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5997U -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 Google Patents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5997U
CN215975997U CN202122352727.4U CN202122352727U CN215975997U CN 215975997 U CN215975997 U CN 215975997U CN 202122352727 U CN202122352727 U CN 202122352727U CN 215975997 U CN215975997 U CN 21597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uze
air box
outlet
cooling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27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全科
王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27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5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属于金属材料处理用设备领域。风箱本体内由进口至出口方向依序布置有第一纱网、第二纱网以及第三纱网;其中第一纱网与第二纱网间隔布置在风箱本体的进口端,第三纱网布置在风箱本体的出口端;各气雾出口内均设有分隔体以将气雾出口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该分隔体为尖部朝向来流方向的三棱锥结构。该风箱可以降低雾滴直径并提高雾滴与流场分布的均匀性,能够满足气雾冷却快速且均匀的要求。

Description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处理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背景技术
在带钢镀后领域,镀后冷却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带钢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锌铝镁等厚板产品不断推广应用,镀后冷却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较高的冷却速度,而且要求较高的冷却均匀度。目前来说,气冷已经不能满足厚板冷却技术要求,气雾冷却是目前适用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之一,它已经在带钢镀后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但是带钢镀后冷却领域对气雾冷却的要求是冷却速度快且均匀,以避免出现由于换热不均而导致的板面质量问题,冷却速度快就要求有足够雾滴,均匀则是要求雾滴分布均匀。晶花较小时,板面质量较好,因此需要提高冷却速度。当雾滴直径较大时,容易出现雾滴分布不均匀,且容易出现板面黑印。
现有的气雾冷却系统主要采用布置喷嘴的形式,雾滴直径主要依赖于雾化喷嘴,由于带钢尺寸远大于单个雾化喷嘴的作用范围,故需要布置很多雾化喷嘴,以保证带钢冷却的均匀性。不同设备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因此系统相对复杂,另外因安装误差、流量分布等问题,此系统也极易出现气雾冷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虽有研究学者在总管或者风箱中布置气雾系统来降低系统的关联度,进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因气雾出口尺寸与气雾进口尺寸存在较大差异,故在风箱内部容易出现雾滴聚并等问题,除此之外,雾滴聚并可能带来雾滴利用率降低与雾滴分布不均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气雾冷却效率与均匀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以降低雾滴直径并提高雾滴与流场分布均匀性,以满足气雾冷却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包括风箱本体,风箱本体的出口端设有多个气雾出口,风箱本体内由进口至出口方向依序布置有第一纱网、第二纱网以及第三纱网;其中第一纱网与第二纱网间隔布置在风箱本体的进口端,第三纱网布置在风箱本体的出口端;各气雾出口内均设有分隔体以将气雾出口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该分隔体为尖部朝向来流方向的三棱锥结构。
进一步,分隔体居中设置在气雾出口内。
进一步,第一纱网为双层纱网。
进一步,第一纱网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进一步,第二纱网为单层纱网。
进一步,第二纱网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进一步,第三纱网为单层纱网。
进一步,第三纱网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第一纱网与第二纱网来实现对雾化雾滴的再次雾化,以降低雾滴直径,同时,纱网可充当阻尼网,进而提高雾滴与流场分布的均匀性。
2、通过设置第三纱网来实现对未沉积大雾滴以及聚并后大雾滴的再次雾化,降低出口雾滴直径,同时第三纱网也可充当阻尼网,进一步提高流场和雾滴分布的均匀性。
3、通过设置在出口处的分隔体上的三角尖板,可在出口实现撞击雾化,进一步降低出口雾滴直径;同时,出口由单缝隙结构变为双缝隙结构,进而形成了双缝隙出口流场,增强了出口冷却带钢流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运行带钢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风箱本体5、气雾出口51、第一纱网1、第二纱网2、第三纱网3、分隔体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一种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包括风箱本体5,风箱本体5的出口端设有多个气雾出口51,该风箱本体5内由进口至出口方向依序布置有第一纱网1、第二纱网2与第三纱网3。其中,第一纱网1与第二纱网2间隔布置在风箱本体5的进口端靠近雾化喷嘴的安装位置处,以用于初始雾化雾滴再次雾化;第三纱网3布置在风箱本体5的后端靠近出口端一侧,用于雾滴二次雾化,尤其用于聚并后液滴的再次雾化。各气雾出口51内均设有分隔体4以将气雾出口5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该分隔体4为尖部朝向来流方向的三棱锥结构。
