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0703U -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0703U
CN216010703U CN202122278699.6U CN202122278699U CN216010703U CN 216010703 U CN216010703 U CN 216010703U CN 202122278699 U CN202122278699 U CN 202122278699U CN 216010703 U CN216010703 U CN 216010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light
total reflection
auxiliary lamp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86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迎双
刘倩
江中华
康小虎
罗思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86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0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0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0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包括光源;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聚光器,聚光器的形状为条形;聚光器包括沿聚光器的厚度方向相接的前部与后部,且前部的前端面设置有波浪状花纹;后部包括全反射光学透镜,且全反射光学透镜具有弧形面;光源面向后部的后端面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全反射光学透镜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发生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全反射光线呈水平方向传播,经过前部,且前部的前端面设置的波浪状花纹将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向前传输的光线照射到路面上。由此,条形的聚光器不但节省了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安装空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确保了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具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车辆弯道辅助照明灯的设计,均采用的是反射式光学系统,比如,反光碗形状的光学系统,将卤灯设置于碗状结构的凹陷部内,卤灯发出的光在照射到反光碗的内侧壁之后,被反射出去,形成良好的照明效果。
但是,现有的反光碗形状的弯道辅助照明系统,反光碗的体积比较大,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并且,造型普通,不具有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光碗形状的弯道辅助照明系统,反光碗的体积比较大,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并且,造型普通,不具有美观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包括光源。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聚光器,聚光器的形状为条形;聚光器包括沿聚光器的厚度方向相接的前部与后部,且前部的前端面设置有波浪状花纹;后部包括全反射光学透镜,且全反射光学透镜具有弧形面;光源面向后部的后端面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全反射光学透镜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发生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全反射光线呈水平方向传播,经过前部,且前部的前端面设置的波浪状花纹将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向前传输的折射光线照射到路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光器设计成条形状,在保证照明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前照辅助灯占用的车灯空间。并且,聚光器后部的全反射光学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收集和准直效果,并能将进入聚光器的光线完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不会造成光线的散失。而且,经过全反射光学透镜反射的光线不需要再经过其他路径的反射,能够直接照射到聚光器的前端面的波浪状花纹处进行折射,减少了光线的散失。进一步通过波浪状花纹面将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多条折射光线,扩大了光线的照射范围,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本实用新型条形的聚光器,在减小车辆前照辅助灯安装体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对光线收集和准直,还能保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少的反射次数,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聚光器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与聚光器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接;并且,在聚光器的长度方向上,从聚光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上侧面与下侧面逐渐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聚光器的一端的宽度为11mm,另一端的宽度为3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光器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值为35mm,能够保证聚光器具有比较小的宽度,减小了安装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前部的前端面与后部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沿聚光器长度方向是变化的;其中,自一端至中部,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平缓增加,自中部至另一端,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急剧减小;并且,在另一端前端面与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规则的聚光器形状能够更好地贴合车辆前大灯安装辅助灯的位置,在使辅助灯的照明效果良好的同时,还能减小聚光器的安装体积,而且,也能使聚光器具有良好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聚光器设置有多个连接耳,多个连接耳设置于后部且沿聚光器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多个连接耳间隔设置于聚光器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其中,每个连接耳上均设置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光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设计成沿聚光器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耳结构,结构简单,易于设置,连接耳也便于聚光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置有多个连接部,散热器通过多个连接部与聚光器的连接耳以及车体前照灯固定连接;并且,光源设置于散热器与聚光器之间,并与散热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照辅助灯中的散热器,设置于光源的后方,能够保证全部的热量都通过散热器排出,不会积蓄热量,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延长了车辆的前照辅助灯的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第一饰圈和第二饰圈;其中,第一饰圈套设于聚光器周侧且与散热器固定连接,第二饰圈覆盖在前端面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饰圈和第二饰圈能够对聚光器的安装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使整个车辆前照辅助灯具有良好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散热器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第一饰圈的材料为黑色聚碳酸酯材料,第二饰圈的材料为透明聚碳酸酯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聚光器的后部包括沿聚光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3个全反射光学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聚光器的材料为透明光学聚碳酸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聚光器设计成条形状,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前照辅助灯占用的车灯空间。