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1637U -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1637U
CN216161637U CN202122143917.5U CN202122143917U CN216161637U CN 216161637 U CN216161637 U CN 216161637U CN 202122143917 U CN202122143917 U CN 202122143917U CN 216161637 U CN216161637 U CN 21616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ouble
acting flange
power supply
isolat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39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振军
吕瑞祥
樊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nengyu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anengyu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anengyu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uanengyu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439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1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1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隔离开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包括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底座和两组传动连杆,底座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设置有双动法兰,底座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动法兰和第二单动法兰,两组传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双动法兰的两个输出端铰接,两组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单动法兰的输入端和第二单动法兰的输出端铰接,导电机构包括双导电臂接线座、第一电源静触头和第二电源动触头,双导电臂接线座安装于双动法兰的顶端,并在双导电臂接线座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源动触头和第二电源静触头;在变电站设备轮换或者倒修时,可以保证用电方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隔离开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用电量需求日益增大,对于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要求逐渐提高,而隔离开关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变电站用设备受轮换、倒修等其他现象的限制,迫使用电方间断电源,而根据国家电网对用户提供持续、稳定、不间断的电源供应要求,当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时,用电方需要从其他线路给用户持续供电,如何保证对用户供电的稳定、可靠和持续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在变电站设备轮换或者倒修时,可以保证用电方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包括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和两组传动连杆,底座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设置有双动法兰,底座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动法兰和第二单动法兰,所述两组传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双动法兰的两个输出端铰接,两组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单动法兰的输入端和第二单动法兰的输出端铰接,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双导电臂接线座、第一电源静触头和第二电源动触头,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安装于第一单动法兰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安装于第二单动法兰上,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安装于双动法兰的顶端,并在双导电臂接线座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源动触头和第二电源静触头,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与第一电源静触头配合,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与第二电源动触头配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均设置有三组,三组导电机构分别为A相单极隔离开关、B相单极隔离开关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
优选的,所述A相单极隔离开关的双动法兰与B相单极隔离开关的双动法兰之间以及B相单极隔离开关的双动法兰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的双动法兰之间均设置有三相连杆,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其中一组所述双动法兰转动的电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动法兰和第二单动法兰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单动法兰与双动法兰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与第一电源静触头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与第二电源静触头分离,当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与第二电源静触头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与第一电源动触头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连接供电侧第一路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连接供电侧第二路电源,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连接用电单位受电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双电源隔离开关,在变电站设备轮换或者倒修时,通过转动双动法兰带动双导电臂接线座转动,同时双动法兰通过两组传动连杆分别带动第一单动法兰和第二单动法兰转动,第一单动法兰和第二单动法兰分别带动第一电源静触头和第二电源动触头转动,当第一电源静触头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一电源动触头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二电源静触头左分闸运动,同理,当第一电源静触头与第一电源动触头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与第二电源静触头做分闸运动,从而可以保证用电方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底座;2、传动连杆;3、双动法兰;4、第一单动法兰;5、第二单动法兰;6、双导电臂接线座;7、第一电源静触头;8、第二电源动触头;9、第一电源动触头;10、第二电源静触头;11、A相单极隔离开关;12、B相单极隔离开关;13、C相单极隔离开关;14、三相连杆;15、电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包括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1和两组传动连杆2,底座1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设置有双动法兰3,底座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所述两组传动连杆2的一端分别与双动法兰3的两个输出端铰接,两组传动连杆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单动法兰4的输入端和第二单动法兰5的输出端铰接,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双导电臂接线座6、第一电源静触头7和第二电源动触头8,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安装于第一单动法兰4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安装于第二单动法兰5上,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6安装于双动法兰3的顶端,并在双导电臂接线座6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源动触头9和第二电源静触头10,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9与第一电源静触头7配合,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10与第二电源动触头8配合;在变电站设备轮换或者倒修时,通过转动双动法兰3带动双导电臂接线座6转动,同时双动法兰3通过两组传动连杆2分别带动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转动,