具体的,三棱锥结构的分隔体4布置在风箱本体5的出口处,如图2所示,其位于出口正中央,并将(成缝隙状态的)出口分为两个,从而使原本的单缝隙式气雾出口51形成双缝隙出口结构,此结构可将出口冷却流场变为双缝隙出口流场,能增强冷却流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运行带钢的稳定性。
该风箱的工作过程在于:首先,雾化喷嘴进行初始雾化形成雾化雾滴,从风箱本体5进口处进来的气流携带初始雾化雾滴撞击第一纱网1,在第一纱网1的作用下实现初始大雾滴的再次破碎,进而降低大直径雾滴的比例,同时,该第一纱网1还充当阻尼网,实现对进口气流的均匀化。经过第一纱网1的雾滴在气流携带下到达第二纱网2,并在第二纱网2的作用下,再次破碎大雾滴和均匀气流,进一步降低雾滴直径与提高雾滴与气流分布均匀性。其后,雾滴在气流的作用下进入风箱本体5的低速区域,由于气流速度降低,对大雾滴携带能力降低,部分大雾滴会逐渐在低速区域沉积,进一步筛选雾滴。随后,通过低速区域雾滴在气流携带下再次进入风箱高速区域,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低速转换为高速问题,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液滴聚并;其后雾滴在气流携带下到达第三纱网3处,在第三纱网3作用下实现对聚并雾滴的破碎,降低出口雾滴直径。随后气流携带雾滴到达风箱本体的出口处,并撞击分隔体4,在分隔体4的三角尖板作用下,实现撞击雾化,再一次降低雾滴中大直径雾滴比例,最后混合分布均匀的气流携带雾滴通过双缝隙出口流出,用于实现带钢的镀后冷却。
该风箱的工作原理在于:采用纱网雾化与撞击雾化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雾化喷嘴的初始雾滴先撞击多层纱网、后撞击分隔体的三角尖板,实现了雾滴多次撞击雾化,进而降低了雾滴直径。同时,安放在风箱本体出口处的分隔体将出口处改进成双缝隙出口,形成了双缝隙出口流场,这样即可增强出口冷却带钢流场的稳定性,提高运行带钢的稳定性。而纱网阻力与缝隙阻力还能提高雾滴和流场的分布均匀性,最终达到气雾冷却快速且均匀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包括风箱本体(5),风箱本体(5)的出口端设有多个气雾出口(51),其特征在于:风箱本体(5)内由进口至出口方向依序布置有第一纱网(1)、第二纱网(2)以及第三纱网(3);其中第一纱网(1)与第二纱网(2)间隔布置在风箱本体(5)的进口端,第三纱网(3)布置在风箱本体(5)的出口端;各气雾出口(51)内均设有分隔体(4)以将气雾出口(5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该分隔体(4)为尖部朝向来流方向的三棱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分隔体(4)居中设置在气雾出口(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纱网(1)为双层沙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纱网(1)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二纱网(2)为单层纱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二纱网(2)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三纱网(3)为单层纱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第三纱网(3)的纱网目数为30~120目。
CN202122352727.4U 2021-09-27 2021-09-27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Active CN21597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2727.4U CN215975997U (zh) 2021-09-27 2021-09-27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2727.4U CN215975997U (zh) 2021-09-27 2021-09-27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5997U true CN215975997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2727.4U Active CN215975997U (zh) 2021-09-27 2021-09-27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5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6352Y (zh) 组合式喷嘴及其合金粉末垂直气雾化装置
TW200918325A (en) AEROSOL JET® printing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CN204051632U (zh) 一种高效雾化的文丘里管型气液分配器
CN215975997U (zh) 双缝隙气雾冷却风箱
CN200957455Y (zh) 一种制备金属超微粉体的装置
CN202786133U (zh) 重油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
CN201364040Y (zh) 一种无填料漩流雾化冷却塔
EP304391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erosol
CN107322001A (zh) 一种3d打印用金属粉末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272113C (zh) 一种布水器
CN109867437A (zh) 一种通过式喷雾淬冷钢化装置及操作方法
CN110141915A (zh) 风送装置及环境清洁设备
CN204380289U (zh) 一种干燥和气粉一体化工艺的装置
CN205436087U (zh) 双流体喷雾装置
CN211801736U (zh) 一种扩张式气体出口雾化器
CN105526035B (zh) 一种喷孔内具有微凸起结构的喷油嘴
CN108130506A (zh) 食品加工用板材及其加工方法
CN210036412U (zh) 一种提高射流喷雾塔冷效的进风布水拓扑结构装置
CN220376761U (zh) 带钢镀后气雾均匀冷却装置
CN220636316U (zh) 一种超声波金属液体雾化颗粒设备
CN204380894U (zh) 一种用于干燥和气粉一体化工艺的喷头
CN111747389A (zh) 一种磷酸一铵的喷粉生产系统
CN116407855A (zh) 一种喷雾干燥塔及喷雾干燥工艺
CN220939122U (zh) 一种粉末香精喷雾干燥装置
CN214288856U (zh) 一种雾化盘用扰流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