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1182U -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1182U
CN216021182U CN202122230702.7U CN202122230702U CN216021182U CN 216021182 U CN216021182 U CN 216021182U CN 202122230702 U CN202122230702 U CN 202122230702U CN 216021182 U CN216021182 U CN 216021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support column
reamer
handle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07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勤光
赵海
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yu Qing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oyu Qing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yu Qing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oyu Qing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07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1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1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1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在组合使用该手柄的前提下实现对镜下扩孔钻方向、深度和位置等方面导航的同时,提高内窥镜直视观察的范围及清晰度,实现保护内窥镜使用安全与满足扩孔钻工作深度即时准确调整的设计目的。变距手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基部和支撑柱,基部和支撑柱均设置有植入孔,基部和支撑柱的植入孔相连通且两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在基部上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旋转部,旋转部的底面与支撑柱的顶面保持一定的间隙;旋转部的前端设置有钩状的弯曲部,弯曲部内径所在圆的半径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的半径相同;当旋转部的弯曲部旋转至支撑柱的垂向上方时,弯曲部内径所在圆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相重合。

Description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内窥镜实施直视导航手术的调高手柄及组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内窥镜开展脊柱手术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应用。现有的脊柱病变开放手术,因其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等原因尚有诸多技术课题需要创新和完善。
国内脊柱内窥镜治疗从2016年起引入交流电磁导航技术,在导航引导下开展脊柱内镜手术能够显著地降低医生学习曲线和增加手术安全。
将电磁导航传感器植入到脊柱内窥镜灌注通道内部时,脊柱内窥镜先与传感器形成一体,再将脊柱内窥镜套入扩孔钻内使得扩孔钻又与内窥镜形成一个整体。当通过传感器对病灶组织进行定位后,内窥镜及扩孔钻位置就会被相应地确定。随着扩孔钻不断地进入骨性组织,含传感器的内窥镜与其同步深入从而实现了对扩孔钻的导航。
由于内窥镜导入的深度是有限的,若内窥镜离病灶组织太远则无法实现镜下直视观察,若内窥镜太过于靠近病灶组织既无法起到直视效果、甚至还会触碰骨性组织而造成内窥镜的损坏。另外,病灶骨性组织往往需要切除超过10mm甚至更深的部分,扩孔钻需要具备根据病灶组织距离与位置而调节实施全面观察的能力,即需要能够随机即时地调整扩孔钻连同内窥镜的导入深度,即调整扩孔钻垂向高度的问题。
有借鉴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述的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基于对镜下扩孔钻进行导航的过程中可调节改变导入深度的手柄,在组合使用该手柄的前提下实现对镜下扩孔钻方向、深度和位置等方面导航的同时,提高内窥镜直视观察的范围及清晰度,实现保护内窥镜使用安全与满足扩孔钻工作深度即时准确调整的设计目的。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变距手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基部和支撑柱,基部和支撑柱均设置有植入孔,基部和支撑柱的植入孔相连通且两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在基部上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旋转部,旋转部的底面与支撑柱的顶面保持一定的间隙;旋转部的前端设置有钩状的弯曲部,弯曲部内径所在圆的半径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的半径相同;当旋转部的弯曲部旋转至支撑柱的垂向上方时,弯曲部内径所在圆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相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旋转部的弯曲部的底面边缘、支撑柱的顶面边缘均设置有环形的倒边。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基部上设置有数个手环,手环沿基部的垂向中心线对称地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变距手柄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本申请同时提出下述内窥镜组件,即包括内窥镜、以及包括有导航主机、传感器、内窥镜、扩孔钻、以及上述结构设计的变距手柄;连接导航主机的传感器植入内窥镜的灌注通道内,内窥镜套入扩孔钻中,在扩孔钻的外径套装变距手柄。
