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2199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22199U CN216522199U CN202122608656.XU CN202122608656U CN216522199U CN 216522199 U CN216522199 U CN 216522199U CN 202122608656 U CN202122608656 U CN 202122608656U CN 216522199 U CN216522199 U CN 2165221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operation panel
- air
- wiring
- top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框体,构成空气净化器的外壳;操作面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框体的框体顶板上,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一端连接,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另一端连接;配线引导组件,包括:贯穿操作面板的底面的引导孔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引导孔中,并往下延伸至框体顶板下方的引导件,引导孔沿预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操作面板的移动,引导孔与引导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这样,操作面板在至少遮挡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时,可以防止水等液体沿着配线进入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在一些具有操作面板的空气净化器中,会将操作面板设置于空气净化器的顶板,并使其可以在顶板上运动。又由于操作面板里的电路板需要与空气净化器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通过配线实现电性连接,所以一般会在容纳电路板的操作面板上设置出线孔,使配线从出线孔穿出后插入框体内部。为了实现操作面板可运动,操作面板与空气净化器的顶板之间需设置间隙。这样,当水等液体飞溅到该间隙时,就有可能飞溅到配线在操作面板与空气净化器的顶板之间的部分并沿着配线流动至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上,导致主电路板损坏。
鉴于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防止水等液体沿着配线进入主电路板,提高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为了实现操作面板可运动,操作面板与空气净化器的顶板之间需设置间隙。这样,当水等液体飞溅到该间隙时,就有可能飞溅到配线在操作面板与空气净化器的顶板之间的部分并沿着配线流动至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上,导致主电路板损坏,安全性较低。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框体,构成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外壳;
操作面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与所述配线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配线引导组件,包括:贯穿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的引导孔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并往下延伸至所述框体顶板下方的引导件,所述引导孔沿预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所述操作面板的移动,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引导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件呈管状,且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框体顶板,
所述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所述引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顶板连接并延伸进入框体内部,
所述引导件的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的一端的开口构成第二配线出口,配线通过所述第二配线出口进入所述引导件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框体内部位于所述框体顶板下方设有导风板,
所述引导件呈管状,
所述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所述引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所述引导件的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的一端的开口构成第二配线出口,配线通过所述第二配线出口进入所述引导件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配线固定组件,临近所述引导孔而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内,固定所述配线的在所述操作面板内部延伸的部分,
其中,所述配线依次与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以及所述配线固定组件连接,并在穿过所述配线引导组件的所述引导件后与所述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引导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移动方向相同。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线固定组件包括:
配线固定件,设置在临近所述引导孔的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上的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位于沿所述引导孔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引导孔的两个端部之间;
第一配线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引导孔相比更靠近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配线出口固定所述配线,所述配线穿过所述第一配线出口后被所述配线固定件固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定区域位于沿所述引导孔延伸方向的所述引导孔的两个端部中间的区域附近。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线固定件包括:夹线扣。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夹线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凸块和第二凹凸块,其中,所述配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凹凸块和所述第二凹凸块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凸块包括:向所述第二凹凸块延伸的两个以上的互相间隔的第一凸筋,
所述第二凹凸块包括:向所述第一凹凸块延伸的两个以上的互相间隔的第二凸筋,
