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6280U - 储液器压盖机构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压盖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6280U
CN216066280U CN202120820555.6U CN202120820555U CN216066280U CN 216066280 U CN216066280 U CN 216066280U CN 202120820555 U CN202120820555 U CN 202120820555U CN 216066280 U CN216066280 U CN 216066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cylinder
axial
clamping ja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05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志剑
俞才王
黄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Run Tuo Mechan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05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6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6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6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Of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液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盖机构。包括压装底板,所述的压装底板上设有环形夹爪,所述的环形夹爪通过能够水平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的平移旋转机构与压装底板相连,所述的环形夹爪与压装底板之间设有盖体举升组件,所述的环形夹爪一端设有第一顶模,在环形夹爪和第一顶模之间设有筒体架,所述的环形夹爪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模,所述的第二顶模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相连。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储液器压盖机构的优点在于:1、自动化程度高。2、步骤简洁,加工速度快、效率高。3、通用性好,只需要更换顶模即可对储液器不同配件进行压合。

Description

储液器压盖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液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盖机构。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其装配于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
现有储液器装配的过程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的,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储液器压盖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装底板,所述的压装底板上设有环形夹爪,所述的环形夹爪通过能够水平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的平移旋转机构与压装底板相连,所述的环形夹爪与压装底板之间设有盖体举升组件,所述的环形夹爪一端设有第一顶模,在环形夹爪和第一顶模之间设有筒体架,所述的环形夹爪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模,所述的第二顶模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相连。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平移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夹爪一侧的凸轮随动器,所述的凸轮随动器设置在凸轮随动器滑轨上,所述的凸轮随动器滑轨通过凸轮随动器滑轨支架固定在压装底板上,所述的环形夹爪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驱动环形夹爪旋转的夹爪旋转气缸,所述的夹爪旋转气缸通过旋转气缸支架与直线滑台相连,所述的直线滑台固定在压装底板上。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盖体举升组件包括开设在压装底板上的举升孔,所述的举升孔上设有举升推座,所述的举升推座底部通过至少一根举升推杆与举升驱动气缸相连,所述的举升驱动气缸通过举升气缸支架与压装底板限购,所述的举升推杆穿设在举升推杆导向座上。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在举升推杆导向座和举升推座之间设有固定在举升推杆导向座上的举升推座限位座。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压装底板位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的一端上开设有管体行进孔,所述的管体行进孔与举升孔连通;所述的第二顶模和举升推座上均设有弯管槽。