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146B -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5146B
CN113915146B CN202011341048.0A CN202011341048A CN113915146B CN 113915146 B CN113915146 B CN 113915146B CN 202011341048 A CN202011341048 A CN 202011341048A CN 113915146 B CN113915146 B CN 113915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heel disc
blades
centrifugal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10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5146A (zh
Inventor
刘佳驹
陈丘
靳林芳
程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15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5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33Fan casings with volutes extending mainly in axial or radially in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means of rotor construction or layout, e.g.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blades or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扇,包括风扇壳体、轮盘和多个扇叶;风扇壳体围成具有出口的气腔,气腔的内侧面包括相连的蜗舌面与导流面,导流面远离蜗舌面的边与出口的边重合;轮盘位于气腔内,轮盘的外周具有与气腔的内侧面间隔相对的圆周面,轮盘可绕圆周面的轴线转动。沿轮盘的转动方向,圆周面与导流面的间隔逐渐增大。扇叶位于气腔内并固定于轮盘,任意两个相邻的扇叶之间具有间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发热器件和该离心风扇。设备壳体具有收容腔、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连通收容腔与外界,第二通风口连通收容腔与外界;发热器件与离心风扇均位于收容腔内。本申请能够提升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随着其显示、音效、拍照、充电等规格不断提升,其发热量也逐渐增大。为了加强散热,电子设备使用了离心风扇进行风冷散热。常规的离心风扇的性能较低,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提升离心风扇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扇,包括风扇壳体、轮盘和多个扇叶;风扇壳体围成具有出口的气腔,气腔的内侧面包括相连的蜗舌面与导流面,导流面远离蜗舌面的边与出口的边重合;轮盘位于气腔内,轮盘的外周具有与气腔的内侧面间隔相对的圆周面,圆周面的半径为R,轮盘能够绕圆周面的轴线转动;多个扇叶位于气腔内并固定于轮盘,任意两个相邻的扇叶之间具有间隔;沿圆周面的径向做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第一线段的一端与第二线段的一端均在轴线上,第一线段的另一端在蜗舌面与导流面的界线上,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导流面上,且第二线段与圆周面具有交点;沿轮盘的转动方向,第一线段转动至与第二线段重合时所转过的角度为θ度,导流面上与第二线段的另一端重合的点的特征几何尺寸为T,交点与第二线段的另一端之间的线段长度为x,x满足以下关系式:x≤(T-R)+a*θ,且0mm<x≤5mm;其中,a为小于1的常数,a的单位为毫米/度。
本申请中,风扇壳体可以是由若干壳壁围成的空心结构,气腔为壳壁所围成的腔体。导流面远离蜗舌面的边与出口的边与出口的边重合,也即导流面远离蜗舌面的一端可延伸至出口。圆周面为轮盘的外轮廓面。扇叶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具体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多个扇叶可沿圆周面间隔均匀排布。沿着轮盘的转动方向,圆周面与导流面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该间隔逐渐增大的设计可采用上述关系式进行描述。在该关系式中,特征几何尺寸T描述了第二线段与导流面的交点的位置。特征几何尺寸T可以大于或等于圆周面的半径R,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圆周面的半径R。a可以表征导流面偏离圆周面的程度。由该关系式可知,x随θ单调递增,沿轮盘的转动方向,随着θ逐渐增大,x也逐渐增大,也即圆周面与导流面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另外,0mm<x≤5mm可以表明风扇壳体的整体尺寸较小,也即离心风扇可以是整体尺寸较小的微型风扇。
在离心风扇中,空气可在圆周面与风扇壳体的内侧面之间的区域流动,可将该区域中与导流面对应的部分称为导流区。由于沿轮盘的转动方向x逐渐增大,因此沿轮盘的转动方向导流区的体积逐渐增大。当空气在导流区内沿该转动方向流动的过程中,空气的流动速度会减慢,其动能会减少。根据伯努利方程,减少的动能可转化为压力能,因而空气的压力能会增加,空气的静风压会增大。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这能够使安装有离心风扇的电子设备内的风量加大,从而有利于提升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导流面包括与蜗舌面连接的弧面;当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弧面上时,特征几何尺寸为弧面上与第二线段的另一端重合的点的曲率半径。其中,该弧面远离蜗舌面的一端可以延伸至出口,也即导流面就是该弧面;或者,弧面远离蜗舌面的一端未延伸至出口,也即导流面除了包括该弧面,还可以包括其他面。对于该弧面,特征几何尺寸为第二线段与该弧面的交点的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圆周面的半径R。设计该弧面有利于使空气更为顺滑地流动,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导流面还可以包括平面,弧面连接蜗舌面与平面,平面远离弧面的边与出口的边重合;当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平面上时,特征几何尺寸为第二线段的长度。其中,该平面远离该弧面的一端可以延伸至出口。设计该平面有利于保证风扇壳体的结构强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轮盘具有轮盘顶面、斜面和底面,轮盘顶面与底面间隔相对,轮盘顶面在沿轴线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在底面的边界以内,斜面位于轮盘顶面与圆周面之间,斜面与轮盘顶面连接并环绕轴线,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锐角;圆周面远离斜面的一侧与底面连接;每个扇叶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斜面。
本实现方式中,轮盘顶面与底面可以基本平行。斜面围绕在轮盘顶面的外周,斜面可以直接连接轮盘顶面与圆周面;或者斜面可以直接连接轮盘顶面,但未与圆周面直接相连。斜面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对于曲面,可以将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定义成:过斜面与圆周面的界线上的点做斜面的切线,该切线与底面形成的角。相邻扇叶之间的间隔可称为叶间流道。由于轮盘具有斜面,沿斜面从轮盘顶面到底面,叶间流道的体积逐渐增大。在空气在叶间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叶间流道的体积逐渐增大,空气的流动速度会减慢,其动能会减少。根据伯努利方程,减少的动能可转化为压力能,因而空气的压力能会增加,空气的静风压会增大。因此,本实现方式通过对空气的静风压进行两级提升,能够使安装有离心风扇的电子设备中的风量得到极大提升,有利于提升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扇叶的一部分固定于斜面,另一部分固定于轮盘顶面。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保持扇叶的尺寸不变,使轮盘顶面沿圆周面的径向外扩,进而使斜面的斜率增大,来使每个扇叶的一部分固定于斜面,另一部分固定于轮盘顶面。此种设计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有利于提升空气的静风压,从而提升安装有离心风扇的电子设备中的风量,有利于提升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轮盘的底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与斜面的最小间距为0.01mm-1mm。安装槽可用于安装用于驱动轮盘转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例如可以是永磁体。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保持扇叶的尺寸不变,使轮盘顶面沿圆周面的径向外扩,进而能够使安装槽的体积扩大。当安装槽的体积较大时,安装槽内可以安装较大的驱动件,这样能提升轮盘的转速,从而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通过将安装槽的内壁与斜面的最小间距管控在0.01mm-1mm范围内,便于在保证安装槽的内壁与斜面的最小距离不低于加工阈值以满足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的安装槽的体积扩大。因此,本实现方式能够保证安装槽的可靠加工,也能确保轮盘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能够加工出体积较大的安装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斜面连接轮盘顶面与圆周面。此种设计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有利于提升空气的静风压,从而提升安装有离心风扇的电子设备中的风量,有利于提升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轮盘具有凸缘面,凸缘面与底面间隔相对,凸缘面连接斜面与圆周面;每个扇叶与凸缘面连接。本实现方式中,斜面连接轮顶面与凸缘面,凸缘面连接斜面与圆周面,圆周面连接凸缘面与底面。扇叶的部分与斜面连接,部分与凸缘面连接。此种设计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增强风冷散热性能。