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0068U -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0068U
CN216090068U CN202120217125.5U CN202120217125U CN216090068U CN 216090068 U CN216090068 U CN 216090068U CN 202120217125 U CN202120217125 U CN 202120217125U CN 216090068 U CN216090068 U CN 216090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essure relief
unit
cover device
relie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71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萱
邓德生
黄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g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g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g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go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0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0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盖装置,包括盖体单元、按压单元、驱动单元和泄压单元,其中盖体单元设有安装通道,泄压单元上设有可透气隔液的引流通道,通过驱动按压单元的运动,按压单元、驱动单元和泄压单元沿安装通道进行同步运动,盖装置开启时,第一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盖装置闭合时,第二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气体的导流;第二导流通道由第一导流通道与引流通道相贯通构成。因此,在饮用、加热的不同工作状态,只需驱动按压单元,液体、气体从不同的通道中导出,使用便捷,且在盖装置闭合时,引流通道具有透气防水性,可用于密封容器和防止水溢出,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Description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盖和加热容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盖主要用于密封和/或开启容器,而加热容器通常用于盛装水、食品等液体和/或固体并进行加热,包括电热杯、烧水壶、养生壶等多种加热设备,这些盖和加热容器的生产厂家们通常为了结构简单化、以及保证一定的泄压、排气性,将盖上的出水口和泄压口设置为同一个,或者需要打开杯盖或壶盖才能饮用。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中国专利号:CN201822275254.0),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的容器本体和出水部,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和连接容器本体的侧向连接口。上述实用新型的出水口作为泄压口,只设有一个通道,因此在加热状态下,蒸汽夹杂着热水从出水口中喷出,这样不仅加热效率低且容易烫伤使用者,且在自然不加热状态下,该电热容器不能被密封,不能作为保温杯外出携带使用,实用性不强。
目前,大多数容器上的盖都具有以下缺点:(1)容器盖上通常只设有一个通道,同时用于出水、泄压,因此通常需要在加热、饮用时将通道开启,或者将盖拧开进行泄压,在携带时又需要将通道关闭,为此使用麻烦,实用性较差;(2)容器盖的出水口直接与外界相接触,因此在高压下水容易溢出,水蒸汽也易夹杂着热水向外喷出,泄压方式直接,不具有安全性; (3)为保证出水的便捷性,通常将容器盖的出水口设计为开放式结构,且不设置透气隔液的结构,因此不具有密封性和保温性,不能完全密封容器,易漏水、溢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盖装置,在饮用、加热的不同工作状态下,该盖装置中的液体、气体从不同的通道中导出,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要,且在盖装置闭合时,第二导流通道中的引流通道具有透气防水性,可用于密封容器和防止水溢出、喷溅,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盖装置,与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装置具有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包括:
盖体单元,所述盖体单元设有安装通道;
按压单元,用于外部作用力的施力;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按压单元的下端相连,所述按压单元、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
泄压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下方,与驱动单元的下端相连,所述泄压单元上设置有可透气隔液的引流通道;
驱动所述按压单元的运动,所述按压单元、驱动单元和泄压单元沿安装通道进行同步运动,所述盖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所述盖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
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由第一导流通道与引流通道相贯通构成。
优选的,所述泄压单元包括:
第一泄压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一;
和/或第二泄压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二;
具有可透气隔液的膜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泄压结构、第二泄压结构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膜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三;
所述通道一、通道二、通道三相贯通,构成所述的引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按压单元相连;
阻隔板,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泄压结构由部分和/或全部的阻隔板构成。
所述的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四,所述的通道一由该通孔结构四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与所述阻隔板和/或膜结构相连;
驱动所述按压单元的运动,所述按压单元、阻隔板、膜结构和第二泄压结构沿安装通道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阻隔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所述阻隔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导流通道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
