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8076U -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8076U
CN216048076U CN202122596507.6U CN202122596507U CN216048076U CN 216048076 U CN216048076 U CN 216048076U CN 202122596507 U CN202122596507 U CN 202122596507U CN 216048076 U CN216048076 U CN 21604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utdoor unit
heat exchange
exchange assembl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965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黎星
李扬
钟永华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965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和热泵设备。室外机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管路,与第一换热组件相连接;壳体,包括腔体,第一换热组件设于腔体内,壳体还包括:第一板件,与第一换热组件连接,管路穿设于第一板件上;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可拆卸连接。在需要维护第一换热组件或其他腔体内部设备时,直接将第二板件由第一板件上拆下即可使腔体内的结构暴露在维护人员的操作范围中,从而在不改变管路和管路附近的第一板件间的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室外机内部结构的维修或更换。从而解决了上述维护操作难度大,维护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结构,提升室外机实用性,降低室外机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行业内广泛采用整体式板件作为室外机的壳体。安装室外机时,需要先完成板件的安装后完成水路和板件内侧结构的连接。但在室外机内部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需要先拆卸水路后拆卸板件才能确保室外机内部结构暴露在外,以至于该结构存在拆卸工作复杂,维护难度和维护耗时高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室外机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泵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室外机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管路,与第一换热组件相连接;壳体,包括腔体,第一换热组件设于腔体内,壳体还包括:第一板件,与第一换热组件连接,管路穿设于第一板件上;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室外机,换热介质在该室外机内完成换热。具体地,室外机包括壳体,壳体为室外机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支撑、定位以及保护室外机上的工作结构。其中,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工作过程中壳体可保护腔体内的结构不被外接环境中的雨水和沙石损坏。室外机上还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安装在腔体中,且第一换热组件内部可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组件内部流通的过程中完成热交换以得到满足工作需求温度的换热介质。在此基础上,室外机上还设置有管路,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相连接,连通第一换热器内部的介质流通空间,管路的另一端与室内机或其他应用换热介质工作的设备相连接,工作过程中需要执行换热的冷媒经由管路流入第一换热组件,在第一换热组件内部完成热交换后经由管路流向目标设备中。
相关技术中,多采用一体成型的板件作为室外机的外壳,而介质管路则需要穿设在外壳上,以满足连接需求。但在室外机内部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需要先将介质管路的连接关系断开,其后才能将外壳拆下以使室外机内的结构暴露在维护人员面前。该操作方式的操作难度较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将壳体设置为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安装在第一换热组件上,且第一板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管路的通孔,完成室外机装配后,管路穿设在通孔中,第二板件则与第一板件可拆卸连接。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板件安装在第一换热组件上,其后将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相连接,最终将管路插接在第一换热组件上即可完成装配。对应地,在需要维护第一换热组件或其他腔体内部设备时,直接将第二板件由第一板件上拆下即可使腔体内的结构暴露在维护人员的操作范围中,从而在不改变管路和管路附近的第一板件间的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室外机内部结构的维修或更换。从而解决了上述维护操作难度大,维护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结构,提升室外机实用性,降低室外机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室外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件包括定位孔,管路和至少部分第一板件位于定位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板件上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相关技术中,室外机常设置在高空环境中,维护人员在拆卸室外机上介质管路和外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介质管路结构以及外壳结构掉落的情况,掉落的介质管路和外壳会损坏室外机下方区域的设备,还会造成致伤致残的安全隐患。对此,本申请一方面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并将管路插接在第一板件上解决了管路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拆卸的问题,消除了管路结构掉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本申请在第二板件上设置了定位孔,并将管路和部分第一板件布局在定位孔中,在将第二板件由第一板上拆下后,维护人员可拖动第二板件沿管路的延伸方向远离第一换热组件,以流出维护操作空间,其后维护人员可通过定位孔将板件暂时挂装在管路上并执行维护作业,在完成维护作业后在将挂在管路上的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连接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维护过程中第二板件可能会掉落造成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另外,定位孔和部分第一板件的配合关系可以辅助完成第二板件在第一板件上的定位,保证壳体结构的装配精度。