并且,聚光器后部的全反射光学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收集和准直效果,并能将进入聚光器的光线完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不会造成光线的散失。而且,经过全反射光学透镜反射的光线不需要再经过其他路径的反射,能够直接照射到聚光器的前端面的波浪状花纹处进行折射,减少了光线的散失。并且,通过波浪状花纹面将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多条折射光线,扩大了光线的照射范围,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本实用新型条形的聚光器,在减小车辆前照辅助灯安装体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对光线收集和准直,还能保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少的反射次数,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光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光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在近光模式下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
图7是传统的反射式前照辅助灯在近光模式下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源;
110:LED灯珠;
200:聚光器;
210:前部;
211:前端面;
220:后部;
221:后端面;222:全反射光学透镜;
230:上侧面;
240:下侧面;
250:连接耳;
251:通孔;
300:散热器;
310:连接部;
400:第一饰圈;
500:第二饰圈;
1:光线;
2:全反射光线;
3:折射光线;
L:长度方向;
H:厚度方向;
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反光碗形状的弯道辅助照明系统,反光碗的体积比较大,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并且,造型普通,不具有美观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该辅助灯具有较小的安装体积,并且,造型特殊,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具有光源100。具体地,光源100可以为LED线路板,在LED线路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LED灯珠,LED灯珠需要的电源电压比较低,并且消耗较少的能量便能够发出照明需要的亮度,能够为车辆的辅助灯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如图1-图2所示的聚光器200,聚光器200的形状为条形。更进一步地,该条形为窄条形。
具体地,如图1所示,聚光器200包括沿聚光器200的厚度方向(图中H方向)相接的前部210和后部220。其中,H指的是聚光器200的厚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聚光器200的前部210与后部220是相对的,聚光器200是一体成型的厚壁件,这里将聚光器200分为前部210与后部220,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聚光器200的结构。
前部210的前端面211设置有波浪状花纹,后部220包括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具有图1中所示的弧形面。并且,光源100面向后部220的后端面221设置。具体地,当光源100为LED线路板时,如图1所示,LED线路板上安装LED灯珠110的一侧朝向聚光器200设置的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并且,LED灯珠110在LED线路板上的具体粘贴位置与聚光器200的后部220上设置的全反射光学透镜222之间的距离有关。也就是说,当LED线路板在聚光器200的后部220处完成安装时,只在聚光器200的全反射光学透镜222的后端面221处,LED线路板上对应设置有LED灯珠110,LED线路板上的其他位置并没有LED灯珠110。
需要说明的是,聚光器200的前端面211处的波浪状花纹,可以为竖条状的波浪状花纹,也可以为玉米粒状的波浪状花纹,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即图1中LED灯珠110发出的光线)在聚光器200中的具体传播路线为:LED灯珠110发出光线1,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对光线1进行收集和准直,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对光线1具有良好的收集和准直作用。全反射光学透镜222收集的光线1,进入全反射光学透镜222的弧形面,在弧形面处发生全反射,形成的全反射光线2呈水平方向传播。这里的水平方向具体指的是聚光器200在安装到车辆之后,全反射光线2的传播方向。全反射光线2从弧形面直接传播到聚光器200的前部210的前端面211处。前端面211处设置的波浪状花纹,能够对全反射光线2进行折射,而且,波浪状花纹形状的前端面211能够对同一束全反射光线2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因此,同一束全反射光线2经过前端面211的折射之后,能够产生向不同方向传输的折射光线3,折射光线3向前传输照射到路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光器200设计成条形状,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前照辅助灯占用的车灯空间。并且,聚光器200后部220的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对光源100发出的光线1具有良好的收集和准直效果,并能将进入聚光器200的光线1完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2,不会造成光线的散失。而且,经过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反射的光线不需要再经过其他路径的反射,能够直接照射到聚光器200的前端面211的波浪状花纹处进行折射,减少了光线的散失。并且,通过波浪状花纹面将全反射光线2进行折射,形成多条折射光线3,扩大了光线的照射范围,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本实用新型条形的聚光器200,在减小车辆前照辅助灯安装体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对光线收集和准直,还能保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少的反射次数,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聚光器2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面230和下侧面240,上侧面230和下侧面240均与聚光器200的前端面211和后端面221相接,并且,在聚光器200的长度方向L上,从聚光器200的一端至另一端上侧面230与下侧面240逐渐远离。