优选的,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二,所述的通道二由该通孔结构二构成。
优选的,所述膜结构设置成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膜层和/或面料,所述膜结构通过干燥和 /或熔化和/或涂抹和/或贴附和/或挤压和/或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泄压结构和/或第二泄压结构上。
优选的,所述膜结构上设置有具有一个和/或多个孔隙,构成所述的通道三。
优选的,所述膜结构覆盖在所述通道一和/或通道二上,用于阻隔所述容纳腔室内液体的导流。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的膜结构和第二泄压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包括:
阻隔板本体,所述阻隔板本体下端形成所述的安装空间;
限位件,与所述阻隔板本体下端相连,所述限位件与阻隔板本体的外周边沿形成限位空间,用于安装和/或定位所述第二泄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泄压结构包括:
第二泄压结构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
安装件,与所述第二泄压结构本体上端相连,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限位空间内,以使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与阻隔板相卡合固定;所述安装件的顶端还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嵌置于阻隔板本体下端。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设有容纳腔室,用于放置外部介质;
提手结构,与所述容器本体相连,用于手部持握;
加热装置,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端相连,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室内介质的制热;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装置,与所述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开启和/或关闭所述的容纳腔室。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底座,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端相连,用于支撑所述容器本体;
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发热元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和/或蓄电元件,用于存储电能和/或对所述发热元件供电。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与加热容器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通过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其中第一导流通道用于饮用状态下的导液、导气,第二导流通道用于加热状态下的导气,因此在不拧开盖装置情况下,只需驱动按压单元,切换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以使加热容器中的液体、气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从不同的通道中导出,使用便捷、实用。
(2)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通过设有可透气隔液的引流通道,因此该引流通道能拦截容器内的液体,而允许气体通过,具有呼吸、透气和防水功能,从而防止水溢出或水喷溅到用户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能进行正常泄压和排气,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通过设有透气隔液的膜结构,使盖合的加热容器具有一定的保温、密封性,这样不仅提高加热效率,还无需担心容器漏水的情况,用户可将加热容器作为一种保温容器外出携带使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部分驱动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驱动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导流通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导流通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泄压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泄压单元的剖面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泄压单元的剖面结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按压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按压单元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体单元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体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盖体单元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体式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分体式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盖装置,该盖装置可以用于密封和/或开启杯、瓶、锅、壶、豆浆机等任何具有容纳腔室的可加热或不可加热的容器。在本实施例中,该盖装置具有第一导流通道51、第二导流通道52,其包括包括盖体单元21、按压单元22、驱动单元23和泄压单元4;其中,盖体单元21设有至少一个的安装通道20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一个安装通道201,且该安装通道201位于盖体单元21的中间,结构更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通道201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位于盖体单元21的中间和/或侧部;按压单元22用于外部作用力的施力,以驱使按压单元22的运动,驱动单元23 与按压单元22的下端相连,且按压单元22和驱动单元23设置在安装通道201内,避免施力过大导致偏离或错位,保证按压单元22和驱动单元23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安装通道201,沿安装通道201的轨迹运动;泄压单元4,设置在驱动单元23的下方,且设置有可透气隔液的引流通道44,该泄压单元4主要对容器在加热过程中或者在自然状态下容纳腔室内的气流进行泄压、排气,使得内、外气压平衡稳定,避免出现盖体打不开,或者出现容器内气压过大爆炸的情况,该泄压单元4与驱动单元23的下端相连,因此,在外部作用力下,驱动按压单元22的运动,按压单元22、驱动单元23和泄压单元4沿安装通道201进行同步运动,产生联动作用,从而开启和/或关闭盖装置进行导液和/或导气;该泄压单元4位于驱动单元23 的下方,使得泄压单元4更靠近于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的气流能更直接地通过泄压单元4 向外排出,作用直接、泄压效率高,且泄压单元4与驱动单元23的连接,可以是拆卸连接、一体式连接、分体式连接、调节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相连。