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分别带动第一电源静触头7和第二电源动触头8转动,当第一电源静触头7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一电源动触头9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8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二电源静触头10左分闸运动,同理,当第一电源静触头7与第一电源动触头9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做分闸运动,从而可以保证用电方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参照附图1-2,所述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均设置有三组,三组导电机构分别为A相单极隔离开关11、B相单极隔离开关12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13;所述A相单极隔离开关11的双动法兰3与B相单极隔离开关12的双动法兰3之间以及B相单极隔离开关12的双动法兰3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13的双动法兰3之间均设置有三相连杆14,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其中一组所述双动法兰3转动的电动机构15,电动机构15带动其中一组双动法兰3转动,通过三相连杆14使得三组双动法兰3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三组导电机构同步进行电路切换,三相连杆还可以安装于相邻的第一单动法兰之间或者相邻的第二单动法兰之间。
所述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单动法兰4与双动法兰3的旋转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9与第一电源静触头7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分离,当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与第一电源动触头9分离,双动法兰3、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的旋转角度均为90°,第一电源动触头9和第二电源静触头10的夹角为90°,保证传动过程中,电路切换无缝衔接。
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连接供电侧第一路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连接供电侧第二路电源,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6连接用电单位受电侧。
在使用时,在变电站设备轮换或者倒修时,通过转动双动法兰3带动双导电臂接线座6转动,同时双动法兰3通过两组传动连杆2分别带动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转动,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分别带动第一电源静触头7和第二电源动触头8转动,当第一电源静触头7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一电源动触头9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8旋转90°与旋转90°后的第二电源静触头10左分闸运动,同理,当第一电源静触头7与第一电源动触头9做合闸运动时,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做分闸运动,从而可以保证用电方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1)和两组传动连杆(2),底座(1)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设置有双动法兰(3),底座(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所述两组传动连杆(2)的一端分别与双动法兰(3)的两个输出端铰接,两组传动连杆(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单动法兰(4)的输入端和第二单动法兰(5)的输出端铰接,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双导电臂接线座(6)、第一电源静触头(7)和第二电源动触头(8),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安装于第一单动法兰(4)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安装于第二单动法兰(5)上,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6)安装于双动法兰(3)的顶端,并在双导电臂接线座(6)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源动触头(9)和第二电源静触头(10),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9)与第一电源静触头(7)配合,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10)与第二电源动触头(8)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和导电机构均设置有三组,三组导电机构分别为A相单极隔离开关(11)、B相单极隔离开关(12)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单极隔离开关(11)的双动法兰(3)与B相单极隔离开关(12)的双动法兰(3)之间以及B相单极隔离开关(12)的双动法兰(3)和C相单极隔离开关(13)的双动法兰(3)之间均设置有三相连杆(14),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其中一组所述双动法兰(3)转动的电动机构(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动法兰(4)和第二单动法兰(5)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单动法兰(4)与双动法兰(3)的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9)与第一电源静触头(7)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分离,当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与第二电源静触头(10)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与第一电源动触头(9)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7)连接供电侧第一路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8)连接供电侧第二路电源,所述双导电臂接线座(6)连接用电单位受电侧。
CN202122143917.5U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Active CN216161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3917.5U CN216161637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3917.5U CN216161637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1637U true CN216161637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3917.5U Active CN216161637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1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894A (zh) 智能高压双电源切换开关
CN101266894A (zh) 一种智能高压双电源切换开关
WO2019024273A1 (zh) Gis中电缆扩建不停电功能模块
CN104616918A (zh) Pc级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CN203503537U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装置
CN201673845U (zh) 大电流户外隔离开关
CN216161637U (zh)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CN203242480U (zh) 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
CN201503760U (zh) 一种油浸式真空有载分接开关
CN113675033A (zh) 一种双电源隔离开关
CN103268814B (zh) 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
CN202918048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4390924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动触头机构
CN202363969U (zh) 一种新型的备用电源自投成套装置
CN201229892Y (zh) 智能高压双电源切换开关
CN201289810Y (zh) 箱式智能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1579608U (zh) 一种低压换相开关
CN210468884U (zh) 一种单相切换的双电源切换装置
CN216562896U (zh) 一种便于夜间操作的隔离开关
CN201229891Y (zh) 一种智能高压双电源切换开关
CN213277843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力系统的电子电磁式智能开关
CN109738761A (zh) 一种配电网模拟试验接地故障点阵列切换装置
CN215496346U (zh) 一种有载分接开关用极性选择器
CN207993762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
CN202772662U (zh) 一种新型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