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466U - 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466U
CN216114466U CN202122612826.1U CN202122612826U CN216114466U CN 216114466 U CN216114466 U CN 216114466U CN 202122612826 U CN202122612826 U CN 202122612826U CN 216114466 U CN216114466 U CN 216114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er
water
top plate
frame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28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健
黄泽光
杨浇烽
沈定禄
王婉雯
黄雅霄
岑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128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构成所述加湿器的外壳;注水口,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遮挡结构,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加湿器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顶板上的遮挡结构,且所述遮挡结构通过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而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状态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用户不用担心注水口盖丢失,避免了注水口盖丢失造成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加湿器的用户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
关于目前的加湿器,加湿器的顶部设有注水口及覆盖该注水口的注水口盖。用户打开注水口盖使注水口露出,并通过注水口把用于加湿空气的水注入加湿器内部的水箱内,注水完成后,利用注水口盖覆盖住注水口,避免灰尘或异物等通过注水口进入水箱内。但是,由于用户打开注水口盖后有可能会将注水口盖随意放置,待注水完成后需要花费时间寻找注水口盖,使得用户使用方便性降低。
鉴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加湿器,以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目前的加湿器,用户打开注水口盖后有可能会将注水口盖随意放置,待注水完成后需要花费时间寻找注水口盖,使得用户使用方便性降低。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
框体,构成所述加湿器的外壳;
注水口,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
遮挡结构,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加湿器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遮挡结构位于所述框体顶板的上方,且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注水口的上方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加湿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导水结构,所述注水口设置在导水结构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注水口及所述导水结构的上方遮挡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导水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包括从远离所述注水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注水口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湿器还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遮挡结构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引导构件和能够在所述滑动引导构件上沿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的滑动限位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引导构件包括:导轨;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所述导轨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滑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导轨,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两端向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
所述滑动槽,包括顶面、从所述顶面的左右两端往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所述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其中,所述滑动槽顶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端面形成C字形的开口沟槽;
当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时,所述导轨的两个端面被所述滑动槽的顶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包围住。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槽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于所述遮挡结构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遮挡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滑动限位件包括包围框,所述包围框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遮挡结构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的空间,
所述包围框滑动至其侧面被所述导轨卡住时,停止滑动,使遮挡结构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所述导轨,所述导轨的底面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框体顶板上设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所述底座沿所述支撑筋的延伸方向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遮挡结构的背对所述框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随所述遮挡板一起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湿器还包括:
送风单元,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包括双向风轮、单轴电机以及蜗牛壳;以及
所述框体包括:前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以及,后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加湿器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顶板上的遮挡结构,且所述遮挡结构通过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而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状态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用户不用担心注水口盖丢失,避免了注水口盖丢失造成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加湿器的用户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顶板、遮挡结构及操作面板等的示意图。
