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5370U -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55370U CN216055370U CN202122151245.2U CN202122151245U CN216055370U CN 216055370 U CN216055370 U CN 216055370U CN 202122151245 U CN202122151245 U CN 202122151245U CN 216055370 U CN216055370 U CN 216055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ped shell
- pcb
- connector
- open slot
- connector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包括PCB板、设于PCB板边缘连通外部的开口槽、与开口槽抵靠配合且焊接定位于PCB板上的连接器,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一定位插孔,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内侧设有若干端子孔,若干端子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二定位插孔,所述连接器包括限位于开口槽内的L型外壳、设于L型外壳两侧对称设置的折弯焊脚、封装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的端子组、以及设于端子组两侧对称设置且位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边缘的倒角焊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组合式连接器结构与PCB板焊接结构稳定,合理布置PCB板上下空间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现有电子设备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以及具有易操作和节省空间的设计理念,将USB和RJ模组进行组合式的安装,能满足多功能的适应性,连接器使用更加便捷。现有专利号为CN201420169065.4一种组合式USB连接器模组,公开了由于采用了组合式结构,即分别由横向成型体和竖向成型体构成封装体,其端子组用于接触的前端为横向封装,端子组用于连接的后端为竖向封装,从而形成如直角形的组合空位,该组合空位便于装设其他连接模块,如:RJ网络模块等。连接器结构在焊接装配至PCB板时,通常整体结构位于PCB表面,使得PCB在安装时无法充分利用上下空间进行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从而实现组合式连接器结构与PCB焊接结构稳定,合理布置PCB上下空间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包括PCB板、设于PCB板边缘连通外部的开口槽、与开口槽抵靠配合且焊接定位于PCB板上的连接器;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一定位插孔,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内侧设有若干端子孔,若干端子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二定位插孔,所述连接器包括限位于开口槽内的L型外壳、设于L型外壳两侧对称设置的折弯焊脚、封装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的端子组、以及设于端子组两侧对称设置且位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边缘的倒角焊脚,所述折弯焊脚由L型外壳向外呈直角朝下折弯设置,所述折弯焊脚与第一定位插孔相对应焊接配合,所述倒角焊脚由L型外壳向下竖直设置,所述倒角焊脚与第二定位插孔相对应焊接配合,所述端子组与端子孔相对应插接配合,所述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设有用于垫高接触PCB板的凸部。
具体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L型外壳内部的USB模组和RJ模组,所述L型外壳的上部设有容置USB模组的USB插口,所述L型外壳的下部设有容置RJ模组的网口。
具体的,所述USB模组包括横向第一封装体、嵌入横向第一封装体内的若干USB端子、以及设于横向第一封装体上方和下方对应位置的弹片。
具体的,所述RJ模组包括横向第二封装体、嵌入横向第二封装体内的若干RJ端子。
具体的,所述USB端子的末端和RJ端子的末端贯穿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形成端子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折弯焊脚呈直角朝下折弯设置,与第一定位插孔连接稳定,避免孔位尺寸偏差造成定位不稳,增大焊接面积;倒角焊脚与凸部配合,保证连接器焊接PCB板的上下空间距离相等,合理化布置PCB板上其他元器件位置,优化PCB板和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PCB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剖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PCB板、11开口槽、12第一定位插孔、13端子孔、14第二定位插孔、2连接器、21L型外壳、3折弯焊脚、31端子组、32倒角焊脚、33凸部、4USB插口、41横向第一封装体、42USB端子、43弹片、5网口、51横向第二封装体、52RJ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包括PCB板1、设于PCB板1边缘连通外部的开口槽11、与开口槽11抵靠配合且焊接定位于PCB板1上的连接器2。
PCB板1上位于开口槽11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一定位插孔12,PCB板1上位于开口槽11的内侧设有若干端子孔13,若干端子孔13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二定位插孔14。
连接器2包括限位于开口槽11内的L型外壳21、设于L型外壳21两侧对称设置的折弯焊脚3、封装于L型外壳21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的端子组31、以及设于端子组31两侧对称设置且位于L型外壳21的直角内侧水平面边缘的倒角焊脚32。
折弯焊脚3由L型外壳21向外呈直角朝下折弯设置,折弯焊脚3与第一定位插孔12相对应焊接配合;倒角焊脚32由L型外壳21向下竖直设置,倒角焊脚32与第二定位插孔14相对应焊接配合;端子组31与端子孔13相对应插接配合。
L型外壳21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设有用于垫高接触PCB板1的凸部33,PCB板1表面至L型外壳21顶端的距离与PCB板1表面至L型外壳底21端的距离相等。凸部33使得L型外壳21装入开口槽11的位置垫高,保持连接器2在PCB板1的上下空间位置一致,PCB板1的安装位置合理化。L型外壳21受到凸部33的垫高作用,能有效避免倒角焊脚32在制程时造成的焊接爬锡浮高现象,能使气流自然流转,焊接位置准确且稳定。
