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7174U -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87174U CN216087174U CN202120908713.3U CN202120908713U CN216087174U CN 216087174 U CN216087174 U CN 216087174U CN 202120908713 U CN202120908713 U CN 202120908713U CN 216087174 U CN216087174 U CN 2160871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bracket
- shell
- housing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该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其设有第一开口;转接支架,其抵接壳体的内侧壁,并与壳体连接;转接支架设有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防尘网,其设于壳体与转接支架之间;防尘网遮盖第二开口,以使气体由转接支架的一侧流向转接支架的另一侧时经过防尘网;该交互平板包括上述外壳组件,还包括风扇,以及与壳体连接的背板;转接支架设于壳体接近背板的一侧,风扇设于转接支架与背板之间,风扇位于防尘网背离壳体的一侧。该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满足通风散热、防尘防异物的需求,通过转接支架加强壳体的强度,壳体不容易变形,交互平板与的固定支架进行VESA连接时,连接更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现有内置风扇进行散热的交互平板,特别是采用钣金壳体作为后壳的带风扇的交互平板,一般通过在后壳上冲透气孔的方式,实现壳体内外的通风,从而通过风扇对壳体内的热源器件进行散热。
但是,采用此种后壳的交互平板,在应用时,设备外部的杂质异物、灰尘等容易在气流的带动下,通过透气孔进入设备内部,容易导致设备异常。并且,对于部分需要通过标准VESA孔(VESA即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标准VESA孔即满足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标准的连接孔)固定于外部的VESA支架的交互平板而言,一般需要在后壳上冲VESA装配孔,如此,在将交互平板固定于VESA支架时,仅依靠后壳支撑设备整体,在设备整体重量较重时,后壳存在很大的变形风险,存在连接实现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在满足通风、防尘需求的同时,转接支架加强了壳体的强度,使VESA固定方式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其通风散热、防尘效果好,并且转接支架加强了壳体的强度,使VESA固定方式更加可靠。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包括:
壳体,其设有第一开口;
转接支架,其抵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转接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
防尘网,其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转接支架之间;所述防尘网遮盖所述第二开口,以使气体由所述转接支架的一侧流向所述转接支架的另一侧时经过所述防尘网。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互平板,包括上方案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还包括风扇,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背板;
所述转接支架设于所述壳体接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风扇设于所述转接支架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风扇位于所述防尘网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既满足通风散热需求,同时通过防尘网防止灰尘异物等进入设备内部;转接支架不仅给防尘网提供了安装载体,还加强了壳体的强度,壳体不容易变形;
该交互平板,满足通风散热、防尘防异物的需求,可避免其由于灰尘异物进入内部导致设备故障;通过转接支架加强壳体的强度,交互平板与的固定支架进行VESA连接时,连接更加可靠,避免壳体变形或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该交互平板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壳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接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接支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壳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0、壳体;11、第一开口;12、第一装配孔;20、转接支架;21、支架本体;211、第二开口;22、第一固定柱;221、第二装配孔;231、第二安装孔;24、折弯体;241、承托部;242、限位部;25、插接缺孔;30、防尘网;40、盖板;41、盖本体;411、通风孔;42、盖安装部;421、第一安装孔;43、折弯耳;431、第一折弯部;432、第二折弯部;5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适用于交互平板等显示终端,其兼具通风散热、防尘防异物的功能,并且其壳体10的强度得到加强,不容易变形,通过VESA方式固定于外部支架时,固定更加可靠。
如图1-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的一实施例中,该外壳组件包括:
壳体10,其设有第一开口11;
转接支架20,其抵接壳体10的内侧壁,并且与壳体10连接;转接支架20设有与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211;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211连通即,第一开口11至第二开口211之间形成通风通道;
防尘网30,其设于壳体10与转接支架20之间;防尘网遮盖第二开口211,以使气体由转接支架20的一侧流向转接支架20的另一侧时经过防尘网30,从而使由壳体10外侧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1流向壳体10内侧时经过防尘网30。
其中,转接支架20可以直接地与壳体10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间接地与壳体10连接,只要能够保证转接支架20抵接壳体10的内侧壁,对壳体10进行支撑即可;转接支架20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与壳体10连接。