另外还能够使气流更平顺地流向风扇壳体的出口,减少气流冲击,降低空气的能量损耗,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加大电子设备内的风量,增强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离心风扇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位于气腔内并与轮盘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轮盘绕轴线转动;每个扇叶在轴线方向的投影与驱动件在轴线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叠。驱动件可以安装在轮盘底面的安装槽内。驱动件例如可以是永磁体。驱动件的体积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的,对应特定设计需求的驱动件的体积是比较固定的。在此前提下,使得扇叶的投影与驱动件的投影存在重叠,能够使扇叶更靠近驱动件,从而减小轮盘的直径与体积,有利于离心风扇的微型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扇叶具有背向轴线的尾缘面;多个扇叶包括多个第一扇叶与多个第二扇叶,多个第一扇叶与多个第二扇叶交替排布,每个第一扇叶的尾缘面与圆周面平齐,每个第二扇叶的尾缘面与圆周面具有间隔。第二扇叶的尾缘面可以内缩在圆周面的内侧,或者也可以外露在圆周面的外侧。此种设计使扇叶在圆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不全相同,这能破坏空气流动的涡结构,减少离心风扇的工作噪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扇叶具有背向轮盘的扇叶顶面;多个扇叶包括多个第三扇叶与多个第四扇叶,多个第三扇叶与多个第四扇叶交替排布,第三扇叶的扇叶顶面与第四扇叶的扇叶顶面之间具有段差。此种设计使得扇叶的扇叶顶面不全共面,一部分扇叶的扇叶顶面与轮盘的轮盘顶面的间距较大,另一些扇叶的扇叶顶面与轮盘的轮盘顶面的间距较小。这能破坏空气流动的涡结构,减少离心风扇的工作噪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扇叶具有位于第一截面上的第一截面线,以及位于第二截面上的第二截面线,第一截面垂直于轴线,第二截面与第一截面间隔平行,第一截面线具有第一点,第二截面线上具有与第一点对应的第二点,第一点与轴线在第一截面内的连线,以及第二点与轴线在第二截面内的连线形成夹角。
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均指的是与扇叶相交的截面。第一截面线与第二截面线均为截面与扇叶的交线。第二截面线与第一截面线的形状基本上可以完全一致或者部分一致。第二点与第一点对应是指,是指当第二截面线与第一截面线的至少部分基本重合时,第二点与第一点基本重合。第一点与轴线在第一截面内的连线指的是在第一截面内且连接第一点与轴线的线,第二点与轴线在第二截面内的连线指的是在第二截面内且连接第一点与轴线的线。第一点与轴线在第一截面内的连线与第二点与轴线在第二截面内的连线形成夹角,也即从第二截面到第一截面,扇叶可以发生扭转。此种扭转设计能改善叶间流道中的空气的气流角度,对提升空气的压力能与改善空气的噪音有收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扇叶具有前缘面与尾缘面,前缘面朝向轴线,尾缘面背向轴线,每个扇叶位于前缘面与尾缘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前缘面处的厚度与尾缘面处的厚度。本实现方式中,前缘面处的厚度与尾缘面处的厚度较小,而位于前缘面与尾缘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前缘面处的厚度与尾缘面处的厚度可以相等或不等。位于前缘面与尾缘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恒定或变化。此种设计能使叶间流道的空气流动更加顺滑,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风扇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和顶壁,底壁与顶壁间隔相对,侧壁连接底壁与顶壁,内侧面为侧壁的内表面,底壁、侧壁和顶壁围成气腔,出口位于底壁与顶壁之间;顶壁设有与气腔连通的通孔。顶壁与底壁可以近似平行,侧壁与顶壁的部分边缘与底壁的部分边缘连接,以形成气腔的出口。通孔的中心可以在轮盘的圆周面的轴线上。此种风扇壳体的结构可靠,能保证离心风扇的气动性能,也容易设计和制造。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发热器件和上述任一项的离心风扇;设备壳体具有收容腔、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连通收容腔与外界,第二通风口连通收容腔与外界;发热器件与离心风扇均位于收容腔内。设备壳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的完全裸露在外的壳体,还可以包括至少部分隐藏在内的壳体。设备壳体可以是单个壳体,也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单个壳体的壳体组件。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中的一个作为进风口,另一个作为出风口。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由于设置了该离心风扇,因而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设备壳体包括中框与后壳,中框与后壳组装并围成收容腔,第一通风口开设在中框和/或后壳上,第二通风口开设在中框和/或后壳上;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固定于中框背离后壳的一侧。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可以是不可折叠的直板手机,或者能够折叠的折叠手机)或平板电脑。本实现方式的电子设备由于设置了该离心风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佩戴支撑件;显示屏位于收容腔内,佩戴支撑件与设备壳体连接并位于收容腔之外。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佩戴支撑件用于供用户佩戴,例如佩戴支撑件可以近似为镜腿形状,其可以佩戴至用户的耳朵处。本实现方式的电子设备由于设置了该离心风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镜片,镜片位于收容腔内,镜片位于显示屏的一侧,离心风扇与发热器件位于显示屏的一侧。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是虚拟现实眼镜。镜片用于对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使人眼能够看清显示屏的画面。本实现方式的电子设备由于设置了该离心风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电子设备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电子设备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电子设备的离心风扇在实施例一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离心风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离心风扇的风扇壳体的E-E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风扇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的离心风扇的轮盘与扇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轮盘与扇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的离心风扇的轮盘与扇叶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中的离心风扇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7中的离心风扇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中的轮盘与扇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三中的轮盘与扇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四中的轮盘与扇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五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六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七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八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九中的轮盘与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第一截面K-K上的第一截面线与第二截面J-J上的第二截面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十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十一中的轮盘与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十二中的轮盘与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十二中的轮盘与扇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十四中的轮盘与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wifi、充电宝、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智能手表等)、智慧屏设备、车载设备(如车机)等。以下将举例说明。
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移动wifi。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设备壳体11、内部结构件12、离心风扇13、主板14、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
设备壳体11可以包括外壳111与外壳112,二者组装在一起,并围成收容腔11a。外壳111与外壳11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外壳112上可以开设第一通风口112a与第二通风口112b,第一通风口112a与第二通风口112b相间隔,二者的具体形状与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第一通风口112a与第二通风口112b均贯通外壳112,以将收容腔11a与外界连通。第一通风口112a与第二通风口112b中的一个用于供外界空气流入(即作为进风口),另一个用于供收容腔11a内的空气流出(即作为出风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壳体11的结构不限于上文所述,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通风口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进风口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进风口可以为至少两个,出风口可以为一个。