其中,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配线穿过的空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框体顶板上设有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蜗牛壳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具有引导空气从所述蜗牛壳排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倾斜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分离板,所述分离板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与所述配线固定件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上的平板,所述分离板的所在平面与所述平板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第一配线出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送风单元,其中,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双向风轮、单轴电机以及具有蜗牛壳排风口的蜗牛壳;
前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以及,后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注水口,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
其中,所述操作面板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安装状态下,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注水口的上方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导水结构,所述注水口设置在导水结构上,
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注水口及所述导水结构的上方遮挡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导水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包括从远离所述注水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注水口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操作面板连接,以使所述操作面板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引导构件和能够在所述滑动引导构件上沿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操作面板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的滑动限位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引导构件包括:导轨;
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
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所述导轨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滑动;
所述导轨,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两端向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
所述滑动槽,包括顶面、从所述顶面的左右两端往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所述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其中,所述滑动槽顶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端面形成C字形的开口沟槽;
当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时,所述导轨的两个端面被所述滑动槽的顶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包围住;
滑动限位件包括包围框,所述包围框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操作面板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的空间,
所述包围框滑动至其侧面被所述导轨卡住时,停止滑动,使操作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所述导轨,所述导轨的底面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框体顶板上设置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
所述底座沿所述支撑筋的延伸方向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底部遮挡板,所述底部遮挡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配线与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连接,并在穿过所述所述配线引导组件的所述引导件后与所述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连接,配线引导组件,包括:贯穿操作面板的底面的引导孔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引导孔中,并往下延伸至框体顶板下方的引导件,引导孔沿预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操作面板的移动,引导孔与引导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这样,所述操作面板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时,可以防止水等液体沿着配线进入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顶板及操作面板等的示意图。
图3是空气净化器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沿图2的B-B方向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面板、滑动槽、导轨和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顶板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的A-A方向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俯视图,为清楚示意,隐藏了操作面板的一部分,并对配线引导组件和配线固定组件等进行了放大,且利用虚线标注了配线的走向。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面板位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为清楚示意,对配线引导组件和配线固定组件等进行了放大。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面板位于打开位置的示意图,为清楚示意,对配线引导组件和配线固定组件等进行了放大。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图,其中,引导件一体成型于顶板上,为清楚示意,对配线引导组件和配线固定组件等进行了放大。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图,其中,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引导孔中,另一端与导风板连接。