防尘网30可以为冲有网孔的金属板材、线材编织网、海绵网、蜂巢过滤网等;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网30的密度以及类型根据防尘等级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在应用于带风扇50的交互平板时,壳体10作为交互平板设备的外壳,转接支架20位于壳体10的内侧,也即转接支架20位于设备的内部,当风扇50工作时,壳体10外侧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1向壳体10内侧流动,而由于防尘网30遮盖于第二开口211处,设备外部的气体必须要经过防尘网30的过滤才能进入设备内部,进入壳体10内侧的气体对设备内部的热源器件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壳体10的内侧安装转接支架20,转接支架20不仅提供了防尘网30安装载体,便于在壳体10的内侧安装防尘网30,在通风的同时实现防尘防异物,避免设备故障;并且,转接支架20抵接壳体10,对壳体10进行了支撑,加强了壳体10的强度,壳体10不容易变形;该外壳组件应用于交互平板时,壳体10通过VESA固定方式与外部的固定支架连接时,壳体10不容易变形,VESA固定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为钣金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支架20为钣金支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与转接支架20还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壳体10具备VESA安装功能的同时,能够通过转接支架20对壳体10进行可靠支撑,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壳体10与转接支架20:
壳体10设有若干第一装配孔12;
转接支架20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柱22,第一固定柱22设有第二装配孔221;第一装配孔12与第二装配孔221均为VESA装配孔;第一装配孔12与第二装配孔221相对,以供紧固件穿过第一装配孔12与第二装配孔221连接,从而将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与外部的VESA固定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装配孔221设有内螺纹,该外壳组件在应用时,通过设有外螺纹的紧固件穿过固定支架的装配孔、第一装配孔12之后与第二装配孔22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外壳组件与外部的固定支架的连接。
其中,若干第一装配孔12为VESA装配孔即,若干第一装配孔12的设置符合VESA标准;若干第二装配孔221为VESA装配孔即,若干第二装配孔221的设置符合VESA标准;VESA标准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制定;相邻第一装配孔12之间的间距、相邻第二装配孔221之间的间距通过实际需求确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第一装配孔12、在转接支架20上设置第二固定柱以在第二固定柱内形成第二装配孔221,使得该外壳组件通过VESA连接方式与外部的固定支架连接时,壳体10与转接支架20均与固定支架连接,从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转接支架20更加有效地避免壳体10在VESA连接时产生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在壳体10设有第一装配孔12、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装配孔221的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一开口11设于若干第一装配孔12之间,将第二开口211设于若干第一固定柱22之间,如此,既可以实现外壳组件内外的良好通风,也可以降低壳体10在VESA连接时的可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壳体10设有第一装配孔12、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装配孔221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在转接支架20上设置第一固定柱22,转接支架20通过如下方式设置:转接支架20包括支架本体21,以及形成于支架本体21的压铆螺母;压铆螺母为第一固定柱22。
本实施例中,采用压铆螺母作为第一固定柱22,转接支架20加工效率高;并且,在该外壳组件应用于交互平板时,可先完成整机的组装,压铆螺母预留紧固件的连接部位(第二装配孔221),交互平板在应用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将交互平板通过VESA固定方式与固定支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壳体10开设了第一开口11以满足壳体10内外侧通风散热需求的同时,对壳体10的内外空间进行隔离区分,该外壳组件还包括遮盖第一开口11的盖板40,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可拆地连接;盖板40上设有若干通风孔411,通风孔411的孔隙大于防尘网30的孔隙。
本实施例中,通过盖板40的设置,可以使壳体10的内外部之间具有物理隔离物,防止用户手指误插入外壳组件的内部,避免危险;同时,盖板40设有通风孔411,不影响外壳组件内外空间的通风散热,而通风的盖板40可起到一级过滤作用,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外壳组件的内部,再通过防尘网30进行二级过滤,防止外部的杂物灰尘进入外壳组件的内部;该壳体组件在满足通风散热的需求同时,防尘防异物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在外壳组件设有盖板40的结构的基础上,转接支架20设有承托部241,以及设于盖板40与承托部241之间的限位部242;盖板40、限位部242以及承托部241之间围成容置空间,防尘网30安装于容置空间内;
盖板40限制防尘网30向背离承托部241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承托部241限制防尘网30向背离盖板40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限位部242限制防尘网30向与壳体10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的配合,提供防尘网30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其中一种组装方法中:先将转接支架20与壳体10连接,再将防尘网30由第一开口11放入外壳组件内,使防尘网30放入由承托部241以及限位部242围成的装载空间内,再安装盖板40,盖板40封盖第一开口11,以封盖该容置空间,将防尘网30限制于容置空间内。
采用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便于对防尘网30进行定位,无需专门的紧固件固定防尘网30,加快组装效率,并且便于更换防尘网30。
在一实施例中,在盖板40可与承托部241以及限位部242围成容置空间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转接支架20对壳体10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设置转接支架20:
转接支架20包括支架本体21以及折弯体24,第一开口11设于支架本体21;折弯体24包括限位部242以及承托部241;支架本体21抵接壳体10;
