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371U - 一种极片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0371U
CN216120371U CN202122693996.7U CN202122693996U CN216120371U CN 216120371 U CN216120371 U CN 216120371U CN 202122693996 U CN202122693996 U CN 202122693996U CN 216120371 U CN216120371 U CN 216120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oating
pole piece
current collect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939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939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0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0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037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055 priority patent/WO2023078428A1/zh
Priority to EP22889449.9A priority patent/EP4333100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45395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17862A/ko
Priority to US18/520,37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709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池,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至少一面分布有第一涂布区、第二涂布区和槽位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包括过渡区,且在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槽位区和所述集流体的边沿之间;所述活性物质层附着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集流体表面,且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用以至少解决极片易断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作为环保型绿色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锂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还要满足充放电倍率要求。
锂电池中,将极耳连接在极片中部位置上,可以减小电池的内阻和温升,达到提升电池充放电倍率的作用。考虑到极片中部的位置的集流体上涂布有活性物质层,为了连接极耳,需要清洗去除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相关技术中,将焊接极耳的槽位边缘的活性物质和集流体一起切除,在极片上形成一个带缺口的槽位,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分切过程中,容易造成极片断带,影响加工的电池品质。
因此,急需解决发展一种极片及电池,解决极片易断带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池,用以至少解决极片易断带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至少一面分布有第一涂布区、第二涂布区和槽位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包括过渡区,在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槽位区和所述集流体的边沿之间;所述活性物质层附着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涂布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和所述槽位区,所述槽位区用于焊接极耳,由于所述第二涂布区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槽位区和所述集流体的边沿之间,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内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这样的结构,无需如现有技术般,分切时切除所述槽位区边缘的部分,使得在分切加工极片时,分切位置可以处于较宽的所述过渡区,避免所述槽位区被分切,减小了分切的难度,可以有效解决极片断带的问题,避免了出现极片断带导致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并且由于设置了厚度较小的第二涂布区,焊接极耳之后,可以有效解决极耳焊接造成极片厚度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最终的卷芯的厚度均匀,最终减小加工成的电池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涂布区延伸到所述第一段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所述槽位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均位于所述第一涂布区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槽位区和所述过渡区的长度的比值为S,其中,5≥S≥1。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过渡区的宽度为2mm~5mm;和/或
在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槽位区的宽度为9mm~30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涂布区还包括余留区,在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余留区与所述过渡区的位置相对,且所述余留区的宽度为0mm~5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段的两面均分布有所述第一涂布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和所述槽位区,且所述第一涂布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和所述槽位区在所述第一段的两面的分布位置分别相互对应。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集流体两面的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状相同;或
所述集流体两面的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状不同。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呈平面状、波浪面状、或倾斜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伸出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集流体两面的所述槽位区中的一个所述槽位区连接固定连接,所述伸出段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第一涂布区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置在壳体内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层叠后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由于设置了所述第二涂布区,所述第二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涂布区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焊接极耳之后,可以有效解决极耳焊接造成极片厚度不均匀的现象,最终减小加工成的电池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及电池,由于所述槽位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均位于所述第一涂布区长度方向的中部,这样的极片结构,在加工成电池之后,所述槽位区用于焊接极耳,便于实现极耳的并联,可以减小电池供电的电流,减小电池的内阻,电池的放热少,因而在快速充电或者放电时,产热小,有利于提升电池充放电倍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及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图1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图3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图5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图5的C-C截面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图5的C-C截面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图5的C-C截面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的图5的C-C截面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集流体;