内部结构件1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内部结构件12安装在收容腔11a内,可以用于对离心风扇13与主板14进行承载与支撑。
主板14位于收容腔11a内,并可以固定在内部结构件12上。主板14上可布置芯片、器件和线路,实现电子设备10的电控制,使电子设备10具备电性能。其中,主板14上的器件可以包括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的布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发热器件15例如可以是射频芯片或充电芯片,发热器件16例如可以是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芯片或电池,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可以是工作时会发热,并需要进行散热的任意器件。另外图2中示出了两个发热器件,这也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实施例对发热器件的数量不做限定。
离心风扇13位于收容腔11a内,并可以固定在内部结构件12上。离心风扇13可以靠近进风口与出风口。离心风扇13与主板14电连接,并可以靠近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离心风扇13用于从进风口抽取冷空气,并排出经过升压的冷空气,使冷空气与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进行热交换,并使吸收了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的热量的热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排出,由此实现对发热器件15与发热器件16的风冷散热。
或者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例如图3与图4所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可以是手机,该手机可以是不可折叠的直板手机,也可以是能够折叠的折叠手机。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设备壳体22、显示屏21、主板24、发热器件23、发热器件25与离心风扇26。
设备壳体22可以包括中框221与后壳222,二者组装在一起,并围成收容腔22a。中框221与后壳22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中框221上可以开设第一通风口221a,例如第一通风口221a可以开设在中框221的侧面,第一通风口221a的朝向(例如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可与显示屏21的法向(例如在图4中为竖直方向)近似垂直。第一通风口221a贯通中框221,并将收容腔22a与外界连通。后壳222上可以开设第二通风口222a,第二通风口222a的朝向(例如在图4中为竖直方向)可以与显示屏21的法向近似一致。第二通风口222a贯通后壳222,并将收容腔22a与外界连通。第一通风口221a与第二通风口222a中的一个可以作为进风口,另一个作为出风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壳体22的结构不限于上文所述,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通风口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进风口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进风口可以为至少两个,出风口可以为一个。
显示屏21可以固定于中框221,并位于中框221背向后壳222的一侧。显示屏21可以包括盖板与显示面板,二者相贴合。盖板对显示面板进行防护,并可以供用户触摸。显示面板可以由多层材料叠加而成,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能够实现显示。另外,图1与图2示出的显示屏21为平面屏(呈平整板状),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显示屏21也可以是曲面屏,该曲面屏的至少两边的边缘(例如相对两边的边缘)可弯曲形成弧度。
主板24位于收容腔22a内,并可以固定在中框221上。主板24上可布置芯片、器件和线路,实现电子设备20的电控制。其中,主板24上的器件可以包括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的布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发热器件25例如可以是射频芯片或充电芯片,发热器件23例如可以是SOC芯片或电池,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可以是工作时会发热,并需要进行散热的任意器件。另外图4中示出了两个发热器件,这也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实施例对发热器件的数量不做限定。
离心风扇26位于收容腔22a内,并可以固定在中框221上。离心风扇26可以靠近进风口与出风口。离心风扇26与主板24电连接,并可以靠近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离心风扇26用于对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进行风冷散热。
或者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例如图5与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30可以是虚拟现实眼镜。电子设备30可以包括设备壳体31、内部结构件34、离心风扇37、主板35、发热器件36、发热器件39、显示屏40、镜片38、镜片41、佩戴支撑件32和佩戴支撑件33。
设备壳体31可以是单个壳体,也可以由壳体若干组装而成,设备壳体3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设备壳体31围成收容腔31a。设备壳体31上可以开设外壳112上可以开设第一通风口31b与第二通风口31c,第一通风口31b与第二通风口31c相间隔,二者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第一通风口31b可以位于设备壳体31靠近佩戴支撑件32的一侧,第二通风口31c可以位于设备壳体31靠近佩戴支撑件33的一侧。当电子设备30被佩戴在用户的头部时,第一通风口31b与第二通风口31c分别可以位于用户头部的两侧。此种设计能够保证电子设备30被用户佩戴时,从用户的正面看电子设备30的外观一体性较好。第一通风口31b与第二通风口31c均贯通设备壳体31,以将收容腔31a与外界连通。第一通风口31b与第二通风口31c中的一个作为进风口,另一个作为出风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口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进风口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进风口可以为至少两个,出风口可以为一个。
内部结构件3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内部结构件34安装在收容腔31a内,可以用于对离心风扇37与主板35进行承载与支撑。
主板35位于收容腔31a内,并可以固定在内部结构件34上。主板35上可布置芯片、器件和线路,实现电子设备30的电控制。其中,主板35上的器件可以包括发热器件36与发热器件39,发热器件36与发热器件39的布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发热器件36例如可以是射频芯片或充电芯片,发热器件39例如可以是SOC芯片或电池,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发热器件36与发热器件39可以是工作时会发热,并需要进行散热的任意器件。另外图6中示出了两个发热器件,这也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实施例对发热器件的数量不做限定。
离心风扇37位于收容腔31a内,并可以固定在内部结构件34上。离心风扇37可以靠近进风口与出风口。离心风扇37与主板35电连接,并可以靠近发热器件36与发热器件39。离心风扇37用于对发热器件36与发热器件39进行风冷散热。
显示屏40可以固定至设备壳体31,并位于收容腔31a内。显示屏40可以设在靠近用户眼睛的位置以便用户观看。本实施例对显示屏40的具体结构与类型不做限定。
镜片38与镜片41可以位于收容腔31a内,二者可以位于显示屏40的一侧(例如6所示的右侧),离心风扇37与主板35可以位于显示屏40的另一侧(例如6所示的左侧)。镜片38与镜片41可以间隔布置,以分别对准用户的左眼和右眼。镜片38与镜片41用于对显示屏40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使人眼能够看清显示屏40的画面。
佩戴支撑件32和佩戴支撑件33均可以位于设备壳体31的收容腔31a外。佩戴支撑件32和佩戴支撑件33均可与设备壳体31连接,二者可以分别位于设备壳体31的相对两侧,以便用户佩戴。佩戴支撑件32与佩戴支撑件3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二者可以近似为镜腿形状,二者可以分别佩戴至用户的左耳处和右耳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佩戴支撑件的结构与数量,以适应人体的佩戴部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增强现实眼镜。与上述电子设备30不同的是,该增强现实眼镜的镜片与显示屏可以集成在一起。
上文描述了几种具有离心风扇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以下将以电子设备20中的离心风扇26为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具体结构。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7和图8所示,离心风扇26可以包括风扇壳体27、风扇电路板28、永磁体261、轮盘29和多个扇叶50。
如图8所示,风扇壳体27整体可近似呈空心方块状。风扇壳体27可以包括顶壁271、侧壁272和底壁273。顶壁271与底壁273间隔相对,二者可基本平行。侧壁272位于顶壁271与底壁273之间,并连接顶壁271的边缘与底壁273的边缘。侧壁272的厚度方向可基本与顶壁271的厚度方向(或者底壁273的厚度方向)垂直。侧壁272并未将顶壁271与底壁273之间的空间完全包围,而是留有出口27b。顶壁271、侧壁272和底壁273可以围成气腔27a。出口27b位于顶壁271与底壁273之间,出口27b连通气腔27a与外界。出口27b用于供气腔27a内的空气流出。
如图8所示,顶壁271开设有通孔27c,通孔27c可基本为圆孔,其连通气腔27a与外界。通孔27c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气腔27a。
图9与图10可表示风扇壳体27的侧壁272的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侧壁272具有内侧面272a,内侧面272a即侧壁272的内表面。内侧面272a可以包括导流面272b、蜗舌面272c和出口扩压面272d,三者依次相连。其中,出口扩压面272d可为平面或近似为平面,出口扩压面272d远离蜗舌面272c的边也是出口27b的边(或者出口扩压面272d远离蜗舌面272c的边与出口27b的边重合)。出口扩压面272d可向气腔27a外倾斜,使得出口27b呈敞开状。蜗舌面272c可以是弧面,其向气腔27a拱起。
