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0027U - 活检装置手柄 - Google Patents

活检装置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0027U
CN215960027U CN202122057704.0U CN202122057704U CN215960027U CN 215960027 U CN215960027 U CN 215960027U CN 202122057704 U CN202122057704 U CN 202122057704U CN 215960027 U CN215960027 U CN 215960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eedle tube
seat
core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77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继武
李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HARE 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USHARE 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ARE 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USHARE 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21220577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0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0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检装置手柄,包括第一壳体、针芯激发机构、针管激发机构以及激发开关,其中,第一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和第二定位卡,针芯激发机构包括针芯座和第一弹性件,针芯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针芯座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针芯座可与第一定位卡卡接,针管激发机构包括针管座和第二弹性件,针管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二弹性件设置于针管座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针管座可与第二定位卡卡接,激发开关的一端与内腔连接,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可靠近或远离针芯座和针管座。本手柄可以实现针芯和针管的单独上膛,结构简单且省力。

Description

活检装置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检装置手柄。
背景技术
活检装置是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肾脏、肝脏、肺、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软组织获取。现有的活检装置手柄在上弦时通常是通过杠杆机构将针芯和针管同时上弦,结构较复杂且费力,并且在上弦后没有有效的保险装置,容易导致误激发的情况发生,另外,现有的活检装置手柄取样完成后需要通过取样开关将针芯上的样本漏出,结构复杂且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活检装置手柄,能够使针芯座和针管座分别上膛,结构简单且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和第二定位卡;针芯激发机构,包括针芯座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针芯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针芯座的后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针芯座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卡接;针管激发机构,包括针管座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针管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针管座的后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针管座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卡接;激发开关,所述激发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针芯座和所述针管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和第二定位卡,内腔用来放置针芯激发机构和针管激发机构,针芯激发机构包括针芯座和第一弹性件,针芯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针芯座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使得针芯座能够在前后移动时拉伸或者压缩第一弹性件,并且针芯座在拉伸或者压缩第一弹性件时能够与第一定位卡卡接,从而实现针芯座的上膛;针管激发机构包括针管座和第二弹性件,针管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二弹性件设置于针管座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使得针管座能够在前后移动时拉伸或者压缩第二弹性件,并且针管座在拉伸或者压缩第二弹性件时能够与第二定位卡卡接,从而实现针管座的上膛;针芯能够设置于针芯座靠近针管座的一侧,针管能够设置于针管座靠近针芯座的一侧,并且针芯穿设于针管内,激发开关的一端与内腔连接,激发开关的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针芯座和针管座,当激发开关的另一端向针芯座移动,能够将针芯座推离第一定位卡,使针芯座脱离第一定位卡的约束,使得针芯座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前或后运动,从而带动针芯插入取样组织,当激发开关的另一端向针管座移动,能够将针管座推离第二定位卡,使针管座脱离第二定位卡的约束,使针管座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跟随针芯座运动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针管将取样组织切下,实现取样;通过这样设置,在取样过程中,针芯座和针管座能够相对独立运动,分别上膛,结构简单且省力,在取样完成后,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针管座,使针管相对于针芯移动,从而漏出样本,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取样开关,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激发开关移动的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包括能够前后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内腔的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卡的侧边,且所述第一挡条的一端能够插设于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座之间;所述第二挡条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卡的侧边,且所述第二挡条的一端能够插设于