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1179U - 防御陀螺 - Google Patents

防御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1179U
CN210251179U CN201920837291.8U CN201920837291U CN210251179U CN 210251179 U CN210251179 U CN 210251179U CN 201920837291 U CN201920837291 U CN 201920837291U CN 210251179 U CN210251179 U CN 210251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needle
gyro
gyroscope
defe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72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72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1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1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1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御陀螺,包括:上陀盖;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设在所述上陀盖上;陀螺基体,所述陀螺基体底部具有可支撑在地面上旋转的陀尖;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所述第二结合件位于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或者临近顶部设置;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伸缩地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当所述上陀盖击打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时,触发所述活动件向下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御陀螺,可以很好地调动玩家的参与度,使得玩家具有更加惊奇的体验感,提升玩耍时的趣味性。

Description

防御陀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御陀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陀螺玩具一般通过陀螺对战触碰开关或离心力变换陀尖的方式以改变陀螺的运动轨迹,玩家参与度不足、体验感不强,玩耍趣味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御陀螺,该防御陀螺的体验感惊奇、玩耍趣味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御陀螺,包括:上陀盖;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设在所述上陀盖上;陀螺基体,所述陀螺基体底部具有可支撑在地面上旋转的陀尖;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所述第二结合件位于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或者临近顶部设置;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伸缩地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当所述上陀盖击打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时,触发所述活动件向下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御陀螺,可以在上陀盖击打陀螺基体的顶部时,通过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之间的作用,上陀盖配合在陀螺基体的顶部触发活动件,使得活动件向下伸出,可以很好地调动玩家的参与度,使得玩家具有更加惊奇的体验感,提升玩耍时的趣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陀螺基体包括:陀螺壳体,所述陀螺壳体内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设有伸缩孔,所述陀螺壳体包括:顶壳和底托,所述底托可活动地设在所述顶壳下方,当所述底托与所述顶壳相配合时限定出所述活动腔,所述伸缩孔设在所述底托上;陀针,所述陀针设在所述顶壳上,所述陀针从所述伸缩孔处伸出的部分构成所述陀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陀针包括固定陀针和活动陀针,所述活动陀针外套在所述固定陀针的外侧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陀针可上下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陀螺基体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陀针上下伸缩的锁固装置,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触发所述锁固装置动作的触发件,所述锁固装置和所述触发件均设在所述顶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底托被构造成所述活动件,所述活动陀针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之间可活动,所述底托连接在所述活动陀针上,所述底托可随所述活动陀针上下同步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顶壳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滑出的内底壁,所述内底壁位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内底壁上设有与所述伸缩孔同轴的通孔,所述活动陀针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所述活动陀针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活动至最下位时所述限位部卡接在所述内底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顶壳的下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底托与所述顶壳配合时所述底托的外周嵌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