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5717U - 料理机及其容器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及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5717U
CN216135717U CN202022903223.2U CN202022903223U CN216135717U CN 216135717 U CN216135717 U CN 216135717U CN 202022903223 U CN202022903223 U CN 202022903223U CN 216135717 U CN216135717 U CN 216135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earing
cavity
container body
contain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3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志华
侯俊杰
蒲祖林
梅飞翔
唐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3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5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5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5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料理机及其容器,该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第一传动部;容器主体内部形成上端开口的容腔,第一传动部与容器主体相对固定,用于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转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对料浆进行离心操作,使料浆中的料渣和浆液进行固液分离,提升操作方便度和口感。

Description

料理机及其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料理机及其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料理机主要采用刀片研磨方式,其特点是可研磨大部分的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等物材,但是需要刀片在高转速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研磨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高转速下研磨获得的物材,普遍存在出汁率低、有残渣的现象,影响口感。如果用户通过滤网过滤,口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用户操作麻烦,且要清洗滤网,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理机及其容器,能够对料浆离心操作,使料浆的料渣和浆液进行固液分离,提升操作方便度和口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机的容器,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第一传动部,容器主体内部形成上端开口的容腔;第一传动部与容器主体相对固定,用于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转动。
其中,第一传动部位于容器主体底部,且与容器主体转动的轴心同轴。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转轴;其中,第一传动部是容器主体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空心柱所在的容器主体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和空心柱内空间相通,转轴转动设置于空心柱内空间及第一贯穿孔,且上端伸入容腔内,用于与刀组连接,下端用于与驱动组件连接。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是单向轴承;其中,空心柱内空间直径大于第一贯穿孔直径,第一轴承位于空心柱内空间,第一轴承内周套设于转轴,第一轴承外周固定于空心柱内表面。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刀组,刀组位于容腔内且与转轴上端连接,转轴能带动刀组沿第一方向相对容器主体旋转,以及一起带动刀组和容器主体沿第二反向旋转。
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其中,容器主体包括底盘,底盘朝向刀组的一侧设有第一研磨齿;刀组包括研磨件,研磨件朝向底盘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研磨齿相配合的第二研磨齿。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加热盘,加热盘安装于底盘的下端,用于对容腔进行加热。
其中,容器主体包括上杯体,上杯体下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底盘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上杯体和底盘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容腔;加热盘边缘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电极盖,电极盖设有第二贯穿孔和第四连接部,电极盖位于加热盘背离底盘一侧,且通过第四连接部连接加热盘或容器主体;第一连接电极,第一连接电极位于第二贯穿孔,第一连接电极的上端与加热盘连接,第一连接电极的下端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
其中,空心柱外表面包括轴承套设区,用于套设第二轴承,使得空心柱受力时容器主体通过第二轴承转动。
其中,容腔上部的水平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变大。
其中,容腔的至少上部内表面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肋。
其中,容腔的至少上部内表面倾斜角度在5度至45度之间。
其中,容腔下部的水平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内盖,内盖盖设于容器主体上端开口。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第三轴承,用于与内盖相对转动配合。
其中,第三轴承是单向轴承,用于在第一传动部受力带动容器主体沿一方向转动时,允许容器主体转动,在容器主体沿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不允许容器主体转动。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第一密封圈;其中,内盖具有朝下凸起的第一卡缘,第一卡缘外周的直径小于容腔开口直径,第一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卡缘外周,并位于第一卡缘外周和容腔开口内表面之间。
其中,容腔开口边缘内侧是斜面,斜面处的容腔直径从下到上增大,以引导第一密封圈进入容腔内。
其中,第一卡缘外周设有环槽;第一密封圈上端为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卡入环槽,第一密封圈下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子圈和第二子圈,第一子圈位于第二子圈内侧,并用以遮盖第一卡缘下端,第二子圈用于弹性抵持容器内表面,第一子圈和第二子圈用于密封内盖和容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导流面,以使容腔的内表面与第一卡缘过渡连接。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挡圈;其中,容器主体上端外周设有第五连接部,挡圈内侧设有第六连接部,挡圈和容器主体上端通过第六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固定,挡圈用于部分遮挡从容器主体开口流出的液体。
