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3725U -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3725U
CN216133725U CN202121265149.4U CN202121265149U CN216133725U CN 216133725 U CN216133725 U CN 216133725U CN 202121265149 U CN202121265149 U CN 202121265149U CN 216133725 U CN216133725 U CN 216133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sleeve
rod
swinging rod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51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明
周庆波
叶建文
林锦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nghua Advanced Tech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51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3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3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3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套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阻套管设备,其包括平台,所述平台沿电阻的加工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电阻进行下料的电阻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套管的电阻套管机构、用于对套设于所述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的套管包封机构和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回收的电阻回收机构,所述电阻套管机构包括输送结构、转盘结构、供料结构、夹持结构、第一打压结构、升降结构、裁切结构和第二打压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机构设备,以达到对电阻的套管效率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套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要求日益增加,以及通讯行业、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对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需要具备防爆功能的要求日益增多,需要在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上套设有套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现有的往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上套设套管的方式主要是手工套管,手工套管的流程具体为,首先,通过剪切机对一整卷胶料管进行剪切,以将一整卷胶料管切成多个等长的套管,然后通过人工将套管套至压敏电阻或者热敏电阻上,最后对已套管的压敏电阻或者热敏电阻进行包封。但是,由于压敏电阻或者热敏电阻的套管是通过人工进行的,由此,人工套管存在套管效率低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机构设备,以达到对电阻的套管效率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设备,其包括平台,所述平台沿电阻的加工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电阻进行下料的电阻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套管的电阻套管机构、用于对套设于所述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的套管包封机构和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回收的电阻回收机构,所述电阻套管机构包括:
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对电阻进行输送;
转盘结构,所述转盘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转盘结构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套管固定针和多个下压装置,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盘结构上,所述下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压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上;
供料结构,所述供料结构包括套管输送装置和第二套管固定针,所述套管输送装置用于将套管输送至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以使得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套管;
第一打压结构,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打压结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打压结构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进行向下按压;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相对所述转盘结构移动,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结构移动,以使得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上套至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打压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上;
裁切结构,所述裁切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裁切结构用于对所述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的第一套管固定针上的所述套管与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分离;
第二打压结构,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二打压结构靠近所述输送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打压结构和所述第二打压结构沿所述转盘结构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打压结构用于对所述下压装置进行打压,以使得所述下压装置沿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向下滑动,所述下压装置推动所述套管套落至所述电阻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阻套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盘结构、所述夹持结构、所述第一打压结构、所述升降结构、所述裁切结构和所述第二打压结构同步工作;
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套管机构的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摆动杆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偏心轮包括第一大径段和第一小径段;所述第一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摆动杆与所述第一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一摆动杆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前方;所述第一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夹持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摆动杆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偏心轮包括第二大径段和第二小径段;所述第二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二摆动杆与所述第二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二摆动杆设于所述第二偏心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打压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偏心轮、第三摆动杆和第三传动装置,所述第三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三偏心轮包括第三大径段和第三小径段;所述第三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摆动杆与所述第三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三摆动杆设于第三偏心轮的上方;所述第三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装置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升降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第四传动组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偏心轮、第四摆动杆和第四传动装置,所述第四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四偏心轮包括第四大径段和第四小径段;所述第四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摆动杆与所述第四偏心轮抵接,所述第四摆动杆设于所述第四偏心轮的前方;所述第四摆动杆通过所述第四传动装置与所述裁切结构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装置带动所述裁切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第五传动组件,所述第五传动组件包括第五偏心轮、第五摆动杆和第五传动装置,所述第五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五偏心轮包括第五大径段和第五小径段;所述第五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五摆动杆与所述第五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五摆动杆与所述第五偏心轮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五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五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打压结构在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结构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滑杆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所述滑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用于夹持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滑块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滑杆的顶端;
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六摆动杆,所述第六摆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二摆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杆和升降加长臂,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升降加长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五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三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升降加长臂的一侧连接,所述升降加长臂的另一侧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传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杆和第七摆动杆,所述第七摆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四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七摆动杆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七摆动杆的顶部与所述裁切结构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传动装置包括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摆动杆具有相互竖直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五偏心轮与所述第五摆动杆的竖直段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底部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五摆动杆的水平段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套管结构还包括第一检料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和所述定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和所述定位传感器沿输送带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设于被所述第二打压结构打压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的下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阻通过连接带连接,以形成电阻带;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阻下料机构的第二支撑台,所述电阻下料机构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带,所述支撑结构设有下料工位;