此外,在容纳腔室中的气流导出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液体的导出,尤其是在加热过程中,容纳腔室内气压大,水蒸汽中夹杂着水向外喷出,容易烫伤使用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上用于导气体的引流通道为透气隔液的,具体来说,该引流通道44是拦截液体,而允许气体通过的,具有呼吸、透气和防水功能,因此大大避免加热过程中水喷溅到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在盖装置2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导流通道51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在盖装置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导流通道52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用于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因此使用者无需拧开盖装置2,通过施力驱使按压单元22就能使得两种通道的切换,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使用便捷,其中,第二导流通道52由第一导流通道51与引流通道44相贯通构成,因此第一导流通道51与第二导流通道52下端的入口不同,但最终的出口为同一个,使得该盖装置结构简化,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通道51和第二导流通道52也可以是独立的通道,两者不相贯通,同样具有上述作用。该盖装置通过设有两种通道,且该两种通道具有不同的导液和/或导气功能,相比于现有一些盖子,通常是设置一个出水口,且导气和导液都是通过这个出水口,也就是说,使用者从容器中倒水是通过这个出水口进行的,加热过程中的排气也是通过这个出水口进行的,而且为了保证加热过程中的泄压性,该出水口不会被密封,因此容器内的水通常会随着水蒸汽从出水口喷出,这样一方面是容易烫伤使用者,另一方面是加热过程中出水口打开,导致加热效率较低,且不具有保温作用,容器在煮沸水后,使用者需要立马将水倒入保温壶中,实用性不强。而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在使用者需要倒水饮用时,将盖装置处于开启状态,通过第一导流通道51进行导水、导气;在需要加热时,将盖装置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处于自然状态时,通过第二导流通道52仅进行导气,而不能导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容纳腔室内的液体和/或气体从不同的通道进行导出,而非仅在一个通道进行导气和/或导液。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第二导流通道52是由第一导流通道52和引流通道44相贯通构成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施力于按压单元22,将盖装置开启,此时第一导流通道51进行导水、导气,相比于一些开盖直饮式结构的盖装置,需要将盖子打开喝水,这样不仅饮用不便,而且容易将盖子丢失,且对于一些力气较小的儿童和老人来说,不便于使用,而本实用新型的盖装置,一方面饮用省力,便捷,仅需按压就可以使用,安全卫生,尤其适用于开车人群使用。在饮用完后,施力于按压单元22,将盖装置2关闭,此时第一导流通道52不与容纳腔室相密闭,不能出水,而部分的第一导流通道51与引流通道44 相贯通,以打开第二导流通道52,第二导流通道52将拦截容纳腔室内的液体,而能导气,具有呼吸、透气和防水功能,且此时可以进行直接的加热烧水,第二导流通道52会泄压、排气,即关盖烧水,从而容器可以在加热中外出携带使用,作为一种便携式容器,水不会溢出,且即使倾倒,也不会漏水,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容纳腔室中的蒸汽经过引流通道44,不会夹杂着热水向外喷出,也具有较好的安全作用。相比于现有的一些盖,出水口和泄压口为同一个,为开放式结构,烧水过程中不能倾倒,只能平放于桌面上在家使用,等待烧水完毕后才能再倒入保温壶中携带使用,实用性不强。此外,在盖装置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一导流通道 51不与外界相贯通,第二导流通道52为单向泄压,也不漏水,因而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这样不仅提高加热效率,且具有保温作用,使用者在外出携带过程中盖装置对容器密封,在烧水后作为保温容器使用或饮用,通过盖装置的两种通道设置,一容器两用,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使用便捷、实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盖装置与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因此也可以直接拧开盖装置2进行饮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泄压单元4包括第一泄压结构41、具有可透气隔液的膜结构43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其中第一泄压结构41,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一411;第二泄压结构42,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二421,膜结构43设置在第一泄压结构41的上方和/或下方,第二泄压结构42的上方和/或下方,该膜结构43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三431;通道一411、通道二421、通道三431相贯通,构成引流通道44。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的宽度小于或相应于容器本体1容纳腔室的横截面宽度,使得泄压单元4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容纳腔室内,供气体进出容纳腔室内,降低了对容器内的正压、负压载荷,减少容器受力,提升容器的使用可靠性,具体的,在加热过程中,容纳腔室将会膨胀,在这过程中,可由泄压单元4将容纳腔室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和/或,容纳腔室在收缩的过程中,可由泄压单元4将容纳腔室外的空气吸入,从而通过泄压单元4良好地维持了该容器内外的气压平衡性,防止高压造成爆炸,和防止负压引起失稳问题,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具有高温高压的加热设备来说,设置泄压单元4是十分必要的。