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室外机维护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室外机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件包括:凸出部,凸出部嵌设于定位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第一板件上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的轮廓形状与第二板件上定位孔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设置相适配的凸出部和定位孔,使第二板件可以借助定位孔精准定位在第一板件上的凸出部上,避免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错位连接。具体装配过程中,先将管路穿入定位孔,其后完成管路在第一板件上的插接,最终将定位孔对准凸出部,并将凸出部插入定位孔后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从而克服分体式壳体所容易出现的装配精度低、装配错位缝隙易进水。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壳体结构可靠性,降低壳体拆装难度,降低室外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件还包括:
围边,与凸出部连接,环绕凸出部,且抵接在第二板件朝向第一换热组件的表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件上还设置有围边,围边与凸出部相连接,且围边环绕凸出部设置。通过在凸出部的周侧设置围边,使得在将第二板件装配至第一板件上时,围边和第二板件可以形成限位关系,确保第一板件可以准确装配在预定安装位置上。具体装配过程中,在将定位孔与凸出部对准后,将第二板件朝第一板件所在方位按压,使凸出部穿入定位孔。直至围边抵靠在第一板件朝向第一换热组件一侧的表面上后完成第一板件在第二板件上的定位,其后便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间配合结构,提升第二板件装配精度,降低第二板件装配难度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围边和凸出部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围边和凸出部,从而降低第一板件的工艺复杂度,缩减第一板件的生产成本。同时,一体式结构下围边和凸出部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外部环境中的雨水和灰尘不会由结构缝隙进入壳体内部,从而强化壳体对室外机结构的保护能力,实现提升室外机可靠性,延长室外机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件还包括安装孔,室外机还包括:连接件,穿设于安装孔内,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间的可拆卸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上设置有安装孔,在通过凸出部、围边和定位孔将第一板件定位在第二板件上方后,将连接件穿入安装孔,以通过连接件将第二板件压合在第一板件上,完成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栓、卡扣等可拆卸结构,对此该技术方案不作硬性限定,满足可拆卸连接需求即可。当连接件选用螺钉时,第一板件上对应安装孔设置螺孔,以通过穿设在安装孔和螺孔中的螺钉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降低壳体结构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安装孔为多个,多个安装孔环绕定位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安装孔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并且多个安装环绕定位孔并均匀分布在定位孔的周侧。例如,在定位孔呈矩形时,可设置六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为一组,三组定位孔在定位孔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设置,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安装孔阵列。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并将多个安装孔均匀分布在定位孔周侧,有助于提升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错位概率。同时,均匀分布在定位孔周侧的安装孔可以优化配合连接区域的受力,降低第二板件弯折甚至断裂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壳体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件还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与第一板段连接,相对第一板段弯折,第一换热组件位于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的夹角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板件的形状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相接,且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延伸方向不同,具体可设置垂直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以使第二板件可以安装在室外机的拐角位置处。其中,第一换热组件分布在临近室外机拐角的区域处,在完成第二板件的装配后,第一换热组件位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夹角区域中。从而一方面通过弯折的第一板件遮挡并保护第一换热组件,另一方面使维护人员可以在拆下第二板件后较为便捷的操作并维护第一换热组件。通过将第一换热组件布置在室外机的拐角处,可以为用户维护操作第一换热组件提供便利条件,免去用户探入腔体内部操作第一换热组件的繁复工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与拐角位置对应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有助于减少维护过程中的拆解面积,使维护人员可以尽可能通过拆解小部分区域的壳体结构来完成第一换热组件的维护。进而实现优化第二板件结构,降低第一换热组件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室外机还包括:格栅,嵌设于壳体上;风机组件,设于腔体内,与格栅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上还设置有格栅和风机。格栅嵌设在壳体上,用于供气流穿过壳体。风机组件设置在腔体中,且风机组件与格栅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格栅和风机组件,可以形成在腔体内外间循环的气流。