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3841U -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3841U
CN216123841U CN202120612922.3U CN202120612922U CN216123841U CN 216123841 U CN216123841 U CN 216123841U CN 202120612922 U CN202120612922 U CN 202120612922U CN 216123841 U CN216123841 U CN 216123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base
atomizing
liquid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29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春花
聂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29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3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3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3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溶胶生成制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包括:雾化罩和吸液件;雾化罩设有内腔,内腔贯穿于所述雾化罩,所述吸液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吸液件设有中空的气溶胶通道,所述吸液件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拼接组成,组成所述吸液件的至少一个陶瓷部件上设有发热部,发热部包括发热膜,所述发热膜设置在所述陶瓷部件上;所述雾化罩开设有进液口,液体能够经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吸液件的内部。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任意改变陶瓷雾化芯的发热膜总面积,以改变陶瓷雾化芯的雾化效率,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厂家对雾化效果和生产成本的需求,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Description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体分散系统。气溶胶生成装置是将气溶胶基材通过加热方式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以供用户吸食。
现有的雾化器是采用一体成型的陶瓷雾化芯来进行吸液并对渗入到陶瓷雾化芯内部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雾化的,这样一体成型的陶瓷雾化芯的发热面积往往是固定的,发热面积是直接影响雾化器的雾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不同用户对于雾化器的雾化效率有不同的需求,一体成型的陶瓷雾化芯则无法根据用户需求任意改变发热面积来达到不同雾化效果,因此现有的陶瓷雾化芯无法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个性化使用要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陶瓷雾化芯无法任意改变发热面积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包括:雾化罩和吸液件;
所述雾化罩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贯穿于所述雾化罩,所述吸液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
所述吸液件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拼接组成,所述陶瓷部件组装时形成中空的气溶胶通道,组成所述吸液件的至少一个陶瓷部件上设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膜,所述发热膜设置在所述陶瓷部件的内侧壁上;
所述雾化罩开设有进液口,液体能够经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吸液件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件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通过企口对接方式组成。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通道的内径沿气溶胶的流通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部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发热膜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电极膜、正极接触端子和负极接触端子,所述正极接触端子和所述负极接触端子均通过所述电极膜与所述发热膜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导电环与所述正极接触端子或负极接触端子连接,所述导电环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导电环的连接通孔与所述气溶胶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孔用于将所述气溶胶通道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环外侧,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导电环和所述雾化罩之间,使所述导电环和所述雾化罩隔绝开。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罩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正极接触端子或负极接触端子与所述雾化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吸液件外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装配于所述吸液件和所述雾化罩的连接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该雾化器包括上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壳体和固定盘;
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装配于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所述固定盘的外部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用于储放液体的空腔;
所述固定盘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对应设置;
所述壳体设置有出烟通道,所述气溶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烟通道的连通,所述气溶胶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固定盘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盘连接,所述底座开设有进气孔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溶胶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内外双层结构,所述底座的内层和所述底座的外层均设有开口,所述底座的内层开口与所述底座的外层开口所形成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进气孔,所述底座的外层可相对所述底座的内层转动,以调节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大小。