如图10所示,导流面272b的一边与蜗舌面272c连接,另一边作为出口27b的边(或称该另一边与出口27b的边重合)。实施例一中,导流面272b可以包括弧面ba与平面bl,二者可以平滑过渡。弧面ba连接平面bl与蜗舌面272c。平面bl可向气腔27a内倾斜,使得从平面bl与弧面ba的交界处到出口27b,侧壁272的壁厚可以逐渐增大,这有利于保证侧壁272的这部分的结构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平面bl可以不倾斜,而是沿与弧面ba相切的方向平直延伸(例如在图10中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从平面bl与弧面ba的交界处到出口27b,侧壁272的壁厚基本不变。或者,导流面272b的全部区域均可以是弧面,该弧面远离蜗舌面272c的边与出口27b的边重合。
如图7和图8所示,风扇电路板28安装在气腔27a内,例如可以固定于风扇壳体27的底壁273。风扇电路板28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可以为圆柱形。风扇电路板28上可以布置用于控制轮盘29转动的电路,例如线圈、霍尔器件等。
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扇叶50可以固定在轮盘29上,轮盘29与多个扇叶50均位于气腔27a内。轮盘29可以对应风扇电路板28,例如在通孔27c的轴线的方向上,轮盘29的轮廓投影与风扇电路板28的轮廓投影可以基本重合。当然,轮盘29与风扇电路板28的位置关系可根据需要设计,并不限于上文所述。轮盘29能够在风扇电路板28上的电路系统的控制下,带动多个扇叶50转动。例如在图7与图8中,轮盘29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轮盘29可以为回转体,例如可近似为圆台结构。轮盘29具有轴线o,轮盘29可绕轴线o转动。轮盘29可具有轮盘顶面29e、斜面29d、圆周面29a和底面29c,四者依次连接。
如图12与图13所示,轮盘顶面29e与底面29c间隔相对,二者均可基本与轴线o垂直。轮盘顶面29e与底面29c均可为圆形面,二者的中心均可在轴线o上。轮盘顶面29e沿轴线o方向的投影落在底面29c的边界以内。
如图12所示,斜面29d连接轮盘顶面29e与圆周面29a,斜面29d环绕轮盘顶面29e的外侧一周。斜面29d可以是平面,其与底面29c的夹角α为锐角。在其他实施例中,斜面29d可以是曲面,例如朝向轮盘顶面29e拱起的弧面,或者朝向底面29c拱起的弧面(在图12中可以认为是下凹),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的曲面。对于此种斜面29d,可以将斜面29d与底面29c的夹角α定义成:过斜面29d与圆周面29a的界线上的点做斜面29d的切线,该切线与底面29c的夹角为夹角α。
如图12所示,圆周面29a是轮盘29最外侧的表面。圆周面29a连接斜面29d与底面29c,圆周面29a以轴线o为中心线。圆周面29a的半径为R。
如图12和图13所示,底面29c上可以开设安装槽29b,安装槽29b可以为圆形槽,其中心线可以与轴线o基本重合。安装槽29b的内径可以大于轮盘顶面29e的直径,安装槽29b的体积可以较大。安装槽29b可用于安装永磁体261,永磁体261在线圈的磁场作用下转动,以带动轮盘29转动。由于安装槽29b的体积可以较大,因而永磁体261的体积也可以较大,这有利于提供更高的转速。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9b的形状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限于上文所述。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驱动轮盘29转动,无需使用在安装槽29b内安装永磁体261的方式,此时可以不设安装槽29b。
图14是图7所示的离心风扇26的D-D剖视示意图,图14可表达轮盘29的圆周面29a与侧壁272的导流面272b的相对位置关系。由图14可见,沿轮盘29的转动方向(例如在图14中为逆时针方向),圆周面29a与导流面272b的间隔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数学关系式来表征上述的间隔逐渐增大的设计:
可沿圆周面29a的径向做第一线段m1与第二线段m2。第一线段m1的位置是固定的。第一线段m1的一端在轴线o上,第一线段m1的另一端在蜗舌面272c与导流面272b的界线上。第二线段m2的一端在轴线o上,第二线段m2的另一端q在导流面272b上。第二线段m2与圆周面29a具有交点p,交点p与第二线段m2的该另一端q之间的线段长度为x,该线段长度为第二线段m2的局部区域的长度。
导流面272b上与该另一端q重合的点的特征几何尺寸为T。对于导流面272b中的弧面ba,特征几何尺寸T指的是弧面ba上与该另一端q重合的点的曲率半径。图14中弧面ba的曲率中心在轴线o上,弧面ba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总是大于圆周面29a的半径。应注意,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弧面ba的曲率中心也可以不在轴线o上,弧面ba上某点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或等于圆周面29a的半径。对于导流面272b中的平面bl,特征几何尺寸T指的是第二线段m2的长度。
沿轮盘29的转动方向,第一线段m1转动至与第二线段m2重合时所转过的角度为θ度。第二线段m2的位置随θ的取值不同而变化。θ的最小值为0,此时第二线段m2与第一线段m1重合。θ的最大值与轮盘29的侧壁272的结构有关,当θ取最大值时,第二线段m2的另一端位于导流面272b靠近出口27b的边。
上文定义了x、T、R(圆周面29a的半径)及θ。本实施例中,x、T、R及θ满足以下关系式:x≤(T-R)+a*θ,且0mm<x≤5mm,其中,a为小于1的常数,a的单位为毫米/度。a可以表征导流面272b偏离圆周面29a的程度。由该关系式可知,x随θ单调递增,沿轮盘29的转动方向,随着θ逐渐增大,x也逐渐增大。表1可以示意性地给出x、T、R及θ的几组具体取值。
Figure BDA0002798606300000091
Figure BDA0002798606300000101
表1
如图15所示,可以将位于轮盘29的圆周面29e外侧的部分气腔27a分为导流区gf、过渡区tr和出口区ex,导流区gf对应导流面272b,过渡区tr对应蜗舌面272c,除导流区gf与过渡区tr之外的则为出口区ex。可以通过连接轴线o与导流面272b的两边的两个连接面(图15中用经过轴线o的虚线表示连接面,下同),以及连接轴线o与蜗舌面272c的两边的两个连接面,来确定导流区gf、过渡区tr和出口区ex。
参考图15所示,在轮盘29带动扇叶50转动时,空气可在圆周面29a与导流面272b之间的导流区gf流动,且空气的流动方向同轮盘29的转动方向(将在下文继续描述)。结合图14与图15可知,沿轮盘29的转动方向x逐渐增大,因此沿轮盘29的转动方向导流区gf的体积逐渐增大。
如图12所示,多个扇叶50环绕轴线o呈环形阵列分布,扇叶50之间可以等间隔排布。每个扇叶50均可以与轮盘29的斜面29d固定连接,每个扇叶50的轮廓均可在斜面29d的边界之内。扇叶5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图13所示的数量仅仅是一种举例。所有扇叶50的结构与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下文将以单个扇叶50为例继续描述。
如图12所示,扇叶50可以近似呈弧形板状结构。扇叶50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前缘面50a朝向轴线o(或者说靠近轴线o),尾缘面50c背向轴线o(或者说远离轴线o)。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d的边(也是斜面29d的边)基本重合。尾缘面50c可以与轮盘29的圆周面29a基本平齐。扇叶50还具有扇叶顶面50b,扇叶顶面50b连接在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扇叶顶面50b凸出于轮盘顶面29d,扇叶顶面50b可与轮盘顶面29d基本平行。平行于扇叶顶面50b做扇叶50的多个截面,该多个截面可以均在轮盘顶面29d以上(含与轮盘顶面29d平齐)。该多个截面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基本重合,即扇叶50可基本沿轴线o的方向延伸。扇叶50可以是厚度均匀的弧形板状结构,扇叶50的厚度可定义成:扇叶50在轮盘29的周向(环绕轴线o的方向)上的相对两面之间的周向距离。
参考图12所示,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的投影可以落在安装槽29b所在区域之内,即扇叶50在轴线o方向的投影可以与安装槽29b在轴线o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叠,也即扇叶50在轴线o方向的投影可以与永磁体261在轴线o方向的投影有重叠。永磁体261及安装槽29b的体积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的,对应特定设计需求的永磁体261及安装槽29b的体积是比较固定的。在此前提下,使得扇叶50的投影与安装槽29b及永磁体261的投影存在重叠,能够使扇叶50更靠近安装槽29b与永磁体261,从而减小轮盘29的直径与体积,有利于离心风扇26的微型化。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产品需要,扇叶50与安装槽29b可以无需具有上述位置关系。
参考图12所示,所有扇叶50的扇叶顶面50b可基本共面(或基本平齐),即所有扇叶50可基本等高。所有扇叶50的厚度可基本一致。
结合图7与图12所示,当轮盘29带动扇叶50转动时,外界空气将会被吸入风扇壳体27的通孔27c,并经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进入相邻扇叶50之间的间隔(下称叶间流道),扇叶50将会带动叶间流道的空气一起转动。结合图15所示,在随扇叶50转动的同时,叶间流道的空气还会在离心作用下被甩出叶间流道,并进入导流区gf。导流区gf的空气沿扇叶50的转动方向流动,最终会流入出口区ex,并从出口27b流出。靠近过渡区tr的叶间流道中流出的气体可以进入过渡区tr,过渡区tr中的空气在蜗舌面272c的分流下,一部分可流入出口区ex并从出口27b流出,另一部分则流入导流区gf。
结合图15与图4所示,从出口27b流出的空气能够对电子设备20中的发热器件25与发热器件23进行风冷散热。
参考图12与图15所示,由于轮盘29具有连接轮盘顶面29e与底面29c的斜面29d,沿斜面29d从轮盘顶面29e到底面29c,叶间流道的体积逐渐增大。在空气在叶间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叶间流道的体积逐渐增大,空气的流动速度会减慢,其动能会减少。根据伯努利方程,减少的动能可转化为压力能,因而空气的压力能会增加。结合图12与图8所示,特别是当斜面29d为朝底面29c拱起的下凹面时,空气沿斜面29d流出叶间流道时不易冲击到电路板28或底壁273,能够减小或避免冲击造成的空气能量损失,有利于使空气的能量能更多地转为压力能。空气的压力能增加后,从叶间流道流入导流区gf的空气的静风压会增大(静风压可以表征气流克服流动阻力的能力。气流的静风压越大,气流的流动距离越远)。
另外结合图15所示,由于沿扇叶50的转动方向导流区gf的体积逐渐增大,因此在空气在导流区gf内沿该转动方向流动的过程中,空气的流动速度会进一步减慢,其动能会进一步减少。根据伯努利方程,减少的动能可转化为压力能,因而空气的压力能会进一步增加,空气的静风压进一步增大。