活动时所述底托脱离所述顶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锁固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陀针朝向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一个位置活动;转换件,当所述转换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时,所述活动陀针可位于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另一个位置;其中,所述转换件被触发时脱离所述活动陀针,或者所述转换件被触发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件包括:保持锁,所述保持锁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陀螺基体内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锁朝向所述活动陀针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保持锁被触发时朝向远离所述活动陀针的轴线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转换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活动腔内,当所述复位件被触发转动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陀针相接触以推动所述活动陀针向上活动。
可选地,所述防御陀螺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设在在所述底托的底部,所述压盖和所述底托限定出所述伸缩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防御陀螺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活动陀针上,所述轴套支撑在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底托之间、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压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的又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御陀螺100,
上陀盖10,第一结合件20,
陀螺基体30,陀尖31,陀螺壳体32,活动腔32a,顶壳321,内底壁3211,底托322,陀针33,固定陀针331,活动陀针332,限位部3321,环形凹槽3322,锁固装置34,第一弹性件341,转换件342,保持锁3421,复位件3422,触发件35,第二弹性件36,触发按键37,复位按键38,勾部39,导向面391,
第二结合件40,压盖60,轴套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100包括上陀盖10、第一结合件20、陀螺基体30、第二结合件40和活动件。
具体地,将第一结合件20设在上陀盖10上,陀螺基体30底部具有陀尖31,该陀尖31可以支撑在地面上并进行旋转,第二结合件40设在陀螺基体30上,进一步地,第二结合件40可以位于陀螺基体30的顶部,或者第二结合件40也可以位于临近顶部的位置,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使得上陀盖10可以配合在陀螺基体30上。
可选地,活动件可伸缩地设在陀螺基体30上,即活动件可以相对于陀螺基体30向下伸出或者收回。
进一步地,当上陀盖10击打陀螺基体30的顶部时,在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的吸合作用下,上陀盖10配合在陀螺基体30的顶部,上陀盖10可以触发活动件向下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100,可以在上陀盖10击打陀螺基体30的顶部时,通过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之间的作用,上陀盖10配合在陀螺基体30的顶部触发活动件,使得活动件向下伸出,可以很好地调动玩家的参与度,可以改变陀螺基体30的运动轨迹,使得玩家具有更加惊奇的体验感,提升玩耍时的趣味性。
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结合件20可以为第一磁吸件,第二结合件40可以为第二磁吸件,即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利用磁吸原理配合,这样上陀盖10和陀螺基体30之间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磁吸作用进行配合相连,配合连接方式简单,利用磁吸作用二者可以自动配合,增强了玩具的趣味性。
可选地,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还可以为卡接件、插接件、旋接件等结合部件,例如第一结合件20为第一卡接件,第二结合件40为第二卡接件,在第一卡接件上设有卡勾,可以在第二卡接件上设有卡孔,在上陀盖10叠合在陀螺基体30上时,卡勾可以穿过卡孔并卡接在卡孔的边缘;第一结合件20为第一插接件,第二结合件40为第二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上设有插接柱,在第二插接件上设有插接孔,在上陀盖10叠合在陀螺基体30上时,插接柱对应插接在插接孔内,实现上陀盖10配合在陀螺基体30上;第一结合件20为第一旋接件,第二结合件40为第二旋接件,例如二者可以是螺纹配合,第一旋接件和第二旋接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旋接柱,在第一旋接件和第二选接件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旋接孔,在上陀盖10叠合在陀螺基体30上时,旋接柱配合在旋接孔内,实现上陀盖10配合在陀螺基体3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陀螺基体30包括陀螺壳体32和陀针33,在陀螺壳体32内设有活动腔32a,在活动腔32a的底部设有伸缩孔,陀针33设在顶壳321上,陀针33从伸缩孔处伸出的部分构成陀尖31,如图2所示,陀针33的下端从伸缩孔处伸出,即陀针33的下端即为陀尖31,在上陀盖10和陀螺基体30配合时,该陀尖31可将陀螺基体30和上陀盖10支撑在地面上并进行旋转;当上陀盖10和陀螺基体30脱离时,该陀尖31可将陀螺基体30支撑在地面上并进行旋转,这样,可以提升玩耍时的趣味性。
