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4210U - 一种高效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4210U
CN216144210U CN202121451314.5U CN202121451314U CN216144210U CN 216144210 U CN216144210 U CN 216144210U CN 202121451314 U CN202121451314 U CN 202121451314U CN 216144210 U CN216144210 U CN 216144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flow
jar
heat exchang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13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路平
梁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t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t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t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t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13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4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4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4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流通管,所述罐体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后形成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内设有流通管,所述第二罐体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第二罐体分隔成第一罐体腔和第二罐体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换热,减少罐体内的介质堵塞,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又称热交换器,是指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是一种可以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进而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热泵热水器,工业冷水机,地源热水机组,水源热水机组等,在现有的传统的换热器中,套筒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低,体积太大,板式换热器的水道小,易堵塞,故障后不易维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进行有效分流并减少堵塞,具有高效性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上下分流的具有高效性能的换热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流通管,所述罐体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后形成有流通腔,所述流通管设置于流通腔内,所述第二罐体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第二罐体分隔成第一罐体腔和第二罐体腔,所述第一罐体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同时贯穿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后与第一罐体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罐体腔上设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罐体腔的上端设有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流通腔相贯通,所述第一分流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孔为气体分流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罐体腔下端设有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流通腔体相贯通,所述第二分流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流孔为液体分流孔。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设置于第二罐体的上部,所述隔离板与第二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部分管体设置于第一罐体腔内,所述出液管管口的水平线低于第二分流管的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流通管设有入管口和出管口,所述入管口与出管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流通管设有第一流通管和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同时环绕第二罐体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通管上设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二流通上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换热器,包括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二罐体内设置了可以进行上下分流的隔离板,隔离板将第二罐体分隔成了第一罐体腔和第二罐体腔,第一罐体腔上的第一分流孔可以缓冲分流,将气液体通过分流孔向四周流出换热,然后通过第二分流孔进入第二罐体腔储存液体,保证了从第二罐体腔内流出的都是液体,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罐体内的介质堵塞,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器的内部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第一罐体;12、第二罐体;13、流通腔;14、第一罐体腔;15、第二罐体腔;2、流通管;21、入管口;22、出管口;23、第一流通管;24、第二流通管;3、隔离板;4、进气管;5、出液管;6、第一分流孔;7、第二分流孔;8、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文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1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流通管2,罐体1包括第一罐体11和第二罐体12,第二罐体12套设于第一罐体11内,第二罐体12套设于第一罐体11内后形成有流通腔13,流通管设置于流通腔13内,第二罐体12内设有隔离板3,隔离板3将第二罐体12分隔成第一罐体腔14和第二罐体腔15,隔离板3与第二罐体12密封连接,第一罐体11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同时贯穿第一罐体11与第二罐体12后与第一罐体11腔相连通,进气孔上连接有进气管4,进气管4将介质通入第二罐体12内的第一罐体腔14,进气管与第二罐体腔15相连通,第二罐体腔15上设有出液管5。
参考图1-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罐体腔14的上端设有第一分流孔6,第一分流孔6与流通腔13相贯通,当第一罐体腔14内通入介质后,第一分流孔6会将介质进行缓冲分流,第一分流孔6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分流孔6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第一分流孔6可以快速有效的将介质进行分流,第一分流孔可以为冷媒介质分流孔。
参考图1-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罐体腔15下端设有第二分流孔7,当介质从第一罐体腔14内流向流通腔13后,会从第二分流孔6分流进第二罐体腔15内,第二分流孔6与流通腔体相贯通,第二分流孔7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分流孔7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第二分流孔7可以快速的将介质分流进第二罐体腔内,第二罐体腔也起到了储存腔体的作用,从第一分流孔缓冲分流出的液体从第二分流孔进入第二罐体腔内,这样就可以确保从第二罐体腔体底部流出的是液体。