离心风扇26通过斜面29d的设计,以及导流区gf的体积逐渐增大的设计,能够提升空气的压力能,增大空气的静风压,这使得安装有离心风扇26的电子设备20内的风量加大(此为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有利于发热器件23与发热器件25的散热。因此,实施例一的离心风扇26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对电子设备20的散热效果较佳。另外根据上文所述,实施例一可以实现离心风扇26的微型化。对于微型的离心风扇26,通过上述提升压力能的设计,能够突破微型离心风扇的做功转化瓶颈,极大提升微型离心风扇的散热性能。
如图16和图17中,在实施例二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上,这样使得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扇叶50的另一部分与轮盘29的斜面29d固定连接。可以通过保持扇叶50的尺寸不变,使实施例二的轮盘顶面29e相较实施例一的轮盘顶面29e径向外扩,进而使实施例二的斜面29d比实施例一的斜面29d的斜率大(即实施例二的斜面29d比实施例一的斜面29d更“陡”),来达到上述设计。
实施例二的设计便于在保证安装槽29b的内壁与斜面29d的最小距离不低于加工阈值,以满足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29b的体积扩大(相较实施例一中的安装槽29b)。例如图17所示,安装槽29b的内壁与斜面29d的最小距离s可以为0.01mm-1mm(含端点值)。最小距离s在该范围内,能够保证安装槽29b的可靠加工,也能确保轮盘29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能够加工出体积较大的安装槽29b。当安装槽29b的体积较大时,安装槽29b内可以安装较大的永磁体,这样能提升轮盘29的转速,从而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9b的内壁与斜面29d的最小距离s不限于在0.01mm-1mm范围内,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实施例三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轮盘29还可以具有凸缘面29f,凸缘面29f与底面29c间隔相对,二者可以基本平行。圆周面29a并未直接与斜面29d连接,而是通过凸缘面29f连接斜面29d,也即凸缘面29f连接圆周面29a与斜面29d。凸缘面29f与圆周面29a可以连成凸缘结构。扇叶50的尾缘面50c与圆周面29a基本平齐,这样使得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相较实施例一,实施例三通过增设该凸缘结构,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增强风冷散热性能。另外,设置该凸缘结构能够使气流更平顺地流向风扇壳体27的出口27b,减少气流冲击,降低空气的能量损耗,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加大电子设备20内的风量,增强对电子设备20的散热效果。
如图20所示,实施例四的方案可以看成是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结合。在实施例四中,轮盘29具有凸缘面29f,凸缘面29f连接圆周面29a与斜面29d。扇叶50的尾缘面50c与圆周面29a基本平齐,这样使得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扇叶50的前缘面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上,这样使得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由此,实施例四的扇叶50与轮盘顶面29e、斜面29d及凸缘面29f均连接。
实施例四兼具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在保证安装槽29b的内壁与斜面29d的最小距离不低于加工阈值,以满足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29b的体积扩大,以便安装较大的永磁体,由此提升轮盘29的转速,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还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进而增加空气的压力能与静风压,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描述了轮盘29的不同结构,以及扇叶50与轮盘29的连接设计。以下实施例将重点描述扇叶50的结构,以下所述的扇叶50的结构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图21是表示实施例五的轮盘29与扇叶50的示意性结构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实施例五的轮盘29可以是实施例一的轮盘29,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实施例五的轮盘29也可以是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的任一个轮盘29(下文将会描述)。
实施例五中,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较小,而位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例如,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扇叶50的厚度可以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具体如图21所示,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扇叶50可以分为Z1部分与Z2部分,Z1部分以前缘面50a和截面50d为界,Z2部分以截面50d和尾缘面50c界。从前缘面50a到截面50d,Z1部分的厚度可以逐渐增大;从截面50d到尾缘面50c,Z2部分的厚度可以逐渐减小,截面50d处的厚度最大。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可以基本相等或不等。
上文所述的扇叶50的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在保证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小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的前提下,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变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不限于上文所述。
另外如图22所示,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相邻两个扇叶50之间的叶间流道可以呈变宽趋势。可以用相邻两个扇叶50之间的内切圆(图22中用虚线表示)的直径变化来表示叶间流道的宽度变化。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内切圆的直径可以逐渐变大,因此叶间流道可以逐渐变宽。在其他实施例中,叶间流道的宽度可以基本恒定。
实施例五的设计能使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空气流动更加顺滑,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另外,通过使叶间流道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呈变宽趋势,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叶间流道的宽度变化与扇叶50的厚度变化是相互独立的设计,其他实施例无需同时具有这两种设计。
如图23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五相同的是,实施例六中的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较小,而位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扇叶50的厚度可以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可以基本相等或不等。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相邻两个扇叶50之间的叶间流道可以呈变宽趋势。但与实施例五不同的是,实施例六中的轮盘29可以与实施例二中的相同,即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上,这样使得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
实施例六兼具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二的技术效果,即能使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气流流动更加顺滑,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还能够在保证轮盘29的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体积扩大,以便安装较大的永磁体,由此提升轮盘29的转速,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如图2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五相同的是,实施例七中的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较小,而位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扇叶50的厚度可以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可以基本相等或不等。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相邻两个扇叶50之间的叶间流道可以呈变宽趋势。但与上述实施例五不同的是,实施例七的轮盘29可以与实施例三中的相同,即轮盘29还可以具有凸缘面29f,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
实施例七兼具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的技术效果,即能使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气流流动更加顺滑,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还能够增大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体积,进而增加空气的压力能与静风压,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如图2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五相同的是,实施例八中的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较小,而位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扇叶50的厚度可以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可以基本相等或不等。从前缘面50a到尾缘面50c,相邻两个扇叶50之间的叶间流道可以呈变宽趋势。但与上述实施例五不同的是,实施例八的轮盘29可以与实施例四中的相同,即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上,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轮盘29还可以具有凸缘面29f,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
