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4204U -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4204U
CN215994204U CN202022140172.2U CN202022140172U CN215994204U CN 215994204 U CN215994204 U CN 215994204U CN 202022140172 U CN202022140172 U CN 202022140172U CN 215994204 U CN215994204 U CN 215994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gulating
steel plate
hole
plate body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01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超
王秋霞
裴国献
吴学建
王爱国
樊仕才
顾立强
李旭
丁焕文
陈山林
刘波
李峰
陈顺有
柳申鹏
杨素敏
王剑利
张培训
姚忠军
沈先涛
戚剑
唐举玉
吴攀峰
高顺红
魏鹏
叶朝辉
叶川
刘承伟
王恒
池雷霆
魏杰
高海军
李正勋
董谢平
黄根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Kek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Ke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Kek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Ke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01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4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4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4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端调压钢板,包括钢板本体、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二,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调压钉孔,所述调压钉孔内安装有骨螺钉,所述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用于调节调压钉孔内骨螺钉的径向应力。本实用新型固定容易,操作方便。将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板本体通过固定钉孔中的骨螺钉固定在骨骼上,通过调压孔中的弹性调压装置微动调节调压钉孔中的骨螺钉与固定钉孔中的骨螺钉之间的距离,实现调控骨折端应力、刺激机体组织形成新骨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避免骨折端应力遮挡,加速骨折愈合,缩短钢板的固定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背景技术
接骨钢板和骨螺钉作为内固定的方法己经在临床上运用了很多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骨折的固定有多种方法,其中钢板固定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接骨钢板是将钢板通过骨螺钉固定在骨骼上,使钢板与骨骼成为一体,但在骨折修复后期由于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无法给与骨折端适宜应力刺激,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骨骼矿化速度慢,限制了其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可以调节骨折端应力大小、促进骨折愈合的钢板,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容易、可给与骨折端轴向应力刺激,加速骨折愈合的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包括钢板本体、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二,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调压钉孔,所述调压钉孔内安装有骨螺钉,所述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用于调节调压钉孔内骨螺钉的径向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钉孔,所述固定钉孔和调压钉孔内均安装有骨螺钉。
所述调压装置一为非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一包括位于钢板本体顶端的调压套一,所述调压套一上设置有调压螺钉孔,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调压件,所述调压套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非弹性调压装置的调压形式为下列形式之一:
①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所述调压螺钉的尾部上套装有异形垫片,所述异形垫片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顶端,通过更换不同异形垫片的长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②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栓,所述调压螺钉孔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形成的调压长孔,调压长孔内安装有调压螺栓、导柱一,调压螺栓上安装有螺母一,导柱一的一端抵接于调压螺栓,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的顶端,根据调压螺栓在调压螺钉孔内的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③所述调压件为偏心轴,根据偏心轴与钢板本体顶端的接触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④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通过更换不同尾部直径的调压螺钉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⑤所述调压件为导柱一,调压螺钉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远离钢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盲孔,导柱一位于调压螺钉孔内,所述导柱一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一的顶端,另一端位于盲孔内,根据更换不同长度的导柱一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⑥所述调压件为顶丝,所述调压螺钉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所述顶丝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顶丝顶部抵接于钢板本体一端,调压螺钉孔处厚度增厚,所述调压螺钉孔可凸出调压套一的上表面,通过调节顶丝旋入的深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调压装置二包括与牵引杆连接的调压套二,所述调压套二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柱,所述调压柱位于调压孔二内,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弹性体二,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