20-活性物质层;
11-第一段;
12-第二段;
31-第一涂布区;
32-第二涂布区;
321-过渡区;
322-余留区;
33-槽位区;
50-极耳;
51-连接段;
52-伸出段;
60-分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池结构中,通常是将极耳焊接在极片靠近端部的位置,加工成电池之后,多个极耳之间为串联的方式连接,因而造成电池的内阻增大,导致电池发热量大,影响电池在快充领域的应用,为了减小电池的内阻和温升的问题,可以将极耳焊接在极片靠近中部的位置,极耳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这样,可以降低电池的内阻,降低电池的发热量,有利于提高电池充放电倍率。
但是将极耳焊接在极片靠近中部的位置,容易造成极片的厚度分布不均匀,最终卷绕成电芯后影响电芯的平整性,容易造成电池的厚度增大,为了改善极片的厚度分布,相关技术中将极片上焊接极耳的位置的活性物质带集流体一起切除,从而制造一个带缺口的槽位来焊接极耳,这样的结构在极片分切步骤时,由于切割误差的影响,分切线位置发生偏移会容易出现极片断带的问题,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及电池,通过对极片的结构做出改进,设置第一涂布区、第二涂布区和槽位区,槽位区用于焊接极耳,由于第二涂布区的过渡区连接在槽位区和第一涂布区的边沿之间,且第二涂布区内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小于第一涂布区内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这样的结构,无需再切除槽位区边缘的部分,使得在分切加工极片时,可以有效解决极片断带的问题,避免了出现极片加工不良导致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及电池。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10和活性物质层20,集流体10包括第一段11,第一段11的至少一面分布有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
参考图1所示,集流体10呈薄片状,X表示的方向为第一涂布区31长度方向,即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Y表示的方向为第一涂布区31宽度方向,即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第一涂布区31延伸到第一段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即,第一涂布区31长度与第一段11的长度相等,第一涂布区31宽度与第一段11的宽度相等。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槽位区33的两端以及第二涂布区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涂布区31相拼接。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二涂布区32包括过渡区321,且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过渡区321位于槽位区33和集流体10的边沿之间。
槽位区33内的集流体10表面均未附着活性物质层20,活性物质层20附着于第一涂布区31和第二涂布区32内的集流体10表面,且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小于第一涂布区3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通过设置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参考图3和图4所示,槽位区33用于焊接极耳50,由于第二涂布区32包括过渡区321,过渡区321位于槽位区33和集流体10的边沿之间,这样的结构,无需再切除槽位区33边缘的部分,使得在分切加工极片时,可以有效解决极片断带的问题,避免了出现极片加工不良导致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小于第一涂布区3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并且由于设置了第二涂布区32,在槽位区33焊接极耳50之后,可以有效解决极耳50焊接造成极片厚度不均匀的现象,有利于改善极片结构引起的电芯表面的平整性,最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槽位区33和第二涂布区32均位于第一涂布区3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这样的极片结构,在加工成电池之后,槽位区33用于焊接极耳50,便于实现极耳50的并联,可以减小电池供电的电流,减小电池的内阻,电池的放热少,因而在充放电时,产热小,有利于提升电池充放电倍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槽位区33的长度和过渡区321的长度的比值为S,其中,5≥S≥1。槽位区33可以比过渡区321长一些,以确保槽位区33内有足够的位置来焊接极耳50,通过控制槽位区33的长度和过渡区321的长度的比值S小于等于5,也能够避免槽位区33过长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其中,槽位区33的长度方向和过渡区321的长度方向与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槽位区33的长度和过渡区321的长度的比值S可以为1、2、3、4或5。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过渡区321的宽度为2mm~5mm。过渡区321的宽度方向和槽位区33的宽度均与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过渡区321的宽度可以为2mm、3mm、4mm或5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槽位区33的宽度为9mm~30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槽位区33的宽度可以为9mm、10mm、15mm、20mm、25mm或30mm。
容易理解的是,为了确保极耳50的焊接效果,槽位区33内的集流体10表面未附着活性物质层20,槽位区33的长度大于极耳50的宽度,以确保槽位区33有足够的位置来焊接极耳50。例如,槽位区33的长度可以为12mm,极耳50的宽度可以为4mm、5mm或6mm,过渡区321的长度可以与极耳50的宽度相同,即为4mm、5mm或6mm,在槽位区33焊接极耳50时,有足够安全的距离可以避免极耳50焊接到附着活性物质层20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第二涂布区32还包括余留区322,在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余留区322与过渡区321的位置相对,余留区322的宽度为0mm~5mm。余留区322的宽度方向与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极片中可以包括余留区322,余留区322的宽度可以为1mm、2mm、3mm、4mm或5mm;当然极片中也可以不包括余留区322,即余留区322的宽度0mm。极片中是否包括余留区322,取决于分切线60的分切位置。
余留区322的长度可以与过渡区321的长度相等,在极片分切之前,极片的余留区322与相邻的另一个极片的过渡区321为一体连接的状态,在极片分切之后,极片的余留区322与相邻的另一个极片的过渡区321被分切开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极片的分切和制备效率,同时保证装载有该极片的电池的能量密度。
容易理解的是,参考图1和图6所示,余留区322内的集流体10表面均附着活性物质层20。余留区322与过渡区321均位于第一涂布区31长度方向的中部,且余留区322与过渡区321在第一涂布区31长度方向的位置相同,余留区322与过渡区321在第一涂布区31沿第一涂布区3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可以是余留区322与过渡区321分别位于第一涂布区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极片还包括极耳50,极耳5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51和伸出段52,连接段51与槽位区33固定连接,伸出段52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并通过过渡区321延伸到第一涂布区31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连接段51与槽位区33焊接连接,可以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实现极耳50与槽位区33的连接。
