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7184U - 一种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7184U
CN216167184U CN202122501096.8U CN202122501096U CN216167184U CN 216167184 U CN216167184 U CN 216167184U CN 202122501096 U CN202122501096 U CN 202122501096U CN 216167184 U CN216167184 U CN 216167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sound
axi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10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波
崔跃玉
谢益新
程福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10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7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7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7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电机和设置于电机的轴向的排风口一侧的消音装置,电机配置有用于产生吸尘气流的叶轮,电机的电机壳上设有用于排除吸尘气流的排风口;消音装置设有气流通道、消音腔、进气口、以及用于向外界排气的出气口,气流通道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消音腔用于对进入消音装置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出气口位于消音装置的周向,以使得经消音装置消音处理的气流从消音装置的周向排向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尘器通过消音装置实现了降低电机排出气流的噪声的目的,使得排出的气流转变为沿消音装置的周向排出,避免气流直接吹拂到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音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筒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形成抽吸源,进而吸取灰尘,以实现清洁的目的。
电机在运行中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机运行过程中所排出气流的噪音的吸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配置有用于产生吸尘气流的叶轮,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上设有用于排除吸尘气流的排风口;
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轴向的所述排风口一侧的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设有气流通道、消音腔、进气口、以及用于向外界排气的出气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消音腔用于对进入所述消音装置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消音装置的周向,以使得经所述消音装置消音处理的气流从所述消音装置的周向排向周围环境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中填充有阻性材料;和\或,所述消音腔中填充有阻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装置包括筒体和导流单元,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轴向的第一端,所述筒体的轴向的第二端敞开,所述出气口沿径向贯穿所述筒体的筒壁,所述导流单元经所述筒体的敞开处插入所述筒体中;所述筒体和/或所述导流单元设有所述消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所述导流单元包括筒形件、导流件和环形件,所述导流件和所述环形件均环绕所述筒体的周向,所述筒形件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消音腔,所述筒形件朝向所述电机一侧的筒壁设置有第一透声孔;所述环形件位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环形件与所述导流件沿轴向间隔,所述筒形件、所述环形件和所述导流件共同围设的空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形件对应于所述进气口的部位设置有过流口;所述筒体位于所述环形件与所述导流件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出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形件的外径小于所述过流口的孔径,且所述筒形件朝向所述电机一侧的筒壁伸入所述过流口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二消音腔,所述环形件为中空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二消音腔,所述环形件朝向所述导流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透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件包括内围板、外围板、第一轴向板和第二轴向板,所述第一轴向板和所述第二轴向板均环绕于所述筒形件的周向,且两者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内围板和所述外围板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向板和所述第二轴向板之间,且两者沿周向延伸,所述外围板位于所述内围板沿径向远离所述筒形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轴向板位于所述第一轴向板靠近所述导流件的一侧,所述内围板、所述外围板、所述第一轴向板和所述第二轴向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轴向板设有第二透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三消音腔,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沿轴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沿径向远离筒体的一侧敞开形成放置口,所述筒体封闭所述放置口,并使所述第一空间形成所述第三消音腔,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环形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三透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包括第四消音腔,所述筒体包括筒身和封闭板,所述筒身呈圆筒形,所述封闭板与所述筒身的内壁连接且沿径向延伸,所述封闭板位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且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封闭板上,所