所述调压装置一为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一包括钢板本体顶端的调压套一,调压套一上设置有调压螺钉孔,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调压件,所述调压套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弹性调压装置的调压形式为下列形式之一:
①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弹性体一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另一端抵接于调压螺钉孔内的调压螺钉,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弹性体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②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调压螺钉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所述调压螺钉尾部抵接于弹性体,通过改变螺钉尾部的直径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③所述调压件为弹性体一,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弹性体一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底座,弹性底座上分别设置通孔,所述通孔沿弹性体径向设置,所述调压孔一一端设置为盲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安装在盲孔内,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顶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弹性体一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④所述调压件为顶丝,所述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顶丝、弹性体,所述顶丝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顶丝顶端抵接于弹性体的一端,弹性体的另一端抵接与钢板本体,调压螺钉孔段处厚度增厚,所述调压螺钉孔可凸出调压套一的上表面,通过调节顶丝旋入的深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⑤所述调压件包括调压套一上设置有两个侧调压孔,所述调压螺钉孔位于两个侧调压孔之间,并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调压孔一中安装有弹性体一,侧调压孔为设于调压套一两侧的长孔,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所述长孔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所述调压套一上设有滑动挡板,滑动挡板两端设有螺钉孔、中间设滑动柱,滑动柱抵接于弹性体一,可在调压孔一内滑动,调压螺栓和螺母二通过螺钉孔将滑动挡板固定于调压套一上,根据调压螺栓在侧调压孔内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⑥所述调压件为偏心轴,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偏心轴,弹性体一的一端抵节于偏心轴,另一端抵节于钢板本体一端,根据偏心轴与弹性体一的接触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调压装置二包括与牵引杆连接的调压套二、与调压钉孔连通的调压孔二,所述调压套二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柱,所述调压柱位于调压孔二内,当调压装置二为非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导柱二,所述导柱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或者,调压孔二内不设导柱二,调压柱直接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当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弹性体二,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
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调压孔二连通,滑动孔内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上设置有调压钉孔,当调压装置二为非弹性调压装置,且调压孔二内安装调压柱时,所述导柱二的一端抵接于滑动板,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当不安装导柱二时,调压柱直接抵接于滑动板;当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滑动板,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通过调节滑动板的轴向应力改变骨螺钉的径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滑动孔为异型滑动孔,钢板本体上表面的开口大于下表面的开口,滑动孔轴向长度大于滑动板轴向长度。
所述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与调压装置二连接,调压套一上设置有牵引孔,所述牵引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牵引杆的一端穿出牵引孔,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调压套二上,所述固定件为螺母一、膨大部或者固定夹中的一种;当为螺母一时,牵引杆上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上安装有螺母一,螺母一与牵引杆螺纹连接,牵引孔可设为开放型或闭合型;当为膨大部或者固定夹中的一种,牵引孔可设为开放型。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调压套二与钢板本体滑动连接,根据其表面覆盖钢板本体大小设为带状、间隔带状、全板状;根据防脱板、调压套二与钢板本体的连接形式设置为半套或全套形式,当防脱板、调压套二与为半套时,其两端扣合在钢板本体两侧,上表面上设置有长槽孔;当防脱板、调压套二为全套形式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置有长槽孔,所述长槽孔与滑动板调压钉孔对应,且长槽孔径向尺寸大于调压钉孔的尺寸。
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防脱螺钉,所述防脱螺钉与钢板本体螺纹连接,防脱螺钉尾部位压合在滑动板上表面,阻止滑动板脱出。
所述的弹性体一、弹性体二为弹簧、弹性胶囊的一种,当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底座。
