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9904U - 变形玩具 - Google Patents

变形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9904U
CN216169904U CN202122500957.0U CN202122500957U CN216169904U CN 216169904 U CN216169904 U CN 216169904U CN 202122500957 U CN202122500957 U CN 202122500957U CN 216169904 U CN216169904 U CN 21616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tating
locking
rotating assembl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09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nboy Animation & To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09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9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领域,公开一种变形玩具,包括本体、与本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用于锁定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锁定组件、及用于触发第一锁定组件解锁的触发组件;变形玩具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并可在两种姿态之间相互切换;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转动组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一,第二转动组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一;触发组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解锁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同时第一转动组件带动变形玩具转变为第二姿态,且在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其带动第二锁定组件解锁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从而实现一连串变形,玩法新颖独特。

Description

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变形机器人中,各部件的连接处设置转动连接结构或位移连接结构。玩耍时,小朋友玩家依次手动解锁各部件,以实现相应部件的平移或转动的形态变换。但是,现有变形机器人所实现的变形较为简单,在玩耍一段时间后,小朋友玩家容易失去玩耍兴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玩具,结构新颖,变形有趣,玩耍方便,趣味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变形玩具,包括:
本体;
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一和第一转动位置二;
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二转动位置一和第二转动位置二;
第一锁定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第二锁定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且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连接;
触发组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解锁;
所述变形玩具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变形玩具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之间可相互切换;当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一,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一;当所述触发组件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解锁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时,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二,同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转变为所述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其带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动作,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解锁的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二。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弧形延时槽,另一个包括第一凸起,所述弧形延时槽沿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延伸,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弧形延时槽配合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移动,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且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二之前,所述第一凸起移动至所述第二端,以使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在转动开始后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动作,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锁定件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锁定件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第二配合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定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上的配合斜面,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配合斜面配合,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配合斜面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三转动位置一和第三转动位置二;
第三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三转动组件;所述第三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相连;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一;所述第三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联动以同步解锁,解锁的所述第三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二。
可选地,还包括:
第四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四转动位置一和第四转动位置二;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同时锁定所述第四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三转动组件;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位置一;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位置二。
可选地,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触发所述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同时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和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解锁。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磁性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二磁性件;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距离所述第一磁性件至两者的磁性力作用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力作用下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动作并解锁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同时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动作并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五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五转动位置一和第五转动位置二;
