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4525U -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4525U
CN216144525U CN202121724654.0U CN202121724654U CN216144525U CN 216144525 U CN216144525 U CN 216144525U CN 202121724654 U CN202121724654 U CN 202121724654U CN 216144525 U CN216144525 U CN 216144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plate
plate
bench structure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46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凡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46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4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4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4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评测台架结构,包括:基板和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座椅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且适于设置在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上,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可升降的配合在所述基板上以改变所述座椅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该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车辆座椅的主观舒适度进行评测,并通过此种评测确定车辆座椅的设计方案,以使设计后的车辆座椅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座椅布置方案,例如对于不同的人体踵点到R点的竖向尺寸H的设计数据(参照图1),设计人员无法对设计数据做出坐姿上的实物感知评测,导致对驾驶员坐姿高度无法进行有效的参数调整,对座椅的布置方案无法进行良态的设计开展,影响座椅的开发设计,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该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车辆座椅的主观舒适度进行评测,并通过此种评测确定车辆座椅的设计方案,以使设计后的车辆座椅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包括:基板;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座椅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且适于设置在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上,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可升降的配合在所述基板上以改变所述座椅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该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车辆座椅的主观舒适度进行评测,并通过此种评测确定车辆座椅的设计方案,以使设计后的车辆座椅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评测台架结构还包括:座椅倾角调节机构,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与所述座椅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升降杆,所述座椅适于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基板上下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上座椅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座椅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且连接在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所述下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杆构造为螺纹杆,所述升降杆分别与所述上座椅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升降杆适于与所述螺纹套筒配合且穿设过所述基板,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螺纹杆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座椅支撑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均设置有防碰撞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碰撞装置包括:光线传感器和遮挡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装置固定板以及座椅连接板,所述装置固定板与所述上座椅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板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固定板的角度可调节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固定板与所述座椅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转动铰链连接,所述装置固定板与所述座椅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可调节撑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上具有角度刻度标尺,所述升降杆上具有调节刻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时的人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倾角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基板1,螺纹套筒11,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驱动装置21,升降杆22,上座椅支撑板23,下支撑板24,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装置固定板31,座椅连接板32,可调节撑杆33,角度刻度标尺34,防碰撞装置4,光线传感器41,遮挡片42,座椅5,踵点200,R点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可以包括:基板1和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
