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5970U -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5970U
CN216005970U CN202122498881.2U CN202122498881U CN216005970U CN 216005970 U CN216005970 U CN 216005970U CN 202122498881 U CN202122498881 U CN 202122498881U CN 216005970 U CN216005970 U CN 216005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peline
workpiece
f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88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贺
徐婷婷
王树伟
郭赛南
吴庆民
韩彦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fake Vacuum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fake Vacuum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fake Vacuum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fake Vacuum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88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5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5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5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腔体的内表面固定有加热器,加热器为铠装或带状的电阻加热器,腔体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孔,用于安装风机和管路;风机和管路在腔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风机的一侧还设置有变频器;腔体内设置有四条管路,每条管路上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变频器,每一个加热器、一条管路与工件形成一套加热循环系统,每套加热循环系统构成一个口字形回路;本申请保护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可以实现在大气环境下,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可以保持工件的温度均匀性,从而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加热技术领域,现有对工件加热一般都是在真空条件下,工件在热处理时,特别是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其截面各部分加热和冷却速度的不一致而引起温度差,加之组织转变的不等时性等原因,使得工件截面各部分体积胀缩不均匀,从而引起组织应力和工件内外温差所引起的热应力。当其内应力超过工件的屈服极限时,就会引起畸变。真空状态下的传热是单一的辐射传热,升温缓慢,工件表面与心部的温差小,热应力小,所以在低温阶段就需要降低加热速率,避免心部加热缓慢。
但当加热温度低于工件本身材料的氧化温度时,在大气状态下加热成本会更低,但在大气状态下加热会受到空气对流和热传导等因素的影响,被加热的工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的现象,使被加热的工件不能均匀受热,无法满足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以解决现有工件在加热过程中无法实现温度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包括腔体,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腔体的内侧固定有加热器,所述腔体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孔,用于安装管路,管路上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和管路在腔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所述风机的一侧还设置有变频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位于腔体内部,加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并在腔体内两侧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四条管路,所述每条管路上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变频器。
优选地,所述管路外壁的材料为含锆氧化铝。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均匀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五个。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均匀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九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包括有腔体,通过腔体内设置有加热器,实现对工件进行加热的目的;通过在管路上设置有风机和变频器,达到工件均匀受热的效果;通过在管路上均匀布置温度传感器,从而随时控制管路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调节风量,使腔体温度保持均匀性;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可以实现在大气环境下对工件进行加热,通过循环系统保证工件温度的均匀性得目的;变频器可用来控制风机转速,从而调节热风循环的速度,使得工件温度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加热器2、腔体3、风机4、管路5、变频器6、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可以满足在大气环境下对工件进行加热的情形,在大气环境中对工件进行加热时,会受到空气对流和热传导等因素的影响,被加热的工件不可避免的存在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的现象,使被加热的工件不能均匀受热,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腔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问题,保证工件表面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包括腔体2,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固定有加热器1,所述的加热器为铠装或带状的电阻加热器,腔体内设置有四个加热器,其中任意两个加热器相对于工件对称放置,所述腔体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孔,用于安装风机3和管路4,管路4的口径为100mm-400mm;所述风机3和管路4在腔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所述风机的一侧还设置有变频器5,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四条管路,每条管路上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变频器,每一个加热器、一条管路与工件形成一套加热循环系统,每套加热循环系统构成一个口字形回路。