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俯视图,其中,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引导孔中,另一端与导风板连接,为清楚示意,隐藏了框体顶板和操作面板,并对配线引导组件等进行了放大。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气净化器;110:框体;120:送风单元;1201:双向风轮;1202:单轴电机;1203:蜗牛壳;1204:蜗牛壳入风口;1205:蜗牛壳排风口;130:过滤单元;140:加湿单元;1401:加湿帘;1402:第一接水盘;1403:水箱;1404:第二接水盘;1405:入水口;111:顶板;112:侧壁;113:底板;110z:进风口;111a:出风口;111b:注水口;111c:导水槽;111d:遮挡结构;111e:分隔板;111f:遮挡板;112a:前面板;112b:后面板;A:滑动结构;1:底座、2:导轨(滑动引导构件)、3:滑动槽(滑动件);4:包围框(滑动限位件);B:操作面板;C:导风板;150:配线固定组件;151:第一配线出口;152:配线固定件;160:配线引导组件;161:引导孔;162:引导件;1621:入线槽;1622:第二配线出口;1521:第一凹凸块;1522:第二凹凸块;1521a:第一凸筋;1522a:第二凸筋;D:分离板;E:平板;配线: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垂直”、“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外周”与“内周”等术语,均以所叙述的部件的中心为圆心为准进行说明。例如,“某部件的内周侧”即为,靠近该部件的中心的一侧。相反,“某部件的外周侧”即为,远离该部件的中心的一侧。“下游侧”和“上游侧”是基于气体在空气净化器中的流动方向而言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和“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基于具体情况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净化器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器为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后,经过滤后吹出,从而提高空气清洁度的空气调节装置。在该空气净化器中,除过滤功能外,还通过设置加湿单元对空气进行加湿后再排向室内,实现加湿室内空气的功能。另外,除了对空气进行净化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100还可以对其它气体进行净化。
空气净化器100包括构成空气净化器外壳的框体110、送风单元120、过滤单元130和加湿单元140。
框体110为形成空气净化器100的外壳的、呈中空箱状的多面体。在空气净化器的安装状态下,框体110包括顶板111(框体顶板)、底板113和侧壁112,其中,顶板111和底板113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侧壁112连接顶板111和底板113。所述相对,即,在竖直方向上,顶板111与底板113呈近似平行的状态,且顶板111沿竖直方向在底板113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覆盖底板113。上述的安装状态是指使空气净化器能够正常运作的状态,例如,空气净化器安装或放置于地面的状态。侧壁112、顶板111与底板113形成了具有内部空间的、呈中空的近似长方体箱体。所述内部空间容纳送风单元120、加湿单元140以及过滤单元130。
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顶板111上设置出风口111a、注水口111b、导水槽111c及操作面板B。出风口111a用于使净化或/和加湿后的空气从框体110内部吹出。具体地说,框体顶板111上设置有由多条长条形支撑筋,多条长条形支撑筋组成格栅,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出风口111a。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出风口”,并不意味着所有间隙都形成出风口111a,顶板111上的出风口111a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后述蜗牛壳排风口1205的位置或者出风方向等的要求确定。针对注水口111b、导水槽111c及操作面板B,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说明。
侧壁112为用于连接顶板111与的底板、具有曲面的壁。侧壁112包括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均可拆卸,并具有供空气进入框体110内的进风口110z。前面板112a左右两端的端部与后面板112b左右两端的端部通过侧壁112相连接。同时设置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可以实现双向进风。当然,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仅设置前面板112a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
框体110内形成将空气从进风口110z引导至出风口111a的风道。下面对风道中的构件进行描述。
送风单元120设置在框体110内,包括双向风轮1201、单轴电机1202以及设置在风道内的蜗牛壳1203。蜗牛壳1203内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置单轴电机1202和双向风轮1201的空腔,该空腔形成为圆形,且其直径较双向风轮1201外径大,空腔面向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的两侧设置有开口,这两个开口形成供空气流入蜗牛壳1203内的蜗牛壳入风口1204,并分别与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110z连通,使空气净化器实现两侧进风。双向风轮1201的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一个开口即蜗牛壳排风口1205,用于供空气从蜗牛壳1203内流出。单轴电机1202的输出轴与双向风轮1201的轴孔连接,通过单轴电机1202使双向风轮1201旋转,从而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z进入蜗牛壳入风口1204,再向蜗牛壳排风口1205流动,最后经出风口111a吹出。
另外,参见图11和图12,一般来说,为了尽可能大范围地将室内空气送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框体110的出风口111a一般设置得较大,而蜗牛壳排风口1205与出风口111a相比,面积较小。这样,空气从蜗牛壳排风口1205吹出后流向出风口111a的过程中,由于风道大小的突然变化很容易产生乱流,导致风量降低,噪音升高。因此,可在蜗牛壳排风口1205与出风口111a之间设置导风板C,导风板C具有引导空气从蜗牛壳排风口1205流向出风口111a的倾斜面。通过该倾斜面,使得空气从蜗牛壳出风口1205吹出后沿着倾斜面顺畅流动至出风口111a,从而减小乱流,提高风量,降低噪音。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导风板C。
参见图1,过滤单元130设于框体110内,用于过滤被从进风口110z引导至出风口111a的空气。过滤单元130作为提高空气清洁度的部件。在一个示例中,过滤单元130可以是滤网,滤网可以对灰尘等进行直接拦截。当然,过滤单元13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结构,例如,高压电发生装置,高压电发生装置可以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单元130为两个集尘脱臭一体的滤网,两个滤网分别位于前面板112a和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110z与蜗牛壳入风口1204之间的空间内,以过滤从前面板112a和后面板112b的进风口进入框体110内的空气。当然,在仅设置前面板112a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的示例中,对应地,也可以仅设置前面板112a处的过滤单元或仅设置后面板112b处的过滤单元。