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管体行进孔与举升孔之间设有弯管输送定位板,所述的弯管输送定位板上连接有弯管输送定位板驱动气缸。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第二顶模中心还穿设有退模杆,所述的退模杆设置在第二顶模的退模杆孔内,所述的退模杆孔与退模杆之间设有弹性复位结构和轴向行程限位结构。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第二轴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所述的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上设有电动缸,所述的电动缸输出端与第二顶模相连。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第一顶模与第一轴移驱动机构相连。
在上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轴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上设有方导套,在方导套上穿设有第一轴移驱动杆,所述的第一轴移驱动杆外端与第一顶模相连,内端依次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轴移驱动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一连杆另一端下方铰接有第一轴移驱动气缸。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储液器压盖机构的优点在于:1、自动化程度高。2、步骤简洁,加工速度快、效率高。3、通用性好,只需要更换顶模即可对储液器不同配件进行压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的筒体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局部放大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筒体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的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设备另一视角的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配机架100、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筒体上料机构 300、出料斗110、筒体换位机构400、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500、压装底板210、环形夹爪220、平移旋转机构230、盖体举升组件240、第一顶模250、第二顶模260、第二顶模260、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筒筒体上料机构300、举升上料皮带215、压装机架510、压管底座520、Z字形通槽530、L型定位顶模531、定位顶模驱动气缸532、出料推板533、管斜夹结构540、压管上模550、压管驱动组件560、管盖上料组件580、管盖出货组件590、横杆 410、筒体夹爪420、筒体夹爪驱动气缸座440、筒体夹爪驱动气缸430、横杆升降机构450、横杆横移机构460、立架470、称重组件111、换向板112、筒体上料架310、筒体导料槽320、筒体上料斗330、筒体抬升组件340、轴向推料组件350、筒体定位角铁360、上料挡板370、隔挡板331、筒体备料滚道332、上料升降孔333、上料升降板334、上料升降驱动组件380、轴向推料组件350、推料板安装座351、筒体推料板352、推料导柱353、中筒推料平移座354、推料移动架355、平移驱动组件356、缓冲器 357、筒体轴推气缸358、卡爪让位缺口361、V形座下支板362、筒体定位角铁垂直升降组件363、丝杆光杆调节组件364、落料限位板390、滚落间隙391、弯管托模570、插头571、插头横向驱动气缸573、钢管导向气缸安装座574、弯管托模安装块垂直升降组件575、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导轨支架576、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驱动气缸577、斜孔541、第一斜夹块542、第二斜夹块543、第二斜夹块驱动气缸544、管盖上料组件580、管盖出货组件590、管盖上料传送带581、盖上料传送带支架582、管上料过管间隙 583、弯管导向支架584、弯管夹板驱动气缸586、弯管夹板585、管夹板驱动气缸586、管盖出货传送带591、管盖出货传送带支架 592、出料过管间隙593、压装气缸561、凸轮随动器231、凸轮随动器滑轨232、凸轮随动器滑轨支架233、夹爪旋转气缸234、旋转气缸支架235、直线滑台236、举升孔241、举升推座242、举升推杆243、举升驱动气缸244、举升气缸支架245、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举升推座限位座247、管体行进孔212、弯管槽261、弯管输送定位板213、弯管输送定位板驱动气缸214、退模杆262、退模杆孔263、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电动缸272、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方导套282、第一轴移驱动杆283、第一连杆284、第二连杆285、环形套221、弹性爪体2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储液器压盖机构,包括压装底板210,压装底板210上设有环形夹爪220,环形夹爪220通过能够水平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的平移旋转机构230与压装底板210相连,环形夹爪220与压装底板210之间设有盖体举升组件240,环形夹爪 220一端设有第一顶模250,在环形夹爪220和第一顶模250之间设有筒体架211,环形夹爪220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模260,第二顶模260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相连,环形夹爪220包括环形套 221,环形套21上设有至少三个弹性爪体222。
