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0283U -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0283U
CN216130283U CN202021476837.0U CN202021476837U CN216130283U CN 216130283 U CN216130283 U CN 216130283U CN 202021476837 U CN202021476837 U CN 202021476837U CN 216130283 U CN216130283 U CN 216130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nergy storage
water inlet
channe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68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邦福
林龙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Enm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Enm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Enm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Enm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68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0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0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0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桶冲刷装置,包括:水箱;进水机构,具有进水通道、与水箱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水通道和一第二出水通道,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水通道与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或与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控制阀,第一出水通道与水箱的内腔相连通;储能机构,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当控制阀控制进水通道与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时,水流流至储能机构并经储能机构储能加压后由出水口流出至马桶的刷圈通道;排水机构,用于控制水箱中的水流至马桶的喷射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马桶冲刷装置在自来水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马桶进行冲刷,并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马桶冲刷装置有利用进水机构的出水直接来冲刷马桶的内壁面,而进水机构的出水水压与自来水的水压相关联,当自来水的水压不足时,往往导致冲刷马桶效果不佳。为了使得在自来水的水压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对马桶实现有效冲洗,市面上出现了利用泵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加压的方式来提高水流的水压,但是采用泵装置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对泵装置进行供电,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在自来水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马桶进行冲刷,并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桶冲刷装置,包括:
水箱;
进水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具有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水箱的内腔相连通;
储能机构,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时,水流流至所述储能机构并经所述储能机构储能加压后由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以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洗;
排水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用于控制所述水箱中的水流至马桶的喷射通道以对马桶的底部进行喷射冲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刷装置,通过设置储能机构,使得进水机构流出的水经由储能机构加压、增流量后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从而使得在自来水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刷,提高冲刷马桶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背压式的第一控制阀和背压式的第二控制阀,所述进水机构还包括控制浮桶;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所述控制浮桶能随水箱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切断或相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切断或相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一驱动件控制开启。
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出水通道的出水或止水,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出水通道的出水或止水,控制更灵活,并且,第二控制阀的开启不受水箱的水位控制,而是通过驱动件进行直接控制开启,因此其开启时机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件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所述控制浮桶限位配合,当所述控制浮桶下落后,所述驱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上述方案中,通过控制浮桶对驱动件进行限位,使得驱动所述驱动件的外力撤去后,第二控制阀也能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延时预设时间的开启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的出水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限位浮桶,所述限位浮桶能随水箱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所述驱动件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所述限位浮桶限位配合,当所述限位浮桶下落后,所述驱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上述方案中,通过独立于控制浮桶的限位浮桶对驱动件进行限位,使得驱动所述驱动件的外力撤去后,第二控制阀也能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延时预设时间的开启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的出水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更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浮桶或限位浮桶之间设有限位件,所述控制浮桶或限位浮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驱动件进行限位或进行让位,所述控制浮桶或所述限位浮桶上浮时带动所述限位件活动至能对所述驱动件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所述控制浮桶或所述限位浮桶下落时带动所述限位件活动至能对所述驱动件进行让位的让位位置。