第四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五转动组件;所述第四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五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五转动位置一;所述第四锁定组件随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同步解锁,解锁的所述第五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五转动位置二。
可选地,所述变形玩具包括变形机器人,所述第一姿态为匍匐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站立姿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玩具,其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且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相互切换。当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转动组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一,且第一锁定组件锁定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一,且第二锁定组件锁定第二转动组件。使触发组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解锁第一转动组件,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相对于本体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同时第一转动组件带动变形玩具转变为第二姿态,且在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其带动第二锁定组件动作,以使第二锁定组件解锁第二转动组件,解锁的第二转动组件相对于本体由第二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通过设置触发组件,使触发组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解锁第一转动组件,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在变形的同时,带动变形玩具转变为第二姿态,且第一转动组件还能带动第二锁定组件解锁第二转动组件,从而实现一连串的变形,且第一转动组件兼具变形和触发的作用,玩法新颖独特,趣味性强,从而可有效激发小朋友玩家的玩耍兴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第一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第二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隐藏第一转动组件)时的第三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隐藏本体)时的第四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中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一锁定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中联动组件、第一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第三锁定组件、第三转动组件及第四转动组件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中第二锁定组件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中第二锁定件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玩具中第一锁定件的轴测图;
图12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a、第一弹性件;2a、第二弹性件;3a、第三弹性件;4a、第四弹性件;5a、第五弹性件;
1b、第一转轴;2b、第二转轴;
1c、第一弹性复位件;2c、第二弹性复位件;
1、本体;2、第一转动组件;3、第二转动组件;4、第一锁定组件;5、第二锁定组件;6、触发组件;7、第三转动组件;8、第三锁定组件;9、第四转动组件;10、联动组件;20、第五转动组件;30、第四锁定组件;
21、第一卡槽;22、弧形延时槽;
221、第一端;222、第二端;
31、第二卡槽;
51、第一锁定件;52、第二锁定件;
511、第一锁定部;512、第二锁定部;513、第一配合部;
5121、第一凸起;
521、连接孔;5211、第二配合部;
81、第三锁定部;82、第四锁定部;
91、第一卡勾;
101、第一磁性件;102、转动组件;103、第一连接部;104、第二连接部;
1021、第一转动件;1022、第二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且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相互切换,变形方式新颖,趣味性强,能够有效激发并保持小朋友玩家的玩耍兴趣。
具体地,如图1-图6、图8所示,该变形玩具包括本体1、第一转动组件2、第二转动组件3、第一锁定组件4、第二锁定组件5和触发组件6。第一转动组件2与本体1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一和第一转动位置二,即第一转动组件2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一,还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第一锁定组件4安装于本体1上,并用于锁定第一转动组件2。触发组件6用于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第二转动组件3与本体1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二转动位置一和第二转动位置二,即第二转动组件3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一,还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第二锁定组件5安装于本体1上,并用于锁定第二转动组件3,且第二锁定组件5与第一转动组件2连接。
当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转动组件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一,且第一锁定组件4锁定第一转动组件2,第二转动组件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一,且第二锁定组件5锁定第二转动组件3。使触发组件6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同时第一转动组件2带动变形玩具转变为第二姿态,且在第一转动组件2转动过程中其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动作,以使第二锁定组件5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解锁的第二转动组件3相对于本体1由第二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通过设置触发组件6,使触发组件6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2在变形的同时,带动变形玩具转变为第二姿态,且第一转动组件2还能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从而实现一连串的变形,且第一转动组件2兼具变形和触发的作用,玩法新颖独特,趣味性强,从而可有效激发小朋友玩家的玩耍兴趣。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变形玩具为机器人形态。本体1为躯干形状。第一转动组件2为脚部形状,两个脚部分设于躯干形状的本体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二转动组件3为胳膊形状,两个胳膊分设于躯干形状的本体1的上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整个机器人呈匍匐形态,即机器人的前侧与接触面接触,此时,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一,两个脚部相对于本体1前翻,即脚底面与本体1的前侧面平行,且脚底面与接触面接触,且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一,两个胳膊相对于本体1上举,两个胳膊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机器人的身高方向)平行并与接触面接触,在脚部和胳膊的共同支撑下,机器人稳定地匍匐于接触面上。