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3274U -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3274U
CN216073274U CN202121859047.5U CN202121859047U CN216073274U CN 216073274 U CN216073274 U CN 216073274U CN 202121859047 U CN202121859047 U CN 202121859047U CN 216073274 U CN216073274 U CN 216073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element
channel
composit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90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海军
那勤夫
鞠鹏
石祥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ikelu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ikelu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ikelu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ikelu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590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3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3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3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子母复合滤芯包括:母滤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复合滤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内设有母滤芯,所述外筒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子滤瓶,可更换地嵌装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子滤瓶内设有后置滤水通道,所述后置滤水通道内设有子滤芯,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子滤瓶与母滤瓶之间的安装面大,安装稳固,并且可单独将子滤瓶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母滤瓶,从而降低了换芯成本,也无需将母滤瓶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上拆卸,避免了拆装母滤瓶而导致主机连接口处漏水。

Description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复合滤芯都是将多个不同级别的滤芯复合为一体,整体抛弃更换,由于各滤芯的使用寿命不同,按最小使用寿命滤芯为限,定期更换滤芯,会导致过滤材料的浪费,还有换芯成本也会变高。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连接的水口也是多个独立水口,生产工艺精度原因,主机连接口与复合滤芯上的各水口同心度会有些偏差,滤芯拆装过于频繁导致安装不稳固而漏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以解决现有的复合滤芯需要整体更换,换芯成本高,且由于拆装频繁导致安装不稳固而漏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包括:
母滤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复合滤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内设有母滤芯,所述外筒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
子滤瓶,可更换地嵌装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子滤瓶内设有后置滤水通道,所述后置滤水通道内设有子滤芯,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母滤芯包括前置滤芯和主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主滤芯沿水流流动方向顺序安装于所述复合滤水通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的内腔包括前部空腔、以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的后部环形腔,所述主滤芯安装于所述前部空腔中,所述后部环形腔用于给所述前置滤芯提供安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滤芯安装于所述后部环形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滤芯的一部分套设于所述主滤芯外,所述前置滤芯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后部环形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路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路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水路与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所述第一水路中,所述主滤芯位于所述第二水路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内设有中心管和围板,所述中心管贯穿所述主滤芯,所述中心管的管道形成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围板位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之间,并将所述主滤芯围合,通过所述围板将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包括第一水路,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主滤芯沿水流流动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水路中,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路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