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8426U - 一种螺旋基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基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8426U
CN216008426U CN202021582676.3U CN202021582676U CN216008426U CN 216008426 U CN216008426 U CN 216008426U CN 202021582676 U CN202021582676 U CN 202021582676U CN 216008426 U CN216008426 U CN 216008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ll
straight
spring
pi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26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agitar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826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8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8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8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基桩,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粗杆、凹槽、方块、直板和弹簧,所述粗杆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粗杆的正面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方块的外部滑动卡接,所述方块的左右两侧均与直板的内侧相固接。通过缓冲机构弹簧自身弹力对横板和方架提供缓冲弹力,减少碰撞负荷,降低了消耗,减少维修次数,降低了成本,同时缓冲机构降低碰撞负荷也降低了噪音声音,保证了周围工人正常工作,提高了实用性,通过控制机构和卡接机构的配合控制直板与长杆实现两边固定形式,改变原有的通口固定,防止了打孔时泥土进入,方便清理,保证了连接稳定,保证了打孔,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基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基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基桩。
背景技术
螺旋基桩使在建筑工地现场打孔进行浇铸的打孔设备,例如专利号为“201920153446.6”的一种螺旋基桩包括基桩柱,所述的基桩柱表面带有螺纹不产生噪音,也减轻了对基桩的损伤。
现有的螺旋基桩横板和方架的连接在工作中磕碰严重,损耗较大,需要经常维修更换,增加了成本,并且磕碰声音较大,形成噪音,影响周围工人工作,降低了实用性,同时原有的连接长杆顶部为通口,在打孔时,容易进入泥土,不方便清理,影响连接稳定,容易造成打孔倾斜,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基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螺旋基桩横板和方架的连接在工作中磕碰严重,损耗较大,需要经常维修更换,增加了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基桩,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粗杆、凹槽、方块、直板一和弹簧;
所述粗杆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粗杆的正面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方块的外部滑动卡接,所述方块的左右两侧均与直板一的内侧相固接,两个所述直板一的顶部均与弹簧的底部相固接。减缓方架受到的冲击力。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顶部固接有方架,所述方架的内壁左右两侧下方均加工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分别与两个直板一的外侧滑动卡接。直板一受力通过第二滑槽的内壁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直板一、弹簧和方架组成伸缩机构。直板一受力移动后通过弹簧进行回弹。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内部均安装有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栓、短板和圆板;
所述螺栓的外壁与立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右侧与短板的左侧转动相连,所述短板的正面与圆板的内壁转动相连。螺纹杆受力通过立板内壁左右转动。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底部固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接机构;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直板二、斜板、薄板和第一滑槽;
所述直板二的外壁与圆筒的左侧间隙配合,所述直板二的正面左侧与斜板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斜板的正面与薄板的左侧转动相连,所述薄板的右侧与圆筒的左侧相固接,所述斜板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与圆板的外壁滑动卡接。便于固定长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圆板组成滑动卡接。圆板受力在第一滑槽的内壁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直板二的右侧插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外壁上方与圆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相贴合。长杆与横板贴合,方便支撑便于连接。
优选的,所述长杆的外壁固接有螺旋叶。螺旋叶方便长杆钻入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螺旋基桩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通过缓冲机构弹簧自身弹力对横板和方架提供缓冲弹力,减少碰撞负荷,降低了消耗,减少维修次数,降低了成本。
同时缓冲机构降低碰撞负荷也降低了噪音声音,保证了周围工人正常工作,提高了实用性。
通过控制机构和卡接机构的配合控制直板二与长杆实现两边固定形式,改变原有的通口固定,防止了打孔时泥土进入,方便清理,保证了连接稳定,保证了打孔,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板、粗杆和凹槽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凹槽、方块和直一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螺栓、短板和圆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板,2、缓冲机构,201、粗杆,202、凹槽,203、方块,204、直板一,205、弹簧,3、控制机构,301、螺栓,302、短板,303、圆板,4、卡接机构,401、直板二,402、斜板,403、薄板,404、第一滑槽,5、方架,6、第二滑槽,7、长杆,8、圆筒,9、立板,10、螺旋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基桩,包括横板1,横板1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机构2,缓冲机构2包括粗杆201、凹槽202、方块203、直板一204和弹簧205,粗杆201的底部与横板1的顶部相固接,粗杆201的正面加工有凹槽202,凹槽202的内壁与方块203的外部滑动卡接,方块203受力通过凹槽202的内壁上下滑动,方块203的左右两侧均与直板一204的内侧相固接,两个直板一204的顶部均与弹簧205的底部相固接。
弹簧205的顶部固接有方架5,方架5的内壁左右两侧下方均加工第二滑槽6,两个第二滑槽6的内侧分别与两个直板一204的外侧滑动卡接,直板一204受力通过第二滑槽6的内壁上下滑动,直板一204、弹簧205和方架5组成伸缩机构,直板一204受力移动后通过弹簧205进行回弹,横板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立板9,两个立板9的内部均安装有控制机构3,控制机构3包括螺栓301、短板302和圆板303,螺栓301的外壁与立板9的内壁螺纹连接,螺栓301的右侧与短板302的左侧转动相连,螺栓301受力通过短板302左侧的轴承进行转动,短板302的正面与圆板303的内壁转动相连,圆板303受力通过短板302的正面销轴进行转动,横板1的底部固接有圆筒8,圆筒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接机构4,卡接机构4包括直板二401、斜板402、薄板403和第一滑槽404,直板二401的外壁与圆筒8的左侧间隙配合,直板二401受力通过圆筒8左右移动,直板二401的正面左侧与斜板402的底部转动相连,斜板402受力通过直板二401左侧的销轴进行转动,斜板402的正面与薄板403的左侧转动相连,薄板403的右侧与圆筒8的左侧相固接,斜板402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滑槽404,第一滑槽404的内壁与圆板303的外壁滑动卡接,第一滑槽404和圆板303组成滑动卡接,圆板303受力通过第一滑槽404的内壁上下滑动,直板二401的右侧插接有长杆7,长杆7的外壁上方与圆筒8的内壁间隙配合,长杆7的顶部与横板1的底部相贴合,长杆7的外壁固接有螺旋叶10。