该循环气流可以将室外机中的热量传递至腔体外部,以加速第一换热组件以及其他换热结构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室外机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室外机上,嵌设有格栅的一侧为室外机的前侧,第二板件位于室外机的右后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板件的位置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室外机外轮廓上,设置有格栅的一侧为室外机的前侧。对应第二板件则是设置在室外机的右后侧,也就是弯折的第二板件构成了右后侧的壳体结构。对应地,第一换热组件则设置在腔体右后侧的拐角位置处。放置在屋外的室外机的前侧常朝向屋子外侧,属于维护人员难以触及的区域。将第二板件和第一换热组件布置在室外机的右后侧,可以为维护人员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以及安全的操作环境。例如,维护人员可以探出窗户直接拆卸室外机右后侧的第二板件并维修或更换第一换热组件。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结构布局,降低室外机维护难度,保障维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室外机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设于腔体内,与风机组件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上还设置有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且第二换热组件与风机组件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二换热组件用于执行冷媒换热,风机组件所形成的散热气流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二换热组件上,以加快冷媒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组件可以借助第二换热组件完成水的冷却或加热,以形成可供采暖生活使用的高温水,或形成用于冷却其他家电工作结构的冷却水。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结构布局,拓宽室外机功能性和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室外机还包括:把手组件,设于第二板件上,包括握持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上还设置有把手组件,把手组件安装在第二板件上,其上设置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通过设置把手组件,为用户提供了着力点,使维护人员在拆解第二板件时,可通过拉拽握持部将第二板件由第一板件上拆下。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结构,降低第二板件拆装难度,提升维护效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握持部可以是握把,还可以是内凹的手扣槽,对此该技术方案不作硬性限定,满足用户握持需求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内设有水路,管路与水路连接;泵体,设于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换热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泵体。换热器本体内部形成有水路,水可以在换热器本体中完成热传递,管路与换热器本体中水路的进出两端相连接,以在换热器本体和目标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水路。泵体安装在管路或换热器本体的水路上,用于驱动换热器本体以及管路内的液体流动,以使换热器本体中所形成的高温液体或低温液体可以输送至目标设备,并在完成作用后循环回换热器本体中。其中,当生成的热水需要供用户生活使用时,需配合管路设置可以补充水的水箱结构,以保证水量充足。进而实现合理利用室外机热量,拓宽室外机功能和适用场景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管路包括:进水管,与水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出水管,与水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管路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管路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与目标设备或水箱相连接,另一端与换热器本体上的进水接口相连接,以使外部液体可经由进水管流入换热器本体进行热交换。出水管的一端与换热器本体上的出水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目标设备或室内供水结构相连接,在换热器杯体内完成换热水可以作用在目标设备上或供用户直接使用。以完成室内采暖、食物加热、设备冷却、洗漱清洁等需求。进而实现合理利用室外机热量,拓宽室外机功能和适用场景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框架,第二板件设于框架上;第三板件,设于框架上,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围合出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壳体还包括框架和第三板件。框架设置在室外机内部结构的外侧,限定出室外机的基本形状。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均与框架相连接,以通过框架支撑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从而提升壳体的结构强度,避免某一板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凹或断裂。第三板件为除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外的其他外轮廓结构,具体包括室外机的顶板、底板、前板、部分背板和左侧板。在完成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在框架上的装配后,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围合限定出腔体。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壳体强度,提升室外机可靠性,降低室外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的热泵设备,热泵设备与管路相连接,可利用第一换热器所产出的高温水或低温水工作。因此,该热泵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限定。