使第一触发组件6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解锁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解锁的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且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二的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前伸,即脚底面垂直于本体1的前侧面,解锁的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向背离本体1的方向转动,以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但由于接触面的阻挡,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只能相对于接触面静止,即脚底面始终与接触面接触,但是在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的支撑及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本体1向后腾起并站立,从而整个机器人由匍匐的第一姿态转变为站立的第二姿态,与此同时,在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组件2还能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动作以解锁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解锁的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相对于本体1由第二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其中一个胳膊相对于本体1下放,另一个胳膊相对于本体1前伸。整个变形过程新颖有趣,且第一转动组件2是在其被解锁后的变形过程中触发第二锁定组件5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即第一转动组件2先于第二转动组件3解锁,变形动作更有层次,玩法新颖有趣,且第二转动组件3的解锁是靠第一转动组件2触发第二锁定组件5实现的,即第一转动组件2兼具变形及触发的作用,整个结构设计巧妙。
可选地,第一转动组件2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a。在第一弹性件1a的弹性力作用下,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1a为扭簧。
可选地,本体1为中空结构,第一锁定组件4活动设置于本体1内。第一锁定组件4的一端伸出本体1,并能够与第一转动组件2配合,以锁定第一转动组件2。触发组件6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相对于本体1动作时,第一锁定组件4与第一转动组件2分离,以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示例性地,第一转动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第一锁定组件4伸出本体1的一端能够卡入第一卡槽21,从而锁定第一转动组件2。可选地,两个脚部固定连接,只其中一个脚部上设置第一卡槽21,第一锁定组件4设置有第一卡槽21的脚部连接,以同时锁定两个脚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转动组件2上设置有弧形延时槽22,第二锁定组件5包括第一凸起5121。弧形延时槽22沿第一转动组件2的转动方向延伸,并包括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示例性地,第一转动组件2与本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b连接,弧形延时槽22的圆心与第一转轴1b的轴向的轴线重合,且弧形延时槽22的圆心角小于设定角度,该设定角度为第一转动组件2由第一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时的转动角度。第一凸起5121插入弧形延时槽22中,以与弧形延时槽22配合连接,且第一凸起5121可在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移动,即第一凸起5121能够由第一端221滑动至第二端222,也能够由第二端222滑动至第一端221。具体地,第一转动组件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一时,第一凸起5121位于弧形延时槽22的第一端221。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转动过程中,第一凸起5121沿弧形延时槽22由其第一端221向第二端222移动,且在第一转动组件2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之前,第一凸起5121滑动至第二端222(因为弧形延时槽22的圆心角小于设定角度),使第一转动组件2在其之后的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凸起5121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一并动作,从而使第二锁定组件5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也就是说,解锁的第一转动组件2在转动开始后通过第一凸起5121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动作,以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延时槽22的圆心角与设定角度的差值较小,使得在第一转动组件2一快要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二时,第一转动组件2才通过第一凸起5121与第二锁定组件5连接以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解锁,也就是说,在第一转动组件2的变形快要结束时,第二转动组件3才开始解锁变形。示例性地,设定角度为90°,弧形延时槽22的圆心角为80°-88°。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延时槽22和第一凸起5121的位置也可互换,即弧形延时槽22开设于第二锁定组件5上,第一转动组件2包括第一凸起5121。
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第二锁定组件5包括第一锁定件51和第二锁定件52,第一锁定件51包括第一配合部513以及上述的第一凸起5121,第二锁定件52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5211。第一锁定件51通过第一凸起5121与第一转动组件2上的弧形延时槽22配合,第一锁定件51在第一转动组件2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图9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移动,同时第一配合部513沿第二配合部5211滑动,以带动第二锁定件52沿第二方向(图9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移动,以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
具体地,整个第二锁定组件5设置于本体1内,其中,第一锁定件51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锁定件51的一端靠近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另一端靠近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第二锁定件52设置于第一锁定件51靠近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的一端。第一锁定件51具体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锁定部511和第二锁定部512。第一锁定部5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本体1的长度方向。第二锁定部512设置于第一锁定部511靠近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的一端,且第二锁定部512远离第一锁定部511的一端伸出本体1,且该端即为第一凸起5121。第一转动组件2通过第二锁定部512带动第一锁定部511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即第一方向为本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配合部513设置于第一锁定部511靠近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的一端。第一配合部513与第二锁定件52上的第二配合部5211配合。第二锁定件52远离第一锁定件51的一端伸出本体1,并能够与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配合连接,以锁定第二转动组件3。第二锁定件5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锁定件52分别伸出本体1,以分别锁定对应的左胳膊和右胳膊。示例性地,第二转动组件3上设置有第二卡槽31,第二锁定件52伸出本体1的一端能够卡入第二卡槽31,从而锁定第二转动组件3。第一配合部513随第一锁定部511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运动时,第一配合部513通过第二配合部5211带动第二锁定件52朝向本体1的内部运动,以使第二锁定件52脱离第二转动组件3上的第二卡槽31,从而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示例性地,第二锁定件52的运动方向(即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513包括第二凸起,第二配合部5211包括设置于第二锁定件52上的配合斜面,第二凸起与配合斜面配合,第二凸起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凸起沿配合斜面滑动,以带动第二锁定件52沿第二方向移动。通过第二凸起与配合斜面的配合,实现运动的转向,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定件52上开设有连接孔521,连接孔521的孔壁包括配合斜面,第二凸起插入连接孔521中,并与配合斜面配合。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连接孔521,直接在第二锁定件52上加工出配合斜面即可。
