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7053U -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 Google Patents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7053U
CN215947053U CN202122118293.1U CN202122118293U CN215947053U CN 215947053 U CN215947053 U CN 215947053U CN 202122118293 U CN202122118293 U CN 202122118293U CN 215947053 U CN215947053 U CN 215947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eatment
treatment barrel
processing section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82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殿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ikeda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uikeda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uikeda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uikeda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82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7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7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7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包括第一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输水管。该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首先利用第一处理筒使废水中的有机氮与微生物反应,废水中的有机氮与微生物反应形成氨氮,利用气泵将氨氮气体吸入第二处理筒中,第一处理筒中的废水反应一段时间后,水进入第二处理筒中,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利用漂白粉与废水反应使氨氮形成氨气排出,反应过程中利用第二水泵实现水在第二处理筒进行循环,解决了以往的总氮处理机构对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处理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处理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法也属于物理处理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废水处理法,根据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类型,废水的种类也有很多,其中包括石化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总氮,现有的总氮处理机构对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氮处理效果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总氮处理机构对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氮处理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包括第一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筒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处理筒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二处理筒的顶部设置有盛料箱,所述盛料箱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处理筒通过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盛料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二投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盛料箱通过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处理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处理筒的另一侧设置有输气管,所述第二处理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处理筒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处理筒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水泵。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输气管、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表面均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筒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的一侧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圆盖。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处理筒的顶部相连,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处理筒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处理筒相连,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棒,所述第二转动辊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盛料箱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一端设置有圆辊,所述圆辊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圆辊的表面设置有下料口,所述盛料箱的正表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塞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首先利用第一处理筒使废水中的有机氮与微生物反应,废水中的有机氮与微生物反应形成氨氮,利用气泵将氨氮气体吸入第二处理筒中,第一处理筒中的废水反应一段时间后,水进入第二处理筒中,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利用漂白粉与废水反应使氨氮形成氨气排出,反应过程中利用第二水泵实现水在第二处理筒进行循环,提高反应效率,解决了以往的总氮处理机构对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处理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盛料箱剖视图。
图中:1第一处理筒;2第二处理筒;3进水管;4阀门;5气泵;6第一投料口;7圆盖;8输气管;9盛料箱;10观察窗;11旋钮;12出风口;13第一滑槽;14第一盖板;15第二投料口;16第二滑槽;17第二盖板;18第一输水管;19第二输水管;20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第一水泵;23第一转动辊;24搅拌棒;25圆辊;26第二转动辊;27搅拌板;28第二水泵;29倾斜板;30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包括第一处理筒1,第一处理筒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2,第一处理筒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3,第一处理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输水管19,第一处理筒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22,进水管3的一侧设置有气泵5,第一处理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处理筒1连接有第一转动辊23,第二处理筒2的顶部设置有盛料箱9,盛料箱9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3,第二处理筒2通过第一滑槽13滑动连接有第一盖板14,盛料箱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投料口15,第二投料口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6,盛料箱9通过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有第二盖板17,第二处理筒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水管18,第二处理筒2的另一侧设置有输气管8,第二处理筒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第二处理筒2连接有第二转动辊26,第二处理筒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水泵28。
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进水管3连接废水排放管,通过第二投料口15将盛料箱9中放入漂白粉,通过第一投料口6将微生物投放进第一处理筒1中,然后通过圆盖7盖住第一投料口,然后通过第一电机20带动第一转动辊23表面的搅拌棒24转动,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混合,废水中的有机氮与微生物反应生成氨氮,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气泵5将氨氮抽入第二处理筒2中,通过第一水泵22将废水抽入第二处理筒2中,然后转动旋钮11使圆辊25转动,漂白粉从下料口30掉落在第二处理筒2中,通过第一水泵22实现水的循环,同时利用第二电机21带动第二转动辊26表面的搅拌板27转动使水与漂白粉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移动第一盖板14,氨气从出风口12排出,拔掉塞子31,废水从底部出水口排出,本装置中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设置盛料箱9能够对漂白粉进行储存,使用时,只需要转动旋钮11就可以,无需每次取料,节省人力,而且能够观察窗10观察使用的漂白粉的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设置两个处理筒能够先将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进行集中处理,分步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处理过程中利用搅拌棒24和搅拌板27对废水进行搅拌,使其与漂白粉和微生物充分融合,提高总氮的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包括第一处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2),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3),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输水管(19),所述第一处理筒(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22),所述进水管(3)的一侧设置有气泵(5),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0),所述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处理筒(1)连接有第一转动辊(23),所述第二处理筒(2)的顶部设置有盛料箱(9),所述盛料箱(9)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二处理筒(2)通过第一滑槽(13)滑动连接有第一盖板(14),所述盛料箱(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投料口(15),所述第二投料口(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盛料箱(9)通过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有第二盖板(17),所述第二处理筒(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输水管(18),所述第二处理筒(2)的另一侧设置有输气管(8),所述第二处理筒(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第二处理筒(2)连接有第二转动辊(26),所述第二处理筒(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水泵(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输气管(8)、第一输水管(18)和第二输水管(19)的表面均设置有阀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投料口(6),所述第一投料口(6)的一侧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圆盖(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8)的一端与第二处理筒(2)的顶部相连,所述输气管(8)的另一端与气泵(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18)的一端与第二水泵(28)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18)的另一端与第二处理筒(2)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输水管(19)的一端与第二处理筒(2)相连,所述第二输水管(19)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2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23)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棒(24),所述第二转动辊(26)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27),所述搅拌板(27)的形状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箱(9)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板(29),所述倾斜板(29)的一端设置有圆辊(25),所述圆辊(25)的一端设置有旋钮(11),所述圆辊(25)的表面设置有下料口(30),所述盛料箱(9)的正表面设置有观察窗(10),所述第二电机(21)的一侧设置有塞子(31)。
CN202122118293.1U 2021-09-03 2021-09-03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Active CN215947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8293.1U CN215947053U (zh) 2021-09-03 2021-09-03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8293.1U CN215947053U (zh) 2021-09-03 2021-09-03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7053U true CN215947053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8293.1U Active CN215947053U (zh) 2021-09-03 2021-09-03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7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7679B2 (en) Kitchen waste treatment device
CN115465967B (zh) 太阳能电池电解液处理装置
CN215947053U (zh) 石化行业废水处理的总氮去除机构
CN212246690U (zh) 一种污泥内循环利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5093029A (zh)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CN211471182U (zh) 好氧发酵设备
CN211470824U (zh) 一种高效cod去除化工原料装置
CN210261452U (zh) 一种工厂污水回收治理系统
CN211521859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09602172U (zh) 一种内循环式电化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11595159U (zh) 一种自回流生物转盘
CN206940546U (zh) 屠宰废水处理装置
CN21499104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泥处理装置
CN221319527U (zh) 一种有色金属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装置
CN214192740U (zh) 一种污水处理排污处理设备
CN219971926U (zh) 一种浮渣池
CN216799289U (zh) 一种用于氧化镝生产废水的重金属预处理装置
CN117840184B (zh) 一种小区生活垃圾用处理装置
CN212051158U (zh) 一种滚筒式家庭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设备
CN213679996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强化处理设备
CN210795824U (zh) 一种自动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CN221117172U (zh) 一种废乳化液处理用厌氧处理设备
CN211159224U (zh) 一种一体化废水废气处理设备
CN212451231U (zh) 一种肥料加工用发酵设备
CN214991065U (zh) 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应用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