具体地,热泵设备包括热水器,该热水器可将第一换热组件所产出的热水由喷头水龙头排出,以满足用户热水需求。热泵设备还包括制冷设备和制热设备,具体可通过第一换热组件所产出的冷水或热水完成室内环境的制冷或制热。热泵设备还可以是水冷机组,该水冷机组可以将第一换热组件所产出的冷水冷却室内的其他工作结构。进而实现拓宽热泵设备功能覆盖范围,降低热泵设备能耗,缩减用户生活用水量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室外机,110第一换热组件,120管路,122进水管,124出水管,126排污管,130壳体,132第一板件,1322凸出部,1324围边,134第二板件,1342定位孔,1344安装孔,1346第一板段,1348第二板段,136第三板件,140把手组件,142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100,室外机100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10;管路120,与第一换热组件110相连接;壳体130,包括腔体,第一换热组件110设于腔体内,壳体130还包括:第一板件132,与第一换热组件110连接,管路120穿设于第一板件132上;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室外机100,换热介质在该室外机100内完成换热。具体地,室外机100包括壳体130,壳体130为室外机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支撑、定位以及保护室外机100上的工作结构。其中,壳体130内部形成有腔体,工作过程中壳体130可保护腔体内的结构不被外接环境中的雨水和沙石损坏。室外机100上还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110,第一换热组件110安装在腔体中,且第一换热组件110内部可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组件110内部流通的过程中完成热交换以得到满足工作需求温度的换热介质。在此基础上,室外机100上还设置有管路120,管路12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110相连接,连通第一换热器内部的介质流通空间,管路120的另一端与室内机或其他应用换热介质工作的设备相连接,工作过程中需要执行换热的冷媒经由管路120流入第一换热组件110,在第一换热组件110内部完成热交换后经由管路120流向目标设备中。
相关技术中,多采用一体成型的板件作为室外机100的外壳,而介质管路120则需要穿设在外壳上,以满足连接需求。但在室外机100内部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需要先将介质管路120的连接关系断开,其后才能将外壳拆下以使室外机100内的结构暴露在维护人员面前。该操作方式的操作难度较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实施例中,将壳体130设置为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第一板件132安装在第一换热组件110上,且第一板件13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管路120的通孔,完成室外机100装配后,管路120穿设在通孔中,第二板件134则与第一板件132可拆卸连接。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板件132安装在第一换热组件110上,其后将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相连接,最终将管路120插接在第一换热组件110上即可完成装配。对应地,在需要维护第一换热组件110或其他腔体内部设备时,直接将第二板件134由第一板件132上拆下即可使腔体内的结构暴露在维护人员的操作范围中,从而在不改变管路120和管路120附近的第一板件132间的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室外机100内部结构的维修或更换。从而解决了上述维护操作难度大,维护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100结构,提升室外机100实用性,降低室外机100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34包括定位孔1342,管路120和至少部分第一板件132位于定位孔1342中。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板件134上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相关技术中,室外机100常设置在高空环境中,维护人员在拆卸室外机100上介质管路120和外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介质管路120结构以及外壳结构掉落的情况,掉落的介质管路120和外壳会损坏室外机100下方区域的设备,还会造成致伤致残的安全隐患。对此,本申请一方面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并将管路120插接在第一板件132上解决了管路120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拆卸的问题,消除了管路120结构掉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本申请在第二板件134上设置了定位孔1342,并将管路120和部分第一板件132布局在定位孔1342中,在将第二板件134由第一板上拆下后,维护人员可拖动第二板件134沿管路120的延伸方向远离第一换热组件110,以流出维护操作空间,其后维护人员可通过定位孔1342将板件暂时挂装在管路120上并执行维护作业,在完成维护作业后在将挂在管路120上的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连接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维护过程中第二板件134可能会掉落造成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另外,定位孔1342和部分第一板件132的配合关系可以辅助完成第二板件134在第一板件132上的定位,保证壳体130结构的装配精度。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30结构,提升室外机100维护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室外机100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32包括:凸出部1322,凸出部1322嵌设于定位孔1342中。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第一板件132上设置有凸出部1322,凸出部1322的轮廓形状与第二板件134上定位孔1342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设置相适配的凸出部1322和定位孔1342,使第二板件134可以借助定位孔1342精准定位在第一板件132上的凸出部1322上,避免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错位连接。具体装配过程中,先将管路120穿入定位孔1342,其后完成管路120在第一板件132上的插接,最终将定位孔1342对准凸出部1322,并将凸出部1322插入定位孔1342后连接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从而克服分体式壳体130所容易出现的装配精度低、装配错位缝隙易进水。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30结构,提升壳体130结构可靠性,降低壳体130拆装难度,降低室外机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32还包括:围边1324,与凸出部1322连接,环绕凸出部1322,且抵接在第二板件134朝向第一换热组件110的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32上还设置有围边1324,围边1324与凸出部1322相连接,且围边1324环绕凸出部1322设置。