加湿单元140设置在框体110内,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过滤网下游侧的两个加湿帘1401、分别设于两个加湿帘1401下方的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设置在送风单元120的一侧且可拆卸的水箱1403,以及设置在水箱1403下方的第二接水盘140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1404和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为一体成型。水箱1403上部具有入水口1405,该入水口1405与设置在框体顶板111上的注水口111b连通,用户通过往注水口111b注入水(或其它液体),使水通过框体顶板111的注水口111b及水箱的入水口1405流动至水箱1403内。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取下水箱1403来进行加水。水箱1403中的水流向第二接水盘1404后分别流向两个第一接水盘1402。加湿帘1401可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加湿帘1401的至少一部分浸泡在第一接水盘1402中,加湿帘1401吸收第一接水盘1402内的水后转动到风道中,空气穿过加湿帘1401被加湿。
加湿单元140是使空气加湿的部件,除了加湿帘外,也可以是使水破碎成水雾状颗粒,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或者是空气经过后会被加湿的加湿过滤网等。
综上,空气净化器运转时,在双向风轮1201的吸引下,空气从设置在前面板112a及后面板112b上的进风口110z进入,依次通过过滤单元130、蜗牛壳1203以及双向风轮1201,再通过设在顶板111的出风口111a向框体外吹出。由此,空气净化器通过加湿空气并送风而提供湿度较高的空气。
参见图2-至图6,下面针对注水口111b及操作面板B进行详细说明。除出风口111a外,框体顶板111上还设置有导水槽111c(导水结构)以及分隔出风口111a和导水槽111c、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分隔板111e。即,分隔板111e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11a,另一侧设置有导水槽111c。导水槽111c为被分隔板111e及顶板111的周缘共同包围、可容纳一定量的水的槽部,其从顶板111的一侧延伸到与顶板111一端相对的另一侧。在注水口111b与水箱1403的入水口1405连通的前提下,可将注水口111b设置于导水槽111c内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注水口111b设置于导水槽111c的端部。导水槽111c从注水口111b的外周侧往注水口111b侧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即,导水槽111c包括从远离注水口111b的位置向靠近注水口111b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从而引导导水槽111c内的水沿着倾斜面流向注水口111b。也就是说,用户向注水口111b加水时,不需要将水对准注水口111b,只需要将水注入面积大于注水口111b的导水槽111c中,就可以将水倒入注水口111b内,提高加水方便性的同时,也抑制了由于没有将水完全对准注水口111b而溅出,导致用户滑倒的可能性。另外,分隔板可以分隔开出风口111a和导水槽111c,所以导水槽111c内的水不会通过出风口111a进入框体内。
操作面板B,具有遮挡注水口111b的关闭状态(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注水口111b的打开状态(打开位置),操作面板B与框体110之间通过滑动结构连接,并通过平面运动或曲线运动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有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操作面板B,在需要从注水口111b加水时,操作面板B可以位于打开状态,即,注水口111b外露;并在加水完毕后,操作面板B运动至关闭状态将加水口遮挡,从而避免加水口内落入灰尘或异物等杂质,防止用于加湿空气的水被污染。操作面板B还可以设置成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在关闭状态下,在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的上方遮挡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这样,就可以防止灰尘或异物等杂质落入导水槽111c,并沿着导水槽111c内的水流动到注水口111b内,从而确保加湿用水的清洁度。操作面板B在关闭状态时,加湿功能和过滤功能正常运行;操作面板B位于打开状态时,空气净化器的加湿功能停止运行,但空气仍然可以被过滤单元130过滤后从出风口111a吹出,实现过滤功能。其中,操作面板B在关闭状态时可以将导水槽111c部分遮挡,也可以将导水槽111c完全遮挡,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当然,将导水槽111c完全遮挡为最优方案。
在一个示例中,操作面板B进一步包括遮挡结构111d。在一个示例中,遮挡结构111d位于操作面板B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包括平面形状的遮挡板111f,即,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结构111d包括遮挡板111f。遮挡板111f通过滑动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切换。当然,遮挡板111f也可以为弧形板或者折弯板等等,本申请并不作特别的限制,只需要能够遮挡导水槽111c和注水口111b即可。
操作面板B可滑动地安装于框体顶板111上,并通过滑动在遮挡注水口111b的关闭状态和不遮挡注水口111b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说,操作面板B包括位于操作面板底部的遮挡板111f,滑动结构A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111上滑动,所述滑动结构A与所述遮挡板111f连接,使遮挡板111f在框体顶板111上滑动,遮挡板111f通过滑动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滑动结构A包括底座1、导轨2(滑动引导构件)、滑动槽3(滑动件)和包围框4(滑动限位件)。
底座1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111上,且具有方形底面及从方形底面的边缘向上延伸设置的四个侧面。底座1内固定有导轨2,该导轨2具有容纳于底座1内的底面、从其底面左右两端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侧面,该两侧面分别将左右两端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往外侧弯曲延伸设置水平方向的两个端面。导轨2的底面小于底座1的底面,所以导轨2可以固定在底座1内部,并被底座1的四个侧面定位。导轨2及底座1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贯穿导轨2和底座1上的螺孔,可将导轨2固定在底座1内。具体地说,框体顶板111上设置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格栅上设置有与支撑筋一体成型,且沿支撑筋延伸方向设置的底座1。