伸出段52为与连接段51连接的部分,伸出段52用于伸出极片的侧边与电池的正极端或负极端连接,伸出段52通过过渡区321延伸到第一涂布区31的外侧,可以是伸出段52贴合在过渡区321的表面延伸到第一涂布区31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伸出段52的厚度与过渡区321内涂布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叠加之后,小于或等于第一涂布区3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这样确保不会由于焊接了极耳50,导致极片的局部厚度增厚,极片的厚度分布均匀,在将极片卷绕制成电芯之后,有利于改善极片结构引起的电芯表面的平整性,避免造成电芯的体积增大,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伸出段52的厚度与过渡区321内涂布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叠加之后,高于第一涂布区3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但是由于过渡区32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小于第一涂布区31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这样相对于不设置过渡区321的极片结构,也是有利于极片焊接极耳50之后的厚度均匀分布,相对于不设置过渡区321的极片结构既能够避免极片发生断带的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极片卷绕制成的电芯厚度,避免对电池的能量密度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段11的一面分布有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第一段11的另一面全部为第一涂布区31。图中未示出。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6所示,第一段11的两面均分布有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且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在第一段11的两面的分布位置分别相互对应。这样的结构使得在槽位区33背面对应的位置也是槽位区33,焊接极耳50时,可以减小极片的应力。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极耳50与集流体10两面的槽位区33中的一个槽位区33连接。可以是极耳50的连接段51与集流体一面的槽位区3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沿第一涂布区31的宽度方向呈逐渐递增、递减的梯度分布。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0所示,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一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可以是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先均匀涂布,然后在第二涂布区32的厚度方向上按照梯度进行去除。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呈波浪面状,即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呈波浪形的块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呈倾斜状,即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呈三角形的块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0所示,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呈平面状,即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呈矩形块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集流体10两面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即第一段11的两面分布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参考图5和图7所示,第一段11的两面分布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都呈矩形块状或者都是表面为波浪形、或者都是表面为倾斜状。参考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是第一段11的一面分布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呈矩形块状,另一面分布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可以呈表面为波浪形,或者另一面分布的第二涂布区32内的活性物质层20也可以呈表面为倾斜状。
可以根据电池的大小,调整极片的第二涂布区32的尺寸大小和槽位区33的尺寸大小。
本实施例中,焊接极耳50的槽位区33周围不需要进行切除处理,避免了对极片上极耳50的焊接位置的损伤,减少并优化槽位位置极片断带和极耳失效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集流体10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段11至少一端的第二段12,第二段12的表面未附着活性物质层2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上述极片可为正极片,也可以为负极片。
正极片和负极片中的集流体1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的限定。例如,正极片中的集流体10可以为铝箔,负电极片中的集流体10可以为铜箔。
正极片和负极片中的活性物质层20中活性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的,在此不作进一步的限定。例如,负极片中的活性物质层20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包括石墨、硬碳、硅、氧化亚硅等材料,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层20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包括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等材料。
参考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极片料带,包括上述的极片,若干个极片沿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连接,极片的第一段11与相邻的极片的第一段11相连接,且极片的第二段12与相邻的极片的第二段12相连接。
极片料带为加工极片的料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将极片料带的表面涂布好活性物质层20之后再进行极片分切,在极片分切步骤时,沿着极片料带上的分切线60进行分切,使得极片料带被分切成若干个极片。分切线60为沿着极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虚拟线,分切完成之后,分切线60两侧的极片料带成为两个独立的极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极片的第二涂布区32的余留区322与相邻的极片的第二涂布区32的过渡区321相连接。这样的结构,参考图5和图7所示,使得在极片分切时,分切线60将第二涂布区32分切成为分别位于两个不同极片上的余留区322和过渡区321,并且由于余留区322和过渡区321内的集流体10表面均涂布有活性物质层20,因而可以避免由于极片料带的分切误差导致在极片的第一段11上除了槽位区33之外的其他部分露出集流体10表面,避免影响电池的品质和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料带,参考图5所示,由于过渡区321和余留区322内的集流体10表面均涂布有活性物质层20,即使受到分切误差的影响导致分切线60沿着集流体10的宽度的方向,向上或者向下偏移,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过渡区321和与该过渡区321相接的余留区322的面积大小发生变化,不会导致余留区322内的集流体10露出,也不会导致在余留区322的位置出现缺口,从而确保了避免发生极片断带的问题。
极片料带的分切可以是通过制片机或者制片卷绕一体机实现,也可以是通过激光分切的方式加工出本实施例中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置在壳体内的电芯,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层叠后卷绕在一起,正极片和负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的极片。
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可以是正极片为上述的极片,负极片为常规的极片;也可以是负极片为上述的极片,正极片为常规的极片;当然,也可以是正极片或负极片都为上述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极片,因而电芯表面具有较好的平整性,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极片表面所受应力均匀性较好,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充放电倍率。
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而短路,此外隔膜还具有能使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
隔膜可以包括基材和涂覆层,其中基材可为聚乙烯(polythene,PE)单层膜、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单层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涂覆层可为多孔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壳体内还填充有电解液,电芯浸在电解液中。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上述电芯可以为卷绕结构的电芯。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上述电池可以为软包电池、铝壳电池或圆柱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0)和活性物质层(20),所述集流体(10)包括第一段(11),所述第一段(11)的至少一面分布有第一涂布区(31)、第二涂布区(32)和槽位区(33);
所述第二涂布区(32)包括过渡区(321),在沿所述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所述过渡区(321)位于所述槽位区(33)和所述集流体(10)的边沿之间;
所述活性物质层(20)附着于所述第一涂布区(31)和所述第二涂布区(32)内的所述集流体(10)表面;
