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2296U -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2296U
CN215952296U CN202121586637.5U CN202121586637U CN215952296U CN 215952296 U CN215952296 U CN 215952296U CN 202121586637 U CN202121586637 U CN 202121586637U CN 215952296 U CN215952296 U CN 215952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hange box
energy
heat
copper pipe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66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柳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Yitong Bio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Yito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Yitong Bio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Yito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66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2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2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2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交换箱体,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交换箱,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下密封门,所述下密封门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受热铜管,所述第二交换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上密封门,所述上密封门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合金板,所述第二合金板的中部固定嵌设安装有风道铜管,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一侧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分流槽,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下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弧口垫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能够使得充分的利用了余温的能量,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的同时,给居住的居民或生产的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为一种用于工厂加热某些物质产生的热能烟气进行收集再利用的装置,其主要用于生活用水的加热回收利用,具备较好的回收再利用效果,且生产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现有的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使用时,其只能回收部分能量,还有较多的能量排出流失,导致能量的损失,不能够更好更充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交换箱体,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交换箱,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下密封门,所述下密封门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受热铜管,所述第二交换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上密封门,所述上密封门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合金板,所述第二合金板的中部固定嵌设安装有风道铜管,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一侧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分流槽,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下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弧口垫块,所述第二交换箱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风幕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气端口,所述第一交换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连接口,所述风幕机的排气口与分流槽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交换箱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连接口,所述第二交换箱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端口,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一侧表面开设有嵌设端口。
优选的,所述风道铜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翅片,所述第二合金板的数量一个共为三个,所述风道铜管的表面位于第二合金板的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合金板,所述风道铜管的数量一共为四个,四个所述风道铜管的表面靠近一端口处均与对接封头固定安装,所述风道铜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所述风道铜管通过对接封头嵌入分流槽的端口进行密封对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合金板通过嵌入嵌设端口与第二交换箱的内部一侧面密封对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交换箱的内部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对接滑槽,所述第二合金板和所述第一合金板均通过嵌入对接滑槽与第二交换箱的内壁前后面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风道铜管、第二交换箱、第二合金板和风幕机,当余热烟气流入到第二交换箱中,通过风道铜管上的导热翅片、第一合金板和第二合金板进行吸收热量,同时第一合金板和第二合金板的组合机构使得增加气流流经路径,使得更好的吸收温度,然后热量传导给风道铜管和内部的散热翅片,此时启动风幕机开始工作,风幕机将外界的气流吸收吹入到分流槽中,然后再分流入到各个风道铜管中,接着外部的气流将带走风道铜管和内部的散热翅片表面的温度,使得冷气流被加热通过风道管输送至室内进行增温,这样第二交换箱整体的设置使得充分的利用了余温的能量,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的同时,给居住的居民或生产的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的整体机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的风道铜管、第二交换箱和第二合金板局部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的风道铜管、分流槽和风幕机局部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交换箱;101、进气端口;102、上连接口;2、第二交换箱;201、下连接口;202、排气端口;203、嵌设端口;3、下密封门;4、受热铜管;5、上密封门;6、风道铜管;601、导热翅片;602、第一合金板;603、对接封头;604、散热翅片;7、第二合金板;8、分流槽;9、风幕机;10、弧口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交换箱体1,第一交换箱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交换箱2,第一交换箱体1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下密封门3,下密封门3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受热铜管4,第二交换箱2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上密封门5,上密封门5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合金板7,第二合金板7的中部固定嵌设安装有风道铜管6,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分流槽8,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下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弧口垫块10,第二交换箱2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风幕机9;