如图1-图4所示,当驾乘人员坐在车辆座椅上时,脚后跟与车辆地板接触的点为踵点200,人体大腿线与躯干线相交的点为R点300,在设计车辆座椅的过程中,人体踵点200到R点300的竖向距离H对于车辆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具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座椅布置方案,例如对于不同的人体踵点到R点的竖向尺寸H的设计数据,设计人员无法对设计数据做出坐姿上的实物感知评测,导致对驾驶员坐姿高度无法进行有效的参数调整,对座椅的布置方案无法进行良态的设计开展,影响座椅的开发设计。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调节车辆座椅5与车辆地板之间高度差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此结构能够快速将总布置方案转换成实际人机感知的操作,以通过改变车辆座椅5与车辆地板之间的高度差来改变H的数据,进而通过对不同的H尺寸的设置,去感知车辆座椅5(尤其是主驾位置座椅)的主观舒适度来进行评测,从而使得设计后的车辆座椅5更舒适。
其中,基板1能够为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的整体提供支撑,以使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整体能够设置的更稳定。车辆座椅5位于基板1的上方且适于设置在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上,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可升降的配合在基板1上以改变车辆座椅5与基板1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进行感知评测时,人体的脚后跟与基板1接触,基板1所在高度即为人体踵点200所在高度,车辆座椅5设置在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上,人体R点300位置随车辆座椅5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通过改变车辆座椅5与基板1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改变人体踵点200到R点300的竖向距离H的目的,并在将其调整到不同的竖向距离H的情况下,获得在此数据下的车辆座椅5实物感知评测,并通过评测对驾驶员坐姿高度进行有效的参数调整,从而使得设计后的车辆座椅5的乘坐舒适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该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在整车设计研发过程中对车辆座椅5的主观舒适度进行评测,并通过此种评测确定车辆座椅5的设计方案,以使设计后的车辆座椅5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还包括: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能够调节车辆座椅5相对于基板1的倾斜角度。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设置在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与车辆座椅5之间,以使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能够同时调节车辆座椅5相对基板1的高度和倾角,从而实现在更多不同的车辆座椅5状态下对车辆座椅5的主观舒适度进行评测。
如图2-图4所示,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包括:驱动装置21和升降杆22,驱动装置21能够为升降杆22的升降运动提供动力,车辆座椅5适于设置在升降杆22的上端,而驱动装置21适于驱动升降杆22相对基板1上下运动,以达到驱动设置在升降杆22的上端的车辆座椅5相对基板1上下运动的目的,进而通过改变车辆座椅5与基板1之间的距离达到改变车辆座椅5设置高度的数据的目的。
参照图2-图4,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还包括:上座椅支撑板23和下支撑板24,上座椅支撑板23位于基板1的上方且连接在升降杆22的上端,以对位于上座椅支撑板23上方的结构进行支撑,下支撑板24位于基板1的下方且与升降杆22的下端连接,驱动装置21设置在下支撑板24上,以使下支撑板24能够对驱动装置21进行支撑,从而使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升降杆22构造为螺纹杆,且升降杆22可为四个,每个升降杆22分别与上座椅支撑板23和下支撑板24可转动的连接,以使升降杆22在转动过程中不影响上座椅支撑板23和下支撑板24的正常移动。其中,基板1上设置有螺纹套筒11,升降杆22适于与螺纹套筒11配合且穿设过基板1,驱动装置21适于驱动螺纹杆旋转,以使升降杆22能够相对于基板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车辆座椅5上下移动。由于螺纹套筒11固定设置在基板1上,因此通过控制驱动装置21驱动螺纹杆正向或反向旋转,能够使螺纹杆相对螺纹套筒11发生位移,进而驱动位于螺纹杆上方的车辆座椅5相对基板1上下移动。
其中,与螺纹套筒11相连接的部分基板1与其余部分基板1之间可构造为可拆卸的形式,以便于各部件的安装与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升降杆22构造为伸缩杆(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4,上座椅支撑板23与基板1之间以及下支撑板24与基板1之间均设置有防碰撞装置4,以避免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出现超行程的情况而使上座椅支撑板23与基板1之间以及下支撑板24与基板1之间产生刚性碰撞,从而避免了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的损坏,进而提高了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防碰撞装置4包括:光线传感器41和遮挡片42。具体的,在上座椅支撑板23与基板1之间设置的防碰撞装置4包括:设置在上座椅支撑板23边缘的遮挡片42和设置在基板1上的光线传感器41,在下支撑板24与基板1之间设置的防碰撞装置4包括:设置在螺纹套筒11上的遮挡片42和设置在下支撑板24上的光线传感器41,其中,在遮挡片42遮挡住光线传感器41时,即代表已移动到位,此时,控制驱动装置21将停止驱动升降杆22运动。
如图5所示,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包括:装置固定板31以及座椅连接板32,其中,座椅连接板32与车辆座椅5连接,以将车辆座椅5稳定的设置在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上,而装置固定板31与上座椅支撑板23固定连接,以将车辆座椅5和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连接成的整体连接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上。其中,装置固定板31与基板1平行设置,且座椅连接板32配置成相对于装置固定板31的角度可调节的形式,以使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能够调节车辆座椅5相对于基板1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装置固定板31与座椅连接板32的一端通过转动铰链连接,以使座椅连接板32能够相对于装置固定板31转动,从而便于调节车辆座椅5相对于基板1的设置倾斜角度,而装置固定板31与座椅连接板32的另一端通过可调节撑杆33连接,以使角度调节后的座椅连接板32能够保持在当前的角度。具体的,装置固定板31与座椅连接板32通过转动铰链连接的一端为车辆座椅5靠后的一端,而装置固定板31与座椅连接板32的通过可调节撑杆33连接的一端为车辆座椅5的前端,从而达到调节车辆座椅5的俯仰角的目的。