综上内容,所述的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提出的变距手柄具有特殊设计的基部与可调高旋转支撑部,能够针对镜下扩孔钻进行导航的同时实现扩孔钻导入深度的即时调节,从而有效地提高内窥镜直视性能,在保证内窥镜使用安全的同时,满足扩孔钻工作深度的调节需求,手术效率极高。
2、所述的变距手柄能够兼顾解决扩孔钻离病灶组织太远或太近而无法清晰直视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内窥镜直视下的观察清晰度,有助于医生灵活地操控内窥镜而缩短观察与治疗的时间。
3、通过导入深度的调节,有效地防止内窥镜太过于靠近而触碰骨性组织,避免损坏内窥镜。
4、本申请解决了电磁导航下实现导航及可视的双重效果,有利于发挥医生自身的特点与技能,手术成功率较高。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申请的设计方案。
图1是导航主机连接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3是扩孔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4-1和图4-2是变距手柄不同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手柄与扩孔钻的组合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手柄进行内窥镜高度调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能够由以下描述得出,在所述描述中参照附图详细阐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合应用于脊柱手术治疗的内窥镜组件,包括有导航主机1、传感器2、内窥镜3、扩孔钻4和变距手柄5。
其中,连接导航主机1的传感器2植入内窥镜3的灌注通道内,内窥镜3套入扩孔钻4中,在扩孔钻4的外径套装变距手柄5。由传感器2向导航主机传送交流电信号以形成人体内部病灶处的交流电磁影像,在导航引导与镜下直视条件下开展脊柱内镜手术。
在扩孔钻4不断进入与退出骨性组织的过程中,变距手柄5不仅提供导入轨迹支撑,而且能够起到即时调节与限定扩孔钻4导入深度的作用。
在图2中,g为内窥镜3的镜身,h为内窥镜3的把手,镜身g的外径通常比把手h的小。
如图4-1和图4-2所示,所述的变距手柄5具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部51和支撑柱52,基部51和支撑柱52均设置有容纳扩孔钻4并允许扩孔钻4通过的植入孔53;
其中,基部51和支撑柱52的植入孔53相连通且两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在基部51上设置有通过转轴54转动连接的旋转部55,旋转部55的底面与支撑柱52的顶面保持一定的间隙;
进一步地,旋转部55的前端设置有钩状的弯曲部56,弯曲部56内径所在圆的半径与支撑柱52的植入孔53的半径相同;
而且,当旋转部55的弯曲部56旋转至支撑柱52的垂向上方时,弯曲部56内径所在圆与支撑柱52的植入孔53相重合。
通过上述结构的创新设计,当扩孔钻4植入变距手柄5时,即扩孔钻4依次地插入支撑柱52、基部51的植入孔53中,在电磁导航引导与镜下直视下,扩孔钻4带动传感器2和内窥镜3一起进入或退出骨性组织。
在初始植入时,旋转部55旋转至支撑柱52一侧而不与扩孔钻4接触,医生可以握住变距手柄5的基部51不断地调节扩孔钻4的深度,扩孔钻4顶部的环台41支撑于支撑柱52的顶面而垂向限位静止。
当需将扩孔钻4从病灶组织退出一定深度,以保证内窥镜3的直视距离与角度而提高医生观察的清晰度和视解范围时,是将扩孔钻4沿植入孔53上提一定距离,然后转动所述的旋转部55使之弯曲部56旋转至支撑柱52的垂向上方,扩孔钻4顶部的环台41可落于弯曲部56的顶面而再次垂向限位静止。借此操作,扩孔钻4向上变距调节,相应地增加或改变医生使用内窥镜3的观察距离。
进一步地,为提高旋转部55的弯曲部56旋转过程中的顺滑无阻碍性能,弯曲部56的底面边缘、支撑柱52的顶面边缘均设置有环形的倒边57。
为提高医生握持变距手柄5的稳定性和便于操作,可在基部51上设置有手环58。进一步地,手环58设计有3个,而且3个手环58沿基部51的垂向中心线对称地均匀分布,以利于医生在任意手持角度下通过拨转任意一个手环58,即可操控扩孔钻4植入的角度与深度。
如图5至图7所示,组合应用上述内窥镜组件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过程如下:
将连接导航主机1的传感器2植入内窥镜3的灌注通道内,内窥镜3套入扩孔钻4中,在扩孔钻4的外径套装变距手柄5。
通过传感器2定位后,内窥镜3和扩孔钻4的位置均可被确定,随着扩孔钻4不断地进入骨性组织,连同传感器2和内窥镜3同步地导入而实现对扩孔钻4的导航。
若内窥镜3离骨质太远就无法起到直视的作用,但当扩孔钻4进入一定骨质深度后,内窥镜3存在顶上骨质的可能,此时就应将内窥镜3向上退出部分高度以保证组合器械的整体安全性。
需要对内窥镜3的导入深度进行调节,以避免离病灶组织太远或太近,则上述变距手柄5的组合使用可以始终调节或保持扩孔钻4直视病灶组织的有效距离范围。
具体地,先将旋转部55拨转至一侧,以允许内窥镜3、扩孔钻4和传感器2整体地通过并植入人体;当需要将内窥镜3回退一段距离以能够清晰地直视时,可将扩孔钻4退出一段距离,拨动旋转部55以垂向叠加至支撑柱52的上方,此时扩孔钻4顶部的环台41可落于弯曲部56的顶部,这就相当于关闭了高度调整开关,此时导航方向与植入深度均调节合适、相应地内窥镜3也不致于太过于靠近病灶组织而无法清晰地直视,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触碰骨性组织和造成内窥镜的损坏。