第一交换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气端口101,第一交换箱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连接口102,风幕机9的排气口与分流槽8的内部连通;第二交换箱2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连接口201,第二交换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端口202,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表面开设有嵌设端口203;风道铜管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翅片601,第二合金板7的数量一个共为三个,风道铜管6的表面位于第二合金板7的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合金板602,风道铜管6的数量一共为四个,四个风道铜管6的表面靠近一端口处均与对接封头603固定安装,风道铜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604,风道铜管6通过对接封头603嵌入分流槽8的端口进行密封对接;第一合金板602通过嵌入嵌设端口203与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面密封对接,当余热烟气流入到第二交换箱2中,通过导热翅片601、第一合金板602和第二合金板7进行吸收热量,同时第一合金板602和第二合金板7的组合机构使得增加气流流经路径,使得更好的吸收温度,然后热量传导给风道铜管6和内部的散热翅片604,此时启动风幕机9开始工作,风幕机9将外界的气流吸收吹入到分流槽8中,然后再分流入到各个风道铜管6中,接着外部的气流将带走风道铜管6和内部的散热翅片604表面的温度,使得冷气流被加热通过风道管输送至室内进行增温,这样第二交换箱2整体的设置使得充分的利用了余温的能量,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的同时,给居住的居民或生产的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对接滑槽,第二合金板7和第一合金板602均通过嵌入对接滑槽与第二交换箱2的内壁前后面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在使用时,自来水连接着受热铜管4的一端口,另一排出端口排出用于生活使用,而风道铜管6的排出端连接风道管倒入室内,风道管中设有电磁阀,工作时,将进气端口101接入到热能烟气排出口,然后烟气先进入到第一交换箱1的内部,进入后高温烟气将给受热铜管4进行加热,此时热量将被流入的自来水吸收加热,然后流入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使用,接着余热烟气流入到第二交换箱2中,通过导热翅片601、第一合金板602和第二合金板7进行吸收热量,同时第一合金板602和第二合金板7的组合机构使得增加气流流经路径,使得更好的吸收温度,然后热量传导给风道铜管6和内部的散热翅片604,此时启动风幕机9开始工作,风幕机9将外界的气流吸收吹入到分流槽8中,然后再分流入到各个风道铜管6中,接着外部的气流将带走风道铜管6和内部的散热翅片604表面的温度,使得冷气流被加热通过风道管输送至室内进行增温,这样第二交换箱2整体的设置使得充分的利用了余温的能量,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的同时,给居住的居民或生产的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换箱体(1),所述第一交换箱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交换箱(2),所述第一交换箱体(1)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下密封门(3),所述下密封门(3)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受热铜管(4),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一侧嵌入安装有上密封门(5),所述上密封门(5)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合金板(7),所述第二合金板(7)的中部固定嵌设安装有风道铜管(6),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安装有分流槽(8),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下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弧口垫块(10),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风幕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气端口(101),所述第一交换箱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上连接口(102),所述风幕机(9)的排气口与分流槽(8)的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下表面开设有下连接口(201),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端口(202),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表面开设有嵌设端口(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铜管(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热翅片(601),所述第二合金板(7)的数量一个共为三个,所述风道铜管(6)的表面位于第二合金板(7)的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合金板(602),所述风道铜管(6)的数量一共为四个,四个所述风道铜管(6)的表面靠近一端口处均与对接封头(603)固定安装,所述风道铜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604),所述风道铜管(6)通过对接封头(603)嵌入分流槽(8)的端口进行密封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金板(602)通过嵌入嵌设端口(203)与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一侧面密封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换箱(2)的内部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对接滑槽,所述第二合金板(7)和所述第一合金板(602)均通过嵌入对接滑槽与第二交换箱(2)的内壁前后面对接。
CN202121586637.5U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215952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6637.5U CN215952296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6637.5U CN215952296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2296U true CN215952296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6637.5U Active CN215952296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2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1944A (zh)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节能装置
CN215952296U (zh) 一种热能节能回收用的热交换装置
CN208859732U (zh) 一种用于变频空调外机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110285512A (zh) 一种金属辐射吊顶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66176U (zh) 光波高效节能热水器的即热式加热装置
CN211625411U (zh) 一种电热式热空气能暖气设备
CN210464117U (zh) 一种铝制板翅式电器设备表冷却器
CN206160764U (zh) 一种多层传导型的铜散热器
CN201947102U (zh) 核岛内动力电机冷却器
CN216080319U (zh) 一种水冷空调用换热器
CN206001685U (zh) 小型谷电固体蓄热电炉
CN111857287A (zh) 一种笔记本cpu废热回收及保温加热装置
CN201062874Y (zh) 数码多联空调热泵热水机
CN216281652U (zh) 一种可调功率电极式节能电取暖器
CN211146555U (zh) 一种分体式空气预热器
CN215295544U (zh) 一种防水卷材生产节能装置
CN211405098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沙盘的散热电力柜
CN217817339U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改造装置
CN218673312U (zh) 一种地热能复合高效换热装置
CN2807093Y (zh) 移动式超导电磁采暖系统
CN210460771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汽轮机
CN215579927U (zh) 一种箱变壳体用的高效型通风散热结构
CN218733944U (zh) 一种光伏离网逆变器
CN216845177U (zh) 高效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CN215716190U (zh) 一种可以降温的阻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