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8804U -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8804U
CN216138804U CN202122532803.XU CN202122532803U CN216138804U CN 216138804 U CN216138804 U CN 216138804U CN 202122532803 U CN202122532803 U CN 202122532803U CN 216138804 U CN216138804 U CN 216138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ork piece
bottom plate
precision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28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琪
王发胜
宋涵超
周晓阳
张佩
宋淼
董展昭
冯怡菲
徐浩宇
郭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zuo Wanfang Group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ozuo Wanfang Group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zuo Wanfang Group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ozuo Wanfang Group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28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8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8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8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配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呈一左一右相对设置,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右侧支撑板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滑槽。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实现对圆柱形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翻转,进而不在需要人工对工件进行拆卸后翻转在固定,因此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工件在转动翻转过程中会出现的掉落问题,因此提高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申请号为CN20202254415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夹紧方便的精密机械零件加工模具,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底座、支撑板、角钢片、螺纹孔、旋转机构、固定块、连接轴、圆柱等结构配合来解决一般的夹紧方便的精密机械零件加工模具对精密机械零件进行夹持时需要安装多个夹具以便对不同大小的精密机械零件进行夹持,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装置的夹具进行多次安装拆卸,极大程度地加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且一般的夹紧方便的精密机械零件加工模具对精密机械零件夹持后观察精密机械零件角度不佳,导致工作人员需要更换工作位置对精密机械零件进行加工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在对工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工件进行翻转时,就需要同时转动两个旋转机构来实现对工件的翻转,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对工件底部进行托举,以及需要操作人员双手控制旋转机构进行同时转动,因此当对工件进行转动时,用于人工转动会产生一定误差,因此很容易产生两个旋转机构未能同步转动的现象,因此使得工件很容易从夹具上直接掉落,如果操作人员无法及时接住工件,工件的直接掉落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工件产生报废现象,因此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降低了日常产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具备在对工件进行托举的同时不在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翻转等优点,解决了工件的直接掉落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工件产生报废现象,因此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降低了日常产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呈一左一右相对设置,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右侧支撑板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
优选的,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位于两个支撑杆的下方中间位置,转轴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部的滑块,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不与滑块接触的一端均滑动套接有套管,两个套管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两个夹持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优选的,两个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不与套管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均开设有与滑槽相互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两个滑块上均开设有与螺纹杆相互适配的螺纹孔,两个滑块通过开设的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刻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通过设置的转轴,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加工时,将圆柱形工件放置在两个支撑杆上,此时圆柱形工件的下表面与转轴相接触,因此通过夹持机构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其实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与圆柱形工件的相互贴合使其产生摩擦力,因此转轴的转动带动圆柱形工件进行转动,因此实现对圆柱形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翻转,进而不在需要人工对工件进行拆卸后翻转在固定,因此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工件在转动翻转过程中会出现的掉落问题,因此提高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因此增大转轴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转珠在进行转动时,可以有效的带动工件进行转动,因此实现对工件翻转的目的,进而确保对工件不同的面进行正常的加工,因此保证工作效率。