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管座之间;或,所述安全开关包括能够在所述内腔内转动的挡部,所述安全开关与所述第一壳体转连接,通过转动所述安全开关,能够带动所述挡部靠近所述激发开关或远离所述激发开关,以限制所述激发开关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芯座下侧设置有第一按压板,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针芯座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前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按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管座下侧设置有第二按压板,所述第二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针管座的上侧连接,所述第二按压板的前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按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激发开关包括第三按压板,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卡和所述第二定位卡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前端能够向上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将所述针芯激发机构和所述针管激发机构约束于所述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针芯座上膛机构,所述针芯座上膛机构包括针芯上膛板,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针芯座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针芯上膛板的下端与所述针芯座能够拆卸连接,所述针芯上膛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长孔向上延伸,所述针芯上膛板能够在所述第一长孔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芯座上膛机构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针芯上膛板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向所述针芯座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针管座上膛机构,所述针管座上膛机构包括针管上膛板,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针管座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针管上膛板的下端与所述针管座能够拆卸连接,所述针管上膛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向上延伸,所述针管上膛板能够在所述第二长孔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管座上膛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针管上膛板下端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向所述针管座延伸的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的安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的安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的活检装置手柄的安全开关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图7示出的活检装置手柄的安全开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图7示出的活检装置手柄的安全开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第一壳体100、第一定位卡110、第二定位卡120;
针芯激发机构200、针芯座210、第一按压板211、第一弹性件220;
针管激发机构300、针管座310、第二按压板311、第二弹性件320;
第三按压板400;
安全开关500、第一挡条510、第二挡条520;
第二壳体600、第一长孔610、第二长孔620、第二挡板630、第四挡板640;
针芯座上膛机构700、针芯上膛板710、第一挡板711、第一复位组件720、第三弹性件721、第一导柱722;
针管座上膛机构800、针管上膛板810、第三挡板811、第二复位组件820、第四弹性件821、第二导柱8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装置手柄,包括第一壳体100、针芯激发机构200、针管激发机构300以及激发开关。
其中,第一壳体100的上侧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针芯激发机构200包括针芯座210和第一弹性件220,针芯座210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一弹性件220设置于针芯座21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针芯座210可与第一定位卡110卡接,针管激发机构300包括针管座310和第二弹性件320,针管座310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二弹性件320设置于针管座31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针管座310可与第二定位卡120卡接,激发开关的一端与内腔连接,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可靠近或远离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
第一壳体100的上侧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内腔用来放置针芯激发机构200和针管激发机构300,针芯激发机构200包括针芯座210和第一弹性件220,针芯座210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一弹性件220设置于针芯座21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使得针芯座210可以在前后移动时拉伸或者压缩第一弹性件220,并且针芯座210在拉伸或者压缩第一弹性件220时可以与第一定位卡110卡接,从而实现针芯座210的上膛;针管激发机构300包括针管座310和第二弹性件320,针管座310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内腔内,第二弹性件320设置于针管座31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壁之间,使得针管座310可以在前后移动时拉伸或者压缩第二弹性件320,并且针管座310在拉伸或者压缩第二弹性件320时可以与第二定位卡120卡接,从而实现针管座310的上膛;针芯(图未示出)可以设置于针芯座210靠近针管座310的一侧,针管(图未示出)可以设置于针管座310靠近针芯座210的一侧,并且针芯穿设于针管内,激发开关的一端与内腔连接,激发开关的另一端可靠近或远离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当激发开关的另一端向针芯座210移动,可将针芯座210推离第一定位卡110,使针芯座210脱离第一定位卡110的约束,使得针芯座210在第一弹性件220的作用下向前或后运动,从而带动针芯插入取样组织,当激发开关的另一端向针管座310移动,可将针管座310推离第二定位卡120,使针管座310脱离第二定位卡120的约束,使针管座310在第二弹性件320的作用下跟随针芯座210运动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针管将取样组织切下,实现取样;通过这样设置,在取样过程中,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可以相对独立运动,分别带动针芯和针管上膛,结构简单且省力,在取样完成后,可以沿前后方向移动针管座310,使针管相对于针芯移动,从而漏出样本,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取样开关,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芯座210向后移动压缩第一弹性件220并与第一定位卡110卡接,针管座310向后移动压缩第二弹性件320并与第二定位卡120卡接。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弹性件220和第二弹性件320均可为弹簧。