需要说明的是,聚光器200的一端指的是图2所示的聚光器200的左端,聚光器200的另一端指的是图2所示的聚光器200的右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聚光器200的一端即图2中聚光器200的左端的宽度为11mm,聚光器200的另一端即图2中聚光器200的右端的宽度为35mm。图2中的W为聚光器200的宽度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光器200在宽度方向W上的最大值为35mm,能够保证聚光器200具有比较小的宽度,减小了安装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前部210的前端面211与后部220的后端面221之间的距离沿聚光器200长度方向L是变化的;其中,自一端即图1所示的聚光器200的右端,至中部前端面211与后端面221之间的距离平缓增加,自中部至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聚光器200的左侧,前端面211与后端面221之间的距离急剧减小;并且,在另一端前端面211与后端面221在同一平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规则形状的聚光器200能够更好地贴合车辆前大灯安装辅助灯的位置,在使辅助灯的照明效果良好的同时,还能减小辅助灯的安装体积。而且,也能使辅助灯具有良好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聚光器200设置有多个连接耳250,多个连接耳250设置于后部220且沿聚光器200的宽度方向W延伸;并且多个连接耳250间隔设置于聚光器200的上侧面230和下侧面240;其中,每个连接耳250上均设置有通孔25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光器20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设计成沿聚光器200宽度方向W延伸的连接耳250,结构简单,易于设置,通孔251也便于聚光器20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耳250是聚光器200与前照辅助灯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的,因此,连接耳250的形状可以如以上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为其他便于与前照辅助灯的其他部件相配合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聚光器200的后部220包括沿聚光器200的长度方向L依次设置的3个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当然,全反射光学透镜22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比如2个、4个、5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照明需求来设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聚光器200的材料为透明光学聚碳酸酯材料。
透明光学聚碳酸酯材料,能够保证聚光器200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聚光器200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的透明光学材料,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聚光器200的作用效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聚光器200的形状,是根据车辆前大灯的具体形状设置的。具体地,以上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聚光器200,在第三代MG6车型前照灯弯道辅助照明灯中已经广泛应用。
当然,不同的车型,其对应的车辆前大灯的形状与辅助灯的具体安装空间也并不完全一样,聚光器200的形状则会根据实际的车辆前大灯的形状与辅助灯的具体安装空间来设置。其具体的形状可以与以上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聚光器200的形状不同。但是,为了减少安装空间,聚光器200的大体形状还是为条形的,并且在后部220具有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前部210的前端面211处设置有花纹面,使安装有聚光器200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当然,全反射光学透镜222的数量也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并不仅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中提供的3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前照辅助灯还包括散热器300,散热器300设置有多个连接部310,散热器300通过多个连接部310与聚光器200的连接耳250以及车体前照灯固定连接;并且,光源100设置于散热器300与聚光器200之间,并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照辅助灯中的散热器300,设置于光源100的后方,能够保证全部的热量都通过散热器300排出,不会积蓄热量,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提高了车辆的前照辅助灯的寿命。
具体地,可以在连接部310上设置与连接耳250相对应的开孔,在聚光器200与散热器300连接的时候,通过在连接耳250上的通孔251与其对应的连接部310的开孔中设置螺栓,将聚光器200与散热器30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300的连接部310上也应该设置有与车辆前大灯连接的结构,可以为开孔,通过螺钉或螺栓将散热器300与车辆前大灯连接,也可以为其他的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将散热器300与车辆前大灯连接起来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而且,为了便于给光源100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将光源100直接与散热器300进行连接,具体地,光源100可以为LED线路板,此时在LED线路板上开设小孔,在散热器300对应安装LED线路板的位置设置与LED线路板的小孔匹配的凸起,将凸起插入LED线路板的小孔中,固定LED线路板。也可以在散热器300上开设小孔,通过螺钉将LED线路板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也可以在散热器300安装LED线路板的一侧开设卡槽,卡槽的形状与LED线路板匹配,将LED线路板插入卡槽,使LED线路板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
当然,光源10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发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光部件,来设置光源100与散热器300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饰圈400和第二饰圈500;其中,第一饰圈400套设于聚光器200周侧且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第二饰圈500覆盖在前端面211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饰圈400和第二饰圈500能够对聚光器200的安装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使整个车辆前照辅助灯具有良好的外观。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饰圈400设置有翻边,在翻边上开设圆孔,通过圆孔将第一饰圈400与散热器300的连接部310连接即可。第一饰圈400与第二饰圈500的形状与聚光器200的形状相匹配,当由于车型的改变,聚光器200对应的形状改变后,第一饰圈400与第二饰圈500的形状也会相应的改变,并不一定是图3-图4中所示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器300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第一饰圈400的材料为黑色聚碳酸酯材料,第二饰圈500的材料为透明聚碳酸酯材料。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方式提供的包括光源100、聚光器200、散热器300、第一饰圈400与第二饰圈500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安装过程为:将光源100先固定安装在散热器300上,然后将聚光器200放置于光源100远离散热器300的一侧,即光源100发光的一侧,然后将聚光器200与散热器300通过连接耳250与连接部310连接起来,然后将第二饰圈500覆盖于聚光器200的花纹面,再将第一饰圈400套设于聚光器200周侧,并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起来,第二饰圈500在第一饰圈400的压贴力之下,固定的覆盖在聚光器200表面上。最后将安装好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通过散热器300固定安装于车辆前大灯安装辅助灯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在安装第一饰圈400与第二饰圈500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第二饰圈500先压入第一饰圈400的开口中,然后再将第一饰圈400套设在聚光器200上,并将第一饰圈400与散热器3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将聚光器200设计成条形状,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前照辅助灯占用的车灯空间。