可选地,参见图6,第二转动组件3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a,在第二弹性件2a的弹性力作用下,解锁的第二转动组件3相对于本体1由第二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2a为扭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转动组件3分别通过第二弹性件2a与本体1连接,且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二时,其中一个胳膊相对于本体1下放,另一个胳膊相对于本体1前伸,也就是说,两个胳膊由第二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二时的转动角度不同,这可通过选取不同规格的第二弹性件2a来实现。
可选地,参见图8,第一锁定部511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1c。当变形玩具由第二姿态转变为第一姿态时,第一弹性复位件1c带动第一锁定件51和第二锁定件52复位,以使第二锁定件52锁定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示例性地,第一弹性复位件1c为弹簧。
可选地,参见图1-图6、图8,该变形玩具还包括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三锁定组件8。第三转动组件7与本体1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三转动位置一和第三转动位置二,即第三转动组件7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一,还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二。第三锁定组件8用于锁定第三转动组件7,且第三锁定组件8与第一锁定组件4相连。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三转动组件7位于第三转动位置一;第三锁定组件8与第一锁定组件4联动以同步解锁,解锁的第三转动组件7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二。第三锁定组件8随第一锁定组件4联动,以实现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一转动组件2的同步解锁变形,结构简单巧妙,且变形新颖有趣。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三转动组件7为头部形状,其转动连接于本体1的上部。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即机器人处于匍匐姿态时,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位于第三转动位置一时,且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相对于本体1上仰,嘴巴与本体1共线。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即机器人处于站立姿态时,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位于第三转动位置二时,且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相对于本体1回正,嘴巴朝向本体1的前侧。
可选地,第三转动组件7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3a,在第三弹性件3a的弹性力作用下,解锁的第三转动组件7相对于本体1由第三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二。示例性地,第三弹性件3a为扭簧。
可选地,参见图1-图6、图8,该变形玩具还包括第四转动组件9。第四转动组件9与本体1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四转动位置一和第四转动位置二,即第四转动组件9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四转动位置一,还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四转动位置二。第三锁定组件8同时锁定第四转动组件9和第三转动组件7。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第四转动组件9位于第四转动位置一;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时,第四转动组件9位于第四转动位置二。第三锁定组件8同时锁定和解锁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四转动组件9,从而实现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四转动组件9的同步变形,且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变形玩具的小型化。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四转动组件9为护盾形状,并转动连接于本体1的前侧上部(约机器人的胸部位置)。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即机器人处于匍匐姿态时,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位于第四转动位置一,并扣合于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的前侧。当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即机器人处于站立姿态时,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朝向背离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的方向转动至第四转动位置一,并位于机器人的胸部前侧。
进一步地,参见图8和图12,第三锁定组件8包括第三锁定部81和第四锁定部82,第三锁定部81用于锁定第三转动组件7,第四锁定部82用于锁定第四转动组件9。本实施例中,第三锁定部81为第三凸起,第三转动组件7通过第二转轴2b与本体1转动连接,第三凸起能够与第二转轴2b抵接,以限制第三转动组件7转动,从而锁定第三转动组件7。第四锁定部82为第三卡槽,第四转动组件9上设置有第一卡勾91,第一卡勾91能够卡入第三卡槽中,使得第四转动组件9被锁定。
可选地,第四转动组件9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4a,在第四弹性件4a的弹性力作用下,解锁的第四转动组件9相对于本体1由第四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四转动位置二。示例性地,第四弹性件4a为扭簧。
可选地,参见图5和图8,该变形玩具还包括联动组件10,第一锁定组件4通过联动组件10与第三锁定组件8连接,触发组件6触发联动组件10,联动组件10同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和第三锁定组件8解锁。通过设置联动组件10,使得触发组件6通过联动组件10同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和第三锁定组件8解锁,实现第一转动组件2、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四转动组件9的同时解锁变形,变形炫酷,且结构紧凑,有利于变形玩具的小型化。
可选地,联动组件10包括相连的第一磁性件101和转动组件102,转动组件10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104,第一连接部103与第一锁定组件4连接,第二连接部104与第三锁定组件8连接;触发组件6包括第二磁性件。当第二磁性件距离第一磁性件101至两者的磁性力作用范围内时,第一磁性件101在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力作用下移动并带动转动组件102转动,以使第一连接部103带动第一锁定组件4动作并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同时使第二连接部104带动第三锁定组件8动作并解锁第二转动组件3。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胳膊为中空结构,第一磁性件101设置于该中空的胳膊的下臂中;转动组件102包括相连的第一转动件1021和第二转动件1022,第一转动件1021设置于该中空的胳膊的上臂中,并与第一磁性件101连接,第二转动件1022设置于本体1内,并与本体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104均设置于第二转动件1022上。第一连接部103远离第二转动件1022的一端与第一锁定组件4连接。第二连接部104远离第二转动件1022的一端与第三锁定组件8抵接。使触发组件6向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01的胳膊靠近,即使第二磁性件向第一磁性件101靠近至两者的磁性力作用范围内,第一磁性件101在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力的作用下沿中空的胳膊的下臂滑动,并通过第一转动件1021带动第二转动件1022转动,第一连接部103随第二转动件1022转动并带动第一锁定组件4移动,以使第一锁定组件4伸出本体1的一端脱离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从而解锁第一转动组件2,同时第二连接部104随第二转动件1022转动以避让第三锁定组件8,从而使第三锁定组件8解锁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四转动组件9。