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设有两个泄压结构,即第一泄压结构41 和第二泄压结构42,使得缓冲泄压、对膜结构43具有一定的支撑和连接作用,或者当一个泄压结构堵塞或损坏时,另一个泄压结构还能起到备用作用;第一泄压结构41、第二泄压结构42主要用于对容纳腔室内、外气流的排气、泄压,两者可以呈一体式连接、固定连接、调节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两者也可以是相分离的,或是由外部介质相连接的,第二泄压结构 42位于第一泄压结构41下端,且与第一泄压结构41相连,这样有方便对泄压单元4的维护,当出现通道一411和/或通道二421被水垢、粉尘等其他位置阻塞时,拆下第一泄压结构41 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即可方便地进行冲洗、清洁等维护操作,确保泄压的通畅性,且即便出现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损伤的情况下,更改损坏的部件即可,无需整个更换,降低检修维护成本,或者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可以作为标准件对应配套于不用型号的成品,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通道一411、通道二421分别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泄压结构41、第二泄压结构42上,有利于均匀、全方位泄压、排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通道一411、通道二421。进一步的,膜结构43膜结构43上的通道三431也是至少为一个,是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因此该膜结构43可以对通道一411和/或通道二421内的液体进行拦截、透过气体,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43位于第一泄压结构41和第二泄压结构42之间,具体来说,膜结构43位于第一泄压结构41的下方和第二泄压结构42的上方,因此,在具体泄压过程中,气体、液体自上而下地先导入第二泄压结构42,且通过第二泄压结构42上的通道二421导入至膜结构43 上,膜结构43上的通道三431将允许气体通过,而拦截液体,使得液体仍留余至容纳腔室内,通过的气体再导入至第一泄压结构41的通道一411内,最后导出至外界。为此,第二泄压结构42具初步导流的作用,避免气流和液体的冲击力过大,对膜结构43造成过热或冲击损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且使得气流能循序、渐进地导入至膜结构43的通道三431,确保气流的稳定和容纳腔室的气压平衡,此外第二泄压结构42位于膜结构43的下部具有对膜结构43的支撑作用。此外,最重要的是通道一411、通道二421和通道三431相贯通,才能够构成引流通道44,即通道一411、通道二421和通道三43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若三者中的一个通道没有相贯通,则不能完成泄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还可以是由第一泄压结构 41和具有可透气隔液的膜结构43构成。膜结构43设置在第一泄压结构41的上方和/或下方,第一泄压结构41上的通道一411和膜结构43上的通道三431相贯通,构成引流通道44。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还可以是第二泄压结构42和具有可透气隔液的膜结构 43。其中第二泄压结构42,膜结构43设置在第二泄压结构42的上方和/或下方,第一泄压结构41上的通道二421和通道三431相贯通,构成引流通道44。在这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单元4只设有一个泄压结构,因此,相比于本实施例,泄压方式和引流通道44的结构更简单,气流不需要再经过两个泄压结构,容纳腔室内的气流能更直接作用于泄压单元4上,确保透气隔液的排气、吸气顺畅性,提升透气效果,以及更高效率地将气体排出至外界。
如图6-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驱动单元23包括连接杆231和阻隔板232,其中连接杆231的上端与按压单元22相连,连接杆231的下端与阻隔板232相连,且第一泄压结构41由部分和/或全部的阻隔板232构成。连接杆231具有承接和传递的作用,阻隔板232可对第二导流通道52进行开启和/或关闭,以阻隔和/或贯通容纳腔室中液体、气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31与按压单元22为可拆卸式分体连接,便于生产或使用时的安装、替换,连接杆231与阻隔板232为一体式连接,使得下端的阻隔板232不易脱落、分离,以及作用力的传递更直接,且阻隔板232等于第一泄压结构41,这样第一泄压结构41一方面具有泄压、排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阻隔和/或贯通第二导流通道52的作用,功能集合,结构简化。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231与按压单元22、阻隔板232的连接可以是一体式连接、可拆卸式分体连接,第一泄压结构41也可以由部分的阻隔板232构成,或者第一泄压结构41与阻隔板232相连,都具有上述作用。此外,驱动单元23还包括蓄力件233和弹性件234,其中蓄力件233用于驱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力,弹性件234主要用于复位、回弹,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31顶部与按压单元22相连,其顶部为圆弧,便于安装、连接;连接杆231中间区域与蓄力件233和弹性件234相连,且该区域外周设有阻挡件2311,该阻挡件2311可与盖体单元21相连,以隔绝容纳腔室内的水进入,防止盖体单元21内部生锈、损坏,蓄力件233套接于连接杆231中间区域上,与连接杆231相固定连接,带动连接杆231 保持一定的回弹力,弹性件234环绕于连接杆231外周且弹性件234顶部与蓄力件233相连,复位和/或缓冲,避免外部冲击力过大造成产品损坏。另外,阻隔板2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四2321,通道一411由通孔结构四2321构成,因此该通孔结构四2321具有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作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通孔结构四2321还可以连接和/或安装外部介质,例如在阻隔板232的上方和/或下方再安装一个或多个结构,且通过该通孔结构四2321 起到连接。
如图8-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和/或膜结构43相连,驱动按压单元22的运动,按压单元22、阻隔板232和第二泄压结构42沿安装通道201进行同步运动,进一步的,阻隔板232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导流通道51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阻隔板23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导流通道52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 与阻隔板232相连,阻隔板232又与连接杆231相连,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驱动按压单元 22,从而连接杆231也被驱动,使得阻隔板232、第二泄压结构42同步联动,在这过程中,阻隔板232向下运动时开启第一导流通道51,或者向上运动时关闭第一导流通道51,第二导流通道52贯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与膜结构43相连,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和膜结构43相连,这些实施例中,按压单元22、阻隔板 232和第二泄压结构42都会沿安装通道201进行同步运动,都具有上述的作用。
