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0481U -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0481U
CN216080481U CN202122637276.9U CN202122637276U CN216080481U CN 216080481 U CN216080481 U CN 216080481U CN 202122637276 U CN202122637276 U CN 202122637276U CN 216080481 U CN216080481 U CN 216080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vibration isolation
vibration
auxiliary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72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72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0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0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0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包括定位件、第一、第二辅助减振结构、隔振弹簧和第一限位件,定位件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第一螺杆部,主体部与家电的底板连接;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具有与压缩机脚板上的安装孔适配的卡槽,卡槽限定出限位板;第二辅助减振结构设于主体部上,并与底板接触;隔振弹簧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第二辅助减振结构上;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螺杆部螺接,并抵触第一辅助减振结构远离底板的端面;F2/F1大于等于2.5,δ0小于等于δ,δ根据Tfk与F2确定,F1为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2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最小值,δ0为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为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Tfk为目标隔振效率。该压缩机用隔振系统能实现较高隔振效率。

Description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冰箱、空调器等电器具有壳体和设于壳体上的压缩机,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压缩机具有脚板,壳体具有底板,在压缩机脚板与底板之间设置隔振元件,构建压缩机-隔振元件这一隔振系统,隔振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底板,从而可以获得振动噪音相对较小的电器。
在传统技术中,隔振元件为橡胶脚垫(不含弹簧)。橡胶脚垫(不含弹簧)基本能满足家用冰箱、家用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隔振要求。但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基本在70%以下,隔振效率较低,当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应用于车载空调等会因所处环境而会振动烈度的电器时,不能有效降低振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实现较高隔振效率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用于连接电器的压缩机脚板和底板,包括:
定位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螺杆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杆部连接;
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具有与压缩机脚板上的安装孔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的端部的限位板;
第二辅助减振结构,穿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与所述底板接触;
隔振弹簧,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和所述第二辅助减振结构上;以及
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螺杆部螺接,并抵触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
其中,F2/F1大于等于2.5,δ0小于等于δ,δ根据Tfk与F2确定,F1为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2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最小值,δ0为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为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Tfk为目标隔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当Tfk大于等于90%时,δ按下式计算:
δ=26.76-0.534*F2
在一实施例中,F1按下式计算:
F1=(1/2π)*(K/M)1/2
式中,K为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M为压缩机的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压缩量δ0按下式计算:
δ0=25/(F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能抵触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L;
L为[H10+a+b-2.0mm,H10+a+b+6.0mm],
H1为隔振弹簧的高度,a为限位板的厚度,b为压缩机脚板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二螺杆部设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螺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螺杆部穿设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螺杆部螺接,以使得所述所述第二螺杆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L为所述主体部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带垫螺母,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带垫螺母或带内螺纹的锁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杆体和端帽,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端帽位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压缩机脚板的一侧,所述端帽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外径R1为[6.0mm,12.0mm];
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的内径R2为[R1+2mm,R1+12mm];
所述第二辅助减振结构的内径R3为[R1-1mm,R1+2mm]。
在一实施例中,压缩机脚板上的安装孔的内径为R4
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于所述卡槽处的外径R5为[R4-1mm,R4+2mm]。
在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中,针对某一压缩机,可以设计相应的隔振弹簧,以使得F2/F1大于等于2.5,并使得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与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最小值F2确定),从而可以使得隔振弹簧与目标隔振效率Tfk匹配,而当隔振弹簧与目标隔振效率大于等于80%的Tfk匹配时,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而当隔振弹簧与目标隔振效率大于等于90%的Tfk匹配时,压缩机的固有频率可以下降至25Hz以下,极大的避开了压缩机运行频率范围,从而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可以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的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和第二辅助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29917540000031
Figure BDA00033299175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根据压缩机运行频率F2/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预设目标值确定固有频率F1