其中,容器主体的开口具有向外收敛且斜向上延伸的流体槽,形成鹰嘴结构的倒水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包括上述容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和容器主体相对固定的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在受力情况下带动容器主体转动,使容腔内的料浆产生离心运动,密度较大的料渣沉降至容腔内壁并粘附于其上,使得密度较小的浆液与料渣分层,从而实现料浆的固液分离,提升操作方便度和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底盘和加热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电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第一连接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底盘和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平衡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外壳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下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外壳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料理机及其容器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第一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料理机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0,容器主体10的上端开口,内部形成容腔101。容腔101可用于容置待料理的水和食材,或者可以容置经过料理却处理不够充分的料浆。可从容腔101的上端开口处把需要料理的食材和水放入,也可从容腔101的上端开口处把料理完成的料浆倒出,还可以通过开口端对容器主体10的内壁进行清洗等,此料理机的容器的使用和清洗均较为方便。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第一传动部11,通过将第一传动部11与容器主体10相对固定,第一传动部11受力时可以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以使容器主体10内的料浆在离心力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
可选地,第一传动部11与容器主体10一体成型,通过使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使得容腔101内的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容腔101中心并绕容腔101中心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往容腔101的内壁上方蔓延,增大与容腔101内壁的接触面,最终料浆里密度较大的料渣在远离容腔101中心方向沉降并粘附在容腔101的内壁上,料浆里的浆液与料渣分离后形成与料渣分层的浆液层。在第一传动部11不再受力后,浆液回流至容腔101的底部,并可以倒出而将料渣留在容器主体10内,最终实现浆液和料渣固液分离。也就是说,容器主体10在第一传动部11的带动下转动而产生离心力,使得料浆中不同沉降系数和密度的浆液和料渣分离。离心分离后的料浆,浆液和料渣分离,浆液更易倒出且无需过滤即可食用,操作更为简便且提升了口感。
需要说明的是,料浆可理解为经过破碎、研磨等方式得到的料渣和浆液的混合物,为了达到较佳的饮用口感,需要将浆料从料渣中分离出来。可以理解的是,食物料浆的料渣大多为不可溶膳食纤维,料渣具有一定的粘性且在离心状态下能够紧贴在容器的内壁。例如,食物可以是水果,水果被破碎成浆料后,经过离心处理后,果渣会粘附到容器的内壁,使果渣与果汁快速分离,可将果汁从容器中倒出直接进行饮用,果渣则留着在容器内,无需手动进行过滤,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果汁。又如,食物可以是豆类,将豆子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豆子经过破碎后形成豆浆,然后经过离心处理,使豆渣粘附在容器的内壁,将豆渣与豆浆分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豆浆,无需手动过滤,具有较佳的饮用口感。
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传动部11设置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并且与容器主体10转动的轴心同轴。也就是说,容器主体10转动时的轴心与第一传动部11的中心轴相同,当第一传动部11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时,容器主体10以其中心轴为轴即以第一传动部11为轴转动,减小容腔101内料浆转动时发生偏心,从而减小料理机的震动。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2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转轴12,上述第一传动部11为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容器主体10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贯穿孔102,第一贯穿孔102的内空间和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的内空间相通。也就是说,容器主体10内的容腔101区域和容器主体10外的区域通过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和第一贯穿孔102相互贯通。
具体地,转轴12转动设置于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及第一贯穿孔102内,转轴12的上端伸入至容腔101内且与容腔101内刀组13连接,转轴12的下端可与设置于容器主体10外的驱动组件连接。也就是说,转轴12与容器主体10外的驱动组件连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的转动可以带动与其上端连接的刀组13相对容器主体10转动,以实现对容腔101内食材的研磨;或使第一传动部11受力,从而可以带动刀组13和容器主体10同步转动,使得容腔101内的料浆在离心力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
请继续参阅图1-图2,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刀组13,刀组13位于容腔101内,且与转轴12的上端连接。其中,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以带动刀组13沿第一方向相对容器主体10旋转,以及使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刀组13和容器主体10沿第二方向同步旋转。可以理解地,刀组1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搅拌刀或研磨刀等,搅拌刀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转轴12的上端,研磨刀可套设安装于转轴12的靠近上端的一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当料理机需要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研磨时,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刀组13相对容器主体10沿第一方向旋转,即转轴12带动刀组13转动,容器主体10相对刀组13固定不动。容腔101内的料浆在刀组13的作用下会形成漩涡,并沿着容腔101的内壁向容腔101的开口端运动,而在重力作用下,料浆会回流至容腔101底部,形成上下方向的涡流,使得料浆与刀组13形成更多的接触,从而实现对容腔101内食材的高效率研磨。也就是说,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旋转,当转轴12达到预定转速时,能够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充分研磨。可以理解地,预定转速可根据容腔101内食材的份量和类别进行设置,以保证获得最佳的食材研磨程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刀组13可对食材进行研磨处理,能够打破食物中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植化素、蛋白质和水分等充分释放出来,从而获得颗粒尺寸较小的食物,实现对食材的处理加工。