如图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泄压结构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二422,通道二421由该通孔结构二422构成,因此该通孔结构二422具有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作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通孔结构二422还可以连接和/或安装外部介质,例如在第二泄压结构42的上方和/或下方再安装一个或多个结构,且通过该通孔结构二422 起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膜结构43设置成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膜层和/或面料。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可以由透气隔液的膜层构成,也可以是由透气隔液的面料构成,或者是透气隔液的膜层、面料的组合构成,膜层和面料的结构轻薄,有利于减轻盖装置的重量,且膜层和面料普遍具有一定的韧性,使得膜层和面料可以通过变形进一步起到气压缓冲的作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容纳腔室内的气压突变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排气、吸气压力突变性大引起膜层或面料上的通道三431损伤,从而延长产品的寿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让膜层和/或面料可以是单层构成,使得透气效率更高、成本降低,也可以是多层构成,增强膜层和/或面料的隔液性,结构更稳固,或者是聚合物膜层,由多种具有其他功能的聚合物组成的材料,如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聚合物膜层。此外,膜层和/或面料具有成本低、安装设置方便的优点,例如,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膜层和/或面料可以是PUW防水透气膜、TPU防水透气膜、Gore-tex防水透气面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等材质。此外,膜结构43通过干燥和/或熔化和/或涂抹和/或贴附和/或挤压和/或安装在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 上,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43位于第一泄压结构41和第二泄压结构42之间,且紧贴附于第一泄压结构41的底端面,符合气体自下而上的运动规律,以及第二泄压结构42又具有对膜结构43和第一泄压结构41的支撑作用,使得泄压单元4的结构更稳固,本实施例中膜结构 43是贴附连接于第一泄压结构41上的,因此通道一411和通道三431之间的气体流通更紧密,减少气体的泄露,泄压更高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膜结构43还可以是液态的,通过干燥和/或熔化和/或涂抹在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上,使得膜结构43与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一方面不需要生产厂家的安装装配,减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膜结构43的脱落,使得结构可靠,且气体更直接进行透气隔液、泄压效果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膜结构43也可以挤压和/或安装在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上,且安装方式可以是通过介质粘贴、卡扣连接、磁性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膜结构43上设置有具有一个和/或多个孔隙的,构成通道三431。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43上构造有至少一个的孔隙,可以阻挡各种微粒而允许气流通过,该孔隙为通道三431,与通道一411和通道二421相贯通形成引流通道44,使得膜结构43的孔隙限定引流通道44,这样在实现盖装置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同时,省去了孔隙与盖装置之间的装配步骤,产品的组装更方便,且将气孔构造在膜结构43上,避免孔隙相对盖装置的位移、脱离等风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膜结构43覆盖在通道一411和/或通道二421上,用于阻隔容纳腔室内液体的导流。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43设置为一个,且覆盖在通道一411上,膜结构43与通道一411之间无间隙,使得容纳腔室中的液体不能从膜结构43的侧部边缘流入至通道一411内,从全方位拦截液体的流通,保证通道一411的气密性和稳定性,此外,将膜结构43覆盖在通道一411上有利于气流的层层递进,使得容纳腔室内的液体、气体先经过通道二421,缓冲后,再经过透气隔液的通道三431,最后是仅有气体流通的通道一411,而非直接进行透气隔液,使得气压突变,造成膜结构43的损坏。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膜结构43还可以覆盖在通道二421上,使得容纳腔室内的液体、气体更直接进行透气隔液、泄压效果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膜结构43还可以设置多个,覆盖在通道一411和通道二 421上,即进行多次的透气隔液,防止液体有渗漏的情况,加强隔液性,提高安全和可靠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膜结构43还可以位于通道一411和/或通道二421内,这样,将通道三 431和通道一411和/或通道二421合并为一体,在满足膜结构43透气、隔液功能的同时,使得结构简单化,以及对膜结构43具有一定的稳固作用,减少膜结构43受到的载荷,降低膜结构43的破损泄露风险性。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阻隔板232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空间2303,用于容纳膜结构43和第二泄压结构42。在本实施例中,阻隔板232的下端部分向内凹陷与周向壁面形成安装空间2303,该安装空间2303设置为一个,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更多个,形成具有分隔、不同功能作用的安装空间2303,膜结构43和第二泄压结构42都位于该安装空间2303,一方面是该安装空间2303具有对膜结构43和第二泄压结构42保护的作用,避免容纳腔室内气压太大对膜结构43和第二泄压结构42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是使得结构紧凑、稳固,连接也更紧密,防止在驱动的过程中脱离。