实施例八兼具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技术效果,即能使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气流流动更加顺滑,避免气流形成涡流,减少气体的能量耗散,有利于使更多能量转化为压力能,最终有利于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能够在保证轮盘29的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体积扩大,以便安装较大的永磁体,由此提升轮盘29的转速,提升离心风扇26的风冷散热性能;还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进而增加空气的压力能与静风压,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风冷散热性能。
如图26和图27所示,与实施例五不同的是,实施例九的扇叶50并非是沿轴线o方向延伸,扇叶50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轴线o。例如在图26视角中,所有扇叶50可以往逆时针方向依次倾斜。当然这只是一种举例,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图26视角中,所有扇叶50的顶部还可以往顺时针方向依次倾斜。此种倾斜设计使得垂直于轴线o做扇叶50的多个截面,该多个截面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另外,实施例九的扇叶50从顶部到根部可以发生扭转。下面将详细说明。
图27示出了扇叶50的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该两个截面均可高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应注意,图27中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的位置仅仅是一种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方案的限定。实际上,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可以在轮盘顶面29e以上的任意位置,其中第一截面K-K还可与轮盘顶面29e基本平齐。图28表示图27中的扇叶50在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上的截面形状。
如图28所示,扇叶50在第一截面K-K上的轮廓线为第一截面线n1,在第二截面J-J上的轮廓线为第二截面线n2。第一截面线n1与第二截面线n2的形状可以基本一致,但是位置可以错开,二者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二截面线n2绕轴线o转动一定角度可与第一截面线n1基本重合,例如在图28视角中,第二截面线n2绕轴线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即可与第一截面线n1基本重合。
实施例九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定义第二截面线n2与第一截面线n1的此种位置关系:取第一截面线n1上的任意点u,点u例如可以是第一截面线n1靠近轴线o的一端的点。还可以取第二截面线n2上的点u’,点u’与点u对应。“对应”是指当第二截面线n2与第一截面线n1基本重合时,点u’与点u基本重合。点u与轴线o在第一截面K-K内的连线ou(指点u与轴线o的多条连线中位于第一截面K-K内的那条连线,下同),以及点u’与轴线o在第二截面J-J内的连线ou’形成夹角β,第二截面线n2绕轴线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夹角β后,即可与第一截面线n1基本重合。也即从第二截面J-J到第一截面K-K,扇叶50可以发生扭转,扭转的方向例如可以是图28视角中的逆时针方向。
夹角β不为0,夹角β的具体值与第二截面J-J和第一截面K-K的选取位置有关,第二截面J-J和第一截面K-K相距越远,夹角β越大;第二截面J-J和第一截面K-K相距越近,夹角β越小。当夹角β较大时,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不重叠,第二截面线n2与第一截面线n1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错开;当夹角β较小时,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存在重叠,第二截面线n2与第一截面线n1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相交。
上文以位于轮盘顶面29e之上的第二截面J-J与第一截面K-K为例,说明了扇叶50的扭转设计。下文将以低于轮盘顶面29e的截面为例,基于同样的方式说明扇叶50的扭转设计。为了简洁,重复的内容将不再展开详细描述。
实施例九中,可以取两个低于轮盘顶面29e的截面,该两个截面基本平行,并均与轮盘29的斜面29d相交。其中距离轮盘顶面29e较近的那个截面的截面线较长,距离轮盘顶面29e较远的那个截面的截面线较短。较短的截面线可与较长的截面线中的一部分的形状基本一致。可以在较短的截面线上任取一点,在较长的截面线上取与该点对应的点,该对应的点位于较长的截面线上与较短的截面线形状基本一致的那部分,“对应”的含义同上。分别通过这两点与轴线o构造两条连线(该两条连线类似上述的ou及ou’),该两条连线形成不为0的夹角。因此,从一个截面到另一个截面,扇叶50可以发生扭转。
实施例九中,在扇叶50的高度恒定的前提下,相较于扇叶50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设计,扇叶50相较轴线o倾斜能够增大扇叶50的面积,从而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这能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提离心风扇26的散热效果。并且,使扇叶50的扭转设计可改善叶间流道中空气的气流角度,对空气升压与噪音改善有收益。
实施例九中的扇叶50的前缘面50a处的厚度与尾缘面50c处的厚度较小,位于前缘面50a与尾缘面50c之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实施例九中扇叶50也可以具有均匀厚度。其他实施例可仅具有扇叶50相较轴线o倾斜与扇叶50扭转这两种设计中的任一种。其中,扇叶50的厚度均匀,或者如实施例五的扇叶50那样厚度可变。
如图29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九不同的是,实施例十的轮盘29可以同实施例二,即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上,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
实施例十的方案兼具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二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增大扇叶50的面积,从而增大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效果;通过扇叶50的扭转设计可改善叶间流道的空气的气流角度,对空气升压与噪音改善有收益;能够在保证轮盘29的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体积扩大,以便安装较大的永磁体,由此提升轮盘29的转速,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如图30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九不同的是,实施例十一的轮盘29可以同实施例三,即轮盘29还可以具有凸缘面29f,凸缘面29f连接斜面29d与圆周面29a。凸缘面29f与圆周面29a可以连成凸缘结构。扇叶50的尾缘面50c与圆周面29a基本平齐,这样使得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
实施例十一兼具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三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增大扇叶50的面积,从而增大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增大空气的静风压,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效果;通过扇叶50的扭转设计可改善叶间流道的空气的气流角度,对空气升压与噪音改善有收益;能够增大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从而增强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如图31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九不同的是,实施例十二的轮盘29可以同实施例四,即轮盘29具有凸缘面29f,凸缘面29f连接圆周面29a与斜面29d。扇叶50的尾缘面50c与圆周面29a基本平齐,这样使得扇叶50的部分固定连接于凸缘面29f。扇叶50的前缘面50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落在轮盘顶面29e上,这样使得扇叶50的一部分可以与轮盘顶面29e固定连接。由此,实施例十二的扇叶50与轮盘顶面29e、斜面29d及凸缘面29f均连接。
实施例十二兼具实施例九与实施例四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增大扇叶50的面积,从而增大离心风扇26的叶间流道的体积,促使空气的动能更多地转化为压力能,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效果;通过扇叶50的扭转设计可改善叶间流道的空气的气流角度,对空气升压与噪音改善有收益;能够在保证满足轮盘29的制造要求的前提下,将轮盘29的安装槽的体积扩大,以便安装较大的永磁体,由此提升轮盘29的转速,提升离心风扇26的散热性能。
如图32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十三中,所有扇叶50的尾缘面不全共面,部分扇叶50的尾缘面可与轮盘29的圆周面29a基本平齐;另一部分扇叶50的尾缘面可位于圆周面29a内侧,并与圆周面29a保持间隔。具体的,所有扇叶50可包括多个第一扇叶51与多个第二扇叶52,第一扇叶51与第二扇叶52交替间隔排布。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有一个第二扇叶52,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有一个第一扇叶51。此种一个第一扇叶51-一个第二扇叶52-一个第一扇叶51-一个第二扇叶52…的规律排布方式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还可以有其他间隔交替的规律排布。
