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1395U -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1395U
CN216181395U CN202120909488.5U CN202120909488U CN216181395U CN 216181395 U CN216181395 U CN 216181395U CN 202120909488 U CN202120909488 U CN 202120909488U CN 216181395 U CN216181395 U CN 216181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form
cylinder
feeding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94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霄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o Robo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bo Robo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o Robo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bo Robo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94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1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1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1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空间三部分;所述于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空间之间贯穿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的上下料机构;所述第一平台一侧和第二平台另一侧均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的进出料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和第一平台之间,沿压制模具移动方向分别设两组用于压制模具合模和开模动作的开合模机构;所述箱体内壁上,位于第一平台内并与合模位置对应处设用于防压制模具自动开启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设备集成度高,操作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一次性餐具随处可见,每年有数十亿的一次性餐具被扔掉;与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餐具往往几个世纪才能自然分解,而这期间它们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所以使用环保餐具成了目前解决环保问题的最佳方案。
木制餐具使用后能够堆肥和生物降解,因此木制餐具市场需求量庞大。由于使用的餐具需要方便卫生,所以生产木制餐具的品质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压制餐具的压机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操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不仅操作环境差,而且还有烫伤的风险,各个工序之间松散,模具转运还需要额外的人力消耗,容易造成压制模具的时间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将压制模具的各个工序所需的机构集成在箱体内,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操作安全系数高,节约人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空间三部分;
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空间之间贯穿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的上下料机构;
所述第一平台一侧和第二平台另一侧均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的进出料机构;
所述箱体顶部和第一平台之间,沿压制模具移动方向分别设两组用于压制模具合模和开模动作的开合模机构;
所述箱体内壁上,位于第一平台内并与合模位置对应处设用于防压制模具自动开启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活塞杆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固定板固定在第三空间内顶部,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的升降气缸活塞杆贯穿升降气缸固定板后与升降板连接,以实现升降板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进给气缸支撑板、进给气缸固定板、进给气缸、进给滑动板以及进给推杆,所述进给气缸支撑板固定在箱体侧面位于第一平台一侧或第二平台另一侧,所述进给气缸固定板置于进给气缸支撑板远离箱体的一端,所述进给气缸的输出端贯穿进给气缸固定板并与进给滑动板一端面相连,所述进给滑动板底部与进给气缸支撑板滑动装配,其另一端面安装进给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压制模具包括下固定板、固定座、上固定板、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座;所述固定座设两个,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两端,两个固定座和上固定板四个拐角处之间滑动设置模具导向柱,任一个固定座中间位置和上固定板之间设模具压簧,所述上固定板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面设上限位块,所述下固定板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面设与上限位块对应的下限位座。
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座包括固定块和卡件,所述固定块固定在下固定板侧面,所述固定块底部通过转接件和卡件一端转接,所述卡件中部和固定块之间安装卡件压簧,所述卡件另一端用于与上限位块卡接,以实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之间无法自动开模。