包围框4,设置在操作面板底面(或遮挡板的下表面)的下方且与遮挡板一体成型。在一个示例中,包围框4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操作面板B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111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111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3的空间。在一个示例中,包围框4包括四个侧面的可以设置在操作面板B的底面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区域。在另一个示例中,包围框4包括四个侧面的部分侧面也可以设置在操作面板B的底面的两端的从侧面看去呈弧形或半圆形的区域。只要包围框能够实现对滑动槽3的包围以及对滑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可,包围框4的设置位置和方式不作限制。
滑动槽3,设置在操作面板B底面的下方,滑动槽3包括固定在包围框4内的顶面、从顶面的左右两端往底座1方向(即在空气净化器安装状态下的下方)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滑动槽3的两侧面的靠近底座1的端部弯曲并沿水平方向往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滑动槽3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于操作面板B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底面,以带动操作面板B在顶板上水平移动。滑动槽3形成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遮挡板的下表面(操作面板的底面)及滑动槽3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贯穿遮挡板及滑动槽3的螺孔,可将滑动槽3固定于操作面板B的底面。而且,导轨2的端面可插入滑动槽3内,也就是说,当导轨2与滑动槽3互相嵌合时,导轨2的两个端面可以被滑动槽3的两个端面、两个侧面和顶面包围住,并在其中滑动。由于滑动槽3固定在遮挡板的下表面,所以滑动槽3滑动时可带动操作面板B一并滑动,由此,操作面板B可在注水口111b及导水槽111c的上方滑动。当包围框4滑动至其侧面被导轨2卡住时,停止滑动,使操作面板B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再者,操作面板B的底面的包围框4的四个侧面的高度大于滑动槽3的两侧面及两端面的高度,因此,包围框4可以遮住滑动槽3,防止用户将手指接触到滑动槽3而造成夹伤,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美观性(图2示出了包围框4遮住滑动槽3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操作面板底面与滑动槽3之间、导轨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但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换成卡合等固定方式,本申请对于遮挡板与滑动槽3之间和导轨2与底座1之间的固定方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由于滑动槽3需要在导轨2上来回滑动,所以导轨2可采用POM材料制作,从而提高耐磨性。当然,在实际实施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本申请不对各个部件的材料作特别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共设置两个,以确保遮挡板的平稳滑动。两个滑动结构沿沿框体顶板111的横向或纵向进行布置,优选地,两个滑动结构沿框体顶板111的横向或纵向对称布置。优选地,两个滑动结构沿导水槽111c的延伸方向进行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滑动结构。
如上所述,滑动槽3沿导轨2滑动,使得遮挡板的遮挡面与滑动槽3进行滑动的滑动平面平行。操作面板或遮挡板在关闭状态下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和操作面板或遮挡板在打开状态下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相等。遮挡板在滑动过程中与框体顶板111的距离保持不变。操作面板位于框体顶板111的上方且在关闭状态下在注水口111b的上方遮挡注水口111b。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为触摸按键电路板,用户通过操作该触摸按键电路板,可以方便地对空气净化器的功能或模式等进行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板。
框体内部的位于风道外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收纳电气部件(如主电路板)的主电路板盒。主电路板通过配线a(参见图7)分别与操作面板B及送风单元120、加湿单元140等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操作面板B与送风单元120、加湿单元140等部件电性连接。这样用户对操作面板进行操作后,操作面板通过配线传输信号至主电路板,从而控制与主电路板电性连接的送风单元120和加湿单元140等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与送风单元12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送风单元120的风速及送风单元120的开启状态,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控制送风单元120的单轴电机1202的启闭以及调整单轴电机1202的转速。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与过滤单元13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过滤单元130的饱和度或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调整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
在另一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与加湿单元14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加湿用水的量,且操作面板B还可以控制加湿单元140的启闭。
在又一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B还可以同时与送风单元120、过滤单元130以及加湿单元140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显示送风单元120的风速、送风单元120的开启状态、过滤单元130的饱和度、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或加湿用水的量,操作面板B还可以同时控制单轴电机1202的启闭、调整单轴电机1202的转速、调整过滤单元130的过滤效率以及加湿单元140的启闭。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中也可以具有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灰尘探测器、水位感应器等传感器,这些部件用于与操作面板B电性连接,操作面板B可以根据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显示湿度、温度以及灰尘量等数据。
下面结合图7至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固定和引导配线的各个部件。
参见图7和图10,空气净化器包括:操作面板B。操作面板B可移动地设置于框体110的框体顶板111的上方,操作面板B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一端连接,框体110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另一端连接。
空气净化器还包括:配线固定组件150。配线固定组件150设置在操作面板B内,固定配线的在操作面板B内部延伸的部分。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配线固定组件150。只需设置配线引导组件160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
