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4236U -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4236U
CN216054236U CN202121815381.0U CN202121815381U CN216054236U CN 216054236 U CN216054236 U CN 216054236U CN 202121815381 U CN202121815381 U CN 202121815381U CN 216054236 U CN216054236 U CN 21605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lly formed
outer magnet
wire
electrode pin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153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t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t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t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t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153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4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两块磁芯、两根导线和四个电极引脚,所述两块磁芯和两根导线埋设于所述外磁体内部,所述两根导线分别绕设在所述两块磁芯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极引脚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磁体的外部。其所有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可靠性佳;导线及各磁体之间无缝隙,因此在高频振动下不会产生噪音。

Description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电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感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元器件,也在不断的进化发展。传统的电感体积大,耦合系数差,纹波电流大。双路耦合电感的出现减小了电感的体积,其两个线圈之间的耦合效果好,可有效降低电感器和开关中的纹波电流,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传统的耦合电感多为组装式,可靠性较差,且高频情况下,不同部件之间容易因高频振动而产生噪音。并且,组装式耦合电感由于线圈暴露在外,没有完全的磁屏蔽结构,磁屏蔽效果较差,耦合效果一般。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增强耦合效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提高电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具体如下:
一种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两块磁芯、两根导线和四个电极引脚,所述两块磁芯和两根导线埋设于所述外磁体内部,所述两根导线分别绕设在所述两块磁芯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极引脚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磁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磁体左右对称,所述两块磁芯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包括底座和导线柱,所述导线柱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导线柱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所述导线绕设在所述导线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块磁芯的底座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在所述导线柱上,所述底座、导线柱及顶盖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块磁芯的底座和顶盖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圆盘或方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外磁体左右两侧延伸,所述导线为扁头导线或圆导线,所述导线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引脚与所述导线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所述电极引脚全部位于所述外磁体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外磁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磁体的两侧面设有容纳所述四个电极引脚的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两根导线完全包裹在磁体中,因此无漏磁,磁屏蔽效果、耦合效果好,纹波电流大大减小,工作效率较高;所有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可靠性佳;导线及各磁体之间无缝隙,因此在高频振动下不会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磁芯、导线和电极引脚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磁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磁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磁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磁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一体成型耦合电感磁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磁体1、槽口11、磁芯2、导线3、电极引脚4、底座21、导线柱22、顶盖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1、两块磁芯2、两根导线3和四个电极引脚4;外磁体1左右对称,两块磁芯2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1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底座21为方盘结构,也可现在圆盘结构(图中为示出),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设在底座21上,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3为扁头导线,可选择地,导线3也可为圆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3绕设在导线柱22上,导线3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朝向外磁体1左右两侧延伸,导线3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和两根导线3均埋设于外磁体1内部,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4相连接,电极引脚4与导线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可选择地,电极引脚4与导线3以任何方式电连接均可,例如进行焊接,电极引脚4位于外磁体1的外部,并贴合于外磁体1的外表面。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可选择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或者两根导线3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也均可,导线3与电极引脚4一体成型,均由铜线构成,其沿外磁体1外表面向上翻折并贴合外磁体1外表面的部分的铜线再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电极引脚4,在本实施例中,铜线向上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两侧表面,并继续向上延伸,再次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的上表面,然后对贴合于外磁体1表面的铜线进行特殊处理,成为电极引脚4。
具体地,如图3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底座21为方盘结构,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位于底座2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磁芯2的密度大于外磁体1的密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外磁体1的两侧面设有容纳四个电极引脚4的槽口11,使得电极引脚的外表面不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或者不显著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1、两块磁芯2、两根导线3和四个电极引脚4;外磁体1左右对称,两块磁芯2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1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5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导线柱22和顶盖23,底座21和顶盖23为方盘结构,也可选择圆盘结构(图中未示出),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设在底座21上,顶盖23设在导线柱22上,底座21、导线柱22以及顶盖2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3为扁头导线,可选择地,导线3也可为圆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3绕设在导线柱22上,导线3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朝向外磁体1左右两侧延伸,导线3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和两根导线3均埋设于外磁体1内部,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4相连接,电极引脚4与导线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可选择地,电极引脚4与导线3以任何方式电连接均可,例如进行焊接,电极引脚4位于外磁体1的外部,并贴合于外磁体1的外表面。
具体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可选择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或者两根导线3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也均可,导线3与电极引脚4一体成型,均由铜线构成,其沿外磁体1外表面向上翻折并贴合外磁体1外表面的部分的铜线再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电极引脚4,在本实施例中,铜线向上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两侧表面,并继续向上延伸,再次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的上表面,然后对贴合于外磁体1表面的铜线进行特殊处理,成为电极引脚4。
具体地,如图5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导线柱22和顶盖23,底座21和顶盖23为方盘结构,也可选择圆盘结构(图中未示出),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位于底座21上表面和顶盖23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底座21、导线柱22以及顶盖2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磁芯2的密度大于外磁体1的密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外磁体1的两侧面设有容纳四个电极引脚4的槽口11,使得电极引脚的外表面不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或者不显著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
实施例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1、两块磁芯2、两根导线3和四个电极引脚4;外磁体1左右对称,两块磁芯2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1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6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底座21为方盘结构,也可选择圆盘结构(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的底座21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设在底座21上,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3为扁头导线,可选择地,导线3也可为圆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3绕设在导线柱22上,导线3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朝向外磁体1左右两侧延伸,导线3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和两根导线3均埋设于外磁体1内部,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4相连接,电极引脚4与导线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可选择地,电极引脚4与导线3以任何方式电连接均可,例如进行焊接,电极引脚4位于外磁体1的外部,并贴合于外磁体1的外表面。
具体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可选择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或者两根导线3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也均可,导线3与电极引脚4一体成型,均由铜线构成,其沿外磁体1外表面向上翻折并贴合外磁体1外表面的部分的铜线再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电极引脚4,在本实施例中,铜线向上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两侧表面,并继续向上延伸,再次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的上表面,然后对贴合于外磁体1表面的铜线进行特殊处理,成为电极引脚4。
具体地,如图6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底座21为方盘结构,两块磁芯2的底座21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位于底座2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磁芯2的密度大于外磁体1的密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外磁体1的两侧面设有容纳四个电极引脚4的槽口11,使得电极引脚的外表面不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或者不显著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
实施例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包括一块外磁体1、两块磁芯2、两根导线3和四个电极引脚4;外磁体1左右对称,两块磁芯2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1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7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和顶盖23,底座21和顶盖23为方盘结构,也可选择圆盘结构(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的底座21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两块磁芯2的顶盖23也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设在底座21上,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3为扁头导线,可选择地,导线3也可为圆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3绕设在导线柱22上,导线3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朝向外磁体1左右两侧延伸,导线3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图中未示出);两块磁芯2和两根导线3均埋设于外磁体1内部,两根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4相连接,电极引脚4与导线3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可选择地,电极引脚4与导线3以任何方式电连接均可,例如进行焊接,电极引脚4位于外磁体1的外部,并贴合于外磁体1的外表面。
具体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可选择地,导线3自下而上逆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或者两根导线3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绕设在导线柱21上也均可,导线3与电极引脚4一体成型,均由铜线构成,其沿外磁体1外表面向上翻折并贴合外磁体1外表面的部分的铜线再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电极引脚4,在本实施例中,铜线向上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两侧表面,并继续向上延伸,再次翻折贴合于外磁体1的上表面,然后对贴合于外磁体1表面的铜线进行特殊处理,成为电极引脚4。
具体地,如图7所示,磁芯2包括底座21和导线柱22和顶盖23,底座21和顶盖23为方盘结构,两块磁芯2的底座21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两块磁芯2的顶盖23也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导线柱22为圆柱结构,导线柱22位于底座2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底座21与导线柱22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磁芯2的密度大于外磁体1的密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外磁体1的两侧面设有容纳四个电极引脚4的槽口11,使得电极引脚的外表面不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或者不显著露出外磁体1的外表面。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