更具体的说,平移旋转机构230包括设置在环形夹爪220一侧的凸轮随动器231,凸轮随动器231设置在凸轮随动器滑轨232 上,凸轮随动器滑轨232通过凸轮随动器滑轨支架233固定在压装底板210上,环形夹爪220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驱动环形夹爪220 旋转的夹爪旋转气缸234,夹爪旋转气缸234通过旋转气缸支架 235与直线滑台236相连,直线滑台236固定在压装底板210上。
盖体举升组件240包括开设在压装底板210上的举升孔241,举升孔241上设有举升推座242,举升推座242底部通过至少一根举升推杆243与举升驱动气缸244相连,举升驱动气缸244通过举升气缸支架245与压装底板210限购,举升推杆243穿设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上。
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和举升推座242之间设有固定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上的举升推座限位座247。
压装底板210位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的一端上开设有管体行进孔212,管体行进孔212与举升孔241连通;第二顶模260 和举升推座242上均设有弯管槽261。
管体行进孔212与举升孔241之间设有弯管输送定位板213,弯管输送定位板213上连接有弯管输送定位板驱动气缸214。
第二顶模260中心还穿设有退模杆262,退模杆262设置在第二顶模260的退模杆孔263内,退模杆孔263与退模杆26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结构和轴向行程限位结构。
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包括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上设有电动缸272,电动缸272输出端与第二顶模260相连。
第一顶模250与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相连,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包括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 281上设有方导套282,在方导套282上穿设有第一轴移驱动杆 283,第一轴移驱动杆283外端与第一顶模250相连,内端依次连接有第一连杆284和第二连杆285,第一连杆284一端与第一轴移驱动杆283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85一端铰接,第二连杆 285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上,第一连杆284另一端下方铰接有第一轴移驱动气缸286。
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的工作过程为:筒体架211用于放置筒体,环形夹爪220用于装夹筒体配件,筒体配件为过滤器、分离板、左端盖(吸杯)、带有管体的右端盖(吸杯)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为带有管体的右端盖(吸杯),筒体配件通过盖体举升组件240进入环形夹爪220,此时环形夹爪220中心轴线垂直于底面,筒体配件进入环形夹爪220后,环形夹爪220旋转90度,使得环形夹爪220中心轴线平行于底面,此时第一顶模250在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作用下抵靠在筒体一端上,第二顶模260在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的驱动下推动筒体配件,使得筒体配件脱离环形夹爪220装配至筒体上,装配完毕后第一顶模250、环形夹爪220和第二顶模260复位。
如图5-12所示,储液器五工位装配设备,包括装配机架100,装配机架100上设有四个横向分布的储液器压盖机构200,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的一侧设置有筒体上料机构300,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的另一侧设有出料斗110,装配机架100上还设有能够用于进料和出料且能够将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筒体依次换位的筒体换位机构400,位于出料一侧的一储液器压盖机构200 上连接有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500。
更具体的说,储液器压盖机构200包括压装底板210,压装底板210上设有环形夹爪220,环形夹爪220通过能够水平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的平移旋转机构230与压装底板210相连,环形夹爪220与压装底板210之间设有盖体举升组件240,环形夹爪220 一端设有第一顶模250,在环形夹爪220和第一顶模250之间设有筒体架211,环形夹爪220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模260,第二顶模 260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相连。
