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577U -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577U
CN215951577U CN202121959345.1U CN202121959345U CN215951577U CN 215951577 U CN215951577 U CN 215951577U CN 202121959345 U CN202121959345 U CN 202121959345U CN 215951577 U CN215951577 U CN 215951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plate
air outlet
sub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93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93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1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风道组件,包括管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且一端被构造为出风口;分隔板,设置于管壳体内部,将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将出风口分隔为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其中,第一子出风口对应第一风道,第二子出风口对应第二风道;风道切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的盖板,盖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至少能覆盖第一子出风口,第二盖板至少能覆盖第二子出风口;补风机构,包括补风口和安装于补风口的门体组件,补风口设置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门体组件可滑动开合补风口。本申请可以实现对新风的补风并调节新风的温度。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空调器的使用越开越广泛,随着用户对于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上逐渐出现具有水净化功能的空调器,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实现对空气的净化以及加湿,提高空气的质量。但是,这种空调器内部循环的是室内的气流,在长时间的运行下,缺少新鲜的氧气,室内空气容易变得污浊,这将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健康。如果安装新风系统,不仅增加用户的成本,还会影响用户对于空间的布局,极为的不便。目前,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有些空调在进风口处设计有新风功能,但是新风直接由室外进入空调器内,与室内的温度差较大,这样会降低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以提高空调器引入新风时的制冷/制热效率,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管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且一端被构造为出风口;分隔板,设置于管壳体内部,将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将出风口分隔为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其中,第一子出风口对应第一风道,第二子出风口对应第二风道;风道切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的盖板,盖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至少能覆盖第一子出风口,第二盖板至少能覆盖第二子出风口,其中,盖板可受控地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转动切换,第一遮挡状态包括第二盖板遮挡第二子出风口、第一盖板避让第一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一风道,第二遮挡状态包括第一盖板遮挡第一子出风口、第二盖板避让第二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二风道;补风机构,包括补风口和安装于补风口的门体组件,补风口设置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门体组件可滑动开合补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上壳体,罩覆于出风口的上方,且开设有与出风口形状相匹配的导风口,导风口的周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产生电磁力,门体组件包括:补风盖板,固定设置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开设有形状与补风口相匹配的开口;门板,设置于开口,包括朝向磁性元件的第一端,第一端设有永磁铁,在磁性元件通电并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磁性元件吸引永磁铁使门板向磁性元件靠近以打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风盖板具有沿其周缘向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延伸的边缘部,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上设有容置边缘部的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板还包括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与补风盖板弹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风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定门体的滑动轨迹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滑槽,沿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成型于门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导向凸起,与导向滑槽相配合,设置于开口的侧壁和/或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滑槽靠近第一端的端部设有止挡部,以在门板闭合开口时与第一端抵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体为筒管状结构,分隔板沿管壳体的中轴线将管壳体的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管壳体的周向间隔设有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一进风口和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设有格栅或者过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净化模块,包括:净化壳体,设有进气口;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进气口连通;风机,设置于出风口与进气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净化模块,还包括空调外壳,设有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室内风进口可与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连通,新风进口可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风道切换机构的盖板的旋转,可以使第二盖板遮挡第二子出风口、第一盖板避让第一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一风道,或者使第一盖板遮挡第一子出风口、第二盖板避让第二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可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第二风道连通新风进风通道,通过设置在第一盖板上的补风机构,打开补风口,或者第一风道可连通新风进风通道,第二风道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通过设置在第二盖板上的补风机构,打开补风口;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进风风道的切换,而且在第一风道或者第二风道打开时可以实现对新风的补风并调节新风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空调的效率,节省了能源。