述筒身、所述封闭板和所述环形件围设形成所述第四消音腔,所述封闭板设有第四透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闭板背离所述导流单元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气口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身的内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沿轴向延伸,所述导流单元沿径向的边缘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从轴向插入所述定位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身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以形成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筒身的周向外表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筒身背离所述封闭板的一端的边缘,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封闭板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封闭板朝向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连接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尘器通过在电机的排风口的下游设置消音装置,实现了降低电机排出气流的噪声的目的;在消音装置中采用消音腔的形式,既提升了对噪声的消音效果,改善声音品质,又实现了使消音装置结构的紧凑的目的,提高了消音装置的适装性;通过消音装置使得排出的气流转变为沿消音装置的周向排出,避免气流直接吹拂到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保持吸尘器外观规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通过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降低了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噪声,同时,便于延长气流在消音装置中的流动距离,使得气流所产生的噪音能够更好地被消音腔处理,提高了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消音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消音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消音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位置半剖视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代表气流在消音装置中的流动路径;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流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导流单元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位置半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筒体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筒体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C位置半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吸尘器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消音装置10;进气口10a;出气口10b;气流通道10c;第一消音腔10d;第二消音腔10e;第三消音腔10f;第四消音腔10g;筒体11;筒身111;凹槽111a;连接通孔111b;凸缘1111;定位凸起1112;连接柱1113;封闭板112;第四透声孔112a;定位柱1121;导流单元12;过流口12a;筒形件121;第一透声孔 121a;盖板1211;导流件122;第三透声孔122a;第一空间122b;第一安装板 1221;第二安装板1222;环形件123;第二透声孔123a;内围板1231;外围板 1232;第一轴向板1233;第二轴向板1234;支撑柱12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周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轴向”、“径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11,包括电机和设置于电机的轴向的排风口一侧的消音装置10。
电机配置有用于产生吸尘气流的叶轮,电机的电机壳上设有用于排除吸尘气流的排风口。
电机启动后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搅动空气形成气流,使得吸尘器的吸嘴处产生相对外界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嘴处的空气裹挟灰尘、杂物进入到吸尘器中形成吸尘气流,从而吸尘器吸取了灰尘和杂物的目的。
在吸尘器中设有过滤网,吸尘气流能够穿过过滤网,而吸尘气流中裹挟的灰尘、杂物在过滤网的阻碍作用下沉积在过滤网和\或收集装置中,实现了吸尘器过滤吸尘气流中灰尘、杂物并进行收集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网为可拆卸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可以从吸尘器中将过滤网拆除并进行清洗,以使得吸尘器保持过滤功能,降低过滤网堵塞的风险。
在过滤网达到使用寿命后,可以对过滤网进行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收集装置为可拆卸结构,以便用户拆除收集装置并将收集装置中积存的灰尘、杂物排出。
气流在穿过过滤网后流经排风口排出。消音装置10设置于电机的轴向的排风口一侧,即消音装置10位于排放口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以便对流出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
参阅图4,消音装置10设有气流通道10c、消音腔、进气口10a、以及用于向外界排气的出气口10b。
气流通道10c连通进气口10a和出气口10b。以引导气流在消音装置10内的流动方向,便于气流从出气口10b排出。
消音腔用于对进入消音装置10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通过消音腔本身的结构特性来实现消减噪音声波能量、减弱噪音强度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设置厚度较大的吸音材料,进而能够避免消音装置10的外形尺寸过大,使得消音装置10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消音装置10的适配性。
可以理解的是,消音腔对应的内壁上设有透声孔,以使消音腔实现消音处理的功能。
消音腔实现消音处理的具体原理不限。
例如,消音腔的结构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原理进行设置,当入射噪音声波频率与消音腔的固有频率一致时,透声孔处的空气会相对消音腔内的空气发生剧烈的振动进而摩擦产生热能,通过将噪音声波的机械能转化为分子内能的方式消耗噪音声波能量,从而降低了噪音的强度。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原理,消音腔的设计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17006360000061