而当料理机需要对容腔101内研磨后得到的料浆进行浆液和料渣分离以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时,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沿第二方向旋转,使第一传动部11受力,从而带动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同步向第二方向旋转,使得不会对容腔101内的料浆产生扰动。也就是说,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沿第二方向旋转,当转轴12达到预定转速时,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在转轴12的带动下获得预定转速,能够使得容腔101内的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容腔101中心并绕容腔中心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往容腔101的内壁上方蔓延,增大与容腔101内壁的接触面,最终料浆里的至少部分密度较大的料渣在远离容腔101中心方向沉降并粘附在容腔101的内壁上,料浆里的浆液与料渣分离后形成与料渣分层的浆液层,在第一传动部11不再受力后,料浆里的浆液回流至容腔101的底部,最终实现浆液和料渣离心分离。可以理解地,预定转速可以为500转/分钟至5000转/分钟,可根据容腔101内食材的份量和类别进行设置,以保证获得最佳的固液分离效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为相反的两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为逆时针反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也可为同一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将以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和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应仅限于此。
请继续参阅图1-图2,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第一轴承14,第一轴承14设置于第一传动部11内,即第一轴承14设置于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的内空间内,第一轴承14的外周与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的内侧表面相对固定,第一轴承14的内周套设于转轴12外。其中,上述第一贯穿孔102的直径小于空心柱内空间的直径。也就是说,第一轴承14的外周面与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的内侧表面贴合并相对固定,第一轴承14的内周表面与转轴12转动连接。通过转轴12和第一轴承14的搭配设置,转轴12和第一轴承14转动接触,在转轴12带动刀组13沿第一方向相对容器主体10旋转或带动刀组13和容器主体10同步沿第二方向旋转时能够让整个结构紧凑且传动效率高。
其中,第一轴承14可以为单向轴承。单向轴承是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的一种轴承,使与第一轴承14即单向轴承转动连接的转轴12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而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会产生很大的阻力。也就是说,第一轴承14即单向轴承可以更有效更稳定地驱动转轴12使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刀组13和容器主体10沿第二方向同步转动。可以理解地,第一轴承14的数量可根据容器主体10的重量及容腔101内能够容纳的食材的最大承重量具体设置,例如第一轴承14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图2,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第二轴承15,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外表面包括有轴承套设区,用于套设第二轴承15,即第二轴承15的内周表面和空心柱外表面贴合而相对固定,当容器主体10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受力时即第一传动部11受力时,可以通过第二轴承15使容器主体10转动。
其中,第二轴承15包括单向轴承15-1,可以在驱动组件驱动转轴1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使得套设于容器主体10底部空心柱外表面的单向轴承15-1锁死,从而保证在转轴12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刀组13沿第一方向转动而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研磨时,容器主体10不会随着转轴12转动,即刀组13相对于容器主体10转动,容器主体10固定不动;第二轴承15还包括深沟球轴承15-2即滚动轴承,能够支持容器主体10与刀组13沿第二方向同步转动。采用双轴承设置,即单向轴承15-1和深沟球轴承15-2搭配设置,可减小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在转轴12带动下一起沿第二方向转动运动时的偏摆,从而提高料理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此外,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同一方向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可动卡锁机构取代单向轴承15-1,实现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相对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同步转动或仅刀组13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容器主体10包括底盘103和上杯体105。其中,上杯体105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53,底盘10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33,第一连接部1053和第二连接部1033连接使得上杯体105和底盘103连接,从而形成上端开口的容腔101。可以理解地,上杯体105和底盘103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便于安装拆卸和加工,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上杯体105和底盘103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对上杯体105和底盘103的连接部进行固定,从而使上杯体105和底盘103密封固定,形成上端开口的容腔101。在上杯体105和底盘103的连接处还可设置密封圈(图中未标出),对上杯体105和底盘103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处理,可防止容器主体10外的蒸汽或水流等进入容腔101内影响料理机的研磨、离心等操作,也可防止容器主体10内的料浆或其他食材在研磨或离心等操作时流出容器主体10外。可以理解地,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以及应用场景选择密封圈的材质、型号和尺寸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图2,上杯体105采用向上收窄的结构,沿上杯体105的高度方向上,容腔101具有多个水平横截面,且水平横截面的面积沿着高度方向从上到下逐渐变大。