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部分的或全部的膜结构43位于该安装空间2303,或,部分的或全部的第二泄压结构位于该安装空间230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向内凹陷形成该安装空间2303,用于容纳膜结构43和/或阻隔板232和/或第一泄压结构41,同样具有上述作用。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阻隔板232包括阻隔板本体2301和限位件2302,其中阻隔板本体下端形成该安装空间2303,限位件2302与阻隔板本体2301下端相连,且限位件2302与阻隔板本体2301的外周边沿形成限位空间2304,用于安装和/或定位第二泄压结构42。阻隔板232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阻隔板232 为一体结构,但包括阻隔板本体2301和限位件2302这两部分,限位件2302向下凸出于阻隔板本体2301下端面,且固定连接于阻隔板本体2301下端面上,因此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可以是多个,或者与阻隔板本体2301的连接为分体式的拆卸连接,便于安装、替换。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302与阻隔板本体2301的外周边沿形成限位空间230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空间2304也可以是由相邻两个限位件2302形成,该限位空间2304主要用于容纳第二泄压结构42,一方面具有安装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定位、稳固作用,防止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的连接错位、脱离。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泄压结构42包括第二泄压结构本体 4211和安装件4212,其中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位于该安装空间2303,与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上端相连,且该安装件4212连接于限位空间2304内,使得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相卡合固定。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为一体结构,但包括阻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和安装件4212这两部分,安装件4212由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1的周向壁面形成,且安装件4212向上凸起于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上端,卡合于限位空间2304内,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4212可以是由第二泄压结构本体4211上端形成的多个,不仅便于安装、替换,且分别卡合于多个限位空间2304内,从而进一步稳固结构。此外,安装件4212的顶端还设有至少一个的凸起部4213,该凸起部4213嵌置于阻隔板本体2312的下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该凸起部4213也可以设置于安装件4212的侧端,与限位件2302和/或阻隔板本体2301的侧端,形成过盈配合,加强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的连接,进一步稳固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泄压结构42与阻隔板232的连接也可以是采用介质粘贴、卡接、磁性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另外,膜结构43与第一泄压结构41和/或第二泄压结构42和/或阻隔板232 的宽度尺寸相当,在本实施例中,膜结构43位于安装空间2303内,且小于阻隔板232的宽度尺寸,使得膜结构43足以覆盖住通道一411,具有较好的透气隔液性。
如图13和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按压结构22具有受压界面,该受压界面为按压结构22上端面,与外界相接触,因此使用者的手部可按压该受压界面,按压结构22的下端与连接杆231相连,通过施力于按压结构23的受压界面上,以驱动连接杆231 的运动,开启和/或关闭第一导流通道51。在本实施例中,按压结构22包括第一主动件221、第二主动件222和固定基座223,其中第一主动件221在外部作用力下可驱使第二主动件222。进一步的,第一主动件221位于固定基座223内,因此外部作用力可直接作用于第一主动件221上,在推动力的作用下第一主动件221可进行纵向运动和一定角度的转动,第一主动件22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驱动齿251;第二主动件222位于固定基座223内且连接于第一主动件221下端,第二主动件222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驱动齿251相配合的第二驱动齿261,第二主动件222中间设有用于连接连接杆231的承接腔室262,因此,在受到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一主动件221进行纵向运动和转动,第一驱动齿251受到推力将挤压第二驱动齿261进行纵向运动和转动,从而驱动连接杆231的运动。固定基座223中间设有可容纳第一主动件221和第二主动件222的驱动腔室2231,驱动腔室2231为中空结构;固定基座223的内壁面上部设有制约第二驱动齿261纵向运动和转动的限位凸起2232,限位凸起2232上设有若干个与限位凸起2332相对的限位通道2233,用于允许第二驱动齿261的纵向运动转动。固定基座223还包括位于顶部可与盖体单元21相连的基板271,用于密封内部结构,防止外部粉尘进入盖装置2,更美观、卫生。因此,当按压第一主动件221时,第一主动件221的第一驱动齿251向下运动且带动第二主动件222的第二驱动齿261在固定基座223内转动,因而第二主动件222在转动过程中逐渐向下紧压连接杆231,从而向下纵向运动,为此弹性件234 受到蓄力件233的紧压呈压缩状态,在这过程中,连接杆231下端的阻隔板232、第二泄压结构42也将向下运动远离盖体单元21,打开第一导流通道51。当按压第一主动件221时,第一主动件221的第一驱动齿251向下运动且带动第二主动件222的第二驱动齿261在固定基座223内转动,因而第二主动件222在转动过程中逐渐向上运动及放松连接杆231,从而弹性件234回弹推动蓄力件233和连接杆231向上运动,在这过程中,连接杆231下端的阻隔板232、第二泄压结构42也将向上运动紧贴盖体单元21,关闭第一导流通道51。
