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8169U -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8169U
CN216078169U CN202122020859.7U CN202122020859U CN216078169U CN 216078169 U CN216078169 U CN 216078169U CN 202122020859 U CN202122020859 U CN 202122020859U CN 216078169 U CN216078169 U CN 216078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rotary drive
servo motor
assembly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08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明珠
周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Kefeng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Kefeng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Kefeng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Kefeng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08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8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8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8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伺服电机和第一小带轮;过渡带轮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旋转轴部和第一过渡大带轮,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另一端与第一过渡大带轮连接;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一支撑套筒部件和输出同步带轮,所述第一支撑套筒部件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另一端与输出同步带轮同轴连接;第一同步带,其一端环绕在第一小带轮上,另一端环绕在第一过渡大带轮上;第二同步带,其一端环绕在第一旋转轴部上,另一端环绕在输出同步带轮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二级旋转驱动结构,提高了效率,且运行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虾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剥虾机设备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夹臂组件对传动带上已排序的龙虾进行快速识别,并捡取进行首尾分离,然后运到虾头、虾尾分离区间进行卸料,重复以上动作。
虽然,虾头虾尾分离设备取代了人工分离工作,但是,当传送带上的龙虾排序较多时,这时就需要进一步改进设备工步的生产加工节拍,常用的手段一般是增加夹臂组件,通过旋转机构对夹臂组件进行旋转切换,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驱动夹臂组件的旋转机构,在保证夹臂组件高速运行的同时,又能保证夹具组件的刚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伺服电机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小带轮;
过渡带轮组件,所述过渡带轮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旋转轴部和第一过渡大带轮,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大带轮连接;
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一支撑套筒部件和输出同步带轮,所述第一支撑套筒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同步带轮同轴连接;
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小带轮上,另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过渡大带轮上;
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上,另一端环绕在所述输出同步带轮上;
上安装基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过渡带轮组件和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上安装基座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平键,所述第一小带轮对应所述平键处设有第一键槽,所述平键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键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隔套、压盖和第一锁紧螺钉,所述隔套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小带轮之间,所述压盖设在所述第一小带轮和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上表面,且所述压盖的中心设有第一中间孔,所述第一锁紧螺钉适于穿过第一中间孔以将所述压盖锁紧在所述第一小带轮和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轴部包括第一旋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一侧的两第一滚动轴承、油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二小带轮和第二隔套,所述第二隔套位于所述第二小带轮的两端,所述第一旋转轴和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所述油封件套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出口部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套筒部件包括支撑套筒和套设在所述支撑套筒上的两第二滚动轴承。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所述输出同步带轮的一端均与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输出同步带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在所述所述支撑套筒的端面上。
可选地,还包括下安装基座,所述下安装基座与所述上安装基座的四周嵌套螺栓连接,所述下安装基座围绕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过渡带轮组件和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外围。