空气净化器还包括:配线引导组件160。配线引导组件160包括:贯穿操作面板B的底面的引导孔161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引导孔161中的引导件162,所述引导孔161沿预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所述操作面板的移动,所述引导孔161与所述引导件16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在一个示例中,引导孔161临近配线固定组件150。在一个示例中,当引导件162移动至与引导孔16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接触或临近引导孔16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时,操作面板B处于第一位置(打开位置),当所述引导件162移动至与所述引导孔16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接触或临近引导孔16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时,操作面板B处于第二位置(关闭位置),配线依次与操作面板B内部的电气部件以及所线固定组件150连接,并在穿过所述配线引导组件160的引导件162后与框体110内部的电气部件连接。
当然,由于操作面板B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关闭位置是由滑动结构等限定的,故操作面板B在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引导件162可以与引导孔161的端部接触也可以不与引导孔161的端部接触(即,与引导孔161的端部间隔预定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引导孔161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操作面板B的移动方向。该长条形孔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由从操作面板B的底面往下方突出设置的两条翻边相夹形成。其中一条翻边为包围框的一条侧边,另一条翻边则与包围框的该侧边相向设置。
与长条形孔的位置相比,更靠近操作面板B内部的电气部件的位置设有第一配线出口151。
参见图11和图12,框体内部位于框体顶板下方设有导风板C。导风板C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入线槽1621,入线槽1621为引导件162的一部分,该入线槽1621上端的端部的开口形成第二配线出口1622,第二配线出口1622伸入长条形孔内并可在长条形孔内移动。也就是说,导风板C上的入线槽1621往上方延设,并被长条形孔的两条翻边相夹,从而可以连同第二配线出口1622一并相对于长条形孔的沿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实际产生位移的是操作面板及操作面板上的长条形孔等。当然,参见图7至图10,引导件162也可以一体设置于所述框体顶板111,所述引导件162的一端设置在引导孔161中,引导件162的另一端与框体顶板111连接并延伸穿过框体顶板111进入框体110内部,引导件162的设置在引导孔161中的一端的开口构成第二配线出口1622,配线通过第二配线出口1622进入引导件162中。
综上,引导件162既可以设置在框体顶板111上,也可以设置在导风板C上。
参见图7、图10和图11,配线固定件152,设置在第一配线出口151与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由于两点固定一直线,所以第一配线出口151和配线固定件152能够使配线在第一配线出口151和配线固定件152之间的部分在操作面板B的运动过程中不移动,避免配线蜷曲。
在一个示例中,配线固定件152为夹线扣,在另个示例中,配线固定件152为夹线扣,并位于长条形孔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的中垂线上,即,设置在操作面板B的底面上的沿引导孔161延伸方向的引导孔161的两个端部的中间的区域附近。使得在操作面板的两个状态下,配线在夹线扣与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一致,避免配线蜷曲。具体地说,假设沿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引一直线,再从夹线扣至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画直线,该三条直线构成以沿长条形孔长度方向上的直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夹线扣位于该底边的中垂线上。配线从触摸按键电路板的端子上引出后依次经过第一配线出口151、夹线扣和第二配线出口后1622与框体内部的主电路板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配线a从触摸按键电路板的端子上引出并经过第一配线出口151及夹线扣后,位于第一配线出口151及夹线扣之间的那一段配线就被第一配线出口151及夹线扣固定好位置。无论操作面板B位于关闭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夹线扣和第一配线出口151都是随着操作面板B一并滑动的,也就是说,夹线扣和第一配线出口15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位于第一配线出口151及夹线扣之间的那一段配线始终被夹线扣和第一配线出口151定好位置,不会因为操作面板B的滑动而卡住其它部件。
参见图8,当操作面板B在关闭状态时,第二配线出口1622临近长条形孔的一个端部;参见图9,当操作面板B在打开状态时,第二配线出口1622临近长条形孔的另一个端部。由于夹线扣与长条形孔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配线从夹线扣引出后,从夹线扣到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的那一段配线虽然随着操作面板B的滑动而移动,但在操作面板B位于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时,该段配线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或者相差不大,所以只要预留比从夹线扣到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的任一端部之间距离稍长的配线在夹线扣和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移动,就可以使夹线扣到第二配线出口1622之间的那一段配线不会由于过长而在操作面板B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时跌入框体内并被框体内部部件勾住,从而保护配线,确保配线寿命。
而且,如上所述,配线a从触摸按键电路板上的端子引出后,在操作面板B的滑动过程中,其一直位于操作面板B内或入线槽1621内,所以即使操作面板B上或者操作面板B与框体顶板111之间有液体,也不能流动至配线处,从而防止水沿着配线流动到电气部件处,达到防水效果。
另外,夹线扣包括平行于操作面板B的移动方向的第一凹凸块1521和第二凹凸块1522,第一凹凸块1521和第二凹凸块1522相对设置,第一凹凸块1521包括向第二凹凸块1522方向延伸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互相间隔的第一凸筋1521a,第二凹凸块1522包括向第一凹凸块1521方向延伸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互相间隔,且与第一凸筋1521a错开设置的第二凸筋1522a,第一凸筋1521a与第二凸筋1522a之间的间隙形成供配线穿过的空间,配线从夹线扣上方插入夹线扣内。为了稳固地固定配线,夹线扣的第一凹凸块1521与第二凹凸块1522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最好能够使配线过盈装配于第一凹凸块1521之间与第二凹凸块1522之间的间隙内。但是间隙过小,会使配线难以从夹线扣上方插入第一凹凸块1521与第二凹凸块1522之间的间隙内。因此,不直接利用第一凹凸块1521与第二凹凸块1522夹住配线,而是在第一凹凸块1521的面向第二凹凸块1522的方向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互相间隔的第一凸筋1521a,在第二凹凸块1522的面向第一凹凸块1521的方向设置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互相间隔的第二凸筋1522a,利用第一凸筋1521a与第二凸筋1522a之间的间隙夹住配线。即使第一凸筋1521a与第二凸筋1522a之间的间隙与配线之间为过盈配合,但由于第一凸筋1521a之间互相间隔,第二凸筋1522a之间互相间隔,且第一凸筋1521a与第二凸筋1522a之间错开设置,所以配线可以较容易地插入第一凸筋1521a与第二凸筋1522a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装配方便性。
