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9871U - 散热风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风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9871U
CN215949871U CN202122155708.2U CN202122155708U CN215949871U CN 215949871 U CN215949871 U CN 215949871U CN 202122155708 U CN202122155708 U CN 202122155708U CN 215949871 U CN215949871 U CN 215949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ole
fan blade
wall section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557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ao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ao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ao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aoho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9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9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散热风扇结构,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该散热风扇结构包括一外环件,其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另设一扇孔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一转扇件,其设置于所述扇孔并与所述外环件一体成形,所述转扇件包含一枢壳及复数扇叶,各扇叶以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枢壳的外周侧,各扇叶的第二端则连接于所述扇孔的孔内壁,各扇叶的型态是以螺旋方式螺转且各扇叶之间间隔设置,各扇叶的第二端进一步具有一上边角及一下边角,所述上边角及所述下边角凸出于所述扇孔;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风扇框内并进行旋转作业时,因外环件的设置而有效降低各扇叶于风扇框内所产生的空气扰流,进而提高对流的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风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散热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3C产品在现今的科技中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其中又以笔记型电脑、台式机电脑等为最主要的,然而在上述电子3C产品内部会因为运作,进而使内部产生许多高温度的气体,又此些高温气体的产生会减少电子3C产品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不少电子3C产品上都会安装有风扇(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号I716739、M604910、M603770、I706086),上述在电子3C产品内部所安装的风扇均是用来导流、排气之用,且仔细观看所有的风扇其结构特征不外乎就是外框及扇叶两大部分,其中外框会具有贯穿的容置孔,扇叶则安装于容置孔内,而扇叶并不会凸露于容置孔外。
上述的扇叶具有几点问题,首先因为扇叶是内藏在容置孔,所以在运作时的进风量较固定,且在空气进入前先受到外框外观的影响而造成空气导流,进而降低空气对流的效率,最后则是空气导出时所产生的气流扩散面积会受限于外框容置孔的孔径,使得气流扩散面积有所限制、局限等问题,所以说相关业者必须思索,该如何改善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结构,提升风扇运作时的进风量、提高对流的效率以及增加气流扩散的面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风扇结构,其包括:一外环件,其具有相反设置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另设一扇孔贯穿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及一转扇件,其设置于该扇孔并与该外环件一体成形,该转扇件包含一枢壳及复数扇叶,各扇叶以一第一端连接于该枢壳的外周侧,各扇叶的一第二端则连接于该扇孔的孔内壁,各扇叶的型态是以螺旋方式轻微螺转且各扇叶之间设置具间隔,又各扇叶的第二端进一步具有一上边角及一下边角,又该上边角及该下边角是凸出于该扇孔;又各扇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扇面及相反于该第一扇面的一第二扇面,而各扇叶的第一扇面是面向第二端面并对应相邻扇叶的第二扇面,又各扇叶的第二扇面是面向第一端面并对应相邻扇叶的第一扇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安装风扇框内,因此利用各扇叶的第二端的上边角、下边角凸出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的设置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旋转运作时,能够提前进行切风进而增加进风量,并加快出风的气流扩散,使气流扩散面积最大化而增加气流可交换的吹送面积,另外透过外环件与转扇件一体成形的设置下,使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风扇框内并进行旋转作业时,因外环件的设置而有效降低各扇叶于风扇框内所产生的空气扰流,进而提高对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