进一步地,陀螺壳体32包括顶壳321和底托322,底托322可活动地设在顶壳321的下方,伸缩孔设在底托322上,如图2所示,底托322相对于顶壳321可以上下滑动,当底托322与顶壳321相配合时限定出活动腔32a。可以理解的是,陀针33和顶壳321相连,并且陀针33插设在伸缩孔内,底托322相对于顶壳321可以上下滑动,底托322向下滑动时可脱离顶壳321,底托322向上滑动时可和顶壳321进行配合,使得陀螺基体3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给玩家带来很好的感官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陀针33包括固定陀针331和活动陀针332,活动陀针332外套在固定陀针331的外侧,并且活动陀针332相对于固定陀针331可上下活动,如图2所示,固定陀针331的上端固定在顶壳321上,活动陀针332固定在底托322上,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可保持同步滑动,在底托322相对于顶壳321上下滑动时,活动陀针332也相对于固定陀针331进行滑动,当底托322脱离顶壳321并向下滑动时,活动陀针332也相对于固定陀针331向下滑动,固定陀针331的下端位于活动陀针332内,陀针33由初始状态切换为攻击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初始状态下陀螺基体30依靠固定陀针331的下端旋转,处于防御状态;当底托322向上滑动并与顶壳321配合时,活动陀针332也相对于固定陀针331向上滑动,固定陀针331的下端伸出活动陀针332外,陀针33由攻击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底托322和顶壳321配合时固定陀针331伸出活动陀针332的部分即为陀尖31。
由此,将固定陀针331固定在顶壳321上,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固定相连,通过活动陀针332和固定陀针331的配合关系,进而实现底托322和顶壳321的配合和脱离,当活动陀针332相对于固定陀针331向下滑动,使得固定陀针331的下端位于活动陀针332内,此时底托322和顶壳321处于相互脱离状态,此时陀针33处于攻击状态,当活动陀针332向上滑动,使得固定陀针331的下端伸出活动陀针332外,此时底托322和顶壳321处于相互配合的状态,陀针33由攻击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玩家具有较好的感官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陀螺基体30还包括锁固装置34,通过锁固装置34用于驱动活动陀针332上下伸缩,即锁固装置34既可以驱动活动陀针332向下伸出,也可以驱动活动陀针332向上收回,锁固装置34为活动陀针332的上下伸缩提供驱动力。在陀螺基体30的顶部还设有触发件35,该触发件35用于触发锁固装置34动作,通过作用触发件35可以触发锁固装置34进行相应的动作,如图2和图4所示,向下按压触发件35,触发锁固装置34可以释放或者锁止活动陀针332,玩耍时操作简单、易行,适于小朋友玩耍。进一步地,锁固装置34和触发件35均设在顶壳32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被构造成活动件,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始终保持同步活动,活动陀针332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之间可活动,底托322连接在活动陀针332上,底托322可随活动陀针332上下同步活动,即底托322也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之间可活动,通过活动陀针332可以带动底托322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之间进行活动,陀螺基体30的变化明显,可以带来惊奇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在顶壳321上设有内底壁3211,该内底壁3211用于限制活动陀针332向下滑出,内底壁3211位于活动腔32a内,在内底壁3211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伸缩孔同轴,并且活动陀针332适于穿过该通孔,活动陀针332穿过通孔向下延伸,在活动陀针332的顶部设有限位部3321,当活动陀针332向下活动至最下位时,通过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卡接在内底壁3211上,以将活动陀针332限制在最下位处,避免活动陀针332继续向下滑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在顶壳321的下方设有环形凹槽3322,当底托322与顶壳321配合时底托322的外周嵌合在该环形凹槽3322内,底托322和顶壳321配合时使得底托322和顶壳32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外观更加整体化,在活动陀针332向下活动时可以带动底托322脱离顶壳321,提升玩家玩耍时的惊奇感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锁固装置34包括第一弹性件341和转换件342,如图2所示,在活动陀针332内限定出空腔,固定陀针331可以贯穿空腔伸出活动陀针332外,第一弹性件341套设在固定陀针331外,并且第一弹性件341位于活动陀针332内的空腔内,第一弹性件341的上端抵接在顶壳321内,第一弹性件341的下端抵接在空腔的内底壁3211上。第一弹性件341用于驱动活动陀针332朝向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一个位置活动,例如,在转换件342释放活动陀针332后,第一弹性件341可以驱动活动陀针332向最下位处活动。
当转换件342与活动陀针332相配合时,活动陀针332可位于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另一个位置,例如转换件342和活动陀针332配合时,活动陀针332被锁止在最上位处,其中,在转换件342被触发时,转换件342可以脱离活动陀针332,用以释放活动陀针332,或者在转换件342被触发时转换件342可以与活动陀针332相配合,用以使得活动陀针332进行复位,这样,通过触发转换件342即可实现活动陀针332的释放和复位,不仅提升了玩家的操作感,且增强了玩耍时的趣味性,且操作十分简单易行,适于小朋友玩耍。
进一步地,转换件342包括保持锁3421,保持锁3421可滑动地设在活动腔32a内,在陀螺基体30内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36在径向上连接在保持锁3421和顶壳321之间,第二弹性件36用于驱动保持锁3421朝向活动陀针332的轴线方向(如图2所示沿着径向且向中心处)滑动,用以锁止活动陀针332,当保持锁3421被触发时保持锁3421朝向远离活动陀针332的轴线方向(如图2所示沿着径向且向远离中心处)滑动,用以释放活动陀针332,通过保持锁3421在径向上的滑动以实现锁止或释放活动陀针332。
如图2所示,可选地,在保持锁3421上设有勾部39,该勾部39可以勾住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的下表面,此时保持锁3421锁止活动陀针332,使得活动陀针332保持在最上位处。进一步地,勾部39的下表面形成为向内向上倾斜的导向面391,这里的向内即指朝向活动陀针332轴线的方向,这样,在复位件3422推动活动陀针332向上滑动时,活动陀针332可以通过导向面391滑入保持锁3421内,从而实现将活动陀针332重新锁止在最上位处。