本实例中,在使用该基柱时,向内侧转动两侧螺栓301进而带动短板302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圆板303在第一滑槽404的内壁上下移动,进而使斜板402向内侧转动,转动的斜板402带动直板二401通过圆筒8向外侧移动,然后将长杆7上方插入圆筒8的内部,与圆筒8的内壁顶部相抵紧,然后向外侧转动螺栓301,进而拉动短板302向外侧移动,移动的短板302带动圆板303在第一滑槽404内壁向下移动,从而使斜板402向内侧转动,从而推动直板二401向内侧移动,从而与长杆7外壁上方两侧的槽口相插接,将长杆7进行固定,在外界设备控制方架5转动,转动的方架5带动底部长杆7转动,进而带动外壁的螺旋叶10对地面进行钻孔,长杆7转动时会发生振动,弹簧205受力压缩,使直板二401在第二滑槽6的内壁上下移动,随后弹簧205提供弹力,使直板二401向下回弹,进而将振动缓冲,减少方架5和横板1碰撞的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螺旋基桩,包括横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的顶部安装有缓冲机构(2);
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粗杆(201)、凹槽(202)、方块(203)、直板一(204)和弹簧(205);
所述粗杆(201)的底部与横板(1)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粗杆(201)的正面加工有凹槽(202),所述凹槽(202)的内壁与方块(203)的外部滑动卡接,所述方块(203)的左右两侧均与直板一(204)的内侧相固接,两个所述直板一(204)的顶部均与弹簧(205)的底部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05)的顶部固接有方架(5),所述方架(5)的内壁左右两侧下方均加工第二滑槽(6),两个所述第二滑槽(6)的内侧分别与两个直板一(204)的外侧滑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一(204)、弹簧(205)和方架(5)组成伸缩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立板(9),两个所述立板(9)的内部均安装有控制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螺栓(301)、短板(302)和圆板(303);
所述螺栓(301)的外壁与立板(9)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栓(301)的右侧与短板(302)的左侧转动相连,所述短板(302)的正面与圆板(303)的内壁转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的底部固接有圆筒(8),所述圆筒(8)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卡接机构(4);
所述卡接机构(4)包括直板二(401)、斜板(402)、薄板(403)和第一滑槽(404);
所述直板二(401)的外壁与圆筒(8)的左侧间隙配合,所述直板二(401)的正面左侧与斜板(402)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斜板(402)的正面与薄板(403)的左侧转动相连,所述薄板(403)的右侧与圆筒(8)的左侧相固接,所述斜板(402)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滑槽(404),所述第一滑槽(404)的内壁与圆板(303)的外壁滑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04)和圆板(303)组成滑动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二(401)的右侧插接有长杆(7),所述长杆(7)的外壁上方与圆筒(8)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7)的顶部与横板(1)的底部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旋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7)的外壁固接有螺旋叶(10)。
CN202021582676.3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螺旋基桩 Active CN216008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676.3U CN216008426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螺旋基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676.3U CN216008426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螺旋基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8426U true CN216008426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2676.3U Active CN216008426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螺旋基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8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08426U (zh) 一种螺旋基桩
CN113959410A (zh) 一种建筑检测用防撞水平尺装置及其防撞方法
CN115961822B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线杆基座及其方法
CN21088721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固定桩锤敲装置
CN219316491U (zh) 一种传统建筑结构榫卯节点加固装置
CN215686254U (zh) 一种复合型冲击摇篮
CN218556959U (zh) 一种煤机销轴拆卸装置
CN219240531U (zh) 一种市政施工打桩装置辅助支撑结构
CN220591627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件钻孔装置
CN21993778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力设计用固定卡具
CN212495113U (zh) 稳定性高的空气锤装置
CN214196198U (zh) 一种双向谐振钻井提速工具
CN212042400U (zh) 一种新型门窗组角机
CN215967982U (zh) 一种结构工程用连接件打磨装置
CN215332647U (zh) 一种旋挖机动力头连接结构
CN220284808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辅助打桩机构
CN212004093U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安防监控设备
CN216515587U (zh) 一种液压振动锤的降噪护桩头桩帽
CN220289212U (zh) 一种建筑智能施工钢筋现场检测用固定装置
CN218715117U (zh) 一种增加旧墙稳定性的墙体加固压梁
CN218882484U (zh) 一种用于添加四氯化钛的隔膜式计量泵
CN212674491U (zh) 一种建筑施工土取样装置
CN220127740U (zh) 一种h型钢切割装置
CN216807894U (zh) 一种方管形标准节主弦杆加强板
CN215111710U (zh) 一种测绘用三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6

Address after: Room 703, Building 1, Xuhui Center, Fengcheng Seven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3

Patentee after: Shaanxi Sagitar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56500 No. 56, Gongye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ox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eng Xu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