复合滤水通道连通的废水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滤瓶与所述内筒通过可拆装连接结构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装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凸台、第一卡接凹槽以及定位口;所述第一卡接凸台设于所述子滤瓶上,所述第一卡接凹槽设于所述内筒的内壁面上,所述定位口设于所述内筒的筒口处并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相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一卡接凸台设于所述内筒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卡接凹槽设于所述子滤瓶上,所述定位口设于所述子滤瓶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相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滤瓶包括内插部和把手部,所述内插部插设于所述内筒中,所述把手部卡于所述内筒的筒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母滤瓶通过连接头与净水器整机连接,所述连接头内设有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母滤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凸台,所述第二卡接凹槽与所述第二卡接凸台的周向配合面上设有相配合的凸齿和齿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子母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通过将母滤芯和子滤芯分别安装于母滤瓶和子滤瓶内,并将母滤瓶的外筒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从而将子滤瓶可更换地嵌装于内筒中,通过内筒将子滤瓶的一部分侧身包裹限位,子滤瓶与母滤瓶之间的安装面大,安装稳固,并且当子滤瓶内的子滤芯到达使用寿命期限后,便可单独将子滤瓶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母滤瓶,从而降低了换芯成本,也无需将母滤瓶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上拆卸,避免了拆装母滤瓶而导致主机连接口处漏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母滤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子滤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母滤瓶;11、母滤芯;111、前置滤芯;112、主滤芯;12、第一进水接头; 121、第一进水口;13、第二进水接头;131、第二进水口;14、废水出水接头;141、废水出口;15、第一出水接头;151、第一出水口;151'、第一出水口;16、第二卡接凸台;17、第二出水口;
2、外筒;21、前部空腔;22、后部环形腔;23、围板;231、内围板;232、外围板;233、底板;24、限位板;241、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4'、限位板;25、顶盖; 26、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7、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8、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9、第二底部限位环槽;
3、内筒;31、第一卡接凹槽;32、定位口;
4、子滤瓶;41、子滤芯;42、第一卡接凸台;43、内插部;44、把手部;45、第三进水口;46、第三出水口;
5、连接头;51、第二卡接凹槽;52、限位槽;
6、中心管;61、出水通道;62、输入接头;63、输出接头;
7、复合滤水通道;71、第一水路;72、第二水路;
8、后置滤水通道;
9、拆装连接结构;91、框体;911、壳体;912、滑块;913、弹性件;92、第一卡接部;93、凸台;94、第二卡接部;9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包括母滤瓶1和子滤瓶4,其中:母滤瓶1包括外筒2,外筒2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复合滤水通道7和出水通道61,复合滤水通道7内设有母滤芯11,外筒2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3;子滤瓶4可更换地嵌装于内筒3中,子滤瓶4内设有后置滤水通道8,后置滤水通道8内设有子滤芯41,复合滤水通道7和出水通道61通过后置滤水通道8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复合滤芯,通过将母滤芯11和子滤芯41分别安装于母滤瓶1 和子滤瓶4内,并将母滤瓶1的外筒2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3,从而将子滤瓶4 可更换地嵌装于内筒3中,子滤瓶4与母滤瓶1之间的安装面大,安装稳固,并且当子滤瓶4内的子滤芯41到达使用寿命期限后,便可单独将子滤瓶4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母滤瓶1,从而降低了换芯成本,也无需将母滤瓶1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上拆卸,避免了拆装母滤瓶1而导致主机连接口处漏水。
在本实施例中,母滤瓶1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连接,净水器中的原水经母滤瓶 1的复合滤水通道7中的母滤芯11初步过滤后进入子滤瓶4的后置滤水通道8中,通过后置滤水通道8中的子滤芯41进行进一步地过滤后,进入母滤瓶1中的出水通道61中,最后排出。
具体的,母滤瓶1的顶端通过连接头5与净水器整机连接,母滤瓶1的底端通过内筒3与子滤瓶2嵌套连接。可分别根据母滤芯11和子滤芯41的使用寿命,通过单独操作子滤瓶2,单独更换子滤瓶2,而不用对母滤瓶1进行操作;或者通过单独操作母滤瓶1,同时更换母滤瓶1和子滤瓶2。
