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0582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0582U
CN216020582U CN202122072948.6U CN202122072948U CN216020582U CN 216020582 U CN216020582 U CN 216020582U CN 202122072948 U CN202122072948 U CN 202122072948U CN 216020582 U CN216020582 U CN 216020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base
pot
ho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2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吴孟飞
张雪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2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0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0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0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在开启时容易发生烫伤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悬置在底座上方的盖体以及设置在底座和盖体间的锅体,盖体内设有腔口朝下的热风腔,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水平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以使锅体可在与腔口密封通连的烹饪工位以及与盖体竖向错开的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使得烹饪腔可通过水平摆动锅体实现开闭,且锅体的摆动方向与烹饪腔的敞露方向互为垂直,既方便使用者操作,还能防止从烹饪腔内喷出的蒸汽发生烫伤使用者的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底座、悬置在底座上方的盖体以及设置在底座和盖体间的锅体,所述盖体内设有腔口朝下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锅体均通过盖体翻合方式开闭,在开启时,烹饪腔内热气会向上喷出并烫伤使用者抓握盖体的手,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使得烹饪腔可通过水平摆动锅体实现开闭,既方便操作,还确保操作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悬置在底座上方的盖体以及设置在底座和盖体间的锅体,所述盖体内设有腔口朝下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所述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水平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以使锅体可在与腔口密封通连的烹饪工位以及与盖体竖向错开的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使得烹饪腔可通过水平摆动锅体实现开闭,且锅体的摆动方向与烹饪腔的敞露方向互为垂直,既方便使用者操作,还能防止从烹饪腔内喷出的蒸汽发生烫伤使用者的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与底座固接的支撑座以及承托锅体的环形承托座,所述承托座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支撑座能为锅体摆动提供稳定支撑,承托座与锅体固接,既确保锅体沿预设路径摆动,还能引导锅体精确摆动并与热风腔精确对齐,确保烹饪腔与外界空间隔离,防止热量外泄。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座的顶缘设有缺口,所述锅体的敞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把手,安装时,锅体自上而下插入承托座,以使把手通过缺口外露。通过设置缺口来为把手提供安置空间,既确保把手能在锅体安装到位后外露于承托座,便于使用者取放锅体,还有效防止锅体相对承托座进行相对转动,使得锅体和承托座周向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外缘底部设有拉拽部,拉拽部水平受力并驱使锅体水平摆动。拉拽部设于把手下方,有效远离锅体顶部的开口,进而防止发生烫伤的情况,所述拉拽部竖向设置,便于利用其外侧壁形成驱使锅体水平摆动的着力点。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座包括侧置环以及由侧置环底缘向内弯折形成的底托环,安装到位后,锅体通过外侧壁和底壁分别与侧置环和底托环抵触,以使锅体被卡置定位。侧置环的内侧壁与锅体外侧壁匹配贴合,对锅体起到水平向限位的作用,确保锅体能在侧置环引导下精确位移至烹饪工位,底托环对锅体起到竖向承托作用,确保处于烹饪工位的锅体能在底托环作用下与腔口紧密通连。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座包括前置弧形板和后置弧形板,前置弧形板和后置弧形板前后向叠置并匹配包裹所述锅体。承托座为分体结构,既方便独立加工,还方便装配,有效提升装配效率。此外,前置弧形板和后置弧形板相向固接,使得两者能有效夹紧锅体。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座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摆臂,所述摆臂的延伸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以使锅体能以转轴为中心进行往复摆动。摆臂既起到连接承托座和支撑座的作用,还能引导锅体沿预设路径往复摆动,确保锅体在烹饪工位和敞露工位间精确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主支柱和副支柱,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主支柱的顶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副支柱的侧壁上。主支柱和副支柱分开设置,且避开锅体摆动路径,既不会阻碍锅体在烹饪工位和敞露工位间精确摆动,还能对锅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锅体发生过度摆动的情况,提升位移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支柱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承托座上设有限位槽,锅体摆动至烹饪工位时,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以使锅体被卡置定位在烹饪工位。限位块能在锅体摆动至烹饪工位时与限位槽卡置定位,确保锅体的敞口与热风腔的腔口密封对接,保证烹饪腔的密封性能,提升烹饪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的敞口处设有密封圈,锅体摆动至烹饪工位时,腔口和敞口竖向对齐并紧密夹持所述密封圈。密封圈通过自身形变来与锅体敞口以及热风腔腔口紧密贴合,进而实现热风腔和锅体密封通连,防止热量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使得烹饪腔可通过水平摆动锅体实现开闭,且锅体的摆动方向与烹饪腔的敞露方向互为垂直,既方便使用者操作,还能防止从烹饪腔内喷出的蒸汽发生烫伤使用者的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和引导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锅体处于敞露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主支柱,111、限位块,12、副支柱,2、盖体,3、锅体,31、把手,32、拉拽部,33、密封圈,4、引导组件,41、支撑座,42、承托座,421、缺口,422、后置弧形板,423、前置弧形板,424、限位槽43、摆臂,4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张空气炸锅。
