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8053U -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8053U
CN216048053U CN202121553114.0U CN202121553114U CN216048053U CN 216048053 U CN216048053 U CN 216048053U CN 202121553114 U CN202121553114 U CN 202121553114U CN 216048053 U CN216048053 U CN 216048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midifying
fresh air
air out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31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联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31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8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8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了一种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该新风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新风动力组件、加湿组件以及调节组件;壳体包括加湿腔、通道、进风部以及出风部,加湿腔通过通道与进风部连通,加湿腔与出风部连通,通道设有与出风部连通的通气孔,进风部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新风动力组件设置于壳体,新风动力组件包括进风端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风端,进风端与出风部连通;加湿组件包括设置于加湿腔的加湿件,加湿件设置于进风部与出风部之间,以使至少部分室外新风流经加湿件;以及调节组件设置于壳体,用于控制通气孔的开合大小。进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调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等相对密闭空间的空气的要求越来越高。故人们常利用加湿装置来对从空调室内机流出的气体进行加湿,以避免空调系统长时间使用后,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影响人们室内生活和工作质量。
但传统的加湿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后,加湿方式单一,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新风加湿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新风动力组件、加湿组件以及调节组件;壳体包括加湿腔、通道、进风部以及出风部,加湿腔通过通道与进风部连通,加湿腔与出风部连通,通道设有与出风部连通的通气孔,进风部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新风动力组件设置于壳体,新风动力组件包括进风端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风端,进风端与出风部连通;加湿组件包括设置于加湿腔的加湿件,加湿件设置于进风部与出风部之间,以使至少部分室外新风流经加湿件;以及调节组件设置于壳体,用于控制通气孔的开合大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新风加湿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调节组件能够打开通气孔或者增大通气孔的开度,以将更多地室外新风引入至加湿腔,以加快加湿件的蒸发速率,进而提高新风气体的湿度。而当不需要加湿或者需要降低加湿度时,可以利用调节组件关闭通气孔或者减小通气孔的开度,使得室外新风从通道直接进入出风部,然后经新风动力组件流入室内,可以减少新风进风风阻,提高新风量。如此,本公开的新风加湿装置利用调节组件可以灵活调整新风加湿模式,如新风+加湿模式运行和高新风模式运行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外壳组件以及上述的新风加湿装置,新风加湿装置设置于外壳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当启动新风模式时,新风动力组件动作产生吸力,将室外的空气从进风部吸入到壳体内,再从出风部流入至进风端中,并从新风动力组件的出风端流出。此过程中,调节组件能够打开通气孔或者增大通气孔的开度,以将更多地室外新风引入至加湿腔,以加快加湿件的蒸发速率,进而提高新风气体的湿度。而当不需要加湿或者需要降低加湿度时,可以利用调节组件关闭通气孔或者减小通气孔的开度,使得室外新风从通道直接进入出风部,然后经新风动力组件流入室内,可以减少新风进风风阻,提高新风量。如此,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可以灵活调整新风加湿模式,如新风+加湿模式运行和高新风模式运行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空调系统使用时,在满足人们室内新风换气的需求时,且新风模式下,能够提高加湿效果。进而与空调室外机相配合能够为室内等密闭空间提供调温气体以及新风气体,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以提高人们室内生活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半剖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半剖示意图(通气孔处于关闭状态)。
图5为图4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通气孔处于打开状态的半剖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室内机;11、壳体组件;12、新风加湿装置;100、壳体;110、加湿腔; 111、缺口;120、进风部;130、出风部;140、通道;141、通气孔;150、限位体;200、新风动力组件;210、进风端;220、出风端;300、加湿组件;310、加湿件;311、湿膜; 312、吸水部;320、储液容器;321、储液槽;322、容器本体;400、调节组件;410、阻挡件;420、驱动器;500、过滤组件;600、隔板件;700、气流产生组件;710、气体吸入部;800、加热件;20、空调室外机;30、墙体;4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空调系统作为一种室内温度调节设备,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位置,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健康空气。而目前空调系统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空调系统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了空调系统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目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部分空调室内机会内置新风动力组件,利用加湿装置来对从空调室内机流出的气体进行加湿,以避免空调系统长时间使用后,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影响人们室内生活和工作质量。