进一步地,保持锁3421包括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相互朝向且围绕陀针的外周布置,具体地,第二弹性件36连接在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之间,第二弹性件36的弹性作用可以驱动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朝向活动陀针332轴线的方向滑动,这样可以将活动陀针332锁止在最上位处,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可以卡接在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的下表面;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同时被触发时分别朝向远离活动陀针332的轴线方向滑动,用以克服第二弹性件36的弹力,用以释放活动陀针332,活动陀针332被释放后向最下位处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转换件342包括复位件3422,复位件3422可转动地设在活动腔32a内,当复位件3422被触发转动时,复位件3422的一端与活动陀针332相接触可以推动活动陀针332向上活动,如图4所示的复位件3422的内端可以和活动陀针332接触,复位件3422的外端可以和触发件35接触,所谓的内端即指复位件3422朝向活动陀针332轴线的一端,外端即指复位件3422远离活动陀针332的轴线的一端。
如图4所示,在活动腔32a内设有相对的两个复位件3422,两个复位件3422围绕活动陀针332的轴线设置,复位件3422未被触发时,两个复位件3422均和内底壁3211接触,在保持锁3421释放活动陀针332后,活动陀针332向下活动至最下位处,此时复位件3422和活动陀针332接触,触发复位件3422时,复位件3422在活动腔32a内转动,两个复位件3422的内端分别抵接住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的下表面,同时推动活动陀针332向上滑动,使得保持锁3421重新卡住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
可选地,触发件35包括触发按键37和复位按键38,在保持锁3421上方设有触发按键37,在初始状态下,活动陀针332通过保持锁3421锁止在最上位处,在上陀盖10和陀螺基体30配合时,通过上陀盖10按压触发按键37向下移动,进而推动保持锁3421向远离活动陀针332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活动陀针332向最下位处滑动。
如图3所示,在陀螺基体30上设有两个复位按键38,两个复位按键38和两个复位件3422分别对应设置,可以用手直接按压复位按键38,触发复位件3422围绕转轴在活动腔32a内转动,进而推动活动陀针332向上复位。
如图5所示,可选地,防御陀螺100还包括压盖60,压盖60设在在底托322的底部,压盖60固定在底托322的底部,压盖60和底托322可以一体成型,压盖60和底托322共同限定出伸缩孔,使得陀螺基体30的下表面更加平整光滑,提升玩具的外观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可选的示例,防御陀螺100还包括轴套70,轴套70套设在活动陀针332上,轴套70支撑在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之间,轴套70支撑在活动陀针332和压盖60之间,一方面可以提升陀螺基体30底部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更加可靠。
由此,通过利用第一结合件20和第二结合件40的连接关系,使得上陀盖10可以配合在陀螺基体30上,这样,可以使得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向下滑动,由初始状态切换至攻击状态,另外,由于上陀盖10叠合在陀螺基体30上,可以改变陀螺基体30的运动轨迹,给玩家带来多种惊奇体验,提升该防御陀螺100的趣味性。
下面根据图1-图5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100的动作过程。
防御陀螺100包括上陀盖10、陀螺基体30和活动件,陀螺基体30包括顶壳321、底托322和陀针。其中陀螺基体30在初始状态下,活动陀针332被保持锁3421的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锁止在最上位处,此时底托322嵌合在顶壳321的环形凹槽3322内,底托322和顶壳321构造成一个完整的陀螺壳体32。
在上陀盖1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在陀螺基体30内设有第二磁吸件,当上陀盖10通过磁吸作用配合在陀螺基体30上时,上陀盖10向下按压触发按键37,触发按键37向下移动的同时推动第一扣锁和第二扣锁向远离活动陀针332轴线的方向滑动,从而释放活动陀针332,使得活动陀针332向下滑动,同时底托322脱离顶壳321并随着活动陀针332同步向下滑动,直至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止抵在顶壳321的内底壁3211上,此时活动陀针332和底托322均处于最下位处,固定陀针331的下端处于活动陀针332内。
用手向下按压复位按键38,向下推动复位件3422的外端,使得复位件3422围绕转轴进行转动,复位件3422的内端和活动陀针332接触(抵接在活动陀针332的限位部3321的下表面处),复位件3422的内端向上翘起活动陀针332,使得活动陀针332重新锁止在最上位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御陀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陀盖;
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设在所述上陀盖上;
陀螺基体,所述陀螺基体底部具有可支撑在地面上旋转的陀尖;
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二结合件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所述第二结合件位于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或者临近顶部设置;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伸缩地设在所述陀螺基体上,当所述上陀盖击打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时,触发所述活动件向下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基体包括:
