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3732U -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3732U
CN216033732U CN202122638865.9U CN202122638865U CN216033732U CN 216033732 U CN216033732 U CN 216033732U CN 202122638865 U CN202122638865 U CN 202122638865U CN 216033732 U CN216033732 U CN 216033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rod
chassis
moto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88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李星男
刘畅
袁世杰
付博
张亚军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uz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uz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uz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uz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88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3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3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3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车领域,且公开了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两个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所述承重杆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两个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板和支杆一的设置,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能够在两个弧形板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可以在底盘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车领域,具体为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领域内,已有很多可行的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动力系统(或动力总成)。例如,仅在HEV领域内,HEV动力系统可以被构造用于实现串联、并联、串并联的工作模式。另外,这些模式中有一些可以被构造为根据不同的策略例如电量保持、电量消耗等来工作。
目前,混合动力车许多采用双电机双离合的混合动力结构,此种系统结构提供控制系统很大的运用空间来满足经济性和动力性的需求,但由于电机数量增加,其在工作时相比于单电机结构产生的震动也更明显,安装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容易使得电机上的零件松动,长期受震力的影响,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伴有噪音,影响汽车内部的舒适度,因此设计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两个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所述承重杆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两个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且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所述承重杆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壳体,每组所述壳体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并与支杆一相对应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均为柱型且周向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滑槽,每个所述支杆一远离承重杆的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滑槽内并形成有插接在壳体内且呈柱型的滑块,所述壳体内插设有位于壳体内壁底面与滑块之间的弹簧一,弹簧一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将滑块向上顶升,并通过其自身弹性对震动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活动插接有呈竖直轴向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通过螺纹穿插在滑块上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板,且所述弹簧一的顶端抵触在调节板的底面,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正上方的把手,使得弹簧一的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将弹簧一调节到合适的减震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且两个所述支杆二的底部均插接在行程槽内,使得支杆二能够在承重杆上进行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行程槽内并呈左右轴向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周向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正旋螺纹与反旋螺纹,且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的配合穿插连接在两个支杆二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承重杆并固定连接有六角块,两个支杆二会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使得两个弧形板能够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夹紧或松离汽车电机。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外周侧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套筒,两个所述固定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滑动插接在对应套筒内并形成有用于阻挡固定轴滑出套筒内的限位块,所述套筒内插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抵触在弧形板外周侧,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抵触在限位块上,弹簧二能够根据自身的弹性作用进行相应伸缩从而起到减震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板和支杆一的设置,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由于弧形板与固定轴之间是弹性连接,使电机能够在两个弧形板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由于承重杆与底盘之间是通过支杆一进行弹性连接的,使电机还能够在震动时在底盘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以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和调节板的设置,用手握住把手并转动,即可使螺纹杆通过螺纹的配合在滑块上进行上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板在壳体内进行相应的升降,以起到挤压弹簧一的作用,使得弹簧一的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将弹簧一调节到合适的减震强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的设置,通过扳手扳动六角块进行转动即可使转动杆发生转动,两个支杆二会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使得两个弧形板能够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夹紧或松离汽车电机,以便于对汽车电机进行拆卸和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支杆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杆与转动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与固定轴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底盘;2、承重杆;21、行程槽;3、支杆一;31、滑块;4、支杆二;5、固定轴;51、限位块;6、弧形板;7、移动组件;71、转动杆;72、六角块;8、壳体;9、滑槽;10、弹簧一;11、螺纹杆;12、调节板;13、把手;14、套筒;15、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2,两个承重杆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1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3,承重杆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4,两个支杆二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5,两个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6,且两个弧形板6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承重杆2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4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7,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应的两个弧形板6能够分别将两个汽车电机进行夹紧固定,而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由于弧形板6与固定轴5之间是弹性连接,使电机能够在两个弧形板6之间进行一定的水平方向活动,同时,由于承重杆2与底盘1之间是通过支杆一3进行弹性连接的,使电机还能够在震动时在底盘1上进行一定的竖直方向活动,以使双电机的震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缓冲,起到对底盘1及汽车整体进行减震的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关于支杆一3与底盘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壳体8,每组壳体8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并与支杆一3相对应的壳体8,每个壳体8均为柱型且周向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滑槽9,每个支杆一3远离承重杆2的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滑槽9内并形成有插接在壳体8内且呈柱型的滑块31,壳体8内插设有位于壳体8内壁底面与滑块31之间的弹簧一10,弹簧一10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将滑块31向上顶升,使滑块31与壳体8的内壁顶面相接触,而当电机在运作时产生震动时,承重杆2会带动支杆一3进行相应的上下移动,并使得滑块31在壳体8内往下移动,此时弹簧一10则会跟随震动进行相应的伸缩,并通过其自身弹性对震动进行缓冲。