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旁侧,所述推动结构用于推动所述电阻带向前移动;
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前侧,所述吸附结构在吸附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吸附结构用于转移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所述电阻带;
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设于所述吸附结构的下方,所述下料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带并将所述电阻带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其中,当所述吸附结构处于吸附位置时,所述吸附结构对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所述电阻带进行吸附;当所述吸附结构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吸附结构将所述电阻带释放,所述电阻带下落至所述下料结构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套管包封机构的第三平台,所述套管包封机构包括:
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三平台上,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有包封工位,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套设有套管的电阻带输送至所述包封工位;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第三平台的下方,所述鼓风机设有出风口;
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发热结构的进风口连通;
气体分流结构,所述气体分流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气体分流结构的进风口与所述发热结构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分流结构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包封工位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设备,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设备,首先,电阻下料机构对电阻进行下料,且将电阻输送至电阻套管机构处;
然后,电阻套管机构对电阻进行套管,具体为套管输送装置将套管输送至第二套管固定针后,套管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外;接着,夹持结构夹持第二固定针外的套管,第一打压结构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套管固定针进行向下按压;再接着,升降结构带动夹持结构向上移动,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套管上套至被第一打压结构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上;然后,裁切结构对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的第一套管固定针上的所述套管与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分离;最后,转盘结构转动,套设有套管的第一套管固定针转动至位于第二打压结构的下方,第二打压结构对下压装置进行打压,下压装置沿第一套管固定针向下滑动,下压装置推动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再然后,电阻被输送至套管包封机构处,套管包封机构对套设于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
最后,电阻回收机构对套管完成后的电阻进行回收;由此,电阻套管设备对电阻进行自动套管,整个电阻套管过程无需人工的参与,从而达到套管效率高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支撑结构和推动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推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下料结构和翻转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的翻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图9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图11在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第一打压结构和第二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裁切结构和第四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第二打压结构和第五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夹持结构、升降结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三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夹持结构和第一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升降结构和第二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的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的气体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的气体分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平台;11、第一支撑台;12、第二支撑台;13、第三支撑台;2、电阻下料机构;21、支撑结构;211、第一支撑架;212、支撑柱;213、下料工位;22、推动结构;221、第二支撑架;222、转动装置;2221、第二转轴;2222、第一固定座;2223、第二固定座;2224、第六偏心轮;223、第一驱动装置;224、第六传动装置;225、第七传动装置;23、吸附结构;231、第二连接板;232、第二驱动装置;24、下料结构;241、下料导轨;2411、空槽;242、第一输送装置;2421、第三连接板;2422、第一转动轮;2423、第二转动轮;243、第五驱动装置;25、翻转结构;251、翻转盘;252、第三转轴;253、铰接组件; 2531、第一铰链轴;2532、第二铰链轴;254、第三驱动装置;26、第三固定座;3、电阻套管机构;31、输送结构;32、转盘结构;321、第一套管固定针;33、下压装置;331、下压座;332、下压针;333、下压臂;34、供料结构;341、套管输送装置;342、第二套管固定针; 35、夹持结构;351、第一夹持装置;3511、第一夹持座;3512、第一转臂;3513、后夹头;35131、第一夹持面;3514、第一前夹头;3515、摆动块;352、第二夹持装置;3521、第二夹持座;3522、第二转臂; 3523、第二前夹头;35231、第二夹持面;36、第一打压结构;361、第一支撑座;362、第一打压臂;37、升降结构;371、滑块;372、滑杆;38、裁切结构;39、第二打压结构;310、驱动结构;3101、第一转轴;3102、连接轴;3103、第一传动组件;31031、第一偏心轮;31032、第一摆动杆;31033、第一传动装置;310331、第一连杆;310332、第二连杆;310333、第三连杆;310334、第六摆动杆;31034、第一弹性件;31035、第一轴承座;3104、第二传动组件;31041、第二偏心轮; 31042、第二摆动杆;31043、第二传动装置;31044、第二弹性件;31045、第二轴承座;3105、第三传动组件;31051、第三偏心轮;31052、第三摆动杆;31053、第三传动装置;310531、第五连杆;310532、升降加长臂;31054、第三轴承座;31055、第三弹性件;3106、第四传动组件;31061、第四偏心轮;31062、第四摆动杆;31063、第四传动装置;310631、第六连杆;310632、第七摆动杆;31064、第四轴承座;31065、第四弹性件;3107、第五传动组件;31071、第五偏心轮;31072、第五摆动杆;310721、竖直段;310722、水平段;31073、第五传动装置;31074、第五轴承座;31075、第五弹性件;3108、驱动件;3109、分割器;311、压平结构;4、套管包封机构;41、第二输送装置;411、第四固定座;4111、包封工位;412、第一送料组件;4121、第三转动轮;4122、第四转动轮;4123、第六驱动装置;42、气体分流装置; 421、第一气体分流座;4211、进气口;4212、出气口;422、第二气体分流座;4221、进风口;4222、出风口;4223、出气腔;4224、出风栏;43、第三输送装置;431、第五固定座;432、第二送料组件; 4321、第五转动轮;4322、第六转动轮;4323、第七驱动装置;44、第一风管;45、第二风管;46、保护罩;5、电阻回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图1-2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设备,其包括平台1,平台1沿电阻的加工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电阻进行下料的电阻下料机构2、用于对电阻进行套管的电阻套管机构3、用于对套设于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的套管包封机构4和用于对电阻进行回收的电阻回收机构5,电阻套管机构3包括输送结构31、转盘结构32、供料结构34、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输送结构31设于平台1上,输送结构31用于对电阻进行输送;转盘结构32转动连接于平台1上,转盘结构32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多个下压装置33,第一套管固定针32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转盘结构32上,下压装置33和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一一对应设置,下压装置33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供料结构34包括套管输送装置34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套管输送装置341用于将套管输送至第二套管固定针342,以使得套管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夹持结构35设于平台1上,夹持结构35用于夹持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第一打压结构36设于平台 1上,第一打压结构36与夹持结构35相对应设置,第一打压结构36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向下按压;升降结构37与夹持结构35连接,升降结构37在垂直方向上相对转盘结构32移动,升降结构37用于带动夹持结构35移动,以使得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上套至被第一打压结构36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裁切结构 38设于平台1上,裁切结构38用于对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第一打压结构36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的套管与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分离;第二打压结构39设于平台1上,第二打压结构39 靠近输送结构31设置,第一打压结构36和第二打压结构39沿转盘结构 32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打压结构39用于对下压装置33进行打压,以使得下压装置33沿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滑动,下压装置33推动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3,首先,电阻下料机构2对电阻进行下料,且将电阻输送至电阻套管机构3处;