通过在凸出部1322的周侧设置围边1324,使得在将第二板件134装配至第一板件132上时,围边1324和第二板件134可以形成限位关系,确保第一板件132可以准确装配在预定安装位置上。具体装配过程中,在将定位孔1342与凸出部1322对准后,将第二板件134朝第一板件132所在方位按压,使凸出部1322穿入定位孔1342。直至围边1324抵靠在第一板件132朝向第一换热组件110一侧的表面上后完成第一板件132在第二板件134上的定位,其后便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间配合结构,提升第二板件134装配精度,降低第二板件134装配难度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围边1324和凸出部132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围边1324和凸出部1322,从而降低第一板件132的工艺复杂度,缩减第一板件132的生产成本。同时,一体式结构下围边1324和凸出部1322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外部环境中的雨水和灰尘不会由结构缝隙进入壳体130内部,从而强化壳体130对室外机100结构的保护能力,实现提升室外机100可靠性,延长室外机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34还包括安装孔1344,室外机100还包括:连接件,穿设于安装孔1344内,连接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间的可拆卸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134上设置有安装孔1344,在通过凸出部1322、围边1324和定位孔1342将第一板件132定位在第二板件134上方后,将连接件穿入安装孔1344,以通过连接件将第二板件134压合在第一板件132上,完成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的连接。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栓、卡扣等可拆卸结构,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满足可拆卸连接需求即可。当连接件选用螺钉时,第一板件132上对应安装孔1344设置螺孔,以通过穿设在安装孔1344和螺孔中的螺钉连接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30结构,降低壳体130结构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实施例中,安装孔1344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344环绕定位孔1342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对安装孔1344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134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344,并且多个安装环绕定位孔1342并均匀分布在定位孔1342的周侧。例如,在定位孔1342呈矩形时,可设置六个安装孔1344,两个安装孔1344为一组,三组定位孔1342在定位孔1342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设置,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安装孔1344阵列。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1344并将多个安装孔1344均匀分布在定位孔1342周侧,有助于提升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的错位概率。同时,均匀分布在定位孔1342周侧的安装孔1344可以优化配合连接区域的受力,降低第二板件134弯折甚至断裂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30结构,提升壳体130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34还包括:第一板段1346;第二板段1348,与第一板段1346连接,相对第一板段1346弯折,第一换热组件110位于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之间的夹角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板件134的形状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二板件134包括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相接,且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的延伸方向不同,具体可设置垂直的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以使第二板件134可以安装在室外机100的拐角位置处。其中,第一换热组件110分布在临近室外机100拐角的区域处,在完成第二板件134的装配后,第一换热组件110位于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之间的夹角区域中。从而一方面通过弯折的第一板件132遮挡并保护第一换热组件110,另一方面使维护人员可以在拆下第二板件134后较为便捷的操作并维护第一换热组件110。通过将第一换热组件110布置在室外机100的拐角处,可以为用户维护操作第一换热组件110提供便利条件,免去用户探入腔体内部操作第一换热组件110的繁复工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与拐角位置对应的第一板段1346和第二板段1348有助于减少维护过程中的拆解面积,使维护人员可以尽可能通过拆解小部分区域的壳体130结构来完成第一换热组件110的维护。进而实现优化第二板件134结构,降低第一换热组件110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八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实施例中,室外机100还包括:格栅,嵌设于壳体130上;风机组件,设于腔体内,与格栅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100上还设置有格栅和风机。格栅嵌设在壳体130上,用于供气流穿过壳体130。风机组件设置在腔体中,且风机组件与格栅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格栅和风机组件,可以形成在腔体内外间循环的气流。该循环气流可以将室外机100中的热量传递至腔体外部,以加速第一换热组件110以及其他换热结构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室外机100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九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实施例中,室外机100上,嵌设有格栅的一侧为室外机100的前侧,第二板件134位于室外机100的右后侧。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板件134的位置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室外机100外轮廓上,设置有格栅的一侧为室外机100的前侧。