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一遮挡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二遮挡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和补风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隔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隔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管壳体;110、出风口;111、第一子出风口;112、第二子出风口;
120、第一风道;121、第一进风口;130、第二风道;
131、第二进风口;140、上壳体;141、导风口;
200、分隔板;210、第一侧面;211、第一容置槽;220、第二侧面;
221、第二容置槽;231、第三容置槽;
300、风道切换机构;310、盖板;311、第一盖板;312、第二盖板;
320、限位槽;330、铰接轴;340、驱动电机;
400、补风机构;410、补风口;420、门体组件;421、补风盖板;
4211、开口;4212、边缘部;422、门板;4221、第一端;
4222、第二端;430、永磁铁;440、导向组件;441、导向滑槽;
4411、止挡部;442、导向凸起;450、弹性件;
500、磁性元件;
600、净化壳体;
700、风机;
800、空调外壳;810、室内风进口;820、新风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一遮挡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二遮挡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和补风组件的爆炸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包括管壳体100、分隔板200、风道切换机构300和补风机构400。管壳体100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其一端被构造为出风口110。分隔板200设置于管壳体100内部,将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120和第二风道130,以及将出风口110分隔为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其中,第一子出风口111对应第一风道120,第二子出风口112对应第二风道130。风道切换机构30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的盖板310,盖板31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第一盖板311至少能覆盖第一子出风口111,第二盖板312至少能覆盖第二子出风口112。其中,盖板310可受控地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转动切换,第一遮挡状态包括第二盖板312遮挡第二子出风口112、第一盖板311避让第一子出风口111以打开第一风道120,第二遮挡状态包括第一盖板311遮挡第一子出风口111、第二盖板312避让第二子出风口112以打开第二风道130。补风机构400包括补风口410和安装于补风口410的门体组件420,补风口410设置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门体组件420可滑动开合补风口410。
可选地,分隔板200将管壳体100中空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形成第一风道120和第二风道130。管壳体100端被构造为出风口110,分隔板200同时将出风口110分隔为对应第一风道120的第一子出风口111和对应第二风道130的第二子出风口112。在出风口110处设有用于打开第一风道120或者打开第二风道130的风道切换机构300。可选地,第一风道120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第二风道13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或者第一风道12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第二风道130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这样,通过使盖板310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实现不同风道的切换,也就是实现不同进风模式的切换。
可选地,呈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夹角设置。优选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两者夹角的角度被设置为90°
可选地,第一风道120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第二风道13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补风机构400设置在第一盖板311上。在盖板310切换到第二遮挡状态、第二风道130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门体组件420打开补风口410,可以在第一子出风口111闭合、第二子出风口112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实现对第二风道130的补风。这样,可以使新风与一定量的室内风进行一定的混合,从而调节了新风的温度,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的效率;此外,由于新风与室内的空气和风道组件具有较大的温差,新风直接进入风道组件,极易在风道组件的表面上产生凝露,通过补风机构400的设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凝露的产生。可选地,第二风道130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第一风道12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补风机构400设置在第二盖板312上。在盖板310切换到第一遮挡状态、第一风道120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门体组件420打开补风口410,可以在第二子出风口112闭合、完全第一子出风口111打开的情况下,实现对第二风道130的补风。这样,可以在与新风进风风道连通的风道完全打开、使新风进风量最大的情况下,使新风与一定量的室内风在进行一定的混合,从而调节了新风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空调的制冷/制热的效率;此外,由于新风与室内的空气和风道组件具有较大的温差,新风直接进入风道组件,极易产生凝露,通过补风机构400的设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凝露的产生。
可选地,第一盖板311还可对第一子出风口111部分遮挡,此时,第二盖板312对第二子出风口112部分遮挡。此时,无论是第一风道120连通室内风送风通道、第二风道13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还是第一风道120连通新风进风通道、第二风道130连通室内风送风通道,都能实现新风与室内风的混合,但是,这种情况下,降低了新风的送风量。
可选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两者呈夹角设置,夹角的角度的范围被设置为45°~160°。可选地,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均平行于管壳体100另一端的底壁,即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的夹角为180°,此时优选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两者夹角的角度被设置为90°。