图3是加湿器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沿图2的B-B方向剖开的横截面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挡板、滑动槽、导轨和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顶板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的A-A方向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加湿器;110:框体;120:送风单元;1201:双向风轮;1202:单轴电机;1203:蜗牛壳;1204:蜗牛壳入风口;1205:蜗牛壳排风口;130:过滤单元;140:加湿单元;1401:加湿帘;1402:第一接水盘;1403:水箱;1404:第二接水盘;1405:入水口;111:顶板;112:侧壁;113:底板;110z:进风口;111a:出风口;111b:注水口;111c:导水槽;111d:遮挡结构;111e:分隔板;111f:遮挡板;112a:前面板;112b:后面板;A:滑动结构;1:底座、2:导轨(滑动引导构件)、3:滑动槽(滑动件);4:包围框(滑动限位件);B: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垂直”、“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外周”与“内周”等术语,均以所叙述的部件的中心为圆心为准进行说明。例如,“某部件的内周侧”即为,靠近该部件的中心的一侧。相反,“某部件的外周侧”即为,远离该部件的中心的一侧。“下游侧”和“上游侧”是基于气体在加湿器中的流动方向而言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和“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基于具体情况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湿器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加湿器为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后,经加湿后吹出,从而调节空气湿度的空气调节装置。在该加湿器中,除加湿功能外,还通过设置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过滤后再排向室内,实现清洁室内空气的功能。
如图1所示,加湿器100包括构成加湿器外壳的框体110、送风单元120、过滤单元130和加湿单元140。
框体110为形成加湿器100的外壳的、呈中空箱状的多面体。在加湿器的安装状态下,框体110包括顶板111(框体顶板)、底板113和侧壁112,其中,顶板111和底板113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侧壁112连接顶板111和底板113。所述相对,即,在竖直方向上,顶板111与底板113呈近似平行的状态,且顶板111沿竖直方向在底板113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覆盖底板113。上述的安装状态是指使加湿器能够正常运作的状态,例如,加湿器安装或放置于地面的状态。侧壁112、顶板111与底板113形成了具有内部空间的、呈中空的近似长方体箱体。所述内部空间容纳送风单元120、加湿单元140以及过滤单元130。
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顶板111上设置出风口111a、注水口111b、导水槽111c及遮挡结构111d。出风口111a用于使净化或/和加湿后的空气从框体110内部吹出。具体地说,框体顶板111上设置有由多条长条形支撑筋,多条长条形支撑筋组成格栅,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出风口111a。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出风口”,并不意味着所有间隙都形成出风口111a,顶板111上的出风口111a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后述蜗牛壳排风口1205的位置或者出风方向等的要求确定。针对注水口111b、导水槽111c及遮挡结构111d,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说明。
侧壁112为用于连接顶板111与的底板、具有曲面的壁。侧壁112包括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均可拆卸,并具有供空气进入框体110内的进风口110z。前面板112a左右两端的端部与后面板112b左右两端的端部通过侧壁112相连接。同时设置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可以实现双向进风。当然,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仅设置前面板112a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
框体110内形成将空气从进风口110z引导至出风口111a的风道。下面对风道中的构件进行描述。
送风单元120设置在框体110内,包括双向风轮1201、单轴电机1202以及设置在风道内的蜗牛壳1203。蜗牛壳1203内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置单轴电机1202和双向风轮1201的空腔,该空腔形成为圆形,且其直径较双向风轮1201外径大,空腔面向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的两侧设置有开口,这两个开口形成供空气流入蜗牛壳1203内的蜗牛壳入风口1204,并分别与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110z连通,使加湿器实现两侧进风。双向风轮1201的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一个开口即蜗牛壳排风口1205,用于供空气从蜗牛壳1203内流出。单轴电机1202的输出轴与双向风轮1201的轴孔连接,通过单轴电机1202使双向风轮1201旋转,从而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z进入蜗牛壳入风口1204,再向蜗牛壳排风口1205流动,最后经出风口111a吹出。
过滤单元130设于框体内,用于过滤被从进风口110z引导至出风口111a的空气。过滤单元130作为提高空气清洁度的部件。在一个示例中,过滤单元130可以是滤网,滤网可以对灰尘等进行直接拦截。当然,过滤单元13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例如,高压电发生装置,高压电发生装置可以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单元130为两个集尘脱臭一体的滤网,两个滤网分别位于前面板112a和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110z与蜗牛壳入风口1204之间的空间内,以过滤从前面板112a和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110z进入框体110内的空气。当然,在仅设置前面板112a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的示例中,对应地,也可以仅设置前面板112a处的过滤单元130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处的过滤单元130。
加湿单元140设置在框体110内,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过滤网下游侧的两个加湿帘1401、分别设于两个加湿帘1401下方的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设置在送风单元120的一侧且可拆卸的水箱1403,以及设置在水箱1403下方的第二接水盘140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1404和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为一体成型。水箱1403上部具有入水口1405,该入水口1405与设置在框体顶板111上的注水口111b连通,用户通过往注水口111b注入水(或其它液体),使水通过框体顶板111的注水口111b及水箱的入水口1405流动至水箱1403内。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取下水箱1403来进行加水。水箱1403中的水流向第二接水盘1404后分别流向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加湿帘1401可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加湿帘1401的至少一部分浸泡在第一接水盘1402中,加湿帘1401吸收第一接水盘1402内的水后转动到风道中,空气穿过加湿帘1401被加湿。
加湿单元140是使空气加湿的部件,除了加湿帘外,也可以是使水破碎成水雾状颗粒,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或者是空气经过后会被加湿的加湿过滤网等。
综上,加湿器运转时,在双向风轮1201的吸引下,空气从设置在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上的进风口110z进入,依次通过过滤单元130、蜗牛壳1203以及双向风轮1201,再通过设在顶板111的出风口111a向框体外吹出。由此,加湿器通过加湿空气并送风而提供湿度较高的空气。
参见图2-至图6,下面针对注水口111b及遮挡结构111d进行详细说明。除出风口111a外,框体顶板111上还设置有导水槽111c(导水结构)以及分隔出风口111a和导水槽111c、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分隔板111e。即,分隔板111e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11a,另一侧设置有导水槽111c。导水槽111c为被分隔板111e及顶板111的周缘共同包围、可容纳一定量的水的槽部,其从顶板111的一侧延伸到与顶板111一端相对的另一侧。在注水口111b与水箱1403的入水口1405连通的前提下,可将注水口111b设置于导水槽111c内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注水口111b设置于导水槽111c的端部。导水槽111c从注水口111b的外周侧往注水口111b侧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即,导水槽111c包括从远离注水口111b的位置向靠近注水口111b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从而引导导水槽111c内的水沿着倾斜面流向注水口111b。也就是说,用户向注水口111b加水时,不需要将水对准注水口111b,只需要将水注入面积大于注水口111b的导水槽111c中,就可以将水倒入注水口111b内,提高加水方便性的同时,也抑制了由于没有将水完全对准注水口111b而溅出,导致用户滑倒的可能性。另外,分隔板可以分隔开出风口111a和导水槽111c,所以导水槽111c内的水不会通过出风口111a进入框体内。