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板顶部通过下模安装板安装有下模,所述上固定板底部安装与下模对应的上模。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开合模气缸、开合模气缸活塞杆和开合模压板,所述开合模气缸通过开合模气缸固定板安装在箱体顶部,所述开合模气缸输出端的开合模气缸活塞杆贯穿开合模气缸固定板并连接开合模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和限位推杆,所述限位气缸通过限位气缸固定板安装于箱体内壁上,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端贯穿限位气缸固定板并配置限位推杆,所述限位气缸固定板侧面设有限制限位推杆运动轨迹的线性轴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边缘处,沿压制模具的移动方向,分别设两个相对的滚动导向件,以降低压制模具移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导向件包括导向滑动座、导向承载板和导向轮,所述导向滑动座固定在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沿压制模具运动反向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导向滑动座形状为L形,其顶部平面均匀排布导向轮,其中部平面一侧安装承托压制模具的导向承载板,另一侧均匀排布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各个机构集成在同一箱体内,实现压制模具有序上料、送料、合模、运输、开模、下料等循环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集成度高,还避免高温暴露条件下作业造成的烫伤问题,提高操作安全系数;同一箱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开模合模动作,节约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料机构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出料机构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制模具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和下限位座之间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合模机构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滚动导向件的结构图。
图中:1-箱体,2-上下料机构,3-进出料机构,4-压制模具,5-开合模机构,6-限位机构,7-滚动导向件,101-第一平台,102-第二平台,103-第三空间,201-升降气缸固定板,202-升降气缸,203-升降气缸活塞杆,204-升降板,205-升降导向轴,206-滑动导向杆,207-导向杆固定板,301-进给气缸支撑板,302-进给气缸固定板,303-进给气缸,304-进给滑动板,305-进给推杆,306-进给导向杆,307-导向轴承,401-下固定板,402-固定座,403-模具导向柱,404-上固定板,405-上限位块,406-下限位座,407-模具压簧,408-上模,409-下模,410-下模安装板,501-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2-开合模气缸,503-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4-开合模压板,505-开合模导向轴,506-开合模轴承座,601-限位气缸固定板,602-限位气缸,603-线性轴承,604-限位推杆,701-导向滑动座,702-导向承载板,703-导向轮,4061-固定块,4062-转接件,4063-卡件,4064-卡件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空间103三部分;
所述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空间103之间贯穿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4的上下料机构2;
所述第一平台101一侧和第二平台102另一侧均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4的进出料机构3;
所述箱体1顶部和第一平台101之间,沿压制模具4移动方向分别设两组用于压制模具4合模和开模动作的开合模机构5;
所述箱体1内壁上,位于第一平台101内并与合模位置对应处设用于防压制模具4自动开启的限位机构6;
上述各机构均与外接控制系统连接,由外部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
在本申请中,第一个上下料机构1将压制模具4从第二平台101一侧抬升至第一平台102上一侧,然后第一个进出料机构3将压制模具4推至合模处,第一个开合模机构5下压对压制模具4进行合模操作,限位机构6动作对压制模具进行开合模限位,第一个开合模机构5回位后,进出料机构3继续推进压制模具4至开模处,同时限位机构6回位便于下一次的限位,第二个开合模机构5下压对压制模具4的进行开模操作,进出料机构3继续推进压制模具4至第二个上下料机构2处,由第二个上下料机构2将压制模具4从第一平台101的另一侧下放至第二平台102的另一侧,再由第二个进出料机构3将压制模具推至第二平台102的一侧,完成一整个热压循环操作。
请参阅附图3,所述上下料机构2包括升降气缸202、升降气缸活塞杆203和升降板204,所述升降气缸202通过升降气缸固定板201固定在第三空间103内顶部,所述升降气缸202输出端的升降气缸活塞杆203贯穿升降气缸固定板201后与升降板204连接,以实现升降板204在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之间切换;
其中,压制模具4在升降过程中放置在升降板204上,在升降板204顶部两侧配置导向轮组,便于对压制模具4进行限位和导向;
具体地,在升降气缸固定板201和升降板204之间,相对于升降气缸活塞杆203轴向对称配置升降导向轴205,使得升降导向轴205一端与升降板204相固定,另一端贯穿升降气缸固定板201,达到运动导向的目的,防止升降气缸活塞杆203受力不均匀而弯曲损坏;
另外,在升降板204两端贯穿设置滑动导向杆206,滑动导向杆206的两端通过导向杆固定板207与箱体1内顶部和第三空间103顶部相连接,由此在升降板204的升降过程中,升降板204还相对于滑动导向杆206侧面滑动,由此提高升降板204的运动稳定性。
请参阅附图4,所述进出料机构3包括进给气缸支撑板301、进给气缸固定板302、进给气缸303、进给滑动板304以及进给推杆305,所述进给气缸支撑板301固定在箱体1侧面位于第一平台101一侧或第二平台102另一侧,所述进给气缸固定板302置于进给气缸支撑板301远离箱体1的一端,所述进给气缸303的输出端贯穿进给气缸固定板302并与进给滑动板304一端面相连,所述进给滑动板304底部与进给气缸支撑板301滑动装配,其另一端面安装进给推杆305;
具体地,在进给滑动板304和进给气缸固定板302之间,相对于进给气缸303轴对称设置进给导向杆306,进给导向杆306一端固定在进给滑动板304上,另一端贯穿进给气缸固定板302,以使得进给气缸303在推动进给滑动板304滑动的过程中,进给导向杆306随之运动且不与进给气缸固定板302分离,起运动导向作用,提高运动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进给滑动板304侧面安装有导向轴承307,导向轴承307底部与进给气缸支撑板301顶部接触;在进给滑动板304推动进给推杆305将压制模具4进行推送的过程中,导向轴承307沿着进给气缸支撑板301滚动,起运动导向作用,提高推送平稳性,有利于减小进给滑动板304的运动摩擦力。