所述钢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牵引槽,所述调压套一、调压套二上分别设置牵引孔,所述牵引杆穿设于牵引孔并与其紧固连接;所述牵引杆为金属杆或者线缆中的一种。
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的调压钉孔、调压孔一、固定钉孔为如下形式之一:
①所述钢板本体一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和至少一个调压孔一;
②所述钢板本体上两端都设置为调压钉孔和调压孔一,所述调压钉孔、调压孔一对称设置在钢板本体上;
③所述钢板本体一端设置为固定钉孔端,另一端设置为调压钉孔端,固定钉孔一端设为与人体四肢骨骼关节部位解剖形态一致的解剖板,调压钉孔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和至少一个调压孔一。
所述调压套一、牵引杆、调压套二为一体结构。
所述钢板本体设为直形钢板或设为与骨骼形态一致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钢板,钢板本体上表面、下表面径向设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所述钢板本体设至少一个克氏针孔,用于临时固定骨骼;所述钢板本体、防脱板两侧的下表面可设凹槽。
本实用新型固定容易,操作方便。将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板本体通过固定钉孔中的骨螺钉固定在骨骼上,通过调压孔中的弹性调压装置微动调节调压钉孔中的骨螺钉的径向应力,实现调控骨折端轴向应力、刺激骨痂形成、避免骨折端应力遮挡、加速骨折愈合,缩短钢板的固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B-B的剖面视图;
图20为第十五种实施例中调压套一、牵引杆、调压套二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第十六种实施例中调压套二、防脱板为半套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第十六种实施例中调压套二、防脱板为全套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D-D向的剖面视图;
图28为钢板本体的侧视图;
图29为钢板本体上设置克氏针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牵引杆上的固定件为螺母及调压套上对应牵引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牵引杆上的固定件为膨大部及调压套上对应牵引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牵引杆上的固定件为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压套一,2-固定钉孔,3-牵引杆,4-钢板本体,5-调压钉孔,6-调压套二,7-调压螺钉,8-调压柱,9-弹簧一,10-弹簧二,11-调压孔,12-调压螺钉孔,13-螺母一,14-侧调压孔,15-导柱一,16-顶丝,17-导向槽,18-牵引孔,19-偏心轴,20-导柱二,21-上槽孔,22-下槽孔,23-调压螺栓,24-防脱螺钉,25-异形垫片,26-滑动挡板,27-克氏针孔,28-膨大部,29-固定夹,30-滑动孔,31-滑动板,32-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体一、弹性体二为弹簧、弹性胶囊的一种,当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底座。以下实施例弹性体一、弹性体二分别为弹簧一、弹簧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顶端调压钢板,包括钢板本体4、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4的顶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二,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3连接调压装置二,所述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用于调节调压钉孔5内骨螺钉的径向应力。所述钢板本体4上设置有固定钉孔2,所述固定钉孔2和调压钉孔5内均安装有骨螺钉。所述调压装置一为非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一包括位于钢板本体4顶端的调压套一1,所述调压套一1上设置有沿钢板本体4径向设置的调压螺钉孔12,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有调压螺钉7,所述调压套一1通过牵引杆3连接调压装置二。本实施例中,非弹性调压装置的调压形式为:所述调压螺钉7的尾部上套装有异形垫片25,所述异形垫片25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4,通过更换不同异形垫片25的长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调压装置二包括与牵引杆3连接的调压套二6、与调压钉孔5连通的调压孔二11,所述调压套二6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柱8,所述调压柱8位于调压孔二11内,所述调压孔二11内安装有弹簧二10,所述弹簧二10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5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调压螺钉孔12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形成的调压长孔,调压长孔内安装有调压螺栓23、导柱一15,调压螺栓23上安装有螺母二,导柱一15的一端抵接于调压螺栓23,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4的顶端。根据调压螺栓23在调压螺钉孔12内的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调压螺钉7为偏心轴19,根据偏心轴19与钢板本体4顶端一的接触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通过更换不同尾部直径的调压螺钉7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调压螺钉孔12内设导柱一15,根据更换不同长度的导柱一15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调压螺钉孔12沿钢板本体4轴向设置,所述顶丝16与调压套一1螺纹连接,顶丝16头部抵接于钢板本体4的一端,调压螺钉孔12段处厚度增厚,所述调压螺钉孔12可凸出调压套一1的上表面,通过调节顶丝16旋入的深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也可在顶丝16顶部与钢板本体4顶端之间安装导柱一1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调压装置二可以安装在任意调压钉孔5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有弹簧一9,弹簧一9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底座,弹簧底座上分别设置通孔,所述通孔沿弹性体径向设置,所述调压螺钉孔12远离钢板本体4的一端设置为盲孔,所述弹簧一9的一端安装在盲孔内,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4,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弹簧一9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0、11所示,所述调压套一1上设置有两个侧调压孔14,