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能在限位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活动的限位件,使限位件与驱动件相限位配合或相让位配合,从而实现对驱动件的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一阀口的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一阀口开闭配合的第一弹性阀片、第一背压腔、与所述第一背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泄压口及用于开闭所述第一泄压口的第一连杆,所述进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二阀口的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阀口开闭配合的第二弹性阀片、第二背压腔、与所述第二背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泄压口及用于开闭所述第二泄压口的第二连杆,所述进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储能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所述储能机构包括:
储能本体,具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储能腔、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储能腔与所述出水口的主阀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储能腔相连通;
主控制阀,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储能本体内并与所述主阀口相配合的主阀芯;
先导式副控制阀,设于所述过流通道中用以开闭所述过流通道;
弹性储能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储能腔;
所述进水口未进水状态下,所述主阀芯关闭所述主阀口;
所述进水口进水时,水流克服所述弹性储能组件的弹性力流入所述储能腔中并驱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使得所述弹性储能组件进行储能,并且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在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或保持关闭所述过流通道,当所述弹性储能组件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弹性储能组件联动打开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的泄压口以打开所述过流通道,从而使得所述主阀芯背向所述储能腔的一侧受到水压作用而打开所述主阀口,进而所述储能腔中的水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的作用下由所述主阀口排出并和所述进水口的水一起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时,储能机构的进水口开始进水,进水口的水流先存储在储能机构的储能腔中,当储能腔中的水存到预定量后,弹性储能组件活动至预定位置时,联动先导式副控制阀打开过流通道,从而打开主阀口,使得储能腔中的水能经由主阀口流出并与进水口的水一起从出水口流出,提高了从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量,由此实现对水流进行储能加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功能可靠。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机构采用先导式的副控制阀,因此,仅需很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顺利打开先导式副控制阀,功能更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活塞和作用于所述活塞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头上设有密封件,所述活塞头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储能腔的内壁形成动密封,所述活塞头将所述储能腔密封隔离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主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与外界相连通。上述方案中,弹性储能组件的结构简单。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储能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打开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的泄压口,所述过流通道上形成有副阀口,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包括副阀盖和与所述副阀口相配合的副阀芯,所述副阀芯和所述副阀盖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泄压口与所述背压腔相连通,所述背压腔通过一通流槽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泄压口打开时,所述副阀芯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打开所述副阀口,所述泄压口关闭时,所述副阀芯在所述副阀芯的两侧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所述副阀口。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马桶冲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排水机构和储能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立体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整体组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带第一控制阀的部分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带第二控制阀的部分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第二连杆(驱动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第一控制阀处于未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第二控制阀处于未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第二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水箱和小水箱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水箱和小水箱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储能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储能机构的其中一个截面的剖视图,此时,进水口刚刚开始进水,泄压口处于关闭状态;
图19为图18状态下,储能机构的另一个截面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储能机构的其中一个截面的剖视图,此时,泄压口处于打开状态;
图21为图20状态下,储能机构的另一个截面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储能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3为图22的其中一个截面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2的另一个截面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2的组装剖视图之一;