进一步的,雾化器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导电杆的一端形成有导电爪,所述导电爪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中,所述导电杆通过所述导电爪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电杆之间,以使所述导电杆与所述底座隔绝开,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盘均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和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发热膜电连接,以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通过采用两个或以上的陶瓷部件拼接形成吸液件,其中拼接组成同一吸液件的陶瓷部件中有一个或以上陶瓷部件上设有发热部,用户只需要通过设定组成吸液件中带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的总占比,就可以任意改变陶瓷雾化芯的发热膜总面积,从而改变陶瓷雾化芯的雾化效率,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厂家对雾化效果和生产成本的需求,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本申请在所述陶瓷本体的内侧壁上形成膜层形式的发热膜,使发热面积更大,且膜层形式的发热膜能够使雾化芯的加热更加均匀,雾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拼接式陶瓷雾化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所示为气体流通方向;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所示为气体流通方向;
图5是图1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处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所示为气体流通方向;
图8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D处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所示为气体流通方向;
图10是图6的爆炸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雾化罩;101、进液口;200、吸液件;201、气溶胶通道;202、陶瓷部件;203、发热膜;204、正极接触端子;205、负极接触端子;206、电极膜;
301、第一密封件;302、第二密封件;303、第三密封件;304、第四密封件;305、第五密封件;306、第六密封件;307、第七密封件;308、第八密封件;
400、导电环;401、连接通孔;500、壳体;501、出烟通道;502、顶盖; 503、外环筒;600、固定盘;601、出液口;700、烟嘴;800、底座;801、进气孔;802、进气通道;900、导电杆;1000、绝缘环。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如图1至图5所示,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包括雾化罩100和吸液件200,所述雾化罩100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贯穿于所述雾化罩100,所述吸液件200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吸液件 200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202拼接组成,所述陶瓷部件202组装时形成中空的气溶胶通道201,组成所述吸液件200的至少一个陶瓷部件202上设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膜203,所述发热膜203设置在所述陶瓷部件202的内侧壁上;所述雾化罩100开设有进液口101,液体能够经过所述进液口101进入所述吸液件200的内部。
可以理解地,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通过两个或以上的陶瓷部件202拼接组成吸液件200,其中,所述陶瓷部件 202202为多孔陶瓷,陶瓷部件202具有供气溶胶基材渗透到内部的孔隙,气溶胶基材通过进液口101与吸液件200的表面接触,并渗透到陶瓷部件202的孔隙中。吸液件200在发热部的加热作用下,使在孔隙中的气溶胶基材形成气溶胶。由于所述雾化罩100设有贯穿的内腔,使所述气溶胶通道201能够与外界连通实现气体流动,吸液件200上所形成的气溶胶则经气溶胶通道201随气体流动方向向外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具体为气溶胶基材。
本申请的吸液件200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陶瓷部件202组成,其中组成吸液件200的陶瓷部件202中,用户或厂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来拼接组成该吸液件200,即吸液件200可以全部由带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拼接而成,也可以由一个带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 和其他不带有发热部件的陶瓷部件202拼接而成。可以理解的,在拼接组成同一个吸液件200的陶瓷部件202中,具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数量占陶瓷部件202总数的比例越高,所拼接形成吸液件200的发热膜203面积越大,发热面积则越大,陶瓷雾化芯所能形成的气溶胶的量越大,雾化效率也就越高。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通过采用两个或以上的陶瓷部件202拼接形成吸液件200,其中拼接组成同一吸液件200的陶瓷部件202中有一个或以上陶瓷部件202上设有发热部,用户只需要通过设定组成吸液件200中带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的总占比,就可以任意改变陶瓷雾化芯的发热膜203总面积,从而改变陶瓷雾化芯的雾化效率,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厂家对雾化效果和生产成本的需求,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在所述陶瓷本体的内侧壁上形成膜层形式的发热膜203,使发热面积更大,且膜层形式的发热膜203能够使陶瓷部件202的加热更加均匀,雾化效果更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吸液件200由两个陶瓷部件202 拼接而成,用户既可以选择将一个带有发热膜203的陶瓷部件202与一个不带发热膜203的陶瓷部件202拼接,也可以选择将两个带有发热膜203的陶瓷部件202拼接,后者的发热面积是前者发热面积的双倍。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200由两个陶瓷部件202拼接而成,且两个陶瓷部件202均设有发热部,发热部的面积大,雾化效果好,优化了用户吸食的口感。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拼接成吸液件200的陶瓷部件202中,可以采用其中一个陶瓷部件202设有发热部,另一个陶瓷部件202不设有发热部的拼接形式。发热膜203的发热后,发热膜203所在的陶瓷部件202产生热量,使陶瓷部件202内部的气溶胶基材加热形成气溶胶,同时,热量还从发热膜203 所在的陶瓷部件202传导到另一个陶瓷部件202上,使另一个不设有发热膜203 的陶瓷部件202也能够对自身孔隙中的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其中,在拼接的陶瓷部件202中,通过减少带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的数量,可以减低生产的成本。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件200还可以由三个、四个或以上陶瓷部件202拼接组成。
本实施例中,两个陶瓷部件202所拼接形成的吸液件200呈中空圆筒状。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陶瓷部件202还可以拼接形成其他形状的吸液件200,本申请对吸液件20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200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202通过企口对接方式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200由两个陶瓷部件202拼接而成,两个陶瓷部件202通过企口对接方式可以提高拼接的契合程度,且两个陶瓷部件202 通过企口对接后,固定了彼此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因此不易发生相对位移。可以理解的,通过企口对接可使两个陶瓷部件202保持接触,使发热膜203 产生的热量可以从一个陶瓷部件202传导到另一个陶瓷部件202,热量可以在企口对接的陶瓷部件202之间进行热传导,从而使不具有发热部的陶瓷部件202 也可以对自身孔隙内的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即只需要拼接成同一个吸液件200 的陶瓷部件202中有发热部,即可对拼接成同一个吸液件的其他陶瓷部件202 中的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雾化成气溶胶。