然后,电阻套管机构3对电阻进行套管,具体为套管输送装置341 将套管输送至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后,套管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 外;接着,夹持结构35夹持第二固定针外的套管,第一打压结构36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向下按压;再接着,升降结构37带动夹持结构35向上移动,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上套至被第一打压结构36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然后,裁切结构 38对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第一打压结构36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的套管与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分离;最后,转盘结构32转动,套设有套管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转动至位于第二打压结构39的下方,第二打压结构39对下压装置33进行打压,下压装置33 沿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滑动,下压装置33推动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再然后,电阻被输送至套管包封机构4处,套管包封机构4对套设于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
最后,电阻回收机构5对套管完成后的电阻进行回收;由此,电阻套管设备对电阻进行自动套管,整个电阻套管过程无需人工的参与,从而达到套管效率高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平台1包括用于对电阻套管机构3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台11、用于对电阻上料机构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台12、用于对套管包封机构4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台13和用于对电阻回收机构5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8所示,多个电阻通过连接带连接,以形成电阻带;平台1包括用于支撑电阻下料机构2的第二支撑台12,电阻下料机构2包括支撑结构21、推动结构22、吸附结构 23和下料结构24,支撑结构21设于第二支撑台12上,支撑结构21 用于支撑电阻带,支撑结构21设有下料工位213;推动结构22设于支撑结构21的旁侧,推动结构22用于推动电阻带向前移动;吸附结构 23设于支撑结构21的前侧,吸附结构23在吸附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吸附结构23用于转移位于下料工位213的电阻带;下料结构24设于吸附结构23的下方,下料结构24用于支撑电阻带并将电阻带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其中,当吸附结构23处于吸附位置时,吸附结构23对位于下料工位213的电阻带进行吸附;当吸附结构23位于释放位置时,吸附结构23将电阻带释放,电阻带下落至下料结构24中。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下料机构2,操作人员将多条电阻带堆放在支撑结构21上,推动结构22推动电阻带向前移动,使得有电阻带位于支撑结构21的下料工位213处;接着,吸附结构23移动至吸附位置,在吸附结构23对位于下料工位213处的电阻带进行吸附后,吸附结构23移动至释放位置,吸附结构23释放电阻带,电阻带下落至下料结构24,下料结构24将电阻带输送至电阻套管机构3处,由此,上述电阻的下料过程实现了自动下料的目的,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电阻带的下料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3和4所示,支撑结构2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架211,第一支撑架211通过支撑柱212设于第二支撑台12的顶端,相邻的第一支撑架211之间间隔设置,下料工位213设于第一支撑架211的前侧。由此,第一支撑架211用于对电阻带进行支撑,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架211设为三个,三个第一支撑架211在第二支撑台12上等距间隔设置;
另外,支撑柱212对第一支撑架211进行支撑,示例性地,支撑柱212优选为调节柱,调节柱调节第一支撑架211的顶端相对于基座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5和6所示,为了使得电阻带在下料过程中往第一支撑架211的下料工位213处移动,以便于吸附结构23对位于下料工位213处的电阻带进行吸附,推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221、转动装置222和第一驱动装置223,第二支撑架221设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架221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架221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支撑架211的外侧;转动装置222包括第二转轴2221、第一固定座2222、第二固定座2223和第六偏心轮 2224,第一固定座2222设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座2222相对设置于第二支撑台12上,第二转轴2221相对的两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座 2222上,第六偏心轮2224固定于第二转轴2221上,第二固定座2223 固定于第六偏心轮2224上,且第二固定轴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23通过第六传动装置224与第二转轴2221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23用于驱动第二转轴2221转动。由此,当第一驱动装置223 通过第六传动装置224驱动第二转轴2221转动时,第二转轴2221转动,第二转轴2221带动第六偏心轮2224转动,第六偏心轮2224做偏心运动,第六偏心轮2224带动第二固定座2223做偏心运动,第二固定座2223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架221做偏心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架221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进行移动,尤其在第二支撑架221同时进行向前移动和向上移动时,第二支撑架221对电阻带进行向前的移动;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223为电动机,第六传动装置224为传动轮和皮带,由此,使得第一驱动装置223具有驱动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的优点,以及便于第六传动装置224将第一驱动装置 223所输出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转轴22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5和6所示,转动装置222的数量和第一连接板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转动装置222设为两个,两个转动装置222之间通过第七传动装置225传动连接。由此,两个转动装置222分别对位于第一支撑架211前方和后方的电阻带进行推动,第二支撑架221的前方和后方均具有推动力,从而便于所有电阻带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7所示,吸附结构23通过第三固定座26设于第二支撑平台1上,支撑结构21和推动装置设于第三固定座26内,吸附结构23包括真空吸附头、第二连接板231和第二驱动装置232,真空吸附头用于吸附和释放电阻带;真空吸附头设于第二连接板231上;第二驱动装置232设于第三固定座26上,第二驱动装置23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231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32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板231在吸附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由此,当第二连接板231在吸附位置时,真空吸附头对位于下料工位213处的电阻带进行吸附,真空吸附头对电阻带吸附完成后,第二驱动装置232 带动第二连接板231往释放位置处移动;当第二连接板231处于释放位置,真空吸附头对电阻带进行释放;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板231设有两个腰形槽,两个腰形槽分别设有两个真空吸附头,从而便于真空吸附头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电阻带在第一支撑架211上的设置,电阻朝下设置,连接带朝上设置,连接带与第一支撑架211连接,在吸附结构23对电阻带释放后,为了使得被吸附结构23释放后的电阻带能与下料结构24接触,该电阻下料机构2还包括翻转结构25,翻转结构25设于第三固定座26上,且翻转结构25 设于第一支撑架211和下料结构24之间,翻转结构25用于在吸附结构23对电阻带释放后,翻转结构25承接电阻带,且进行翻转,以使得连接带与下料结构24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8所示,翻转结构25包括翻转盘 251、铰接组件253和第三驱动装置254,翻转盘251设于第一支撑架 211和下料结构24之间,且翻转盘251通过第三转轴252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座26上;铰接组件253分别第三固定座26上,铰接组件253包括第一铰接轴2531和与第一铰接轴2531转动连接的第二铰接轴 2532,第一铰接轴2531与第三转轴252转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254 设于第三固定座26上,第三驱动装置25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铰接轴 2532连接,第三驱动装置254用于驱动第二铰接轴2532转动。由此,当吸附结构23对电阻带释放后,电阻带下落至翻转盘251,电阻朝内设置,连接带朝外设置,此时,第三驱动装置254的动力输出端向前移动,第一铰链轴2531和第二铰链轴2532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转动,翻转盘251向下翻转,电阻带向下掉落,连接带与下料结构24接触,电阻朝上设置,从而便于电阻带与下料结构24的接触;
当翻转盘251对电阻带的翻转完成后,第三驱动装置254的动力输出端向后移动,第一铰链轴2531和第二铰链轴2532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翻转盘251向上翻动,以等待下一个电阻带的掉落;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装置254为气缸,气缸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7所示,下料结构24包括下料导轨241、第一输送装置242和第五驱动装置243,下料导轨241设于第二支撑平台1上,下料导轨241设有用于放置电阻带的空槽2411,空槽2411的前侧开口;
第一输送装置242包括第三连接板2421、第一转动轮2422、第二转动轮2423和皮带,第一转动轮2422和第二转动轮2423均设于第三连接板2421上,第一转动轮2422和第二转动轮2423通过皮带连接,第一转动轮242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第五驱动装置24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连接板2421连接,第五驱动装置243用于驱动第三连接板2421在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由此,翻转结构25对电阻带进行翻转后,空槽2411便于释放后的电阻带下落至下料导轨241中;并且,由于空槽2411的前侧开口,便于第一输送装置242在第五驱动装置243的驱动下,进入空槽2411内,对电阻带进行压紧和输送;
此外,当第三连接板2421在压紧位置时,电阻带位于空槽2411 中,皮带压紧电阻带,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动轮2422转动,皮带带动电阻带往下一加工工位处移动;当第三连接板2421在松开位置时,皮带远离空槽2411,由此,便于释放后的电阻带进进入下料导轨241 的空槽2411内;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装置为电动机,第五驱动装置243为气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7所示,下料结构24还包括第一检料传感器,第二检料传感器设于第二支撑平台1上,第二检料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槽2411内是否有电阻带。由此,当第二检料传感器检测到空槽2411内没有电阻带时,该电阻下料机构2进行电阻带的下料;当第二检料传感器检测到空槽2411内有电阻带时,该电阻下料机构2 不进行电阻带的下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阻下料机构2的电阻下料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一种电阻下料机构2的下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操作人员将多个电阻带放置于第一支撑架211上,其中,连接带与第一支撑架211连接,且电阻朝下设置;
