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495U -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 Google Patents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3495U
CN216153495U CN202122264436.XU CN202122264436U CN216153495U CN 216153495 U CN216153495 U CN 216153495U CN 202122264436 U CN202122264436 U CN 202122264436U CN 216153495 U CN216153495 U CN 216153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nnecting structure
universal
universal wheel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44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硕彬
高飞
徐晖
姚忍
杨贵童
杨优
杨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44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3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3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3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万向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向轮组件及安装架。万向轮组件包括:支撑件,用于支撑外接件,轮架,与所述支撑件与可转动连接;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万向轮连接在所述轮架上,并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万向轮之间相隔有预设的距离,两个所述万向轮在所述轮架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时处于不同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万向轮与地面能够始终保持正常接触,起到了良好地减震效果,实现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震动减缓,提升了整体运行平稳性。

Description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万向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背景技术
万向轮是指能在动载或者静载中水平360度旋转,满足各行走方向调整的使用需求,广泛应用在如行李箱、手推车或扫地机器人等设备上。
相关技术中,万向轮通常只设置有一个万向轮,减震效果较差,在跨越障碍或低洼时,产生的震动较大,影响了整体运行的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以解决减震效果较差,而影响整体运行平稳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万向轮组件,包括:支撑件,用于支撑外接件,轮架,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万向轮连接在所述轮架上,并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万向轮之间相隔有预设的距离,两个所述万向轮在所述轮架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时处于不同高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轮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两个所述万向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连接耳,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安装孔,所述万向轮包括轮叉和活动安装在所述轮叉上的行走轮,所述轮叉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轴孔,所述轴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转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轮架包括:连接杆,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以及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供所述支撑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块,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槽和第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万向轮连接的第四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连。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均为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穿设有供所述支撑件连接的第二连接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为连接孔,所述万向轮包括轮叉和活动安装在所述轮叉上的行走轮,所述轮叉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插设在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上的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轮架活动相连。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用于与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套,所述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架,包括:架体,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支架底部的支撑轮;上述的万向轮组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万向轮组件,包括轮架、支撑件和万向轮。通过将万向轮设置有两个,两个万向轮连接在轮架上,并且两个万向轮之间间隔设置有预设距离。同时,将支撑件与轮架之间也设置成转动连接。这样,通过设置有两个能够圆周转动的万向轮,并且,支撑件与轮架之间也能够相互摆动调整位置。从而,在跨越障碍或低洼时,通过万向轮自身的转动能够自动调整行走的方向,而且结合支撑件与轮架之间的位置摆动,使两个万向轮处于不同高度,能够始终保持有万向轮与地面正常接触,起到了减震的效果,便实现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能够减缓震动的产生,提升了整体运行平稳性,满足了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轮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轮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万向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万向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万向轮组件;11、轮架;111a、本体;112a、连接耳;113a、第一连接结构;114a、第二连接结构;115a、转轴;
111b、连接杆;112b、第一连接结构;113b、第二连接结构;114b、连接块;115b、容纳槽;116b、第三连接结构;117b、第四连接结构;118b、第一连接轴;119b、第二连接轴;
12、支撑件;121、杆体;122、第一连接套;123、第二连接套;13、万向轮;131、轮叉;132、行走轮;133、安装轴;