可选地,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对应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的形状和大小也相同。可选地,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的形状和大小不相同,对应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的形状和大小也不相同。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通过风道切换机构的盖板的旋转,可以使第二盖板遮挡第二子出风口、第一盖板避让第一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一风道,或者使第一盖板遮挡第一子出风口、第二盖板避让第二子出风口以打开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可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第二风道连通新风进风通道,通过设置在第一盖板上的补风机构,打开补风口,或者第一风道可连通新风进风通道,第二风道连通室内风进风风道,通过设置在第二盖板上的补风机构,打开补风口;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进风风道的切换,而且在第一风道或者第二风道打开时可以实现对新风的补风并调节新风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空调的效率,节省了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还包括上壳体140,罩覆于出风口110的上方,且开设有与出风口110形状相匹配的导风口141,导风口141的周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500,磁性元件500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产生电磁力,门体组件420包括补风盖板421和门板422。补风盖板421固定设置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开设有形状与补风口410相匹配的开口4211。门板422设置于开口4211,包括朝向磁性元件500的第一端4221,第一端4221设有永磁铁430,在磁性元件500通电并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磁性元件500吸引永磁铁430使门板422向磁性元件500靠近以打开开口4211。
可选地,补风盖板421通过螺钉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固定连接。
可选地,门板422至少能够罩覆开口4211,从而可以实现对开口4211的闭合。可选地,磁性元件500可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产生电磁力,门板422朝向磁性元件500的第一端4221设有永磁铁,该永磁铁在磁性元件500通电产生磁力的情况下,与磁性元件500相互吸引。在磁性力的作用下,永磁铁可带动门板422向磁性元件500移动并靠近,这样,可以打开开口4211,从而实现补风口410的打开。可选地,磁性元件500与一电源模块电连接,在电源模块通电的情况下,磁性元件500接通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风盖板421具有沿其周缘向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延伸的边缘部4212,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上设有容置边缘部4212的限位槽320。这样,通过边缘部4212与限位槽320的配合,可以限定补风盖板421的安装位置,提高补风盖板42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此外,限位槽320可以通过边缘部4212对补风盖板421进行位置的限定,防止补风盖板421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出现移位的问题,提高了风道组件的安全性。
可选地,门板422设置于补风盖板421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之间。这样,可以将门板422在打开或者闭合开口4211时限制于补风盖板421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之间进行滑移,从而提高了门板42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板422还包括与第一端4221相对的第二端4222,第二端4222与补风盖板421弹性连接。可选地,第二端4222为远离磁性元件500的一端,门板422设置于补风盖板421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之间,第二端4222与补风盖板421远离磁性元件500的一端通过弹性件450弹性连接。可选地,弹性件450可以为弹簧。这样,在磁性元件500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门板422朝向磁性元件500移动,弹簧发生拉伸变形;在磁性元件500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失去对门板的吸引力,此时,弹簧具有收缩的趋势,在这种弹簧力的作用下,弹簧拉动门板向远离磁性元件500的方向移动,闭合开口4211,从而闭合补风口410。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补风机构400还包括用于限定门体422的滑动轨迹的导向组件440。导向组件440包括导向滑槽441和导向凸起442。导向滑槽441沿第一端4221向第二端4222延伸成型于门板42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导向凸起442与导向滑槽441相配合,设置于开口4211的侧壁和/或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的上表面。
可选地,导向滑槽441设置于门板422的上表面,导向凸起442对应设置于开口4211的侧壁并向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的方向延伸;或者,导向滑槽441设置于门板422的下表面,导向凸起442对应设置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的上表面,并向补风盖板421的方向延伸;或者,导向滑槽441设置于门板4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导向凸起442对应设置于开口4211的侧壁并向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的方向延伸和对应设置于第一盖板311/第二盖板312的上表面,并向补风盖板421的方向延伸。这样,通过导向凸起442与导向滑槽441的配合,使门板422沿着自第一端4221向第二端4222延伸的方向运动,防止门板422的移动出现偏差,进一步提高了门板422运动的稳定性。可选地,导向滑槽441平行于门板422的自第一端4221向第二端4222延伸的纵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滑槽441靠近第一端4221的端部设有止挡部4411,可以在门板422闭合开口4211时与第一端4221抵靠。这样,当门板422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磁性元件500的方向运动至完全闭合开口4211的情况下,止挡部4411与第一端4221抵靠以形成止挡配合,实现了对门板422继续向远离磁性元件500的方向运动的限制,保证了对开口4211完全闭合的效果。
可选地,风道切换机构300还包括铰接轴330和驱动电机340。铰接轴330平齐设置于分隔板200的外边缘处且两端与管壳体100枢转配合。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的侧边缘固定连接于铰接轴330,且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两者呈夹角设置。驱动电机340与铰接轴330的一端驱动连接,用于驱使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绕铰接轴33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以使盖板310至少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向相反。