请参阅附图5,所述压制模具4包括下固定板401、固定座402、上固定板404、上限位块405和下限位座406;所述固定座402设两个,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401两端,两个固定座402和上固定板404四个拐角处之间滑动设置模具导向柱403,任一个固定座402中间位置和上固定板404之间设模具压簧407,所述上固定板404靠近限位机构6的一侧面设上限位块405,所述下固定板401靠近限位机构6的一侧面设与上限位块405对应的下限位座406;
所述下固定板401顶部通过下模安装板410安装有下模409,所述上固定板404底部安装与下模409对应的上模408;
具体地,在合模状态下,上模408和下模409压合,上固定板404沿模具导向柱403滑动,模具压簧407发生弹性形变,下限位座406和上限位块405卡合。
请参阅附图6,所述下限位座406包括固定块4061和卡件4063,所述固定块4061固定在下固定板401侧面,所述固定块4061底部通过转接件4062和卡件4063一端转接,所述卡件4063中部和固定块4061之间安装卡件压簧4064,所述卡件4063另一端用于与上限位块405卡接,以实现下固定板401和上固定板404之间无法自动开模;
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气缸602和限位推杆604,所述限位气缸602通过限位气缸固定板601安装于箱体1内壁上,所述限位气缸602的输出端贯穿限位气缸固定板601并配置限位推杆604,所述限位气缸固定板601侧面设有限制限位推杆604运动轨迹的线性轴承603;
具体地,当限位气缸602推动限位推杆604挤压卡件4063与上限位块405卡合时,卡件4063一端绕转接件4062转动,卡件弹簧4064发生弹性形变,当开合模机构5回缩时,上模408和下模409分离,但在模具压簧407的作用下,上限位块405和卡件4063卡合,上模408和下模409的运动进行限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上限位块405和卡件4063接触面处设置成相对应的斜面,增加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两者之间的卡合效果;或者将两者接触处设成勾状,进一步提高卡合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转接件4062为转轴销或螺栓螺母。
请参阅附图7,所述开合模机构5包括开合模气缸502、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和开合模压板504,所述开合模气缸502通过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1安装在箱体1顶部,所述开合模气缸502输出端的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贯穿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1并连接开合模压板504;
具体地,在开合模压板504上相对于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轴对称配置开合模导向轴505,开合模导向轴505一端与开合模压板504相固定,另一端贯穿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1,在开合模压板504随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升降时,开合模导向轴505起限位作用,提高开合模压板504的运动稳定性。
请参阅附图8,在所述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边缘处,沿压制模具4的移动方向,分别设两个相对的滚动导向件7,以降低压制模具4移动时的摩擦力;滚动导向件7有效的降低压制模具4在进出料时的摩擦力;
所述滚动导向件7包括导向滑动座701、导向承载板702和导向轮703,所述导向滑动座701固定在第一平台101或第二平台102沿压制模具4运动反向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导向滑动座701形状为L形,其顶部平面均匀排布导向轮703,其中部平面一侧安装承托压制模具4的导向承载板702,另一侧均匀排布导向轮703。
工作过程:
压制模具4上料至箱体1一侧的升降板204上,对应的升降气缸202通过升降气缸活塞杆203带动升降板204上升,将压制模具4抬升至第一平台101,进给气缸303带动进给滑动板304和进给导向杆306水平移动,将压制模具4推动至合模位置,合模处的开合模气缸502通过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带动开合模压板504下压,将上模408和下模409合模,上固定板404沿模具导向柱403运动,模具压簧407压缩,然后限位气缸602推动限位推杆604推动卡件4063围绕转接件4062旋转,同时卡件压簧4064压缩,卡件4063顶部与上限位块405对接,合模后,开合模气缸502收缩,开合模压板504上升,上模408和下模409在模具压簧407作用下打开的同时,被卡件4063和上限位块405限制打开程度;然后进给气缸303继续推送压制模具4,限位气缸602回缩,直至压制模具4位于开模位置,位于开模处的开合模气缸502通过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带动开合模压板504下压,由于此时压制模具4离开限位机构6,所以卡件4063在卡件压簧4064的作用下弹开,与上限位块405分离,当开合模气缸502缩回时,上模408和下模409在模具压簧407的作用下完全打开,实现开模;进给气缸303继续推送,直至压制模具4运动至箱体1另一侧的升降板204上,对应的升降气缸202带动升降板204下降,将压制模具4下放至第二平台102,位于第二平台102另一侧的进给气缸303推动压制模具4反向移动,直至压制模具4运动至第二平台102一侧进行出料操作,由此实现一整个热压循环过程。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包括箱体(1)和压制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空间(103)三部分;
所述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空间(103)之间贯穿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4)的上下料机构(2);
所述第一平台(101)一侧和第二平台(102)另一侧均配置用于运输压制模具(4)的进出料机构(3);
所述箱体(1)顶部和第一平台(101)之间,沿压制模具(4)移动方向分别设两组用于压制模具(4)合模和开模动作的开合模机构(5);