再者,夹线扣与操作面板B内部的触摸按键电路板之间设有分离板D,操作面板B的底面上设有与分离板D垂直的平板E,第一配线出口151形成于分离板D的端部与平板E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以所述分离板D为界,第一配线出口151位于操作面板B内部的触摸按键电路板的相反侧。也就是说,第一配线出口151与触摸按键电路板分别位于分离板D的两侧,被分离板D分隔开。这样,配线从触摸按键电路板引出后可被第一配线出口151和夹线扣定位,并与触摸按键电路板通过分离板分隔,防止配线与触摸按键电路板的边缘接触被割损,从而确保引线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适用于其他对气体进行加湿的装置。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构成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外壳;
操作面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与配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与所述配线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配线引导组件,包括:贯穿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的引导孔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并往下延伸至所述框体顶板下方的引导件,所述引导孔沿预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所述操作面板的移动,所述引导孔与所述引导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呈管状,且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框体顶板,
所述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所述引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顶板连接并延伸进入框体内部,
所述引导件的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的一端的开口构成第二配线出口,配线通过所述第二配线出口进入所述引导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内部位于所述框体顶板下方设有导风板,
所述引导件呈管状,
所述引导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所述引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所述引导件的设置在所述引导孔中的一端的开口构成第二配线出口,配线通过所述第二配线出口进入所述引导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配线固定组件,临近所述引导孔而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内,固定所述配线的在所述操作面板内部延伸的部分,
其中,所述配线依次与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以及所述配线固定组件连接,并在穿过所述配线引导组件的所述引导件后与所述框体内部的电气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移动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固定组件包括:
配线固定件,设置在临近所述引导孔的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上的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位于沿所述引导孔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引导孔的两个端部之间;
第一配线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引导孔相比更靠近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配线出口固定所述配线,所述配线穿过所述第一配线出口后被所述配线固定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区域位于沿所述引导孔延伸方向的所述引导孔的两个端部中间的区域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固定件包括:夹线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线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凸块和第二凹凸块,其中,所述配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凹凸块和所述第二凹凸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凸块包括:向所述第二凹凸块延伸的两个以上的互相间隔的第一凸筋,
所述第二凹凸块包括:向所述第一凹凸块延伸的两个以上的互相间隔的第二凸筋,
其中,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配线穿过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顶板上设有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蜗牛壳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具有引导空气从所述蜗牛壳排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倾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分离板,所述分离板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内部的电气部件与所述配线固定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面上的平板,所述分离板的所在平面与所述平板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第一配线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送风单元,其中,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双向风轮、单轴电机以及具有蜗牛壳排风口的蜗牛壳;
前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以及,后面板,设置有供空气进入所述框体内的进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口,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框体顶板上,