图26为图22的组装剖视图之二;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立体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分解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剖视图之一,此时为初始状态;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剖视图之二,此时提拉件带动排水阀芯向上运动打开排水;
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剖视图之三,此时浮筒下落;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水机构的剖视图之四,此时,排水阀芯下落带动提拉件复位并压缩囊体。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是:
100-水箱;200-进水机构;300-排水机构;400-储能机构;
进水机构200:
10-进水本体;11-上本体;111-压盖;12-下本体;121-进水管;13-进水通道;14-第一出水通道;15-第二出水通道;16-水箱出水口;17-补水口;18-防虹吸口;19-压力水出口;20-第一控制阀;21-第一阀座;211-第一阀口;22-第一弹性阀片;23-第一背压腔;24-第一泄压口;25-第一连杆;30-第二控制阀;31-第二阀座;311-第二阀口;32-第二弹性阀片;33-第二背压腔;34-第二泄压口;35-第二连杆(驱动件);351-第二倒勾;36-堵头;37-弹性件;
40-控制浮桶;41-控制水箱;50-限位浮桶;60-拉绳;70-限位件;71-第一倒勾;80-小水箱;81-泄水口;82-调节件;90-过滤器。
排水机构300:
1-接头;2-盖体;3-囊体;4-提拉件;401-传动部;402-驱动部;5-活动塞;6-壳体;601-隔腔;602-工作腔;603-进水孔;7-阀杆;701-插孔;702-卡位部;8-调节体;9-密封垫;10-密封盘;11a-溢水管;12a-浮筒;1201-限位部;13a-底座;1301-排水口;
储能机构400:
10’-储能本体,10a’-主体;10b’-顶盖;11’-进水口,12’-出水口;13’-储能腔;131’-第一腔;132’-第二腔;14’-过流通道;141’-副阀口;15’-主阀口;17’-入水通道;171’-第一出水端;172’-第二出水端;18’-导槽;
20’-主控制阀;21’-主阀芯;211’-导杆;22’-第一弹性件;
30’-弹性储能组件;31’-活塞;311’-活塞头;312’-活塞杆;32’-第二弹性件;33’-密封件;34’-皮囊;
40’-先导式副控制阀;41’-副阀芯;42’-副阀盖;421’-泄压口,43’-背压腔;44’-通流槽;
50’-传动机构;51’-摆动杆;52’-推杆;53’-转轴;54’-抬杆;541’-背压垫;55’-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请查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马桶冲刷装置,包括水箱100、进水机构200、排水机构300和储能机构400。
其中,进水机构200设于水箱100中,具有进水通道13、第一出水通道14和第二出水通道15,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水通道13与第一出水通道14相连通或与第二出水通道15相连通的控制阀,第一出水通道14与水箱100的内腔相连通。
储能机构400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与第二出水通道15相连通,当进水机构200的控制阀控制进水通道13与第二出水通道15相连通时,水流流至储能机构400并经储能机构400储能加压后由出水口12’流出,出水口12’的水流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未图示)以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洗。马桶的刷圈通道的出口可以设置在马桶便池的上边缘,也可以设置在马桶便池的内侧壁上,具体设置位置根据不同马桶类型进行选择。
排水机构300设于水箱100中,用于控制水箱100中的水流至马桶的喷射通道(未图示)以对马桶的底部进行喷射冲洗。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储能机构400的出水口12’的水流分流为两股,一股分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以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洗,另一股分流至排水机构300以控制排水机构300打开排水。
通过设置储能机构400,使得进水机构200流出的水经由储能机构400加压、增流量后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从而使得在自来水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刷,提高冲刷马桶的效果;此外,储能机构400流出的水流还用于控制排水机构300的开启,较低水压的水流经储能机构400加压、增流量后再用于驱动排水机构300,能确保可靠地开启排水机构300,采用储能机构400的出水口的水流分流至排水机构300以控制排水机构300开启排水的方式尤其适用于水压较低的地区。并且,利用进水机构200的水流控制开启排水机构300,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驱动排水机构300的机械结构,冲刷时,只要能驱动进水机构200进水即可,所需的驱动力值小。
工作时,操作启动开关(未图示),启动开关可以是按钮开关或扳手开关或触摸开关或感应开关等,启动开关控制进水机构200开启进水,进水通道13的水先与第二出水通道15相连通,水流经由第二出水通道15流至储能机构400,并经储能机构400储能加压和增流量后一部分水流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以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洗;与此同时,经储能机构400储能加压和增流量后的另一部分水流至排水机构300以控制排水机构300开启排水;直到水箱100中的水位下落至使得进水机构200的控制阀切换至使进水通道13与第一出水通道14相连通,第一出水通道14将水流引流至水箱100的内腔中以对水箱100进行填充水。当水箱100中的水填满后,进水机构200的控制阀控制进水通道13与第一出水通道14和第二出水通道15均切断连通,进水机构100停止进水。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采用进水机构200的第二出水通道15的水流直接分流一部分至排水机构300以控制排水机构300开启排水,也就是,第二出水通道15的水未经过储能机构400储能加压就分流至排水机构300,如此也能实现对排水机构300的开启,这种方式更适合进水机构200的进水水压正常或较大的情形。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进水机构200、储能机构400和排水机构300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说明:
(一)、具体实施例时,进水机构200优选采用以下结构:
请查阅图3至图12,图3至图1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进水机构,其设置在水箱100中,包括:进水本体10、进水通道13、第一出水通道14、第二出水通道15、背压式的第一控制阀20、背压式的第二控制阀30和控制浮桶40。其中,背压式的第一控制阀20和背压式的第二控制阀30为本领域的常见结构,其利用水的压力差实现开启进水和关闭止水。
具体的,第一控制阀20包括具有第一阀口211的第一阀座21、与第一阀口211开闭配合的第一弹性阀片22、第一背压腔23、与第一背压腔23相连通的第一泄压口24及用于开闭第一泄压口24的第一连杆25,进水通道13通过第一阀口211与第一出水通道14相连通,第一弹性阀片22的水的压力差作用下关闭第一阀口211或打开第一阀口211。第二控制阀30包括具有第二阀口311的第二阀座31、与第二阀口311开闭配合的第二弹性阀片32、第二背压腔33、与第二背压腔33相连通的第二泄压口34及用于开闭第二泄压口34的第二连杆35,进水通道13通过第二阀口311与第二出水通道15相连通,第二弹性阀片32的水的压力差作用下关闭第二阀口311或打开第二阀口311。这里,由于背压式的控制阀为公知技术,对其工作原理不作详细展开说明。