陀螺壳体,所述陀螺壳体内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设有伸缩孔,所述陀螺壳体包括:顶壳和底托,所述底托可活动地设在所述顶壳下方,当所述底托与所述顶壳相配合时限定出所述活动腔,所述伸缩孔设在所述底托上;
陀针,所述陀针设在所述顶壳上,所述陀针从所述伸缩孔处伸出的部分构成所述陀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针包括固定陀针和活动陀针,所述活动陀针外套在所述固定陀针的外侧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陀针可上下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基体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陀针上下伸缩的锁固装置,所述陀螺基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触发所述锁固装置动作的触发件,所述锁固装置和所述触发件均设在所述顶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底托被构造成所述活动件,所述活动陀针在最上位和最下位之间可活动,所述底托连接在所述活动陀针上,所述底托可随所述活动陀针上下同步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滑出的内底壁,所述内底壁位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内底壁上设有与所述伸缩孔同轴的通孔,所述活动陀针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所述活动陀针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活动至最下位时所述限位部卡接在所述内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的下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底托与所述顶壳配合时所述底托的外周嵌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活动陀针向下活动时所述底托脱离所述顶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装置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陀针朝向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一个位置活动;
转换件,当所述转换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时,所述活动陀针可位于最上位和最下位中的另一个位置;其中,
所述转换件被触发时脱离所述活动陀针,或者所述转换件被触发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包括:保持锁,所述保持锁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陀螺基体内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保持锁朝向所述活动陀针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保持锁被触发时朝向远离所述活动陀针的轴线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活动腔内,当所述复位件被触发转动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陀针相接触以推动所述活动陀针向上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设在所述底托的底部,所述压盖和所述底托限定出所述伸缩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御陀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活动陀针上,所述轴套支撑在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底托之间、所述活动陀针和所述压盖之间。
CN201920837291.8U 2019-05-31 2019-05-31 防御陀螺 Active CN210251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7291.8U CN210251179U (zh) 2019-05-31 2019-05-31 防御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7291.8U CN210251179U (zh) 2019-05-31 2019-05-31 防御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1179U true CN210251179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7291.8U Active CN210251179U (zh) 2019-05-31 2019-05-31 防御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1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21291B1 (ko) 복서인형 및 그 인형을 갖춘 복싱게임기
CN210251179U (zh) 防御陀螺
US11350762B2 (en) Swing dining chair
CN210121338U (zh) 反攻陀螺
CN110251951A (zh) 多向发射器
EP3476450B1 (en) Toy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second coin clamping
CN210728651U (zh) 陀螺合体和具有其的玩具
CN210251180U (zh) 反击陀螺
CN210251184U (zh) 合体陀螺
CN210121342U (zh) 叠加陀螺
WO2024131314A1 (zh) 一种玩具陀螺
CN110251952B (zh) 合体陀螺
CN110270102B (zh) 功能旋转玩具
CN110270108B (zh) 陀螺玩具结合体及具有其的陀螺套件
JP4044333B2 (ja) 回転玩具
CN208660343U (zh) 可自转连锁动作的玩具
WO2019169655A1 (zh) 一种旋拧式陀螺玩具
CN110251949B (zh) 加速陀螺
CN222056333U (zh) 陀螺发射器以及陀螺玩具
CN110270107B (zh) 叠加陀螺
CN110251957B (zh) 可旋转的玩具
CN109847379B (zh) 合体变形玩具
CN210121343U (zh) 陀螺玩具结合体及具有其的陀螺套件
CN108786146A (zh) 手表型发射玩具
JP2012228494A (ja) 飛び上り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