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2222U -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2222U
CN216142222U CN202122021980.1U CN202122021980U CN216142222U CN 216142222 U CN216142222 U CN 216142222U CN 202122021980 U CN202122021980 U CN 202122021980U CN 216142222 U CN216142222 U CN 216142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steel structure
block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19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 Z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0219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2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2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2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框体内腔有钢结构本体,所述钢结构本体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有四个限位弧形板,所述限位弧形板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板,通过限位弧形板、活动弧形板、弹性板、固定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将钢结构本体放入到限位弧形板之间,钢结构本体通过弹性板带动限位弧形板进行调节,使得装置能对不同大小的钢结构本体进行限位。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建筑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既可单家独户,又可以形成多层多户的公寓楼,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在砌体结构中需要设置特定的钢结构,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然而现有的钢结构在使用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刚结构在使用中稳定性较差,不能对钢结构进行快速夹紧固定,同时不能对不同大小的钢结构进行限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框体内腔有钢结构本体,所述钢结构本体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有四个限位弧形板,所述限位弧形板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连接块底部固定连接在相邻的限位弧形板顶部,所述框体底部有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框体底部的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横板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块,所述连接固定块前侧铰接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腔,所述移动板顶部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板,所述框体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前侧均铰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靠近钢结构本体的一侧均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框体内腔侧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弧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外侧边缘靠近底部处均套设有防滑套。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限位弧形板以钢结构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位于移动块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弧形板靠近钢结构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限位弧形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弧形板,所述活动弧形板位于钢结构本体外侧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L形板远离钢结构本体的一侧均铰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外侧边缘与移动块外侧边缘相互贴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弧形板、活动弧形板、弹性板、固定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将钢结构本体放入到限位弧形板之间,钢结构本体通过弹性板带动限位弧形板进行调节,使得装置能对不同大小的钢结构本体进行限位;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伸缩杆、移动块、移动板、连接弧形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电动伸缩杆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带动移动块进行上下移动,移动块带动固定弧形板进行移动,同时移动块带动连接弧形板进行移动,从而对钢结构本体进行夹紧固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部件横板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件限位弧形板正视剖视图。
图中:1、框体;2、滑块;3、连接块;4、限位弧形板;5、弹性板;6、连接弧形板;7、固定块;8、L形板;9、限位块;10、固定弧形板;11、连接杆;12、竖板;13、滚轮;14、移动块;15、横板;16、移动板;17、电动伸缩杆;18、摆动板;19、固定板;20、连接固定块;21、L形支撑板;22、活动弧形板;23、固定杆;24、钢结构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包括框体1,框体1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滑块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框体1内腔有钢结构本体24,钢结构本体24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有四个限位弧形板4,限位弧形板4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开槽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板5,连接块3底部固定连接在相邻的限位弧形板4顶部,框体1底部有调节机构,限位弧形板4靠近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3,固定杆23远离限位弧形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弧形板22,活动弧形板22位于钢结构本体24外侧边缘,框体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21,L形支撑板21外侧边缘靠近底部处均套设有防滑套,四个限位弧形板4以钢结构本体24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将钢结构本体24放入到限位弧形板4之间,钢结构本体24通过弹性板5带动限位弧形板4进行调节,使得装置能对不同大小的钢结构本体24进行限位。