参考图1-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隔离板3设置于第二罐体的上部,隔离板3与第二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隔离板3设置于第二罐体的三分之一罐体处,与第二罐体的内壁通过密封连接或者过盈配合连接。
参考图1-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出液管5的部分管体设置于第一罐体腔14内,出液管5管口的水平线低于第二分流孔的水平线,因为介质首先要通过第二分流孔7分流出,然后再经过出液管5流通,因此出液管管口的水平线要低于第二分流孔的水平线,方便介质的快速流通。
参考图1-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罐体11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柱9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柱9起到固定安装作用,第一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柱9与第一罐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参考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流通管2设有入管口21和出管口22,入管口与出管口相连通,流通管为盘形的换热管,入管口和出管口相连通可以加快液体流通的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参考图2-3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流通管2设有第一流通管23和第二流通管4,设置两个流通管可以实现高效换热,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同时环绕第二罐体外壁,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都为盘形的换热管的,环绕第二罐体外壁设置,第二罐体内的热流体介质的温度可以迅速传递给流通管。
参考图2-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流通管23上设有第一翅片,第二流通管24上设有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间隔设置,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为加热翅片,(在本说明书中未图示),设置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可以提高热量的传递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换热器,包括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第二罐体内设置了可以进行上下分流的隔离板,隔离板将第二罐体分隔成了第一罐体腔和第二罐体腔,第一罐体腔上的第一分流孔可以缓冲分流,将气液体通过分流孔向四周流出换热,然后通过第二分流孔进入第二罐体腔储存液体,保证了从第二罐体腔内流出的都是液体,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罐体内的介质堵塞,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流通管,所述罐体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所述第二罐体套设于第一罐体内后形成有流通腔,所述流通管设置于流通腔内,所述第二罐体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第二罐体分隔成第一罐体腔和第二罐体腔,所述第一罐体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同时贯穿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后与第一罐体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罐体腔上设有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腔的上端设有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流通腔相贯通,所述第一分流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流孔为气体分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腔下端设有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流通腔体相贯通,所述第二分流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流孔为液体分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设置于第二罐体的上部,所述隔离板与第二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部分管体设置于第一罐体腔内,所述出液管管口的水平线低于第二分流管的水平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设有入管口和出管口,所述入管口与出管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设有第一流通管和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同时环绕第二罐体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管上设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二流通上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间隔设置。
CN202121451314.5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高效换热器 Active CN216144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1314.5U CN216144210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高效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1314.5U CN216144210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高效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4210U true CN216144210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1314.5U Active CN216144210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高效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4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44210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0400083U (zh) 冷却充分的热交换器
CN208205871U (zh) 一种高能效套管换热器
CN214892759U (zh) 一种低损耗浮头式换热器
JPS6355611B2 (zh)
CN201974067U (zh) 水浴式气化器
CN200972268Y (zh) 循环交换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0321312U (zh) 一种多管盘绕式换热器
CN210426174U (zh) 一种防冻型双流道翅片式换热器
CN210512743U (zh) 一种新型防爆换热器
CN213902026U (zh) 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
CN107764119B (zh) 一种气体与熔盐接触换热的蓄热装置
CN207180436U (zh) 板式换热器
CN111351165A (zh) 一种隔间分形蓄冰槽
CN207035905U (zh) 一种大孔板缩放管高效换热器
CN220828918U (zh) 高性能的蓄冷蓄热装置
CN201490182U (zh) 半导体制冷片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CN206378021U (zh) 复合型冷凝式高铁热交换器
CN109506502A (zh) 一种固体冷却器
CN216192178U (zh) 一种白酒蒸馏用冷凝器
CN109357558B (zh) 一种氮气直冷和冷却水冷联合冷却器
CN214250666U (zh) 一种热循环通畅的即热型换热器
CN116481355B (zh) 一种空调设备用液冷热交换器
CN210833174U (zh) 一种空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18296068U (zh) 一种具有v型芯体结构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