压缩机运行频率F2可以通过查找压缩机规格书(压缩机功能书)获得,而预设目标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在传统技术中,压缩机采用橡胶脚垫来隔振,构建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不含弹簧),根据该隔振系统中的压缩机运行频率F4以及压缩机运行频率F4/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3,即可以获得初始值。在该初始值的基础上,再根据经验即可确定预设目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通过查找压缩机规格书(压缩机功能书),可以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范围,从而可以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以及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2.5确定固有频率F1。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运行频率F2为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预设目标值为2.5。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压缩机运行频率F2为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大值,预设目标值相应改变。压缩机运行频率F2采用最小值和最大值,更便于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可以理解,压缩机运行频率F2不限于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主要由压缩机的自身质量(含冷冻油)M和隔振弹簧的特性(例如,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K)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固有频率F1按下式计算:
F1=(1/2π)*(K/M)1/2
式中,K为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M为压缩机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技术中,压缩机的脚板与电器的底板之间通常有多个橡胶脚垫,相应的,本申请的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中,压缩机的脚板与电器的底板之间具有多个隔振弹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振弹簧为三个或四个。
可以理解,在设计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隔振弹簧的初始劲度系数K0。在传统技术中,压缩机采用橡胶脚垫来隔振,构建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不含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机确定后,可以查到与该压缩机适配的橡胶脚垫的参数(材质、尺寸等),根据该橡胶脚垫的参数,可以获得该橡胶脚垫的静刚度,将该静刚度作为隔振弹簧500的初始劲度系数K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经验确定隔振弹簧的初始劲度系数K0
根据隔振弹簧的初始劲度系数K0,可以获得初始的F1
当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初始的F1大于等于2.5时,初始的F1即为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
当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初始的F1小于2.5时,需要调节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例如,由K0调节为K1,由K1调节为K2,......直到满足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2.5,此时,由劲度系数确定的F1即为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
可以理解,在设计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过程中,可以事先确定隔振弹簧的初始高度h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查找压缩机规格书(压缩机功能书),可以获得压缩机安装高度h1。通过查找电器规格书(电器功能书),可以获得电器高度h2。获得h1和h2后,再结合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压缩机与电器的壳体之间设计安装间隙大于13mm以上技术要求可知,h0=h2-h1-13mm。在传统技术中,压缩机采用橡胶脚垫来隔振,构建压缩机-橡胶脚垫这一隔振系统(不含弹簧)。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压缩机确定后,可以查到与该压缩机适配的橡胶脚垫的参数(材质、尺寸等),根据该橡胶脚垫的参数,结合经验可以确定隔振弹簧的初始高度h0
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线径d)、弹簧圈的直径(中径D)、单位长度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有关。由于初始劲度系数K0和初始高度h0可以事先确定,从而由K0调节为K1,由K1调节为K2,......直到满足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2.5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调节隔振弹簧的高度来调节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从而当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确定后,隔振弹簧的高度也就确定了。需要说明的是,隔振弹簧的高度的调节受限于预设的安装空间的高度,不能无限小,也不能无限大。
步骤S120,根据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以及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δ0量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确定静态压缩量δ0,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与压缩机运行频率F2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静态压缩量δ0按下式计算:
δ0=25/(F1)2
其中,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需要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当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大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时,需要调节F1,也即需要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K,直到压缩机运行频率F2/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预设目标值,且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而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与压缩机运行频率F2确定。也即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与静态压缩量δ0均和目标隔振效率Tfk匹配。如此,可以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来设计隔振弹簧,从而便于使得隔振弹簧与隔振效率Tfk匹配,进而使得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具有确定的隔振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Tfk大于等于90%,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按下式计算:
δ=26.76-0.534*F2
如此,非常便于确定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Tfk改变时,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的计算也会相应改变。
步骤S130,确定隔振弹簧的线径d、中径D和圈数n。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隔振弹簧的线径d为[1.6mm,5.0mm]。其中,隔振弹簧的线径d优选为2.0mm、2.5mm、3.0mm或3.5mm。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振弹簧的线径d按下式计算:
d=(0.0956*M*C/i)1/2
式中,i为压缩机脚板的安装孔个数。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经验确定隔振弹簧的线径d。
在本实施例中,隔振弹簧的中径D按下式计算:
D=C*d,式中,C为隔振弹簧的旋绕比,C为[8,20]。其中,C优选为10、12或14。
在本实施例中,隔振弹簧的圈数n按下式计算:
n=(9800*d)/(K*C3)。
需要说明的是,当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确定后,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K也就确定了,隔振弹簧的高度也就确定了。而隔振弹簧的高度和隔振弹簧的圈数n都确定后,即可确定隔振弹簧的相邻两圈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方法中,以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为变量,也即以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变量,以“压缩机运行频率F2/压缩机-隔振弹簧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预设目标值以及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为边界条件,设计出“劲度系数K与目标隔振效率Tfk匹配的隔振弹簧”。而且在设计出“劲度系数K与目标隔振效率Tfk匹配的隔振弹簧”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压缩机运行频率F2、压缩机的质量M和目标隔振效率Tfk,从而上述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针对各类不同排量、不同重量、不同支撑结构形式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用于连接电器的压缩机脚板20和电器的底板30,也即电器具有壳体和设于壳体上的压缩机,压缩机具有脚板20,壳体具有底板30,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连接脚板20与底板30。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通过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来连接压缩机脚板20与底板30,可以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底板30,从而可以获得振动噪音相对较小的电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为冰箱,此时,底板30可以为冰箱的壳体的底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为分体式空调器,此时,底板30可以为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的底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为窗式空调器,此时,底板30可以为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的底板。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包括定位件200、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隔振弹簧500和第一限位件600。