例如,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可以有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有一个第一扇叶51,也即一个第一扇叶51-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一个第一扇叶51-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的第二扇叶52的数量相同。
或者,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可以有一个第二扇叶52,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有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也即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一个第二扇叶52-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一个第二扇叶52…,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的第一扇叶51的数量相同。
或者,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可以有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有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也即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至少两个第一扇叶51-至少两个第二扇叶52…,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叶51之间的第二扇叶52的数量相同,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扇叶52之间的第一扇叶51的数量相同,连续排布的第一扇叶51的数量与连续排布的第二扇叶52的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
每个第一扇叶51的前缘面51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的边界基本重合。每个第一扇叶51的尾缘面51c可与圆周面29a基本平齐。每个第二扇叶52的前缘面52a在轴线o方向上的投影,可与轮盘顶面29e的边界基本重合。每个第二扇叶52的尾缘面52c可位于圆周面29a内侧,并与圆周面29a保持间隔。也即第一扇叶51的径向长度大于第二扇叶52的径向长度,因而实施例十三中的全部扇叶50的径向长度不全相等。
图32中的扇叶50具有均匀厚度,扇叶50沿轴线o延伸,轮盘29以及扇叶50和轮盘29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实施例十三的扇叶50还可以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扇叶50的设计,实施例十三的与轮盘29可以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轮盘29。
实施例十三通过使径向长度不同的第一扇叶51与第二扇叶52交替间隔排布,能够破坏空气流动的涡结构,减少离心风扇26的工作噪音。
如图33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十四中,所有扇叶50的扇叶顶面不全共面,部分扇叶50的扇叶顶面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的间距较大,另一部分扇叶50的扇叶顶面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的间距较小。具体的,所有扇叶50可包括多个第三扇叶53与多个第四扇叶54,第三扇叶53与第四扇叶54交替间隔排布。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有一个第四扇叶54,且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有一个第三扇叶53。此种一个第三扇叶53-一个第四扇叶54-一个第三扇叶53-一个第四扇叶54…的规律排布方式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还可以有其他间隔交替的规律排布。
例如,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可以有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且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有一个第三扇叶53,也即一个第三扇叶53-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一个第三扇叶53-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的第四扇叶54的数量相同。
或者,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可以有一个第四扇叶54,且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有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也即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一个第四扇叶54-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一个第四扇叶54…,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的第三扇叶53的数量相同。
或者,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可以有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且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有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也即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至少两个第三扇叶53-至少两个第四扇叶54…,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三扇叶53之间的第四扇叶54的数量相同,每相邻的两个第四扇叶54之间的第三扇叶53的数量相同,连续排布的第三扇叶53的数量与连续排布的第四扇叶54的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
每个第三扇叶53的扇叶顶面53b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的间距可以较小,每个第四扇叶54的扇叶顶面54b与轮盘29的轮盘顶面29e的间距可以较大,也即第三扇叶53的扇叶顶面53b与第四扇叶54的扇叶顶面54b之间具有段差,因而实施例十四中的全部扇叶50的高度不全相等。
图33中的扇叶50具有均匀厚度,所有扇叶50的径向长度一致,扇叶50沿轴线o延伸,轮盘29以及扇叶50和轮盘29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这仅仅是一种举例。实际上,实施例十四的扇叶50还可以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扇叶50的设计,实施例十四的与轮盘29可同以上任一实施例的轮盘29。
实施例十四通过使高度不同的第三扇叶53与第四扇叶54交替间隔排布,能够破坏空气流动的涡结构,减少离心风扇26的工作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包括风扇壳体、轮盘和多个扇叶;
所述风扇壳体围成具有出口的气腔,所述气腔的内侧面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面、蜗舌面和出口扩压面,所述导流面包括弧面和平面,所述弧面连接所述蜗舌面与所述平面,所述平面向所述气腔内倾斜,所述平面远离所述蜗舌面的边与所述出口的边重合,所述出口扩压面远离所述蜗舌面的边与所述出口的边重合,所述出口扩压面向所述气腔外倾斜,使得所述出口呈敞开状;
所述轮盘位于所述气腔内,所述轮盘的外周具有与所述气腔的内侧面间隔相对的圆周面,所述圆周面的半径为R,所述轮盘能够绕所述圆周面的轴线转动;所述多个扇叶位于所述气腔内并固定于所述轮盘,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叶之间具有间隔;
沿所述圆周面的径向做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的一端均在所述轴线上,所述第一线段的另一端在所述蜗舌面与所述导流面的界线上,所述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所述导流面上,且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圆周面具有交点;沿所述轮盘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线段转动至与所述第二线段重合时所转过的角度为θ度,所述导流面上与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另一端重合的点的特征几何尺寸为T,所述交点与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线段长度为x,x满足以下关系式:x≤(T-R)+a*θ,且0mm<x≤5mm,且随着θ逐渐增大,x逐渐增大;其中,当所述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所述弧面上时,所述特征几何尺寸为所述弧面上与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另一端重合的点的曲率半径;当所述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在所述平面上时,所述特征几何尺寸为所述第二线段的长度;a为小于1的常数,a的单位为毫米/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盘具有轮盘顶面、斜面和底面,所述轮盘顶面与所述底面间隔相对,所述轮盘顶面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底面的边界以内,所述斜面位于所述轮盘顶面与所述圆周面之间,所述斜面与所述轮盘顶面连接并环绕所述轴线,所述斜面与所述底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圆周面远离所述斜面的一侧与所述底面连接;每个所述扇叶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扇叶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斜面,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轮盘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盘的底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与所述斜面的最小间距为0.01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