第一控制阀20设于进水通道13和第一出水通道14之间,控制浮桶40能随水箱100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以使得第一控制阀20控制进水通道13和第一出水通道14相切断或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设有用于容置控制浮桶40的控制水箱41。
第二控制阀30设于进水通道13和第二出水通道15之间并用于控制进水通道13和第二出水通道15相切断或相连通,第二控制阀30通过一驱动件35控制开启,而驱动件35的活动受启动开关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水机构,其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第一控制阀20可以用于对水箱100进行供水控制,第二控制阀30用于对马桶的刷圈通道和排水机构300进行供水控制,并且第二控制阀30的开启不受水箱100的水位控制,第二控制阀30通过驱动件35进行控制开启,因此其开启时机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计。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浮桶50,限位浮桶50能随水箱100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驱动件35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第二控制阀30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限位浮桶50限位配合,当限位浮桶50下落后,驱动件35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使得第二控制阀30关闭。通过设置独立于控制浮桶40的限位浮桶50以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使得驱动驱动件35的外力撤去后,第二控制阀30也能在驱动件35的作用下延时预设时间的开启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的出水控制。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容置限位浮桶50的小水箱80,水箱100中的水经由小水箱80的顶端开口流入小水箱80中,小水箱80的底部设有泄水口81,泄水口81处设有用于调节泄水口81的通流截面之大小的调节件82。通过调节件82调节泄水口81的通流截面之大小,控制小水箱80的泄水时间,从而控制限位浮桶50的下落时间,进而控制第二控制阀30的开启时间,结构简单,控制可靠。本实施例的小水箱80与控制水箱41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5与限位浮桶50之间设有限位件70,限位浮桶50通过限位件70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或进行让位,限位浮桶50上浮时带动限位件70活动至能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限位浮桶50下落时带动限位件70活动至能对驱动件35进行让位的让位位置。通过设置能在限位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活动的限位件70,使限位件70与驱动件35相限位配合或相让位配合,从而实现对驱动件35的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具体的,请查阅图3、图5、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限位件70的一端与限位浮桶50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倒勾71,第二连杆35上设有与第一倒勾71相配合的第二倒勾351,限位浮桶50浮起时,第一倒勾71位于能与第二倒勾351相限位配合的位置,限位浮桶50下落时,第一倒勾71处于对第二倒勾351进行让位的位置。限位件70与第二连杆35的配合结构简单,二者之间的限位和让位配合可靠。
请查阅图3、图5、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第二泄压口34处活动设有堵头36,堵头36在弹性件37的作用下关闭第二泄压口34,弹性件37具体采用弹顶在堵头36和第二阀座31之间的压缩弹簧。第二连杆35与堵头36联动配合,驱动第二连杆35时,第二连杆35克服弹性件37的弹性力驱动堵头36打开第二泄压口34进而控制第二控制阀30开启,第二连杆35为驱动件35。通过堵头36开闭第二泄压口34,堵头36能在弹性件37的作用下密封第二泄压口34,作为驱动件35的第二连杆35通过驱动堵头36打开第二泄压口34,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本实施例中,进水机构200还包括用于对水箱100进行供水的水箱出水口16、用于对马桶水封进行供水的补水口17、与外界空气连通的防虹吸口18及用于对进水机构200之外的外部水路提供压力水的压力水出口19,第一出水通道14的水流分流至水箱出水口16、补水口17和防虹吸口18,第二出水通道15的水流流至压力水出口19。压力水出口19与储能机构400的进水口1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本体10包括上本体11和下本体12,下本体12还包括形成有进水通道13的轴向延伸的进水管121,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位于进水管121的侧方,进水管121的顶部设有压盖111,压盖111上开设有与进水通道13相连通的通孔,一过滤器90密封装设于通孔处,进水通道13的水流经由过滤器90过滤后流至第一控制阀20和第二控制阀30,压盖111上还形成有一与第一出水通道14相连通的防虹吸口18。进水机构的整体布局合理,整体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启动开关通过拉绳60带动驱动件35摆动,驱动件35进而带动堵头36打开第二泄压口24,从而使得第二控制阀30开启进水。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请查阅图12,此时,水箱100处于满水位状态,控制水箱41中的控制浮桶40处于浮起状态,第一连杆25关闭第一泄压口24,第一弹性阀片22在水压作用下关闭第一阀口211,从而切断了进水通道13和第一出水通道14的连通。
当水箱100的水位下落到预定高度,控制水箱41中的水位下落到控制浮桶40浮力不足时,控制浮桶40下落,控制浮桶40进而带动第一连杆25打开第一泄压口24,从而使得第一背压腔23泄压,第一弹性阀片22在进水通道13的作用下打开第一阀口211,从而连通了进水通道13和第一出水通道14,第一出水通道14的多数水流流至水箱出水口16进入水箱100中,一小部分水流流至补水口17用于对马桶的水封进行补水,还有一小部分水流流至防虹吸口18并从防虹吸口18流至水箱100中。图12中的虚线为第一控制阀20开启进水时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请查阅图12,此时为未对驱动件35进行驱动的状态,第二弹性阀片32在水压差的作用下关闭第二口311,限位浮桶50处于浮起位置,从而使得限位件70上的第一倒勾71处于能对驱动件35上的第二倒勾351进行限位的位置。
请查阅图13,在图12的状态下,操作启动开关,启动开关通过拉绳60拉动驱动件35,驱动件35进而带动堵头36克服弹性件37的弹性力打开第二泄压口34,从而使得第二背压腔33泄压,第二弹性阀片32在进水通道13的作用下打开第二阀口311,从而连通了进水通道13和第二出水通道15,第二出水通道15的水流经储能机构400加压增流后一部分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另一部水流流至排水机构300以开启排水机构300进行排水。驱动件35被驱动后,驱动件35上的第二倒勾351与限位件70上的第一倒勾71限位配合,由于限位浮桶50处于浮起位置,因此驱动件35在第二倒勾351和第一倒勾71限位配合的作用下保持在开启第二控制阀30的位置处,使得第二控制阀30能延时一段时间的开启状态,以向外部水路(马桶的刷圈通道和排水机构300)提供足够量的压力水。直到水箱100中的水下落到预定位置,导致小水箱80中的水经由泄水口81也下落至使得限位浮桶50的浮力不足时,限位浮桶50下落并带动限位70摆动,从而使得第一倒勾71对第二倒勾351进行让位,驱动件35失去限位浮桶50的限制作用不再对堵头36施加作用力,堵头36在弹性件37的作用下复位并关闭第二泄压口34,从而使得第二控制阀30关闭,堵头36复位过程中带动驱动件35也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的第二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限位浮桶50,而直接采用控制浮桶40对驱动件35在开启进水位置进行限位。