如图15-1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盖体单元21包括第一盖结构211和第二盖结构212,其中第一盖结构211可与连接杆231相活动连接,第二盖结构212连接环绕于第一盖结构211的外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结构211中间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腔室2111,安装腔室2111由第一盖结构211的周向壁面围绕形成,安装腔室2111内设有与安装腔室2111底面相垂直设置的分隔件一213和分隔件二214,其中分隔件二214靠近于第一盖结构211的中心且分隔件一213的高度小于分隔件二214的高度;分隔件一213和分隔件二214将安装腔室2111划分为第一安装腔2131和第二安装腔2141,其中第一安装腔2131由第一盖结构211的周向壁面与分隔件一213划分形成,第二安装腔2141由分隔件一213和分隔件二214划分形成。分隔件二214与第一盖结构211的中间设有贯通于安装腔室2111的安装孔2142,用于连接杆231穿过安装孔2142;分隔件二214的上端内侧设有可与阻挡件2311 相连的槽,阻隔件2311与槽相嵌合形成密封,或,阻隔件2311在分隔件二214的内壁面上纵向活动连接形成密封,从而拦截液体流入第二安装腔2141内,且弹性套接于分隔件二214 外周,用于紧固和/或弹性连接第一盖结构211与连接杆231。具体的,第一安装腔2131下端面设有至少一个的出气阀口2132,用于引流通道44中气流的导入,第二盖结构212与第一盖结构211相连接,第二盖结构212的底端面设有向下凸出的连接部2121,因此,第一导流通道51的开启和/或关闭由连接件2121与阻隔板232上端面活动连接形成。进一步的,施加作用力于按压结构23的受压界面,阻隔板232上端面与连接部2121相分离,此时第一导流通道51被打开,容纳腔室内的液体、气流通过第一导流通道51进入盖装置2向外界排出;相应的,施加作用力于按压结构23的受压界面,阻隔板232上端面与连接部2121相贴合连接,此时第一导流通道51被关闭,容纳腔室内的液体、气流被隔绝。盖体单元21还包括与第一盖结构211和固定基座223相连的安装内盖215,和环绕于安装内盖215外周的安装外盖216,其中安装内盖215,其中间设有可容纳按压结构23的置放腔一2151,置放腔一2151 由安装内盖215的周向壁面连接形成,周向外壁面设有与安装外盖216相连的外螺纹,周向内壁面设有与固定基座223中的槽相匹配连接的安装凸起,安装内盖215的下端面与第一盖结构211的分隔件一213相贴合连接。安装外盖216外形大于安装内盖215的外形,安装外盖216中间设有可容纳安装内盖215和按压单元22的置放腔二2161,置放腔二2161由安装外盖216的周向壁面连接形成,安装外盖216的下端与第一盖结构211相连,安装外盖216 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固定基座223中基板271的支撑件2165。安装外盖216的周向内、外壁面设有螺纹,安装内盖215的周向外壁面设有与安装外盖216相连接的螺纹,因此,安装内盖215与安装外盖216的周向壁面连接形成可连通于外部的外接通道217,该外接通道217 与第一安装腔2131相贯通构成了第一导流通道51,外接通道217、第一安装腔2131与引流通道44相贯通构成了第二导流通道52,因此,第一导流通道51、第二导流通道52下部的导液和/或导气入口不同,但上部的导液和/或导气出口都通过外接通道217向外排出,空间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便于使用者饮用。
如图20和2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容器,加热容器可以是烧水壶、保温杯、养生壶、豆浆机等可加热的生活或厨房用品装置,其包括容器本体1、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盖装置2、加热装置3和提手结构5。其中,容器本体1设有容纳腔室11,用于放置外部介质,例如储存水、饮料、奶类、果汁等液体或固体;盖装置2与容器本体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开启和/或关闭容纳腔室11,以使容纳腔室11密封或者贯通;加热装置3与容器本体1的下端相连,用于对容纳腔室11内介质的制热;提手结构5与容器本体1相连,用于手部持握,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施力,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些加热容器也可以没有该提手结构。加热装置3包括底座、发热元件和/或蓄电元件,其中底座与容器本体1的下端相连,用于支撑容器本体1,发热元件设置于底座31上,发热元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实现导电制热,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还包括蓄电元件,蓄电元件用于存储电能和/或对发热元件供电,即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便于使用者外出携带使用。此外,加热装置3与盖装置2 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呈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连接,或者该加热装置3是外部安装于该加热容器上的,在使用时将加热容器放置于加热装置3上进行加热,且该加热装置3一般连接于容器本体1的下部,自下而上的升温制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3也可以是由容器本体1的一部分组成或设置于容器本体1内,可以是一种具有自热感应的材料和/或发热介质构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盖装置,与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装置具有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包括:
盖体单元,所述盖体单元设有安装通道;
按压单元,用于外部作用力的施力;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按压单元的下端相连,所述按压单元、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
泄压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下方,与驱动单元的下端相连,所述泄压单元上设置有可透气隔液的引流通道;
驱动所述按压单元的运动,所述按压单元、驱动单元和泄压单元沿安装通道进行同步运动,所述盖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所述盖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外部贯通,供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
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由第一导流通道与引流通道相贯通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单元包括:
第一泄压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一;
和/或第二泄压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二;
具有可透气隔液的膜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泄压结构、第二泄压结构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膜结构设有用于容纳腔室内、外气体导流的通道三;
所述通道一、通道二、通道三相贯通,构成所述的引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按压单元相连;
阻隔板,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泄压结构由部分和/或全部的阻隔板构成;