如图1所示,具体的,外筒2大体呈空心筒体形状,外筒2的筒底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内筒3。内筒3的底部设有与复合滤水通道7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7(如图9 所示)或第一出水口151'(如图12和图15所示)、以及与出水通道61相连通的输入接头62,子滤瓶4的顶部设有与后置滤水通道8相连通的第三进水口45和第三出水口46,更换子滤瓶4时,将子滤瓶4插入内筒3中嵌装固定,并通过内筒3将子滤瓶4的一部分侧身包裹进行限位,使得子滤瓶4安装稳固,并确保后置滤水通道8 的第三进水口45与复合滤水通道7的第二出水口17(如图9所示)或第一出水口151' (如图12和图15所示)连接稳定,以及后置滤水通道8的第三出水口46与出水通道61的输入接头62连接稳定。此外,子滤瓶4沿轴向插设于母滤瓶1的内筒3中,相比于现有的母滤芯11套设于子滤芯41上构成的子母复合滤芯,减少了子母复合滤芯整体的径向尺寸,而增加了轴向尺寸,使得外筒2中的复合滤水通道7和子滤瓶4 中的后置滤水通道8的轴向尺寸相应的增加,从而增大了复合滤水通道7中的水流与母滤芯11的外侧面的接触面积、以及后置滤水通道8中的水流与子滤芯41的外侧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可选的,内筒3还可由外筒2的侧身向内凹陷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4、图10以及图13所示,母滤芯11包括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沿水流流动方向顺序安装于复合滤水通道7中。复合滤水通道7中的水流依次经过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 双重过滤后,使得进入后置滤水通道8中的水流的水质得到提高,有利于保护子滤芯 41,从而提高子滤芯41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母滤芯11仅包括单独安装于复合滤水通道7内的一个或多个前置滤芯111。可选的,母滤芯11仅包括单独安装于复合滤水通道7内的一个或多个主滤芯112。可选的,母滤芯11包括安装于复合滤水通道7 内的至少两个使用寿命相近的滤芯,以对复合滤水通道7中的水进行多重过滤。可选的,前置滤芯111为碳纤维滤芯、PP棉滤芯、活性炭棒滤芯或拆纸滤芯等预处理功能滤芯。可选的,主滤芯112为碳纤维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纳滤膜滤芯或反渗透滤芯等相同功能滤芯。
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的使用寿命相近,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两到三年,而子滤芯41则采用用于改善口感的后置过滤材料,如活性炭、矿化或其它功能材料,使用寿命一般为一年,通过将使用寿命相近的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 112复合成母滤芯11安装于外筒2中,而子滤芯41单独安装于子滤瓶4内,当子滤芯41的使用寿命先到期时,单独拆卸子滤瓶4进行更换,换芯成本低且拆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外筒2的内腔包括前部空腔21、以及外筒2 与内筒3之间形成的后部环形腔22,主滤芯112安装于前部空腔21中,后部环形腔 22用于给前置滤芯111提供安装空间。通过将主滤芯112安装于前部空腔21中,并利用后部环形腔22给前置滤芯111提供安装空间,从而将外筒2的内腔充分利用,减小外筒2的体积。
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在前部空腔21内设有围板23,通过围板23将前部空腔 21与后部环形腔22分隔,进而将后部环形腔22中的前置滤芯111和前部空腔21中的主滤芯112进行分隔,以使复合滤水通道7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水路71和第二水路72,进而通过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过滤不同的水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复合滤水通道7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水路71 和第二水路72,外筒2上设有与第一水路71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 151、与第二水路72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131、以及连通第二水路72与后置滤水通道8的第二出水口17,前置滤芯111位于第一水路71中,主滤芯112位于第二水路 72中。通过相互独立的水路设计,使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能过滤不同的水流。
如图4所示,原水先从第一进水口121进入到第一水路71中,经前置滤芯111 过滤后的水流从第一出水口151排出,例如可连接至增压泵中进行增压。如图5和图 6所示,经增压泵增压后的水流从第二进水口131进入到第二水路72中,经主滤芯 112过滤后的水流从第二出水口17进入到后置滤水通道8中。通过将原水经前置滤芯111过滤后送入增压泵中,提高了增压泵中水流的水质,有利于延长增压泵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根据用水的需求,将第一水路71中经前置滤芯111过滤后的水取出使用,或者将第二水路72中经主滤芯112过滤后的水取出使用,或者通过其他连通件将第一出水口151和第二进水口131相连通,使第一水路71中经前置滤芯111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水路72中,通过主滤芯112进行二次过滤。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外筒2内设有中心管6和围板23,中心管6贯穿主滤芯112,中心管6的管道形成出水通道61,围板23位于外筒2的内壁与中心管6的管壁之间,并将主滤芯112围合,通过围板23将中心管6的管壁与外筒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水路71和第二水路72。
具体的,围板23包括内围板231、外围板232以及底板233,通过底板233将内围板231与外围板232相连接,使内围板231、外围板232以及底板233三者围合形成第二水路72,内围板231套设于中心管6外。主滤芯112安装于第二水路72中。底板233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第二水路72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5,顶盖25的底端设有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主滤芯112限位固定于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 和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之间。第一进水口121设于外筒2的顶端,第一出水口151 设于内围板231的顶端,第二进水口131设于外围板232的顶端,第二出水口17设于底板233的底端。底板233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外筒2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前置滤芯111限位固定于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和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之间。子滤瓶4的顶端设有与后置滤水通道8相连通的第三进水口45和第三出水口46,第三进水口45与第二出水口17相连通,第三出水口46与外筒 2内的出水通道61相连通。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前部空腔21与后部环形腔22相连通;前置滤芯111安装于后部环形腔22中。通过将主滤芯112单独安装于前部空腔 21中,而前置滤芯111单独安装于后部环形腔22中,充分利用了外筒2的内腔空间。
