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3716U -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3716U
CN216103716U CN202122521303.6U CN202122521303U CN216103716U CN 216103716 U CN216103716 U CN 216103716U CN 202122521303 U CN202122521303 U CN 202122521303U CN 216103716 U CN216103716 U CN 216103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blades
bottle
cap body
fix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13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姜仁
程耀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5213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3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3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3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双层结构,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下边缘通过若干个点状连接块相连,固定环内层设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叶片端部抵在瓶盖本体的内壁上,叶片整体呈拱形结构,且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成一环状;所述瓶盖本体内壁上设有多个斜坡状的切割齿,切割齿朝向叶片一侧延伸出一切割部;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开时,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向外散开,散开后的叶片可被压入瓶盖本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可使用户快速、直观地分辨瓶子的状态,叶片可设置成个性化标识,避免错拿后丢弃,节约用水资源;叶片还可作为再次封装时的阻片,保证瓶子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背景技术
瓶子的密封性好,形状多样化,便于携带,且开封后,瓶体与瓶盖仍可以拧紧密封,使用广泛,特别适用于盛装各类液体饮料、药品等需要分次使用的产品。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固定环,瓶盖本体和固定环之间设有几个连接点,瓶盖安装在瓶子上时,固定环卡入瓶子的瓶颈处,瓶盖与瓶口螺纹固定。瓶子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使其和固定环之间的连接点断开,从而将瓶盖本体旋下,打开瓶子;使用完毕后,需要顺时针旋转瓶盖本体,瓶盖本体与瓶口通过螺纹固定,重新将瓶子密封,等待下一次使用。此时,虽然瓶盖本体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点已经断开,但由于这个连接点比较小,拧紧后的瓶盖本体与固定环之间间隙小。因此,开封后的瓶子与未开封的瓶子在外表上并没有明显差别,人们肉眼分辨不出,往往需要拧动瓶盖本体,如果拧动的时候存在阻力,说明瓶子未开封,如果可以轻松拧开瓶盖本体,说明瓶子已经开封过了,这种判别方法十分费时,还容易拧到其他人的瓶子,产生尴尬。
目前,市售瓶装饮料或矿泉水,其相同产品外表包装都是相同的,因此往往在许多聚会场合中,例如会议、朋友聚餐、外出运动时,参与人员往往会引用同一种矿泉水或饮料,开封后的饮料又会继续放置在同一桌上,当使用者暂时离开后又重新回来时,已经无法再准确分辨出哪一瓶时自己开封过的饮料了,就算记住放置饮料的位置,也可能因为饮料被他人挪动而不确定。因此,有些人为了卫生安全起见,往往会再重新开封一瓶,原来不确定的那瓶就被浪费了,有时候会议结束,桌上会留有大量仅饮用一两口的矿泉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市面上,有些产品会在瓶身的标签上留签名区,用户可以在签名区做上自己的标记,以便与别人的名字区分开,但这种标记方式比较麻烦,且做的标记不明显,还是会存在误拿现象。同时,瓶子开封后,无论打开多少次,其瓶盖状态都是一样的,因此,当瓶子离开视线范围后,用户无法从瓶盖的状态来判断这个瓶子是否被其他人开过,瓶子可能被他人误饮过,或者被他人放入有害物质,例如一些药瓶内的药片都长得差不多,被人打开药瓶后,万一弄混了内部的药片,用户也无法发现,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可以快速区别未开封瓶盖与已开封瓶盖的区别,可个性化设计标志,可重新封装瓶子,且瓶子的每次开启都会留下痕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双层结构,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下边缘通过若干个点状连接块相连,固定环内层设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叶片端部抵在瓶盖本体的内壁上,叶片整体呈拱形结构,且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成一环状;所述瓶盖本体内壁上设有多个切割齿,切割齿位于叶片外侧,切割齿朝向叶片一侧为斜坡面,斜坡面一端与瓶盖本体内壁贴合,另一端沿逆时针方向且向内延伸出一切割部;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开时,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向外散开,散开后的叶片可被压入瓶盖本体内。
所述瓶盖本体内的切割齿与叶片配合工作,初始状态,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成一环状,初次开封时,切割齿逆时针旋转,切割部仅从叶片表面划过,不会对破坏叶片;再次封装时,切割齿顺时针旋转,被重新压入的叶片沿斜坡面移动,叶片边缘与切割部不产生接触,切割部不会破坏叶片;再次开封时,切割齿逆时针旋转,切割部直接与叶片边缘抵触,并破坏叶片。