遮挡结构111d,具有遮挡注水口111b的关闭状态(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注水口111b的打开状态(打开位置),遮挡结构111d与框体之间通过滑动结构连接,并通过平面运动或曲线运动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有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遮挡结构111d,在需要从注水口111b加水时,遮挡结构111d可以位于打开状态,即,注水口111b外露;并在加水完毕后,遮挡结构111d运动至关闭状态将加水口遮挡,从而避免加水口内落入灰尘或异物等杂质,防止用于加湿空气的水被污染。遮挡结构111d还可以设置成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在关闭状态下,在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的上方遮挡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这样,就可以防止灰尘或异物等杂质落入导水槽111c,并沿着导水槽111c内的水流动到注水口111b内,从而确保加湿用水的清洁度。遮挡结构111d在关闭状态时,加湿功能和过滤功能正常运行;遮挡结构111d位于打开状态时,加湿器的加湿功能停止运行,但空气仍然可以被过滤单元130过滤后从出风口111a吹出,实现过滤功能。其中,遮挡结构111d在关闭状态时可以将导水槽111c部分遮挡,也可以将导水槽111c完全遮挡,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当然,将导水槽111c完全遮挡为最优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结构111d包括平面形状的遮挡板,遮挡板通过滑动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切换。当然,遮挡板也可以为弧形板或者折弯板等等,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只需要能够遮挡导水槽111c和注水口111b即可。
遮挡结构111d可滑动地安装于框体顶板111上,并通过滑动在遮挡注水口111b的关闭状态和不遮挡注水口111b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说,遮挡结构111d包括遮挡板111f,滑动结构A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111上滑动,所述滑动结构A与所述遮挡结构111d连接,使遮挡板111f在框体顶板111上滑动,遮挡板111f通过滑动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滑动结构A包括底座1、导轨2(滑动引导构件)、滑动槽3(滑动件)和包围框4(滑动限位件)。
底座1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111上,且具有方形底面及从方形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设置的四个侧面。底座1内固定有导轨2,该导轨2具有容纳于底座1内的底面、从其底面左右两端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侧面,该两侧面分别将左右两端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往外侧弯曲延伸设置水平方向的两个端面。导轨2的底面小于底座1的底面,所以导轨2可以固定在底座1内部,并被底座1的四个侧面定位。导轨2及底座1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贯穿导轨2和底座1上的螺孔,可将导轨2固定在底座1内。具体地说,框体顶板111上设置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格栅上设置有与支撑筋一体成型,且沿支撑筋延伸方向设置的底座1。
包围框4,设置在在遮挡板111f的遮挡面(遮挡板的下表面)的下方且与遮挡板111f一体成型。在一个示例中,包围框4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遮挡结构111d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111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111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3的空间。
滑动槽3,设置在遮挡板111f的下方,滑动槽3包括固定在包围框4内的顶面、从顶面的左右两端往底座1方向(即在加湿器安装状态下的下方)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滑动槽3的两侧面的靠近底座1的端部弯曲并沿水平方向往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滑动槽3形成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遮挡板111f的下表面及滑动槽3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贯穿遮挡板及滑动槽3的螺孔,可将滑动槽3固定于遮挡板的遮挡面。而且,导轨2的端面可插入滑动槽3内,也就是说,当导轨2与滑动槽3互相嵌合时,导轨2的两个端面可以被滑动槽3的两个端面、两个侧面和顶面包围住,并在其中滑动。由于滑动槽3固定在遮挡板111f的下表面,所以滑动槽3滑动时可带动遮挡板一并滑动,由此,遮挡板111f可在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的上方滑动。当包围框4滑动至其侧面被导轨2卡住时,停止滑动,使遮挡板111f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再者,包围框4的四个侧面的高度大于滑动槽3的两侧面及两端面的高度,因此,包围框4可以遮住滑动槽3,防止用户将手指接触到滑动槽3而造成夹伤,并提高加湿器的美观性(图2示出了包围框4遮住滑动槽3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遮挡板与滑动槽3之间、导轨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但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换成卡合等固定方式,本申请对于遮挡板与滑动槽3之间和导轨2与底座1之间的固定方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由于滑动槽3需要在导轨2上来回滑动,所以导轨2可采用POM材料制作,从而提高耐磨性。当然,在实际实施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本申请不对各个部件的材料作特别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共设置两个,以确保遮挡板111f的平稳滑动。两个滑动结构沿沿框体顶板111的横向或纵向进行布置,优选地,两个滑动结构沿框体顶板111的横向或纵向对称布置。优选地,两个滑动结构沿导水槽111c的延伸方向进行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滑动结构。
如上所述,滑动槽3沿导轨2滑动,使得遮挡板111f的遮挡面与滑动槽3进行滑动的滑动平面平行。遮挡板111f在关闭状态下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和遮挡板111f在打开状态下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相等。遮挡板111f在滑动过程中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保持不变。遮挡板111f位于框体顶板111的上方且在关闭状态下遮挡在注水口111b的上方遮挡注水口111b。
为提升使用体验,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以及查看相关信息,框体顶板111上还可以设有操作面板B,如图2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与送风单元12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送风单元120的风速及送风单元120的开启状态,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控制送风单元120的单轴电机1202的启闭以及调整单轴电机1202的转速。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与过滤单元13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过滤单元130的饱和度或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调整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
在另一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与加湿单元14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加湿用水的量,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控制加湿单元140的启闭。