如图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3,由底座1、悬置在底座1上方的盖体2以及设置在底座1和盖体2间的锅体3组成,所述盖体2内设有腔口朝下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3以制熟食材,所述锅体3通过引导组件4可水平摆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以使锅体3可在与腔口密封通连的烹饪工位以及与盖体2竖向错开的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发热管位于风扇周缘,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管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管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空气炸锅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入锅体3内,之后,利用锅体3围合形成与外界空间隔离的烹饪腔,最后,通过热风组件产生热风,热风输入烹饪腔以使食材被煮制成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通电产生热量并对食材进行烹饪。具体地,发热管通电产生热量,热量既能通过风扇形成的气流传递至食材表面,还能同时通过热辐射方式传递至食材表面,有效提升热量的利用效率,进而缩短烹饪时长。
现有炸锅组件的盖体2通过铰链连接在底座1上,使得空气炸锅通过饭盒盖体2方式实现烹饪腔开闭切换操作,具体地,在需要取放锅体3时,使用者需要将盖体2向上开启,烹饪腔内热气会向上喷出并烫伤使用者抓握盖体2的手,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使用体验。为此,在底座1上设置引导组件4,所述锅体3通过引导组件4可水平摆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以在锅体3侧部形成远离锅体3敞口的开闭操作区,既确保锅体3可在与腔口密封通连的烹饪工位以及与盖体2竖向错开的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实现烹饪腔开闭切换操作,还有效防止发生烫伤的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操作区设置在锅体3侧部,使用者通过在开闭操作区内对锅体3实施推拉,进而使得锅体3在烹饪工位和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当锅体3摆动至敞露工位时,锅体3内的蒸汽会通过敞口向上喷射,所述开闭操作区避开了蒸汽喷射路径,使得使用者的手不会因与蒸汽接触而发生烫伤的情况,提升的操作安全性。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如图所示,所述引导组件4包括与底座1固接的支撑座41以及承托锅体3的环形承托座42,所述承托座42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41上。支撑座41为锅体3摆动提供支撑,承托座42能以支撑座41为基础进行摆动,确保锅体3能沿预设路径精确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3可竖向插拔地安装在承托座42内,所述承托座42能以转轴44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进行往复摆动。当使用者需要对食材进行烹饪操作时:
首先,使用者通过拉拽把手31上的拉拽部32驱使锅体3脱离烹饪工位并以转轴44为中心摆动至敞露工位,此时,锅体3与盖体2竖向错开;之后,使用者可将锅体3向上拔离承托座42,并对锅体3进行清洗和装载食材;再后,将锅体3自上而下插入承托座42,且把手31嵌置在对应的缺口421中;最后,推送拉拽部32,锅体3摆动并通过限位块111卡置在限位槽424内,使得锅体3由敞露工位摆动至烹饪工位。
安装到位后,锅体3的敞口周缘与热风腔的腔口周缘竖向对齐并紧密夹持密封圈33,使得锅体3内腔被热风腔封堵并围合形成与外界空间隔离的烹饪腔。使用者通过开启热风组件来对锅体3内食材进行加热制熟。
当使用者需要取出烹饪腔内被制熟的食材时,使用者通过拉拽把手31上的拉拽部32驱使锅体3脱离烹饪工位并以转轴44为中心摆动至敞露工位,且有效避开了锅体3内通过敞口向上喷射的蒸汽,既防止烫伤事故发生,确保使用安全,还能通过避开盖体2来提升取放锅体3便利性,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主支柱11和副支柱12,所述主支柱11和副支柱12分置在底座1两侧,有效避开锅体3的预设路径。所述盖体2的端部与所述主支柱11顶部固接,使得盖体2下方形成供锅体3摆动的空间,且热风腔的腔口位于所述空间上方;所述支撑座41设置在副支柱12的侧壁上,对支撑座41起到固定的作用,安装到位后,所述承托座42的外露于副支柱12的朝向主支柱11的外侧壁上,以满足锅体3在烹饪工位和敞露工位间摆动的朝向要求和角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座42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摆臂43,所述摆臂43的延伸端通过转轴44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1上,以使锅体3能以转轴44为中心进行往复摆动。所述摆臂43一端通过转轴44连接在支撑座41上,另一端与承托座42固接,使得承托座42能通过摆臂43实现在水平面内以转轴44为中心进行精确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座42包括前置弧形板423和后置弧形板422,前置弧形板423和后置弧形板422前后向叠置并匹配包裹所述锅体3。安装时,前置弧形板423和后置弧形板422相向叠置并通过紧固件固接,使得承托座42内的腔体轮廓与锅体3轮廓匹配,通过消除锅体3与承托座42间的缝隙来避免两者间发生相对晃动和偏移,进而确保锅体3能在引导组件4限位下沿预设路径摆动。所述承托座42包括侧置环以及由侧置环底缘向内弯折形成的底托环,具体地,前置弧形板423和后置弧形板422通过拼合形成所述侧置环和底托环,锅体3自上而下插入承托座42后,锅体3通过外侧壁和底壁分别与侧置环和底托环抵触,侧置环对锅体3起到水平限位的作用,确保锅体3敞口和热风腔腔口竖向对齐,底托环对锅体3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确保锅体3敞口和热风腔腔口竖向夹紧密封圈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座42的顶缘设有缺口421,所述锅体3的敞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把手31,安装时,锅体3自上而下插入承托座42,以使把手31通过缺口421外露。