3、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通过设置在夹持板上的海绵垫,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夹持板对工件造成磨花和损伤,进而确保工件的外观不会受到损伤,因此保证生产良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4、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通过设置的螺纹杆与滑块的螺纹连接,因此当面对直径不同的工件时,可以根据其工件的大小来转动螺纹杆,螺纹杆的转动使得滑块带动夹持板进行相对应的上下移动,因此使得夹持板能够始终对圆形工件的圆心位置进行夹持固定,因此保证对工件固定时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在对圆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工件出现偏心转动,进而避免圆柱形工件从支撑杆上以及夹持板上出现掉落的现象,进而确保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避免其出现损伤,进而确保产生收益,减少次品的出现。
5、该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通过设置的刻度,使得两个滑块在进行上下移动时,可以通过刻度来观看两个滑块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因此避免其出现错位现象所造成的夹持不牢固和不稳定的现象,进而确保对工件夹持固定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工件出现掉落和移动的现象,进而确保后续加工可以正常进行,因此保证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结构示意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中:1底板、101安装耳、2支撑板、3支撑杆、4电机、401转轴、402橡胶垫、5滑槽、501滑块、502连接杆、503套管、504夹持板、505海绵垫、506弹簧、507螺纹孔、6通孔、601螺纹杆、7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101,通过设置的安装耳101,可以采用螺栓将底板1与三轴机床上的工作台进行固定,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支撑板2呈一左一右相对设置,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右侧支撑板2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
进一步的,右侧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401,转轴401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401位于两个支撑杆3的下方中间位置,转轴40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02;
通过设置的转轴401,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加工时,将圆柱形工件放置在两个支撑杆3上,此时圆柱形工件的下表面与转轴401相接触,因此通过夹持机构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其实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启动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带动转轴401进行转动,转轴401与圆柱形工件的相互贴合使其产生摩擦力,因此转轴401的转动带动圆柱形工件进行转动,因此实现对圆柱形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翻转,进而不在需要人工对工件进行拆卸后翻转在固定,因此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通过设置的橡胶垫402,因此增大转轴401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转轴401在进行转动时,可以有效的带动工件进行转动,因此实现对工件翻转的目的,进而确保对工件不同的面进行正常的加工,因此保证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设置的将工件放置在两个支撑杆3上在通过夹持机构对其进行固定,因此支撑杆3对工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而避免工件出现从夹持机构上掉落的现象,进而避免工件产生损坏以及表面磕碰现象,进而保证生产良率,同时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5内部的滑块501,两个滑块501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2,两个连接杆502不与滑块501接触的一端均滑动套接有套管503,两个套管503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504,两个夹持板504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505;
两个套管503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06,弹簧506不与套管503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502上;
通过设置的夹持板504,因此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固定时,将工件放置在两个夹持板504之间,此时弹簧506受力进行收缩,因此使得两个套管503带动夹持板504进行相背移动,因此使得两个夹持板504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相互适配,进而使得夹持板504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力是相对的作用,因此弹簧506释放的扩张力可以牢牢的将工件固定在两个夹持板504之间,因此完成对工件的固定,进而方便对工件进行后续加工,同时该夹持机构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进而提高加工效率和日常产量;
以及通过设置在夹持板504上的海绵垫505,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夹持板504对工件造成磨花和损伤,进而确保工件的外观不会受到损伤,因此保证生产良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板2的上端均开设有与滑槽5相互连通的通孔6,通孔6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01,螺纹杆601的下端均转动连接在滑槽5的内壁上,两个滑块501上均开设有与螺纹杆601相互适配的螺纹孔507,两个滑块501通过开设的螺纹孔507与螺纹杆601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刻度7;
通过设置的螺纹杆601与滑块501的螺纹连接,因此当面对直径不同的工件时,可以根据其工件的大小来转动螺纹杆601,螺纹杆601的转动使得滑块501带动夹持板504进行相对应的上下移动,因此使得夹持板504能够始终对圆形工件的圆心位置进行夹持固定,因此保证对工件固定时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在对圆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工件出现偏心转动,进而避免圆柱形工件从支撑杆3上以及夹持板504上出现掉落的现象,进而确保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避免其出现损伤,进而确保产生收益,减少次品的出现。
以及通过设置的刻度7,使得两个滑块501在进行上下移动时,可以通过刻度7来观看两个滑块501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因此避免其出现错位现象所造成的夹持不牢固和不稳定的现象,进而确保对工件夹持固定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工件出现掉落和移动的现象,进而确保后续加工可以正常进行,因此保证加工效率。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的夹持板504,因此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固定时,将工件放置在两个夹持板504之间,此时弹簧506受力进行收缩,因此使得两个套管503带动夹持板504进行相背移动,因此使得两个夹持板504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相互适配,进而使得夹持板504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力是相对的作用,因此弹簧506释放的扩张力可以牢牢的将工件固定在两个夹持板504之间,因此完成对工件的固定;
