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底部平滑过渡。
9.一种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构包括:
摄像装置;
导流翼,安装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底部并与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翼用于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时引导气体附着在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流动,以减小气体在所述摄像装置产生的阻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所述第三后缘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其中,所述导流翼背对所述摄像装置的表面为从所述第三前缘和所述第三后缘朝所述导流翼中部逐渐拱起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导流翼包括第三前缘和第三后缘,所述第三后缘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其中,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前缘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三表面的切线平行;或者所述导流翼的中弧线前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三表面的切线上扬;或者,
所述导流翼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宽度;或者,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迎风侧和与所述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其中,所述摄像装置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延伸面和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迎风侧,所述第二延伸面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背风侧,所述第一延伸面为从所述第二延伸面朝向所述摄像装置前上方延伸的弧形面;或者,
所述摄像机构还包括第一轴臂和俯仰电机,所述俯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俯仰电机,所述第一轴臂包括与所述俯仰电机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环绕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其中,当所述摄像机构安装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时,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同一侧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由所述第一侧面延伸生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后缘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导流翼的中弧线后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切线平行,或者所述导流翼的中弧线后缘的切线方向相对于第四表面的切线上扬。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中框和前框,所述中框包括迎风端和背风端,所述前框安装于所述中框的迎风端,所述前框的下表面从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前上方倾斜延伸,其中,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包括靠近所述前框的第三延伸面,所述第三延伸面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前上方弧形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面和所述前框的下表面组合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面;或/及,
所述凸起呈片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轮廓在远离所述第一轴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表面呈弧形的凸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轮廓为半椭圆形或者半梭子形;或/及,
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顶部平滑过渡,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底部平滑过渡。
16.一种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臂;
俯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俯仰电机用于为安装于所述云台的摄像装置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第一轴臂包括与所述俯仰电机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环绕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其中,当所述云台安装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时,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前飞方向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同一侧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由所述第一侧面延伸生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片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轮廓在远离所述第一轴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表面呈弧形的凸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轮廓为半椭圆形或者半梭子形;或/及,
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顶部平滑过渡,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底部平滑过渡。
CN202122341451.XU 2021-09-25 2021-09-25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Active CN21618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451.XU CN216186002U (zh) 2021-09-25 2021-09-25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451.XU CN216186002U (zh) 2021-09-25 2021-09-25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6002U true CN21618600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1451.XU Active CN216186002U (zh) 2021-09-25 2021-09-25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6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5588B2 (en) Laminar flow winglet
US8752788B2 (en) Wing and a multiple propeller aircraft
CN106065845B (zh) 用于风轮机转子叶片的空气流构造
US20160215758A1 (en) Vortex generator for a wind turbine
US9709026B2 (en) Airfoil for a flying wind turbine
US7614588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ag reduction
MX2010011336A (es) Aspa de turbina eolica y generador de energia eolica que usa la misma.
EP0466826A1 (en) Low drag vortex generators
WO2000015961A1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vortex generator
JP5290976B2 (ja) 主翼両持型飛行機
EP3666645B1 (en) Forward swept wing aircraft with boundary layer ingestion and distributed electrical propulsion system
US20170253322A1 (en) Split Winglet Lateral Control
JP2009029400A (ja) 飛翔体
CN216186002U (zh) 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JP6734762B2 (ja) 境界層剥離を低減する不均一な縁部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パネル
CN107745809B (zh) 飞行器
US11685519B2 (en) Wing tips and wing tip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methods
CN209905055U (zh) 一种旋翼桨及无人机
US20230407837A1 (en) Vortex generator for wind turbine blade, wind turbine blade, and wind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WO2023044833A1 (zh) 无人机、摄像机构及云台
CN110550216A (zh) 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
EP1104741A1 (en) Aircraft lift arrangement
CN210822780U (zh) 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
CN109415121B (zh) 在其后区中具有突起的飞行器转子叶片套筒及具有此套筒的转子
CN101565102A (zh) 仿生式飞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