而另外的,壳体8的活动插接有呈竖直轴向的螺纹杆11,螺纹杆11位于壳体8内的一端通过螺纹穿插在滑块31上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2,且弹簧一10的顶端抵触在调节板12的底面,螺纹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8正上方的把手13,通过这样的设计,用手握住把手13并转动,即可使螺纹杆11通过螺纹的配合在滑块31上进行上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板12在壳体8内进行相应的升降,以起到挤压弹簧一10的作用,使得弹簧一10的弹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将弹簧一10调节到合适的减震强度。
关于支杆二4与承重杆2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承重杆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21,且两个支杆二4的底部均插接在行程槽21内,这样的设计会更加的合理。
为了能够使两个支杆二4能够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组件7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行程槽21内并呈左右轴向的转动杆71,转动杆71的周向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正旋螺纹与反旋螺纹,且转动杆71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的配合穿插连接在两个支杆二4上,转动杆71的一端贯穿承重杆2并固定连接有六角块72,通过扳手扳动六角块72进行转动即可使转动杆71发生转动,而转动杆71在转动时会分别通过正旋螺纹与反旋螺纹的配合带动两个支杆二4进行相应的活动,由于两个支杆二4均是插接在行程槽21内的,使其只能够沿着行程槽2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而不能转动,因此两个支杆二4会随着转动杆71的转动进行相向或相反的移动,使得两个弧形板6能够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夹紧或松离汽车电机,以便于对汽车电机进行拆卸和维护。
优选的,请参阅图5,两个弧形板6的外周侧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套筒14,两个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滑动插接在对应套筒14内并形成有用于阻挡固定轴5滑出套筒14内的限位块51,套筒14内插接有弹簧二15,弹簧二15的一端抵触在弧形板6外周侧,弹簧二15的另一端抵触在限位块51上,这样,当汽车电机震动时,会带动两个弧形板6进行相应的活动,使套筒14会在固定轴5上进行相应的滑动,且弹簧二15能够根据自身的弹性作用进行相应伸缩从而起到减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称并呈水平方向的承重杆(2),两个所述承重杆(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底盘(1)顶部沿竖直方向弹性连接的支杆一(3),所述承重杆(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二(4),两个所述支杆二(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固定轴(5),两个所述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沿水平方向弹性连接有弧形板(6),且两个所述弧形板(6)的内周侧分别抵触在汽车电机的两侧,所述承重杆(2)上设置有用于使两个支杆二(4)进行相向或相反移动的移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壳体(8),每组所述壳体(8)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并与支杆一(3)相对应的壳体(8),每个所述壳体(8)均为柱型且周向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滑槽(9),每个所述支杆一(3)远离承重杆(2)的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滑槽(9)内并形成有插接在壳体(8)内且呈柱型的滑块(31),所述壳体(8)内插设有位于壳体(8)内壁底面与滑块(31)之间的弹簧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活动插接有呈竖直轴向的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位于壳体(8)内的一端通过螺纹穿插在滑块(31)上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2),且所述弹簧一(10)的顶端抵触在调节板(12)的底面,所述螺纹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8)正上方的把手(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21),且两个所述支杆二(4)的底部均插接在行程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7)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行程槽(21)内并呈左右轴向的转动杆(71),所述转动杆(71)的周向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正旋螺纹与反旋螺纹,且所述转动杆(71)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的配合穿插连接在两个支杆二(4)上,所述转动杆(71)的一端贯穿承重杆(2)并固定连接有六角块(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板(6)的外周侧均固定连接有呈左右轴向的套筒(14),两个所述固定轴(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滑动插接在对应套筒(14)内并形成有用于阻挡固定轴(5)滑出套筒(14)内的限位块(51),所述套筒(14)内插接有弹簧二(15),所述弹簧二(15)的一端抵触在弧形板(6)外周侧,所述弹簧二(15)的另一端抵触在限位块(51)上。
CN202122638865.9U 2021-10-29 2021-10-29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Active CN216033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865.9U CN2160337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8865.9U CN2160337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3732U true CN21603373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8865.9U Active CN2160337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3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9475A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冲结构的电机机座
CN109622669B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汽车离合器片压平机
CN216033732U (zh) 双电机双离合混动动力装置
CN207616304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12366885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变矩电机结构
CN22019904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板
CN211421996U (zh) 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抗震结构
CN112454049A (zh) 一种轿车制动盘生产用毛刺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05006B (zh) 一种新能源四驱车用减震底盘
CN218408480U (zh) 一种自动换挡机构
CN215284252U (zh) 一种可调式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减震底座结构
CN214534232U (zh) 一种客车用发动机减震装置
CN220740089U (zh) 一种可调节车桥轴承用压装装置
CN216422282U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端盖固定夹具
CN221003072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
CN216578874U (zh) 一种多功能弹性筑块挤压成型装置
CN215204690U (zh) 一种特种作业车辆及其收纳固定结构
CN219087475U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通用安装设备
CN220298310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快速安装装置
CN216242039U (zh) 电动车减震弹簧总成
CN221735322U (zh) 一种汽车衬套压装装置
CN217195245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汽车维修用工具箱
CN2142481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215747612U (zh) 一种带ccd的识别取料组装设备
CN215553889U (zh) 一种三轮电动车后桥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