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远离所述输出同步带轮的一端设有法兰连接盘,所述法兰连接盘适于与待旋转工件连接,且所述法兰连接盘伸出所述下安装基座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所述法兰连接盘的一侧还设有护线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法兰架,所述电机安装法兰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端面适配连接的基座法兰板和与所述基座法兰板的两端垂直连接直角板,所述直角板与所述上安装基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二级齿轮驱动结构,实现多个夹臂组件的同时作业,达到快速分拣目的,在保证夹臂高速运行的同时,又保证了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2、二级齿轮驱动,能够实现多级变速调节,程序可控,由人工转变为设备自动化运行,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渡带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渡带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驱动组件,101-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1-第一平键,102-第一小带轮,1021-第一键槽,103-第一隔套,104-第一压盖,1041-第一中间孔,105-第一锁紧螺钉,106-电机安装法兰架,1061-基座法兰板,1062-直角板,2-过渡带轮组件,201-第一轴承座,202-第一旋转轴部,2021-第一旋转轴,2022-第一滚动轴承,2023-第一油封件,2024-第二小带轮,2025-第二隔套,203-第一过渡大带轮,204-轴承座安装支架,3-旋转驱动组件,301-第二轴承座,302-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1-支撑套筒,30211-第一连接孔,30212-法兰连接盘,30213-护线板,3022-第二滚动轴承,303-输出同步带轮,4-第一同步带,5-第二同步带,6-上安装基座,7-下安装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过渡带轮组件2、旋转驱动组件3、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和上安装基座6,
其中,请参阅图1、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包括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和第一小带轮102,第一小带轮102连接在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由此,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可驱动第一小带轮102旋转。
请参阅图3所示,过渡带轮组件2包括第一轴承座201、第一旋转轴部202和第一过渡大带轮203,第一旋转轴部202的一端支撑在第一轴承座201内,另一端与第一过渡大带轮203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旋转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轴承座301、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和输出同步带轮303,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301,另一端与输出同步带轮303同轴连接。
第一同步带4的一端环绕在第一小带轮102上,另一端环绕在第一过渡大带轮203上;第二同步带5的一端环绕在第一旋转轴部202上,另一端环绕在输出同步带轮303上。
第一驱动组件1、过渡带轮组件2和旋转驱动组件3的一端均连接在上安装基座6内。
由此,通过二级齿轮驱动结构,实现夹臂组件的同时作业,达到快速分拣目的,在保证夹臂高速运行的同时,又保证了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且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另外二级齿轮驱动,能够实现多级变速调节,程序可控,由人工转变为设备自动化运行,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具体地,请参考图4、5所示,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平键1011,第一小带轮102对应第一平键1011处设有第一键槽1021,第一平键1011适于插入到第一键槽1021内。由此通过第一平键1011可将第一小带轮102限位在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使第一小带轮102可随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旋转。
具体地,请参阅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还包括第一隔套103、第一压盖104和第一锁紧螺钉105,第一隔套103套设在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且位于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与第一小带轮102之间,同样地,第一隔套103的内壁沿轴线方向也设有键槽,这样第一平键1011还可插入到第一隔套103的键槽当中,第一压盖104设在第一小带轮102和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的上表面与第一小带轮102的上端面平齐,这样方便端部的装配,且第一压盖104的中心设有第一中间孔1041,第一锁紧螺钉105适于穿过第一中间孔1041以将压盖104锁紧在第一小带轮102和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7所示,第一旋转轴部202包括第一旋转轴2021、套设在第一旋转轴2021一侧的两第一滚动轴承2022、第一油封件2023、套设在第一旋转轴2021上的第二小带轮2024和第二隔套2025,第二隔套2025位于第二小带轮2024的两端,第一旋转轴2021和两个第一滚动轴承2022安装在第一轴承座201内,第一油封件2023套接在第一轴承座201的出口部位。
具体地,请参阅图9所示,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包括支撑套筒3021和套设在支撑套筒3021上的两个第二滚动轴承3022,两个第二滚动轴承3022分别位于支撑套筒3021的阶梯轴上,并且两个第二滚动轴承3022均位于第二轴承座301内。
具体地,请参阅图9所示,支撑套筒3021靠近输出同步带轮303的一端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0211,输出同步带轮30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30211固定连接在支撑套筒3021的端面上。由此,当输出同步带轮303作旋转运动时,可带动支撑套筒3021旋转。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所示,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下安装基座7,下安装基座7与上安装基座6的四周嵌套螺栓连接,下安装基座7围绕在第一驱动组件1、过渡带轮组件2和旋转驱动组件3的另一端外围。下安装基座7的设置能够将驱动机构部分围绕在下安装基座7的内部,使与外界分隔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驱动部分容易收到外界环境污染,影响驱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裸露驱动结构造成的人身安全。
具体地,请参考图9所示,支撑套筒3021靠近法兰连接盘30212的一侧还设有护线板30213。
由此,护线板30213可用于对旋转驱动组件3的控制部分的线路提供安装走线以及固定支撑。
具体地,请参考图4、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还包括电机安装法兰架106,电机安装法兰架106包括与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端面适配连接的基座法兰板1061和与基座法兰板1061两端垂直连接的直角板1062,直角板1062与上安装基座6连接。
由此,电机安装法兰架106用于将第一驱动组件1固定在上安装基座6的底部,保持机构的安装稳定。
同样的,过渡带轮组件2的第一轴承座201的一侧也连接有轴承座安装支架204,通过轴承座安装支架204可将第一轴承座201固定在上安装基座6的底部,也即过渡带轮组件2固定在上安装基座6上。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包括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小带轮(102);
过渡带轮组件(2),所述过渡带轮组件(2)包括第一轴承座(201)、第一旋转轴部(202)和第一过渡大带轮(203),所述第一旋转轴部(202)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01)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大带轮(203)连接;