所述第二涂布区(32)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涂布区(31)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20)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区(31)延伸到所述第一段(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所述槽位区(33)和所述第二涂布区(32)均位于所述第一涂布区(3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集流体(10)的长度方向,所述槽位区(33)和所述过渡区(321)的长度的比值为S,其中,5≥S≥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过渡区(321)的宽度为2mm~5mm;和/或
在沿所述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槽位区(33)的宽度为9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布区(32)还包括余留区(322),在沿所述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余留区(322)与所述过渡区(321)的位置相对,且所述余留区(322)的宽度为0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1)的两面均分布有所述第一涂布区(31)、所述第二涂布区(32)和所述槽位区(33),且所述第一涂布区(31)、所述第二涂布区(32)和所述槽位区(33)在所述第一段(11)的两面的分布位置分别相互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10)两面的所述第二涂布区(32)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形状相同;或
所述集流体(10)两面的所述第二涂布区(32)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形状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布区(32)内的所述活性物质层(20)的表面呈平面状、波浪面状、或倾斜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50),所述极耳(5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51)和伸出段(52),所述连接段(51)与所述集流体(10)两面的所述槽位区(33)中的一个所述槽位区(33)连接固定连接,所述伸出段(52)沿所述集流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第一涂布区(31)的外侧。
10.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置在壳体内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层叠后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CN202122693996.7U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极片及电池 Active CN216120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3996.7U CN216120371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极片及电池
PCT/CN2022/130055 WO2023078428A1 (zh) 2021-11-04 2022-11-04 一种极片及电池
EP22889449.9A EP4333100A1 (en) 2021-11-04 2022-11-04 Pole piece and battery
KR1020237045395A KR20240017862A (ko) 2021-11-04 2022-11-04 전극 시트 및 배터리
US18/520,379 US20240097097A1 (en) 2021-11-04 2023-11-27 Electrode plate and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3996.7U CN216120371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极片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0371U true CN216120371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93996.7U Active CN216120371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极片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7097A1 (zh)
EP (1) EP4333100A1 (zh)
KR (1) KR20240017862A (zh)
CN (1) CN216120371U (zh)
WO (1) WO20230784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428A1 (zh) * 2021-11-04 2023-05-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WO2023208075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池
WO202406665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1168A (zh) * 2024-02-04 2024-03-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6717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204792459U (zh) * 2015-05-31 2015-11-18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极片
CN105261727B (zh) * 2015-10-16 2017-08-29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76191A (zh) * 2016-02-26 2016-05-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及采用该电池极片的二次电池
CN211208575U (zh) * 2019-11-29 2020-08-07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二次电芯
CN216120371U (zh) * 2021-11-04 2022-03-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428A1 (zh) * 2021-11-04 2023-05-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WO2023208075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池
WO202406665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3100A1 (en) 2024-03-06
KR20240017862A (ko) 2024-02-08
WO2023078428A1 (zh) 2023-05-11
US20240097097A1 (en)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0371U (zh) 一种极片及电池
CN214589165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JP4301286B2 (ja) 蓄電装置
CN111668444A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的制备方法及多极耳电芯
KR20110025023A (ko) 전극군과 이를 적용한 이차 전지
CN217134447U (zh) 锂电池
CN215070100U (zh) 一种电芯
CN112331930B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2659568U (zh) 一种双极性集流体、极片、电芯和二次电池
CN113054328A (zh) 一种极耳、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218632097U (zh) 极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7485538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
CN218498139U (zh) 卷芯、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6928675U (zh) 一种电池
WO202320619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2648428U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用极耳、多极耳电芯用极片及多极耳电芯
CN212434666U (zh) 一种阳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976280A (zh) 二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16084943U (zh) 电极组件及软包电池
CN218568943U (zh) 锂离子电池卷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216872020U (zh) 极片结构、隔膜结构、叠片结构、电芯及电池
CN220914512U (zh) 一种极片及电芯、储能装置、用电设备
CN214378751U (zh) 一种模组式锂离子电池
CN217062166U (zh) 一种极片及电池
CN219436090U (zh) 全极耳电池卷芯和全极耳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