连接所述轮盘顶面与所述圆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盘具有凸缘面,所述凸缘面与所述底面间隔相对,所述凸缘面连接所述斜面与所述圆周面;每个所述扇叶与所述凸缘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扇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气腔内并与所述轮盘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轮盘绕所述轴线转动;每个所述扇叶在所述轴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驱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扇叶具有背向所述轴线的尾缘面;所述多个扇叶包括多个第一扇叶与多个第二扇叶,所述多个第一扇叶与所述多个第二扇叶交替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扇叶的尾缘面与所述圆周面平齐,每个所述第二扇叶的尾缘面与所述圆周面具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扇叶具有背向所述轮盘的扇叶顶面;所述多个扇叶包括多个第三扇叶与多个第四扇叶,所述多个第三扇叶与所述多个第四扇叶交替排布,所述第三扇叶的扇叶顶面与第四扇叶的扇叶顶面之间具有段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扇叶具有位于第一截面上的第一截面线,以及位于第二截面上的第二截面线,所述第一截面垂直于所述轴线,所述第二截面与所述第一截面间隔平行,所述第一截面线具有第一点,所述第二截面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点对应的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与所述轴线在所述第一截面内的连线,以及所述第二点与所述轴线在所述第二截面内的连线形成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扇叶具有前缘面与尾缘面,所述前缘面朝向所述轴线,所述尾缘面背向所述轴线,每个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前缘面与所述尾缘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前缘面处的厚度与所述尾缘面处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和顶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间隔相对,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所述内侧面为所述侧壁的内表面,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围成所述气腔,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顶壁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通孔。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发热器件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所述设备壳体具有收容腔、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收容腔与外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收容腔与外界;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离心风扇均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中框与后壳,所述中框与所述后壳组装并围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通风口开设在所述中框和/或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通风口开设在所述中框和/或所述后壳上;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佩戴支撑件;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佩戴支撑件与所述设备壳体连接并位于所述收容腔之外。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镜片,所述镜片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镜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扇与所述发热器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CN202011341048.0A 2020-07-07 2020-11-25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15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54484 2020-07-07
CN202010645448 2020-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5146A CN113915146A (zh) 2022-01-11
CN113915146B true CN113915146B (zh) 2023-04-11

Family

ID=7923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1048.0A Active CN113915146B (zh) 2020-07-07 2020-11-25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5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81549B1 (en) 2022-12-09 2023-10-10 Waymo Llc Air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spinning assembly
CN117365982B (zh) * 2023-12-08 2024-04-0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扇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6559Y (zh) * 2001-08-17 2002-12-18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鼓风式风扇的扇轮装置
JP2004211666A (ja) * 2003-01-08 2004-07-29 Fuji Heavy Ind Ltd 送風ファン
CN100371606C (zh) * 2004-08-10 2008-02-27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JP5630143B2 (ja) * 2010-08-20 2014-1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遠心ファンを搭載した自走式ロボット
KR20130064384A (ko) * 2011-12-08 2013-06-18 박태업 송풍기에 사용되는 관류형 팬.
CN102518602B (zh) * 2011-12-29 2014-12-2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叶轮及离心风机
TWI563905B (en) * 2013-02-18 2016-12-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5639063U (zh) * 2016-02-29 2016-10-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叶轮
CN110800389A (zh) * 2017-09-07 2020-02-14 苹果公司 头部安装显示器的热调节
CN107503958A (zh) * 2017-09-22 2017-12-22 杭州德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系统
CN209180114U (zh) * 2018-11-14 2019-07-30 杨士豹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5146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5626B (zh) 离心式风扇
US6663342B2 (en) Composite heat-dissipating system and its used fan guard with additional supercharging function
CN113915146B (zh)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JP4662608B2 (ja) 軸流ファンとモーターが一体化したファンモーター
US9322408B2 (en) Centrifugal fan
US6579064B2 (en) Blade for a cooling fan
US20110176916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impeller thereof
US20080130226A1 (en) Centrifugal fa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568907B2 (en) Impeller structure
US8342799B2 (en) Centrifugal fan
EP2466143B1 (en) Integrated cross-flow and centrifugal fan
JP4099458B2 (ja) 静翼を含む遠心ファン
CN216278546U (zh) 一种离心风扇及终端
CN102135111B (zh) 散热风扇及其转子
EP3943754B1 (en) Fan and electric appliance
WO2024124942A1 (zh) 一种叶轮、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6257057B (zh) 同向双出风口的离心式风扇及其扇框
KR100432431B1 (ko) 양흡입식 원심팬 및 이를 이용한 컴퓨터용 냉각장치
CN102536860A (zh) 一种具有出风增压•ˆ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
CN101377206A (zh) 扇叶结构及具有该扇叶结构的离心风扇
CN220850064U (zh) 离心风扇、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45454A (zh) 离心风机
CN212272630U (zh) 风扇、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349386A1 (en)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fan
CN215533781U (zh) 食物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