也就是说,上杯体105的底部大,开口小,上杯体105和底盘103连接处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最大,上杯体105的内壁构成的其他水平横截面的面积均小于上杯体105和底盘103连接处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且从上杯体105和底盘103连接处向上杯体105开口端,水平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地,上杯体105的向上收窄的结构也可以是容腔101上部的部分连续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从下到上逐渐变小。需要说明的是,最大横截面积的水平横截面可以为上杯体105和底盘103的连接处,也可以为上杯体105上,也可以为底盘103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杯体105向上收窄的结构,使上杯体105的整体结构为锥形,或者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部分锥形结构,使料浆在离心力作用下时会向容腔101开口处运动时,能够减小料浆中浆液向上的分力,减少向上运动的浆液的量,保证浆液更多地聚集在容腔101的底部,从而更好地实现料浆中料渣和浆液的分离。可以理解地,容腔101的水平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其加工方便且旋转时更加稳定,水平横截面也可以为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容腔101的上部内表面倾斜角度在5度至45度之间。当倾斜角度较大,例如60度、90度等,容腔101内的料浆在离心分离过程中容易从容腔101开口处溢出,而且料浆中的浆液在回流过程中具有向下的分力,会使粘附于容腔101内壁的料渣带至浆液中,从而影响固液分离的效果;而当倾斜角度较小时,容腔101内的容量较小,空间利用率低。所以当容腔101的上部内表面倾斜角度在5度至45度之间时,上杯体105为锥形结构,料浆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能够减小料浆向上的分力,减少向上运动的浆液的量,保证料浆更多地聚集在容腔101底部,从而更好地实现料浆中料渣和浆液的分离,提升固液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地,上杯体105的内表面设有若干凸肋1051,凸肋1051沿上杯体105的上下方向设置,若干凸肋1051沿上杯体105的内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使得在研磨过程中,被研磨粉碎的食物在与凸肋1051碰撞后回转至容腔101底部,不会因为惯性作用贴合容腔101内壁一直旋转,增大料浆与容腔101底部的刀组13的接触。也就是说,凸肋1051的设置扰动料浆在容腔101内的转动轨迹,使得料浆更易回流至容腔101底部,增大料浆与容腔101底部的刀组13的接触几率,提高研磨效果。可以理解地,凸肋1051可以为扰流筋且凸肋105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容腔101下部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变小。也就是说,容腔101下部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自底盘103和上杯体105连接处向下逐渐减小,引导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远离底盘103的方向和容腔101中心的方向旋转,并附着于上杯体105的内壁向上流动,从而料浆里密度较大的料渣沉降并粘附在容腔101的内壁上,料浆里的浆液与料渣分离后形成与料渣分层的浆液层。在第一传动部11不再受力后,浆液回流至容腔101的底部,并可以轻易倒出而将料渣留在容器主体10内,最终实现浆液和料渣离心分离。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图3是图1所示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容器主体10还包括内盖107,内盖107和上杯体105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内盖107可与上杯体105通过卡扣、螺纹等连接方式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内盖107具有朝下凸起的第一卡缘1071,第一卡缘1071的外周设有环槽1073,第一卡缘1071的外周和容腔101开口的内表面之间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用于密封内盖107和上杯体105连接后存在的间隙,从而在内盖107盖设于容腔101的开口端时对其完全密封,防止容腔101内的食物或者水汽从内盖107和上杯体105的连接处溢出,减小水汽对料理机其他部件的影响,同时抑制外界的空气进入,保证料理机进行研磨或者离心操作时容腔101内的热稳定平衡。
其中,第一密封圈16的上端为膨胀部161,第一密封圈16的下端延伸出第一子圈163和第二子圈165,第一子圈163位于第二子圈165的内侧。上端的膨胀部161可卡入环槽1073与内盖107连接,使膨胀部161完全填补第一卡缘1071,防止第一密封圈16随着内盖107密封容腔101开口时出现松动;下端延伸出的第一子圈163能够盖住第一卡缘1071的下端,下端延伸出的第二子圈165抵持容器主体10的内表面,可密封内盖107和容腔101内表面之间的缝隙,第一子圈163和第二子圈165相互配合与容腔101内壁形成无间隙的密封面,使得容腔101的内表面和第一卡缘1071过渡连接。第一子圈163、第二子圈165与容腔101内壁形成的密封面,可看作是形成的一种导流面,可引导料浆回流至容腔101底部,增大了料浆与容腔101底部的刀组13的接触几率,提高研磨效果。可以理解地,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以及应用场景选择第一密封圈16的材质、型号和尺寸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容腔101开口的边缘内侧为斜面,斜面处的容腔101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的内盖107在容腔101开口处下移过程中,斜面可引导第一密封圈16进入容腔101内部,以密封容腔101开口和内盖107之间的间隙。当料理机处于研磨状态时,内盖107用于密封容腔101的开口端,并引导食材回流至容腔101底部,形成上下方向的涡流,使得食材和刀组13之间有更多次的接触,提高研磨的效果。而当料理机处于离心状态时,内盖107用于密封容腔101的开口端,防止食材研磨后形成的料浆在容腔101内转动时向外溢出。
其中,内盖107上还设置有出气孔1075,出气孔1075使得容腔101与外界连通,使得料理机处于加热功能时能够向外界排放热气,以使容腔101内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避免当料理机完成工作后打开内盖107时由于内外气压不平衡而发生意外事故。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图4是图2所示底盘和加热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加热盘17,加热盘17安装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即底盘103的下端。具体地,加热盘17边缘设有第三连接部171,第三连接部171和第二连接部1033或第一连接部1053连接,使加热盘17与容器主体10固定连接。加热盘17用于对容腔101进行加热,从而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使得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研磨时能够被打磨地更加充分,而且加热盘17可对研磨完成得到的料浆进行烹煮,使得离心分离后获得的浆液可直接使用,无需再进行烧煮,使料理机的功能更加丰富,同时提升操作方便度。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图8,图5是图2所示电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第一连接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电极盖18,电极盖18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185和第二贯穿孔187。