具体的,驱动件35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第二控制阀30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控制浮桶40限位配合,当控制浮桶40下落后,驱动件35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使得第二控制阀30关闭。通过控制浮桶40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使得驱动驱动件35的外力撤去后,第二控制阀30也能在驱动件35的作用下延时预设时间的开启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的出水控制。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还包括用于容置控制浮桶40的小水箱80,水箱100中的水经由小水箱80的顶端开口流入小水箱80中,小水箱80的底部设有泄水口81,泄水口81处设有用于调节泄水口81的通流截面之大小的调节件82。通过调节件82调节泄水口81的通流截面之大小,控制小水箱80的泄水时间,从而控制控制浮桶40的下落时间,进而控制第二控制阀30的开启时间,结构简单,控制可靠。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驱动件35与控制浮桶40之间设有限位件70,控制浮桶40通过限位件70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或进行让位,控制浮桶40上浮时带动限位件70活动至能对驱动件35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控制浮桶40下落时带动限位件70活动至能对驱动件35进行让位的让位位置。通过设置能在限位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活动的限位件70,使限位件70与驱动件35相限位配合或相让位配合,从而实现对驱动件35的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二)、具体实施例时,储能机构400优选采用以下结构:
请查阅图17至图26,储能机构包括储能本体10’、主控制阀20’、弹性储能组件30’、先导式副控制阀40’、传动机构50’。
其中,储能本体10’具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储能腔13’、用于连通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过流通道14’、用于连通储能腔13’与出水口12’的主阀口15’,进水口11’与储能腔13’相连通。主控制阀20’包括活动设于储能本体10’内并与主阀口15’相配合的主阀芯21’。弹性储能组件30’活动设于储能腔13’。先导式副控制阀40’设于过流通道14’中用以开闭过流通道14’。
进水口11’未进水状态下,主阀芯21’关闭主阀口15’,此时,副控制阀40’可以选择关闭过流通道14’或打开过流通道14’,优选的是使得副控制阀40’关闭过流通道14’。进水口11’进水时,水流克服弹性储能组件30’的弹性力流入储能腔13’中并驱动弹性储能组件30’使得弹性储能组件30’进行储能,并且先导式副控制阀40’在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或保持关闭过流通道14’,当弹性储能组件30’活动至预定位置时,弹性储能组件30’联动打开先导式副控制阀40’的泄压口421’以打开过流通道14’,从而使得主阀芯21’背向储能腔13’的一侧受到水压作用而打开主阀口15’,进而储能腔13’中的水在弹性储能组件30’的作用下由主阀口15’排出并和进水口11’的水一起从出水口12’流出,这样就能使得流出出水口12’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量得到有效提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储能本体10’包括主体10a’和顶盖10b’,主体10a’内形成有储能腔13’,顶盖10b’上形成有入水通道17’,过流通道14’、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主阀口15’形成在顶盖10b’上。进水口11’形成入水通道17’的进水端,入水通道17’的出水端分流形成第一出水端171’和第二出水端172’,第二出水端172’与储能腔13’相连通,进水口11’通过入水通道17’、第二出水端172’与储能腔13’实现连通。第一出水端171’与过流通道14’相连通,进水口11’通过入水通道17’、第一出水端171’与过流通道14’实现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未进水状态下,弹性储能组件30’抵顶主阀芯21’使得主阀芯21’关闭主阀口15’;进水口11’进水时,在弹性储能组件30’未活动至预定位置时,主阀芯21’在水压作用下保持关闭主阀口15’,这样,主阀芯21’能在储能机构进行储水的过程中关闭主阀口15’,从而避免进入储能腔13’中的水流从主阀口15’流出。
过流通道14’打开时,使主阀芯21’自动打开主阀口15’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比如:采用主阀芯21’在作用于主阀芯21’的外力作用下打开主阀口15’,或者,主阀芯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打开主阀口15’等。具体的,过流通道14’打开时,主阀芯21’背向储能腔13’的一侧受到水压作用,当主阀芯21’背向储能腔13’的一侧受到的水的压力等于或小于主阀芯21’位于储能腔13’的一侧受到的水的压力时,主阀芯21’能借助作用于主阀芯21’的外力或借助主阀芯21’的自身重力自动打开主阀口15’。使主阀芯21’打开主阀口15’的具体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不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为限。
本实施例具体是,主控制阀20’包括作用于主阀芯21’的第一弹性件22’,主阀芯21’关闭主阀口15’的过程中克服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也就是说,主阀芯21’关闭主阀口15’时,第一弹性件22’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而对主阀芯21’施加弹性力,当然,此时第一弹性件22’对主阀芯21’施加的弹性力小于储能机构13’一侧对主阀芯21’的进水压力,从而确保主阀芯21’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保持关闭主阀口15’。过流通道14’打开时,第一弹性件22’施加在主阀芯21’上的弹性力和主阀芯21’背向储能机构13’一侧受到的水压力的合力大于主阀芯21’位于储能机构13’一侧受到的水压力,主阀芯21’在第一弹性件22’提供的所述外力作用下打开主阀口15’。主阀芯21’借助第一弹性件22’提供的弹性外力作用自动打开主阀口15’,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中,弹性储能组件30’包括一端开口的皮囊34’,皮囊34’将储能腔13’的内腔密封隔离成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储能腔13’内由皮囊34’密封包围的部分形成第一腔131’,储能腔13’内皮囊34’之外的部分形成第二腔132’,第一腔131’与进水口11’和主阀口15’相连通,第二腔132’与外界相连通,主控制阀20’设于第一腔131’中,弹性储能组件30’设于第二腔132’中。弹性储能组件30’包括活塞31’和作用于活塞31’的第二弹性件32’,活塞31’包括活塞头311’和活塞杆312’,皮囊34’的开口端与储能腔13’的开口密封固定连接,活塞头311’与皮囊34’远离其开口端的活动端抵接配合,活塞头311’上设有Y形密封件33’,活塞头311’通过密封件33’和储能腔13’的内壁之间形成动密封。
在未图示出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皮囊34’:具体是,弹性储能组件30’包括活塞31’和作用于活塞31’的第二弹性件32’,活塞31’包括活塞头311’和活塞杆312’,活塞头311’上设有密封件33’,活塞头311’通过密封件33’与储能腔13’的内壁形成动密封。活塞头311’将储能腔13’密封隔离成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第一腔131’与进水口11’和主阀口15’相连通,第二腔132’与外界相连通。