在又一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同时与送风单元120、过滤单元130以及加湿单元14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送风单元120的风速、送风单元120的开启状态、过滤单元130的饱和度、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或加湿用水的量,操作面板B还可以同时控制单轴电机1202的启闭、调整单轴电机1202的转速、调整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以及加湿单元140的启闭。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湿器中也可以具有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灰尘探测器、水位感应器等传感器,这些部件用于与操作面板B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根据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显示湿度、温度以及灰尘量等数据。
但是,由于设置于框体顶板111的操作面板B和注水口111b占用了顶板111较多的空间,出风口111a的位置及大小就会受到限制。为抑制对出风口111a位置及大小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面板B设置于遮挡板111f背对框体顶板111的一侧,并且操作面板B随遮挡板一起滑动。也就是说,在遮挡板111f的关闭状态下,遮挡板111f位于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的上方,遮挡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遮挡板111f的上方设置操作面板B,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占用框体顶板111的空间,框体顶板111的其它空间均可用于设置出风口111a,使得出风口111a的设置和大小可以根据蜗牛壳排风口1205及框体风道的设置而变化,从而优化风道,提高出风量,降低噪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适用于其他对气体进行加湿的装置。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构成所述加湿器的外壳;
注水口,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
遮挡结构,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器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遮挡结构位于所述框体顶板的上方,且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注水口的上方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导水结构,所述注水口设置在导水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注水口及所述导水结构的上方遮挡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导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包括从远离所述注水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注水口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遮挡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引导构件和能够在所述滑动引导构件上沿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的滑动限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引导构件包括:导轨;
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
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所述导轨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两端向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
所述滑动槽,包括顶面、从所述顶面的左右两端往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所述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其中,所述滑动槽顶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端面形成C字形的开口沟槽;
当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时,所述导轨的两个端面被所述滑动槽的顶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包围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于所述遮挡结构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遮挡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滑动限位件包括包围框,所述包围框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遮挡结构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的空间,
所述包围框滑动至其侧面被所述导轨卡住时,停止滑动,使遮挡结构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所述导轨,所述导轨的底面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顶板上设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所述底座沿所述支撑筋的延伸方向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的背对所述框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随所述遮挡板一起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
送风单元,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包括双向风轮、单轴电机以及蜗牛壳;以及
所述框体包括:前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以及,后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
CN202122612826.1U 2021-10-28 2021-10-28 加湿器 Active CN216114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2826.1U CN2161144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2826.1U CN2161144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466U true CN216114466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2826.1U Active CN216114466U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391A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108291728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837621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593524A (ja) 冷風扇
KR20120016901A (ko) 환기유로를 구비한 벽걸이용 공기청정기
JP5520901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0320549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14466U (zh) 加湿器
CN113899020A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903296B (zh) 空气清洗机
KR10155519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1928355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44618U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216522199U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39451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1416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22010667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2720060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9367872U (zh) 用于回风口的导风装置及空气处理装置
CN110319557A (zh) 防虫防鼠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9243786U (zh) 加湿装置及空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