可以想到的是,活检装置手柄还包括安全开关500,安全开关500包括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内腔的第一挡条510和第二挡条520,第一挡条510位于第一定位卡110的侧边,且第一挡条510的一端可插设于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针芯座210之间;第二挡条520位于第二定位卡120的侧边,且第二挡条520的一端可插设于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针管座310之间。
第一挡条510和第二挡条520均是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内腔内,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可以分别位于内腔的左侧和右侧,第一挡条510可以设置于第一定位卡110的右侧,激发开关可以位于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的后方,激发开关的后端与内腔连接,激发开关的前端可向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移动,第一挡条510向后移动使得其后端可以插设于到激发开关的前端与针芯座210之间,第一挡条510将会限制激发开关的前端向上移动,从而限制针芯座210的激发;同样的,第二挡条520可限制针管座310的激发。通过这样设置,安全开关500可以防止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的误触发,保证操作安全。
可以想到的是,针芯座210下侧设置有第一按压板211,第一按压板211的后端与针芯座210的下侧连接,第一按压板211的前端向下延伸,第一按压板211可与第一定位卡110卡接。
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卡110为设置于内腔左侧,并向上凸起的凸台,针芯座210位于第一定位卡110上方,第一按压板211的后端与针芯座210的下侧连接,第一按压板211的前端向下延伸,通过这样设置,针芯座210可以向后运动压缩第一弹性件220,然后使第一按压板211的前端与第一定位卡110卡接,使第一弹性件220保持在压缩状态,从而实现针芯座210的上膛。
可以想到的是,针管座310下侧设置有第二按压板311,第二按压板311的后端与针管座310的上侧连接,第二按压板311的前端向下延伸,第二按压板311可与第二定位卡120卡接。
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二定位卡120为设置于内腔右侧,并向上凸起的凸台,针管座310位于第二定位卡120上方,第二按压板311的后端与针管座310的下侧连接,第二按压板311的前端向下延伸,通过这样设置,针管座310可以向后运动压缩第二弹性件320,然后使第二按压板311的前端与第二定位卡120卡接,使第二弹性件320保持在压缩状态,从而实现针管座310的上膛。
可以想到的是,激发开关包括第三按压板400,第三按压板400的后端与内腔连接,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位于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的后侧,并且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可向上弯折。
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可以分别设置于内腔腔底的左侧和右侧,第三按压板40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底连接,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位于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的后侧,通过向上按动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左侧,可以使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左侧向上弯折与第一按压板211抵接,从而将第一按压板211向上弯折,使得第一按压板211的前端脱离第一定位卡110的约束,使得针芯座210在第一弹性件220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同样的,通过向上按动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右侧,可以使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右侧向上弯折与第二按压板311抵接,从而将第二按压板311向上弯折,使得第二按压板311的前端脱离第二定位卡120的约束,使得针管座310在第二弹性件320的作用下向前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三按压板400与第一壳体100为一体式结构,第三按压板400为内腔中间的部分,第三按压板400的后端与内腔的腔底连接,第三按压板400的其它部分被内腔分离,使得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可向上弯折。通过这样设置,使得激发开关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活检装置小型化设计。
可以想到的是,激发开关包括复位弹簧和第三按压板400,第三按压板400的后端与第一壳体100的下侧转动连接,复位弹簧位于第三按压板400的中部与第一壳体100的下侧之间,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位于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的后侧,通过向上按动第三按压板400,压缩复位弹簧,使得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向上移动将针芯座210推离第一定位卡110,以及将针管座310推离第二定位卡120,实现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的激发,复位弹簧可使第三按压板400在激发完成后复位。