未开封时,瓶盖与瓶子固定连接,固定环卡在瓶子的瓶颈处,瓶盖本体与瓶口螺纹固定连接,此时固定环与瓶盖本体连接为一体,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均抵在瓶盖本体内壁上,使得叶片呈现拱形状态,具有向外弯折的倾向;
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瓶盖本体与固定环的连接断开,由于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当切割齿逆时针转动时,朝向切割部的叶片边缘都藏在其他叶片下方,且叶片为薄片状,可被向内推动,因此切割部仅从叶片表面划过,不会对叶片产生破坏作用,而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开后,被瓶盖本体限制的叶片向外散开,形成一圈花边结构,与未开封状态的瓶盖形成鲜明对比;
开封后再次封装时,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任意位置、任意数量的叶片,将其向内按压,再旋转瓶盖本体,使这些叶片被重新压入瓶盖本体内,瓶盖本体是顺时针旋转,叶片会从切割齿的最低点(也就是与切割部相对的另一端)与切割齿相遇,再被斜坡面向内按压,最终与切割部相遇时,切割部不会破坏叶片,瓶盖外部缺少的叶片形成个性化标识;
再次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此时被重新按压的叶片不像初始时那样叠压,仅有的几个叶片单独分布,切割齿逆时针转动,切割部与叶片边缘抵触,产生阻力,用力转动瓶盖本体后,切割部会对叶片产生破坏作用,这里的破坏是指割断叶片、叶片变形等使得叶片发生明显变化,将叶片破坏后,瓶盖本体打开,此时被破坏的叶片形成了瓶子被开封的标识,因此,当瓶子离开用户视线范围后,可重新观察瓶子外侧的叶片,并打开瓶盖本体: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不一致,则该瓶子不是自己的,或者被其他人按压过叶片;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一致,打开瓶盖本体却没有被叶片抵触的阻力,则说明该瓶子是自己的,但是被其他人打开过;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一致,且打开瓶盖本体也有叶片被抵触的阻力,则说明该瓶子是自己的,且未被其他人打开过,可放心使用;瓶盖可多次被打开,多次重新封装,每次都可以形成新的个性化标识,可以放心饮用离开过视线范围的饮料或矿泉水。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向外散开,形成开封标识;散开后重新被压入瓶盖本体内的叶片形成个性化标识。开封过的瓶盖会有一圈散开的叶片,与未开封的瓶盖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一眼就能分辨,无需去拧瓶盖来判断有无开封。重新被压入的叶片是用户自主选择的,被压入叶片的数量、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瓶子外侧缺少的叶片也是独特的,可以作为区分瓶子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的内层和外层下方连接为一体,内层叶片高于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的连接位置。固定环的内外层可以一体加工,再将内层部分向内翻折成型,叶片高于固定环与瓶盖本体的连接处,使得叶片可以抵在瓶盖本体内壁上,在瓶盖本体和固定环分开时,有向外散开的余量。
优选地,所有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一致,或者叶片设有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所述叶片上设有数字或图案。叶片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菱形,按照被按压叶片的位置来作为标志;叶片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各种图形,例如设置成各种生肖、各种花卉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叶片,这样可供用户设置的个性化标识种类更多,且工厂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可以选用不同的瓶盖。瓶盖外表一模一样,但是内部的叶片形状不同,这样的叶片出现了盲盒的效果,外人也不会知道被按压的叶片形状、颜色,不仅安全性更强,也更具趣味性。同时,叶片内侧可以增加不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字或字母等,当瓶盖打开,叶片外翻时,可见叶片上的数字、字母或者其他图形,因此,只有初次开盖的人才能知道这些数字或者图案,那么重新封装时也只有使用者自己知道压入瓶盖本体内的叶片信息,加强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瓶盖本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切割齿位于内螺纹结构下方。瓶盖可与瓶口螺纹配合,切割齿不会干涉瓶盖与瓶口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瓶盖在未开封状态与已开封状态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保证用户快速、直观地分辨瓶子的状态;瓶盖上的叶片可设置成个性化标识,用户可多次标记自己的瓶子,避免错拿后丢弃,节约用水资源;瓶盖上的叶片还可作为再次封装时的阻片,用户可以明确判断瓶子有无被他人开启过,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瓶盖可适用于任何瓶装产品上,使用范围广,大大提高各类瓶装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瓶盖未开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瓶盖拧开时的旋转方向);
图2为瓶盖未开封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瓶盖开封状态下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体状态图;