定位件200用于定位装配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隔振弹簧500和第一限位件600。定位件200包括主体部210和第一螺杆部220。主体部210的一端与底板3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螺杆部220连接。
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具有卡槽310,卡槽310与压缩机脚板20上的安装孔适配,且卡槽310限定出位于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端部的限位板320。限位板320用于防止压缩机脚板20与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分离。在组装时,限位板320通过挤压形变的方式穿过安装孔,从而使得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组装于压缩机脚板20上。
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穿设于主体部210上,并与底板30接触。如此,可以使得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稳定安装于主体部210上。
隔振弹簧50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上,也即隔振弹簧50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和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上。
第一限位件600与第一螺杆部220螺接,且第一限位件600抵触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远离底板30的端面。
其中,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最小值F2/压缩机-隔振弹簧500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大于等于2.5,也即F2/F1大于等于2.5,压缩机-隔振弹簧500这一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与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隔振弹簧500这一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1与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固有频率大致相同,压缩机-隔振弹簧500这一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与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静态压缩量大致相同。也即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固有频率和静态压缩量主要由压缩机的自身质量和隔振弹簧500的特性(例如,隔振弹簧500的劲度系数)决定,定位件200、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和第一限位件600对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固有频率和静态压缩量影响小。
在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中,针对特定的压缩机,可以设计相应的隔振弹簧500,以使得F2/F1大于等于2.5,并使得压缩机-隔振弹簧500这一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0小于等于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根据目标隔振效率Tfk与压缩机运行频率F2的最小值确定),从而可以使得隔振弹簧500与目标隔振效率Tfk匹配,而当隔振弹簧500与目标隔振效率大于等于80%的Tfk匹配时,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而当隔振弹簧500与目标隔振效率大于等于90%的Tfk匹配时,压缩机的固有频率可以下降至25Hz以下,极大的避开了压缩机运行频率范围,从而上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Tfk大于等于90%时,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δ按下式计算:
δ=26.76-0.534*F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邵氏硬度为45~60。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的邵氏硬度为45~6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件600抵触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远离底板30的端面时,第一限位件600能抵触主体部210远离底板30的端面,也即第一限位件600能同时抵触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远离底板30的端面和主体部210远离底板30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600为带垫螺母。带垫螺母可以实现压缩机在隔振弹簧安装轴线方向上的限位,避免由于运输振动环境引起家电中的压缩机惯性跳动导致压缩机跳落出定位件200。
主体部210远离底板30的端面和底板30之间的间距为L;L为[H10+a+b-2.0mm,H10+a+b+6.0mm],H1为隔振弹簧500的高度,a为限位板320的厚度,b为压缩机脚板20的厚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L优选为H10+a+b+2.0mm。
在上述结构中,针对特定的压缩机,可以设计相应的隔振弹簧500,而在设计出隔振弹簧500后,可以根据H1和δ0来快速设计定位件200,从而可以使得定位件200与隔振弹簧500匹配,而当L为[H10+a+b-2.0mm,H10+a+b+6.0mm]时,可以使得定位件200与隔振弹簧500较好配合,从而可以使得隔振弹簧500的减振性能处于较佳状态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件200还包括第二螺杆部230。第二螺杆部230设于主体部210远离第一螺杆部220的一端。第二螺杆部230穿设于底板30上。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700。第二限位件700与第二螺杆部230螺接,以使得第二螺杆部230固定于底板30上。此时,L为主体部210的长度。上述结构的定位件200非常便于固定于底板3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件700为带垫螺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件700为带内螺纹的锁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带内螺纹的锁铆的端帽位于底板30与主体部210之间,带内螺纹的锁铆的端帽的厚度相对于主体部210的长度L可以忽略不计。
在安装图3所示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时,先将定位件200的下端(第二螺杆部230)采用第二限位件700(带垫螺母)定位锁紧于底板30上;然后安装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于定位件200的主体部210上;接着将隔振弹簧500安装于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上,并将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安装于压缩机脚板的安装孔内;然后根据第一螺杆部220的位置,将带有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压缩机安装放置在隔振弹簧500上;最后采用第一限位件600(带垫螺母)锁紧定位件200的上端(第一螺杆部220)。
安装图4所示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步骤与安装图3所示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的步骤相同,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体部210包括杆体212和端帽214。杆体212的一端与第一螺杆部220连接,杆体212的另一端穿设于底板30上,端帽214位于底板30远离压缩机脚板20的一侧,端帽214与底板3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端帽214与底板30焊接固定。此时,L为杆体212的长度减去底板30的厚度。
