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0450U - 一种工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0450U
CN216180450U CN202122638928.0U CN202122638928U CN216180450U CN 216180450 U CN216180450 U CN 216180450U CN 202122638928 U CN202122638928 U CN 202122638928U CN 216180450 U CN216180450 U CN 216180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vertical
frame
side fram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89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会民
陈汉杰
黄孝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ngyuan Wh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ngyuan Wh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ngyuan Wh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ngyuan Wh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89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0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0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0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装架,包括:框架主体,包括前侧架和后侧架,前侧架和后侧架中的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至少三层横向隔板,沿着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连接在前侧架与后侧架之间,并将框架主体分隔出至少两层置物腔;多根纵向间隔立柱,包括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多根后侧间隔立柱,每根纵向间隔立柱沿着竖向方向设置且连接在相邻两层横向隔板之间,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多根后侧间隔立柱分别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均匀排列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每层置物腔分割出多个间隔空间,每个间隔空间沿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其从左侧向右侧方向上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工装架能够解决单件环状工装或检具存放占用面积大、不易取放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工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装架。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工装通常采用平放的方式进行存放。对于环状的单件工装或专用检具,其占用面积大,且工装架层间距离小,不易取放,对于不同尺寸的工装,其所对应的工装架规格不同,不易统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架,能够解决单件环状工装或检具存放占用面积大、不易取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工装架,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相对的前侧架和后侧架,所述前侧架和所述后侧架均包括沿竖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且同侧所述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
至少三层横向隔板,至少三层横向隔板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连接在所述前侧架与所述后侧架之间,并将所述框架主体内部由上侧至下侧分隔出至少两层置物腔;及
多根纵向间隔立柱,多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侧架上的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连接在所述后侧架上的多根后侧间隔立柱,每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沿着所述竖向方向设置且连接在相邻两层所述横向隔板之间,且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多根后侧间隔立柱分别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均匀排列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每层所述置物腔分割出用于立式放置工装的多个间隔空间,每个所述间隔空间沿所述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其从左侧向右侧方向上的长度。
示例性的,在对应的所述前侧间隔立柱与所述后侧间隔立柱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板。
示例性的,所述前侧架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前左侧立柱和前右侧立柱;及,连接在所述前左侧立柱与所述前右侧立柱之间的至少三根前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前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前侧上横梁、前侧中横梁和前侧下横梁;
所述后侧架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后左侧立柱和后右侧立柱;及,连接在所述后左侧立柱与所述后右侧立柱之间的至少三根后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后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后侧上横梁、后侧中横梁和后侧下横梁。
示例性的,所述横梁为角钢。
示例性的,至少三层横向隔板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为上横向隔板、中横向隔板和下横向隔板,其中所述上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上横梁和所述后侧上横梁之间,所述中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中横梁和所述后侧中横梁之间,所述下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下横梁和所述后侧下横梁之间。
示例性的,所述前侧中横梁和所述后侧中横梁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中横向隔板,所述前侧下横梁和所述后侧下横梁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下横向隔板。
示例性的,所述前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前侧上横梁与所述前侧中横梁之间、以及所述前侧中横梁与所述前侧下横梁之间;所述后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后侧上横梁与所述后侧中横梁之间、以及所述后侧中横梁与所述后侧下横梁之间。
示例性的,所述竖向立柱采用钢板或槽钢。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架,通过在框架主体上通过多根纵向间隔立柱分割出用于立式放置工装的多个间隔空间,可对工装或检具进行间隔分类,且可采用立式放置方式来放置工装,占用面积小,且由于间隔空间是由多根纵向间隔立柱分割出,为镂空设计,可从前侧和后侧两个方位取放工装,易于取放。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架的主视图;
图2表示图1的左视图;
图3表示图1的右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框架主体100;前侧架110;前左侧立柱111;前右侧立柱112;前侧上横梁113;前侧中横梁114;前侧下横梁115;后侧架120;后左侧立柱121;后右侧立柱122;后侧上横梁123;后侧中横梁124;后侧下横梁125;横向隔板200;上横向隔板210;中横向隔板220;下横向隔板230;纵向间隔立柱300;纵向间隔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架,包括:框架主体100、至少三层横向隔板200及多根纵向间隔立柱300。
所述框架主体100为立体框架,其包括相对的前侧架110和后侧架120,所述前侧架110和所述后侧架120均包括沿竖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且同侧所述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也就是说,前侧架110中的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后侧架120中的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至少三层横向隔板200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连接在所述前侧架110与所述后侧架120之间,并将所述框架主体100内部由上侧至下侧分隔出至少两层置物腔;多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300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侧架110上的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连接在所述后侧架120上的多根后侧间隔立柱,每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300沿着所述竖向方向设置且连接在相邻两层横向隔板200之间,且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多根后侧间隔立柱分别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均匀排列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每层所述置物腔分割出用于立式放置工装的多个间隔空间,每个所述间隔空间沿所述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其从左侧向右侧方向上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架,通过在框架主体100上通过多根纵向间隔立柱300分割出用于立式放置工装的多个间隔空间,可对工装或检具进行间隔分类,且可采用立式放置方式来放置环状的工装或检具,占用面积小,且由于间隔空间是由多根纵向间隔立柱300分割出,为镂空设计,可从前侧和后侧两个方位取放工装,易于取放。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对应的所述前侧间隔立柱与所述后侧间隔立柱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板400。这样的设置,纵向间隔板400与纵向间隔立柱300配合,来形成间隔空间,以便于放置工装或检具。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应的所述前侧间隔立柱与所述后侧间隔立柱之间所连接的纵向间隔板400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架110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前左侧立柱111和前右侧立柱112;及,连接在所述前左侧立柱111与所述前右侧立柱112之间的至少三根前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前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前侧上横梁113、前侧中横梁114和前侧下横梁115;