2、安装架;21、架体;211、支架;2111、第一支撑腿;2112、第二支撑腿;212、支撑轮;213、过渡杆;214、连杆;215、双向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轮组件1,可用于在位置移动时需要任意调整行走方向的设备上(如机器人或行李箱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将该万向轮组件1应用在摄像机器人上举例说明,通过该万向轮组件1提升摄像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位置的平稳性,可以理解地,并不是对万向轮组件1的应用范围进行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万向轮组件1包括轮架11、支撑件 12和万向轮13。支撑件12与轮架11连接后以能够用于支撑外接件(如摄像机),而且将支撑件12与轮架11之间可转动连接,使支撑件12和轮架11之间能够相互转动,实现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的按需调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万向轮13设置有两个,两个万向轮13固定或活动连接在轮架11上,万向轮13 自身能够相对轮架11圆周转动,而且两个万向轮13间隔设置有预设的距离。这样,通过设置有两个万向轮13,并且将两个万向轮13之间间隔设置有预设的距离,使两个万向轮13不在同一位置处,便能够避免两个万向轮13同时与同一个障碍物发生碰撞,并在经过位置调整后能够顺利通过障碍物。此种结构下的万向轮组件1,在跨越障碍物或洼地时,万向轮13通过自身的旋转来调整行走的方向,能够绕开障碍物。同时,还可以结合在轮架11相对于支撑件12 转动时,使两个万向轮13处于不同高度,便能够实现使两个间隔设置的万向轮 13在不同的表面(相对水平面)上行走时,至少有一个始终保持与地面正常接触,避免了行走过程中发生跳动,起到了减震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能够减缓震动的产生,提升了整体运行平稳性
上述中,两个万向轮13之间间隔设置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的实际长度略大于实际应用环境中所存在的障碍物或洼地的平均尺寸,以使万向轮13能够顺利跨越障碍物或洼地。如将预设距离设置为15~25cm。同时,还可将支撑件 12与轮架11相连的位置位于两个万向轮13的中点,从而可以使两个万向轮13 受力保持基本平衡。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轮架11包括本体111a和连接耳112a。本体111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13a,两个万向轮1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113a相连。而连接耳112a则设置在本体111a的中部,连接耳112a 上开设有第二连接结构114a,支撑件12连接于第二连接结构114a。具体地,连接耳112a与本体111a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螺丝类紧固件固定相连。两个万向轮1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113a相连而实现活动连接在本体111a上。支撑件12与第二连接结构114a相连而实现与本体111a的活动连接,使本体111a与支撑件12之间能够相对摆动,达到调整万向轮13与地面相接触的角度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结构113a设置为安装孔,而万向轮13包括轮叉131和活动安装在轮叉131上的行走轮132,轮叉131上设置有安装轴133,安装轴133插设在第一连接结构113a内。这样,实现了万向轮13与轮架11之间的活动连接,使轮叉131能够以安装轴133为旋转中心的进行圆周转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连接结构113a设置为轴结构,然后在轮叉131上设置有孔结构,通过轴结构与孔结构的配合连接也能够实现万向轮13与轮架11之间的活动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连接结构114a为轴孔,轴孔内穿设有转轴115a,支撑件12连接于转轴115a。这样设置,整体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可靠实现支撑件12与轮架11之间的活动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也可直接将第二连接结构114a设置有轴结构,而支撑件12上则设置成能够与该轴结构配合连接的孔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轮架11设置成为另一种结构,该结构的轮架11包括连接杆111b和连接块114b。其中,连接杆111b平行设置有两个,并在连接杆111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12b。同时,在连接杆111b的中部设置有供支撑件12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113b。连接块114b 也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用于连接在连接杆111b的两端。具体地,连接块114b 靠近于连接杆111b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槽115b和第三连接结构116b,连接块 114b的另一端设置有供万向轮13连接的第四连接结构117b,然后,将连接杆 111b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容纳槽115b内,并使第一连接结构112b和第三连接结构116b相连而实现将两个连接块114b分别对应连接在连接杆111b的两端。这样设置,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13b实现支撑件12与轮架11之间的活动连接,而两个连接杆111b和两个连接块114b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此种结构下,轮架11能够以支撑件12为支撑点进行摆动,同时,连接块114b与两个连接杆111b之间也能够相互转动。从而,该万向轮组件1具有多个自由度,在使用中,通过各活动连接处的位置自动调整(如倾斜),实现了万向轮13能够始终保持与地面正常接触,不会出现突然跳动或落空的情况发生,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确保了运动的平稳性。根据连接需求,容纳槽115b开设在连接块 114b一端上,并且该容纳槽115b沿连接块114b的长度方向延伸适当长度,以能够容纳两个连接杆111b,而第三连接结构116b便设置在容纳槽115b的侧壁上,以能够与对应的连接杆111b匹配相连。
如图2和图4所示,此种结构设置下,可将第一连接结构112b、第二连接结构113b和第三连接结构116b均设置为通孔,并采用在第一连接结构112b和第三连接结构116b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118b。在将第三连接结构116b设置为通孔时,该第三连接结构116b贯穿至容纳槽115b内。这样,在第一连接轴 118b的连接作用下,实现了连接块114b与连接杆111b的活动连接。同样,第二连接结构113b内穿设有供支撑件12连接的第二连接轴119b,便通过第二连接轴119b而实现支撑件12与连接杆111b之间的活动连接。具体地,由于连接杆111b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连接杆111b均与支撑件12相连。因而,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轴119b来实现两个连接杆111b与支撑件12的活动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四连接结构117b为连接孔,万向轮13包括轮叉131和活动安装在轮叉131上的行走轮132,轮叉131上设置有安装轴133,安装轴133插设在第四连接结构117b内。这样设置,整体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可靠实现万向轮13与连接块114b之间的活动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也可直接将第四连接结构117b设置有轴结构,而轮叉131上则设置成能够与该轴结构配合连接的孔结构,同样,能够实现万向轮13与连接块114b 之间的活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包括杆体121和连接在杆体121一端上的第一连接套122,第一连接套122与轮架11活动相连。这样设置,杆体121用于支撑外接件,并在第一连接套122的连接下,杆体121相对于轮架11能够摆动,实现了行走过程中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了外接件平稳移动的需求。而且,杆体121设置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选择,可以是一根或两根等其他数量,以满足实际支撑需求为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支撑件12设置成还包括用于与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套123,杆体121设置在第一连接套122和第二连接套123 之间。这样,通过设置有第二连接套123,提高了与外接件连接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万向轮组件1,通过设置有两个能够圆周转动的万向轮13,并且,支撑件12与轮架11之间也能够相互摆动调整位置。