S2、第二检料传感器检测下料导轨241的空槽2411内是否有电阻带,当检料传感器检测到下料导轨241的空槽2411内没有电阻带时,第二检料传感器发出下料信号至控制结构;
S3、控制结构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3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装置223 驱动转动装置222转动,第二支撑架221带动电阻带向前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架211的下料工位213处设有电阻带;
S4、真空吸附头对位于下料工位213处的电阻带进行吸附,第二驱动装置232带动真空吸附头往释放位置处移动,当真空吸附头移动至释放位置处时,真空吸附头对电阻带进行释放,电阻带下落至翻转盘251上;
S5、第三驱动装置254的动力输出端向前移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转动,翻转盘251向下转动,电阻带下落至下料导轨241上,其中,连接带朝下设置,且与下料导轨241 连接;
S6、第五驱动装置243驱动第三连接板2421往压紧位置处移动,皮带压紧电阻带,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动轮2422转动,皮带带动电阻带往下一加工工位移动,从而将单个电阻带往下一加工工位处输送;当完成电阻带的输送时,重复步骤S2-S6,以进行下一个电阻带的下料。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阻下料机构2,以达到对电阻下料效率高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22所示,电阻套管机构3包括输送结构31、转盘结构32、供料结构34、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 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输送结构31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输送结构31用于对电阻进行输送;转盘结构32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台 11上,转盘结构32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多个下压装置33,第一套管固定针32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转盘结构32上,下压装置33和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一一对应设置,下压装置33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供料结构34包括套管输送装置34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套管输送装置341用于将套管输送至第二套管固定针342,以使得套管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夹持结构35设于第一支撑台11 上,夹持结构35用于夹持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第一打压结构36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第一打压结构36与夹持结构35相对应设置,第一打压结构36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向下按压;升降结构37与夹持结构35连接,升降结构37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转盘结构32移动,升降结构37用于带动夹持结构35移动,以使得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上套至被第一打压结构36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裁切结构38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裁切结构38用于对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第一打压结构36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的套管与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分离;第二打压结构39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第二打压结构39靠近输送结构31设置,第一打压结构36和第二打压结构39沿转盘结构32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打压结构39用于对下压装置33进行打压,以使得下压装置33沿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滑动,下压装置33推动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套管机构3,首先,套管输送装置341将套管输送至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后,套管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接着,夹持结构35夹持第二固定针外的套管,第一打压结构36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向下按压;再接着,升降结构37带动夹持结构35向上移动,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 外的套管上套至被第一打压结构36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然后,裁切结构38对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36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的所述套管与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所述套管分离;最后,转盘结构32转动,套设有套管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转动至位于第二打压结构39的下方,第二打压结构39对下压装置33进行打压,下压装置33沿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滑动,下压装置 33推动套管套落至电阻上,由此,电阻套管机构3对电阻进行自动套管,整个电阻套管过程无需人工的参与,从而达到套管效率高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9、11、12、13、14、15、16、17、 18、19、20和21所示,为了便于转盘结构32、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的同步工作,该电阻套管机构3还包括驱动结构310,转盘结构32、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均与驱动结构310连接,驱动结构310用于驱动转盘结构32、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同步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9、12、13、14、15、16、17、18、 19、20和21所示,驱动结构310包括第一转轴3101、连接轴3102、第一传动组件3103、第二传动组件3104、第三传动组件3105、第四传动组件3106、第五传动组件3107和驱动件3108,第一转轴3101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台11上;连接轴3102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连接轴 3102和第一转轴3101相对设置;第一传动组件3103包括第一偏心轮 31031、第一摆动杆31032、第一弹性件31034和第一传动装置31033,第一偏心轮3103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3101上,第一偏心轮31031包括第一大径段和第一小径段,第一大径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小径段的直径;第一摆动杆31032转动连接于支架上,第一摆动杆31032与第一偏心轮31031抵接,第一摆动杆31032设于第一偏心轮31031的前方,第一摆动杆31032通过第一弹性件31034与连接轴3102连接;第一传动装置31033的一侧与第一摆动杆31032连接,第一传动装置31033 的另一侧与夹持结构35连接,第一传动装置31033带动夹持结构35 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第二传动组件3104包括第二偏心轮31041、第二摆动杆31042、第二弹性件31044和第二传动装置31043,第二偏心轮 3104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3101上,第二偏心轮31041包括第二大径段和第二小径段,第二大径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小径段的直径;第二摆动杆31042转动连接于支架上,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偏心轮31041 抵接,第二摆动杆31042设于第二偏心轮31041的上方,第二摆动杆 31042通过第二弹性件31044与连接轴3102连接;第二传动装置31043 的一侧与第二摆动杆31042连接,第二传动装置31043的另一侧与第一打压结构36连接,第二传动装置31043带动第一打压结构36在竖直方向上摆动;第三传动组件3105包括第三偏心轮31051、第三摆动杆31052、第三弹性件31055和第三传动装置31053,第三偏心轮31051 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3101上,第三偏心轮31051包括第三大径段和第三小径段,第三大径段的直径大于第三小径段的直径;第三摆动杆 31052转动连接于支架上,第三摆动杆31052与第三偏心轮31051抵接,第三摆动杆31052设于第三偏心轮31051的上方,第三摆动杆31052 通过第三弹性件31055与分割器3109连接;第三传动装置31053的一侧与第三摆动杆31052连接,第三传动装置31053的另一侧与升降结构37连接,第三传动装置31053带动升降结构37在竖直方向移动;第四传动组件3106包括第四偏心轮31061、第四摆动杆31062、第四弹性件31065和第四传动装置31063,第四偏心轮3106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3101上,第四偏心轮31061包括第四大径段和第四小径段,第四大径段的直径大于第四小径段的直径;第四摆动杆31062转动连接于支架上,第四摆动杆31062与第四偏心轮31061抵接,第四摆动杆 31062设于第四偏心轮31061的前方,第四摆动杆31062通过第四弹性件31065与连接轴3102连接;第四传动装置31063的一侧与第四摆动杆31062连接,第四传动装置31063的另一侧与裁切结构38连接,第四传动装置31063带动裁切结构38在水平方向上摆动;第五传动组件 3107包括第五偏心轮31071、第五摆动杆31072、第五弹性件31075 和第五传动装置31073,第五偏心轮3107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3101 上,第五偏心轮31071包括第五大径段和第五小径段,第五大径段的直径大于第五小径段的直径;第五摆动杆31072转动连接于支架上,第五摆动杆31072与第五偏心轮31071抵接,第五摆动杆31072与第五偏心轮31071的侧面连接,第五摆动杆31072通过第五弹性件31075 与连接轴3102连接;第五传动装置31073的一侧与第五摆动杆31072连接,第五传动装置31073的另一侧与第二打压结构39连接;驱动件 3108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3101和转盘结构32连接,驱动件3108 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101和转盘结构32转动。由此,由于第一偏心轮 31031、第二偏心轮31041、第三偏心轮31051、第四偏心轮31061和第五偏心轮31071均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当第一转轴3101在驱动件 3108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时,各个偏心轮的大径段和小径段交替与其对应设置的摆动杆接触,从而实现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的工作状态的切换;
示例性地,以第一打压结构36指向第二打压结构39的方向设为朝向前方的方向,第一转轴3101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连接轴 3102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后侧,为了更好地描述第一偏心轮31031、第二偏心轮31041、第三偏心轮31051、第四偏心轮31061和第五偏心轮31071的运动状态,下面对夹持结构35、第一打压结构36、升降结构37、裁切结构38和第二打压结构39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1)夹持结构35:当第一偏心轮31031的第一大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时,第一摆动杆31032向前移动,第一横向装置与第一摆动杆31032连接的一侧向前移动,第一传动装置31033与夹持结构 35连接的一侧顺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当第一偏心轮31031的第一小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时,相较于第一偏心轮31031的大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而言,第一摆动杆31032向后移动,第一传动装置31033与第一摆动杆31032连接的一侧向后移动,第一传动装置31033与夹持结构35连接的一侧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由此,通过第一传动装置31033,以实现夹持结构35对套设于第二固定针的套管的紧固与松开;