位于筒体上料机构300一侧的三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设有举升上料皮带215;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500包括压装机架510 和设置在压装机架510上的压管底座520,在压管底座520上端设有Z字形通槽530,Z字形通槽530进口段上设有L型定位顶模 531,L型定位顶模531与定位顶模驱动气缸532相连,Z字形通槽530出口段上设有出料推板533,出料推板533与出料气缸534 相连,压管底座520上设有贯穿Z字形通槽530的管斜夹结构540, Z字形通槽530进口段的内端上方设有压管上模550,压管上模 550与压装机架510之间设有压管驱动组件560。管盖进入Z字形通槽530进口段上通过L型定位顶模531进一步定位,且通过管斜夹结构540对盖体下方的下管体进行定位,盖体上端的上弯管通过压管上模550与盖体压合,压合完毕后通过定位顶模驱动气缸532伸长将管盖推至Z字形通槽530出口段上,管盖最后通过出料推板533退出Z字形通槽530外。
压管底座520位于Z字形通槽530进口端的一侧设有管盖上料组件580,压管底座520位于Z字形通槽530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管盖出货组件590,管盖出货组件590外端与位于出料一侧的一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相连。
筒体换位机构400包括设置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的横杆410,在横杆410上设有沿横杆410长度方向上分布且位于下方的五组筒体夹爪420,筒体夹爪420通过筒体夹爪驱动气缸 430与筒体夹爪驱动气缸座440相连,筒体夹爪驱动气缸座440 通过气缸座旋转气缸441与横杆410相连,横杆410通过横杆升降机构450与横杆升降座相连,横杆升降座通过横杆横移机构460 与立架470相连。
横杆升降机构450包括滑块滑轨组件、滚珠丝杠和滚珠丝杠驱动电机。横杆横移机构460包括滑块滑轨组件、滚珠丝杠和滚珠丝杠驱动电机。
筒体夹爪420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筒体爪。
出料斗110进料口上设有称重组件111,在出料斗110上设有换向板112。
筒体上料机构300包括筒体上料架310,在筒体上料架310 上设有筒体导料槽320,筒体导料槽320一侧设有呈等腰矩形状且开口朝上的筒体上料斗330,在筒体上料斗330和筒体导料槽 320之间设有筒体抬升组件340,筒体导料槽320上方设有轴向推料组件350,筒体导料槽320外端上设有筒体定位角铁360,在筒体定位角铁360外端上设有上料挡板370。若干筒体堆放在筒体上料斗330上,筒体通过筒体抬升组件340依次输送至筒体导料槽320上,在筒体导料槽320上的筒体通过轴向推料组件350移动至筒体定位角铁360上;装配机架100上设有用于防护四个压盖机构以及筒体换位机构400的防护罩。
工作过程:为便于解释从左至右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依次为第一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第三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第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左至右五组筒体夹爪420依次为第一组筒体夹爪420、第二组筒体夹爪420、第三组筒体夹爪420、第四组筒体夹爪420、第五组筒体夹爪420;
筒体夹爪420位于上方待机,此时横杆410左移,使得第一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筒体定位角铁360上方,此时第二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一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第三组筒体夹爪420 位于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第四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三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第五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此时第一组筒体夹爪420旋转90 度后,横杆410下降,使得第一组筒体夹爪420能够抓取筒体定位角铁360上的筒体,第二组筒体夹爪420抓取第一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压装过滤器后的筒体,第三组筒体夹爪420抓取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压装分离板后的筒体,第四组筒体夹爪420抓取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压装左端盖(吸杯)后的筒体,第五组筒体夹爪420抓取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压装带有管体的右端盖(吸杯)后的筒体;
抓取后,横杆410上升,第一组筒体夹爪420旋转90复位,横杆410右移,此时第一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一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此时第二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二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上方,第三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三个储液器压盖机构 200上方,第四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第四个储液器压盖机构200 上方,第五组筒体夹爪420位于称重组件111上方,然后横杆410 使得筒体夹爪420能够对应放料,放料完毕后横杆410上升复位。