电极盖18位于加热盘17背离底盘103的一侧,通过第四连接部185连接加热盘17或容器主体10。第二贯穿孔187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181,第一连接电极181的上端与加热盘17连接,下端与外界电源连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电极181设置有螺钉柱1811,电极盖18上设置有螺钉过孔183,通过螺钉柱1811连接在电极盖18上,即螺钉柱1811穿过螺钉过孔183后与电极盖18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连接电极181固定在电极盖18的第一安装槽内。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电极181还可以通过卡扣、销钉等结构连接在电极盖18上。第一连接电极181与外界电源连接,可以对容器主体10底部的加热盘17供电,使得料理机在研磨过程中对食物同时进行加热,以节约加工食物的时间,提高料理机的加工效率。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电极181包括加热电极环1813和信号电极环1815,信号电极环1815设置于第一连接电极181的中间位置,加热电极环1813设置于信号电机环1815的外环和内环,使得第一连接电极181的设置符合安规之放电间距的要求,且使内环和外环之间的间距最小。可以理解地,加热电极环1813和信号电极环1815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加热电极环1813为2根,信号电极环1815为4根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电极181还包括用于与外界电源抵接的电极槽1817,并且电极槽1817呈环状。由于容器主体10在研磨或离心操作时需要旋转,当操作完成时,第一连接电极181可能会与外界电源发生错位,导致外界电源与第一连接电极181无法对应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电极181中设置了与外界电源抵接的电极槽1817,使得第一连接电极181跟随容器主体10停止旋转后,无需将第一连接电极181和外界电源重新校对位置而依旧可以稳定连接,提高料理机的工作效率,且操作更加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第二贯穿孔187可看作是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181的安装槽,其端面与电极槽1817的端面高度之差为h,h大于0.5mm。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电极181安装在第二贯穿孔187后,第二贯穿孔187的侧壁比电极槽1817的侧壁高出的距离为h,h大于0.5mm,以增加相邻的两个电极环之间的爬电距离。其中,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请继续参阅图2,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挡圈19,挡圈19设置于容器主体10上端开口处的外侧周壁处。具体地,容器主体10上端的外侧周壁设置有第五连接部1055,挡圈19的内侧设置有第六连接部191,挡圈19和容器主体10通过第五连接部1055和第六连接部191连接固定。也就是说,在容器主体10开口处的外层围绕设置一层遮挡部件即挡圈19,在倾倒料浆等流体食物时保证其不会流入料理机的内部,减小对料理机其他零部件的影响,提高料理机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地,挡圈19与容器主体10的连接可以是螺纹、卡扣等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图2所示底盘和刀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底盘103朝向刀组13的一侧即底盘103与上杯体105连接的一侧,底盘103该侧设置有第一研磨齿1031。刀组13包括研磨件131,研磨件131朝向底盘1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研磨齿1311。第一研磨齿1031和第二研磨齿1311相互配合使用,可对容腔101内食物进行研磨。
具体地,第一研磨齿1031和第二研磨齿1311之间形成研磨通道20,使得食物通过研磨通道20受到来自第一研磨齿1031和第二研磨齿1311的上下方向上的研磨作用力,第一研磨齿1031和第二研磨齿1311相互配合作用使得对食物的研磨更加充分。采用刀组13的研磨件131和底盘103的第一研磨齿1031的配合,可以使研磨后的食材颗粒尺寸较小,研磨更加充分,且可以以较低的转速达到现有料理机中刀组13在较高转速下的研磨效果,从而降低驱动组件的转速,减小料理机研磨产生的噪音。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2,图10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所示研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研磨件131包括连接体1313和多个研磨体1315。多个研磨体1315分别与连接体1313连接,多个研磨体1315沿连接体1313向底盘103和上杯体105的连接处延伸,且不与上杯体105和底盘103接触。其中,研磨件131包括第二研磨齿1311,第二研磨齿1311设于研磨体1315的下端面,与底盘103上设置的第一研磨齿1031相互配合以对容腔101内的食材进行研磨。
如图10-12所示,多个研磨体1315沿连接体1313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研磨体1315沿连接体1313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并构成漩涡状分布,可在研磨体1315旋转研磨过程中使食材朝向容腔101底部运动,引导食材持续性进入研磨通道20进行研磨,从而提升研磨的效果。此外,相邻的两个研磨体1315之间形成进入研磨通道20的进口,能够有效扩大进入研磨通道20的进口的横截面面积,进而增大研磨通道20的进水量,提升研磨效果。可以理解地,研磨体131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例如2个、3个、4个、5个或更多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0-12,该实施方式中,研磨体1315包括轮辐部1315-1,轮辐部1315-1的一端与连接体1313连接。轮辐部1315-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弧形,弧形的设置增加轮辐部1315-1与料浆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减小研磨件131运行时的阻力,降低外接电机的能耗。且轮辐部1315-1的底部为光滑表面,保证了研磨件131的研磨效果,同时降低研磨件131的旋转阻力。
具体地,轮辐部1315-1的端边沿研磨体1315的旋转方向凸出,使得端边呈弧形,降低与料浆之间的阻力,且轮辐部1315-1的端边还设有刀刃,可以提高对食物的切削功能,使得食物在进入研磨通道20前实现进一步的切削,提高研磨的细腻度。
请继续参阅图10-12,研磨体1315还包括与轮辐部1315-1另一端连接的盘体部1315-3。每个盘体部1315-3沿周向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盘体部1315-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凸出于轮辐部1315-1。
具体地,盘体部1315-3沿研磨件131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凸出,从而使得盘体部1315-3与轮辐部1315-1之间形成缺口;盘体部1315-3凸出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量,提升盘体部1315-3的研磨顺畅程度,避免研磨件131在运行过程中因为研磨通道20变小导致的阻力过大现象,使得研磨件131可以适应更多种类的食物的研磨。