限位部242与支架本体21连接,并且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延伸;承托部241与限位部242连接,并且延伸至第二开口211背离壳体10的一侧,防尘网30抵接承托部241。
本实施例中,转接支架20通过设置折弯体24,并且将折弯体24配置为相对支架本体21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凸出,如此,既多个折弯体24的配合提供防尘网30装载空间,又可以保证支架本体21能够与壳体10抵接,可增大支架本体21与壳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转接支架20对壳体10的支撑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支架20上的第二开口211为多边形开口,在第二开口211的每一侧边上设置至少一折弯体2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11可以为但不限于四边形开口,转接支架20包括四个折弯体24,第二开口211的每一侧边与一折弯体24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安装盖板40之后,避免盖板40相对于壳体10凸出,影响美观,将盖板40配置为: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盖板40配置为:盖板40与壳体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盖板40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且使整个外壳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零件数量更少;将外壳组件配置为:
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设有外螺纹;
盖板40包括盖本体41,还包括与盖本体41连接的盖安装部42以及第一卡接部;
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卡接部;
盖板40具有活动状态以及紧固状态;
盖板40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并且盖板40远离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可绕第二卡接部向接近或远离转接支架20的方向翻转;
盖板40处于紧固状态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盖安装部42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0或转接支架20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为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为卡接缺口;或第一卡接部为卡接缺口,第二卡接部为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插入卡接缺口内,并且卡接缺口的尺寸略大于卡接凸起,以使卡接凸起可在卡接缺口内活动,以使盖板40的远离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可相对转接支架20转动。
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在安装盖板40时,先将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此时转动盖板40,使盖板40完全遮盖于第一开口11;接着,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将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进行连接;当需要打开盖板40时,拆卸紧固件,即可通过外力作用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盖板40一方面通过第一卡接部与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与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连接。如此,由于第一卡接部的设置,既在安装盖板40时,起到对盖板40的安装位置的初步定位的作用,又可以减少紧固件的设置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安装盖板40时,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后,盖板40容易翻转,外壳组件通过如下方式设置:
盖板40的第一卡接部为折弯耳43,盖安装部42设于盖本体41远离折弯耳43的一端;转接支架20的第二卡接部为插接缺孔25;盖板40处于紧固状态时,盖板40的折弯耳43插入转接支架20的插接缺孔25,盖安装部42通过紧固件与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盖板40设有第一卡接部的结构基础上,使盖板40安装完成之后时,避免盖板40相对壳体10凸出,保证外壳组件的美观,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设置外壳组件:
盖板40包括盖本体41以及折弯耳43,第二开口211设于盖本体41;折弯耳43包括与盖本体41连接并向接近转接支架2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431,以及与第一折弯部431连接第二折弯部432;
转接支架20的折弯体24的限位部242设有插接缺孔25;
盖板40具有活动状态以及紧固状态;盖板40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折弯部431插入第二开口211,第二折弯部432穿过插接缺孔25,盖板40远离折弯耳43的一端可绕插接缺向接近或远离转接支架20的方向翻转;
盖板40处于紧固状态时,第一折弯部431插入第二开口211,第二折弯部432穿过插接缺孔25,盖板40远离折弯耳43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转接支架20连接,实现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之间的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插接缺孔25设于转接支架20的折弯部,并且配合盖板40的折弯耳43,既在安装盖板40的时候,折弯耳43可在插接缺孔25内转动,从而使盖板40可翻转,在通过紧固件将盖板40紧固于转接支架20之后,并且,可使盖板4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的形状与盖板40的外形匹配,以使盖板40嵌入第一开口11内,盖板40的外侧面与壳体10的外侧面齐平,外壳组件的外观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11的尺寸也可以略大于盖板40的外形尺寸,以便于盖板40嵌入。
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耳43设于盖体的一端,盖安装部42设于盖体的另一端。如此设置,既可保证盖体安装的可靠性,又可使盖体结构更加简单。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盖体的其他任意位置设置盖安装部42,例如可以在于设置了折弯耳43的相邻侧边设置盖安装部42。