其中,f0为消音腔的固有频率;c为声速;S为透声孔的面积,S=πr2;r 为透声孔的孔半径;V为消音腔体积;t为消音腔对应内壁的壁厚厚;d为透声孔直径。因为透声孔空气柱两端附近的空气也参加振动,需要对t进行修正,其值一般取0.8d。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消音腔设有多个孔径相同的透声孔,因此上式可以转化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17006360000062
其中,n为透声孔的数量,S0为单个透声孔的面积。
又如,消音腔的结构基于1/4波长管的消音原理进行设置,噪声声波经透声孔射入消音腔中,并在消音腔内形成反射声波,反射声波与噪声声波的相位相反,从而使得噪声声波的幅值降低,甚至能够抵消部分噪声声波,实现了消音的目的。
通过合理设计消音腔以及透声孔的结构尺寸,能够针对性地降低特定频率的噪声,从而在降低噪声的同时提升声音品质。
出气口10b位于消音装置10的周向,以使得经消音装置10消音处理的气流从消音装置10的周向排向周围环境中。将气流沿轴向流动转变为沿周向流动,降低了从吸尘器中排出的气流直接吹拂到用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通过引导气流在消音装置10内发生至少一次转向,降低了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了气流噪音;有利于通过延伸消音装置10的径向尺寸而缩小其轴向尺寸,便于消音装置10嵌入吸尘器筒体11后,消音装置10与吸尘器筒体11的外表面保持平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延长气流在消音装置10内的流动路径,便于设置更多与气流的流动路径连通的消音腔,从而提高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尘器通过在电机的排风口的下游设置消音装置 10,实现了降低电机排出气流的噪声的目的;在消音装置10中采用消音腔的形式,既提升了对噪声的消音效果,改善声音品质,又实现了使消音装置10结构的紧凑的目的,提高了消音装置10的适装性;通过消音装置10使得排出的气流转变为沿消音装置10的周向排出,避免气流直接吹拂到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保持吸尘器外观规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通过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降低了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噪声,同时,便于延长气流在消音装置10中的流动距离,使得气流所产生的噪音能够更好地被消音腔处理,提高了消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消音装置10中添加阻性材料,通过阻性材料来吸收气流的噪声,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音装置10的消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0c中填充有阻性材料。一方面,能够降低气流在气流通道10c中的流速,减小气流噪音;另一方面,阻性材料能够直接吸收气流通道10c内气流所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了消音装置10的消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腔中填充有阻性材料。阻性材料能够直接吸收传导至消音腔中的噪声,提高了消音装置10的消声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阻性材料的具体材料类型不限,具有消音效果即可。阻性材料可以为聚酯纤维、聚氨酯泡沫、吸音棉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装置10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消音装置10能够一次性完成制作并整体安装至吸尘器的预设安装位置,从而减少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体式结构的消音装置10可以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进行制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装置10为分体式结构,即消音装置10由多个组件装配而成。一方面,便于消音装置10在长时间使用后进行清理和维护,提高消音装置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便于在装配的过程中向消音装置10中安装阻性材料,提高消音装置10的消音效果。
例如,参阅图1至图4,消音装置10包括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进气口 10a设置于筒体11的轴向的第一端,筒体11的轴向的第二端敞开,出气口10b 沿径向贯穿筒体11的筒壁,导流单元12经筒体11的敞开处插入筒体11中。在导流单元12的引导下,气流从位于筒体11的轴向的第一端的进气口10a流入,而从位于筒体11径向的筒壁上的出气口10b流出,从而实现了将气流转向的目的。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分别更换筒体11或者导流单元12,提高消音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气流通道10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流单元12中。
可以理解的是,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二者进行拆装和更换。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螺钉连接、弹性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筒体11设有消音腔,以使气流在流经筒体11 表面和\或筒体11内部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导流单元12设有消音腔。以使气流在流经导流单元12的内部的过程中能够减低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均采用由整体式结构,以减少装配工时。具体制造方法不限,例如切削机加工、注塑成型、增材制造等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单元12内部的具体结构在实现引导气流转向的前提下,能够沿气流的流经路径设置消音腔,以降低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至图7,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10d,导流单元 12包括筒形件121、导流件122和环形件123,导流件122和环形件123均环绕筒体11的周向,筒形件121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消音腔10d,筒形件121朝向电机一侧的筒壁设置有第一透声孔121a。筒形件121的至少部分位于进气口10a的沿轴向的投影范围内,以使得自进气口10a流入的气流能够沿轴向流经第一透声孔121a,从而通过第一消音腔10d的消音处理,降低气流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筒形件121的内部空间远离电机的一端敞开,筒形件121包括盖板1211,盖板1211可拆卸地盖合于筒形件121的内部空间的敞开处。通过开合盖板1211,实现向第一消音腔10d内部放置阻性材料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音装置10的消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布置筒形件121、导流件122和环形件12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现对流入导流单元12内部的气流进行引导并转向的目的。