(2)第一打压结构36:当第二偏心轮31041的第二大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时,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偏心轮31041接触的一侧向上升起,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传动装置31043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二传动装置31043向下移动;当第二偏心轮31041的第二小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时,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偏心轮31041接触的一侧向下降,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传动装置31043 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一竖向装置向上移动;由此,通过第二传动装置31043的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以实现第一打压结构36的上下移动;
(3)升降结构37:当第三偏心轮31051的第三大径段与第三摆动杆31052接触时,第三摆动杆31052与第三传动装置31053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三传动装置31053向上移动,此时,升降结构37向上移动;当第三偏心轮31051的第三小径段与第三摆动杆31052接触时,第三摆动杆31052与第三传动装置31053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三传动装置31053向下移动,此时,升降结构37向下移动;
(4)裁切结构38:当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大径段与第四摆动杆31062接触时,第四摆动杆31062向前移动,第四传动装置31063 与第四摆动杆31062连接的一侧向前移动,第四传动装置31063与裁切结构38连接的一侧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此时,裁切结构38对套管不裁切;当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小径段与第四摆动杆31062 接触时,第四摆动杆31062向后移动,第四传动装置31063与第四摆动杆31062连接的一侧向后移动,第四传动装置31063与裁切结构38 连接的一侧顺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此时,裁切结构38对套管进行裁切;
(5)第二打压结构39:当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大径段与第五摆动杆31072接触时,第五摆动杆31072向前移动,第五传动装置31073 与第五摆动杆31072连接杆的一侧向下移动;当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小径段与第五摆动杆31072接触时,第五摆动杆31072向后移动,第五传动装置31073与第五摆动杆31072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由此,通过第五传动装置31073的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以实现第二打压结构39的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5所示,为了便于驱动件3108 对第一转轴3101和转盘结构32进行驱动,驱动结构310还包括分割器3109,分割器3109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割器 3109的输入端与驱动件3108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分割器3109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转轴3101连接,分割器3109的第二输出端与转盘结构 32连接;
示例性地,分割器3109的输入端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驱动件3108 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分割器3109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第一转轴310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5所示,驱动件3108为套管电动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9、20和23所示,第一摆动杆 31032通过第一轴承座31035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升降结构37 包括滑杆372和滑动连接于滑杆372上的滑块371,滑杆372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夹持结构35包括第一夹持装置351和第二夹持装置352,第一传动装置31033包括第一连杆310331、第二连杆310332、第三连杆310333和第六摆动杆310334,第六摆动杆310334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连杆310331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一摆动杆31032连接,第一连杆310331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六摆动杆310334的底端连接,第二连杆310332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六摆动杆310334连接,第二连杆310332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一夹持装置351连接;第三连杆310333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六摆动杆310334连接,第三连杆310333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二夹持装置352连接;
第一夹持装置351包括第一夹持座3511、第一转臂3512、后夹头 3513和第一前夹头3514,第一夹持座3511设于升降结构37的顶端;第一转臂3512转动连接于滑块371的顶端,第一转臂3512的一侧与第二连杆310332连接,第一转臂3512的另一侧与后夹头3513连接;第一前夹头3514和后夹头3513相对设置于第一夹持座3511上,第一前夹头3514固定设置于第一夹持座3511的前侧,后夹头3513滑动连接于第一夹持座3511的后侧,后夹头3513的前侧与第一前夹头3514 相对设置,后夹头3513的后侧通过摆动块3515滑动连接于第一转臂 3512的滑动槽内;其中,后夹头3513设有第一夹持面35131,第一夹持面35131用于夹持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
第二夹持装置352包括第二夹持座3521、第二转臂3522和第二前夹头3523,第二夹持座3521设于滑杆372的顶端,第二转臂3522转动连接于第二夹持座3521的顶端,第二转臂3522的一侧与第三连杆 310333连接,第二转臂3522的另一侧与第二前夹头3523连接;其中,第二前夹头3523设有第二夹持面35231,第二夹持面35231用于夹持第二套管固定针342;
基于上述设置,当裁切结构38对套管裁切完成后,第一偏心轮 31031的第一大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第一摆动杆31032向前移动,第一摆动杆31032带动第一连杆310331向前移动,第一连杆 310331带动第六摆动杆310334顺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的方向),第一转臂3512和第二转臂3522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臂3512带动后夹头顺时针转动,后夹头3513与第一前夹头3514分离,后夹头3513对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松开;第二转臂3522带动第二前夹头3523顺时针转动,第二前夹头3523压紧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的外侧,第二前夹头3523抵接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因此,防止套管沿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向下滑动;
当需要将套管上套至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第一偏心轮31031 的第一小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相较于第一偏心轮31031的大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而言,第一摆动杆31032向后移动,第一摆动杆31032带动第一连杆310331向后移动,第一连杆310331 带动第六摆动杆310334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的方向),第一转臂 3512和第二转臂3522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臂3512带动后夹头逆时针转动,后夹头与第一前夹头3514抵接,后夹头对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进行夹紧;第二转臂3522带动第二前夹头3523逆时针转动,第二前夹头3523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分离,第二前夹头3523 对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不夹紧,因此,当升降结构37 向上移动时,升降结构37带动第一夹持座3511向上移动,后夹头和第一前夹头3514带动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上套至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6所示,第二摆动杆31042通过第二轴承座31045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第二传动装置31043包括第四连杆,第四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四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二摆动杆31042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一打压结构36连接;
第一打压结构36包括第一支撑座361和第一打压臂362,第一支撑座361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第一打压臂362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361上,第一打压臂362的一侧与第四连杆连接,第一打压臂362 的另一侧用于打压第一套管固定针321;
基于上述设置,当需要将套管上套至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上时,第一套管固定针321需要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为,当第二偏心轮 31041的第二大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时,第二摆动杆31042 与第二偏心轮31041接触的一侧向上升起(即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轴承座31045连接的一侧向上升起),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四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一打压臂362与第四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一打压臂362的另一侧向下移动,以对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打压;
