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6356U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26356U CN216126356U CN202121582566.1U CN202121582566U CN216126356U CN 216126356 U CN216126356 U CN 216126356U CN 202121582566 U CN202121582566 U CN 202121582566U CN 216126356 U CN216126356 U CN 2161263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d body
- parallel
- auxiliary rod
- equipment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包括床体、液压缸、输送设备和辅助夹持设备,所述的液压缸设置于床体中部,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床体下部,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设置于床体两端,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夹持装置和辅助杆,所述的夹持装置与所述的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侧面。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通过设置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液压缸对工件进行校正,另外两个垂直方向对工件进行支撑和辅助挤压,无需人工对工件进行翻动,省时省力;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对工件进行便捷的校正,节省大量的人工和生产成本,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校正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背景技术
液压设备是通过液压泵输出液压油到油缸,以产生动力来校正工件,现有技术中通常用单柱矫正机来单点校正,使用人力翻动工件,操作较为费力,并且人工移动工件效率低,常需要借助吊车的辅助,十分繁琐,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液压设备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包括床体、液压缸、输送设备和辅助夹持设备,所述的液压缸设置于床体中部,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床体下部,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设置于床体两端,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夹持装置和辅助杆,所述的夹持装置与所述的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侧面。
作为优化,所述的辅助杆包括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所述的第一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一侧,所述的第二辅助杆设置于输送设备另一侧,所述的第一辅助杆长度大于床体的长度,所述的第二辅助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的床体外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驱动设备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固连的丝杆,所述的驱动设备设置于第二辅助杆接近输送设备的一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夹持板,所述的夹持板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中部,所述的连接杆一端设有螺母座,所述的连接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的螺母座与所述的丝杆配合连接,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辅助杆接触连接,所述的连接杆长度等于丝杆与所述的第一辅助杆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化,所述的床体中部向下形成输送槽,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输送槽内,所述的输送设备包括两组输送辊和校正平台,所述的校正平台设置于所述的输送槽的中部,两组所述的输送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校正平台两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液压缸设有两个,所述的两个液压缸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床体上部和所述的输送槽一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夹持板上设有调节板,所述的调节板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的调节螺杆与所述的夹持板螺纹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另一端设有把手。
作为优化,所述的两个液压缸之间通过油路相连。
作为优化,所述的床体上设有控制箱。
作为优化,所述的丝杆的长度与调节螺杆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的输送辊的长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通过设置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液压缸对工件进行校正,另外两个垂直方向对工件进行支撑和辅助挤压,无需人工对工件进行翻动,省时省力;
通过设置输送设备对工件进行输送,减少吊车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在床体两端设置辅助夹持设备,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工件校正的校正精确度和校正效率;
通过驱动设备驱动丝杆转动,使夹持装置沿丝杆的转动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辅助杆对夹持装置进行限位,保证夹持装置始终沿丝杆行进,当夹持板接触到工件后停下,对工件进行固定,该装置能够自动对工件进行限位,无需人工控制,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工;
通过在夹持板上设置调节板,当工件长度大于床体长度或小于校正平台的长度时,通过对调节螺杆进行调解,调整调节板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
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对工件进行便捷的校正,节省大量的人工和生产成本,同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校正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轴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背部轴侧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剖切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体,2、液压缸,3、第一辅助杆,4、第二辅助杆,5、驱动电机,6、丝杆,7、连接杆,8、夹持板,9、螺母座,10、限位块,11、输送槽,12、输送辊,13、校正平台,14、调节板,15、调节螺杆,16、把手,17、油路,18、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包括床体1、液压缸2、输送设备和辅助夹持设备,所述的液压缸2设置于床体1中部,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床体1下部,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设置于床体1两端,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夹持装置和辅助杆,所述的夹持装置与所述的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侧面。输送设备设置于床体1内,夹持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和辅助杆设置于床体1的两端,夹持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带动进行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的辅助杆包括第一辅助杆3和第二辅助杆4,所述的第一辅助杆3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一侧,所述的第二辅助杆4设置于输送设备另一侧,所述的第一辅助杆3长度大于床体1的长度,所述的第二辅助杆4一端设置于所述的床体1外侧。