可选地,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的侧边缘固定连接于铰接轴330,且两者呈夹角设置。铰接轴330平齐设置于分隔板200的外边缘处且两端与管壳体100枢转配合。驱动电机340与铰接轴330的一端驱动连接,用于驱使铰接轴330的转动,同时带动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绕铰接轴330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盖板310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打开第一风道120或者打开第二风道130。可选地,第一方向可以是沿顺时针旋转、第二方向可以是沿逆时针旋转,或者,第一方向可以是沿逆时针旋转、第二方向可以是沿顺时针旋转,本公开实施例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驱动电机340固定安装于管壳体100的外壁,其输出轴伸入管壳体100的中空的内腔并与铰接轴330的一端连接。这样,在驱动电机340的输出轴转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带动铰接轴330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盖板310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壳体100为筒管状结构,分隔板200沿管壳体100的中轴线将管壳体100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120和第二风道130。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隔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隔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6、图7、图8所示,可选地,分隔板200包括第一侧面210和第二侧面220。第一侧面210朝向第一风道120,第二侧面220朝向第二风道130。其中,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被设置为90°,在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二盖板312贴靠于第二侧面220,以及在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一盖板311贴靠于第一侧面210。这样,盖板310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一盖板311打开第一子出风口111,第二盖板312贴靠于第二侧面220,以使第一风道120完全打开,第二风道130紧密闭合;盖板310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二盖板312打开第二子出风口112,第一盖板311贴靠于第一侧面210,以使第一风道120紧密闭合,第二风道130完全打开。
可选地,第一侧面210凹陷形成有容纳第一盖板311的第一容置槽211,第二侧面220凹陷形成有容纳第二盖板312的第二容置槽221。或者,分隔板200设置有贯穿板体成型的第三容置槽231,第三容置槽231的槽轮廓至少覆盖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以使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均可容纳于第三容置槽231中。这样,在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二盖板312可位于第二容置槽221内或者第三容置槽231内,从而提高第二盖板312的稳定性和闭合的第一风道120的密封性;以及在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一盖板311可位于第一容置槽211内或者第三容置槽231内,从而提高第一盖板311的稳定性和闭合的第二风道130的密封性。
可选地,沿第一子出风口111和第二子出风口112的周缘设有密封圈。这样,可以提高第一风道120和第二风道130闭合时的密封性。
可选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附图中未示出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盖板311和第二盖板312分别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一侧面210和第二侧面220分别设有第二磁吸件。这样,在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二盖板312可与第二侧面220相互吸引,进一步提高盖板310的稳定性;以及,在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一盖板311可与第一侧面210相互吸引,从而进一步提高盖板3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管壳体100的周向间隔设有连通第一风道120的第一进风口121和连通第二风道130的第二进风口131,第一进风口121和/或第二进风口131设有格栅或者过滤网。这样,通过格栅或者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流过第一进风口121和/或第二进风口131的气流的过滤,从而去除气流中的杂质,防止杂质的进入或者堆积,提高气流流动的洁净度和畅通性。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净化模块,包括净化壳体600、风道组件和风机700。净化壳体600上设有进气口。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出风口110与净化壳体600上的进气口连通。风机700设置于风道组件的出风口110与净化壳体600上的进气口之间。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采用转轮式水净化模块、或者采用喷淋形成水幕的水净化模块,只要空气经过水净化模块可以进行水洗净化,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即可,本公开实施例对水净化模块的结构和净化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图11、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净化模块,还包括空调外壳800,空调外壳800上设有室内风进口810和新风进口820。室内风进口810可与第一风道120/第二风道130连通,新风进口820可与第二风道130/第一风道120连通。也就是说,使室内风进口810与风道组件的第一风道120连通,新风进口820与风道组件的第二风道130连通,或者,使室内风进口810与风道组件的第二风道130连通,新风进口820与风道组件的第一风道120连通,通过风道切换机构300使盖板310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的切换,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水净化模块的不同送风模式,提高空调器送风模式的多样化。
可选地,结合图4、图5、图10至图11,以室内风进口810与风道组件的第一风道120连通,新风进口820与风道组件的第二风道130连通为例进行说明,空调室内机的水净化模块的不同送风模式可以包括:
室内风送风模式:风道组件的盖板310位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二盖板312完全遮挡第二子出风口112,第一盖板311处于避让第一子出风口111的位置,从而使第一风道120打开,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风净化送风模式。
新风送风模式:风道组件的盖板310位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一盖板311完全遮挡第一子出风口111,第二盖板312处于避让第二子出风口112的位置,从而使第二风道130打开,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净化送风模式。
混合送风模式:第一盖板311部分遮挡第一子出风口111,第二盖板312部分遮挡第二子出风口112,此时,第一子出风口111部分被打开,第二子出风口112部分被打开,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混合送风净化模式。
可选地,经过水净化模块净化后的空气也可继续输送至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被排至室内,从而向室内获得温度、湿度、洁净度适宜的空气。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且一端被构造为出风口;