连接器2还包括设于L型外壳21内部的USB模组和RJ模组,L型外壳21的上部设有容置USB模组的USB插口4,L型外壳21的下部设有容置RJ模组的网口5。USB模组包括横向第一封装体41、嵌入横向第一封装体41内的若干USB端子42、以及设于横向第一封装体41上方和下方对应位置的弹片43。RJ模组包括横向第二封装体51、嵌入横向第二封装体51内的若干RJ端子52。横向第一封装体41和横向第二封装体51均与L型外壳21的内部空间连接固定,USB端子42的末端和RJ端子52的末端贯穿L型外壳21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形成端子组31。
应用本实施例时,连接器2焊接定位于PCB板1上,通过折弯焊脚3与第一定位插孔12配合,倒角焊脚32与第二定位插孔14配合,焊接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中折弯焊脚3呈直角朝下折弯设置,与第一定位插孔12连接稳定,避免孔位尺寸偏差造成定位不稳,增大焊接面积;倒角焊脚32与凸部33配合,保证连接器2焊接PCB板1的上下空间距离相等,合理化布置PCB板1上其他元器件位置,优化PCB板1和连接器2的安装位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包括PCB板、设于PCB板边缘连通外部的开口槽、与开口槽抵靠配合且焊接定位于PCB板上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一定位插孔,所述PCB板上位于开口槽的内侧设有若干端子孔,若干端子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一组第二定位插孔,所述连接器包括限位于开口槽内的L型外壳、设于L型外壳两侧对称设置的折弯焊脚、封装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的端子组、以及设于端子组两侧对称设置且位于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边缘的倒角焊脚,所述折弯焊脚由L型外壳向外呈直角朝下折弯设置,所述折弯焊脚与第一定位插孔相对应焊接配合,所述倒角焊脚由L型外壳向下竖直设置,所述倒角焊脚与第二定位插孔相对应焊接配合,所述端子组与端子孔相对应插接配合,所述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设有用于垫高接触PCB板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于L型外壳内部的USB模组和RJ模组,所述L型外壳的上部设有容置USB模组的USB插口,所述L型外壳的下部设有容置RJ模组的网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模组包括横向第一封装体、嵌入横向第一封装体内的若干USB端子、以及设于横向第一封装体上方和下方对应位置的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J模组包括横向第二封装体、嵌入横向第二封装体内的若干RJ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SB端子的末端和RJ端子的末端贯穿L型外壳的直角内侧水平面上形成端子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51245.2U CN216055370U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51245.2U CN216055370U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55370U true CN216055370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3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51245.2U Active CN216055370U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55370U (zh) |
-
2021
- 2021-09-07 CN CN202122151245.2U patent/CN2160553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3293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38409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149866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7164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38360U (zh) | 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1092860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0417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561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055370U (zh) | 组合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 |
CN201038551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3521810U (zh) | 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 |
CN215266773U (zh) | 通讯连接器 | |
CN210744234U (zh) |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 |
CN20408881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81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3899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20324752U (zh) |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44811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828171U (zh) | 一种接插稳定的防水Type-C公头 | |
CN216903628U (zh) | 一种大电流低表面贴装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53430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460183U (zh) | 一种沉版式usb2.0插座 | |
CN213304401U (zh) | 沉板式连接器 | |
CN215070532U (zh) | 一种改进型插拔式接线端子 | |
CN219498229U (zh) |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