可选地,参见图12,第三锁定组件8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5a,当第二连接部104随第二转动件1022转动并避让第三锁定组件8时,第三锁定组件8在第五弹性件5a的弹性力作用下运动,以使第三锁定部81与第三转动组件7分离,并使第四锁定部82与第四转动组件9分离,从而解锁第三转动组件7和第四转动组件9。示例性地,第五弹性件5a为弹簧。
在第一磁性件101和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力的作用下,触发组件6与中空的胳膊连接。可选地,触发组件6为剑形状,使得站立姿态的机器人的手部看起来像持剑的样子,形态新颖有趣。
可选地,参见图8,第二转动件1022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复位件2c。当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即机器人处于匍匐状态时,触发组件6与胳膊分离,即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101分离,在第二弹性件2a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转动组件102及第一磁性件101复位,第一连接部103在第二转动件1022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锁定组件4锁定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且第二连接部104在第二转动件1022的作用下带动第三锁定组件8锁定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以及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示例性地,第二弹性复位件2c为扭簧。
可选地,参见图1-图5、图8,该变形玩具还包括第五转动组件20和第四锁定组件30。第五转动组件20与本体1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五转动位置一和第五转动位置二,即第五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五转动位置一,还能相对于本体1转动至第五转动位置二。第四锁定组件30用于锁定第五转动组件20,且第四锁定组件30与第一锁定组件4固定连接。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五转动组件20位于第五转动位置一;第四锁定组件30随第一锁定组件4同步解锁,解锁的第五转动组件20转动至第五转动位置二。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五转动组件20为尾巴形状,其转动连接于本体1的后侧中部。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即机器人处于匍匐形态时,第五转动组件20位于第五转动位置一,且尾巴贴合于本体1上。当变形玩具处于第二姿态,即机器人处于站立形态时,第五转动组件20位于第五转动位置二,尾巴相对于本体1后翘。第四锁定组件30与第一锁定组件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联动解锁。
示例性地,第四锁定组件30包括第五凸起,第五转动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卡勾,第五凸起与第二卡勾卡接,从而锁定第五锁定组件。当第四锁定组件30随第一锁定组件4联动,以使第五凸起脱离第二卡勾时,第五转动组件20被解锁。
可选地,第五转动组件20与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性件,在第六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解锁的第五转动组件20相对于本体1由第五转动位置一转动至第五转动位置二。示例性地,第六弹性件为扭簧。
本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变形过程如下:
变形玩具处于第一姿态,即机器人处于匍匐形态时,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相对于本体1前翻,脚底面与本体1的前侧面平行并与接触面接触,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相对于本体1上举,两个胳膊与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机器人的身高方向)平行并与接触面接触,在脚部和胳膊的共同支撑下,机器人稳定地匍匐于接触面上;同时,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相对于本体1上仰,且嘴巴与本体1共线,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扣合于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的前侧,尾巴形状的第五转动组件20贴合于本体1上。
使触发组件6向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01的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靠近,触发组件6和胳膊在第二磁性件和第一磁性件101的磁性力的作用下而连接,呈现出手臂握剑的形态,且触发组件6通过第一磁性件101同时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和第三锁定组件8,第一锁定组件4解锁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第三锁定组件8解锁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和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在解锁的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的支撑力及反作用力的带动下,本体1向后腾起至站立状态,同时解锁的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相对于本体1回正,即嘴巴朝向本体1的前侧,解锁的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向背离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的方向转动至本体1的胸部前侧。由上可知,使触发组件6触发第一锁定组件4和第三锁定组件8时,即可实现一连串的变形,从而使机器人由匍匐形态转变为站立形态,也就是说,机器人由匍匐形态转变为站立形态为一个自动变形的过程。
将机器人由站立形态转变为匍匐形态时,使触发组件6与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分离(即将剑从机器人的手中拿掉),转动组件102及第一磁性件101在第二弹性件2a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且第一连接部103在第二转动件1022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锁定组件4和第四锁定组件30复位,第二连接部104在第二转动件1022的作用下带动第三锁定组件8复位;手动将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由第一转动位置二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一,并通过第一锁定组件4锁定,且在此过程中,结合第一弹性复位件1c的弹性力,脚部形状的第一转动组件2通过第一凸起5121带动第二锁定组件5复位;之后,手动将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由第二转动位置二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一,并通过第二锁定组件5锁定;手动将头部形状的第三转动组件7由第三转动位置二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一,并通过第三锁定组件8锁定;手动将护盾形状的第四转动组件9由第四转动位置二转动至第四转动位置一,并通过第三锁定组件8锁定;手动将尾巴形状的第五转动组件20由第五转动位置二转动至第五转动位置一,并通过第四锁定组件30锁定,至此,将机器人放置于接触面时,机器人将呈匍匐状态。由上可知,使触发组件6与胳膊形状的第二转动组件3分离(即将剑从机器人的手中拿掉)后,机器人由站立形态转变为匍匐形态为一个手动操作的过程。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一和第一转动位置二;
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二转动位置一和第二转动位置二;
第一锁定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转动组件;
第二锁定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且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连接;