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陶瓷部件20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能够相互接触的方式实现拼接,只要满足相邻的陶瓷部件202之间能够实现热量传导即可。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通道201的内径沿气溶胶的流通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气溶胶基材通过所述吸液件200上的发热部加热形成气溶胶后从气溶胶通道201排出,通过较小气溶胶通道201的内径可以使排出的气溶胶更加集中,提升吸食的口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200为中空的圆筒结构,所述气溶胶通道201贯穿所述吸液件200,所述气溶胶通道201呈圆锥台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01,第一密封件301套设在所述吸液件200外侧,所述第一密封件301 装配于所述吸液件200和所述雾化罩10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密封件301填充所述吸液件200和所述雾化罩100之间的连接缝隙,以防气溶胶基材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发热膜203在陶瓷部件202的内侧壁上形成膜层形式的发热膜203。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膜203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陶瓷部件202的内侧壁,或所述发热膜203采用热喷涂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陶瓷部件202的内侧壁。膜层形式的发热膜203对陶瓷本体202 的表面产生较强的附着力,即便发热膜203在发热过程中的温度较高,也不易从陶瓷本体202上脱离出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发热膜203连通,所述发热膜203通过所述电极连接部与外部的供电组件的电极连通。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电极膜206、正极接触端子204和负极接触端子205,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和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均通过所述电极膜206与所述发热膜203连通,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用于与外部的供电组件的正极连通,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用于与外部的供电组件的负极连通。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和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 为引脚结构,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和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均延伸至所述陶瓷部件202外。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陶瓷部件202上设置有两个电极膜206,两个电极膜分别与正极接触端子204和负极接触端子205连接。所述电极膜206 的形状可塑性强,电极膜206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陶瓷部件202的形状进行改变,以便将正极接触端子204和负极接触端子205与发热膜203连通,同时避免弯折正极接触端子204和负极接触端子205。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连接部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与电极实现电连接的电接触区或者其他非引脚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发热膜203通过电极连接部与外部的供电组件的电极连通即可。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环400,所述导电环 400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导电环400与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或负极接触端子205电接触,所述导电环400设有连接通孔401,所述导电环400的连接通孔 401与所述气溶胶通道201连通,所述连接通孔401用于将所述气溶胶通孔与外界连通,以实现气体在所述气溶胶通道201中的流动。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02,所述第二密封件302设置在所述导电环400外侧,所述第二密封件302夹设于所述导电环400和所述雾化罩100之间,使所述导电环400和所述雾化罩100隔绝开。所述第二密封件302还可将导电环400固定在雾化罩100的内腔,起填充所述导电环400和所述雾化罩100之间空隙的作用,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雾化罩100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或负极接触端子 205与所述雾化罩100电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或负极接触端子205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302和所述雾化罩100之间,即将正极接触端子204与导电环400形成正极的电连接,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与所述雾化罩 100形成负极的电连接。或者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和负极接触端子205可以互换设置,即将正极接触端子204与雾化罩100形成正极的电连接,负极接触端子205与导电环400形成负极的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302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密封件302将所述导电环400和所述雾化罩100隔绝开,起隔绝雾化芯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
基于上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如图6至图10所示,该雾化器包括上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壳体500和固定盘 600;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装配于所述固定盘600的内部,所述固定盘600的外部与所述壳体500配合形成用于储放液体的空腔;所述固定盘600开设有出液口601,所述出液口601与所述进液口101对应设置;所述壳体500设置有出烟通道501,所述气溶胶通道201的一端与所述出烟通道501的连通,所述气溶胶通道201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具体的,所述固定盘600与所述壳体500配合形成空腔,该空腔能够用于储存气溶胶基材。出液口601和进液口101对接,以使储存在该空腔内的气溶胶基材能够进入到所述吸液件200的内部。气溶胶通道201的两端分别与出烟通道501和外界连通,使气溶胶通道201内能够实现气体流动,气溶胶基材进入到吸液件200内部后,通过发热膜203的加热后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所述气溶胶通道201和出烟通道501排出,以供用户吸食。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烟嘴700,所述烟嘴700安装于所述壳体 500上,所述烟嘴700与所述出烟通道501正对设置。所述烟嘴700设置有出烟口,所述出烟口与所述出烟通道501连通,气溶胶通道201的气溶胶能够从出烟通道501经出烟口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烟嘴700与所述壳体500固定连接,所述烟嘴700和所述壳体5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03,所述第三密封件303使所述烟嘴 700与所述壳体500紧密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烟嘴700呈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三密封件303为环形密封圈。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嘴700还可以设置为扁平状或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烟嘴70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所述烟嘴700的设置方便了用户吸食气溶胶。