对应第二板件134则是设置在室外机100的右后侧,也就是弯折的第二板件134构成了右后侧的壳体130结构。对应地,第一换热组件110则设置在腔体右后侧的拐角位置处。放置在屋外的室外机100的前侧常朝向屋子外侧,属于维护人员难以触及的区域。将第二板件134和第一换热组件110布置在室外机100的右后侧,可以为维护人员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以及安全的操作环境。例如,维护人员可以探出窗户直接拆卸室外机100右后侧的第二板件134并维修或更换第一换热组件110。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100结构布局,降低室外机100维护难度,保障维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实施例中,室外机100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设于腔体内,与风机组件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100上还设置有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且第二换热组件与风机组件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二换热组件用于执行冷媒换热,风机组件所形成的散热气流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二换热组件上,以加快冷媒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组件110可以借助第二换热组件完成水的冷却或加热,以形成可供采暖生活使用的高温水,或形成用于冷却其他家电工作结构的冷却水。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100结构布局,拓宽室外机100功能性和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实施例中,室外机100还包括:把手组件140,设于第二板件134上,包括握持部142。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100上还设置有把手组件140,把手组件140安装在第二板件134上,其上设置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42。通过设置把手组件140,为用户提供了着力点,使维护人员在拆解第二板件134时,可通过拉拽握持部142将第二板件134由第一板件132上拆下。进而实现优化室外机100结构,降低第二板件134拆装难度,提升维护效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握持部142可以是握把,还可以是内凹的手扣槽,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满足用户握持需求即可。
实施例十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110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内设有水路,管路120与水路连接;泵体,设于管路120上。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换热组件110的结构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第一换热组件110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泵体。换热器本体内部形成有水路,水可以在换热器本体中完成热传递,管路120与换热器本体中水路的进出两端相连接,以在换热器本体和目标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水路。泵体安装在管路120或换热器本体的水路上,用于驱动换热器本体以及管路120内的液体流动,以使换热器本体中所形成的高温液体或低温液体可以输送至目标设备,并在完成作用后循环回换热器本体中。其中,当生成的热水需要供用户生活使用时,需配合管路120设置可以补充水的水箱结构,以保证水量充足。进而实现合理利用室外机100热量,拓宽室外机100功能和适用场景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三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实施例中,管路120包括:进水管122,与水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出水管124,与水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对管路120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管路120包括进水管122和出水管124,进水管122的一端与目标设备或水箱相连接,另一端与换热器本体上的进水接口相连接,以使外部液体可经由进水管122流入换热器本体进行热交换。出水管124的一端与换热器本体上的出水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目标设备或室内供水结构相连接,在换热器杯体内完成换热水可以作用在目标设备上或供用户直接使用。以完成室内采暖、食物加热、设备冷却、洗漱清洁等需求。进而实现合理利用室外机100热量,拓宽室外机100功能和适用场景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管路120还包括排污管126,排污管126设置在第一换热组件110上,用于将第一换热组件11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排出。
实施例十四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30还包括:框架,第二板件134设于框架上;第三板件136,设于框架上,与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围合出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30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壳体130还包括框架和第三板件136。框架设置在室外机100内部结构的外侧,限定出室外机100的基本形状。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34和第三板件136均与框架相连接,以通过框架支撑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34和第三板件136,从而提升壳体130的结构强度,避免某一板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凹或断裂。第三板件136为除第一板件132和第二板件134外的其他外轮廓结构,具体包括室外机100的顶板、底板、前板、部分背板和左侧板。在完成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34和第三板件136在框架上的装配后,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34和第三板件136围合限定出腔体。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30结构,提升壳体130强度,提升室外机100可靠性,降低室外机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五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设备,热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00。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00的热泵设备,热泵设备与管路120相连接,可利用第一换热器所产出的高温水或低温水工作。因此,该热泵设备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00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00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限定。