筒体上料机构,包括筒体上料架310,在筒体上料架310上设有筒体导料槽320,筒体导料槽320一侧设有呈等腰矩形状且开口朝上的筒体上料斗330,在筒体上料斗330和筒体导料槽320 之间设有筒体抬升组件340,筒体导料槽320上方设有轴向推料组件350,筒体导料槽320外端上设有筒体定位角铁360,在筒体定位角铁360外端上设有上料挡板370。
具体的说,筒体上料斗330底板由外端至内端逐渐向下倾斜,筒体上料斗330通过三块均匀分布的隔挡板331分隔成四个筒体备料滚道332,筒体上料斗330底板的低位端上开设有上料升降孔333,在上料升降孔333内设有上料升降板334,上料升降板 334上端具有倾斜面,倾斜面能够防止筒体上升过程中滚落以及上升完毕后滚出,且若干上料升降板334底部连为一体,在上料升降板334与筒体上料架310之间设有上料升降驱动组件380。
轴向推料组件350包括推料板安装座351,推料板安装座351 上设有五块沿筒体导料槽320轴向均匀分布的筒体推料板352,推料板安装座351通过两根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底面的推料导柱 353与中筒推料平移座354相连,在中筒推料平移座354与推料导柱353之间设有直线轴承,中筒推料平移座354与推料板安装座351之间设有驱动气缸,推料板安装座351与推料移动架355 之间设有平移驱动组件356,任意相邻两块筒体推料板352之间的间距与筒体备料滚道332的宽度相适应
中筒推料平移座354和推料移动架355之间还设有缓冲器 357;推料板安装座351与接近筒体定位角铁360一端的筒体推料板352之间设有筒体轴推气缸358;筒体定位角铁360两侧分别设有卡爪让位缺口361;筒体定位角铁360设置在两块V形座下支板362上,两块V形座下支板362与筒体定位角铁垂直升降组件363相连,上料挡板370通过丝杆光杆调节组件364与两块V 形座下支板362相连。
上料升降驱动组件380包括上料升降导向滑块滑轨单元和上料升降驱动缸,上料升降导向滑块滑轨单元和上料升降驱动缸均为现有结构因此不在具体阐述。
平移驱动组件356包括滑块滑轨单元和平移驱动缸,滑块滑轨单元和平移驱动缸为现有结构因此不在具体阐述。
为了使筒体单次只允许一个通行,上料升降孔333与筒体备料滚道332之间设有落料限位板390,落料限位板390底部与筒体备料滚道332底部之间具有滚落间隙391,落料限位板390插设在筒体上料斗330上。
筒体定位角铁垂直升降组件363包括燕尾滑台滑轨单元和燕尾滑台调节螺杆,燕尾滑台滑轨单元和燕尾滑台调节螺杆为现有结构,市面采购能够实现升降功能,因此不在具体阐述。
作为优选地,两根推料导柱353上端通过连接板相连,其推料导柱353上还套有复位弹簧。
为了防止筒体位移,上料挡板370为加磁挡板。
工作原理:若干筒体筒体备料滚道332上,每个备料滚道332 单次只允许一个筒体通过滚落间隙391进入至上料升降板334上,四个上料升降板334在上料升降驱动组件380的作用下上升,将筒体推送至筒体导料槽320上,筒体导料槽320上的四个筒体通过推料板安装座351底部的筒体推料板352依次往筒体定位角铁 360上送料,即:推料板安装座351下降后沿筒体导料槽320轴移动推送一个筒体至筒体定位角铁360上,然后推料板安装座351 上升后轴移复位,再次下降往复上述操作进行继续推送。筒体轴推气缸358用于解决推送距离不够,即通过筒体轴推气缸358进行最后的推送定位使筒体完全进入至筒体定位角铁360上。
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包括压装机架510和设置在压装机架 510上的压管底座520,在压管底座520上端设有Z字形通槽530, Z字形通槽530进口段上设有L型定位顶模531,L型定位顶模531 与定位顶模驱动气缸532相连,Z字形通槽530出口段上设有出料推板533,出料推板533与出料气缸534相连,压管底座520 上设有贯穿Z字形通槽530的管斜夹结构540,Z字形通槽530 进口段的内端上方设有压管上模550,压管上模550与压装机架 510之间设有压管驱动组件560。
压管上模550位于Z字形通槽530进口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弯管托模570和横向设置的插头571,弯管托模570固定在弯管托模安装块572上,插头571穿设弯管托模安装块572和弯管托模 570,插头571外端通过插头横向驱动气缸573与钢管导向气缸安装座574相连,钢管导向气缸安装座574固定在弯管托模安装块 572上,弯管托模安装块572与压装机架510之间设有弯管托模安装块垂直升降组件575。
弯管托模安装块垂直升降组件575包括固定在压装机架510 上的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导轨支架576,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导轨支架576通过垂直导向滑块滑轨结构与弯管托模安装块572相连,在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导轨支架576与弯管托模安装块572 之间还设有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驱动气缸577。
管斜夹结构540包括穿设压管底座520且贯穿Z字形通槽530 的斜孔541,在斜孔541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斜夹块542,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斜夹块543,第二斜夹块543通过气缸连接块与第二斜夹块驱动气缸544相连。
压装机架510设置在压装底座511上,压管底座520位于Z 字形通槽530进口端的一侧设有管盖上料组件580,压管底座520 位于Z字形通槽530出口端的一侧设有管盖出货组件590。
管盖上料组件580包括设置在Z字形通槽530进口端两侧互相对称的管盖上料传送带581,管盖上料传送带581通过管盖上料传送带支架582设置在压装底座511上,在两条管盖上料传送带581之间形成上料过管间隙583。