在未图示出的其他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替换为:皮囊34’设计为两端开口,皮囊34’靠近主阀口15’的一端开口与储能本体10’密封固定连接,皮囊34’远离主阀口15’的一端开口与活塞头311’密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弹性储能组件30’通过传动机构传动打开先导式副控制阀40’的泄压口421’。过流通道14’上形成有副阀口141’,先导式副控制阀40’包括副阀盖42’和与副阀口141’相配合的副阀芯41’,副阀芯41’为一弹性胶垫,副阀芯41’和副阀盖42’之间形成背压腔43’,泄压口421’与背压腔43’相连通,背压腔43’通过一通流槽44’与进水口11’侧的过流通道14’相连通,进而与进水口11’相连通,进水口11’的水流经由过流通道14’、通流槽44’流至背压腔43’中。泄压口421’打开时,副阀芯41’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打开副阀口141’,泄压口421’关闭时,副阀芯41’在副阀芯41’的两侧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副阀口141’。先导式副控制阀40’采用压力差的工作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这里对其工作原理不详细展开说明。
较佳的,弹性储能组件30’失去对传动机构的作用力时,传动机构在重力作用下关闭先导式副控制阀40’的泄压口421’。为了使得对泄压口421’的关闭更可靠和及时,还可以设置第三弹性件55’,第三弹性件55’作用于推杆52’,使得传动机构50’在失去弹性储能组件30’的作用力后复位并关闭泄压口421’。
作为优选,如图17、图19和图20所示,传动机构50’包括摆动杆51’、推杆52’和抬杆54’,摆动杆51’通过转轴53’摆动装接在储能腔13’的侧壁上,摆动杆51’的一端与弹性储能组件30’联动配合,另一端与推杆52’联动配合,推杆52’与抬杆54’的一端联动配合,抬杆54’的另一端与先导式副控制阀40’的泄压口421’开闭配合。该传动机构简单,传动可靠。
为了使得储能机构的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便于成型,本实施例中,主体10a’内形成有储能腔13’,过流通道14’、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主阀口15’形成在顶盖10b’上,主控制阀20’装设在主体10a’内,先导式副控制阀40’装设在顶盖10b’上。顶盖10b’上还设有导槽18’,主阀芯21’上设有与所述导槽18’滑动导向配合的导杆211’。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2’、第二弹性件32’、第三弹性件55’均采用压缩弹簧。并且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
使用时,初始状态下,进水口11’未进水,此时,主阀芯21’关闭主阀口15’,并且先导式副控制阀40’关闭过流通道14’。请查阅图18和图19,当进水口11’刚开始进水时,水流克服弹性储能组件30’的弹性力流入储能腔13’中,主阀芯21’在储能腔13’中的水压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保持关闭主阀口15’。随着水流不断进入储能腔13’中,水流驱动弹性储能组件30’使得弹性储能组件30’的活塞31’向下运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2’进行储能。在此过程中,先导式副控制阀40’的副阀芯41’在副阀芯41’的两侧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保持关闭副阀口141’,过流通道14’保持关闭状态,使得进水口11’的水流无法通过过流通道14’流至出水口12’。
请查阅图20和图21,当弹性储能组件30’活动至预定位置时,弹性储能组件30’的活塞杆312’开始向下抵接传动机构50’的摆动杆51’的一端(即图20中的左端),从而带动摆动杆51’摆动,摆动杆51’的另一端(即图20中的右端)向上运动并带动推杆52’克服第三弹性件55’的作用力向上运动,推杆52’带动抬杆54’向上抬起,从而使得抬杆54’上设有的背压垫541’打开泄压口421’,副阀芯41’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后打开副阀口141’,从而打开过流通道14’,使得进水口11’的水流能经由过流通道14’流至出水口12’。
当过流通道14’打开时,主阀芯21’背向储能腔13’的一侧受到水压作用,此时,第一弹性件22’施加在主阀芯21’上的弹性力和主阀芯21’背向储能腔13’一侧受到的水压力的合力大于主阀芯21’位于储能机构13’一侧受到的水压力,以图20的方向为例,主阀芯21’向下运动并打开主阀口15’,此时,储能腔13’中的水在弹性储能组件30’的作用下由主阀口15’排出并和进水口11’的水一起从出水口12’流出,这样就能使得流出出水口12’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实现对水流的储能加压。
当储能腔13’中的水排出后,由于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弹性储能组件30’重新抵顶主阀芯21’使得主阀芯21’能克服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力而位于关闭主阀口15’的位置。与此同时,弹性储能组件30’复位后,失去对传动机构50’的摆动杆51’的抵接,抬杆54’在抬杆54’的重力、推杆52’的重力以及第三弹性件55’的弹性力共同作用下向下摆动以式背压垫541’重新关闭泄压口421’,从而使得储能机构恢复到初始状态。
其中,图18、图20和图21中的箭头表示水流流向。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腔在进水口11’开始进水时,进水口11’的水流先存储在储能机构的储能腔13’中,当储能腔13’中的水存到预定量后,弹性储能组件30’活动至预定位置时,联动先导式副控制阀打开过流通道14’,从而打开主阀口15’,使得储能腔13’中的水能经由主阀口15’流出并与进水口11’的水一起从出水口12’流出,提高了从出水口12’流出的水流压力和水流流量,由此实现对水流进行储能加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功能可靠。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机构采用先导式的副控制阀,因此,仅需很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顺利打开先导式副控制阀,功能更可靠。
(三)、具体实施例时,排水机构300优选采用以下结构:
请查阅图27至图33,本实施例的排水机构300为液压式排水机构,可以选择利用由第二出水通道15分流出的部分水或由储能机构的出水口12’分流出的部分水流至液压式排水机构以通过水压驱动液压式排水机构打开排水。具体的,根据进水机构200的进水水压,当进水水压较高时,可以选择采用第二出水通道15分流出的部分水直接用于驱动排水机构300开启排水;当进水水压较低时,可以选择采用经过储能机构400储能加压后的水来驱动排水机构300开启排水。
具体的,排水机构300主要包括排水主体、排水阀芯、提拉件4和囊体3。
其中,排水主体具有与水箱100的内腔相连通的排水口1301,具体的,排水主体包括壳体6和安装在壳体6上部的盖体2以及安装在壳体6下部的底座13a,并且底座13a侧部连接一溢水管11a,当水箱100内的水超过工作水位时可以从溢水管11a流走。
排水阀芯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并具有用于开闭所述排水口1301的密封部,具体的,密封部包括安装在排水阀芯底部的密封盘10和固定安装在密封盘10上的密封垫9。
提拉件4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并具有与所述排水阀芯传动配合的驱动部402。
囊体3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所述囊体3能够膨胀或收缩,具体的,囊体3采用软性材质制成。
由储能机构的出水口12’分流出的部分水流至所述囊体3中时,所述囊体3膨胀以通过所述提拉件4驱动所述排水阀芯打开所述排水口1301。