具体地,热泵设备包括热水器,该热水器可将第一换热组件110所产出的热水由喷头水龙头排出,以满足用户热水需求。热泵设备还包括制冷设备和制热设备,具体可通过第一换热组件110所产出的冷水或热水完成室内环境的制冷或制热。热泵设备还可以是水冷机组,该水冷机组可以将第一换热组件110所产出的冷水冷却室内的其他工作结构。进而实现拓宽热泵设备功能覆盖范围,降低热泵设备能耗,缩减用户生活用水量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
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相连接;
壳体,包括腔体,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接,所述管路穿设于所述第一板件上;
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一板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包括定位孔,所述管路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件位于所述定位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包括:
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还包括:
围边,与所述凸出部连接,环绕所述凸出部,且抵接在所述第二板件朝向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环绕所述定位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还包括:
第一板段;
第二板段,与所述第一板段连接,相对所述第一板段弯折,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二板段之间的夹角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格栅,嵌设于所述壳体上;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与所述格栅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上,嵌设有所述格栅的一侧为所述室外机的前侧,所述第二板件位于所述室外机的右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与所述风机组件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把手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板件上,包括握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
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有水路,所述管路与所述水路连接;
泵体,设于所述管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
进水管,与所述水路的第一端相连接;
出水管,与所述水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框架,所述第二板件设于所述框架上;
第三板件,设于所述框架上,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围合出所述腔体。
15.一种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2122596507.6U 2021-10-27 2021-10-27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Active CN21604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507.6U CN216048076U (zh) 2021-10-27 2021-10-27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507.6U CN216048076U (zh) 2021-10-27 2021-10-27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8076U true CN21604807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96507.6U Active CN216048076U (zh) 2021-10-27 2021-10-27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8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6029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752928B (zh) 空调
CN110657516B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16048076U (zh)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CN106931535A (zh) 空调器
CN105003969A (zh) 一种排水泵位于中隔板且可拆卸的风管机以及空调
CN206771559U (zh) 空调器
CN211601285U (zh) 一种吊顶式冷风机
CN104296249A (zh) 一种变频穿墙机
CN107339823A (zh) 热泵系统
CN208998289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8955038U (zh) 一种建筑暖通用水冷散热装置
CN216203858U (zh) 室外机和热泵设备
CN209420181U (zh) 可拆卸的机箱结构及变频器
CN207132593U (zh) 热泵系统
CN212673892U (zh) 便于拆卸的水风换热器
CN218379630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卡式风机盘管
JP2001323506A (ja)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装置
CN210637193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中空水冷器的分体式散热器
CN205653837U (zh) 集成智能多用途给水设备
CN217154434U (zh) 一种过滤器及新风系统
CN215909282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CN220169678U (zh) 一种便拆式的新型的燃气热水器壳体
CN220911562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