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有弹簧一9,侧调压孔14为设于调压螺钉孔12两侧的长孔,且沿钢板本体4轴向设置,所述长孔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所述调压套一1上设有滑动挡板26,滑动挡板26两端设有螺钉孔、中间设滑动柱,滑动柱抵接于弹簧一9,可在调压螺钉孔12内滑动,调压螺栓23和螺母二通过螺钉孔将滑动挡板26固定于调压套一1上,根据调压螺栓23在侧调压孔14内的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4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2、13所示,调压装置二可以设置多个,调压套一1、牵引杆3、调压套二6设置可为一体结构,钢板本体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17,牵引杆3扣合在钢板本体4上,并可沿导向槽17左右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种实施例,与第六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在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弹簧一9,弹簧一9的一端抵接于调压螺钉7,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4。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种实施例,与第六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5所示,在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弹簧一9,所述弹簧一9的一端抵触于偏心轴19,另一端抵触于钢板本体4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种实施例,与第六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6所示,在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弹簧一9,所述弹簧一9的一端抵触于顶丝16,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4。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种实施例,与第十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可将弹簧二10更换为导柱二20。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种实施例,与第十三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8、19所示,调压套一1、调压套二6、牵引杆3设置为一体结构,并设置为半套形式,如图20所示,也可以设置为全套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21所示,所述钢板本体4上设置有滑动孔30,所述滑动孔30与调压孔二11连通,滑动孔30内安装有滑动板31,滑动板31上设置有调压钉孔5,所述弹簧二10的一端抵接于滑动板31,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8,通过调节滑动板31的轴向应力改变骨螺钉的径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所述滑动孔30为异型滑动孔,即钢板本体4上表面的开口大于下表面的开口,滑动孔30轴向长度大于滑动板31的轴向长度。
滑动板31上设置有防脱板32,所述防脱板32、调压套二6与钢板本体4滑动连接,根据其表面覆盖钢板本体4大小设为带状、间隔带状、全板状;根据防脱板32、调压套二6与钢板本体4的连接形式设置为半套或全套形式,如图22、23所示,当防脱板32、调压套二6与为半套时,其两端扣合在钢板本体4两侧,上表面上设置有上槽孔21;如图24所示,当防脱板32、调压套二6为全套形式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上槽孔21和下槽孔22,所述上槽孔21和下槽孔22均与滑动板31上的调压钉孔5对应,且上槽孔21和下槽孔22的径向尺寸大于调压钉孔5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种实施例,如图25所示,与第十六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带状的防脱板更换为防脱螺钉24,所述防脱螺钉24与钢板本体4螺纹连接,防脱螺钉24的尾部压合在滑动板上表面,阻止滑动板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种实施例,如图26、27所示,与第十四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调压螺钉孔12内安装顶丝16,顶丝16的头端抵触于钢板本体4的顶端。
在以上实施例中,钢板本体4的形式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如图28所示,钢板本体4上表面、下表面径向设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钢板本体4、防脱板32两侧的下表面也可设凹槽,用于减少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如图29所示,所述钢板本体4上设置有克氏针孔27,克氏针孔27用于临时固定骨骼。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如图30、31、32所示,所述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3与调压装置二连接,调压套一1上设置有牵引孔18,所述牵引杆3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牵引杆3的一端穿出牵引孔18,所述牵引杆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调压套二6上,所述固定件为螺母一13、膨大部28或者固定夹29中的一种。所述钢板本体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牵引孔18,所述调压套一1、调压套二6上分别设置牵引孔18,所述牵引杆3穿设于牵引孔18并与其紧固连接;所述牵引杆3为金属杆或者线缆中的一种。当固定件为螺母一13时,牵引杆3上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上安装有螺母一13,螺母一13与牵引杆3螺纹连接,此时的牵引孔18设置为开放式或者闭合式,当固定件为膨大部28或者固定夹29中的一种时,牵引孔18设置为开放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形式,所述钢板本体4上设置的调压钉孔5、调压孔11、固定钉孔2有如下形式之一:
①所述钢板本体4一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5和至少一个调压孔11;
②所述钢板本体4上两端都设置为调压钉孔5和调压孔11,所述调压钉孔5、调压孔11对称设置在钢板本体4上;