请继续参阅图10-12,研磨体1315还包括与盘体部1315-3的周沿连接的导向部1315-5,导向部1315-5的另一端沿远离盘体部1315-3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能够对盘体部1315-3的出口处的食物流体进行导流,使得食物流体从导向部1315-5快速流出,从而加快通过研磨通道20的食物流体的流速,增加经过研磨通道20的通水量,提升了研磨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9,刀组13还包括顶刀133和上刀135,顶刀133和上刀135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转轴12上。顶刀133和上刀135对食物进行切削,使得食物在进入研磨通道20前实现进一步的切削,使得食物进一步细化,便于后续的研磨操作,提高研磨的细腻度。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容器主体10的开口处具有向外收敛且斜向上延伸的流体槽109,形成类似鹰嘴结构的倒水口,在倾倒容腔101内的料浆过程中,使得料浆汇聚在流体槽处,并沿流体槽109向外流出,能够防止部分料浆流至料理机容器的外部,而当倒浆结束,流体槽109附近的料浆也能快速回流至容腔101内,方便用户使用。可以理解地,流体槽109可与容器主体10一体成型,也可与容器主体10螺纹连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流体槽109可以为以容器主体10转动时的轴心为中心的环槽结构,能够以容器主体10开口处的任何位置为倒水口进行倾倒容腔101内的料浆,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流体槽109也可以为多个,均匀分布在容器主体10开口处,且以容器主体10转动时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可以在倒浆时使料浆更易汇聚于某一流体槽109,集中料浆并快速倾倒。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三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料理机的容器还包括第三轴承18,与内盖107相对转动配合。可选地,第三轴承18可以为单向轴承,当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三轴承18锁死而阻止容器主体10转动,当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1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三轴承18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第三轴承18设置于内盖107上,与内盖107转动配合,可使用规格较小的第三轴承18,从整体上减轻了料理机的重量。可以理解地,第三轴承18的具体规格、尺寸和数量等可根据料理机的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三轴承18的轴心处设置有溢流孔1077即第三轴承18套设于溢流孔1077外,溢流孔1077使容腔101与外界连通,能够缓慢地将容腔101内的水汽向外排出,防止水汽堆积直接向外喷出,使得料理机容腔101内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避免当料理机完成工作后打开内盖107时,由于内外气压平衡向外喷出水汽而发生意外事故,提高料理机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第三轴承18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标出),能够防止溢流孔1077溢出的液体或者水蒸气流入第三轴承18而影响第三轴承18的运作。
请结合参阅图14和图15,图15是图14所示平衡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内盖107内还设置有平衡环1079。平衡环1079以溢流孔1077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溢流孔1077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15所示,平衡环1079包括平衡环槽10791和平衡环盖10793。其中,平衡环槽10791内设置有钢球,钢球可在平衡环槽10791内自由运动,当容腔101内的料浆在旋转时出现偏心,钢球可通过调整在平衡环槽10791内的具体位置,以对容器主体10在旋转时的自动偏心做出调整,减少料理机的震动,提高料理机的使用稳定性。另外,平衡环槽10791和平衡环盖10793之间设置有软胶片10795,用以密封平衡环盖10793和平衡环槽10791,防止钢球在平衡环槽10791内调整具体位置时移动到平衡环槽10791外的区域。
请参阅图16-17,图16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外壳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第四具体实施方式,该第四具体实施方式中,料理机的容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30,外壳主体30的上端开口,内部形成容置腔301,容置腔301可用于容置料理机的容器主体10。也就是说,外壳主体30可套设于容器主体10外,容器主体10放置于外壳主体30的容置腔301内,可对容器主体10进行包裹。外壳主体30能够确保用户在容器主体10旋转时不能接触到容器主体10,避免用户受到伤害;而且还能对容器主体10进行保护,例如防尘等。可以理解地,为了避免容器主体10在旋转过程中与外壳主体30发生干涉或摩擦,外壳主体30和容器主体10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间隙,当容器主体10和外壳主体30之间的间隙大于1mm时,外壳主体30能够对容器主体10进行保护,同时也不会对容器主体10的旋转造成干涉,而且料理机的整体尺寸也更小。例如,容器主体10和外壳主体30之间的间隙可以为1mm、2mm或更大,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其中,料理机的容器外壳还包括转动配合部31,通过将转动配合部31与外壳主体30相对固定,可以使转动配合部31配合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的操作,从而使容器主体10可以平稳顺畅地对料浆进行离心操作,实现料浆的固液分离。
可选地,传动部配合部31与外壳主体30一体成型,在第一传动部11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10转动时,转动配合部31与容器主体10相对固定的第一传动部11转动配合,使得容器主体10相对外壳主体30转动,以使容器主体10顺利完成对容腔101内料浆的固液分离。
请继续参阅图17,转动配合部31设置于外壳主体30的底部,并且与容器主体10转动的轴心同轴。也就是说,当容器主体10转动时,容器主体10以其中心轴为轴即以转动配合部31的中心轴为轴转动,使得容器主体10和外壳主体30的位置相对固定,减小容器主体10相对外壳主体30发生偏摆,从而减小料理机的震动。
请结合参阅图16-20,图18是图17所示下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申请料理机的容器外壳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外盖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转动配合部31可以是外壳主体30底部向上凸起的空心柱。也就是说,转动配合部31从容置腔301底部向容置腔301内凸起空心柱,以使容置腔301内部通过外壳主体30底部向上凸起的空心柱与外界相通。
其中,转动配合部31的内表面即外壳主体30底部向上凸起的空心柱的内表面设置有轴承安装区311,可用于套设容器主体10的第二轴承15,使得容器主体10和外壳主体30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容器主体10可相对于外壳主体30旋转。也就是说,转动配合部31的内表面与套设于容器主体10的第一传动部11的第二轴承15外周贴合,且相对固定,可以配合完成通过第二轴承15使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沿第二方向同步转动的操作,以使容器主体10顺利完成对容腔101内料浆的固液分离。