在再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前置滤芯111安装于后部环形腔 22中。通过将主滤芯112单独安装于前部空腔21中,而前置滤芯111单独安装于后部环形腔22中,充分利用了外筒2的内腔,后部环形腔22中的前置滤芯111和前部空腔21中的主滤芯112未进行分隔,后部环形腔22与前部空腔21连通形成复合滤水通道7,而主滤芯112的外侧面包覆有隔膜,以防止前部空腔21中的水流从主滤芯112的外侧面进入主滤芯112中,使得水流先经隔膜与外筒2之间的间隙进入后部环形腔22中,通过前置滤芯111进行第一次过滤,再从主滤芯112的底端进入主滤芯112进行第二次过滤。
如图10-图12所示,具体的,前部空腔21与后部环形腔22之间安装有限位板 24,前部空腔2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5,顶盖25的底端设有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限位板24的顶面设有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41,主滤芯112限位固定于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和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41之间,限位板24的底面设有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外筒2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且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位于后部环形腔22的底端,前置滤芯111限位固定于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和第二底部限位环槽 29之间。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前置滤芯111的一部分套设于主滤芯112外,前置滤芯111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后部环形腔22中。充分利用了外筒2 的内腔,同时增加了前置滤芯111的轴向长度,从而增大了前置滤芯111与水流接触的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水流先通过外侧的前置滤芯111进行第一次过滤,再通过内侧的主滤芯112进行第二次过滤。
具体的,前部空腔2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5,顶盖25的底端设有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外筒2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和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位于前部环形腔的底端,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位于后部环形腔 22的底端,主滤芯112限位固定于第一顶部限位环槽26和第一底部限位环槽27'之间,主滤芯112的上部套设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的底面设有第二顶部限位环槽 28',前置滤芯111限位固定于第二顶部限位环槽28'和第二底部限位环槽29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0-图15所示,复合滤水通道7包括第一水路71,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沿水流流动方向安装于第一水路71中,外筒 2上设有与第一水路71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21、以及分别与第一水路71和后置滤水通道8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51'。将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安装于同一条水路中,水路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
原水经增压泵增压后从第一进水口121进入第一水路71中,经前置滤芯111和主滤芯112进行双重过滤后从第一出水口151'流入后置滤水通道8。进入前置滤芯111的水为增压后的水,因此过滤速度快,过滤效率高。
具体的,如图11、图12及图14、图15所示,第一进水口121设于外筒2的顶端,第一出水口151'设于内筒3的筒底,子滤瓶4的顶端设有与后置滤水通道8相连通的第三进水口45和第三出水口46,第三进水口45与第一出水口151'相连通,第三出水口46与外筒2内的出水通道61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8、图11以及图14所示,外筒2上设有与复合滤水通道7连通的废水出口141。通过废水出口141将复合滤水通道7中无法通过母滤芯11过滤的水和/或冲洗母滤芯11的水排出,从而提高母滤芯11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主滤芯112采用反渗透滤芯。废水出口141位于母滤瓶1 的顶端。水流经增压泵增压后,一部分通过反渗透滤芯,一部分无法通过反渗透滤芯,进而从废水出口141排出。此外,由于复合滤水通道7中水流的杂质不断增加,为了避免杂质在反渗透滤芯的表面沉积而造成堵塞,定期对反渗透滤芯进行冲洗,即开启复合滤水通道7而关闭出水通道61,使水流进入复合滤水通道7中对反渗透滤芯进行冲洗,然后从废水出口141排出。