在一实施例中,盖体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折弯耳43以及两个相邻设置的盖安装部4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弯耳4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盖安装部4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折弯耳43的第一折弯部431相对盖本体41垂直,第二折弯部432与盖本体41平行;转接支架20的折弯体24的限位部242相对支架本体21垂直,承托部241与支架本体21平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431与盖本体41之间、第二折弯部432与盖本体41之间、限位部242与支架本体21之间、承托部241与支架本体21之间,也可以呈不同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简单结构的前提下,满足盖板40的紧固,外壳组件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设有外螺纹;
盖板40包括盖安装部42,盖安装部42设有第一安装孔421;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设有第二安装孔231;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421与第二安装孔231螺纹连接,以将盖板40与转接支架20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在转接支架20上设置第二固定柱,通过将压铆螺母压铆于支架本体21上,形成第二固定柱;采用压铆螺母作为第二固定柱,转接支架20加工效率高,并且连接更加牢靠。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丝。
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支架20包括支架本体21,以及六个压铆螺母,其中四个压铆螺母作为第一固定柱22,用于VESA连接;另两个压铆螺母作为第二固定柱,用于紧固盖板4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交互平板,其在满足通风防尘需求的同时,通过转接支架20加强壳体10的强度,交互平板与外部的VESA支架连接时,更加可靠。
如图1-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交互平板的一实施例中,该交互平板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还包括:
还包括风扇50、与壳体10连接的背板、以及设于背板接近壳体10一侧的热源器件;
转接支架20设于壳体10接近背板的一侧,风扇50设于转接支架20与背板之间,风扇50位于防尘网30背离壳体10的一侧,风扇50用于对热源器件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交互平板,满足通风散热、防尘防异物的需求,可避免其由于灰尘异物进入内部导致设备故障;可通过转接支架20加强壳体10的强度,交互平板与外部的VESA支架连接时,可加强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壳体10变形或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该交互平板的可靠性更强,使用体验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主板,风扇50固定于主板上,主板固定于背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风扇50。
在一实施例中,热源器件为CPU或其他器件,风扇50背离转接支架20的一侧贴附于热源器件外表,以提高设备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交互平板可以为其他应用于会议、教育行业、媒体、行业展示、医疗、警务等领域的智能显示终端。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其设有第一开口(11);
转接支架(20),其抵接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转接支架(20)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211);
防尘网(30),其设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转接支架(20)之间;所述防尘网(30)遮盖所述第二开口(211),以使气体由所述转接支架(20)的一侧流向所述转接支架(20)的另一侧时经过所述防尘网(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有若干第一装配孔(12);
所述转接支架(20)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柱(22),所述第一固定柱(22)设有第二装配孔(221);所述第一装配孔(12)与所述第二装配孔(221)均为VESA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12)与所述第二装配孔(221)相对,以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12)与所述第二装配孔(221)连接,从而将所述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与固定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若干通风孔(411)的盖板(40),所述盖板(40)遮盖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盖板(40)与所述转接支架(20)或所述壳体(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支架(20)设有承托部(241),以及设于所述盖板(40)与所述承托部(241)之间的限位部(242);所述盖板(40)、所述限位部(242)以及所述承托部(241)围成容置空间,所述防尘网(30)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盖板(40)限制所述防尘网(30)向背离所述承托部(241)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承托部(241)限制所述防尘网(30)向背离所述盖板(40)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限位部(242)限制所述防尘网(30)向与所述壳体(10)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支架(20)包括支架本体(21)以及折弯体(24),所述第一开口(11)设于所述支架本体(21);所述支架本体(21)抵接所述壳体(10),所述折弯体(24)包括所述限位部(242)以及所述承托部(241);
所述限位部(242)与所述支架本体(21)连接,并且向远离所述壳体(10)的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241)与所述限位部(242)连接,所述承托部(241)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211)背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所述防尘网(30)抵接所述承托部(241)。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盖板(40)包括盖本体(41),还包括与所述盖本体(41)连接的盖安装部(42)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卡接部;