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5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100在第一定位卡110和第二定位卡120之间开设有安装孔,安全开关500还包括公共板,公共板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下侧,第一挡条510和第二挡条520的前端均向下延伸与公共板连接。通过这样设置,通过向前或相互推动公共板即可带动第一挡条510和第二挡条520向前或相互移动,便于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挡条510前后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挡条520前后端之间的距离短,且第一挡条510的前端与第二挡条520的前端平齐,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安全开关500可以有三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时,第一挡条510的后端插设于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与针芯座210之间,同时第二挡条520的后端插设于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与针管座310之间,此时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均不会激发;向上推动公共板进入第二种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挡条510的后端不插设于第三按压板400与针芯座210之间,而第二挡条520的后端依然插设于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与针管座310之间,向上按动第三按压板400,针芯座210可被激发,针管座310无法被激发;向上推动公共板进入第三种工作状态,此时第二挡条520的后端不插设于第三按压板400的前端与针管座310之间,向上按动第三按压板400,针管座310也可被激发。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安全开关500可以分段控制针芯座210和针管座310的激发,保证针芯座210先激发,针管座310后激发,从而保证成功取样。
可以想到的是,活检装置手柄还包括第二壳体600,第二壳体600与第一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壳体600可将针芯激发机构200和针管激发机构300约束于内腔内。
参照图7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限制激发开关移动的安全开关500;安全开关500采用能够在内腔内转动的挡部530,安全开关500与第一壳体100转连接;如图9所示,通过转动安全开关500,能够带动挡部530抵接在激发开关上,以限制激发开关的移动;如图10所示,或是带动挡部530远离激发开关,以解除对激发开的限制。采用挡部530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跟第一挡条510和第二挡条520同样可以限制激发开关触发的效果,以实现对第三按压板400的移动进行控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600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上侧,第二壳体600将针芯激发机构200和针管激发机构300约束于内腔内,保证本手柄结构稳定。
可以想到的是,参照图1至图3所示,活检装置手柄还包括针芯座上膛机构700,针芯座上膛机构700包括针芯上膛板710,第二壳体600在针芯座210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610,针芯上膛板710的下端与针芯座210可拆卸连接,针芯上膛板710的上端穿过第一长孔610向上延伸,针芯上膛板710可在第一长孔61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针芯上膛板710可在第一长孔61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针芯上膛板710与针芯座210可拆卸连接,当针芯上膛板710与针芯座210连接时,在第一长孔610内向后拉动针芯上膛板710,即可带动针芯座210向后移动,压缩第一弹性件220实现上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以想到的是,参照图3所示,针芯座上膛机构700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720,第一复位组件720包括第三弹性件721,针芯上膛板710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711,第二壳体600设置有向针芯座210延伸的第二挡板630,第一挡板711和第二挡板630前后相对设置,第三弹性件721位于第一挡板711和第二挡板630之间。
针芯上膛板710向后运动,使得第一挡板711和第二挡板630的间距减小,从而压缩第三弹性件721,当针芯座210上膛完成后,松开针芯上膛板710,针芯上膛板710在第三弹性件721的作用下复位,便于下次上膛。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弹性件721可为弹簧。
进一步的,第一复位组件720还包括第一导柱722,第一导柱722的前端与第一挡板711可拆卸连接,第一导柱722的后端穿过第二挡板630,第三弹性件721套设于第一导柱722上,第一导柱722在第三弹性件721的压缩及回弹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可以想到的是,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活检装置手柄还包括针管座上膛机构800,针管座上膛机构800包括针管上膛板810,第二壳体600在针管座310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孔620,针管上膛板810的下端与针管座310可拆卸连接,针管上膛板810的上端穿过第二长孔620向上延伸,针管上膛板810可在第二长孔62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针管上膛板810可在第二长孔62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针管上膛板810与针管座310可拆卸连接,当针管上膛板810与针管座310连接时,在第二长孔620内向后拉动针管上膛板810,即可带动针管座310向后移动,压缩第二弹性件320实现上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以想到的是,参照图4所示,针管座上膛机构800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820,第二复位组件820包括第四弹性件821,针管上膛板810下端设置有第三挡板811,第二壳体600设置有向针管座310延伸的第四挡板640,第三挡板811和第四挡板640前后相对设置,第四弹性件821位于第三挡板811和第四挡板640之间。
针管上膛板810向后运动,使得第三挡板811和第四挡板640的间距减小,从而压缩第四弹性件821,当针管座310上膛完成后,松开针管上膛板810,针管上膛板810在第四弹性件821的作用下复位,便于下次上膛。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弹性件821可为弹簧。
进一步的,第二复位组件820还包括第二导柱822,第二导柱822的前端与第三挡板811可拆卸连接,第二导柱822的后端穿过第四挡板640,第四弹性件821套设于第二导柱822上,第二导柱822在第四弹性件821的压缩及回弹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600和第一壳体100可拆卸连接、针芯座上膛机构700与针芯激发机构200可拆卸连接、针管座上膛机构800与针管激发机构300可拆卸连接,使得本手柄的上膛机构与激发机构分布在上下两部分,即上膛机构分布在第二壳体600,激发机构分布在第一壳体100,便于组装及拆卸。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卡和第二定位卡;
针芯激发机构,包括针芯座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针芯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针芯座的后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针芯座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卡接;
针管激发机构,包括针管座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针管座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针管座的后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针管座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卡接;