通过设置的转轴401,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加工时,将圆柱形工件放置在两个支撑杆3上,此时圆柱形工件的下表面与转轴401相接触,因此通过夹持机构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其实当需要对圆柱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启动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带动转轴401进行转动,转轴401与圆柱形工件的相互贴合使其产生摩擦力,因此转轴401的转动带动圆柱形工件进行转动,因此实现对圆柱形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翻转;
通过设置的螺纹杆601与滑块501的螺纹连接,因此当面对直径不同的工件时,可以根据其工件的大小来转动螺纹杆601,螺纹杆601的转动使得滑块501带动夹持板504进行相对应的上下移动,因此使得夹持板504能够始终对圆形工件的圆心位置进行夹持固定,因此保证对工件固定时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在对圆形工件进行翻转时,工件出现偏心转动,进而避免圆柱形工件从支撑杆3上以及夹持板504上出现掉落的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10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支撑板(2)呈一左一右相对设置,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右侧支撑板(2)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内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401),转轴(401)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401)位于两个支撑杆(3)的下方中间位置,转轴(40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5)内部的滑块(501),两个滑块(501)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2),两个连接杆(502)不与滑块(501)接触的一端均滑动套接有套管(503),两个套管(503)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504),两个夹持板(504)相对的一侧上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5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套管(503)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06),弹簧(506)不与套管(503)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5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均开设有与滑槽(5)相互连通的通孔(6),通孔(6)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01),螺纹杆(601)的下端均转动连接在滑槽(5)的内壁上,两个滑块(501)上均开设有与螺纹杆(601)相互适配的螺纹孔(507),两个滑块(501)通过开设的螺纹孔(507)与螺纹杆(60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刻度(7)。
CN202122532803.XU 2021-10-20 2021-10-20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Active CN216138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803.XU CN216138804U (zh) 2021-10-20 2021-10-20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803.XU CN216138804U (zh) 2021-10-20 2021-10-20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8804U true CN216138804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12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2803.XU Active CN216138804U (zh) 2021-10-20 2021-10-20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8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70882U (zh) 一种圆环工件自动进料机构
CN108296577B (zh) Pmc车丝机上料机械手
CN216542048U (zh) 一种用于机械零部件加工便于翻转的夹具
CN103465075B (zh) 滑动叉钻端面中心孔用夹具
CN216138804U (zh) 适用于精密零件的三轴智能加工模具
CN210232654U (zh) 一种长轴类零部件外圆磨削工装
CN216577234U (zh) 一种异形复杂配件打磨设备用同步旋转工作台
CN215919756U (zh) 一种可灵活旋转的机械模具加工用夹具
CN111673154B (zh) 一种用于钳子头内外两面异形牙型连续铣削加工的机构
CN114871373A (zh) 一种拉簧摆臂锻件的成型系统
CN113695447A (zh) 一种铁桶用吊耳热冲压成型加工设备
CN209970125U (zh) 一种吹瓶机模具夹持装置
CN216731396U (zh) 一种方便调节式模具加工用夹具
CN220050853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转动配件装置
CN115178698B (zh) 一种锻件锻造用成型设备及其锻造工艺
CN220902951U (zh) 一种铸件平磨加工夹具
CN214868813U (zh) 一种薄壁零件加工铣具装置
CN210940343U (zh) 一种便于取出工件的冷却定型装置
CN219404015U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定位工装
CN111331529A (zh) 一种可固定多尺寸工件的台钳
CN214603691U (zh) 一种机械模具加工用多角度倒角整形装置
CN211761021U (zh) 一种光学镜片加工切割用夹持工装
CN212218065U (zh) 一种可除屑模具加工打磨装置
CN220329810U (zh) 一种汽车模具加工冲压夹持工装
CN216991149U (zh) 一种自动运料的平面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o Qi

Inventor after: Wang Fasheng

Inventor after: Song Hanchao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yang

Inventor after: Song Miao

Inventor after: Dong Zhanzhao

Inventor after: Feng Yifei

Inventor after: Xu Haoyu

Inventor before: Yao Qi

Inventor before: Guo Zhenkai

Inventor before: Wang Fasheng

Inventor before: Song Hanchao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i

Inventor before: Song Miao

Inventor before: Dong Zhanzhao

Inventor before: Feng Yifei

Inventor before: Xu H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