本实施例中,由储能机构的出水口12’分流出的部分水停止进入所述囊体3中后,所述排水阀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并带动提拉件4,进而通过所述提拉件4驱动所述囊体3收缩,所述囊体3收缩时,所述囊体3内的水流至所述刷圈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主体内设有工作腔602,所述囊体3设置在所述工作腔602内,防止囊体3对排水阀芯的运动产生干涉,工作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602的上方固定连接一接头1,储能机构的出水口12’通过所述接头1与所述囊体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件4为摆动设置在所述排水主体内的摆杆,所述提拉件4远离所述驱动部402的一端为与所述囊体3相传动配合的传动部401,所述传动部401位于所述囊体3下方。具体的,囊体3底部连接一能在囊体3膨胀或收缩作用下运动的活动塞5,囊体3通过活动塞5与传动401相抵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主体内的浮筒12a,所述浮筒12a上浮至第一位置时能够对被提升的所述排水阀芯进行限位以使得所述排水阀芯保持打开所述排水口1301,所述浮筒12a下落至第二位置时对所述排水阀芯进行让位以使所述排水阀芯能下落并关闭所述排水口1301。这样,排水阀芯打开排水口1301后通过浮筒12a能够对排水阀芯限位,以使排水阀芯保持在打开排水口1301的位置,延长排水时间,满足冲刷水量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2a具有限位部1201,所述排水阀芯设有阀杆7,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所述阀杆7的底部,并且所述阀杆7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1201相限位配合的卡位部702,具体的,阀杆7上端还设有供驱动部402伸入的插孔701,驱动部402与插孔701上表面抵接进而带动排水阀芯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主体内设有隔腔601,所述隔腔601具有与马桶水箱100相连通的进水孔603,所述浮筒12a活动设置于所述隔腔601内。还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进水孔603处的调节体8,通过所述调节体8调节所述进水孔603的大小,具体的,进水孔603设置于隔腔601底壁,调节体8为具有调节齿的调节片,隔腔601内壁对应设有齿槽,通过转动调节片进而调节进水孔603的大小;通过设置独立的隔腔601,浮筒12a在隔腔601内上浮或下落防止水箱100内的其他部件对浮筒12a的运动产生干涉,工作稳定,并且通过设置用于调节进水孔603大小的调节体8,以调节隔腔601的泄水速度,进而控制浮筒12a的下落时间,从而控制排水机构的排水量。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30所示:正常情况下,水箱100水满至预设位置,排水主体内的浮筒12a浮起,排水阀芯由于自身重力及水箱100内水的压强作用与排水口1301密封配合进而关闭排水口1301,以阻止水箱100的水从排水口1301流出;同时由于排水阀芯的作用,提拉件4的传动部401顶住囊体3,此时进水机构200未开启进水,囊体3处于收缩状态;
如图31所示:当进水机构200开启进水时,水流经储能机构400加压增流后分流一股至至囊体3中,水流顶开囊体3使囊体3膨胀,囊体3膨胀并抵住提拉件4的传动部401下移,此时提拉件4的驱动部402上移,并带动排水阀芯一起上移,进而使排水阀芯的密封部打开排水口1301,水箱100里的水从排水口1301流出至马桶管路;同时,由于浮筒12a仍然保持浮起状态,排水阀芯的卡位部702与浮筒12a的限位部1201相抵接限位配合,使排水阀芯保持在打开排水口1301的状态,此时,即便停止对囊体3供水,排水阀芯仍能延迟下落实现延长排水时间的目的;
如图32所示:随着水箱100里的水的排出,水位下降,隔腔601内的水也会从进水孔603慢慢排出,浮筒12a随着水箱100内的水位下落成倾斜状态,使得浮筒12a限位部1201与排水阀芯的卡接部相脱离;
如图33所示:当进水机构200停止对囊体3供水,浮筒12a的限位部1201与排水阀芯的卡位部702完全脱离时,排水阀芯将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落,重新使得密封部与排水口1301密封配合,以阻止水箱100里的水从排水口1301流出;同时提拉件4的传动部401上移将囊体3往上顶,挤出囊体3内的水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使囊体3恢复收缩状态。
当完成排水,排水阀芯重新密封排水口1301后,水箱100里的水位上升,水会从进水孔603进入隔腔601进而重新使得浮筒12a形成浮力而浮起,以回到初始储水预排水状态,等待下一次循环。
通过设置能调节进水孔603大小的调节体8,以调节隔腔601的出水速度,进而控制浮筒12a的下落时间,从而控制排水主体的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机构300除了采用上述具体结构外,也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液压式排水机构,这里不详细展开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
进水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具有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的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水箱的内腔相连通;
储能机构,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时,水流流至所述储能机构并经所述储能机构储能加压后由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流至马桶的刷圈通道以对马桶的内壁面进行冲洗;
排水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用于控制所述水箱中的水流至马桶的喷射通道以对马桶的底部进行喷射冲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背压式的第一控制阀和背压式的第二控制阀,所述进水机构还包括控制浮桶;
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所述控制浮桶能随水箱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以使得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切断或相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切断或相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一驱动件控制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所述控制浮桶限位配合,当所述控制浮桶下落后,所述驱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浮桶,所述限位浮桶能随水箱中的水位上升或下落,所述驱动件由初始位置活动至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位置时与处于浮起位置的所述限位浮桶限位配合,当所述限位浮桶下落后,所述驱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浮桶或限位浮桶之间设有限位件,所述控制浮桶或限位浮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驱动件进行限位或进行让位,所述控制浮桶或所述限位浮桶上浮时带动所述限位件活动至能对所述驱动件进行限位的限位位置,所述控制浮桶或所述限位浮桶下落时带动所述限位件活动至能对所述驱动件进行让位的让位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一阀口的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一阀口开闭配合的第一弹性阀片、第一背压腔、与所述第一背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泄压口及用于开闭所述第一泄压口的第一连杆,所述进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二阀口的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阀口开闭配合的第二弹性阀片、第二背压腔、与所述第二背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泄压口及用于开闭所述第二泄压口的第二连杆,所述进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设于所述水箱中,所述储能机构包括:
储能本体,具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储能腔、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储能腔与所述出水口的主阀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储能腔相连通;