Claims (10)

1.一种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外磁体、两块磁芯、两根导线和四个电极引脚,所述两块磁芯和两根导线埋设于所述外磁体内部,所述两根导线分别绕设在所述两块磁芯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四个电极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极引脚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磁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体左右对称,所述两块磁芯形状和大小相同,沿外磁体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底座和导线柱,所述导线柱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导线柱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所述导线绕设在所述导线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芯的底座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在所述导线柱上,所述底座、导线柱及顶盖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芯的底座和顶盖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盘或方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两端向同一侧延伸的线圈,所述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外磁体左右两侧延伸,所述导线为扁头导线或圆导线,所述导线表面包覆有绝缘保护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脚与所述导线一体成型或组装为一体,所述电极引脚全部位于所述外磁体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外磁体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体的两侧面设有容纳所述四个电极引脚的槽口。
CN202121815381.0U 2021-08-04 2021-08-04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Active CN21605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5381.0U CN216054236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5381.0U CN216054236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4236U true CN21605423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15381.0U Active CN216054236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4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9121B2 (en) Miniature shielded magnetic component
KR101883043B1 (ko) 코일 부품
JPS61503063A (ja) 1方の巻線が第2巻線の支持体として用いられる低プロフィル型磁気構造
KR20120011875A (ko)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및 그 제작 방법
KR20120015323A (ko) 소형의 차폐된 자성 부품 및 제조 방법
TW201212063A (en) Coil encapsulation green compact magnetic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961986B2 (ja) トランス
US20060012457A1 (en)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containing a magnetic core having abbreviated sidewalls and an asymmetric center core portion
JPH11251164A (ja) 小型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770750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6029814B2 (ja)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N216054236U (zh) 一体成型耦合电感
CN110600241A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72157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CN210865846U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
JP2001102217A (ja) コイル装置
JPH0410660Y2 (zh)
WO2006043995A2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 assembly
JP6477956B1 (ja) コイル装置
EP1091369A2 (en) Low profil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low profile transformer
KR102194177B1 (ko) 통합된 접지 구조를 갖는 회로 기판 자성 구성요소 및 제조 방법
JP2009193977A (ja) 集積装置及び、該集積装置を搭載したllc共振コンバータ
JP2001052945A (ja) 閉磁路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03108A (ja) コイル装置
CN218214941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