并且,聚光器200后部220的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对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收集和准直效果,并能将进入聚光器200的光线完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2,不会造成光线的散失。而且,经过全反射光学透镜222反射的光线不需要再经过其他路径的反射,能够直接照射到聚光器200的前端面211的波浪状花纹处进行折射,减少了光线的散失。并且,通过花纹面将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多条折射光线,扩大了光线的照射范围,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本实用新型条形的聚光器200,在减小车辆前照辅助灯安装体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对光线收集和准直,还能保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少的反射次数,保证了照射到路面上的光线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如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在近光模式下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与常规的反射式辅助灯在近光模式下的路面照射模拟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采用了条形的聚光器200减小了辅助灯的安装空间之后,其照明亮度与照明覆盖范围与常规反射式辅助灯的照明亮度与照明覆盖范围大体相同,实现了与常规反射式辅助灯同样的光学效果。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包括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聚光器,所述聚光器的形状为条形;所述聚光器包括沿所述聚光器的厚度方向相接的前部与后部,且所述前部的前端面设置有波浪状花纹;所述后部包括全反射光学透镜,且所述全反射光学透镜具有弧形面;
所述光源面向所述后部的后端面设置;
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全反射光学透镜的所述弧形面,在所述弧形面上发生全反射,形成全反射光线;所述全反射光线呈水平方向传播,经过所述前部,且所述前部的所述前端面设置的所述波浪状花纹将所述全反射光线进行折射,形成向前传输的折射光线照射到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均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相接;并且,
在所述聚光器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聚光器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所述上侧面与所述下侧面逐渐远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一端的宽度为11mm,所述另一端的宽度为3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后部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聚光器长度方向是变化的;其中,
自所述一端至中部,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平缓增加,自所述中部至所述另一端,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急剧减小;并且,在所述另一端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设置有多个连接耳,多个所述连接耳设置于所述后部且沿所述聚光器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多个所述连接耳间隔设置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其中,
每个所述连接耳上均设置有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辅助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多个连接部,所述散热器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连接耳以及车体前照灯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聚光器之间,并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前照辅助灯还包括第一饰圈和第二饰圈;其中,
所述第一饰圈套设于所述聚光器周侧且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饰圈覆盖在所述前端面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所述第一饰圈的材料为黑色聚碳酸酯材料,所述第二饰圈的材料为透明聚碳酸酯材料。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后部包括沿所述聚光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3个所述全反射光学透镜。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前照辅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的材料为透明光学聚碳酸酯材料。
CN202122278699.6U 2021-09-18 2021-09-18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Active CN216010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8699.6U CN216010703U (zh) 2021-09-18 2021-09-18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8699.6U CN216010703U (zh) 2021-09-18 2021-09-18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0703U true CN216010703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3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8699.6U Active CN216010703U (zh) 2021-09-18 2021-09-18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0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3209B2 (ja) 灯具
CN210219602U (zh)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辆
US20060285348A1 (en) Vehicular light assembly
CN210069733U (zh) 一种用于车灯的光学系统及一种尾灯
CN210069734U (zh) 一种用于车灯的光学系统及一种尾灯
US10612743B2 (en) Vehicle lamp
RU2613197C2 (ru) Блок освещени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7513665B2 (en) Headlamp module and headlamp assembly with internally reflecting translucent member
CN112752925A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CN216010703U (zh) 汽车用前照辅助灯
WO2020244080A1 (zh)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
JP4898557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13542357U (zh) 一种车辆大灯双光照明装置
CN213237374U (zh) 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货车组合前灯
CN112902099A (zh) 一种具有弯道照明功能的车灯
KR102002029B1 (ko) 차량용 램프
JP4300941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20749900U (zh) 利用多光源共入光面避免离焦的车灯结构
CN2477943Y (zh) 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CN216383992U (zh) 侧向反光杯系统
KR20030016948A (ko) 간접 조명방식의 차량용 램프
CN214306916U (zh) 一种具有弯道照明功能的车灯
CN215636782U (zh) 一种阅读灯具及其车辆
CN220338283U (zh) 车辆用灯具
CN213542367U (zh) 一种车辆大灯双光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