主控制阀,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储能本体内并与所述主阀口相配合的主阀芯;
先导式副控制阀,设于所述过流通道中用以开闭所述过流通道;
弹性储能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储能腔;
所述进水口未进水状态下,所述主阀芯关闭所述主阀口;
所述进水口进水时,水流克服所述弹性储能组件的弹性力流入所述储能腔中并驱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使得所述弹性储能组件进行储能,并且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在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或保持关闭所述过流通道,当所述弹性储能组件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弹性储能组件联动打开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的泄压口以打开所述过流通道,从而使得所述主阀芯背向所述储能腔的一侧受到水压作用而打开所述主阀口,进而所述储能腔中的水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的作用下由所述主阀口排出并和所述进水口的水一起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活塞和作用于所述活塞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头上设有密封件,所述活塞头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储能腔的内壁形成动密封,所述活塞头将所述储能腔密封隔离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主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与外界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桶冲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打开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的泄压口,所述过流通道上形成有副阀口,所述先导式副控制阀包括副阀盖和与所述副阀口相配合的副阀芯,所述副阀芯和所述副阀盖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泄压口与所述背压腔相连通,所述背压腔通过一通流槽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泄压口打开时,所述副阀芯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打开所述副阀口,所述泄压口关闭时,所述副阀芯在所述副阀芯的两侧受到的水压差作用下关闭所述副阀口。
CN202021476837.0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Active CN216130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6837.0U CN21613028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6837.0U CN21613028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0283U true CN216130283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6837.0U Active CN21613028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02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2472A (zh) * 2022-08-18 2022-10-11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集成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N115341631A (zh) * 2022-08-18 2022-11-15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射头及马桶
CN115450290A (zh) * 2022-08-18 2022-12-09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WO2024037624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2472A (zh) * 2022-08-18 2022-10-11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集成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N115341631A (zh) * 2022-08-18 2022-11-15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射头及马桶
CN115450290A (zh) * 2022-08-18 2022-12-09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WO2024037624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N115162472B (zh) * 2022-08-18 2024-03-12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集成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N115450290B (zh) * 2022-08-18 2024-03-12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和马桶
CN115341631B (zh) * 2022-08-18 2024-04-02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射头及马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0283U (zh)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CN111827423B (zh)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CN113982078B (zh) 一种实现提前刷圈的进水阀
CN111927961A (zh) 一种储能器及具有该储能器的马桶冲洗系统
WO2023115641A1 (zh) 一种提高冲刷能力的水箱冲洗装置及具有其的马桶
CN211006926U (zh) 一种坐便器冲洗系统
WO2021196403A1 (zh) 一种储能器及具有该储能器的马桶冲洗系统
CN214245966U (zh) 一种进水控制装置
CN112376661B (zh) 一种储能器及具有该储能器的马桶冲洗系统
CN111719651A (zh) 一种进水装置
PL199327B1 (pl) Zawór o podwójnym przepływie
CN215888469U (zh) 一种用于马桶的水箱冲洗装置
WO2022016459A1 (zh) 一种马桶冲刷装置
CN214994383U (zh) 一种储能器及具有该储能器的马桶冲洗系统
CN214999626U (zh) 一种储能器及具有该储能器的马桶冲洗系统
CN216238819U (zh) 一种储能器
CN215858050U (zh) 一种改进型冲水阀及马桶
CN217974634U (zh) 一种助冲进水阀以及进水和助冲一体式阀体
CN111827425A (zh) 一种排水阀的启动机构
CN113216337A (zh) 浮筒装置及控制浮筒及时下落的方法和进水阀、排水阀
CN219471122U (zh) 一种马桶冲刷控制系统及马桶
CN113898046B (zh) 一种提高冲刷性能的马桶排水装置
CN112502252A (zh) 一种冲劲强的座便器
CN100416106C (zh) 排污泵用自动冲洗阀
CN211849797U (zh) 一种进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