激发开关,所述激发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针芯座和所述针管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激发开关移动的安全开关;
所述安全开关包括能够前后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内腔的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卡的侧边,且所述第一挡条的一端能够插设于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芯座之间;所述第二挡条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卡的侧边,且所述第二挡条的一端能够插设于所述激发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针管座之间;
或,所述安全开关包括能够在所述内腔内转动的挡部,所述安全开关与所述第一壳体转连接,通过转动所述安全开关,能够带动所述挡部靠近所述激发开关或远离所述激发开关,以限制所述激发开关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座下侧设置有第一按压板,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针芯座的下侧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前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按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下侧设置有第二按压板,所述第二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针管座的上侧连接,所述第二按压板的前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按压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开关包括第三按压板,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后端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卡和所述第二定位卡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三按压板的前端能够向上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将所述针芯激发机构和所述针管激发机构约束于所述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芯座上膛机构,所述针芯座上膛机构包括针芯上膛板,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针芯座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针芯上膛板的下端与所述针芯座能够拆卸连接,所述针芯上膛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长孔向上延伸,所述针芯上膛板能够在所述第一长孔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座上膛机构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针芯上膛板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向所述针芯座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管座上膛机构,所述针管座上膛机构包括针管上膛板,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针管座上方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针管上膛板的下端与所述针管座能够拆卸连接,所述针管上膛板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向上延伸,所述针管上膛板能够在所述第二长孔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检装置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上膛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针管上膛板下端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向所述针管座延伸的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之间。
CN202122057704.0U 2021-08-27 2021-08-27 活检装置手柄 Active CN215960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704.0U CN215960027U (zh) 2021-08-27 2021-08-27 活检装置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704.0U CN215960027U (zh) 2021-08-27 2021-08-27 活检装置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0027U true CN215960027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8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7704.0U Active CN215960027U (zh) 2021-08-27 2021-08-27 活检装置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0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16352U (zh) 活检装置
EP0540846B1 (en) Biopsy needle with spacer
JP2887865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A2038413A1 (en) Instrument for tissue sampling
CN109512437B (zh) 免卸帽装卸针式采血笔
US7387227B1 (en) Safety apparatus for spring powered staplers
CN215960027U (zh) 活检装置手柄
JP3814493B2 (ja) カード排出装置
JP4340007B2 (ja) 衝撃を減衰できる生検用器具
US11927000B2 (en) Structure for picking and placing hand shower
CN212438685U (zh) 活检装置及其上弦击发机构
CN212438684U (zh) 活检装置及其取样行程调整机构
CN215739127U (zh) 带自锁的手柄及含有其的活检针
KR20010062807A (ko) 전동 호치키스용 카트리지
CN115252004A (zh) 具有三种使用模式的活检针
CN209899480U (zh) 用于外科器械的端部执行器驱动装置及外科器械
CN112168229A (zh) 一种活检装置
CN212438687U (zh) 活检装置及其击发解锁机构
CN109512438B (zh) 射杆分体式采血笔
CN212438686U (zh) 活检装置
CN113598768A (zh) 采血笔
RU2007125979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CN113440173A (zh) 活检装置及其上弦击发机构和上弦方法
JP3600140B2 (ja) ピアス穿孔器
CN113440175A (zh) 活检装置及其击发解锁机构和击发解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