如图5所示,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上具有角度刻度标尺34,升降杆22上具有调节刻度(图中未示出),以在调节前根据角度刻度标尺34和调节刻度将车辆座椅5调节到设定数据,或在评测结束后记录根据车辆座椅5调节后的数据,以便于车辆座椅5的进一步设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
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座椅(5)位于所述基板(1)的上方且适于设置在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上,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可升降的配合在所述基板(1)上以改变所述座椅(5)与所述基板(1)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设置在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与所述座椅(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包括:驱动装置(21)和升降杆(22),所述座椅(5)适于设置在所述升降杆(22)的上端,所述驱动装置(21)适于驱动所述升降杆(22)相对所述基板(1)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升降调节机构(2)还包括:上座椅支撑板(23)和下支撑板(24),所述上座椅支撑板(23)位于所述基板(1)的上方且连接在所述升降杆(22)的上端,所述下支撑板(24)位于所述基板(1)的下方且与所述升降杆(22)的下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1)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2)构造为螺纹杆,所述升降杆(22)分别与所述上座椅支撑板(23)和所述下支撑板(24)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螺纹套筒(11),所述升降杆(22)适于与所述螺纹套筒(11)配合且穿设过所述基板(1),所述驱动装置(21)适于驱动所述螺纹杆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椅支撑板(23)与所述基板(1)之间以及所述下支撑板(24)与所述基板(1)之间均设置有防碰撞装置(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装置(4)包括:光线传感器(41)和遮挡片(4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包括:装置固定板(31)以及座椅连接板(32),所述装置固定板(31)与所述上座椅支撑板(23)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板(32)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固定板(31)的角度可调节的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板(31)与所述座椅连接板(32)的一端通过转动铰链连接,所述装置固定板(31)与所述座椅连接板(32)的另一端通过可调节撑杆(3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评测台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上具有角度刻度标尺(34),所述升降杆(22)上具有调节刻度。
CN202121724654.0U 2021-07-27 2021-07-27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Active CN216144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4654.0U CN216144525U (zh) 2021-07-27 2021-07-27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4654.0U CN216144525U (zh) 2021-07-27 2021-07-27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4525U true CN216144525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4654.0U Active CN216144525U (zh) 2021-07-27 2021-07-27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4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8803B1 (ko) 차량용 시트 및 차량용 시트를 이용한 착석 자세 제어 방법
EP1623865B1 (en) Driving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a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1121264B1 (en) Seat cushion height adjustment assembly
DE102010016358B4 (de) Fahrzeugsitz
CN101267962B (zh) 包括具有座垫向前运动功能的折叠放平机构的第二排座椅组件
JP200622492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6144525U (zh) 座椅评测台架结构
CN110494323B (zh) 车辆座椅托架、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JP3415209B2 (ja) 車両のシ−ト構造
US9387777B2 (en) Seat underframe for motor vehicle seats
CN113829968A (zh) 一种座靠联动的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KR20180061582A (ko) 자동차 시트의 4웨이 등받이 프레임
JP47593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0457396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높이조절장치
KR101625651B1 (ko) 실시간 척추 교정 지능형 시트
CN109982893B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分段式靠背和可移动腰部的座椅
JP4501581B2 (ja) 自動車の運転姿勢調整装置
JP451788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3581032A (zh) 一种零重力姿态座椅骨架的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JPH11276295A (ja)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H0735783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1046006A (ja) 着座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20140145482A1 (e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CN218805344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伸展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CN216359926U (zh) 一种座靠联动的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