如图6至图10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800,所述底座800安装在所述固定盘600远离所述壳体500的一端,所述底座800与所述固定盘600连接,所述底座800开设有进气孔801和进气通道802,所述进气通道802与所述进气孔801连通,所进气孔801通过所述进气通道802与所述气溶胶通道201连通。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内外双层结构(图未示出),所述底座的内层和所述底座的外层均设有开口,所述底座的内层开口与所述底座的外层开口所形成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进气孔801,所述底座的外层可相对所述底座的内层转动,以调节所述进气孔801的孔径大小。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所述底座的外层,以改变底座的外层开口和底座的内层开口的重叠区域大小,从而调节进气孔801 的孔径大小,进而调节进气通道802中气体的流量。
具体的,当用户需要雾化器有较大出雾量时,用户可以通过增加拼接成吸液件200的陶瓷部件202中具有发热膜203的陶瓷部件202的占比,以得到较大的发热面积,同时可以转动底座的外层,使所述底座的内层开口和所述底座的外层开口完全重叠,此时开口的重叠区域达到最大,进气孔801的孔径也达到最大,增加了进入进气通道802的空气流量,气溶胶的流通速率也得以提高,吸食口感好。
当需要减少雾化器的出雾量时,用户可以通过减少拼接陶瓷部件中具有发热膜203的陶瓷部件占比,以减少发热面积,同时可以转动底座的外层,使底座的内层开口和底座的外层外口形成部分重叠,减小进气孔801的孔径,减少进入进气通道802的空气流量,从而降低出雾量。本实施例中,进气孔801的孔径大小可以通过底座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调气功能,以适应不同发热面积的雾化芯。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与所述固定盘600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盘600与所述底座800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底座800、固定盘 600和拼接式陶瓷雾化芯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的,即用户可以随时更换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且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可以按照用户的意愿定制雾化效果,用户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或使用场景随时切换雾化器以实现不用的雾化效果,给用户的使用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具体的,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与所述固定盘60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密封件304,所述固定盘 600与所述底座80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密封件305。所述第四密封件304用于使所述拼接式雾化芯与固定盘600的内部紧密配合连接;所述第五密封件305 用于使所述固定盘600与所述底座800紧密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500包括顶盖502和外环筒503,所述顶盖502设置在所述外环筒503的顶端,烟嘴700安装于所述顶盖502上,所述外环筒503 远离所述顶盖50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盘600连接,所述顶盖502、外环筒503和所述固定盘600配合构成用于容纳液体的空腔。具体的,所述顶盖502与所述外环筒50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密封件306,所述外环筒503连接在所述固定盘 600的外部,所述外环筒503与所述固定盘60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七密封件307。所述顶盖502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固定盘600固定连接。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固定盘60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八密封件308。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烟嘴700连接,所述第三密封件303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烟嘴700的连接处。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2和所述外环筒503配合形成一个环形的壳体 500,壳体500罩设在所述固定盘600的外部,所述壳体500与所述固定盘600 配合构成一个密封的空腔,气溶胶基材只可以经过出液口601和进液口101流出该空腔,通过第六密封件306、第七密封件307和第八密封件308的密封作用,可防止气溶胶基材泄漏。
如图7和图10所示,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导电杆900,所述导电杆900安装在所述底座800的内部,所述导电杆900的一端形成有导电爪,所述导电爪位于所述进气通道802中,所述导电杆900通过所述导电爪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导电杆900远离所述导电爪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800外,以与供电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导电爪与所述导电环 400连接,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通过所述导电环400与所述导电爪连通。导电爪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与所述导电环400保持连接,另一方面导电爪的缝隙可以避免对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通形成阻挡,确保气体通道能够与气溶胶通道201 形成连通。
如图7至图10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绝缘环1000,所述绝缘环1000设置在底座800与导电杆900之间,以使所述导电杆900与所述底座800隔绝开,所述底座800和所述固定盘600均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底座 800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底座800通过与所述固定盘600与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或正极接触端子204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302和雾化罩100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302将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和正极接触端子204隔绝开,其中,所述绝缘环1000将所述导电杆900与所述底座800隔绝开,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 与所述雾化罩100、固定盘600和底座800连接形成发热部的负极,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与导电环400、导电杆900连接形成正极。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所述正极接触端子204与雾化罩100、固定盘600和底座800连接形成发热部的正极,所述负极接触端子205与导电环400、导电杆900连接形成负极。
基于上述的雾化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和供电组件,供电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发热膜203电连接,以向所述雾化器供电。具体的,所述供电组件的正极通过所述导电杆900与所述发热膜203的正极连通,所述供电组件的负极通过所述底座800与所述发热膜203的负极连接,或者,将供电组件的正极和负极的连接方式相互调换,也应当认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罩和吸液件;