具体地,参阅图4和图7,环形件123位于导流件122靠近电机的一侧,环形件123与导流件122沿轴向间隔,筒形件121、环形件123和导流件122 共同围设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10c的至少一部分;环形件123对应于进气口10a 的部位设置有过流口12a;筒体11位于环形件123与导流件12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出气口10b。气流从进气口10a流入后,经过流口12a流入至环形件123 与筒形件121之间的间隙中,直至气流与导流件122接触,由于导流件122沿径向延伸,因此,气流在导流件122的引导下发生转向,改为沿径向流动,最终通过设置于环形件123与导流件122之间的出气口10b排出,从而实现了消音装置10引导气流转向并从周向排出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122与筒形件121的周向外壁连接,由筒形件121 为导流件122提供安装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单元12包括若干个支撑件,支撑件连接在筒形件121 和环形件123之间;和\或,支撑件连接在导流件122和环形件123之间,支撑件使得环形件123获得了稳定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筒形件121的外径小于过流口12a的孔径。筒形件121沿轴向的投影完全位于过流口12a的投影范围内,使得第一透声孔 121a直接朝向过流口12a,便于第一消音腔10d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筒形件121朝向电机一侧的筒壁伸入过流口 12a中。通过筒形件121的筒壁与过流口12a对应的内壁围设形成气流通道10c 的一部分,以便引导气流在导流单元12内的流动方向;同时,减小导流单元 12沿轴向的尺寸,使得消音装置10的结构紧凑,提高消音装置10的适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消音腔包括第二消音腔10e,环形件123为中空结构以形成第二消音腔10e。以便提高对流经气流通道10c的气流的消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件123设有连通第二消音腔10e与气流通道10c的第二透声孔123a。第二透声孔123a的具体位置不限,例如,环形件123朝向筒形件121的一侧设有第二透声孔123a;又如,环形件123朝向导流件122的一侧设有第二透声孔123a,以使得第二透声孔123a沿径向排布,降低第二透声孔123a的孔径对环形件123沿轴向方向尺寸的影响,有利于减小消音装置10 沿轴向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件123可以为由增材制造方式制作的一体成型结构,以形成中空结构的同时,减少装配工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环形件123包括内围板1231、外围板1232、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均环绕于筒形件121的周向,且两者沿轴向间隔布置,内围板1231和外围板1232 均连接在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之间,且两者沿周向延伸,外围板1232位于内围板1231沿径向远离筒形件121的一侧,第二轴向板1234位于第一轴向板1233靠近导流件122的一侧,内围板1231、外围板1232、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共同围设形成第二消音腔10e,第二轴向板1234 设有第二透声孔123a。内围板1231、外围板1232、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可以在各自独立制作后进行拼接,在拼接过程中,可以在第二消音腔 10e中放置阻性材料,以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消音腔10e的体积满足实现消音处理的功能的前提下,第一轴向板1233与第二轴向板1234之间的间距小于内围板1231与外围板 1232之间的间距,以减小环形件123沿轴向方向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122为中空结构以形成消音腔;和\或,导流件122 与筒体11共同形成消音腔;和\或,导流件122与筒形件121共同形成消音腔,以提高对流经气流通道10c的气流的消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122的结构便于向消音腔中放置阻性材料。
具体地,参阅图7,消音腔包括第三消音腔10f,导流件122包括第一安装板1221和第二安装板1222,第一安装板1221与第二安装板1222沿轴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空间122b,第一空间122b沿径向远离筒体11的一侧敞开形成放置口,筒体11封闭放置口,并使第一空间122b形成第三消音腔10f,第一安装板1221位于第二安装板1222朝向环形件123的一侧,第一安装板1221设有第三透声孔122a。在消音装置10的装配作业中,通过放置口向第一空间122b 中放置阻性材料,而后将导流单元12安装入筒体11中,通过筒体11的内壁封闭放置口,在实现第一空间122b形成第三消音腔10f的同时,使得阻性材料能够留存于第三消音腔10f中,进一步提高了消音装置10的消音效果。利用筒体 11来封闭放置口,避免在导流件122设置额外的启闭结构来进行阻性材料的放置,从而简化了导流件122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使消音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7,导流件122包括若干个支撑柱124,支撑柱124沿轴向延伸且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221和第二安装板1222之间。通过支撑柱124提高了导流件122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在气流的冲击下第一安装板 1221发生变形、震颤而使得消音效果衰减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支撑柱124沿轴向延伸至环形件123并与环形件123连接。为环形件123提供了安装位置,并提高了导流单元12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气流通道10c中的支撑柱124沿径向的截面符合空气动力学,以降低气流在流经支撑柱124的表面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并减少湍流。例如支撑柱124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水滴形。
可以理解的是,筒体11与导流单元12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消音腔,以简化消音装置10的结构。