但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加湿装置应用于空调室内机后,加湿方式单一,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风加湿装置,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新风加湿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新风加湿装置,通过应用了该新风加湿装置的空调室内机进行阐述。
如图1至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加湿装置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半剖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半剖示意图(通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图5为图4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通气孔处于打开状态的半剖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组件11以及新风加湿装置12,新风加湿装置12设置于外壳组件。
其中,新风加湿装置12包括壳体100、新风动力组件200、加湿组件300以及调节组件 400;壳体100包括加湿腔110、通道140、进风部120以及出风部130,加湿腔110通过通道140与进风部120连通,加湿腔110与出风部130连通,通道140设有与出风部130连通的通气孔141,进风部120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新风动力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新风动力组件200包括进风端210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风端220,进风端210与出风部130连通;加湿组件300包括设置于加湿腔110的加湿件310,加湿件310设置于进风部120与出风部 130之间,以使至少部分室外新风流经加湿件310;以及调节组件400设置于壳体100,用于控制通气孔141的开合大小。
该空调室内机10使用时,当启动新风模式时,新风动力组件200动作产生吸力,将室外的空气从进风部120吸入到壳体100内,再从出风部130流入至进风端210中,并从新风动力组件200的出风端220流出。此过程中,调节组件400能够打开通气孔141 或者增大通气孔141的开度,以将更多地室外新风引入至加湿腔110,以加快加湿件310 的蒸发速率,进而提高新风气体的湿度。而当不需要加湿或者需要降低加湿度时,可以利用调节组件400关闭通气孔141或者减小通气孔141的开度,使得室外新风从通道140 直接进入出风部130,然后经新风动力组件200流入室内,可以减少新风进风风阻,提高新风量。如此,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10可以灵活调整新风加湿模式,如新风+加湿模式运行和高新风模式运行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动力组件200包括但限于负压发生器、空压机、离心风机、轴流风扇、无叶风扇等能够将室外气体引入加湿腔110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加湿件310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湿膜311、超声波加湿等。可以根据加湿件310的特点灵活进行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加湿组件300还包括储液容器320,储液容器320至少部分设置于加湿腔110内,加湿件310能够吸取储液容器 320内的液体。
传统的空调的加湿多采用的是利用空调的冷凝水加湿,但这种加湿方式加湿量小,且在空调制热情况下无法加湿。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容器320可拆卸设置于壳体100。如此,利用储液容器320方便用户主动加水,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加湿。
如图3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件310包括湿膜311,至少部分湿膜311 设置于储液容器320内,至少部分室外新风流经湿膜311后,再从出风部130流入进风端210。如此,利用湿膜311进行新风气体加湿,可以新风气体携带的水汽更加细腻均匀,有利于提高加湿体验,减少空调室内机10滴水现象。
可选地,如图3所示,储液容器320包括可拆卸设置于壳体100的容器本体322以及与容器本体322连通的储液槽321,至少部分湿膜311设置于储液槽321内。如此,利用容器本体322与储液槽321相配合,方便用户及时利用容器本体322向储液槽321 加水,以保证湿膜311在加湿过程中,不会因为缺水而无法进行加湿。
如图4及图5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件310包括吸水部312,吸水部312的一端设置于储液容器320内。如此,还可以利用吸水部312来灵活设置于加湿件310与储液容器320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利于降低壳体100内部结构的排布难度。
此外,还可以与储液槽321相配合,以提高加湿件310的吸水能力,保证加湿件310能够充分提供水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5所示,或者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设置于通道140内的过滤组件500;当阀孔通气孔141处于关闭状态时,室外新风依次经过进风部120、通道140、过滤组件500、加湿腔110、至少部分加湿件310 以及出风部130;当阀孔通气孔141处于打开状态时,室外新风依次经过进风部120、通道140、过滤组件500以及出风部130。如此,利用过滤组件500可以对进风部120进入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净化,为室内用户提供干净且湿度合适的新风气体。
可选地,如图4及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通道140包括两条,并分别与进风部 120以及加湿腔110连通形成部分环形状,每条通道140内均设有过滤组件500。如此,利用两条通道140,可以减少过滤阻力,提高过滤效果。
可选地,如图4及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加湿装置12还包括隔板件600,隔板件600与壳体100间距设置形成两条通道140,隔板件600围设形成呈内腔状的出风部130,加湿腔110设有与出风部130连通的缺口111,至少部分加湿件310设置于缺口111内。如此,利用隔板件600与壳体100的内侧壁相配合形成两条通道140,并利用隔板件600形成出风部130,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00的侧壁来形成气体通道140,使得壳体100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如图5所示,隔板件600为多个,部分相邻设置的两个隔板件600之间间距设置形成通气孔141。或者,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隔板件600设有形成通气孔141的通孔。如此,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在隔板件600上形成通气孔141。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4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能够实现通气孔141的开闭控制,如开关组件等等;或者,能够实现通气孔141的开闭或者开度大小调节,如调节阀组件等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至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00包括阻挡件410以及驱动器420,阻挡件410具有关闭通气孔141的第一状态以及打开通气孔141的第二状态,驱动器420驱动阻挡件410运动,以使阻挡件410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此,利用驱动器420驱动阻挡件410运动,实现关闭通气孔141与打开通气孔141之间进行运动,实现通气孔141的开度大小的调节。阻挡件410可为挡板。