在安装图5所示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10时,先将定位件200的下端(端帽214)焊接于底板30上;然后安装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于定位件200的主体部210上;接着将隔振弹簧500安装于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上,并将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安装于压缩机脚板的安装孔内;然后根据第一螺杆部220的位置,将带有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压缩机安装放置在隔振弹簧500上;最后采用第一限位件600(带垫螺母)锁紧定位件200的上端(第一螺杆部220)。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0的外径R1为[6.0mm,12.0mm];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内径R2为[R1+2mm,R1+12mm];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的内径R3为[R1-1mm,R1+2mm]。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和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与主体部210较好匹配,从而可以使得隔振弹簧500的减振性能处于较佳状态下。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0的外径R1优选为6.0mm、8.0mm或10.0mm。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内径R2优选为R1+8mm。第二辅助减振结构400的内径R3优选为R1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脚板20上的安装孔的内径为R4;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于卡槽310处的外径R5为[R4-1mm,R4+2mm]。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的卡槽310与压缩机脚板20上的安装孔较好匹配,从而便于压缩机脚板20与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装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减振结构300于卡槽310处的外径R5优选为R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用隔振系统,用于连接电器的压缩机脚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螺杆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杆部连接;
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具有与压缩机脚板上的安装孔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的端部的限位板;
第二辅助减振结构,穿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与所述底板接触;
隔振弹簧,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和所述第二辅助减振结构上;以及
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螺杆部螺接,并抵触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
其中,F2/F1大于等于2.5,δ0小于等于δ,δ根据Tfk与F2确定,F1为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2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最小值,δ0为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δ为目标静态压缩量阈值,Tfk为目标隔振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Tfk大于等于90%时,δ按下式计算:
δ=26.76-0.534*F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F1按下式计算:
F1=(1/2π)*(K/M)1/2
式中,K为隔振弹簧的劲度系数,M为压缩机的质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静态压缩量δ0按下式计算:
δ0=25/(F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能抵触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为L;
L为[H10+a+b-2.0mm,H10+a+b+6.0mm],
H1为隔振弹簧的高度,a为限位板的厚度,b为压缩机脚板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螺杆部,所述第二螺杆部设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螺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螺杆部穿设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压缩机用隔振系统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螺杆部螺接,以使得所述第二螺杆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L为所述主体部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带垫螺母,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带垫螺母或带内螺纹的锁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杆体和端帽,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端帽位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压缩机脚板的一侧,所述端帽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R1为[6.0mm,12.0mm];
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的内径R2为[R1+2mm,R1+12mm];
所述第二辅助减振结构的内径R3为[R1-1mm,R1+2mm]。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脚板上的安装孔的内径为R4
所述第一辅助减振结构于所述卡槽处的外径R5为[R4-1mm,R4+2mm]。
CN202122637276.9U 2021-10-29 2021-10-29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Active CN216080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7276.9U CN216080481U (zh) 2021-10-29 2021-10-29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7276.9U CN216080481U (zh) 2021-10-29 2021-10-29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0481U true CN216080481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7276.9U Active CN216080481U (zh) 2021-10-29 2021-10-29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0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5156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compressor
US5306121A (en) Compressor tiered mounting arrangement
CN110925345B (zh) 一种隔振器
CN110822261B (zh) 一种减震支架和电子设备
JP5208288B1 (ja) コンプレッサ用防振ゴ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プレッサ
US20180149148A1 (en)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N216080481U (zh) 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JP4591619B1 (ja) 圧縮機
CN106062415A (zh) 隔振装置及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026546B2 (ja) 防振グロメット
CN116067043A (zh) 压缩机用隔振弹簧的设计方法和压缩机用隔振系统
KR20050046142A (ko) 압축기용 방진고무
RU164728U1 (ru) Узел виброизоляционн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US20050081550A1 (en) Piping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WO2021193440A1 (ja) 圧縮機
JPH08296558A (ja) 圧縮機の防振支持構造
KR102266827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1781540U (zh) 一种电抗器减震组件
JP7080138B2 (ja) 防振グロメット
CN210003744U (zh) 隔振机构
CN106812680B (zh) 一种隔振装置、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CN218936742U (zh) 油分离器安装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772914U (zh) 一种油分离器固定支架、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CN211951311U (zh) 隔振元件、隔振系统及微波炉
CN218672607U (zh) 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