从而,在跨越障碍或低洼时,通过万向轮13自身的转动能够自动调整行走的方向,而且结合支撑件12与轮架11之间的位置摆动,能够始终保持有万向轮13与地面正常接触,起到了减震的效果,便实现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能够减缓震动的产生,提升了整体运行平稳性,满足了使用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架2,该安装架2可用于拍照机器人的设备上,则用于拍照的摄像装置固定安装该安装架2 上。安装架2包括架体21和上述的万向轮组件1。架体21包括支架211和连接在支架211底部的支撑轮212,支撑轮212转动便能够带动支架211移动,并将万向轮组件1中的支撑件12与支架211相连。具体地,支架211包括间隔且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腿2111和第二支撑腿2112,而且在第一支撑腿2111和第二支撑腿2112的底端均分别连接有支撑轮212,并且,将支撑件12倾斜与第一支撑腿2111和/或第二支撑腿2112的上端相连。这样,第一支撑腿2111、第二支撑腿2112和支撑件12组合形成上端合拢相连,而底端扩散形成有三个支撑点的结构。如此,实现了能够供外接件的安装固定,并结合支撑轮212和万向轮13的转动,使外接件能够平稳移动。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在第一支撑腿2111、第二支撑腿2112和支撑件12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过渡杆213,该过渡杆213 均与第一支撑腿2111、第二支撑腿2112和支撑件12间隔。并采用使第一支撑腿2111和第二支撑腿2112分别通过连杆214与过渡杆213相连。同时,在过渡杆213和支撑件12之间连接有双向减震器215,该双向减震器215具有双向减震的性能,能够有效减缓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这样设置,不仅提高了安装架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安装架2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中位置平稳性,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用于支撑外接件;
轮架,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
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万向轮连接在所述轮架上,并间隔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万向轮之间相隔有预设的距离,两个所述万向轮在所述轮架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时处于不同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两个所述万向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
连接耳,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安装孔,所述万向轮包括轮叉和活动安装在所述轮叉上的行走轮,所述轮叉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轴孔,所述轴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转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
连接杆,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以及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供所述支撑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连接块,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槽和第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万向轮连接的第四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均为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内穿设有供所述支撑件连接的第二连接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为连接孔,所述万向轮包括轮叉和活动安装在所述轮叉上的行走轮,所述轮叉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插设在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上的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轮架活动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用于与外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套,所述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之间。
10.一种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支架底部的支撑轮;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万向轮组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相连。
CN202122264436.XU 2021-09-17 2021-09-17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Active CN216153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4436.XU CN21615349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4436.XU CN21615349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3495U true CN216153495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4436.XU Active CN21615349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3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3937B (zh) 一种步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行走系统的改良结构
CN106687376B (zh) 一种负载组件以及挂载该负载组件的无人机
US20170233023A1 (en) Self-balancing vehicle with adjustable or movable positioning of foot platforms
CN206327100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盘
CN106184438B (zh) 丝杠驱动变形的减震行走部及具有其的消防移动平台
CN112440647A (zh) 一种含有悬架结构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03920969U (zh) 一种地形自适应的可变形移动机器人
CN216153495U (zh)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CN103963868A (zh) 交叉空翻式三足机器人
CN115817069A (zh) 万向轮组件及安装架
CN213273947U (zh) 一种防火炮用炮筒角度调节支架
CN107054489B (zh) 球形机器人
CN204021043U (zh) 交叉空翻式三足机器人
CN210821657U (zh) 一种支撑轮平衡结构及医用推车
CN112572088B (zh) 一种轮距可调型全轮转向机器人底盘
CN115071856A (zh) 轮腿式移动平台及具有其的探测巡检机器人
CN112498037B (zh) 机动平台
CN210978367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用橡胶支座
CN210592220U (zh) 一种具有双桥悬挂的机器人
CN210380484U (zh) 一种减震型发电机用承载装置
CN109551984B (zh) 一种移动承载平台
KR20010093178A (ko) 자주식 구동 휠
CN112455531B (zh) 一种转向机构、转向轮系装置、移动底盘和建筑机器人
CN215883227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的底盘悬挂系统
CN211431587U (zh) 一种折叠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