第一端面方向观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第二端面方向观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的Ⅷ-Ⅷ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导风流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ⅩⅠ-ⅩⅠ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中:风扇壳10、转轴20、外环件1、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扇孔13、斜壁段131、直壁段132、转扇件2、枢壳21、组装槽211、接合部212、扇叶22、第一端221、第二端222、上边角23、下边角24、第一扇面25、第二扇面26、迎风面27、导风面28、钝角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风扇结构,其可应用于3C电子设备,例如电脑、电扇等,以下内容均以电脑为主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安装于一风扇壳10内,该风扇壳10则可安装于电脑主机内部提供散热作用用(图未示),其包括:一外环件1是呈圆环状,其具有相反设置的一第一端面11及一第二端面12,另设一扇孔13贯穿该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面12;及一转扇件2,其设置于该扇孔13并与该外环件1一体成形,该转扇件2包含一枢壳21及复数扇叶22,各扇叶22以一第一端221连接于该枢壳21的外周侧,各扇叶22的一第二端222则连接于该扇孔13的孔内壁,且各扇叶22的型态是以螺旋方式轻微螺转且各扇叶22之间设置有间隔,又各扇叶22的第二端222进一步具有一上边角23及一下边角24,又该上边角23及该下边角24是凸出于该扇孔13;又各扇叶22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扇面25及相反于该第一扇面25的一第二扇面26,而各扇叶22的第一扇面25是面向第二端面12并对应相邻扇叶22的第二扇面26,又各扇叶22的第二扇面26是面向第一端221面并对应相邻扇叶22的第一扇面25。
根据上述说明,现有的风扇扇叶因为是内藏在外框,扇叶并不会凸出于外框,所以在进风上并不容易导引风进入外框内,且在出风上所能够吹送的范围有限,所以说本实用新型将各扇叶22的上边角23及下边角24的设置均凸出于外环件1的扇孔13外,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风扇壳10内进行旋转运作时,各扇叶22的上边角23可以先行切风,使进风量得以增加,同样的在各扇叶22的下边角24凸出于扇孔13时,并搭配该外环件1的设置下,可以加快出风气流的扩散,进而增加气流可交换的面积,使能够有效降低电脑主机内的温度,维持各部零件的正常运作。
根据上述说明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首先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顺利引风,并减少气流于外环件1内形成绕流而降低对流的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该外环件1的设置上,在该扇孔13的孔壁进一步区分为一斜壁段131及一直壁段132,该斜壁段131的一端连接第一端面11,而该斜壁段131的另一端则连接该直壁段132的一端,又该直壁段132的另一端则连接第二端面12,所以说在本实用新型进行旋转时,风以第一扇面25及上边角23的外凸先牵引风进入外环件1的扇孔13内,而风从第一端面11进入后,以该斜壁段131的倾斜导引风确实进入扇孔13内,又该转扇件2的旋转即可增加风量而从第二端面12排出,请见第1、8、9图所示。
延续上述说明,为了追求更佳的切风,在各扇叶22的第二端222的上边角23的设计上是连接于该斜壁段131,且各上边角23与该斜壁段131之间形成一迎风面27,各迎风面27同时连接各扇叶22的第一扇面25及第二扇面26,而各迎风面27与第一扇面25之间、及各直壁段132与第一扇面25之间的连结处是内凹并设置有导弧角;此外各上边角23的第二扇面26与各迎风面27之间进一步区隔一导风面28,且该导风面28是与第二扇面26之间形成有一钝角29,该钝角29是指相同于该外环件1的外周侧的夹角,所以说在该转扇件2进行旋转作业时,各迎风面27会先接触并导引风进入扇孔13内,而风会沿著各迎风面27与第一扇面25、直壁段132与各第一扇面25之间所设计的导弧角而导入扇孔13内;此外,该转扇件2旋转进行切风的时候,部分的风并不会直接受到导引而进入扇孔13,而是受到导风面28的设置而导引风至下一个扇叶22的迎风面27处,如此一来当转扇件2快速旋转时即可引入而产生大量的风于扇孔13内,并同时朝第二端面12进行排风,又在排风的过程中因为下边角24也外凸于扇孔13,因此风的排放会顺著第一扇面25的弯弧导引直到从下边角24排出,并不会持续在扇孔13内打转而造成空气绕流,藉此提高空气对流的效率,又各导风面28与第一端面11定义有一高度T,而各扇叶22的第二端222之下边角24与该外环件1的第二端面12之间形成一高度H,又上述高度比较式为T>H,请见第1、2、8、9图所示。
最后,本实用新型进行切风并引风进入扇孔13时,为了让风可以顺利且顺畅的导入,除了前述的特征外,在各扇叶22的第一端221的第一扇面25是与该枢壳21的连结处形成有导圆角设置,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各扇叶22与该外环件1、该枢壳21之间的连结处均设置形成导圆角,其主要是减少风阻,让风可以顺著导圆面而导引,请见图1所示;又本实用新型于前述已经表示是装设于风扇壳10内进行旋转运作,而为了能够与风扇壳10组装,因此该枢壳21对应第二端面12的一端进一步向内凹设一组装槽211,并于该组装槽211槽底设一接合部212,该接合部212是与一转轴20的一端组装,该转轴20另一端则与风扇壳10相组装,该转轴20受动力带动而连动本实用新型于风扇壳10内进行旋转作业,请见第10、11图所示。