可选地,空心柱内表面的轴承安装区311数量至少为二,且在轴心上间隔设置,不同轴承安装区311对应的空心柱内空间直径不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同轴承安装区311对应的空心柱内空间直径也可为相同,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轴承安装区311在轴心上间隔设置,可减小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在转轴12带动下一起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的偏摆,避免容器主体10在相对外壳主体30旋转时与外壳主体30发生干涉,从而提高了料理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外壳主体30底部向上凸起的空心柱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限位部313,限位部313朝向轴心凸起形成,可对与转动配合部31转动配合的第一传动部11相对于外壳主体30的轴向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容器主体10相对于外壳主体30进行转动时出现浮震,提高料理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限位部313与外壳主体30底部向上凸起的空心柱可拆卸连接,方便对于限位部313的调整和更换。
请继续参阅图16-17,外壳主体30包括上壳体303、下壳体305和外盖307。其中,上壳体30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031,下壳体30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051,第一连接件3031和第二连接件3051连接使得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5连接,从而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301。可以理解地,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5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便于安装拆卸和加工,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5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对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5的连接部位进行固定,从而使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5密封固定,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301。
进一步地,外壳主体30还包括外盖307,外盖307盖设于上壳体303的开口端,与上壳体303可拆卸连接,可以对外壳主体30进行密封,从而对容器主体10进行包裹,确保容器主体10在相对于外壳主体30旋转时不会受到影响,同时避免用户触碰到旋转的容器主体10而受到伤害。可以理解地,外盖307和上壳体303可通过卡扣、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外盖307也可设置有转动配合部31,且转动配合部31与第三轴承18的轴心同轴,转动配合部31的内表面与第三轴承18的外周面贴合且相对固定,可以配合完成容器主体10和刀组13沿第二方向同步转动的操作,以使容器主体10顺利完成对容腔101内料浆的固液分离。另外,如图20所示,外盖307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3071和溢流盖3073,第三通孔3071与溢流孔1077对应,使第三通孔3071可以与设置于内盖107上的第一传动部11相互配合,将容器主体10内的水汽通过溢流孔1077和第三通孔3071向外界排出,防止水汽堆积直接向外喷出,使得料理机容腔101内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避免当料理机完成工作后打开外盖307和内盖107时,由于内外气压平衡向外喷出水汽而发生意外事故,提高了料理机的使用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18,料理机的容器外壳还包括固定部33,固定部33设置于外壳主体30的底部,使外壳主体30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料理机和底座的固定或分离,便于对料理机容器内的料浆进行倾倒,或者对容器主体10进行清洗等工作,提高了操作方便度。
其中,固定部33还设置有第一通孔331,第一通孔331贯穿固定部33和外壳主体30底部,可使从底座方向伸入的卡勾通过第一通孔331与外壳主体30连接,进一步加固外壳主体30和底座的连接,防止外壳主体30相对底座发生转动。
可选地,第一通孔331可以是以容器主体10转动轴心为中心的弧形槽,弧形槽可以为多个。可以理解地,多个弧形槽的槽宽可以不同,弧形槽的槽宽可大于从底座方向伸入的卡勾的宽度,以使卡勾伸入,槽宽也可小于从底座方向伸入的卡勾的宽度,在卡勾转动后卡住卡勾,从而实现外壳主体30和底座的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18,料理机的容器外壳还包括电连接部(图中未标出),电连接部位于外壳主体30的底部,且与固定于容器主体10底部的加热盘17连接。其中,电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出),第二通孔贯穿外壳主体30的底部和电连接部,使得外界的电源端子可从底座方向通过第二通孔伸入容置腔301,且与容器主体10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81连接,从而对于第一连接电极181和容器主体10连接的加热盘17进行供电,以实现加热盘17对容器主体10内食材的加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有容器主体、外壳主体以及与容器主体相对固定的第一传动部和转动配合部。通过在外壳主体的底部设置通孔,可使从底座方向伸入的卡勾通过,以使外壳主体和底座固定连接,防止外壳主体相对底座发生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部和转动配合部的配合,可以使第一传动部受力而带动容器主体相对于外壳主体或底座转动,使得容腔内的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远离容腔中心并绕容腔中心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往容腔的内壁上方蔓延,增大与容腔内壁的接触面,从而料浆里密度较大的料渣沉降并粘附在容腔的内壁上,料浆里的浆液回流至容腔底部,最终实现浆液和料渣固液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料理机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内部形成上端开口的容腔;
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对固定,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容器主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部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底部,且与所述容器主体转动的轴心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是所述容器主体底部向下凸起的空心柱,所述空心柱所在的所述容器主体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空心柱内空间相通,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空心柱内空间及所述第一贯穿孔,且上端伸入所述容腔内,用于与刀组连接,下端用于与驱动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是单向轴承;
其中,所述空心柱内空间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直径,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空心柱内空间,所述第一轴承内周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轴承外周固定于所述空心柱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组,所述刀组位于所述容腔内且与所述转轴上端连接,所述转轴能带动所述刀组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容器主体旋转,以及一起带动所述刀组和所述容器主体沿第二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底盘,所述底盘朝向所述刀组的一侧设有第一研磨齿,所述刀组包括研磨件,所述研磨件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研磨齿相配合的第二研磨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下端,用于对所述容腔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包括上杯体,所述上杯体下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盘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上杯体和所述底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所述容腔;