该驱动器420可以根据阻挡件410所需的运动方式进行设置,包括往复移动设备、摆动驱动设备、旋转驱动设备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410可转动设置于出风部130内,驱动器420能够驱动阻挡件410转动。如此,通过将阻挡件410设置于出风部130,可以充分利用出风部130的空间;同时采用旋转驱动,易于实施,有利于降低成本。
此时,驱动器420包括伺服电机、旋转液压缸等直接提供旋转动力的设备,也包括其他间接提供旋转动力的设备,如气压杆+齿轮齿条机构,液压杆+曲柄摇杆机构或曲柄滑块机构、伺服电机+减速箱、伺服电机+柔性传动机构。以上均可在传统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部130的侧壁设有限位体150,当阻挡件410 处于第二状态时,阻挡件410与限位体150限位配合。如此,利用限位体150与阻挡件410限位配合,使得阻挡件410可以可靠地处于第二状态。此外,利用限位体150可以避免阻挡件410超出转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加湿装置12还包括气流产生模块,气流产生模块用于加快加湿件310中的水分的蒸发。如此,通过设置气流产生模块,而气流产生模块能够产生扰动气流,以加快加湿件310的蒸发速率,进而新风动力组件200 在同等功率运行下,利用气流产生模块可以灵活调整新风的湿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高加湿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气流产生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风扇、无叶风扇等。
如图7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气流产生模块包括气体吸入部710,气体吸入部710设置于加湿腔110内。如此,可以利用气流产生模块提高新风气体的流速,进而加快加湿件310的蒸发速率,进而新风动力组件200在同等功率运行下,利用气流产生模块可以灵活调整新风的湿度。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气流产生模块产生的扰动气流的大小可调。如此,可以利用气流产生模块可以灵活调整新风的湿度,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加湿组件300还包括加热件 800,加热件800能够加热壳体100内的气体温度或者加湿件310的温度。如此,通过设置加热件800,可以提高壳体100内的气体温度或者加湿件310的温度,以加快加湿件310的蒸发速率,进而新风动力组件200在同等功率运行下,利用加热件800可以灵活调整新风的湿度。进而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高加湿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件8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加热丝、加热管等。
如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20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空调室外机20与空调室内机10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10能够提供调温气体。
该空调系统使用时,在满足人们室内新风换气的需求时,且新风模式下,能够提高加湿效果。进而与空调室外机20相配合能够为室内等密闭空间提供调温气体以及新风气体,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以提高人们室内生活质量。如此,该空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降温气流或加热气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室外空气,以提高室内空气含氧量以及湿度。进而能为人们室内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具有更好的产品竞争力。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室内机10上的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与空调室内机10以及空调室外机20通信连接。如此,利用控制模组便于进行控制以及与用户进行交互,例如控制新风动力组件的启动或停止;或者,控制驱动器的启停等;或者,气流产生模块的启停以及风量大小调节等;或者,控制加热件发热或停止以及发热量大小的调节等。
该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至少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等。
控制模组通常控制空调系统的整体操作,诸如与开闭控制、加热控制、制冷控制、除湿控制、新风启动或关闭、风量调节控制等。控制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控制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控制模组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控制电路板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的其他模块进行通信,如本公开的新风动力组件。
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还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空调系统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空调系统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风量大小数据、加热数据、制冷数据、新风进风量数据等。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等。
“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加湿腔、通道、进风部以及出风部,所述加湿腔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进风部连通,所述加湿腔与所述出风部连通,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出风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进风部用于引入室外新风;
新风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新风动力组件包括进风端以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风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部连通;