旋转驱动组件(3),所述旋转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轴承座(301)、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和输出同步带轮(303),所述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301),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同步带轮(303)同轴连接;
第一同步带(4),所述第一同步带(4)的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小带轮(102)上,另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过渡大带轮(203)上;
第二同步带(5),所述第二同步带(5)的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202)上,另一端环绕在所述输出同步带轮(303)上;
上安装基座(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所述过渡带轮组件(2)和所述旋转驱动组件(3)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上安装基座(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平键(1011),所述第一小带轮(102)对应所述第一平键(1011)处设有第一键槽(1021),所述第一平键(1011)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键槽(10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还包括第一隔套(103)、第一压盖(104)和第一锁紧螺钉(105),所述第一隔套(103)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与所述第一小带轮(102)之间,所述第一压盖(104)设在所述第一小带轮(102)和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压盖(104)的中心设有第一中间孔(1041),所述第一锁紧螺钉(105)适于穿过第一中间孔(1041)以将所述压盖(104)锁紧在所述第一小带轮(102)和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的输出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202)包括第一旋转轴(2021)、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轴(2021)一侧的两第一滚动轴承(2022)、第一油封件(2023)、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轴(2021)上的第二小带轮(2024)和第二隔套(2025),所述第二隔套(2025)位于所述第二小带轮(2024)的两端,所述第一旋转轴(2021)和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2022)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01)内,所述第一油封件(2023)套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201)的出口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筒部件(302)包括支撑套筒(3021)和套设在所述支撑套筒(3021)上的两第二滚动轴承(30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3021)靠近所述输出同步带轮(303)的一端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0211),所述输出同步带轮(30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3021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筒(3021)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安装基座(7),所述下安装基座(7)与所述上安装基座(6)的四周嵌套螺栓连接,所述下安装基座(7)围绕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所述过渡带轮组件(2)和所述旋转驱动组件(3)的另一端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3021)远离所述输出同步带轮(303)的一端设有法兰连接盘(30212),所述法兰连接盘(30212)适于与待旋转工件连接,且所述法兰连接盘(30212)伸出所述下安装基座(7)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3021)靠近所述法兰连接盘(30212)的一侧还设有护线板(302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还包括电机安装法兰架(106),所述电机安装法兰架(106)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伺服电机(101)端面适配连接的基座法兰板(1061)和与所述基座法兰板(1061)两端垂直连接的直角板(1062),所述直角板(1062)与所述上安装基座(6)连接。
CN202122020859.7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Active CN216078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859.7U CN21607816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859.7U CN21607816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8169U true CN21607816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0859.7U Active CN21607816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8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78169U (zh)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KR100595982B1 (ko) 베어링 압입장치
CN210943712U (zh) 一种pcb板自动翻转机构
CN212707110U (zh) 一种用于pcb电路板的钻铣机
CN215699724U (zh) 一种间歇驱动的转动平台
CN216543602U (zh) 一种木塑板材切割送料装置
KR100247769B1 (ko) 모터의 베어링 커버 압입장치
CN111451809B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加工工装
CN219420390U (zh) 一种新型高速马达
CN219851874U (zh) 铝丝端部自动加工设备
CN219337953U (zh) 一种木板切割装置
CN215237460U (zh) 一种led灯接线加工用的线缆裁切装置
CN216541960U (zh) 一种用于电路生产的电路板打孔装置
CN216650127U (zh) 一种具有宽度调节机构的pcb线路板生产用固定装置
CN218480108U (zh) 一种锯床减速机
CN215037912U (zh) 一种线路板分切装置
CN220426669U (zh) 一种拉丝机断线装置
CN219337843U (zh) 一种PCB电路板V-cut分板机构
CN217478382U (zh)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用输送机构
CN213485527U (zh) 一种smt贴装工艺用零件贴装自动化设备
CN220006731U (zh) 一种芯轴自动分向安装机构
CN211103644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伺服减速机行星齿轮轴装配工装
CN216027759U (zh) 一种导线裁切装置
CN216480793U (zh) 一种应用于舞台灯的驱动结构和舞台灯
CN220272935U (zh) 一种自动端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