管盖上料传送带581通过同步结构共用一传送带驱动器;至少一条管盖上料传送带581一侧设有导向挡板。
管盖上料传送带581上方设有倒U形的弯管导向支架584,弯管导向支架584内侧设有分别位于两条管盖上料传送带581上方的两块弯管夹板585,弯管夹板585通过弯管夹板座与弯管夹板驱动气缸586相连,弯管夹板驱动气缸586固定在弯管导向支架584顶部,至少一块弯管夹板585入口端设有导向结构。
管盖出货组件590包括设置在Z字形通槽530出口端两侧互相对称的管盖出货传送带591,管盖出货传送带591通过管盖出货传送带支架592设置在压装底座511上,在两条管盖出货传送带591之间形成出料过管间隙593;管盖出货传送带591通过同步结构共用一传送带驱动器;至少一条管盖出货传送带591一侧设有导向挡板。
压管驱动组件560包括设置在压装机架510上的压装气缸 561,压装气缸561输出端与压管上模550相连,在压装气缸561 输出端与压装机架510之间设有滑块滑轨导向结构;Z字形通槽 530每个通道均互相垂直,且在转角处均设有过度弧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装配机架100、储液器压盖机构200、筒体上料机构300、出料斗110、筒体换位机构400、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500、压装底板210、环形夹爪220、平移旋转机构230、盖体举升组件240、第一顶模250、第二顶模260、第二顶模260、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筒筒体上料机构300、举升上料皮带215、压装机架510、压管底座520、Z字形通槽530、L型定位顶模531、定位顶模驱动气缸532、出料推板533、管斜夹结构540、压管上模550、压管驱动组件560、管盖上料组件580、管盖出货组件590、横杆410、筒体夹爪420、筒体夹爪驱动气缸座440、筒体夹爪驱动气缸430、横杆升降机构450、横杆横移机构460、立架470、称重组件111、换向板112、筒体上料架310、筒体导料槽320、筒体上料斗330、筒体抬升组件340、轴向推料组件350、筒体定位角铁360、上料挡板370、隔挡板331、筒体备料滚道332、上料升降孔333、上料升降板334、上料升降驱动组件380、轴向推料组件350、推料板安装座351、筒体推料板352、推料导柱353、中筒推料平移座354、推料移动架355、平移驱动组件356、缓冲器357、筒体轴推气缸358、卡爪让位缺口361、V形座下支板362、筒体定位角铁垂直升降组件363、丝杆光杆调节组件364、落料限位板390、滚落间隙391、弯管托模570、插头571、插头横向驱动气缸573、钢管导向气缸安装座574、弯管托模安装块垂直升降组件575、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导轨支架576、弯管托模安装块升降驱动气缸577、斜孔541、第一斜夹块542、第二斜夹块543、第二斜夹块驱动气缸544、管盖上料组件580、管盖出货组件590、管盖上料传送带581、盖上料传送带支架582、管上料过管间隙 583、弯管导向支架584、弯管夹板驱动气缸586、弯管夹板585、管夹板驱动气缸586、管盖出货传送带591、管盖出货传送带支架 592、出料过管间隙593、压装气缸561、凸轮随动器231、凸轮随动器滑轨232、凸轮随动器滑轨支架233、夹爪旋转气缸234、旋转气缸支架235、直线滑台236、举升孔241、举升推座242、举升推杆243、举升驱动气缸244、举升气缸支架245、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举升推座限位座247、管体行进孔212、弯管槽261、弯管输送定位板213、弯管输送定位板驱动气缸214、退模杆262、退模杆孔263、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电动缸272、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方导套282、第一轴移驱动杆283、第一连杆284、第二连杆285、环形套221、弹性爪体2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装底板(210),所述的压装底板(210)上设有环形夹爪(220),所述的环形夹爪(220)通过能够水平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的平移旋转机构(230)与压装底板(210)相连,所述的环形夹爪(220)与压装底板(210)之间设有盖体举升组件(240),所述的环形夹爪(220)一端设有第一顶模(250),在环形夹爪(220)和第一顶模(250)之间设有筒体架(211),所述的环形夹爪(220)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模(260),所述的第二顶模(260)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旋转机构(230)包括设置在环形夹爪(220)一侧的凸轮随动器(231),所述的凸轮随动器(231)设置在凸轮随动器滑轨(232)上,所述的凸轮随动器滑轨(232)通过凸轮随动器滑轨支架(233)固定在压装底板(210)上,所述的环形夹爪(220)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驱动环形夹爪(220)旋转的夹爪旋转气缸(234),所述的夹爪旋转气缸(234)通过旋转气缸支架(235)与直线滑台(236)相连,所述的直线滑台(236)固定在压装底板(2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举升组件(240)包括开设在压装底板(210)上的举升孔(241),所述的举升孔(241)上设有举升推座(242),所述的举升推座(242)底部通过至少一根举升推杆(243)与举升驱动气缸(244)相连,所述的举升驱动气缸(244)通过举升气缸支架(245)与压装底板(210)限购,所述的举升推杆(243)穿设