所述盖板(40)具有活动状态以及紧固状态;所述盖板(40)处于所述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盖板(40)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可绕所述第二卡接部向接近或远离所述转接支架(20)的方向翻转;
所述盖板(40)处于所述紧固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盖安装部(42)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转接支架(20)或所述壳体(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折弯耳(43);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插接缺孔(25);所述盖安装部(42)设于所述盖本体(41)远离所述折弯耳(43)的一端;
所述盖板(40)处于所述紧固状态时,所述折弯耳(43)插入所述插接缺孔(25),所述盖安装部(42)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转接支架(20)或壳体(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包括盖本体(41)以及折弯耳(43),所述第二开口(211)设于所述盖本体(41);所述折弯耳(43)包括与所述盖本体(41)连接并向接近所述转接支架(2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431),以及与所述第一折弯部(431)连接第二折弯部(432);
所述转接支架(20)的所述折弯体(24)的所述限位部(242)设有插接缺孔(25);
所述盖板(40)具有活动状态以及紧固状态;所述盖板(40)处于所述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弯部(431)插入所述第二开口(211),所述第二折弯部(432)穿过所述插接缺孔(25),所述盖板(40)远离所述折弯耳(43)的一端可绕所述插接缺向接近或远离所述转接支架(20)的方向翻转;
所述盖板(40)处于所述紧固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弯部(431)插入所述第二开口(211),所述第二折弯部(432)穿过所述插接缺孔(25),所述盖板(40)远离所述折弯耳(43)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转接支架(2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外螺纹;
所述盖板(40)包括盖安装部(42),所述盖安装部(42)设有第一安装孔(421);所述转接支架(20)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二安装孔(231);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4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31)螺纹连接,以将所述盖板(40)与所述转接支架(20)连接。
10.一种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还包括风扇(50),以及与所述壳体(10)连接的背板;
所述转接支架(20)设于所述壳体(10)接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风扇(50)设于所述转接支架(20)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风扇(50)位于所述防尘网(30)背离所述壳体(10)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8713.3U CN216087174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8713.3U CN216087174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87174U true CN216087174U (zh) | 2022-03-18 |
Family
ID=8063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08713.3U Active CN216087174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87174U (zh) |
-
2021
- 2021-04-28 CN CN202120908713.3U patent/CN2160871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8344A (zh) | 风扇组合 | |
EP3734172B1 (en) |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09983400B (zh) | 相机机体及相机结构 | |
CN216087174U (zh) | 一种防尘通风的外壳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 |
CN114758452B (zh) | 一种快件箱 | |
CN211977374U (zh) | 一种冰箱顶置主控板盒机构 | |
CN216592012U (zh) | 一种除湿机 | |
CN217238758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散热风扇模组及其服务器机箱 | |
CN212511694U (zh) | 线控器及空调器 | |
CN108592300B (zh) | 显示屏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7360691U (zh) | 用于机箱的侧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机箱 | |
CN221705653U (zh) | 一种室外机风扇罩安装弹扣结构 | |
CN211476260U (zh) | 空调器 | |
CN216084132U (zh) | 一种边框以及包括该边框的显示设备 | |
CN215529663U (zh) | 柜体散热装置及智能柜 | |
CN220253851U (zh) | 一种空气过滤器安装组件及其户外柜 | |
CN209882306U (zh) | 一种开关电源外壳 | |
CN218977013U (zh) | 一种电器设备顶通风窗口的防护装置 | |
CN216057789U (zh) | 一种用于控制面板的壳体组件及使用其的控制面板 | |
US20230375221A1 (en) | Housing and duct-type air conditioner | |
CN219716031U (zh) | 工控机 | |
CN112856886B (zh) | 冰箱主控板安装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 | |
CN216960416U (zh) | 一种可单独使用电源模块的前面板及壳体 | |
CN215682802U (zh) | 一种电器机壳及主板模块 | |
CN213849536U (zh) | 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