具体地,参阅图4,消音腔包括第四消音腔10g,筒体11包括筒身111和封闭板112,筒身111呈圆筒形,封闭板112与筒身111的内壁连接且沿径向延伸,封闭板112位于导流件122靠近电机的一侧,且进气口10a设置于封闭板 112上,筒身111、封闭板112和环形件123围设形成第四消音腔10g,封闭板 112设有第四透声孔112a。从而使得筒体11的结构简化,减少制造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导流单元12中现有结构以形成设置第四消音腔10g,在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装配成本。第四透声孔112a直接朝向沿轴向流动的气流,使得气流在沿封闭板112流向进气口10a的过程中第四消音腔10g对气流起到消音降噪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件123朝向封闭板112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环绕于过流口12a的边缘。导流单元12与筒体11安装后,限位凸起沿轴向与封闭板112朝向环形件123的一侧抵接,通过限位凸起对导流单元12在筒体11内位置沿轴向起到限位作用,以使环形件123的部分与封闭板112之前沿轴向间隔形成第四消音腔10g,避免环形件123与封闭板112之间完全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封闭板112与筒身111靠近电机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封闭板112与筒身111远离电机的一端的距离,以使筒身111在封闭板 112背离导流单元12的一侧形成凸缘1111。消音装置10通过凸缘1111能够在安装入吸尘器内部的过程中实现轴向定位,避免封闭板112与吸尘器内部其它结构贴合导致遮挡、阻塞第四透声孔112a。
可以理解的是,在筒体11上设有定位结构,以实现消音装置10与电机之间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0,封闭板112背离导流单元12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柱1121,定位柱1121沿周向间隔设置于进气口 10a的边缘。通过定位柱1121与电机定位,降低了消音装置10装配位置错误的概率;同时,可以降低电机直接伸入进气口10a中的几率,使封闭板112与电机之间沿轴向产生间隙,便于气流流经封闭板112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筒体11和\或导流单元12上设有辅助定位结构,以便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之间进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6和图10,筒身111的内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定位凸起1112,定位凸起1112沿轴向延伸,导流单元12沿径向的边缘设有定位凹槽111a,定位凸起1112从轴向插入定位凹槽111a中。通过定位凹槽 111a所对应的内壁对定位凸起1112的约束,便于装配过程中进行定位,同时,防止筒体11与导流单元12之间沿周向发生相对转动,以便后续对筒体11与导流单元12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消音装置10与吸尘器内部其它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以便消音装置10进行拆装维护,例如螺纹连接、螺钉连接、弹性卡扣连接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消音装置10设有辅助连接结构以与吸尘器内部其它组件进行连接。
具体地,参阅图8和图9,筒身111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以形成定位凸起 1112,在筒身111的周向外表面形成凹槽111a,凹槽111a延伸至筒身111背离封闭板112的一端的边缘,凹槽111a靠近封闭板112的一端为盲端,封闭板112 朝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1113,连接柱1113设有与凹槽111a连通的连接通孔111b。将消音装置10装入吸尘器内部的预设安装位置后,将螺钉通过凹槽111a从外部伸入并穿过连接通孔111b与设置在预设安装位置的螺纹孔紧固连接,从而实现了消音装置10的固定。通过筒身111凹陷,既形成凹槽111a又形成定位凸起1112,从而简化了筒体11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螺钉可以完全伸入凹槽111a中,避免螺钉突出于吸尘器的外表面,有利于吸尘器的外表面规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配置有用于产生吸尘气流的叶轮,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上设有用于排除吸尘气流的排风口;
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轴向的所述排风口一侧的消音装置(10),所述消音装置(10)设有气流通道(10c)、消音腔、进气口(10a)、以及用于向外界排气的出气口(10b),所述气流通道(10c)连通所述进气口(10a)和所述出气口(10b),所述消音腔用于对进入所述消音装置(10)的气流进行消音处理,所述出气口(10b)位于所述消音装置(10)的周向,以使得经所述消音装置(10)消音处理的气流从所述消音装置(10)的周向排向周围环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0c)中填充有阻性材料;和\或,所述消音腔中填充有阻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装置(10)包括筒体(11)和导流单元(12),所述进气口(10a)设置于所述筒体(11)的轴向的第一端,所述筒体(11)的轴向的第二端敞开,所述出气口(10b)沿径向贯穿所述筒体(11)的筒壁,所述导流单元(12)经所述筒体(11)的敞开处插入所述筒体(11)中;所述筒体(11)和/或所述导流单元(12)设有所述消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10d),所述导流单元(12)包括筒形件(121)、导流件(122)和环形件(123),所述导流件(122)和所述环形件(123)均环绕所述筒体(11)的周向,所述筒形件(121)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消音腔(10d),所述筒形件(121)朝向所述电机一侧的筒壁设置有第一透声孔(121a);所述环形件(123)位于所述导流件(122)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环形件(123)与所述导流件(122)沿轴向间隔,所述筒形件(121)、所述环形件(123)和所述导流件(122)共同围设的空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10c)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形件(123)对应于所述进气口(10a)的部位设置有过流口(12a);所述筒体(11)位于所述环形件(123)与所述导流件(12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出气口(10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件(121)的外径小于所述过流口(12a)的孔径,且所述筒形件(121)朝向所述电机一侧的筒壁伸入所述过流口(12a)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二消音腔(10e),所述环形件(123)为中空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二消音腔(10e),所述环形件(123)朝向所述导流件(122)的一侧设有第二透声孔(123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123)包括内围板(1231)、外围板(1232)、第一轴向板(1233)和第二轴向板(1234),所述第一轴向板(1233)和所述第二轴向板(1234)均环绕于所述筒形件(121)的周向,且两者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内围板(1231)和所述外围板(1232)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向板(1233)和所述第二轴向板(1234)之间,且两者沿周向延伸,所述外围板(1232)位于所述内围板(1231)沿径向远离所述筒形件(121)的一侧,所述第二轴向板(1234)位于所述第一轴向板(1233)靠近所述导流件(122)的一侧,所述内围板(1231)、所述外围板(1232)、所述第一轴向板(1233)和所述第二轴向板(1234)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消音腔(10e),所述第二轴向板(1234)设有第二透声孔(123a)。