③所述钢板本体4一端设置为固定钉孔2端,另一端设置为调压钉孔5端,固定钉孔2一端设为与人体四肢骨骼关节部位解剖形态一致的解剖板,调压钉孔5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5和至少一个调压孔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在实施例一中,将弹性调压装置中的调压钉孔设置为一个、两个等,在有调压套二的实施例中,将调压套二与调压套一的固定形式,或者将调压套二的形式进行变化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本体、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一,另一端设置有调压装置二,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调压钉孔,所述调压钉孔内安装有骨螺钉,所述调压装置一、调压装置二用于调节调压钉孔内骨螺钉的径向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钉孔,所述固定钉孔和调压钉孔内均安装有骨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装置一为非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一包括位于钢板本体顶端的调压套一,所述调压套一上设置有调压螺钉孔,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调压件,所述调压套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非弹性调压装置的调压形式为下列形式之一:
①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所述调压螺钉的尾部上套装有异形垫片,所述异形垫片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顶端,通过更换不同异形垫片的长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②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栓,所述调压螺钉孔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形成的调压长孔,调压长孔内安装有调压螺栓、导柱一,调压螺栓上安装有螺母一,导柱一的一端抵接于调压螺栓,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的顶端,根据调压螺栓在调压螺钉孔内的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③所述调压件为偏心轴,根据偏心轴与钢板本体顶端的接触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④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通过更换不同尾部直径的调压螺钉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⑤所述调压件为导柱一,调压螺钉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远离钢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盲孔,导柱一位于调压螺钉孔内,所述导柱一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一的顶端,另一端位于盲孔内,根据更换不同长度的导柱一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⑥所述调压件为顶丝,所述调压螺钉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所述顶丝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顶丝顶部抵接于钢板本体一端,调压螺钉孔处厚度增厚,所述调压螺钉孔可凸出调压套一的上表面,通过调节顶丝旋入的深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调压装置二包括与牵引杆连接的调压套二,所述调压套二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柱,所述调压柱位于调压孔二内,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弹性体二,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装置一为弹性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一包括钢板本体顶端的调压套一,调压套一上设置有调压螺钉孔,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调压件,所述调压套一通过牵引杆连接调压装置二,弹性调压装置的调压形式为下列形式之一:
①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弹性体一的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另一端抵接于调压螺钉孔内的调压螺钉,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弹性体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②所述调压件为调压螺钉,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调压螺钉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所述调压螺钉尾部抵接于弹性体,通过改变螺钉尾部的直径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③所述调压件为弹性体一,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弹性体一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底座,弹性底座上分别设置通孔,所述通孔沿弹性体径向设置,所述调压孔一一端设置为盲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安装在盲孔内,另一端抵接于钢板本体顶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弹性体一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④所述调压件为顶丝,所述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顶丝、弹性体,所述顶丝与调压套一螺纹连接,顶丝顶端抵接于弹性体的一端,弹性体的另一端抵接与钢板本体,调压螺钉孔段处厚度增厚,所述调压螺钉孔可凸出调压套一的上表面,通过调节顶丝旋入的深度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⑤所述调压件包括调压套一上设置有两个侧调压孔,所述调压螺钉孔位于两个侧调压孔之间,并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调压孔一中安装有弹性体一,侧调压孔为设于调压套一两侧的长孔,且沿钢板本体轴向设置,所述长孔为至少两个相连通的螺钉孔,所述调压套一上设有滑动挡板,滑动挡板两端设有螺钉孔、中间设滑动柱,滑动柱抵接于弹性体一,可在调压孔一内滑动,调压螺栓和螺母二通过螺钉孔将滑动挡板固定于调压套一上,根据调压螺栓在侧调压孔内不同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⑥所述调压件为偏心轴,调压螺钉孔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压孔一,所述调压孔一内安装有弹性体一,所述调压螺钉孔内安装有偏心轴,弹性体一的一端抵节于偏心轴,另一端抵节于钢板本体一端,根据偏心轴与弹性体一的接触位置调节调压装置二沿钢板本体的轴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所述调压装置二包括与牵引杆连接的调压套二、与调压钉孔连通的调压孔二,所述调压套二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柱,所述调压柱位于调压孔二内,当调压装置二为非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导柱二,所述导柱