图5为瓶盖本体的结构仰视图(图中箭头为瓶盖拧开时的旋转方向);
图6为瓶盖再次封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瓶盖本体1、切割齿11、斜坡面12、切割部13、内螺纹结构14、固定环2、固定环外层21、固定环内层22、叶片23、连接线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包括瓶盖本体1和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为双层结构,固定环外层21与瓶盖本体1下边缘通过若干个点状连接块相连,形成易断裂的连接线3,固定环内层22上边缘设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23,叶片端部抵在瓶盖本体的内壁上,因为叶片比较薄,且所有叶片在未加工前是个喇叭口结构,喇叭口的最大直径大于瓶盖本体的内径,所以叶片通过模具切出具体形状,被遮折入瓶盖本体内侧后,叶片会有向外扩散的倾向,但又被瓶盖本体内壁限位,所以叶片会呈拱形结构。瓶盖拧开时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瓶盖拧紧时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选其中一个叶片记为第一叶片,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等,将叶片朝向瓶盖本体内壁的一侧设为叶片的外侧,则第一叶片压在第二叶片外侧,第二叶片压在第三叶片外侧,以此类推,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在一起。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开时,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脱离瓶盖本体的束缚,会向外散开,形成开封标识,与未开封的瓶盖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一眼就能分辨,无需去拧瓶盖来判断有无开封。散开后的叶片可被重新压入瓶盖本体内,压入不同叶片就会形成不同的标识,从而形成用户用于区分瓶子的个性化标识。
所述瓶盖本体1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14以及多个斜坡状的切割齿11,切割齿位于内螺纹结构下方,瓶盖可与瓶口螺纹配合,切割齿不会干涉瓶盖与瓶口的连接。所述切割齿11位于叶片23外侧,切割齿11朝向叶片一侧为斜坡面12,斜坡面一端与瓶盖本体内壁贴合,另一端沿逆时针方向且向内延伸出一切割部13。当少量叶片被压入瓶盖时,顺时针旋转瓶盖本体,叶片会被斜坡面向内顶,而不会与切割部发生抵触;当需要再次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切割部会最先与其中一叶片接触,该叶片会对切割部的转动产生阻力,想要拧开瓶盖本体,就需要用力旋转,使得切割部破坏该叶片,这里的破坏叶片包括但不限于割断叶片、叶片变形等,这些会使得叶片形状发生明显变化。
所述固定环的内层和外层下方连接为一体,内层叶片高于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的连接线3的高度。固定环的内外层可以一体加工,内层下方为喇叭口结构,将内层上加工出叶片的形状后,再将内层部分向内翻折成型,使得叶片高于固定环与瓶盖本体的连接处,因为叶片所在内层的直径大于瓶盖本体的内径,所以翻折后,叶片会抵在瓶盖本体内壁上,呈现拱形结构,在瓶盖本体和固定环分开时,有向外散开的余量;同时,相邻叶片会叠压,为了避免初次开封时,切割齿会破坏叶片,影响叶片的使用,需要将所有叶片整理成逆时针叠压状态,这样初次开封时,切割齿逆时针旋转,切割部仅从叶片表面划过,不会破坏叶片。
所有叶片23的形状、大小、颜色可以设置成一样,也可以完全不一样。叶片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菱形,按照被按压叶片的位置来作为标志;叶片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各种图形,例如设置成各种生肖、各种花卉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叶片,这样可供用户设置的个性化标识种类更多,且工厂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可以选用不同的瓶盖,瓶盖外面一模一样,但是内部的叶片形状不同,这样的叶片出现了盲盒的效果,外人也不会知道被按压的叶片形状、颜色,不仅安全性更强,也更具趣味性。同时,叶片内侧可以增加不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字或字母等,当瓶盖打开,叶片外翻时,可见叶片上的数字、字母或者其他图形,因此,只有初次开盖的人才能知道这些数字或者图案,那么重新封装时也只有使用者自己知道压入瓶盖本体内的叶片信息,加强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1)未开封时,瓶盖与瓶子固定连接,固定环2卡在瓶子的瓶颈处,瓶盖本体1与瓶口螺纹固定连接,此时固定环2与瓶盖本体1连接为一体,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23均抵在瓶盖本体1内壁上,使得叶片呈现拱形状态,具有向外扩散的倾向;
2)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1,瓶盖本体1与固定环2的连接断开,由于所有叶片23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当切割齿11逆时针转动时,朝向切割部13的叶片边缘都藏在其他叶片下方,且叶片为薄片状,可被向内推动,因此切割部仅从叶片表面划过,不会破坏叶片,而瓶盖本体1与固定环2分开后,被瓶盖本体限制的叶片23向外散开,形成一圈花边结构,与未开封状态的瓶盖形成鲜明对比;
3)开封后再次封装时,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任意位置、任意数量的叶片,将其向内按压,再旋转瓶盖本体1,使这些叶片被重新压入瓶盖本体内,瓶盖本体是顺时针旋转,叶片会从切割齿的最低点(也就是与切割部相对的另一端)与切割齿相遇,再被斜坡面12向内按压,最终与切割部相遇时,切割部13不会破坏叶片,瓶盖外部缺少的叶片形成个性化标识;