参见图2,所述腔体2内可以设置有四套加热循环系统,分别位于腔体的四个侧面上,工件位于腔体中间,通过四套加热循环系统对工件进行均匀性的加热,使得工件上的温度保持均匀性。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加热时,首先对腔体内的加热器通电,使得腔体内的工件进行加热,启动风机,使腔体上部的热空气通过管路循环,进入腔体下部。所述管路内的热空气是自工件底部到顶部,再进入管路内,从管路自上到下,再将热空气传递到工件底部,每个管路与工件均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管路外壁的材料为含锆氧化铝,含锆氧化铝包裹在管路外壁的外层,含锆氧化铝为保温材料,可以减少管路的热量散发。
所述风机3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排风口,管路穿过风机3上的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上部开孔连接管路,排风口下部开孔连接管路,吸风口处压力低于大气压,排风口处压力高于大气压,空气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即空气从工件底端流向顶端,使得空气在管路中得到循环。
所述管路4镶嵌在腔体的两侧,相对于工件对称放置,管路的口径范围是100mm-400mm,管路口径的大小取决于被加热工件所需要的风量,被加热工件需要较大风量时,便采用400mm口径大小的管路;被加热工件需要较小风量时,便采用100mm口径大小的管路;除了上述两种管路口径外,管路口径还可以为200mm、250mm、300mm等各种规格;管路内的空气循环方向是自上到下,空气到达管路下方时,通过变频器调节位于管路下方一侧的风机,空气自风机吸风口入,自风机排风口出,由于排风口处压力高于大气压,压差决定了管路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即空气经工件底部流向工件顶部,再流入管路中,从而形成一套加热循环系统。
所述变频器5控制风机转速,调节热风循环的速度,驱动风机的电机转速与风速是正相关的,即电机转速高则风速大,电机转速低则风速小,而电机转速是由频率决定的,变频器的作用就是调节电机的频率,从而调节风机的电机转速,使得风速变得可以调节,从而使工件温度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大气环境下的气体介质为空气,工件加热循环结构是通过给加热器通电,对腔体内的工件进行加热形成循环结构,启动风机,使腔体内的热空气循环搅拌,从而控制腔体内温度的均匀性;风机和管路在腔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风机均位于腔体的下底侧,或左侧或右侧,腔体每侧布置的风机和管路的数量是根据腔体长度而定。所述腔体内还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五个或九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管路内,可沿管路均匀布置,每个循环回路的管路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控制加热器加热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调节风量,使腔体温度保持均匀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包括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侧固定有加热器,所述腔体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孔,用于安装管路,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和管路在腔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所述风机的一侧还设置有变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位于腔体内部,且在腔体内两侧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四条管路,所述每条管路上设置有一个风机和一个变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外壁的材料为含锆氧化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口径为100mm-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均匀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五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均匀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九个。
CN202122498881.2U 2021-10-14 2021-10-14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Active CN216005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8881.2U CN216005970U (zh) 2021-10-14 2021-10-14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8881.2U CN216005970U (zh) 2021-10-14 2021-10-14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5970U true CN216005970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2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8881.2U Active CN216005970U (zh) 2021-10-14 2021-10-14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5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8577B (zh) 钐钴永磁体真空烧结炉
CN110556319B (zh) 加热器、半导体加工腔室及加工设备
CN216005970U (zh)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结构
CN203478929U (zh) 钐钴永磁体真空烧结炉
CN101892360A (zh) 一种新型热风循环回火炉
CN104402249B (zh)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CN101792849B (zh) 立式连续退火炉
CN113789436A (zh) 大气环境下工件加热循环系统
CN202576548U (zh) 一种具有真空夹层炉壁的真空电弧镀膜机
CN102021660A (zh) 多晶硅坩埚烧结炉
CN209960963U (zh) 热处理窑炉
CN218139335U (zh) 红外辐射辅助加热热压罐
JP6716702B2 (ja) 熱風無酸素ろう付けシステム
CN216592755U (zh) 快速冷却烧结炉
CN108118134B (zh) 一种温度和湿度可控的退火炉
CN109661551B (zh) 热处理装置
CN215103445U (zh) 一种铝型材挤出后高时效处理装置
JP2015217417A (ja) 加熱システム
CN104775012A (zh) 均匀加热带钢的宽幅面感应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9923363A (zh) 具有非均匀绝热的热处理装置
CN209081933U (zh) 一种钢带退火炉
CN217383763U (zh) 一种高精度实验炉
WO2012149979A1 (en) Pressing arrangement
CN206512252U (zh) 一种退火炉及退火系统
KR100346358B1 (ko) 평판형상워크를무풍가열할수있는열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