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管壳体内部,将所述中空的内腔分隔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子出风口对应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子出风口对应第二风道;
风道切换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至少能覆盖所述第一子出风口,所述第二盖板至少能覆盖所述第二子出风口,其中,所述盖板可受控地在第一遮挡状态和第二遮挡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所述第一遮挡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盖板遮挡所述第二子出风口、所述第一盖板避让所述第一子出风口以打开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遮挡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盖板遮挡所述第一子出风口、所述第二盖板避让所述第二子出风口以打开所述第二风道;
补风机构,包括补风口和安装于所述补风口的门体组件,所述补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所述门体组件可滑动开合所述补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上壳体,罩覆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且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形状相匹配的导风口,所述导风口的周缘上设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产生电磁力,
所述门体组件包括:
补风盖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开设有形状与所述补风口相匹配的开口;
门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包括朝向所述磁性元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永磁铁,在所述磁性元件通电并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所述磁性元件吸引永磁铁使所述门板向所述磁性元件靠近以打开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盖板具有沿其周缘向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延伸的边缘部,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容置所述边缘部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补风盖板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门体的滑动轨迹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导向滑槽,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成型于所述门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导向凸起,与所述导向滑槽相配合,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侧壁和/或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止挡部,以在所述门板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第一端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体为筒管状结构,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管壳体的中轴线将所述管壳体的中空的内腔分隔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壳体的周向间隔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进风口和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格栅或者过滤网。
9.一种水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壳体,设有进气口;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净化模块,还包括空调外壳,设有室内风进口和新风进口,所述室内风进口可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可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CN202121959345.1U 2021-08-19 2021-08-19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5951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345.1U CN215951577U (zh) 2021-08-19 2021-08-19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345.1U CN215951577U (zh) 2021-08-19 2021-08-19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577U true CN21595157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9345.1U Active CN215951577U (zh) 2021-08-19 2021-08-19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1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0503B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组件及柜式空调器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5951577U (zh)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594781A (zh)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KR10084204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2675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1179599B1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CN111854129A (zh) 风道装置及空调一体机
CN215597690U (zh) 风道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107401798B (zh) 空气净化设备
CN214249963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84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80011506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개폐구조
KR10215850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61438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25942U (zh) 一种窗户空调
CN2206695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1278892B1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CN221005284U (zh) 用于安装空气调节装置的窗体和窗式空气调节装置
CN210320534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CN210320533U (zh) 风道装置及空调一体机
CN218296195U (zh) 用于空气净化模组的出风装置、空气净化模组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