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包括第三消音腔(10f),所述导流件(122)包括第一安装板(1221)和第二安装板(1222),所述第一安装板(122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222)沿轴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空间(122b),所述第一空间(122b)沿径向远离筒体(11)的一侧敞开形成放置口,所述筒体(11)封闭所述放置口,并使所述第一空间(122b)形成所述第三消音腔(10f),所述第一安装板(122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22)朝向所述环形件(123)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1221)设有第三透声孔(122a)。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包括第四消音腔(10g),所述筒体(11)包括筒身(111)和封闭板(112),所述筒身(111)呈圆筒形,所述封闭板(112)与所述筒身(111)的内壁连接且沿径向延伸,所述封闭板(112)位于所述导流件(122)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且所述进气口(10a)设置于所述封闭板(112)上,所述筒身(111)、所述封闭板(112)和所述环形件(123)围设形成所述第四消音腔(10g),所述封闭板(112)设有第四透声孔(112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112)背离所述导流单元(12)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柱(1121),所述定位柱(1121)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气口(10a)的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11)的内壁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定位凸起(1112),所述定位凸起(1112)沿轴向延伸,所述导流单元(12)沿径向的边缘设有定位凹槽(111a),所述定位凸起(1112)从轴向插入所述定位凹槽(111a)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11)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以形成所述定位凸起(1112),在所述筒身(111)的周向外表面形成凹槽(111a),所述凹槽(111a)延伸至所述筒身(111)背离所述封闭板(112)的一端的边缘,所述凹槽(111a)靠近所述封闭板(112)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封闭板(112)朝向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1113),所述连接柱(1113)设有与所述凹槽(111a)连通的连接通孔(111b)。
CN202122501096.8U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吸尘器 Active CN216167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1096.8U CN21616718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1096.8U CN21616718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7184U true CN21616718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1096.8U Active CN21616718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7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5449B2 (en) Vacuum cleaner
CN211299813U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清洁装置
KR10023351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공기유로구조
CN216167184U (zh) 一种吸尘器
CN108354510B (zh)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JP589939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5045232A (ja) 電動送風機組立体
CN219081914U (zh) 蜗壳组件、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15989967A (zh) 一种吸尘器
KR100710232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소음저감 장치
JP4862608B2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H09324711A (ja) 吸気用サイレンサー
CN211975528U (zh) 一种园林风机
CN211460014U (zh) 吸尘器、电机组件及其外壳结构
CN210520895U (zh) 用于吸尘器的电机组件和吸尘器
JPH07250789A (ja) 電気掃除機の消音装置
CN111853944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JP325730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6060353U (zh) 一种消音装置、电机组件及吸尘器
CN214906393U (zh) 风道组件、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111096708A (zh) 吸尘器的出风罩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1324713U (zh) 吸尘器、电机组件及其外壳结构
CN210931141U (zh) 一种吸风电机组件及其应用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19388260U (zh) 消音结构和包括该消音结构的风机组件、清洁设备
CN220828898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