所述的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四,所述的通道一由该通孔结构四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与所述阻隔板和/或膜结构相连;驱动所述按压单元的运动,所述按压单元、阻隔板、膜结构和第二泄压结构沿安装通道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阻隔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液体和/或气体的导流;所述阻隔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导流通道贯通容纳腔室与外部,供容纳腔室内气体的导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结构二,所述的通道二由该通孔结构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设置成具有透气隔液功能的膜层和/或面料,所述膜结构通过干燥或熔化或涂抹或贴附或挤压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泄压结构和/或第二泄压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上设置有具有一个和/或多个孔隙,构成所述的通道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覆盖在所述通道一和/或通道二上,用于阻隔所述容纳腔室内液体的导流。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的膜结构和第二泄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包括:
阻隔板本体,所述阻隔板本体下端形成所述的安装空间;
限位件,与所述阻隔板本体下端相连,所述限位件与阻隔板本体的外周边沿形成限位空间,用于安装和/或定位所述第二泄压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结构包括:
第二泄压结构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
安装件,与所述第二泄压结构本体上端相连,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限位空间内,以使所述第二泄压结构与阻隔板相卡合固定;所述安装件的顶端还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嵌置于阻隔板本体下端。
12.一种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设有容纳腔室,用于放置外部介质;
提手结构,与所述容器本体相连,用于手部持握;
加热装置,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端相连,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室内介质的制热;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盖装置,与所述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开启和/或关闭所述的容纳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底座,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端相连,用于支撑所述容器本体;
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发热元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和/或蓄电元件,用于存储电能和/或对所述发热元件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加热容器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CN202120217125.5U 2020-12-28 2021-01-27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Active CN2160900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06439 2020-12-28
CN202023210643 202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0068U true CN21609006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7125.5U Active CN216090068U (zh) 2020-12-28 2021-01-27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CN202120217129.3U Active CN216090124U (zh) 2020-12-28 2021-01-27 一种盖装置及加热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7129.3U Active CN216090124U (zh) 2020-12-28 2021-01-27 一种盖装置及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09006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0124U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242B (zh) 一種具有快速卸壓功能的電壓力鍋
CA2979668A1 (en) A portable household beverage machine
US20210106161A1 (en) Automatic spill-proof lid
KR101410210B1 (ko) 다기능 전기 조리기
CN107334392A (zh) 壶盖及保温壶
CN203789739U (zh) 一种电饭煲微压防溢蒸汽阀
CN216090068U (zh) 一种盖装置及具有该盖装置的加热容器
CN216090069U (zh) 一种加热容器
KR20170039330A (ko) 조리용기용 뚜껑
CN215686774U (zh) 一种杯盖结构以及具有该杯盖结构的电热水杯
CN210989678U (zh) 具有排汽功能的杯盖及电热保温杯
CN213075380U (zh) 一种可吹散蒸汽的锅
CN220937713U (zh) 锅盖结构及自动烹饪设备
CN2160205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6621193U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水槽
CN212972702U (zh) 加热壶
CN216147878U (zh) 一种保温壶泄压结构
CN213588040U (zh) 一种烧水装置
CN109864596A (zh) 一种防蒸汽烫伤隔热锅盖
CN209770088U (zh) 一种提锅旋盖排气结构
CN213488363U (zh) 一种多模式调节的智能饮水机
CN210540934U (zh) 一种具有防烫提手的烹饪器具
CN219661464U (zh) 一种锅盖淋油结构及其煲仔锅
CN212912743U (zh) 烹饪器具
CN221555298U (zh) 一种可携式的加热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