加湿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腔的加湿件,所述加湿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以使至少部分所述室外新风流经所述加湿件;以及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控制所述通气孔的开合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加湿腔内,所述加湿件能够吸取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包括湿膜,至少部分所述湿膜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内,至少部分所述室外新风流经所述湿膜后,再从所述出风部流入所述进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包括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容器本体以及与所述容器本体连通的储液槽,至少部分所述湿膜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包括吸水部,所述吸水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阻挡件以及驱动器,所述阻挡件具有关闭所述通气孔的第一状态以及打开所述通气孔的第二状态,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阻挡件运动,以使所述阻挡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出风部内,所述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阻挡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的侧壁设有限位体,当所述阻挡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限位体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加湿装置还包括气流产生模块,气流产生模块用于加快加湿件中的水分的蒸发;和/或,加湿组件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能够加热壳体内的气体温度或者加湿件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通道内的过滤组件;
当所述通气孔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所述进风部、所述通道、所述过滤组件、所述加湿腔、至少部分所述加湿件以及所述出风部;
当所述通气孔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所述进风部、所述通道、所述过滤组件以及所述出风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两条,并分别与所述进风部以及所述加湿腔连通形成部分环形状,每条所述通道内均设有所述过滤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加湿装置还包括隔板件,所述隔板件与所述壳体间距设置形成两条所述通道,所述隔板件围设形成呈内腔状的所述出风部,所述加湿腔设有与所述出风部连通的缺口,至少部分所述加湿件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件设有形成所述通气孔的通孔;或者,所述隔板件为多个,部分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隔板件之间间距设置形成所述通气孔。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加湿装置,所述新风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
1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配合,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
CN202121553114.0U 2021-07-08 2021-07-08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6048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3114.0U CN216048053U (zh) 2021-07-08 2021-07-08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3114.0U CN216048053U (zh) 2021-07-08 2021-07-08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8053U true CN216048053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3114.0U Active CN216048053U (zh) 2021-07-08 2021-07-08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80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7446A (zh) * 2022-09-27 2022-12-23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7446A (zh) * 2022-09-27 2022-12-23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14501U (zh) 新风机
CN110748972A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6048053U (zh)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WO2023279724A1 (zh) 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湿度调控方法
CN10978070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810879U (zh) 加湿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048054U (zh)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5062445U (zh) 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112161333B (zh) 加湿结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1400064U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1351415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03806U (zh) 一种风机系统、风管机和空调
CN21811990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704879B (zh) 一种空调用加湿装置、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17685410U (zh) 空调器
CN216868674U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217357166U (zh) 空调机组
CN215808894U (zh) 一种加湿空调
CN219103274U (zh) 整体式热泵空调
CN215982849U (zh) 空调器
CN112728646B (zh)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6769595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15336793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215909233U (zh) 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