具体的,废水出口141设于废水出水接头14上,废水出水接头14设于顶盖25 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图3以及图16所示,子滤瓶4与内筒3通过可拆装连接结构9相连接。确保子滤瓶4安装稳固,且便于拆装子滤瓶4。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可拆装连接结构9包括第一卡接凸台42、第一卡接凹槽31以及定位口32;第一卡接凸台42设于子滤瓶4上,第一卡接凹槽31设于内筒3的内壁面上,定位口32设于内筒3的筒口处并与第一卡接凹槽31相连通,用于第一卡接凸台42卡入第一卡接凹槽31中。安装子滤瓶4时,使第一卡接凸台 42与定位口32相对应,进而将子滤瓶4插入内筒3中,使第一卡接凸台42从定位口32进入第一卡接凹槽31中,进而将子滤瓶4沿周向转动,使第一卡接凸台42卡入第一卡槽凹槽中并与定位口32全部错开或部分错开并;拆卸子滤瓶4时,将子滤瓶4沿周向转动,使第一卡接凸台42沿第一卡接凹槽31滑动至与定位口32相对,进而将子滤瓶4拔出内筒3。可选的,第一卡接凸台42设于内筒3的内壁面上,第一卡接凹槽31设于子滤瓶4上,定位口32设于子滤瓶4上并与第一卡接凹槽31相连通,用于第一卡接凸台42卡入第一卡接凹槽31中。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拆装连接结构9包括框体91、第一卡接部92以及凸台93,第一卡接部92和凸台93设于子滤瓶4的外壁面上,且第一卡接部92位于凸台93的内侧,框体91设于母滤瓶1的底端,框体91包括壳体911、滑块912 及弹性件913,弹性件913抵持在壳体911和滑块912之间,滑块912上设有与凸台 93配合的凹槽95、位于凹槽95内侧的第二卡接部94,第一卡接部92卡持固定于第二卡接部94的内侧。安装子滤瓶4时,将子滤瓶4压入内筒3中,滑块912在子滤瓶4的挤压下向两侧滑动,从而使子滤瓶4上第一卡接部92卡持固定于第二卡接部 94的内侧,且凸台93卡入凹槽95中,同时通过弹性件913的弹性回复力向内挤压滑块912,从而将子滤瓶4卡紧;拆卸子滤瓶4时,将子滤瓶4从内筒3拔出,滑块 912在子滤瓶4的挤压下向两侧滑动,从而使子滤瓶4上的第一卡接部92脱离滑块 912上的第二卡接部94,且凸台93脱离凹槽95,进而将子滤瓶4从内筒3出拔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子滤瓶4包括内插部43和把手部44,内插部43插设于内筒3中,把手部44卡于内筒3的筒口处。通过设置把手部44拆装连接结构9把手部44,便于操作子滤瓶4的拆装。
具体的,第一卡接凸台42设于把手部44上,定位口32设于内筒3的筒口处,第一卡接凹槽31设于定位口32的内侧。通过操作把手部44,使第一卡接凸台42卡入第一卡接凹槽3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5、图10以及图12所示,母滤瓶1通过连接头5与净水器整机连接,连接头5内设有第二卡接凹槽51,母滤瓶1上设有与第二卡接凹槽51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凸台16,第二卡接凹槽51与第二卡接凸台16的周向配合面上设有相配合的凸齿和齿槽。
具体的,母滤瓶1的开口端设有第一进水接头12、第二进水接头13、第一出水接头15、废水出水接头14和中心管6的输出接头6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水接头 12设有第一进水口121,第二进水接头13设有第二进水口131,第一出水接头15设有第一出水口151,废水出水接头14设有废水出口141。连接头5内设有分别与第一进水接头12、第二进水接头13、废水出水接头14、第一出水接头15和/或中心管6 的输出接头63相匹配的限位槽52,从而将第一进水接头12、第二进水接头13、废水出水接头14、第一出水接头15和/或中心管6的输出接头63限位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母滤瓶1的开口端由外向内布设有第一进水接头12、第二进水接头13、废水出水接头14、第一出水接头15、中心管6的输出接头63,连接头5内由外向内布设有与第一进水接头12、第二进水接头13、废水出水接头14、第一出水接头15以及中心管6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限位槽52,通过连接头5的限位作用,确保第一进水接头12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进水管和第一水路71相连通、第二进水接头13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进水管和第二水路72相连通、废水出水接头 14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排水管和第二水路72相连通、第一出水接头15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排水管和第一水路71相连通、中心管6的输出端与净水器中相应的出水管相连通。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及图14所示,母滤瓶1的开口端由外向内布设有第一进水接头12、废水出水接头14、中心管6的输出端,连接头5内由外向内布设有与第一进水接头12、废水出水接头14以及中心管6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的限位槽52,通过连接头5的限位作用,确保第一进水接头12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进水管和第一水路71相连通、废水出水接头14分别与净水器中相应的排水管和第一水路71相连通、中心管6与净水器中相应的出水管相连通。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子母复合滤芯。与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子母复合滤芯的外筒2与净水器的主机连接口连通,原水从主机连接口排出后进入外筒2中的复合滤水通道7中过滤。该净水器由于采用上述子母复合滤芯,减少了换芯成本,无需将子母复合滤芯与主机连接口频繁拆装,避免频繁拆装而引起漏水,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滤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复合滤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内设有母滤芯,所述外筒的壁体向内凹陷形成内筒;
子滤瓶,可更换地嵌装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子滤瓶内设有后置滤水通道,所述后置滤水通道内设有子滤芯,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滤芯包括前置滤芯和主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主滤芯沿水流流动方向顺序安装于所述复合滤水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的内腔包括前部空腔、以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的后部环形腔,所述主滤芯安装于所述前部空腔中,所述后部环形腔用于给所述前置滤芯提供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芯安装于所述后部环形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芯的一部分套设于所述主滤芯外,所述前置滤芯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后部环形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路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路