调节机构包括框体1底部的横板15,横板15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横板15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固定板19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块20,连接固定块20前侧铰接有摆动板18,摆动板18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电动伸缩杆17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腔,移动板16顶部有移动块14,移动块14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板10,框体1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限位块9前侧均铰接有L形板8,L形板8靠近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铰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远离框体1内腔侧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弧形板6,L形板8远离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铰接有滚轮13,滚轮13外侧边缘与移动块14外侧边缘相互贴合,横板15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板12,竖板12位于移动块14后侧,电动伸缩杆17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移动板16带动移动块14进行上下移动,移动块14带动固定弧形板10进行移动,同时移动块14带动连接弧形板6进行移动,从而对钢结构本体24进行夹紧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将钢结构本体24放入到限位弧形板4之间,这时活动弧形板22与钢结构本体24外侧边缘相互贴合,钢结构本体24通过活动弧形板22和固定杆23带动限位弧形板4进行移动,限位弧形板4带动弹性板5进行拉伸,从而可对不同大小的钢结构本体24进行使用,同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动伸缩杆17,电动伸缩杆17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移动板16带动移动块14进行移动,移动块14带动连接杆11进行移动,连接杆11带动固定弧形板10进行移动,移动块14通过滚轮13带动L形板8进行摆动,L形板8带动固定块7进行摆动,固定块7带动连接弧形板6进行移动,连接弧形板6和固定弧形板10对钢结构本体24进行夹紧固定,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框体(1)内腔有钢结构本体(24),所述钢结构本体(24)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有四个限位弧形板(4),所述限位弧形板(4)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板(5),所述连接块(3)底部固定连接在相邻的限位弧形板(4)顶部,所述框体(1)底部有调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框体(1)底部的横板(15),所述横板(15)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横板(15)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块(20),所述连接固定块(20)前侧铰接有摆动板(18),所述摆动板(18)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所述电动伸缩杆(17)右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腔,所述移动板(16)顶部有移动块(14),所述移动块(14)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形板(10),所述框体(1)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前侧均铰接有L形板(8),所述L形板(8)靠近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铰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远离框体(1)内腔侧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弧形板(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21),所述L形支撑板(21)外侧边缘靠近底部处均套设有防滑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限位弧形板(4)以钢结构本体(24)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5)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竖板(12),所述竖板(12)位于移动块(14)后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弧形板(4)靠近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3),所述固定杆(23)远离限位弧形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弧形板(22),所述活动弧形板(22)位于钢结构本体(24)外侧边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8)远离钢结构本体(24)的一侧均铰接有滚轮(13),所述滚轮(13)外侧边缘与移动块(14)外侧边缘相互贴合。
CN202122021980.1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Active CN216142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980.1U CN216142222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980.1U CN216142222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2222U true CN216142222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1980.1U Active CN216142222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2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38365U (zh) 一种污水泵起吊工具
CN213499029U (zh) 用于钢结构板材的夹持翻转装置
CN204876606U (zh) 新型摊浆砌墙机
CN216142222U (zh)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钢结构
CN21661690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搬砖装置
CN217392753U (zh) 一种铝单板氟碳漆喷涂系统
CN111519500A (zh) 一种可伸缩的混凝土道路抹平机
CN217126678U (zh) 一种智能建造用墙体吊装机构
CN207835536U (zh) 一种通讯设备托架
CN207063460U (zh) 一种马赛克瓷砖批量粘贴装置
CN216359519U (zh) 一种手摇丝杆装置
CN207431381U (zh) 一种气缸移动式金属板切槽机构
CN210067462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夹紧装置
CN112171147B (zh) 一种管片筋网焊接台架
CN210256623U (zh) 一种可旋转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09754412U (zh) 一种铝框加工用支撑架
CN209366199U (zh) 一种钢铁废料周转装置
CN210177990U (zh) 一种可砌室内墙顶的机械爪
CN113020345A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弯折装置
CN214885552U (zh) 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212453227U (zh) 一种玻璃幕墙安装用移动式支撑架
CN217143683U (zh) 一种中空玻璃生产用快速定位装置
CN216633564U (zh) 一种板材裁剪用自动上料设备
CN218715274U (zh)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安装定位结构
CN215329856U (zh) 一种加固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eng Zhen

Inventor after: Jia Feng

Inventor before: Jia F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Address after: Room 13D, Building 5, Lianxin Homeland, Liantang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Meng Zhen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01-6, Shangbu South Road, Nanyu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 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