当往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套管完成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需要向上移动,直至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上移动的过程为,当第二偏心轮31041的第二小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时,相较于第二偏心轮31041的第二大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而言,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偏心轮31041 接触的一侧向下降(即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轴承座31045连接的一侧向下降),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四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一打压臂362与第四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一打压臂362的另一侧向上移动,第一打压臂362对第一套管固定针321不进行打压,从而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向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1所示,第三摆动杆31052通过第三轴承座31054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第三传动装置31053包括第五连杆310531和升降加长臂310532,第一支撑台11上设有第二支撑座,升降加长臂31053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座上;第五连杆310531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三摆动杆31052连接,第五连杆 310531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升降加长臂310532的一侧连接,升降加长臂310532的另一侧与升降结构37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当往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套管完成后,第三偏心轮31051的第三大径段与第三摆动杆31052接触,第三摆动杆31052 与第五连杆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即与第三轴承座31054连接的一侧),第五连杆310531向上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与第五连杆 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的另一侧向下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带动升降结构37下降,从而使得升降结构37下降至最低位;
当需要往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套管时,第三偏心轮31051的第三小径段与第三摆动杆31052接触,第三摆动杆31052与第五连杆 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即与第三轴承座31054连接的一侧),第五连杆310531向下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与第五连杆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的另一侧向上移动,升降加长臂 310532带动升降结构37上升,从而使得升降结构37上升至最高位,完成对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的套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7所示,第四摆动杆31062通过第四轴承座31064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第四传动装置31063包括第六连杆310631和第七摆动杆310632,第七摆动杆31063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六连杆310631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四摆动杆31062连接,第六连杆310631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七摆动杆 310632的底部连接,第七摆动杆310632的顶部与裁切结构38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当裁切机构对同时设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处的套管切割完成后,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大径段与第四摆动杆31062接触,第四摆动杆31062向前移动,第四摆动杆31062带动第六连杆310631逆时针转动,裁切结构38往远离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之间的间隙转动;
当裁切机构需要对同时设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处的套管裁切时,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小径段与第四摆动杆31062接触,相较于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大径段与第四摆动杆 31062接触而言,第四摆动杆31062向后移动,第四摆动杆31062带动第六连杆310631顺时针转动,裁切结构38往靠近第一套管固定针321 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之间的间隙转动,从而对设于第一套管固定针 32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处的套管进行裁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7所示,裁切结构38包括刀片,刀片用于对套管进行裁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8所示,第五摆动杆31072通过第五轴承座31074设于第一支撑台11的前侧,第五传动装置31073包括第七连杆,第七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五摆动杆31072具有相互竖直的竖直段310721和水平段310722,第五偏心轮31071与第五摆动杆31072的竖直段310721连接,第七连杆的底部通过万向轴承与第五摆动杆31072的水平段310722连接,第七连杆的顶部与第二打压结构39连接;
下压装置33包括下压座331、下压针332和下压臂333,下压座 331固定于转盘结构32的底端,下压臂333的一侧通过弹性件转动连接于下压座331的下部,下压臂333的另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且下压臂333的另一侧位于套管的上方;下压针332插设于转盘结构32上,下压针33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转盘结构32 相对的两侧,下压针332用于对下压臂333进行打压;
基于上述设置,当电阻移动至第二套管固定针342的正下方,即需要对电阻进行套管时,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大径段与第五摆动杆31072接触,第五摆动杆31072的竖直段310721向前移动,第五摆动杆31072的水平段310722与第七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七连杆向下移动,第七连杆带动第二打压结构39向下移动,第二打压结构 39对下压针332进行打压,下压针332对下压臂333进行打压,下压臂333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下压臂333将套管往下推,从而使得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当对电阻套管完成后,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小径段与第五摆杆接触,相对于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大径段与第五摆动杆31072 接触而言,第五摆动杆31072的竖直段310721向后移动,第五摆动杆 31072的水平段310722与第七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七连杆带动第二打压结构39向上移动,下压臂333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处有足够的用于套设套管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0、11、12、15和18所示,第二打压结构39为第二打压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该电阻套管机构3还包括第一检料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第一检料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设于第一支撑台11 上,第一检料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沿输送带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检料传感器设于被第二打压结构39打压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的下方;
示例性地,第一检料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没有电阻经过,当第一检料传感器检测到有电阻时,则驱动件3108开始工作,以对电阻进行套管;当定位传感器检测到有电阻时,输送机构停止对电阻进行输送,电阻在该位置停下,并且该自动套管机构在该位置对电阻进行套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6-22所示,第一摆动杆31032、第二摆动杆31042、第四摆动杆31062和第五摆动杆31072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件31034、第二弹性件31044、第四弹性件31065和第五弹性件 31075与连接轴3102连接,第三摆动杆31052通过第三弹性件31055 与分割器3109连接,由此,保证各个摆动杆的自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6-21所示,第一偏心轮31031 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摆动杆31032连接,第二偏心轮31041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摆动杆31042连接,第三偏心轮31051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三摆动杆31052连接,第四偏心轮31061通过第四轴承与第四摆动杆 31062连接,第五偏心轮31071通过第五轴承与第五摆动杆31072连接,由此,各个偏心轮没有直接与各个摆动杆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各个偏心轮和各个摆动杆之间的磨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9所示,该电阻套管机构3还包括压平结构311,压平结构311设于第一支撑台11上,压平结构311 用于对已套管的电阻进行套管的压平,从而使得各个电阻能紧凑地套设于电阻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套管机构的自动套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输送结构31对电阻进行输送,驱动件3108驱动第一转轴3101 和转盘结构32进行转动;
S2、第一套管固定针321的下压:第二偏心轮31041的第二大径段与第二摆动杆31042接触时,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偏心轮31041 接触的一侧向上升起(即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二轴承座31045连接的一侧向上升起),第二摆动杆31042与第四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一打压臂362与第四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上移动,第一打压臂362的另一侧向下移动,以对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进行打压;
S3、第一夹持装置351的上升:第三偏心轮31051的第三小径段与第三摆动杆31052接触,第三摆动杆31052与第五连杆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即与第三轴承座31054连接的一侧),第五连杆 310531向下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与第五连杆31053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的另一侧向上移动,升降加长臂310532 带动升降结构37上升,从而使得升降结构37上升至最高位;
与此同时,第一偏心轮31031的第一小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 接触,相较于第一偏心轮31031的大径段与第一摆动杆31032接触而言,第一摆动杆31032向后移动,第一摆动杆31032带动第一连杆 310331向后移动,第一连杆310331带动第六摆动杆310334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的方向),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3522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臂带动后夹头逆时针转动,后夹头与第一前夹头3514抵接,后夹头对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进行夹紧;第二转臂3522带动第二前夹头3523逆时针转动,第二前夹头3523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分离,第二前夹头3523对套设于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外的套管不夹紧;
S4、套管的裁切: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小径段与第四摆动杆 31062接触,相较于第四偏心轮31061的第四大径段与第四摆动杆 31062接触而言,第四摆动杆31062向后移动,第四摆动杆31062带动第五连杆310531顺时针转动,裁切机构往靠近第一套管固定针321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之间的间隙转动,从而对设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 和第二套管固定针342处的套管进行裁切;