综上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上边角23及下边角24的设置方式,并搭配各迎风面27、各导风面28的设置,让该转扇件2连同该外环件1一同旋转时,以各扇叶22的上边角提前进行切风,藉此可以增加进风量;并以该外环件1的设置限制风进入扇孔13内的区域,让风不会到处乱窜而减少空气扰流问题,让风确实的从第一端面11进入后由第二端面12予以排送,藉此提高空气对流的效率;最后以各扇叶22的下边角24凸出于扇孔13外的设置方式,可让风在排送时加快气流的扩散外,更重要的是可使气流扩散的面积最大化,增加气流排送的范围,使其达到最大的散热面积吹送,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相较之下,现有技术容易受到外框的影响,在切风、引风、排风上都会受到影响而无法达到最佳散热效果,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质上的进步性与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外环件,其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另设一扇孔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
一转扇件,其设置于所述扇孔并与所述外环件一体成形,所述转扇件包含一枢壳及复数扇叶,各扇叶以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枢壳的外周侧,各扇叶的第二端则连接于所述扇孔的孔内壁,各扇叶的型态是以螺旋方式螺转且各扇叶之间间隔设置,各扇叶的第二端进一步具有一上边角及一下边角,所述上边角及所述下边角凸出于所述扇孔;
各扇叶包含第一扇面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扇面的第二扇面,各扇叶的第一扇面是面向第二端面并对应相邻扇叶的第二扇面,各扇叶的第二扇面是面向第一端面并对应相邻扇叶的第一扇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扇孔的孔壁区分为一斜壁段及一直壁段,所述斜壁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端面,而所述斜壁段的另一端则连接所述直壁段的一端,又所述直壁段的另一端则连接第二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各扇叶的第二端的上边角连接于所述斜壁段,且各上边角与所述斜壁段之间形成一迎风面,各迎风面同时连接各扇叶的第一扇面及第二扇面,而各迎风面与第一扇面之间、及各直壁段与第一扇面之间的连结处是内凹并设置有导弧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各上边角的第二扇面与各迎风面之间区隔一导风面,且所述导风面是与第二扇面之间形成有一钝角,所述钝角是指相同于所述外环件的外周侧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各导风面与第一端面定义有一高度T,而各扇叶的第二端的下边角与所述外环件的第二端面之间形成一高度H,上述高度比较式为T>H。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各扇叶的第一端的第一扇面是与所述枢壳的连结处形成有导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枢壳对应第二端面的一端进一步向内凹设一组装槽,并于所述组装槽槽底设一接合部,所述接合部是与一转轴组装。
CN202122155708.2U 2021-02-24 2021-09-07 散热风扇结构 Active CN2159498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1969 2021-02-24
TW110201969U TWM614332U (zh) 2021-02-24 2021-02-24 散熱風扇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9871U true CN215949871U (zh) 2022-03-04

Family

ID=7791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55708.2U Active CN215949871U (zh) 2021-02-24 2021-09-07 散热风扇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9871U (zh)
TW (1) TWM61433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332U (zh) 2021-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0314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8267158B2 (en) Thermal module
CN101725573B (zh) 离心风扇
CN214125819U (zh) 电子设备
CN212337717U (zh) 离心风扇框体结构
CN111963480B (zh) 离心风扇框体结构
KR100432431B1 (ko) 양흡입식 원심팬 및 이를 이용한 컴퓨터용 냉각장치
CN110630538A (zh) 风扇
CN215949871U (zh) 散热风扇结构
CN113915146B (zh)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CN201041983Y (zh) 电源供应器的散热结构
CN210839705U (zh) 散热装置及手持终端设备
CN212337721U (zh) 风扇框体结构
CN217406893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895033U (zh) 电子产品的高效散热模块
CN101165356B (zh) 散热装置及其离心风扇与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US11512711B2 (en) Centrifugal fan frame body structure
CN201312471Y (zh) 导风罩
US6712582B1 (en) Centrifugal fan
JP2880646B2 (ja) ファン付きヒートシンク
CN218953604U (zh) 风叶组件及轴流风机
CN101463838A (zh) 离心风扇
CN221762290U (zh) 鼓风机散热风扇
CN219370623U (zh) 一种高效风冷散热的m.2固态硬盘
CN111828394A (zh) 风扇框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