所述雾化罩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贯穿于所述雾化罩,所述吸液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
所述吸液件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拼接组成,所述陶瓷部件组装时形成中空的气溶胶通道,组成所述吸液件的至少一个陶瓷部件上设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膜,所述发热膜设置在所述陶瓷部件的内侧壁上;
所述雾化罩开设有进液口,液体能够经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吸液件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由至少两个陶瓷部件通过企口对接方式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通道的内径沿气溶胶的流通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与所述发热膜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电极膜、正极接触端子和负极接触端子,所述正极接触端子和所述负极接触端子均通过所述电极膜与所述发热膜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导电环与所述正极接触端子或负极接触端子连接,所述导电环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导电环的连接通孔与所述气溶胶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孔用于将所述气溶胶通道与外界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环外侧,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导电环和所述雾化罩之间,使所述导电环和所述雾化罩隔绝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罩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正极接触端子或负极接触端子与所述雾化罩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吸液件外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装配于所述吸液件和所述雾化罩的连接处。
1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陶瓷雾化芯、壳体和固定盘;
所述拼接式陶瓷雾化芯装配于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所述固定盘的外部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用于储放液体的空腔;
所述固定盘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对应设置;
所述壳体设置有出烟通道,所述气溶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烟通道的连通,所述气溶胶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固定盘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盘连接,所述底座开设有进气孔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溶胶通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内外双层结构,所述底座的内层和所述底座的外层均设有开口,所述底座的内层开口与所述底座的外层开口所形成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进气孔,所述底座的外层可相对所述底座的内层转动,以调节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雾化器还包括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导电杆的一端形成有导电爪,所述导电爪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中,所述导电杆通过所述导电爪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电杆之间,以使所述导电杆与所述底座隔绝开,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盘均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部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和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发热膜电连接,以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CN202120612922.3U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6123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2922.3U CN216123841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2922.3U CN216123841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3841U true CN216123841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5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2922.3U Active CN216123841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3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575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575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963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18157638A1 (zh) 防水雾的电子烟
WO2014153778A1 (zh) 电子烟
CN216123841U (zh) 一种拼接式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88898A1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组件和储液槽型雾化芯的雾化器
WO2023179257A1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CN112772996A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716044A (zh) 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04083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88906A1 (zh) 具有侧边吸雾通道和一体式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WO2022160575A1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8634370B (zh) 一种低温烘烤烟具
CN210169055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4903806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18000369A1 (zh) 电子烟
CN210277909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3940456A (zh) 一种可拆卸式电子雾化装置
CN215224778U (zh) 一种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854328U (zh) 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270573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218194U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771508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3307436U (zh) 可单双芯切换的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