如图1所示,所述的驱动设备包括驱动电机5和与驱动电机5固连的丝杆6,所述的驱动设备设置于第二辅助杆4接近输送设备的一侧。驱动电机5带动丝杆6转动,丝杆6带动夹持装置进行转动和行进。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7和夹持板8,所述的夹持板8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7中部,所述的连接杆7一端设有螺母座9,所述的连接杆7另一端设有限位块10,所述的螺母座9与所述的丝杆6配合连接,所述的限位块10与所述的辅助杆接触连接,所述的连接杆7长度等于丝杆6与所述的第一辅助杆3之间的距离。夹持装置在不使用时,限位块10放置于第二辅助杆4上,夹持装置在移动式,限位块10放置于第一辅助杆3上,限位块10余辅助杆接触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的床体1中部向下形成输送槽11,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输送槽11内,所述的输送设备包括两组输送辊12和校正平台13,所述的校正平台13设置于所述的输送槽11的中部,两组所述的输送辊12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校正平台13两侧。工件放置于输送槽11内进行移动,在校正平台13的位置进行液压校正。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的液压缸2设有两个,所述的两个液压缸2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床体1上部和所述的输送槽11一侧。两个液压缸2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垂直设置,能够对待校正工件的两个垂直面同时进行校正。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夹持板8上设有调节板14,所述的调节板14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杆15,所述的调节螺杆15与所述的夹持板8螺纹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15另一端设有把手16。当夹持板8移动至校正平台13的两侧时,若不能将工件进行固定,则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5对调节板14的位置进行调解,对工件进行固定。
如图6所示,所述的两个液压缸2之间通过油路17相连。
所述的床体1上设有控制箱18。控制箱18型号及相关控制器类型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的丝杆6的长度与调节螺杆15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的输送辊12的长度。若夹持板8位于床体1的端部时仍不能对工件进行固定,则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5,将调节板14继续向外调节,从而对工件进行固定。
使用方法:
该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工件由床体1的一端进行上料;
工件放置于输送槽11内,沿输送辊12将工件向床体1内部进料,将待校正位置放置于校正平台13处;
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5运作,驱动电机15带动夹持装置向输送槽11的方向转动,此时限位块10由第二辅助杆4处移动到第一辅助杆3处,夹持装置不再转动,夹持装置随丝杆6的转动方向向前行进,当夹持板8接触到工件时,驱动电机15停止运作;
通过控制液压缸2对待校正工件的上部和右侧进行液压校正,能够起到对工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校正的作用;
工件校正完成,驱动电机15带动丝杆6转动,丝杆6带动夹持装置向上转动直至限位块10与第二辅助杆4接触,夹持装置不再转动,夹持装置继续随丝杆6的转动方向向前行进,直至复位后驱动电机15停机;
若夹持装置运行至丝杆6的末端时扔不能与工件接触,则手动转动调节螺杆15,使调节板14对工件进行接触固定。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液压缸、输送设备和辅助夹持设备,所述的液压缸设置于床体中部,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床体下部,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设置于床体两端,所述的辅助夹持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夹持装置和辅助杆,所述的夹持装置与所述的驱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杆包括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所述的第一辅助杆设置于所述的输送设备一侧,所述的第二辅助杆设置于输送设备另一侧,所述的第一辅助杆长度大于床体的长度,所述的第二辅助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的床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固连的丝杆,所述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辅助杆接近输送设备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夹持板,所述的夹持板固定于所述的连接杆中部,所述的连接杆一端设有螺母座,所述的连接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的螺母座与所述的丝杆配合连接,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辅助杆接触连接,所述的连接杆长度等于丝杆与所述的第一辅助杆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中部向下形成输送槽,所述的输送设备设置于输送槽内,所述的输送设备包括两组输送辊和校正平台,所述的校正平台设置于所述的输送槽的中部,两组所述的输送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校正平台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缸设有两个,所述的两个液压缸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床体上部和所述的输送槽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板上设有调节板,所述的调节板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的调节螺杆与所述的夹持板螺纹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另一端设有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液压缸之间通过油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上设有控制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的长度与调节螺杆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的输送辊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82566.1U CN216126356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82566.1U CN216126356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26356U true CN216126356U (zh) | 2022-03-25 |
Family
ID=8076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82566.1U Active CN216126356U (zh) | 2021-07-13 | 2021-07-13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263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9342A (zh) * | 2021-07-13 | 2021-09-10 | 山东德武防护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
2021
- 2021-07-13 CN CN202121582566.1U patent/CN2161263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9342A (zh) * | 2021-07-13 | 2021-09-10 | 山东德武防护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37684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激光切割设备 | |
CN111285067B (zh) | 一种输送装置及生产线 | |
GB2255300A (en) | Manipulator head. | |
CN105478546B (zh) | 一种半自动两头弯管机 | |
CN210937722U (zh) | 一种激光切割设备用送料机 | |
CN216126356U (zh)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
CN113714330A (zh) | 一种辊缝间距可调节的十五辊中板矫直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5562491A (zh) | 方管扭拧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6151604U (zh) | 用于钢带加工线的焊接装置 | |
CN210125765U (zh) | 一种多工位钢管切割装备 | |
CN113369342A (zh) | 一种双杠双受力液压设备 | |
CN210475104U (zh) | 中空玻璃隔条加工用多工位折弯机 | |
CN207615420U (zh) | 钣金件折弯机 | |
CN108515307A (zh) | 一种钣金自动翻转设备 | |
CN211990707U (zh) | 一种线束加工用裁断装置 | |
CN209970865U (zh) | 一种切纸机抱夹装置 | |
CN209850423U (zh) | 扳手定位夹具 | |
CN105598216A (zh) | 方钢扭拧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 |
JP4951445B2 (ja) | プレス設備のワーク自動搬送装置 | |
CN220680036U (zh) |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平台 | |
CN218928262U (zh) | 一种切片机上下料手抓装置 | |
CN210504664U (zh) | 一种基于机械臂夹取装置的夹取头结构 | |
CN219636502U (zh) | 一种料卷自动上料设备 | |
CN215467613U (zh) | 一种金属棒材加工用自动定向对心装置 | |
CN217624256U (zh) | 一种硬盒包装机组电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