S5、电阻的套管:转盘结构32对已套管的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转动至定位传感器所定位的位置,第五偏心轮31071的第五大径段与第五摆动杆31072接触,第五摆动杆31072的竖直段310721向前移动,第五摆动杆31072的水平段310722与第七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第七连杆对下压针332进行打压,下压针332对下压臂333进行打压,下压臂333与第一套管固定针321连接的一侧向下移动,下压臂333 将套管往下推,从而使得套管套落至电阻上;
S6、重复上述步骤,以进行下一个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3-26所示,该套管包封机构4 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41、鼓风机、发热装置和气体分流装置42;第二输送装置41设于第三支撑台13上,输送装置41设有包封工位4111,第二输送装置41用于将套设有套管的电阻带输送至包封工位4111;鼓风机设于第三支撑台13的下方,鼓风机设有出风口;发热装置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发热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气体分流装置42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体分流装置42的进风口与发热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气体分流装置42的出风口位于包封工位4111的上方。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4,当需要将套管进行热缩包封时,第二输送装置41及将套设有套管的电阻带输送至包封工位4111,同时,鼓风机将冷风吹送至发热装置中,冷风经过发热装置后变为热风,接着,热风进入气体分流装置42,在气体分流装置42的分流作用下,热风按照预定的出风方向对套管进行加热包封,从而便于对套管进行加热,以及保证套管的包封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套管包封机构4没有设置过多的加热装置,由此,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5和26所示,为了使得气体分流装置42对热风的分流效果更好,气体分流装置42包括第一气体分流座421和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第一气体分流座421设于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上方,第一气体分流座421和第二气体分流座422均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进气口4211通过第一风管44 与与发热装置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出风口4212通过第二风管45与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气口4221连通,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出风口42222位于包封工位4111的上方;
其中,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出风口4222的出风面积和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风口4221的进风面积相等,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进风口4221的进风面积、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出风口4212的出风面积和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出风口4222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由此,热风在经过第一气体分流座421时,其第一次被分散开;在经过第二气体分流座422时,其第二次被分散开,从而使得热风在经过两次的分散后,其压强变低,进而不会发生热风将套管吹走的现象;此外,热风依次从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进风口4211、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出风口4212、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风口4221和第二气体分流座 422的出风口4222流至包封工位4111,热风按照预定的方向吹至包封工位4111,以保证套管的包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5和26所示,设电阻带的输送方向为送料方向,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其顶端和底端,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出风口沿送料方向延伸设置。由此,热风均布于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下部,在套管经过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下部的过程中,热风对其进行加热收缩,从而保证套管的包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5和26所示,第二气体分流座 422设有出气腔,出气腔与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出气腔内设有出风栏4224。由此,热风从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进气口流出后,其通过出风栏4224流至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出风口,出风栏4224使得热风按照预定的方向流至第二气体分流座422的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气体分流座 421设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气体分流座421间隔设置。由此,在相同体积的热风进入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情况下,将第一气体分流座421设为多个,使得每个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体积更小,从而便于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制造,以及降低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3-26所示,发热装置包括发热器和温度控制器,发热器和温度控制器电连接,发热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鼓风机的出风口和第一气体分流座421的进风口连通,发热器用于为冷风加热,温度控制器用于调节发热器的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4所示,第二输送装置41包括第四固定座411、第一送料组件412和第六驱动装置4123,第四固定座411固定于第三支撑台13上,第四固定座411设有包封工位4111,第一送料组件412包括第三转动轮4121、第四转动轮4122和皮带,第四转动轮4122转动连接于第四固定座411上,第三转动轮4121和第四转动轮4122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用于与电阻带接触,且对电阻带进行输送;第六驱动装置4123设于第四固定座411上,第六驱动装置4123 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转动轮4121连接,第六驱动装置4123用于驱动第三转动轮4121转动。由此,当需要将电阻带输送至包封工位4111 时,第六驱动装置4123驱动第三转动轮4121转动,第三转动轮4121 带动第四转动轮4122转动,皮带通过第三转动轮4121和第四转动轮4122进行运动,由此,在皮带的带动和支撑下,电阻带往包封工位4111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4所示,为了使得电阻带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该套管包封机构4还包括第三输送装置43,第三输送装置43设于第三支撑台13上,第二输送装置41和第三输送装置43 沿电阻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第三输送装置43包括第五固定座431、第二送料组件432和第七驱动装置4323,第二送料组件432包括第五转动轮4321、第六转动轮 4322和皮带,第五固定座431固定于第三支撑台13上,第六转动轮4322转动连接于第五固定座431上,第五转动轮4321和第六转动轮4322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用于与电阻带接触,且对电阻带进行输送;第七驱动装置4323设于第五固定座431上,第七驱动装置432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五转动轮4321连接,第七驱动装置4323用于驱动第五转动轮4321转动。由此,当第七驱动装置4323驱动第五转动轮4321 转动,第五转动轮4321带动第六转动轮4322转动,皮带通过第五转动轮4321和第六转动轮4322进行运动,由此,在皮带的带动和支撑下,电阻带可以更加平稳地进行移动;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第六驱动装置4123和第七驱动装置4323 均为电动机,电动机具有驱动效果好、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3所示,套管包封机构4还包括保护罩46,保护罩46罩设于发热装置和气体分流装置42的外侧,以对发热装置和气体分流装置42进行保护,使其免受外界的干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套管机构设备,以达到对电阻的套管效率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所述平台沿电阻的加工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电阻进行下料的电阻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套管的电阻套管机构、用于对套设于所述电阻上的套管进行热缩包封的套管包封机构和用于对所述电阻进行回收的电阻回收机构,所述电阻套管机构包括:
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对电阻进行输送;
转盘结构,所述转盘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转盘结构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套管固定针和多个下压装置,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盘结构上,所述下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压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上;
供料结构,所述供料结构包括套管输送装置和第二套管固定针,所述套管输送装置用于将套管输送至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以使得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套管;
第一打压结构,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打压结构与所述夹持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打压结构用于对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进行向下按压;
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相对所述转盘结构移动,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结构移动,以使得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上套至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打压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上;
裁切结构,所述裁切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裁切结构用于对所述套管进行裁切,以使得套设于被所述第一打压结构的第一套管固定针上的所述套管与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分离;
第二打压结构,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二打压结构靠近所述输送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打压结构和所述第二打压结构沿所述转盘结构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打压结构用于对所述下压装置进行打压,以使得所述下压装置沿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向下滑动,所述下压装置推动所述套管套落至所述电阻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套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盘结构、所述夹持结构、所述第一打压结构、所述升降结构、所述裁切结构和所述第二打压结构同步工作;