所述锅体3的顶缘设有两对称设置的把手31,所述侧置环的顶缘两侧分别设有与把手31逐一对应的缺口421,把手31嵌入缺口421,确保承托座42和锅体3周向联动,进而确保锅体3敞口周缘与热风腔腔口周缘间不会因周向偏转而影响连接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31的外缘底部设有拉拽部32,拉拽部32水平受力并驱使锅体3水平摆动。拉拽部32设置在把手31下方,利用把手31起到阻挡蒸汽箱拉拽部32流动,进而防止发生烫伤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柱11上设有限位块111,所述承托座42上设有限位槽424,锅体3摆动至烹饪工位时,限位块111卡入限位槽424,以使锅体3被卡置定位在烹饪工位。限位块111的外侧壁轮廓与限位槽424的槽壁轮廓匹配,且限位块111的高度和限位槽424的深度根据锅体3处于烹饪工位时的位置而定,当限位块111卡入限位槽424且限位块111外侧壁与限位槽424槽壁紧密贴合时,所述锅体3精确摆动至烹饪工位,且敞口周缘和腔口周缘通过紧密夹持密封圈33实现密封通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3的敞口处设有密封圈33,锅体3摆动至烹饪工位时,腔口和敞口竖向对齐并紧密夹持所述密封圈33。密封圈33的底缘与敞口周缘固接,顶部敞露,既方便与腔口周缘紧急贴合,还方便与腔口周缘水平向脱离,便于锅体3拆装使用。具体地,所述密封圈33的顶部通过挤压形变积蓄复位预紧力,并通过复位预紧力紧密贴合在腔口的周缘上,进而确保腔口与敞口密封通连。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悬置在底座上方的盖体以及设置在底座和盖体间的锅体,所述盖体内设有腔口朝下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通过引导组件可水平摆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以使锅体可在与腔口密封通连的烹饪工位以及与盖体竖向错开的敞露工位间摆动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与底座固接的支撑座以及承托锅体的环形承托座,所述承托座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的顶缘设有缺口,所述锅体的敞口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把手,安装时,锅体自上而下插入承托座,以使把手通过缺口外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外缘底部设有拉拽部,拉拽部水平受力并驱使锅体水平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包括侧置环以及由侧置环底缘向内弯折形成的底托环,安装到位后,锅体通过外侧壁和底壁分别与侧置环和底托环抵触,以使锅体被卡置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包括前置弧形板和后置弧形板,前置弧形板和后置弧形板前后向叠置并匹配包裹所述锅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摆臂,所述摆臂的延伸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以使锅体能以转轴为中心进行往复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主支柱和副支柱,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主支柱的顶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副支柱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柱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承托座上设有限位槽,锅体摆动至烹饪工位时,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以使锅体被卡置定位在烹饪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敞口处设有密封圈,锅体摆动至烹饪工位时,腔口和敞口竖向对齐并紧密夹持所述密封圈。
CN202122072948.6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6020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2948.6U CN216020582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2948.6U CN216020582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0582U true CN21602058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2948.6U Active CN216020582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0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26266U (zh) 一种具有烤锅功能的压力锅
CN106724767A (zh) 微压蒸汽蒸饭煲
WO2016045196A1 (zh) 食物蒸制料理一体机
CN2160205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973342U (zh) 电饭煲
CN108433528A (zh) 一种耐腐蚀防生锈的电压力锅
TWI802756B (zh) 一種蒸汽加熱烹飪器具
CN111358272B (zh) 一种旋转式加热的炒菜机
CN209202901U (zh) 一种多功能煎烤器
CN211833914U (zh) 烹饪器具
CN107890275A (zh) 一种煮粥方法
CN209789483U (zh) 一种防烫的电饭锅
CN108143250A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煮粥器
CN210748731U (zh) 一种高压锅
CN209863301U (zh) 一种旋转式加热的炒菜机
CN209995896U (zh)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209995897U (zh)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209863303U (zh) 一种烹饪容器的压紧装置及炒菜机
CN217659243U (zh) 一种新型电压力锅
CN208447216U (zh) 蒸汽煲粥锅
CN206138004U (zh) 一种浴桶
CN213786778U (zh) 一种便于拆分的炖锅
CN220512672U (zh) 一种易取放密封防烫隔水炖锅
CN215424117U (zh) 一种具有防烫手内胆提拉组件的电压力锅
CN220735162U (zh) 一种电饭煲内盖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