4)再次开封时,逆时针旋转瓶盖本体,此时被重新按压的叶片不像初始时那样叠压,仅有的几个叶片单独分布,切割齿逆时针转动,切割部与叶片边缘抵触,产生阻力,用力转动瓶盖本体后,切割部只有破坏叶片,才能使瓶盖本体打开,此时被破坏的叶片形成了瓶子被开封的标识,因此,当瓶子离开用户视线范围后,可重新观察瓶子外侧的叶片,并打开瓶盖本体: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不一致,则该瓶子不是自己的,或者被其他人按压过叶片;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一致,旋转瓶盖本体却没有感受到被叶片阻挡的阻力,则说明该瓶子是自己的,但是被其他人打开过;若外侧叶片缺口与原先设置的一致,且打开瓶盖本体时也有被叶片阻挡的阻力,则说明该瓶子是自己的,且未被其他人打开过,可放心使用;
5)以次类推,每次封装时,可以重新选取新的叶片压入瓶盖本体内,形成新的个性化标识;每次开封时,新被破坏的叶片形成新的被再次开封标识,使得瓶盖可多次被打开,多次重新封装,每次都可以形成新的个性化标识,可以放心饮用离开过视线范围的饮料或矿泉水。

Claims (5)

1.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固定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为双层结构,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下边缘通过若干个点状连接块相连,固定环内层设有多个薄片状的叶片,叶片端部抵在瓶盖本体的内壁上,叶片整体呈拱形结构,且所有叶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压成一环状;所述瓶盖本体内壁上设有多个切割齿,切割齿位于叶片外侧,切割齿朝向叶片一侧为斜坡面,斜坡面一端与瓶盖本体内壁贴合,另一端沿逆时针方向且向内延伸出一切割部;瓶盖本体与固定环分开时,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向外散开,散开后的叶片可被压入瓶盖本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上的所有叶片向外散开,形成开封标识;散开后重新被压入瓶盖本体内的叶片形成个性化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层和外层下方连接为一体,内层叶片高于固定环外层与瓶盖本体的连接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有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一致,或者叶片设有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所述叶片上设有数字或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本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切割齿位于内螺纹结构下方。
CN202122521303.6U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Active CN216103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1303.6U CN216103716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1303.6U CN216103716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3716U true CN216103716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1303.6U Active CN216103716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3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4973A (en) Tamper evident container seal
CA2807777C (en) Perforated shrink wrap sleeves and containers
US20120211551A1 (en) Film packaging having tamper-evident means
AU4560700A (en) Sealing disc and film composite for a closure of a container
TWI678324B (zh) 具有識別功能的密封標籤及以該密封標籤所包裝的容器
WO2016063845A1 (ja) 識別表示を有する点眼容器
CN216103716U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
CN205891539U (zh) 一种组合式防伪包装容器
CN113772259A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瓶盖及其使用方法
EP1827996B1 (en) Capsule for a fluid container
CN2570202Y (zh) 一种用胶带封装的包装容器
CN2626885Y (zh) 圆锯片的包装盒
CN2213693Y (zh) 一掰开安全瓶盖
CN2262535Y (zh) 新型防伪包装容器
JP3163174U (ja) ツイストオフ容器
CN1408617A (zh) 一种用胶带封装的包装容器
CN2259367Y (zh) 自启式一次性防伪瓶盖
CN2344301Y (zh) 防伪一次性酒瓶包装盒
TWM655976U (zh) 容器封蓋
NZ539758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security stopper-capsule and applying it to containers with a threaded mouth, and the stopper-capsule obtained thereby
CN2356960Y (zh) 一种防伪瓶
CN2279316Y (zh) 防伪瓶
FR2775467A1 (fr) Capsule de surbouchage garantissant contre des intrusions pour les bouteilles fermees par bouchons liege
JP2006069557A (ja) Te機能付の液体紙容器用口栓
CN2254879Y (zh) 一种新型防伪酒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