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套管机构的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摆动杆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偏心轮包括第一大径段和第一小径段;所述第一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摆动杆与所述第一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一摆动杆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前方;所述第一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夹持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摆动杆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偏心轮包括第二大径段和第二小径段;所述第二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二摆动杆与所述第二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二摆动杆设于所述第二偏心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打压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偏心轮、第三摆动杆和第三传动装置,所述第三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三偏心轮包括第三大径段和第三小径段;所述第三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摆动杆与所述第三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三摆动杆设于第三偏心轮的上方;所述第三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装置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升降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第四传动组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偏心轮、第四摆动杆和第四传动装置,所述第四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四偏心轮包括第四大径段和第四小径段;所述第四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摆动杆与所述第四偏心轮抵接,所述第四摆动杆设于所述第四偏心轮的前方;所述第四摆动杆通过所述第四传动装置与所述裁切结构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装置带动所述裁切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第五传动组件,所述第五传动组件包括第五偏心轮、第五摆动杆和第五传动装置,所述第五偏心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五偏心轮包括第五大径段和第五小径段;所述第五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五摆动杆与所述第五偏心轮抵接,所述第五摆动杆与所述第五偏心轮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五摆动杆通过所述第五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打压结构在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结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滑杆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的滑块,所述滑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用于夹持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外的所述套管;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针,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滑块的顶端,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于所述滑杆的顶端;
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六摆动杆,所述第六摆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六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二摆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一打压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杆和升降加长臂,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升降加长臂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五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三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升降加长臂的一侧连接,所述升降加长臂的另一侧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装置包括第五连杆和第七摆动杆,所述第七摆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杆的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四摆动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侧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七摆动杆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七摆动杆的顶部与所述裁切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传动装置包括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摆动杆具有相互竖直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五偏心轮与所述第五摆动杆的竖直段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底部通过万向轴承与所述第五摆动杆的水平段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打压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套管结构还包括第一检料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和所述定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和所述定位传感器沿输送带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检料传感器设于被所述第二打压结构打压的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针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阻通过连接带连接,以形成电阻带;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阻下料机构的第二支撑台,所述电阻下料机构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带,所述支撑结构设有下料工位;
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旁侧,所述推动结构用于推动所述电阻带向前移动;
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前侧,所述吸附结构在吸附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吸附结构用于转移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所述电阻带;
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设于所述吸附结构的下方,所述下料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阻带并将所述电阻带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其中,当所述吸附结构处于吸附位置时,所述吸附结构对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所述电阻带进行吸附;当所述吸附结构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吸附结构将所述电阻带释放,所述电阻带下落至所述下料结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套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套管包封机构的第三平台,所述套管包封机构包括:
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三平台上,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有包封工位,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套设有套管的电阻带输送至所述包封工位;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第三平台的下方,所述鼓风机设有出风口;
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发热结构的进风口连通;
气体分流结构,所述气体分流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气体分流结构的进风口与所述发热结构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分流结构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包封工位的上方。
CN202121265149.4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Active CN216133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49.4U CN21613372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49.4U CN21613372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3725U true CN216133725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5149.4U Active CN216133725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3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8303A (zh) * 2021-06-07 2021-10-08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8303A (zh) * 2021-06-07 2021-10-08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3725U (zh)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CN207888047U (zh) 一种电机转子点焊装置
CN104741727A (zh) 一种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焊带机
CN112477107A (zh) 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
CN113488303A (zh) 一种电阻套管设备
CN212099441U (zh) 一种薄膜包装装置
CN210115665U (zh) 点烟器压合组装机
CN215625077U (zh) 一种电阻下料机构
CN218662491U (zh) 一种滑轨包装套袋设备
CN216133726U (zh) 一种电阻套管机构
CN111056287A (zh) 保温杯生产线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N206316500U (zh) 压焊机
CN206466243U (zh) 一种用于强化地板包装的热缩机
CN113496797A (zh) 一种电阻套管机构
CN203725996U (zh) 滚筒芯棒焊接装置
CN209811406U (zh) 一种端盖焊线机
CN207824392U (zh) 导丝自动焊接设备
CN208150270U (zh) 一种机械手动力电池操作流水线
CN217834905U (zh) 一种塑料袋热封机
CN111422396A (zh) 一种薄膜包装装置及薄膜包装方法
CN215355897U (zh) 一种电子元件测试套管切脚机
CN216466287U (zh) 一种预风热冷铆机构
CN206316528U (zh) 焊接装置
CN108274429A (zh) 一种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及方法
CN114275259B (zh) 一种烫砂轮包装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