所述箱体(1)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平台(101)内并与合模位置对应处设用于防压制模具(4)自动开启的限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2)包括升降气缸(202)、升降气缸活塞杆(203)和升降板(204),所述升降气缸(202)通过升降气缸固定板(201)固定在第三空间(103)内顶部,所述升降气缸(202)输出端的升降气缸活塞杆(203)贯穿升降气缸固定板(201)后与升降板(204)连接,以实现升降板(204)在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机构(3)包括进给气缸支撑板(301)、进给气缸固定板(302)、进给气缸(303)、进给滑动板(304)以及进给推杆(305),所述进给气缸支撑板(301)固定在箱体(1)侧面位于第一平台(101)一侧或第二平台(102)另一侧,所述进给气缸固定板(302)置于进给气缸支撑板(301)远离箱体(1)的一端,所述进给气缸(303)的输出端贯穿进给气缸固定板(302)并与进给滑动板(304)一端面相连,所述进给滑动板(304)底部与进给气缸支撑板(301)滑动装配,其另一端面安装进给推杆(3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模具(4)包括下固定板(401)、固定座(402)、上固定板(404)、上限位块(405)和下限位座(406);所述固定座(402)设两个,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板(401)两端,两个固定座(402)和上固定板(404)四个拐角处之间滑动设置模具导向柱(403),任一个固定座(402)中间位置和上固定板(404)之间设模具压簧(407),所述上固定板(404)靠近限位机构(6)的一侧面设上限位块(405),所述下固定板(401)靠近限位机构(6)的一侧面设与上限位块(405)对应的下限位座(4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座(406)包括固定块(4061)和卡件(4063),所述固定块(4061)固定在下固定板(401)侧面,所述固定块(4061)底部通过转接件(4062)和卡件(4063)一端转接,所述卡件(4063)中部和固定块(4061)之间安装卡件压簧(4064),所述卡件(4063)另一端用于与上限位块(405)卡接,以实现下固定板(401)和上固定板(404)之间无法自动开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401)顶部通过下模安装板(410)安装有下模(409),所述上固定板(404)底部安装与下模(409)对应的上模(4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机构(5)包括开合模气缸(502)、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和开合模压板(504),所述开合模气缸(502)通过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1)安装在箱体(1)顶部,所述开合模气缸(502)输出端的开合模气缸活塞杆(503)贯穿开合模气缸固定板(501)并连接开合模压板(50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气缸(602)和限位推杆(604),所述限位气缸(602)通过限位气缸固定板(601)安装于箱体(1)内壁上,所述限位气缸(602)的输出端贯穿限位气缸固定板(601)并配置限位推杆(604),所述限位气缸固定板(601)侧面设有限制限位推杆(604)运动轨迹的线性轴承(6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边缘处,沿压制模具(4)的移动方向,分别设两个相对的滚动导向件(7),以降低压制模具(4)移动时的摩擦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导向件(7)包括导向滑动座(701)、导向承载板(702)和导向轮(703),所述导向滑动座(701)固定在第一平台(101)或第二平台(102)沿压制模具(4)运动反向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导向滑动座(701)形状为L形,其顶部平面均匀排布导向轮(703),其中部平面一侧安装承托压制模具(4)的导向承载板(702),另一侧均匀排布导向轮(703)。
CN202120909488.5U 2021-04-28 2021-04-28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Active CN216181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488.5U CN216181395U (zh) 2021-04-28 2021-04-28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488.5U CN216181395U (zh) 2021-04-28 2021-04-28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1395U true CN21618139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5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9488.5U Active CN216181395U (zh) 2021-04-28 2021-04-28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1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7044A (zh) 热成型机及一模次三动作的模内贴标传送装箱生产线
CN216181395U (zh)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刀叉勺热压设备
CN113370444B (zh) 一种自动热压成型生产系统
CN112453146A (zh) 一种不锈钢板冲压装置
CN108656613B (zh) 一种自动出料压片机及压片方法
CN216300142U (zh) 热成型机及一模次三动作的模内贴标传送装箱生产线
CN215334029U (zh) 一种全自动深沟球轴承装配机
CN214293102U (zh) 一种多抓取部机械手机构
CN112371834A (zh) 一种储物柜侧板开孔专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2045978A (zh) 一模次六动作热成型模内贴标传送装箱生产线及运行方法
CN108708226B (zh) 一种纸浆模塑餐具生产设备
CN112548961A (zh) 锁芯与锁体自动化安装线
CN216708328U (zh) 制杯拉升内置取卸装置
CN214448424U (zh) 一模次六动作热成型模内贴标传送装箱生产线
JP3295004B2 (ja) 低高型プレス装置
CN21935768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便于固定的加工台
CN220859307U (zh) 一种面包发酵模具
CN219881022U (zh) 一种铝材挤压成型装置
CN219254132U (zh) 电感器热压成型装置
CN220278119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五金冲压模具
CN209849709U (zh) 一种出入库升降移模装置
CN217252204U (zh) 一种便于取放模具的冲切设备
CN220763005U (zh) 一种微晶耐磨砖压砖机
CN218985419U (zh) 一种模具的开模机构
CN217555151U (zh) 一种苏打水罐转运压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