基于上述组合使用的内窥镜组件,在内窥镜直视条件下,医生可根据病灶情况进行相应地处理,能够由医生控制处理程度而显著地降低试用难度,增加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内容,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仅是优选方案。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据此得到启示,而直接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其他替代结构,均应属于本申请所述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变距手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基部和支撑柱,基部和支撑柱均设置有植入孔,基部和支撑柱的植入孔相连通且两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在基部上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旋转部,旋转部的底面与支撑柱的顶面保持一定的间隙;
旋转部的前端设置有钩状的弯曲部,弯曲部内径所在圆的半径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的半径相同;当旋转部的弯曲部旋转至支撑柱的垂向上方时,弯曲部内径所在圆与支撑柱的植入孔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部的弯曲部的底面边缘、支撑柱的顶面边缘均设置有环形的倒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部上设置有数个手环,手环沿基部的垂向中心线对称地均匀分布。
4.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变距手柄的内窥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以及包括有导航主机、传感器、内窥镜、扩孔钻、以及上述结构设计的变距手柄;
连接导航主机的传感器植入内窥镜的灌注通道内,内窥镜套入扩孔钻中,在扩孔钻的外径套装变距手柄。
CN202122230702.7U 2021-09-15 2021-09-15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Active CN216021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0702.7U CN21602118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0702.7U CN21602118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1182U true CN21602118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0702.7U Active CN21602118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1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3607B2 (en) Flexible surgical device for tissue removal
JP5249229B2 (ja) 低侵襲開創器および使用方法
JP4223812B2 (ja) 経皮的外科手術用装置及び方法
JP4276248B2 (ja) 経皮的脊柱外科手術に使用される装置
US10869657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systems and illuminated cannulae
KR102056153B1 (ko) 양방향 척추 내시경 수술용 시스장치
US8409194B1 (en) RF intervertebral disc surgical system
JP2009500143A (ja) 手術用アクセス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使用方法
KR20180027540A (ko) 척추 수술을 위한 향상된 경막외 접근을 위한 경피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224379A (zh) 一种神经外科固定器
CN216021182U (zh) 变距手柄及应用该手柄的内窥镜组件
CN113907859A (zh) 一种骶髂关节螺钉导航辅助置钉装置
US20220346808A1 (en) Lateral sleeve pipe drill and operating method
US11759233B2 (en) Optical cannula
CN210019457U (zh)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
CN212816454U (zh) 椎间孔镜手术定位装置
CN209863986U (zh) 一种经皮椎间孔镜导针固定装置
CN111202567A (zh) 一种可调节脊柱微创皮内定位装置
CN209966539U (zh) 环骨盆、髋臼微创螺钉通道建立的微调工作套筒
CN214511225U (zh) 用于脊柱手术的治疗装置
CN216675885U (zh) 一种骶髂关节螺钉导航辅助置钉装置
JP3237462U (ja) 片手で操作できるネフロスコープ
CN217090877U (zh) 一种脊柱外科用椎弓根开口器
CN106137282A (zh) 一种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平台
Froimson et al. Specialized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