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水路与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所述第一水路中,所述主滤芯位于所述第二水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内设有中心管和围板,所述中心管贯穿所述主滤芯,所述中心管的管道形成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围板位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之间,并将所述主滤芯围合,通过所述围板将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滤水通道包括第一水路,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主滤芯沿水流流动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水路中,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路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后置滤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上设有与所述复合滤水通道连通的废水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滤瓶与所述内筒通过可拆装连接结构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装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凸台、第一卡接凹槽以及定位口;
所述第一卡接凸台设于所述子滤瓶上,所述第一卡接凹槽设于所述内筒的内壁面上,所述定位口设于所述内筒的筒口处并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相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槽中;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凸台设于所述内筒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卡接凹槽设于所述子滤瓶上,所述定位口设于所述子滤瓶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相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滤瓶包括内插部和把手部,所述内插部插设于所述内筒中,所述把手部卡于所述内筒的筒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滤瓶通过连接头与净水器整机连接,所述连接头内设有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母滤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凸台,所述第二卡接凹槽与所述第二卡接凸台的周向配合面上设有相配合的凸齿和齿槽。
14.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子母复合滤芯。
CN202121859047.5U 2021-08-10 2021-08-10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Active CN216073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9047.5U CN216073274U (zh) 2021-08-10 2021-08-10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9047.5U CN216073274U (zh) 2021-08-10 2021-08-10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3274U true CN216073274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9047.5U Active CN216073274U (zh) 2021-08-10 2021-08-10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3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5221A (zh) 滤芯机构和净水机
CN216073274U (zh)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4680488U (zh) 一种便于安装滤芯的装置
CN21117013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CN115925029A (zh) 子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111039356A (zh) 一种ro膜滤芯组件
CN209872549U (zh) 一种四合一复合滤芯及其净水器
CN214880628U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212356799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11620018U (zh) 一种ro膜滤芯组件
CN211226615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213433247U (zh) 一种滤芯结构和净水装置
CN213623531U (zh) 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系统
CN21403192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11004836U (zh) 滤芯机构和净水机
CN212712983U (zh) 净水器的一体式滤芯
CN210915578U (zh) 复合滤芯及家用电器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026123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过滤膜板
CN109650573B (zh) 一种水口集成一端的复合滤芯组件及其配合的安装头
CN112875901A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112062318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CN213433228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机
CN213171591U (zh) 反渗透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