触发组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解锁;
所述变形玩具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变形玩具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之间可相互切换;当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一,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一;当所述触发组件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解锁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时,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二,同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变形玩具转变为所述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其带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动作,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解锁的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弧形延时槽,另一个包括第一凸起,所述弧形延时槽沿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延伸,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弧形延时槽配合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移动,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且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二之前,所述第一凸起移动至所述第二端,以使解锁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在转动开始后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动作,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锁定件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锁定件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第二配合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定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上的配合斜面,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配合斜面配合,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配合斜面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三转动位置一和第三转动位置二;
第三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三转动组件;所述第三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相连;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一;所述第三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联动以同步解锁,解锁的所述第三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四转动位置一和第四转动位置二;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同时锁定所述第四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三转动组件;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位置一;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转动位置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触发所述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同时触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和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磁性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二磁性件;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距离所述第一磁性件至两者的磁性力作用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力作用下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动作并解锁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同时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动作并解锁所述第二转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转动组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并具有第五转动位置一和第五转动位置二;
第四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五转动组件;所述第四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变形玩具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五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五转动位置一;所述第四锁定组件随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同步解锁,解锁的所述第五转动组件转动至所述第五转动位置二。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变形机器人,所述第一姿态为匍匐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站立姿态。
CN202122500957.0U 2021-10-18 2021-10-18 变形玩具 Active CN21616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0957.0U CN2161699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变形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0957.0U CN2161699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变形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9904U true CN21616990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0957.0U Active CN216169904U (zh) 2021-10-18 2021-10-18 变形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9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45834U (zh) 夹吸联动合体玩具
CN110481622B (zh) 锁定机构及具有该锁定机构的儿童用品
CN110005274A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CN216169904U (zh) 变形玩具
WO2019169654A1 (zh) 一种弹射玩具
CN20794119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5107032U (zh) 一种防复位床护栏装置
WO2024131314A1 (zh) 一种玩具陀螺
CN110270102B (zh) 功能旋转玩具
CN114452657B (zh) 一种场景玩具结构
CN216495075U (zh) 一种便于滚刷取放的吸尘器地刷结构
WO2019105200A1 (zh) 合体变形玩具
CN110251953B (zh) 可嵌套变形的玩具套装
CN216604022U (zh) 变形玩具
CN209475553U (zh) 可嵌套变形的玩具套装
CN211025109U (zh) 一种不倒翁玩具
CN210121338U (zh) 反攻陀螺
CN209475577U (zh) 弹跳合体的玩具套装
CN208287487U (zh) 一种变形玩具套装
CN210680886U (zh) 锁定机构及具有该锁定机构的儿童用品
WO2019128490A1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10251179U (zh) 防御陀螺
CN216497443U (zh) 一种陀螺发射角度控制结构
JPS644386Y2 (zh)
CN221356617U (zh) 料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