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和举升推座(242)之间设有固定在举升推杆导向座(246)上的举升推座限位座(24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装底板(210)位于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的一端上开设有管体行进孔(212),所述的管体行进孔(212)与举升孔(241)连通;所述的第二顶模(260)和举升推座(242)上均设有弯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行进孔(212)与举升孔(241)之间设有弯管输送定位板(213),所述的弯管输送定位板(213)上连接有弯管输送定位板驱动气缸(2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顶模(260)中心还穿设有退模杆(262),所述的退模杆(262)设置在第二顶模(260)的退模杆孔(263)内,所述的退模杆孔(263)与退模杆(26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结构和轴向行程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轴移驱动机构(270)包括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所述的第二轴移驱动固定座(271)上设有电动缸(272),所述的电动缸(272)输出端与第二顶模(26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顶模(250)与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器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移驱动机构(280)包括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上设有方导套(282),在方导套(282)上穿设有第一轴移驱动杆(283),所述的第一轴移驱动杆(283)外端与第一顶模(250)相连,内端依次连接有第一连杆(284)和第二连杆(285),所述的第一连杆(284)一端与第一轴移驱动杆(283)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85)一端铰接,第二连杆(285)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轴移驱动固定座(281)上,所述的第一连杆(284)另一端下方铰接有第一轴移驱动气缸(286)。
CN202120820555.6U 2021-04-21 2021-04-21 储液器压盖机构 Active CN216066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0555.6U CN216066280U (zh) 2021-04-21 2021-04-21 储液器压盖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0555.6U CN216066280U (zh) 2021-04-21 2021-04-21 储液器压盖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6280U true CN216066280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0555.6U Active CN216066280U (zh) 2021-04-21 2021-04-21 储液器压盖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6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5328A (en) Automatic continuously cycleable molding apparatus
CN109453954B (zh) 衬套外管全自动内涂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08481656B (zh) 立式管状注肩自动化设备
CN215247928U (zh) 储液器筒体上料机构
CN216066237U (zh) 储液器定位压管机构
CN216066280U (zh) 储液器压盖机构
CN209754499U (zh) 一种缓冲器自动组装设备
CN114688175A (zh) 一种工业轴承制造自动化组装设备
CN110666036A (zh) 一种全自动易开盖冲压卷边注胶生产线
CN216066335U (zh) 储液器五工位装配设备
CN109226637A (zh) 一种脚轮自动装配铆合装置
CN210399858U (zh) 一种物料干燥线
CN110561111B (zh) 一种汽车冷凝器自动装配设备
CN210702155U (zh) 一种头枕管全自动双头旋缩口机
CN106734685B (zh) 一种金属包装罐全自动高速制作设备的供盖装置
CN210756323U (zh) 一种汽车冷凝器自动装配设备
CN112025286B (zh) 一种螺栓加工设备
CN212330276U (zh) 塑胶件上下壳体弹簧自动组装设备
CN212023900U (zh) 一种流水线
CN209716926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缓存上料设备
CN109744545B (zh) 一种凸轮连杆组合式槟榔分拣装置
CN111470281A (zh) 一种流水线
CN212444296U (zh) 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生产线
CN210312422U (zh) 涂装流水线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6376449U (zh) 一种铁氧体磁芯生产用粉末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