其中,所述操作面板在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的关闭位置和不遮挡所述注水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安装状态下,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注水口的上方至少遮挡所述注水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导水结构,所述注水口设置在导水结构上,
在所述关闭位置下,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注水口及所述导水结构的上方遮挡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导水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包括从远离所述注水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注水口的位置逐渐倾斜向下延伸的导水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操作面板连接,以使所述操作面板能够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滑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的滑动引导构件和能够在所述滑动引导构件上沿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操作面板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的滑动限位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引导构件包括:导轨;
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开口沟槽;
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所述导轨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滑动;
所述导轨,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两端向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远离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
所述滑动槽,包括顶面、从所述顶面的左右两端往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侧面,以及从所述两侧面的靠近所述框体顶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向所述两侧面之间延伸设置的两个端面,其中,所述滑动槽顶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端面形成C字形的开口沟槽;
当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动槽互相嵌合时,所述导轨的两个端面被所述滑动槽的顶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包围住;
滑动限位件包括包围框,所述包围框包括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从所述操作面板的面向所述框体顶板的表面朝向所述框体顶板延伸设置,所述四个侧面形成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滑动槽的空间,
所述包围框滑动至其侧面被所述导轨卡住时,停止滑动,使操作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所述导轨,所述导轨的底面通过螺钉或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框体顶板上设置有由多条支撑筋组成的格栅,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
所述底座沿所述支撑筋的延伸方向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底部遮挡板,所述底部遮挡板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顶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08656.XU CN216522199U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空气净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08656.XU CN216522199U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空气净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22199U true CN216522199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2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08656.XU Active CN216522199U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空气净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22199U (zh)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22608656.XU patent/CN2165221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91728B (zh) | 空气净化器 | |
KR100674271B1 (ko) | 환기 청정 장치 | |
US7048625B2 (en) | Clean bench for cleaning atmosphere of partitioned space | |
CN101765453A (zh) | 空气净化机 | |
KR101837621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KR101856986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CN111033131B (zh) | 送风装置 | |
KR10145056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6522199U (zh) | 空气净化器 | |
KR20090022098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6591952U (zh) |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6114466U (zh) | 加湿器 | |
JP2004160374A (ja) | 空気清浄機 | |
KR101211278B1 (ko) | 환기 청정 장치 | |
KR100674277B1 (ko) | 환기 청정 장치 | |
KR101259636B1 (ko) | 냉장고용 공기청정기 | |
KR101631221B1 (ko) | 격벽유닛을 갖는 공기 청정기 | |
KR200144815Y1 (ko) | 개방형 공기청정장치의 장착구조 | |
KR20240064229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1076941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0465693B1 (ko) | 공기 청정기의 집진 필터 장착구조 | |
KR20050102227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20240000729A (ko) | 공기처리기 | |
KR20040075451A (ko) | 공기청정기 | |
KR101081217B1 (ko) |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의 베이스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