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9281U -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9281U
CN216139281U CN202121272994.4U CN202121272994U CN216139281U CN 216139281 U CN216139281 U CN 216139281U CN 202121272994 U CN202121272994 U CN 202121272994U CN 216139281 U CN216139281 U CN 216139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ing
ring
spout
ejection mechanism
e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29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yu Mould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yu Mould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yu Mould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yu Mould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29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9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9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9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属于汽车零配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且拉杆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升降环,第一升降环与第一顶出板相固定连接,且拉杆的另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二升降环,第二顶出板与第二升降环相固定连接,且通过滑块和滑槽,提高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的导向性,提高顶出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当第一顶出板不移动时,第二顶出板可继续移动,便于进行二次顶出,便于进行脱模,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具体为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属于汽车零配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零配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是构成汽车各个部件的零部件,在汽车零配件加工时,一些塑料零部件往往需要使用到模具进行加工生产,而在模具使用时,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零部件在加工时,需要进行二次顶出,而二次顶出也为强制脱模,主要用于卡勾在无法使用斜顶及滑块脱模时使用,有时候为了产品比较好出模,或者是避免浇口拉伤,二次顶出的比较好用的方法之一,在二次顶出使用时,需要使用到二次顶出机构,但现在的二次顶出机构在使用时,存在导向性较差,导致稳定性差,影响脱模效果,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能够便于进行脱模,且稳定性好,方便使用,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座,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且所述拉杆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升降环,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一顶出板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杆的另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二升降环,所述第二顶出板与所述第二升降环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所述第一升降环和所述第二升降环进行安装,且提高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二升降环的导向性,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二升降环的内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所述第一升降环和所述第二升降环均通过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拉杆上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滑动卡接,且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
优选的,为了便于在所述第一升降环移动至最顶端时,所述第二升降环可以继续移动进行二次顶出,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所述第二升降环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环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升降环的一侧开设有缺口,且所述第一升降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T 型杆,所述T型杆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缺口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便于所述T型杆在所述缺口的内部移动,所述缺口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T型杆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环和所述第二升降环进行安装,所述第一升降环与所述第二升降环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螺丝环,且所述第一升降环和所述第二升降环均通过所述螺丝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所述底座的四角均匀开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第一升降环和第二升降环,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升降环和第二升降环上,且通过滑块和滑槽,提高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的导向性,提高顶出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当第一顶出板不移动时,第二顶出板可继续移动,便于进行二次顶出,便于进行脱模,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升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升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顶出板,3、第二顶出板,4、拉杆,5、第一滑槽,6、第一升降环,7、第二滑槽,8、第二升降环,9、滑块,10、第一弹性件,11、缺口,12、T型杆,13、第二弹性件,14、螺丝环,1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顶出板 2和第二顶出板3,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4,且拉杆4 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升降环6,第一升降环6与第一顶出板2相固定连接,且拉杆4的另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7,第二滑槽7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二升降环8,第二顶出板3与第二升降环8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环6与第二升降环8的内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9,且第一升降环6和第二升降环8均通过滑块9分别与拉杆4上的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7相滑动卡接,且第二滑槽7的长度大于第一滑槽5的长度,使得当第一升降环6和第二升降环8移动时,使得第一升降环6和第二升降环8通过滑块9在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7的内部进行移动,提高第一升降环6和第二升降环8在移动时的导向性,提高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便于顶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第一滑槽5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的上端与滑块9的下表面相固定连接,进而当第一升降环6在移动时,第一弹性件10伸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环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1,且第一升降环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T型杆12,T型杆 12的一端卡接在缺口11的内部,便于第二升降环8带动第一升降环6向上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缺口11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13,且第二弹性件13的下端与T型杆1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进而当第一升降环6移动至顶部时,第二弹性件6伸张,第二升降环8可以继续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环6与第二升降环8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螺丝环14,且第一升降环6和第二升降环8均通过螺丝环14分别与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相固定连接,便于将第一升降环6与第二升降环8分别与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底座1的四角均匀开设有固定孔15,方便本实用新型与外部模具进行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第二顶出板3受力相上移动时,使得第二升降环8上升,且由于第二弹性件13与T型杆12相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升降环8带动第一升降环6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顶出板2向上移动,且第二升降环8与第一升降环6均通过滑块9分别滑动卡接在第二滑槽7和第一滑槽5的内部,进而提高第一升降环6与第二升降环8在移动时的导向性,提高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且第二滑槽7 的长度大于第一滑槽5长度,进而当第一升降环6移动至第一滑槽5的顶部时,第一滑槽5限制第一升降环6上升,进而使得第一顶出板2停止移动,且第二升降环8继续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弹性件13伸张,便于第二顶出板3继续移动,使得第二顶出板3进行二次顶出,便于进行脱模,便于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4),且所述拉杆(4)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所述第一滑槽(5)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升降环(6),所述第一升降环(6)与所述第一顶出板(2)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杆(4)的另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7),所述第二滑槽(7)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二升降环(8),所述第二顶出板(3)与所述第二升降环(8)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环(6)与所述第二升降环(8)的内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9),且所述第一升降环(6)和所述第二升降环(8)均通过所述滑块(9)分别与所述拉杆(4)上的所述第一滑槽(5)和所述第二滑槽(7)相滑动卡接,且所述第二滑槽(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槽(5)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一弹性件(10)的上端与所述滑块(9)的下表面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环(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1),且所述第一升降环(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T型杆(12),所述T型杆(12)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缺口(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13),且所述第二弹性件(13)的下端与所述T型杆(1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环(6)与所述第二升降环(8)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螺丝环(14),且所述第一升降环(6)和所述第二升降环(8)均通过所述螺丝环(14) 分别与所述第一顶出板(2)和所述第二顶出板(3)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四角均匀开设有固定孔(15)。
CN202121272994.4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Active CN216139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2994.4U CN216139281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2994.4U CN216139281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9281U true CN216139281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2994.4U Active CN216139281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9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9281U (zh)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107443686B (zh) 四面同时抽芯模具
CN112078092A (zh) 一种拉杆可自动抽出与复位的三板式注塑机
CN111086133A (zh) 一种模具复合侧抽芯机构
CN110696309A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
CN21783460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上的拨纽成型模具
CN114559616B (zh) 一种延迟脱模方法
CN209079131U (zh) 一种后模顶出装置
CN210026072U (zh) 防止朝天滑块下落的机械式自锁机构
CN209699751U (zh) 带有斜销侧抽芯机构的茶杯盖注塑机构
CN207696967U (zh) 联合顶出机构
CN216885058U (zh) 一种滑块强拉模具结构
CN202922906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注塑模具的侧壁斜孔抽芯装置
CN220923118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固定装置
CN218803714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定模结构
CN207014641U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111645282A (zh) 静模预抽芯模具结构
CN214442934U (zh) 一种具有侧孔铸件的压铸模具
CN219153613U (zh) 一种模具的侧抽芯结构
CN208854976U (zh) 模具内斜顶顶针传动结构
CN219169379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15619660U (zh) 一种通讯设备用接线端子注塑模具
CN212241777U (zh) 一种脱模装置
CN210026101U (zh) 一种具有紧固功能的自动脱膜硅胶模具
CN219748810U (zh) 一种开合模顺序锁模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