所述后侧架120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后左侧立柱121和后右侧立柱122;及,连接在所述后左侧立柱121与所述后右侧立柱122之间的至少三根后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后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后侧上横梁123、后侧中横梁124和后侧下横梁125。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三层横向隔板200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为上横向隔板210、中横向隔板220和下横向隔板230,其中所述上横向隔板210连接在所述前侧上横梁113和所述后侧上横梁123之间,所述中横向隔板220连接在所述前侧中横梁114和所述后侧中横梁124之间,所述下横向隔板230连接在所述前侧下横梁115和所述后侧下横梁125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侧中横梁114和所述后侧中横梁124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中横向隔板220,所述前侧下横梁115和所述后侧下横梁125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下横向隔板230。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前侧中横梁114和所述后侧中横梁124的上侧边突出于中横向隔板220形成挡沿,所述前侧下横梁115和所述后侧下横梁125的上侧边突出于下横向隔板230形成挡沿,这样可避免放置工装或检具滑落引起的安全问题。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角钢,这样一方面角钢自身结构强度高,另一方面角钢的一边可与横向隔板连接,另一边直接突出于横向隔板而形成挡沿。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前侧上横梁113与所述前侧中横梁114之间、以及所述前侧中横梁114与所述前侧下横梁115之间;所述后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后侧上横梁123与所述后侧中横梁124之间、以及所述后侧中横梁124与所述后侧下横梁125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竖向立柱采用钢板或槽钢,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竖向立柱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工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相对的前侧架和后侧架,所述前侧架和所述后侧架均包括沿竖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且同侧所述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
至少三层横向隔板,至少三层横向隔板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连接在所述前侧架与所述后侧架之间,并将所述框架主体内部由上侧至下侧分隔出至少两层置物腔;及
多根纵向间隔立柱,多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侧架上的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连接在所述后侧架上的多根后侧间隔立柱,每根所述纵向间隔立柱沿着所述竖向方向设置且连接在相邻两层所述横向隔板之间,且多根前侧间隔立柱和多根后侧间隔立柱分别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均匀排列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每层所述置物腔分割出用于立式放置工装的多个间隔空间,每个所述间隔空间沿所述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其从左侧向右侧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在对应的所述前侧间隔立柱与所述后侧间隔立柱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架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前左侧立柱和前右侧立柱;及,连接在所述前左侧立柱与所述前右侧立柱之间的至少三根前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前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前侧上横梁、前侧中横梁和前侧下横梁;
所述后侧架包括:沿所述竖向方向设置的后左侧立柱和后右侧立柱;及,连接在所述后左侧立柱与所述后右侧立柱之间的至少三根后侧横梁,所述至少三根后侧横梁包括沿着所述竖向方向从上侧向下侧依次排列的后侧上横梁、后侧中横梁和后侧下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角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三层横向隔板沿着所述竖向方向由上侧至下侧依次为上横向隔板、中横向隔板和下横向隔板,其中所述上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上横梁和所述后侧上横梁之间,所述中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中横梁和所述后侧中横梁之间,所述下横向隔板连接在所述前侧下横梁和所述后侧下横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中横梁和所述后侧中横梁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中横向隔板,所述前侧下横梁和所述后侧下横梁的上侧边沿高于所述下横向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前侧上横梁与所述前侧中横梁之间、以及所述前侧中横梁与所述前侧下横梁之间;所述后侧间隔立柱连接至所述后侧上横梁与所述后侧中横梁之间、以及所述后侧中横梁与所述后侧下横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立柱采用钢板或槽钢。
CN202122638928.0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工装架 Active CN216180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928.0U CN216180450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工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928.0U CN216180450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工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0450U true CN21618045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8928.0U Active CN216180450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工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0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370A (zh) 一种新型多板件共用柔性转置台
CN216180450U (zh) 一种工装架
JP2012229021A (ja) フレームなし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用保護モジュール
CN210102617U (zh) 一种横梁式立体库货架
CN203254398U (zh) 一种汽车随车工具卡板货架
CN103598769A (zh) 一种石碑类文物的储藏展示架
CN210417906U (zh) 一种托板式立体库货架
CN217946421U (zh) 一种仓储货架结构
CN212657560U (zh) 一种大屏幕led的拼接屏
CN105480629A (zh) 模块化型材货架
CN204560090U (zh) 机柜框架及机柜结构
CN212149698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托盘
CN104058157A (zh) 折叠式货架
CN112304746A (zh) 一种模块装配式多功能隧道工程试验模型箱及施工方式
CN106005851A (zh) 一种可自主分区的储货架
CN204923729U (zh) 一种板材晾晒车
CN213200415U (zh) 一种可定位电池的托盘
CN217823099U (zh) 支架梁及储能电池架
CN220694773U (zh) 一种中型货储货架
CN217915262U (zh) 一种环形工件放置架
CN218260145U (zh) 仓储货架
CN209939276U (zh) 一种锂电池包箱盖高效运输工装
CN213352421U (zh) 一种用于放置中空结构零件的支架
KR20160077930A (ko) 투과식 방풍벽 축조 시스템
CN211833741U (zh) 一种文物珍品分隔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