所述加热盘边缘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盖,所述电极盖设有第二贯穿孔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电极盖位于所述加热盘背离所述底盘一侧,且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加热盘或所述容器主体;
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上端与所述加热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下端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柱外表面包括轴承套设区,用于套设第二轴承,使得所述空心柱受力时所述容器主体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上部的水平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变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的至少上部内表面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的至少上部内表面倾斜角度在5度至45度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下部的水平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盖设于所述容器主体上端开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第三轴承,用于与所述内盖相对转动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轴承是单向轴承,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受力带动所述容器主体沿一方向转动时,允许所述容器主体转动,在所述容器主体沿所述方向相反方向转动时,不允许所述容器主体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密封圈;
其中,所述内盖具有朝下凸起的第一卡缘,所述第一卡缘外周的直径小于所述容腔开口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卡缘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一卡缘外周和所述容腔开口内表面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开口边缘内侧是斜面,所述斜面处的所述容腔直径从下到上增大,以引导所述第一密封圈进入所述容腔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缘外周设有环槽;
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端为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卡入所述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下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子圈和第二子圈,所述第一子圈位于所述第二子圈内侧,并用以遮盖所述第一卡缘下端,所述第二子圈用于弹性抵持所述容器内表面,所述第一子圈和所述第二子圈用于密封所述内盖和所述容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导流面,以使所述容腔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卡缘过渡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圈;
其中,所述容器主体上端外周设有第五连接部,所述挡圈内侧设有第六连接部,所述挡圈和所述容器主体上端通过所述第六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固定,所述挡圈用于部分遮挡从所述容器主体开口流出的液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具有向外收敛且斜向上延伸的流体槽,形成鹰嘴结构的倒水口。
24.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CN202022903223.2U 2020-12-03 2020-12-03 料理机及其容器 Active CN216135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223.2U CN216135717U (zh) 2020-12-03 2020-12-03 料理机及其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223.2U CN216135717U (zh) 2020-12-03 2020-12-03 料理机及其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5717U true CN216135717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3223.2U Active CN216135717U (zh) 2020-12-03 2020-12-03 料理机及其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5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63104U (zh) 食物料理机
CA2529421C (en) Crushing and grinding mill and soybean milk maker with the mill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6343259U (zh) 一种离心过滤式原料打浆机
CN215605149U (zh) 料理机及其容器外壳
CN114601352A (zh) 料理机及其容器
CN213963103U (zh) 食物料理机
CN201374988Y (zh) 一种无网豆浆机的打浆装置
CN216135717U (zh) 料理机及其容器
CN107296527B (zh) 食物料理机
CN107296533B (zh) 食物料理机
WO2022116793A1 (zh) 食物料理机
CN109602299B (zh) 一种豆浆机
KR20190042663A (ko) 식품 요리기
CN101057746A (zh) 易清洗的磨、煮一体化豆浆机
CN210611939U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733664U (zh) 一种食品粉碎装置
CN208371667U (zh) 搅拌刀组件、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208769435U (zh) 一种带切片功能的原汁机
CN207679342U (zh) 一种能磨粉的破壁料理机
CN114587140B (zh) 饮品制备方法及料理机
CN112237389A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20089295U (zh) 一种具有双刀片结构且刀片45°布置的豆浆机
CN211432463U (zh) 一种清洗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6628286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4561848U (zh) 一种碾磨式豆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