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或者,调压孔二内不设导柱二,调压柱直接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当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调压孔二内安装有弹性体二,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调压钉孔内的骨螺钉,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调压孔二连通,滑动孔内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上设置有调压钉孔,当调压装置二为非弹性调压装置,且调压孔二内安装调压柱时,所述导柱二的一端抵接于滑动板,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当不安装导柱二时,调压柱直接抵接于滑动板;当调压装置二为弹性调压装置时,所述弹性体二的一端抵接于滑动板,另一端抵接于调压柱,通过调节滑动板的轴向应力改变骨螺钉的径向应力,进而调节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为异型滑动孔,钢板本体上表面的开口大于下表面的开口,滑动孔轴向长度大于滑动板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装置一通过牵引杆与调压装置二连接,调压套一上设置有牵引孔,所述牵引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牵引杆的一端穿出牵引孔,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调压套二上,所述固定件为螺母一、膨大部或者固定夹中的一种;当为螺母一时,牵引杆上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上安装有螺母一,螺母一与牵引杆螺纹连接,牵引孔可设为开放型或闭合型;当为膨大部或者固定夹中的一种,牵引孔可设为开放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调压套二与钢板本体滑动连接,根据其表面覆盖钢板本体大小设为带状、间隔带状、全板状;根据防脱板、调压套二与钢板本体的连接形式设置为半套或全套形式,当防脱板、调压套二与为半套时,其两端扣合在钢板本体两侧,上表面上设置有长槽孔;当防脱板、调压套二为全套形式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置有长槽孔,所述长槽孔与滑动板调压钉孔对应,且长槽孔径向尺寸大于调压钉孔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防脱螺钉,所述防脱螺钉与钢板本体螺纹连接,防脱螺钉尾部位压合在滑动板上表面,阻止滑动板脱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二为弹簧、弹性胶囊的一种,当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底座。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一为弹簧、弹性胶囊的一种,当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底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牵引槽,所述调压套一、调压套二上分别设置牵引孔,所述牵引杆穿设于牵引孔并与其紧固连接;所述牵引杆为金属杆或者线缆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上设置的调压钉孔、调压孔一、固定钉孔为如下形式之一:
①所述钢板本体一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和至少一个调压孔一;
②所述钢板本体上两端都设置为调压钉孔和调压孔一,所述调压钉孔、调压孔一对称设置在钢板本体上;
③所述钢板本体一端设置为固定钉孔端,另一端设置为调压钉孔端,固定钉孔一端设为与人体四肢骨骼关节部位解剖形态一致的解剖板,调压钉孔端设置至少两个调压钉孔和至少一个调压孔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套一、牵引杆、调压套二为一体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顶端调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本体设为直形钢板或设为与骨骼形态一致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钢板,钢板本体上表面、下表面径向设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所述钢板本体设至少一个克氏针孔,用于临时固定骨骼;所述钢板本体、防脱板两侧的下表面可设凹槽。
CN202022140172.2U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Active CN215994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0172.2U CN21599420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0172.2U CN21599420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4204U true CN21599420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0172.2U Active CN21599420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4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4141A1 (en) Universal locking and compression device for bone plate
CN215994204U (zh)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CN209966532U (zh) 可使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处两端紧密接合的加压内固定器
CN104224291A (zh) 新型组合式跟骨骨折内固定钢板
CN112494128A (zh) 一种顶端调压钢板
CN202526285U (zh) 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
CN103800065A (zh) 内踝固定钢板系统
CN200998302Y (zh) 有限动力加压髋螺钉装置
CN214761410U (zh) 寰椎侧块与后结节联合固定装置
CN215994202U (zh) 一种分体式调压钢板
CN102525629B (zh) 骨折内固定弹性交锁髓内钉
CN215349375U (zh) 一种一体式弹性调压钢板
CN204951124U (zh) 接骨钢板系统
CN211300268U (zh) 一种固定螺钉及指骨骨折外固定支架
CN112120775A (zh) 一种分体式弹性调压钢板
CN208974080U (zh) 骨折内外双固定螺钉
CN112220547A (zh) 一种分体式调压钢板
CN215778532U (zh) 一种关节骨折固定装置
CN201227317Y (zh) 一种弹性内固定钢板
CN202335915U (zh) 旋入卡紧式踝部牵引弓
CN217138227U (zh) 一种尺骨鹰嘴锁定接骨板
CN112656501A (zh) 一种一体式弹性调压钢板
CN215874901U (zh) 一种一体式调压钢板
CN212816485U (zh) 一种带万向锁定侧翼的锁骨接骨板
CN218684646U (zh) 一种新型髌骨固定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